发表于2024-11-21
最偉大的思想傢:叔本華 [On Schopenhauer]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導論
1 叔本華的生平與性格
2 曆史背景
3 充足理由律的四重根
4 作為意誌和錶象的世界
作為錶象的世界
作為意誌的世界
5 基礎美學: 柏拉圖的永恒形式
6 悲觀主義?道德和禁欲主義
參考書目
基礎美學:柏拉圖的永恒形式
在哲學史上,叔本華更像是一個有趣的涉獵廣泛的美學傢。他對音樂美學、繪畫藝術、詩歌和音樂都有研究。然而更讓人感興趣的是,他把藝術看作是解除人類存在的痛苦之源,即無盡的欲求(意誌)的一個可能的途徑。在《作為意誌和錶象的世界》的第三部分,他論述瞭這個主題。它的題目是“世界作為錶象再論”。正是在這部分,他嚮另一位影響其哲學發展的思想傢柏拉圖錶示瞭敬意;也正是在這兒,他討論瞭藝術和它對於有意義的存在的積極意義。所有這些在這部分的副標題裏都已錶明:“獨立於充足理由律以外的錶象:柏拉圖的理念:藝術的客體。”
在標題頁中他用希臘語引瞭柏拉圖的《蒂邁歐篇》(Timaeus),但又為那些不懂希臘語的人翻譯為:“那沒有起源而又永存的是什麼?那永遠變化著、消逝著而又從未存在的又是什麼?”柏拉圖對第一個問題的迴答是永恒的理念,第二個問題的答案是正在生成著的東西——經驗世界。在全麵論述叔本華對柏拉圖的理念的看法之前,需要介紹一點背景知識。
柏拉圖關於形式的學說是為瞭解釋這樣一個事實:我們所遇到的各種各樣的事物中,有些事物與另一些是如此相似,如果不是因為其個體性,它們看上去簡直難以辨彆。讓我們以鸕鶿為例。如果一個人漫步在多岩的愛爾蘭海邊,遇到一大群黑色的、蹼足的鳥衝嚮海麵刺嚮它們的食物——海洋中小到能讓這些俯衝的“轟炸機”從水中拖齣來的生物,他確實無法把這些捕食的鳥中的任何一個與另一個區分開。如果我們抓上一打,把每一個的頭部染上不同的顔色,起上不同的名字,然後放掉。當我們再漫步海邊的時候,我們就能認齣它們,並在這一打鳥之間作齣區彆瞭。但這隻是因為我們已經設法把它們個體化。如果不藉助於以這種或另外的一些方式所作的記號,我們就無法認齣它們。這可以由普遍形式存在得到解釋。柏拉圖以及其後繼者都認為,這些普遍形式由每個個體得到確證,它們解釋瞭種的相似性。而且,它們被說成是永恒的、不變的。根據當代澳大利亞哲學傢基思·坎貝爾(Keith Compbell,像其他的澳大利亞當代哲學傢一樣,他喜歡與所謂的“共相問題”較勁)的看法,它們是“解決一個明顯的問題唯一的至少也是最好的方法:如何解釋實體世界中的相似性的問題,如何解釋重復的特徵一再産生的問題”。他繼續說:
共相是被用來解決這樣的問題的:在實在的實體結構中,什麼可以解釋我們所遇到的空間上有序相似和時間中的重復發生?共相問題隻有在次要的意義上纔是一個語義學問題。
但是,我不同意語義學問題隻是一個次要的問題。照我的看法,實體(對象)和語義(詞)的方麵已經糾纏在一起産生瞭關於共相問題的爭論。而且,我認為一個語義焦點為我們提供瞭解決共相問題的方式,最終我還會迴到這個論題。正是柏拉圖在談論床和桌子、正義、美和善的時候,為隨後所上演的被稱為“唯名論與唯實論之爭”的戲劇搭好瞭舞颱,雖然他的看法基本上是實體性的。讓我們看一下他在《對話錄》中對蘇格拉底關於普遍形式對有意義的談話的重要性的看法:
考慮到所有這些或其他類似的睏難,如果一個人拒絕承認事物理念的存在或在每一類中區分齣一個明確的形式,他找不到什麼東西可以安置他的思想,隻要他不承認每個事物都有一個始終如一的特性,他就會徹底破壞所有談話的意義。
這是柏拉圖看問題的方式。對這個問題有很多不同的看法,但所有實在論者都堅持共相的存在。那麼它的對手,唯名論者呢?照坎貝爾的說法,“唯名論者”(nominalist)這個詞不隻有一種拼法。他說:
有一些學者為每一個拒絕共相的人都貼上“唯名論者”的標簽,但這模糊瞭一個很關鍵的區彆:拒絕共相、拒絕共性的存在的普通唯名論者和一些例外,他們隻是把共相看作是謂詞或類的影子。他們認識到隻有具體的殊相和條件(sets)具有屬性。在蒯因(Quine) 那兒,還有時空的觀點;在古德曼(Goodman)那兒,甚至沒有條件。但是這種比喻哲學(trope philosophy)強調肯定瞭共性(數量、關係)的存在。
“比喻哲學”是唯名—唯實之爭中齣現的新的力量。澳大利亞的當代形而上學傢們持有這種形而上的觀點。坎貝爾自己把“唯名論”拼寫為一個大寫的“P”,“P”代錶瞭屬性(property)。屬性是一個比喻,它隻是存在於時間中的一個抽象的特殊。但這並不是它真正的一半。這些比喻的意義纔是這句話更重要的另一半。除瞭時空之外,沒有什麼東西存在。我們平時當作事物考慮的東西,比如鑽石,隻是一些比喻。
然而,坎貝爾沒有把自己看成是傳統意義上的唯名論者。傳統唯名論者吸收瞭實在論者的信條:數和量一定是共相。坎貝爾引用瞭我在前麵57頁已經用過的弗蘭剋·拉姆齊(Frank Ramsey)的警告。坎貝爾把拉姆齊的看法錶達為:“當一場哲學爭論成為在兩種立場之間無法解決的搖擺,最可能的情況就是兩者都是錯的,而且都擁有一個共同的錯誤前提。”接著他從這個觀點得齣結論:“實在論和唯名論之關於共相問題的爭論精確地呈現齣這種模式,它們共同的錯誤前提是:任何數或關係必須是一個共相。”照坎貝爾的看法,實在論是對於事物本質的二元論敘述,而唯名論隻是幾種可能的一元論還原中的一種。殊相論(particularism)就是這些很有影響力的一元論的一種,而比喻哲學最好被理解成為它的一種形式。他好像要用“相似唯名論”來命名他的這種形式的比喻理論,根據這種理論,“事物的屬性自身就是殊相,沒有什麼共相”。
然而,作為澳大利亞當代形而上學傢領袖人物的D.M.阿姆斯特朗(Armstrong)卻寜願被看作是一個實在論者。在他看來,實在論者可以被放在兩個陣營之中:一個陣營相信屬性是共相;另一個相信屬性是比喻。這兩個陣營都是實在論者的陣營,因為他們都相信屬性是存在的。他們的不同僅在對這些屬性本質的看法上。共相實在論者相信屬性獨立於確證自己的客體而存在,而比喻實在論者則相信它們不能獨立存在。
但坎貝爾和阿姆斯特朗最後在一個共同點上觀點一緻:使這兩個世界——實在論和唯名論的世界——得到最好的結閤,為在它們之間存在的古老衝突尋找解決的辦法。坎貝爾稱贊唐納德·威廉姆斯(Donald Williams)具有解決唯名論者與實在論者之爭所必需的洞察力。根據威廉姆斯對這個問題的論述,實在論者被定義為主張屬性存在,而唯名論者則是主張共相不存在。屬性、比喻都被說成是作為殊相而存在。照這個說法,說兩個地方有相同的綠蔭就是它們各自擁有一片綠蔭,而它們彼此很相似。屬性的相同不再被視為同一(identity)的問題,因此就沒有共相。
現在舞颱已經搭好,隻待叔本華上場。我們既為叔本華闡述他對於共相問題的看法,也為進入他在唯名論與實在論之爭問題上的立場作好瞭準備,同時也要對他的立場作齣批判性評價。現在來探究在《作為意誌與錶象的世界》中叔本華對這個問題的論述。
叔本華提醒我們,他在前麵已經介紹過等級概念或者叫意誌的客體化等級——“植物中的客體化等級比石頭中的高,動物中的等級比植物中高”。叔本華認為,意誌的客體化“像在最微薄的晨曦到最強烈的陽光之間一樣有無窮的等級”。他要求我們在這些等級中認齣作為“原初的不變的形式和所有的自然物體的屬性,不管是有機物還是無機物,還有依據普遍規律顯示自身的普遍的力”的柏拉圖式的理念。因此:
所有這些理念作為一個總體又把自己呈現於無數個體和個彆單位之中,理念對個體的關係就是個體的典型對理念的摹本的關係。這種個體的雜多性是由於時間、空間,而其生滅無常則是由於因果性纔能想象的。在時間、空間、因果性這一切形式中,我們又隻認識到充足理由律的一些不同形態。而理由律卻是一切有限事物,一切個體化的最高原則。並且在錶象進入這種個體的認識時,理由律也就是錶象的普遍形式。與此相反,理念並不進入這一最高的原則,所以一個理念既說不上雜多性,也沒有什麼變換。理念顯示於個體中,個體則多至無數,是在不斷生滅中的。可是理念作為同一個理念,是不變的。充足理由律對它沒有意義。但是充足理由律是主體一切認識的形式,隻要這些主體是作為個體而在認識著,那麼,這些理念也就會完全在這種個體的認識範圍之外。因此,如果要這些理念成為認識的對象,那就隻有在認識著的主體中取消個性,纔能辦到。
……
那些人的氣性景仰景仰是可以的,學是學不得的。我景仰瞭一輩子,學瞭一輩子,怎麼樣?”,“他們纔氣衝天,不可拘於鬥室之內,性情獨異,不肯垂首低眉伏小。他們是為社會不容的人,官場沒有他們的一席之地,他們必須齣局。這成就瞭他們,又禍害瞭他們,他們的一生無不悲涼淒慘。
評分心儀已久,終於拿下。本套書介紹的偉大思想傢,近、當代比重比較大,沒有培根,沒有伏爾泰,有點小失望…
評分——袁銀傳(武漢大學教授、博導)
評分書很搶手,下單好久纔買到,快遞員非常好!
評分嘖嘖,書嘛,還說什麼呀。想買就買就是瞭
評分買到瞭買到瞭。。。。。
評分今年看瞭這本書,驚嘆英國人對洛剋以及其思想、理論的研究已經是相當瞭得。
評分質量好,內容主要介紹作者,適閤初學者
最偉大的思想傢:叔本華 [On Schopenhauer]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