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物的迴歸:全球觀念下的歐洲史 [The Return of the Gift:European History of a Global Idea]

禮物的迴歸:全球觀念下的歐洲史 [The Return of the Gift:European History of a Global Idea]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美] 哈裏·李伯森 著,賴國棟 譯
想要找书就要到 求知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ISBN:9787100098038
版次:1
商品编码:11418673
品牌:商务印书馆(The Commercial Press)
包装:平装
外文名称:The Return of the Gift:European History of a Global Idea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4-01-01
用纸

具体描述

內容簡介

  《禮物的迴歸:全球觀念下的歐洲史》從馬塞爾·莫斯的《論禮物》齣發,係統地探討瞭17世紀中葉至20世紀早期歐洲若乾思想史傢筆下的禮物交換史,其中包括埃霍布斯、亞當·斯密、李斯特、曼德維爾、弗格森、摩爾根、馬剋思、恩格斯以及博厄斯、圖恩瓦爾德、馬林諾夫斯基等著名思想傢的重要論述,闡述瞭歐洲思想史如何可能從全球語境中獲取新的意義。全書資料搜羅廣泛,對世界多個地方、多個民族及多個曆史時期的禮物交往進行瞭細緻考察,形成獨到的觀點,令人信服,富有啓迪。

作者簡介

  哈裏·李伯森,伊利諾伊大學厄本那一香檳分校曆史係教授,已齣版專著《德國社會學中的命運與烏托邦,1871-1923》(1988年)、《旅行者的世界:歐洲到太平洋》(2006年)等。其論文《發現土著的高貴性:托剋維爾、沙米索和浪漫派旅行寫作》獲法國曆史研究學會頒發的小威廉·科倫(William Koren,Jr)奬。

內頁插圖

目錄

緻謝
導言
第一章 禮物的危機:沃倫·黑斯廷斯及其批評者
第二章 自由主義、利己主義和禮物
第三章 無私的“野蠻人”:原始共産主義理論
第四章 人類學傢與禮物的力量:博厄斯、圖恩瓦、馬林諾夫斯基
第五章 馬塞爾·莫斯和全球化的禮物
結語
注釋
參考文獻
索引
譯後記

精彩書摘

  人們可以從18世紀末帝國的創造者那裏看到禮物交換上的睏惑,他們不能接受它,可是沒有它又不行。過瞭一代之後,詹姆斯·穆勒則拒絕承認它的存在,認為它隻是貪汙的代名詞,他試圖以此終結有關印度送禮的不確定性。在他如此堅定展現的自由功利主義傳統裏,英國總督與印度君王之間交換禮物,沒有促成什麼,隻是以當地習俗或社會階層認可為蹩腳的藉口,假公濟私而已。
  馬塞爾·莫斯在《論禮物》的結尾處認為,這種功利主義缺乏對禮物的理解,代錶瞭現代社會的轉摺點。他反對用功利主義的“利益觀念,個體對有用之物的追求”來理解禮物。他寫道,這種有用的概念在世界上的土著社會或古典時代幾乎都不存在,或在歐洲本身,隻是到近幾個世紀纔成為一項附屬原則。“伯納德·曼德維爾(Bernard Mandeville)發錶《蜜蜂的寓言》(TheFable of the Bees)以後,人們幾乎可以確定個人利益概念獲得勝利的時刻。”1因此,莫斯為這種理論爭論提供瞭起點,頂點則在他自己的論述中:經濟上的利己主義理論首次清晰地在近代早期的英國得到陳述。在這一解釋的基礎上,1714年,伯納德·曼德維爾首次刊齣瞭他那著名的寓言詩。該詩及其為自由追求個人幸福的論述,為後來詹姆斯·穆勒等思想傢無法理解禮物的社會功能提供瞭語言和前提假設。
  人們同意莫斯的看法,那就是對社會經濟生活的功利主義理解,存在將禮物交換轉入公共行為邊際的影響。秉承這一傳統的自由思想傢,非常成功地製定瞭利己主義經濟角色開展的市場交換模式,以至人們到瞭19世紀還難以找到一種語言來錶達經濟實踐的另一種形式大概是怎樣的,或者哪一些社會結構可能促進現代社會的團結。可是,這種將禮物和市場心態一分為二的做法,過度簡化瞭自由主義傳統及其與互惠的禮物饋贈之間的關係。考察秉承自由主義傳統的一些重要思想傢及其先賢,就能知道一個比莫斯想象的更復雜且更有趣的故事。最早時,自由主義理論傢確實將禮物排除齣瞭現代社會的工作方式。如果我們想理解禮物從現代社會思想中的消失,還得從自由主義傳統中尋找綫索,這種傳統的代錶人物則是穆勒及其先賢等功利主義思想傢。然而,自由主義傳統還不止於此。在17世紀和18世紀,一些更敏銳的理論傢承認他們的生活中充斥著禮物交換,即使他們製定瞭一種由利益驅動的社會行動模式,也考慮到瞭禮物交換;他們還擔心現代社會如何能在謀求私利的同時追求倫理的目的。換言之,錶麵上展現為自由主義傳統的思想,可包含多種人類動機。它並不像我們想象的那樣摒棄禮物,而是重新界定瞭禮物的範圍和意義。
  ……

用户评价

评分

马塞尔·莫斯在《论礼物》的结尾处认为,这种功利主义缺乏对礼物的理解,代表了现代社会的转折点。他反对用功利主义的“利益观念,个体对有用之物的追求”来理解礼物。他写道,这种有用的概念在世界上的土著社会或古典时代几乎都不存在,或在欧洲本身,只是到近几个世纪才成为一项附属原则。“伯纳德·曼德维尔(Bernard Mandeville)发表《蜜蜂的寓言》(TheFable of the Bees)以后,人们几乎可以确定个人利益概念获得胜利的时刻。”1因此,莫斯为这种理论争论提供了起点,顶点则在他自己的论述中:经济上的利己主义理论首次清晰地在近代早期的英国得到陈述。在这一解释的基础上,1714年,伯纳德·曼德维尔首次刊出了他那著名的寓言诗。该诗及其为自由追求个人幸福的论述,为后来詹姆斯·穆勒等思想家无法理解礼物的社会功能提供了语言和前提假设。

评分

  哈里·李伯森,伊利诺伊大学厄本那一香槟分校历史系教授,已出版专著《德国社会学中的命运与乌托邦,1871-1923》(1988年)、《旅行者的世界:欧洲到太平洋》(2006年)等。其论文《发现土著的高贵性:托克维尔、沙米索和浪漫派旅行写作》获法国历史研究学会颁发的小威廉·科伦(William Koren,Jr)奖。

评分

  哈里·李伯森,伊利诺伊大学厄本那一香槟分校历史系教授,已出版专著《德国社会学中的命运与乌托邦,1871-1923》(1988年)、《旅行者的世界:欧洲到太平洋》(2006年)等。其论文《发现土著的高贵性:托克维尔、沙米索和浪漫派旅行写作》获法国历史研究学会颁发的小威廉·科伦(William Koren,Jr)奖。

评分

购书在京东 满意有轻松! 京东商城的东西太多了,比淘上的东西还要多,而且都是正品~~~~~~~~书很好,我已经快速读一遍了 “做人如果没有梦想,同咸鱼有什么分别?”这是周星驰的一句台词,我非常喜欢他拿咸鱼来做比,一联想到身边常常出没的视梦想为空洞虚无之无聊议题的那些人,我都忍不住想笑。咸鱼,就是被腌制的死鱼,真形象。——《就想开间小小咖啡馆》;其实说谎比想象中难多了。你要藏着真相,还要让假象小心翼翼地站在真相的外围。成功的谎言,哪怕被别人刺破假象的外围,也依然离真相非常遥远。——《少数派报告》;从今天开始,每天微笑吧,世间事除了生死,那一桩不是闲事。;觉得不快乐,是因为我们追求的不是“幸福”,而是“比别人幸福” 。你对别人要求松一点,就不会总失望;你对自己要求严一点,就不会总沮丧。---《心术》喜欢的就争取,得到的就珍惜,错过的就忘记。醒醒吧,生活就是如此简单,何必作贱自己让自己那么累。如果你拥有足够的吃穿住,你已经比世界上75%的人富有;如果你拥有存款,钱包里有现金,你已是世上最富有的8%;如果你早上起床安然无恙,你已经比活不过这周的100万人幸福;如果你未曾经历战乱、牢狱、酷刑、饥荒,你已比正身处其中的5亿人幸福——《慈善的真相》思想有清晰的学理与脉络,可以论证也可以反驳,可情绪不同,它来去无踪,就像下水系统失灵的城市,一场小雨就会水漫金山泛滥成灾。——《你永远都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这便是岁月能赐予一个魂灵最厚重的礼物——并非一帆风顺的经历,在若干年后借由回忆与思考,将沉淀为内心最平和有力的支撑,而这个魂灵将随之拥有智者的理性,与孩童的勇敢。——《少数派报告》;女人,在遇到能让你真正托付一生的那个男人之前,你都必须要像一个爷儿们一样去生活;在那里,我从一个轻闲的旁观者向前迈出了重要的一步,正因如此,我能从大学的各项课题中收获更多的乐趣,能将兼职和实习视为摸索职业道路的机会,能在低层职位中发现机遇的大门向我敞开。——《不要只做我告诉你的事,请做需要做的事》; 女人记住了:拼命对一个人好,生怕做错一点对方就不喜欢你,这不是爱,而是取悦。分手后觉得更爱对方,没他就活不下去,这不是爱情是不甘心。你拼命工作努力做人,生怕别人会看不起你,这不是要强,而是恐惧。许多人被情绪控制,只敢抓住而不敢放弃,会累。;世上什么都能重复,恋爱可以再谈,配偶可以另择,身份可以炮制,钱财可以重挣,甚至历史也可以重演,惟独生命不能。——周国平《及时表达你的爱》;我喜欢爱读书的女人。书不是胭脂,却会使女人心颜常驻。书不是棍棒,却会使女人铿锵有力。书不是羽毛,却会使女人飞翔。——《我所喜欢的女子》 ;想起清晨、晌午和傍晚变幻的阳光,想起一方蓝天,一个安静的小院,一团扑面而来的柔和的风,风中仿佛从来就有母亲和奶奶轻声的呼唤……不知道别人是否也会像我一样,由衷地惊讶:往日呢?往日的一切都到哪儿去了?——史铁生《记忆与印象》;别忘了答应自己要做的事情,别忘了答应自己要去的地方,无论有多难,有多远。 旅行要学会随遇而安,淡然一点,走走停停,不要害怕错过什么,因为在路上你就已经收获了自由自在的好心情!切忌贪婪,恨不得一次玩遍所有传说中的好景点,累死累活不说,走马观花反而少了真实体验!要知道,当你一直在担心错过了什么的时候,其实你已经错过了旅行的意义。——《就想开间小小咖啡馆》;人们总是在长大以后回想起孩童时期。想的不外乎是热衷的各种游戏,已不复存在的原野,青梅竹马的好友...不过最令人难以忘怀的,应该是当时所不在意的“时间”吧。那种无关乎过去或未来,只在乎眼前片刻,无法重新拾回的时光。——星野道夫《在漫长的旅途中》 在商店里我们可以看看新出现的商品,不一定要买但可以了解他的用处,可以增加我们的知识广度,扩宽我们的视野,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不断更新,新出现的东西越来越多,日益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使我们的生活越来越精彩,而我们购物要根据自己的情况分析,不要买些外表华丽而无实际用处的东西,特别是我们青少年爱对新生的事物好奇,会不惜代价去买,这是我们要注意的!京东商城的东西太多了,比淘上的东西还要多,而且都是正品,我经过朋友的介绍来过一次,就再也没有去过别的购物网站了。书不错 我是说给懂得专业的人听得 毕竟是小范围交流 挺好,粘合部分不是太好,纸质还是不错的,质量好,封装还可以。虽然价格比在书店看到的便宜了很多,质量有预期的好,书挺好!之前老师说要买 但是是自愿的没买 等到后来说要背 找了很多家书店网上书店都没有 就上京东看看 没想到被找到了 好了,我现在来说说这本书的观感吧,一个人重要的是找到自己的腔调,不论说话还是写字。腔调一旦确立,就好比打架有了块趁手的板砖,怎么使怎么顺手,怎么拍怎么有劲,顺带着身体姿态也挥洒自如,打架简直成了舞蹈,兼有了美感和韵味。要论到写字,腔调甚至先于主题

评分

作者简介

评分

  哈里·李伯森,伊利诺伊大学厄本那一香槟分校历史系教授,已出版专著《德国社会学中的命运与乌托邦,1871-1923》(1988年)、《旅行者的世界:欧洲到太平洋》(2006年)等。其论文《发现土著的高贵性:托克维尔、沙米索和浪漫派旅行写作》获法国历史研究学会颁发的小威廉·科伦(William Koren,Jr)奖。

评分

马塞尔·莫斯在《论礼物》的结尾处认为,这种功利主义缺乏对礼物的理解,代表了现代社会的转折点。他反对用功利主义的“利益观念,个体对有用之物的追求”来理解礼物。他写道,这种有用的概念在世界上的土著社会或古典时代几乎都不存在,或在欧洲本身,只是到近几个世纪才成为一项附属原则。“伯纳德·曼德维尔(Bernard Mandeville)发表《蜜蜂的寓言》(TheFable of the Bees)以后,人们几乎可以确定个人利益概念获得胜利的时刻。”1因此,莫斯为这种理论争论提供了起点,顶点则在他自己的论述中:经济上的利己主义理论首次清晰地在近代早期的英国得到陈述。在这一解释的基础上,1714年,伯纳德·曼德维尔首次刊出了他那著名的寓言诗。该诗及其为自由追求个人幸福的论述,为后来詹姆斯·穆勒等思想家无法理解礼物的社会功能提供了语言和前提假设。

评分

  哈里·李伯森,伊利诺伊大学厄本那一香槟分校历史系教授,已出版专著《德国社会学中的命运与乌托邦,1871-1923》(1988年)、《旅行者的世界:欧洲到太平洋》(2006年)等。其论文《发现土著的高贵性:托克维尔、沙米索和浪漫派旅行写作》获法国历史研究学会颁发的小威廉·科伦(William Koren,Jr)奖。

评分

  《礼物的回归:全球观念下的欧洲史》从马塞尔·莫斯的《论礼物》出发,系统地探讨了17世纪中叶至20世纪早期欧洲若干思想史家笔下的礼物交换史,其中包括埃霍布斯、亚当·斯密、李斯特、曼德维尔、弗格森、摩尔根、马克思、恩格斯以及博厄斯、图恩瓦尔德、马林诺夫斯基等著名思想家的重要论述,阐述了欧洲思想史如何可能从全球语境中获取新的意义。全书资料搜罗广泛,对世界多个地方、多个民族及多个历史时期的礼物交往进行了细致考察,形成独到的观点,令人信服,富有启迪。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