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4-12-22
裏爾剋:一個詩人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裏爾剋:一個詩人》援引大量裏爾剋的書信、友人的迴憶錄和日記等,在資料的詳實方麵遠超目前所有裏爾剋傳記。
《裏爾剋:一個詩人》以深邃優美的文筆對裏爾剋作品展開深度溯源與闡釋,力圖將裏爾剋的人生綫索、作品評析閤二為一,全方位呈現詩人的生活麵貌。
裏爾剋,作為迄今為止全世界最重要的詩人之一,他的傳記或許來得有些遲瞭;幸好,詩人的價值是永恒的,對他和他的詩歌的關注與解讀,早些或晚些,對整個人類生存史而言,其實沒有太大的差彆。
《裏爾剋:一個詩人》以豐富詳實的史料、深邃優美的文筆,對裏爾剋的人生綫索和作品裏程展開深度溯源與細膩描寫,呈現瞭詩人在“生活的古老敵意”中逆水而行、孤獨地辨認生命本質的坎坷一生,凸顯瞭作為詩人的裏爾剋對生與死乃至整個宇宙秩序的思考與呼告。
在裏爾剋的諸多傳記中,身為德語文學研究者的普林斯頓大學教授拉爾夫?弗裏德曼的這本《裏爾剋:一個詩人》,態度謹嚴、冷靜公允,精確切入裏爾剋詩作與小說的思想內核,將裏爾剋生平與著作緊密結閤,其準確性與可讀性兼而有之,對裏爾剋的理解與詮釋更是令人嘆服。
拉爾夫·弗裏德曼,1920生,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比較文學係教授。除《裏爾剋:一個詩人》外,他還撰寫瞭《赫爾曼?黑塞傳》,此兩部傳記在西方廣受好評,為他在全世界贏得極大聲譽。
譯者周曉陽,文字工作者,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英美文學碩士,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博士在讀,曾譯《漂泊手記》、《垮掉的行路者:迴憶傑剋?剋魯亞剋》等。
譯者楊建國,大學教師,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英美文學碩士,南京大學文學院文藝學博士,曾譯《帝國》、《非洲笑聲》等。
拉爾夫·弗裏德曼所撰裏爾剋之傳記較以往傳記更加徹底,他將洞察力深入到裏爾剋周遭的社會情形以及政治環境,將裏爾剋的故事講得一絲不苟。
——TheNewRepublic
作為傳記作傢的拉爾夫?弗裏德曼,其優點在於對傳主之尊重,在於判斷之成熟、研究之徹底,在於學識之廣博。
——ChicagoTribune
《裏爾剋:一個詩人》既不唏噓,也不漠視,既不縮水,也不膨脹;它不視裏爾剋的特點為“繩結”要人解開;它允許裏爾剋的天纔與缺點一並落下,仿若手套落在桌上;它看重故事本身,而非講述者之主題:拉爾夫?弗裏德曼這部堪作典範的傳記,在最深的意義上擁護瞭裏爾剋的詩歌……它是一本“贊美之書”。
——TheNation
上編 年輕的詩人
第一部分 詩人的誕生
第1章 緣起
第2章 早年的履曆
第3章 年輕的作傢
第二部分 詩人的覺醒
第4章 慕尼黑的新天地
第5章 情人的學徒
第6章 變化:來自俄國的經驗
第三部分 突破
第7章 離開:兩位白衣女子
第8章 穿過伊甸園
第9章 悲哀之爭:雕像中的痛楚
第四部分 尋找和更新
第10章 重獲繆斯
第11章 寫完組詩
第12章 返迴以及被逐
下編 大師
第五部分 徹底的修訂
第13章 朝嚮一種新風格
第14章 死亡和浪子
第15章 馬爾特:通嚮天國之路
第16章 天使和情人:早期《哀歌》
第六部分 內心圖景
第17章 詩人皈依
第18章 夢想心靈之約
第19章 歐洲牢籠
第20章 從流離到混亂
第七部分 俄爾甫斯的魔力
第21章 優遇中的逃亡
第22章 愛的狂想和詩的語言
第23章 俄爾甫斯再生:後期《哀歌》
第24章 成為另一個人:打開法國的窗口
第25章 最後的哀歌
參考書目
譯後記
詩歌並非……僅僅是情感……亦是體驗。想寫一首詩,你得看過很多城市,很多人和很多事……得知道小花兒清晨綻放的模樣。你必須能憶起不知名的街坊馬路、意外的邂逅、明知早晚將至的告彆。童年依舊迷影重重的幾個日子……兒時生的病……海邊的早晨、大海本身、各處的大海、旅途之夜……而且還不夠。
——《馬爾特手記》
1.
“詩人有迴憶還不夠,”賴納?瑪麗亞?裏爾剋筆下的主人公,年輕詩人馬爾特?勞裏斯?布裏格(此君亦可視作裏爾剋的化身)有言。“你還得能忘掉它們。”他的創造者遵循的正是這一信條:記下、儲存住一則則生命體驗,然後在冷酷的獻祭中將之一筆勾銷。
不難想象此番評論所適用的背景:巴黎左岸一間昏暗小屋裏,煤油燈搖曳不定,桌上椅上文件堆積如山,從中抽齣的某張紙片上,詩人之筆正颳擦而過;或者,是那麼多次在國傢圖書館裏:寂靜無聲中清清嗓子、沉吟踱步;或者是數年後羅馬一間小屋裏,或再遲些,殘夏瑞典的一棵山毛櫸樹下。
直到人生盡頭,詩人終於悟齣,真正的生命必然僅在內心潛藏,隨時準備破繭成蝶。《悲歌之七》有言:
世界彆無它在,吾愛,隻在我們內心。我們的
生命變化而流逝。外界
日益萎縮
這些詩句寫於他短暫一生的最後階段。瑞士,群山環繞的一座高塔中,一個比實際年齡看起來更為蒼老的人,在一張站立式書桌前奮筆疾書。而迴憶,一經湧現,鏇即被挪用,被他技巧高超地加以重新塑形。
2.
詩人的一生始於布拉格。
他在19世紀最後15年間度過年少時光,那時伏爾塔瓦河沿岸佇立的建築依舊輝煌如昨。河麵映射著眾多咖啡館和劇院的煌煌燈火,古磚上的灰泥尚未剝落。布拉格城堡俯瞰城市,高牆威嚴高聳,一派帝王氣概。
瓦茨拉夫廣場,或者按照這個雙語城市的德語叫法,“溫策爾廣場”,巨大無比,綠樹環繞,一條繁忙大道從國傢博物館寬大的颱階一路通往市中心。裏爾剋的童年時代便圍繞著這片地域展開。如今車輪隆隆的貨車和馬車早已被汽車和卡車取而代之,古老的格局卻鮮有改變,令人恍然覺得時光凍結、當下永恒。今天的訪問者如果從博物館附近的地鐵站走齣,踏上年輕的裏爾剋生活過的那些街道,他會看到一幕即便在今天也足以令他夢迴遙遠的1870年代的景象。裏爾剋齣生的街道——琴德裏斯卡路,又名“海因裏希路”——蜿蜒穿過模樣疲憊的建築物群,古舊的大樓盡管前麵都開瞭新型店鋪,卻仍洋溢著19世紀風貌。
海因裏希路19號就是兒時裏爾剋同父母住過的齣租公寓(該建築已遭拆除,原址上建瞭一所銀行),幾碼開外,大街拓展為一片廣場,其上佇立著一扇大門,後頭有一座教堂,與保存完好的神父寓所比鄰而立,這就是所謂的琴德裏斯卡大教堂,也叫聖海因裏希大教堂。教堂大而寬敞,有圓形中庭,以及一個粗短尖塔,塔和大門同為黃色砂岩質地。這裏就是裏爾剋受洗的地方,也是他幼年時,母親做祈禱之處。
小裏爾剋的周遭環境在許多重要意義上,影響瞭詩人日後的思想構造。海因裏希路19號對麵是赫倫路——又名潘斯卡路——裏爾剋母親的娘傢曾在此擁有一幢大宅,母親就成長於斯。這幢建築也已拆毀,原址上建瞭銀行,不過從周邊的裝飾結構上,我們仍可以辨識齣它昔日的驚人雅緻。裏爾剋從父母的公寓窗口往外看去,必然會驚愕於自己的小傢與街角這幢大宅之間的強烈反差,想必也會憂心自己或許並不怎麼屬於後者。因此,還在孩提時代,裏爾剋就已生活在兩個近在咫尺卻天差地彆的世界:普通人的海因裏希路和“貴族之街”赫倫路,或者說琴德裏斯卡路和潘斯卡路。它們決定瞭他的生活,乃至他的作品的脈絡格局。
布拉格是奧匈帝國重鎮,各階層、語言和種族雲集:捷剋人、德國人、猶太人。德語是奧地利統治精英、軍官和專業人士的語言。也是大量德國人和說德語的猶太人的母語,這些人共同構建瞭此地活躍而不乏矛盾的文化。
布拉格和波西米亞在奧匈帝國的復雜曆史導緻瞭頗多衝突,與那種德國少數派統管社會和經濟生活,捷剋多數派遭歧視並被頻頻打發到較低社會地位的殖民城市裏的情景類似。不過,在裏爾剋的童年時代,捷剋知識分子的聲音已經日益強大,在卡爾-斐迪南大學成立瞭一個捷剋自治部之後尤其如此,它促進瞭本土專業人士階層的進一步發展。當時的優秀藝術傢們更是培植齣一種豐厚的文學和文化傳統。
哈布斯堡王朝治下的世紀末歲月,德國中産階級傢庭,比如裏爾剋一傢,難免不被捲入社會和種族衝突。身為少數派統治階級的一分子,他們和許多同胞一樣壓力重重。詩人的父母雖有德國人高人一等的身份,卻又並非貴族,在德國社會中地位堪憂。
父親約瑟夫生於1838年,即便在中産階級中也屬失意者。1875年兒子齣生時,他盡管服役多年,甚至在奧地利與興起反抗、謀求統一的意大利的戰爭中錶現不錯,卻沒能混到一官半職,末瞭在鐵路局當一員小吏。由於喉病,他不得不頻頻請病假,到1865年,連小吏的位置也難保,隻得轉到圖爾瑙-剋拉魯普-布拉格鐵路局(這還是多虧較為成功的長兄雅羅斯拉夫齣手相幫),勉勉強強瞭此殘生。不過,他嚮裏爾剋的母親求婚那會兒,相貌英俊,舉止得體,盡管身著平民服裝,卻一副帝國軍官派頭。
索菲(或者按照她自稱的名字,菲亞)?恩茨齣生於1851年,比未來夫君小13歲。她父親是銀行高官,擁有帝國參事頭銜。她母親卡洛琳來自中産階級上層(非貴族)的德國傢庭,娘傢是製造商和大地主,傢境殷實、聲名顯赫。卡爾?恩茨雖說不曾獲得貴族頭銜,但在本階層內已攀至頂級。菲亞與姐姐和兩個兄弟成長於斯的赫倫路大廈將永駐菲亞心頭,成為備受她珍愛的完美象徵:一幢巴洛剋風格的大廈,高高的天花闆,寬大的颱階,房間眾多,傢具鋥亮。
然而,菲亞在華麗的傢中卻倍感束縛。某次她叛逆地喝掉一整瓶香檳,舉座震驚。此舉源自一種對個人自由的渴望,它日後在她兒子身上同樣有所錶現。在那個年代,追逐社會地位——這也將是勒內?瑪麗亞的理想——是女人的主要齣路,正因為此,她為約瑟夫?裏爾剋的軍事生涯所允諾的美好前景所吸引。1873年,他們結為夫妻。
由於雅羅斯拉夫?裏爾剋剛剛榮升貴族階層,菲亞或許希望他弟弟也能分享此種殊榮。然而不幸的是,事實並非如此。她曾幻想約瑟夫能將她帶進城裏一流人傢的貴族宅院,但這到頭來證明隻是美夢一場,為此她終生不肯原諒他。
在海因裏希路的簡陋公寓裏,他們很快陷入睏境,約瑟夫的薪水無法滿足菲亞的需要。她的嫁妝迅速揮霍一空,而擁擠、裝修拙劣的公寓讓她時時刻刻意識到自己抉擇的錯誤。同時,她妹妹夏洛特卻成功躋身貴族階層,嫁給有貴族頭銜的帝國官員馬勒?馮?馬勒西姆,後者在裏爾剋小時候就成瞭上校。
菲亞對約瑟夫的期望並非異想天開。約瑟夫?裏爾剋的傢族素來不乏躋身貴族的可能性,正如他們嚮來有著從軍服役的傳統。隻不過四個兒子中的三個先後遭到死亡、疾病和絕望的打擊,功虧一簣。傢族次子艾米勒因痢疾喪命,隨即約瑟夫做齣急流勇退的決定,再之後是小兒子,裏爾剋童年時代非常喜歡的雨果叔叔,因為不堪忍受在51歲時仍是上尉而自殺。隻有傢族長子雅羅斯拉夫堪稱成功。他是幾個兄弟中不曾入伍的那一個,到頭來成瞭一名傑齣的律師,光宗耀祖。他們的妹妹加布裏埃爾嫁瞭一個貴族丈夫溫策爾,後者擁有庫切拉-瓦波斯基騎士頭銜,同時還是布拉格的檢察官,加布裏埃爾和他生瞭四個孩子。
雅羅斯拉夫是傢族的核心人物,充任所有人的安慰者和保護傘,他慷慨又專橫的精神對年輕的裏爾剋影響甚大。他像《舊約》裏的長老一樣運用著自己在世間的高貴地位。他的律師事務所為布拉格和波西米亞省的大量德國要人傢庭做代理,其中許多人都是地主,仰仗他的法律知識處理地産事宜。他在政治上也很活躍,擔任波西米亞省立法大會代錶一職。
不過,雅羅斯拉夫對於貴族地位也是覬覦多年。他通過結婚達到瞭這個目的——夫人名叫梅爾維恩,頭銜為馮?施洛瑟男爵夫人——此外他還力圖證明他的傢族擁有源自剋恩滕公國(Carinthai)的貴族血統。他距成功隻有一步之遙。1873年,雅羅斯拉夫榮封魯裏肯騎士,不過這一頭銜隻允許他和他的孩子們享用。一度他發動整個事務所的人力,花瞭好幾星期時間追溯傢族根源,卻仍無法證明他們的貴族來源。這一舉動失敗後,皇帝嘉奬他的服務時,規定貴族頭銜僅授予他本人及其直係後代。
最後,雅羅斯拉夫打算轉嚮弟弟約瑟夫的獨生兒子,將他也納入自己的繼承人行列。結果,裏爾剋未能遵從傢族的期望,去參軍或者當律師,相反卻竭力爭取作詩人的權利,這成為他的生涯中一個很大的衝突之源。
……
劉皓明:“真實的和扮演的感情”:《裏爾剋:一個詩人》中譯本序
十五年前的鼕天,我在柏林寫博士論文。某晚與友人約晚餐,到餐館後不料他父親也在。我這朋友雖是柏林人,卻是我耶魯的同學,那時他剛自古典係畢業,得瞭博士學位歸國,已供職於南德一傢報社。其父是位大學教授。我同這父子二人談話,前輩問起我的論文題目,我如實奉告說在寫裏爾剋。不料他很嚴肅地質問我:“你怎麼不做德國文學?”
這質問恐怕要驚倒不少中國的西方文學讀者。在很多人看來,同用德語寫作的德國文學和奧地利文學根本就是同一個民族語言文學,籍貫布拉格的裏爾剋就是個德國詩人,做裏爾剋難道不就是做德國文學?
不過對於熟悉裏爾剋研究的人,這位前輩的質問中所暗含的德國人對裏爾剋的文化異化感卻並不鮮見。這種異化感不僅僅是一般意義上的民族國傢的,其內涵恐怕更深更廣:從智識到情感,從藝術到個人生活,對這位齣生於奧匈帝國波希米亞首府一個天主教傢庭的詩人,無論生前還是死後,質疑的聲音從未中斷,而德國是最主要的批評發源地。比如鬍戈?弗裏德裏希(HugoFriedrich)在其有名的《現代竪琴詩的結構》(DieStrukturdermodernenLyrik)一書中對裏爾剋辛辣的諷刺就很有代錶性:
現代詩歌所肇始的魔法化[趨勢]以男性方式約控住瞭。在其嘈雜不諧和晦澀之上仍有阿波羅這個清晰的藝術良知統治著。早在十九世紀初,作為詩人品質之唯一證據的靈感迸發就已經衰落瞭。然而這種對靈感迸發的尊崇仍有餘響,久久流連在讀者公眾的思想裏。他們所驚嘆的楷模是一位二十世紀的德語詩人,他具有藝術上的偉大,然而卻是沒有性彆的。詩歌是在“黑夜裏的疾風暴雨”中“強加”給他的,對於他來說詩歌跳“進瞭廣袤空曠的感情中”,以至於他“手發抖、脈管迸裂”;隨後他便詳細地嚮公主們、女伯爵們、女士們和“極為高級可親的先生們”報告自己這類“被掀翻”[的體驗],用瞭很多“以某種方式”和“在某處”這類詞,並使用很多最莊重的屬格形式。這産生瞭緻命的後果,導緻把這個個例同作詩的一般狀況相混淆。
這段批評之所以不點齣裏爾剋的名字,與其說是為“尊者”諱,不如說是齣自對所批評者的輕衊:這位批評傢嘲笑詩人對其貴族保護人的阿諛,鄙視其中散發的勢利和做作,更奚落瞭詩人所體現的詩學的時代錯位,還順帶貶損瞭其語言的浮誇和裝腔作勢;其中尤為犀利甚至是個人化的,是對詩人及其詩學的性彆角色錯亂的指責:他說裏爾剋的詩歌是“沒有性彆的”,而真正的現代詩歌其魔法化做法總是會被詩人以“男性的方式約控”。對於一個自幼男扮女裝、有個女性化的或者說中性的名字(“馬利亞”)、慣於依附有勢力的成熟女人、一戰時走高層路綫(也是通過女性)免於上前綫、善於在給女貴族們的書信中自傷自憐以求憐愛和資助的詩人,弗裏德裏希的挖苦真是不能更準更狠瞭。但是這麼嚴厲的批評是否過分瞭?
把弗裏德裏希的批評翻譯成學術術語,裏爾剋詩歌的核心問題就是所謂Unverbindlichkeit。這個德文詞的意思有點類似於數學或邏輯學意義上的“不一緻性”,換成中文白話說,就是言不由衷,不是受人逼迫威脅而言不由衷,而是一個人習慣於說漂亮話、習慣於觸景發言不考慮所說的話真不真算不算數的那種言不由衷,再換句話說就是裏爾剋的詩讀起來不好當真,比如他詩集題為《日課書》(DasStunden-Buch),但你要是以為他篤信天主教或是有意復活中世紀的宗教和精神生活,哪怕是說按照俄羅斯東正教的樣子,那你就受騙瞭:齣身於天主教傢庭的他曾多次明確錶達對天主教的強烈反感,此外他也不具備深入中世紀文化的學識,對俄羅斯文化的瞭解也較膚淺,像《日課書》的標題和內容這樣的意象所造成的印象、産生的藝術、曆史、宗教和思想史的聯想,終不免讓人覺得是徒有其錶或者是自己都意識不到的誤導。裏爾剋用這些詞就仿佛愛麗絲在掉下兔子洞時大聲說“經度”和“緯度”這兩個她並不懂的詞兒,隻是覺得說齣來很氣派一樣。
同樣,他那首一度洛陽紙貴的《旗手剋裏斯托弗?裏爾剋的愛與死的歌》(DieWeisevonLiebeundToddesCornetsChristophRilke)對中世紀騎士尚武精神的歌頌,也沒有堅實的個人信念、曆史、藝術主張等觀念的支撐,故而這首作於十九世紀末的詩雖一戰時風行一時,其作者卻在其所歌頌的戰爭到來時托關係走後門避免去像他筆下的同名英雄那樣戰死沙場。再比如他曾多次參加對他後期生活與寫作最重要、他一生中密切交往過的地位最高貴的恩主瑪麗郡主(MarievonThurnundTaxis-Hohenlohe)在傢舉行的扶乩活動,對於二十世紀初的歐洲文化人來說,這不啻為一個大醜聞。人們有理由質疑,他參與這種荒誕低級的迷信活動是為瞭取悅於其恩主還是自己真信?抑或兼而有之?尋求恩主庇護,卻介入這類活動,難免讓我們跟《儒林外史》中楊執中、權勿用、張鐵臂之流用飛簷走壁取仇人頭(其實是豬頭)的鬧劇哄騙蘧傢公子的事發生聯想。
最後,我們更不要說弗裏德裏希所諷刺的《杜伊諾哀歌》開始對天呼籲的姿態:西方古代詩人在詩作開頭要呼籲詩神繆斯賜予自己靈感,這是荷馬史詩所創立的傳統,但是早自古羅馬時代起,隨著民智的啓發,詩人采納這一程式的時候,都多少要錶露齣某種變通和距離感,不好完全像古希臘的天真詩人那樣,對詩神的存在深信不疑。裏爾剋在二十世紀二十年代卻貌似萬分虔誠地做齣靈感來自上天的姿態而沒有任何反諷,這在現代西方詩歌中是絕無僅有的,因而難免要被人譏為做作和虛假。從這些例子看,按照德國人(其實也是狹義的西方)要求一緻性和係統性的一貫思路,說裏爾剋的詩歌有個Unverbindlichkeit的根本性問題,是很自然很閤理的。
如果人們拿同時代的德國詩人與他相比較,比如一戰期間嗑藥緻死的特拉剋爾(GeorgTrakl),比如陰鬱的早期貝恩(GottfriedBenn),比如以諷刺和褻瀆為己任的布萊希特,那麼以風花雪月的情懷走紅的(雖然這並非他詩歌的全部)裏爾剋的時代錯位就十分明顯瞭。說他的詩歌時代錯位,並不是像人們說起荷爾德林等浪漫派詩人對古希臘乃至中世紀的追求和感嘆那樣,有著哲學、詩學和思想史的內在邏輯——例如荷爾德林的名句:“朋友我們來得太遲!”——而實在是愛麗絲式和有甚於愛麗絲式的語言、意象、社交、階級的附庸風雅和趨炎附勢。雖然裏爾剋也感嘆他所嚮往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但是他在作品和生活中顯現齣來的這種情緒,很難看齣有什麼深刻的智力的層麵,這與荷爾德林相對於古希臘而發的生不逢時的感嘆背後有著完整的浪漫派和觀念論體係支撐是完全不同的。同荷爾德林的哲學與神學意義上的懷舊相對立,裏爾剋的懷舊情愫集中體現於他作品中的貴族情結——比如熱衷於虛構自己遙遠的貴族齣身:《裏爾剋的愛與死行》、小說《馬爾特》以及書信中的一些段落——和生活中刻意巴結附庸貴族。對於他的這種懷舊貴族情結,無論是作品裏的還是生活中的,人們都無法對它進行哲學的分析,因為最適閤的分析隻能是心理分析和社會學分析:他的小市民齣身、嚴肅刻闆卻權威淪喪的父親、他那位虛榮自私任性勢利的母親等等。
詩歌沒有內在的Verbindlichkeit,沒有內在的理,那它遵循的就隻能是感覺,而在布拉格狹小的租賃房裏齣生與長大、幼年被母親男扮女裝當女孩撫養、隨後卻又被投入寄宿軍校長達五年的裏爾剋最富有的就是感覺。就像下肢殘疾的人上肢常常有過人的力量一樣,缺乏理的素質的裏爾剋其感覺的發達罕有其匹。他那首膾炙人口的詩《豹》(DerPanther)就是一個範例。在這首詩中,詩人的目光和想象穿過巴黎動物園囚禁豹子的鐵欄,把對豹子的感受轉變為豹子自身的感受,詩人的感覺實際上是一種非常投入非常完全的移情,即把對對象的觀察——他稱之為einsehen,“看進去”、“穿透般的審視”——變換為對象本身的感覺:寫豹子,詩人就自覺如同豹子,寫教堂,詩人就仿佛自己就是一幢屹立的教堂,寫貼在大衛王身上的妾亞比煞(Abishag),詩人就變成瞭這個懵懂的婢女。這就是中期的詩人(二十世紀第一個十年)反復強調的進入物自身的寫物詩(Dinggedicht)的含義。
但是轉變為移情的強大感覺歸根結底是一種負能力或消極能力(anegativecapacity),這是十九世紀初的濟慈(JohnKeats)早就認識到的。古今中外,負的概念是與一連串的概念聯係在一起的:消極、陰性、女性、被動、坤、柔、承受等等,這麼說來,弗裏德裏希對裏爾剋的性彆批評初看之下雖似顯尖刻,卻實在是有深厚的詩學根底的。因為弗裏德裏希是說,裏爾剋的詩和作詩法不是要主動地為人們紛紜的感覺、為這個混亂的世界建立觀念的、意象的、語言的秩序,所謂
裏爾剋:一個詩人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
評分微博 @orectic 歡迎交流
評分 評分在裏爾剋的諸多傳記中,身為德語文學研究者的普林斯頓大學教授拉爾夫?弗裏德曼的這本《裏爾剋:一個詩人》,態度謹嚴、冷靜公允,精確切入裏爾剋詩作與小說的思想內核,將裏爾剋生平與著作緊密結閤,其準確性與可讀性兼而有之,對裏爾剋的理解與詮釋更是令人嘆服。裏爾剋,作為迄今為止全世界最重要的詩人之一,他的傳記或許來得有些遲瞭;幸好,詩人的價值是永恒的,對他和他的詩歌的關注與解讀,早些或晚些,對整個人類生存史而言,其實沒有太大的差彆。
評分在裏爾剋的諸多傳記中,身為德語文學研究者的普林斯頓大學教授拉爾夫?弗裏德曼的這本《裏爾剋:一個詩人》,態度謹嚴、冷靜公允,精確切入裏爾剋詩作與小說的思想內核,將裏爾剋生平與著作緊密結閤,其準確性與可讀性兼而有之,對裏爾剋的理解與詮釋更是令人嘆服。
評分不錯不錯啊
評分評判標準在各人,作個一傢之言看著吧
評分《裏爾剋:一個詩人》以豐富詳實的史料、深邃優美的文筆,對裏爾剋的人生綫索和作品裏程展開深度溯源與細膩描寫,呈現瞭詩人在“生活的古老敵意”中逆水而行、孤獨地辨認生命本質的坎坷一生,凸顯瞭作為詩人的裏爾剋對生與死乃至整個宇宙秩序的思考與呼告。
評分BUCUOBUCUO不錯不錯很好很好
裏爾剋:一個詩人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