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現代化奶牛飼養管理技術》共六章,內容包括:飼料品種選擇與供給模式、牛群控製與奶牛生産性能測定、EDTN現代飼養管理模式、牛場疫病監控與防疫、牛場繁殖技術與淘汰奶牛的利用、新型飼料添加劑的開發應用等,具有很強的實用性。
內頁插圖
目錄
緒論 我國奶牛業的現狀及存在問題
第一章 飼料品種選擇與供給模式
第一節 飼料品種選擇
第二節 飼料供給模式
第二章 牛群控製與奶牛生産性能測定
第一節 奶牛的體質外貌
第二節 奶牛産奶性能的測定
第三節 影響奶牛産奶性能的因素
第四節 牛群控製
第五節 牛群的飼養管理
第六節 奶牛生産性能測定
第三章 EDTN現代飼養管理模式
第一節 EDTN飼養管理模式的概念及組成
第二節 奶牛環境
第三節 全}昆閤日糧
第四節 計算機技術
第四章 奶牛疫病監控與防疫
第一節 牛疫病診斷監測技術
第二節 牛疫病防疫技術
第三節 幾種主要的奶牛疫病
第五章 奶牛繁殖與淘汰奶牛的利用
第一節 奶牛生殖機理概述
第二節 奶牛的發情過程
第三節 奶牛人工授精技術
第四節 妊娠診斷技術
第五節 奶牛分娩以及産後護理技術
第六節 分娩與接産技術
第七節 奶牛常見繁殖疾病及防治技術
第八節 奶牛繁殖生産技術
第九節 淘汰奶牛的利用
第六章 新型飼料添加劑的開發應用
第一節 反芻動物飼料添加劑應用效果的常用評價方法
第二節 礦物質飼料添加劑
第三節 維生素添加劑
第四節 氨基酸添加劑
第五節 離子載體
第六節 生物活性製劑
第七節 高能量飼料添加劑
第八節 其他飼料添加劑
第九節 提高牛乳品質的飼料添加劑
第十節 奶牛飼料添加劑的發展趨勢
參考文獻
精彩書摘
三、提高我國奶牛生産水平的措施
(一)調整種植結構,增加優質青粗飼料供應能力
人均耕地麵積少、飼料用糧不足是我國畜牧業將長期麵臨的問題。提高畜産品産量必須考慮現有耕地資源的承受能力,應大力發展土地資源利用效率高的畜産品生産。奶牛生産對飼料資源的占用量與奶牛的單産水平有關,單産越高則飼料轉化率越高。因此,努力提高奶牛的單産水平是我國奶牛業,尤其是農區奶牛業應始終堅持的技術發展方嚮。調整種植結構,發展與奶牛業結閤的牧草、飼料作物的生産對於農區奶牛業的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受長期二元結構種植習慣的影響,我國農區的優質青粗飼料生産能力不足,奶牛的粗飼料主要依靠農作物秸稈,製約瞭奶牛單産水平的提高,並導緻瞭代謝病發病率升高、牛奶的乳脂率偏低等問題。發展農區牧草、飼料作物種植,將其用於奶牛日糧可以提高單位耕地麵積的飼料營養物質産量,有利於提高耕地的利用效率,且牧草、飼料作物種植對肥料、人工投入的需求較少,一些牧草、飼料作物鼕春季節可以生長,豆科牧草還具有固氮作用,具有減少鼕春季節土地裸露和改善土壤結構的作用,再進一步說,牧草、飼料作物用於奶牛的飼料,價格較高,具有較好的經濟效益。在提高奶牛優質青粗飼料供應能力方麵,應積極研究推廣適於不同地區種植的牧草飼料作物和種植技術,研究推廣與奶牛生産結閤的三元結構種植模式,建立健全牧草飼料作物良種繁育技術體係。
(二)健全奶牛良種繁育體係
實施奶牛群體遺傳改良計劃,建立高産奶牛核心群,開展奶牛生産性能測定和種公牛遺傳評估,加快實行奶牛良種登記、標識管理製度。加強對奶牛改良工作的指導,推廣人工授精、胚胎移植等繁育技術,不斷提高奶牛單産水平,改善生鮮乳質量。
1.構建高産奶牛核心群以種牛引進、遺傳資源開發利用、基礎設施建設為重點,加強奶牛原良種場建設,選育高産奶牛核心群,提高核心養殖場的生産水平和供種能力。
2.提升種公牛站生産經營能力加大種公牛站設施改造和先進生産設備配備力度,健全種公牛遺傳評定和後裔測定體係,加快推進種公牛站改製,成為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經濟實體,提高自主培育種公牛的能力和優質凍精供應能力。
3.健全生産性能測定體係加強奶牛生産性能測定中心、奶牛改良中心基礎設施建設,並及時更新儀器設備,完善有關奶牛生産性能測定、品種登記和改良的技術及管理標準,奠定奶牛品種改良的技術基礎,加強對奶牛改良工作的指導。
4.完善優質凍精推廣體係加強奶牛配種站點液氮罐、液氮運輸車、改良配種器材配置以及配套基礎設施建設,開展人工授精技術人員培訓,進一步完善奶牛優質凍精推廣體係。
(三)加強奶牛飼養管理技術的普及工作
我國奶牛業長期集中在城市郊區,近幾年農村奶牛飼養業發展很快。由於缺少奶牛飼養管理經驗,一些農戶仍然采用黃牛飼養的方法飼養奶牛,造成奶牛的産奶量多在3000~4000韆剋。應加強飼養管理技術的普及工作。一方麵,通過技術培訓,提高農戶的技術水平;另一方麵,加大奶牛養殖小區的推廣。養殖小區模式既有利於奶牛科學飼養技術推廣,又便於生産管理和奶源質量的控製。此外,加強奶牛飼料營養、獸醫衛生服務體係建設,為廣大奶農提供技術産品和技術服務也是普及奶牛飼養管理技術應重視的一個重要環節。
(四)發展奶源生産基地
以奶牛養殖大縣為依托,帶動奶源基地發展,構建穩定的奶源生産集群。加強標準化規模養殖場(小區)建設和優質飼草料基地建設,加快推進奶源基地生産方式轉變。發展奶農專業閤作社,提高奶農組織化程度和生産經營能力。
……
前言/序言
《匠心牧業:智慧化奶牛養殖新篇章》 一、 洞察行業脈搏,引領未來方嚮 本書旨在深度剖析現代奶牛養殖業的現狀與挑戰,著力探討如何通過科技賦能、精細管理,實現奶牛産業的可持續發展與效益最大化。我們不再僅僅滿足於提供基礎的養殖知識,而是將目光投嚮更廣闊的行業格局,關注宏觀政策導嚮、市場需求變化、以及前沿技術的迭代更新,為廣大養殖從業者勾勒齣一幅智慧化、現代化、綠色化的牧業藍圖。 二、 精準飼養:從個體到群體的優化之道 精準飼養是提升奶牛生産性能與健康水平的核心。本書將深入淺齣地介紹如何根據奶牛的品種、年齡、生理階段、生産性能等個體差異,製定科學閤理的日糧配方。我們不僅僅停留在飼料成分的羅列,更強調根據不同季節、不同環境因素對奶牛營養需求的影響,進行動態調整。 營養需求精算: 詳細解讀不同生長發育階段(如育成期、泌乳期、乾奶期)的能量、蛋白質、礦物質、維生素等關鍵營養素的需求量,並提供相應的計算公式和參考標準。重點介紹如何根據奶牛的體況評分(BCS)來評估其營養狀況,並據此調整飼料配方。 飼料原料的科學選擇與配比: 深入探討各類飼料原料(如玉米、豆粕、苜蓿草、精料補充料等)的營養價值、適口性、以及在不同配方中的作用。強調飼料原料的質量檢測與儲存的重要性,避免黴變、汙染等問題影響奶牛健康。 日糧的精細化管理: 介紹如何通過精確的飼喂設備(如自動飼喂車、定量飼喂站)實現日糧的精準投喂,減少浪費,保證每頭奶牛都能獲得其所需的營養。探討飼喂頻率、飼喂時間對奶牛采食量和消化吸收的影響。 水資源的優化利用: 強調充足、清潔的飲水對奶牛健康和産奶量至關重要。介紹不同飲水設備的選擇,以及如何監測飲水質量和飲水量。 瘤胃微生物的和諧生態: 深入解讀瘤胃微生物在消化粗飼料、閤成必需營養素方麵的關鍵作用。介紹如何通過調整日糧結構、添加瘤胃緩衝劑、瘤胃微生物製劑等方式,維持瘤胃的健康和高效運轉,從而提升飼料轉化率。 三、 疾病防控:主動免疫與精準診療的結閤 疾病是奶牛養殖最大的經濟損失之一。本書將從主動免疫和精準診療兩個層麵,構建一套嚴密的疾病防控體係。 疫苗接種策略的優化: 詳細介紹不同地區、不同牛群特點下,應該優先接種的疫苗種類、接種時間、接種劑量和免疫程序。強調疫苗的質量、儲存和免疫效果的監測,以及疫苗接種與疫病流行規律的結閤。 傳染病與常見病的識彆與預防: 深入分析奶牛常見的傳染病(如口蹄疫、牛瘟、藍舌病等)和非傳染性疾病(如乳房炎、蹄病、消化係統疾病等)的病原、傳播途徑、臨床癥狀、診斷方法。重點介紹基於生物安全理念的各項預防措施,如人員、車輛、畜禽的消毒管理,隔離檢疫製度的建立,以及廢棄物處理等。 非抗生素的疾病管理探索: 積極響應全球對減少抗生素使用的號召,本書將探討利用中獸藥、益生菌、免疫增強劑等非抗生素的手段,提升奶牛自身免疫力,輔助疾病的預防和治療。 早期診斷與快速響應: 介紹利用現代化診斷技術(如PCR檢測、ELISA檢測、血常規、生化指標分析等)進行疾病的早期診斷。強調建立完善的疾病監測體係,做到早發現、早隔離、早治療,將疫情損失降到最低。 獸醫技術的人文關懷: 在提供專業獸醫知識的同時,也強調在診斷和治療過程中對奶牛的溫和對待,減少應激,提高治療的依從性和成功率。 四、 環境調控:打造舒適健康的生長空間 牛捨環境直接影響奶牛的采食量、産奶量、繁殖性能以及健康狀況。本書將從多個維度探討如何打造適宜的牛捨環境。 溫度與濕度的精細管理: 詳細介紹奶牛不同生長階段和生産狀態下的適宜溫度範圍。介紹夏季降溫(如噴淋、風扇、濕簾)和鼕季保溫(如通風、隔熱)的具體措施。強調濕度對奶牛舒適度和疾病傳播的影響,以及相應的調控方法。 通風係統的優化設計與運行: 深入解讀自然通風和強製通風係統的原理和設計要點,如何根據牛捨麵積、奶牛密度、季節變化等因素,閤理確定通風量,保證牛捨內空氣流通,排齣有害氣體(如氨氣、二氧化碳),引入新鮮空氣。 光照的科學利用: 探討光照強度和光照時長對奶牛內分泌、産奶量和繁殖性能的影響。介紹如何根據奶牛生理節律,科學設置牛捨照明。 墊料的選擇與管理: 強調墊料的清潔、乾燥、透氣性對預防乳房炎、蹄病的重要性。介紹不同類型墊料(如稻草、鋸末、沙子)的優缺點,以及墊料的更換和清潔頻率。 噪聲與應激的控製: 探討過度噪聲和不當操作對奶牛造成的應激。介紹如何通過閤理的牛捨布局、靜音設備、溫和的操作方式來降低奶牛的應激水平。 五、 繁殖管理:提升效率,優化周期 高效的繁殖是奶牛産業經濟效益的基石。本書將從多個角度解析如何實現奶牛的精準繁殖管理。 發情周期的監測與識彆: 詳細介紹奶牛發情周期的生理變化,以及外在錶現(如興奮、公母牛騎乘、食欲不振、外陰潮紅等)。介紹利用傳統觀察法、發情檢測器、行為監測係統等多種手段,提高發情識彆的準確率。 配種時機的優化選擇: 強調在最佳的配種時機進行人工授精,提高受胎率。介紹如何根據奶牛的個體情況和發情強度,確定最佳配種時間。 精液選擇與人工授精技術: 介紹不同品種、不同性能公牛的精液特點,以及根據母牛情況選擇適宜精液的原則。詳細闡述標準的人工授精操作流程,包括精液的解凍、檢查、輸精等環節,以及如何降低操作過程中的汙染和損傷。 妊娠診斷與早期管理: 介紹常用的妊娠診斷方法(如直腸觸診、B超、妊娠試紙等),以及妊娠期母牛的營養管理、環境要求,為保證胎兒正常發育和順利生産奠定基礎。 産後康復與仔牛培育: 關注母牛分娩前後的護理,及時處理産後異常情況,如胎盤滯留、子宮內膜炎等。提供科學的仔牛早期護理方案,包括初乳喂養、臍帶消毒、保溫等,為仔牛的健康成長打下良好開端。 六、 現代化管理:數據驅動的決策與效率提升 數字化、智能化是現代奶牛養殖業的發展趨勢。本書將重點介紹如何利用現代化管理工具,提升養殖效率和管理水平。 牧場管理軟件的應用: 詳細介紹各類牧場管理軟件的功能,如何記錄奶牛的生産數據(如産奶量、體況、發情、疾病、用藥等)、財務數據,並通過數據分析,為科學決策提供依據。 自動化監測與預警係統: 介紹利用傳感器、攝像頭、RFID等技術,對奶牛的體溫、活動量、反芻行為、瘤胃pH值等生理指標進行實時監測,並通過預警係統,及時發現異常,防患於未然。 精細化成本核算與效益分析: 強調對各項生産環節的成本進行精細化核算,包括飼料成本、人工成本、醫療成本、設備摺舊等,從而準確評估養殖效益,找齣效益提升的空間。 人力資源的閤理配置與培訓: 探討如何根據牧場的規模和生産需求,閤理配置勞動力,並為員工提供持續的專業培訓,提升其技能水平和工作積極性。 品牌建設與市場營銷: 在保障産品質量的前提下,介紹如何通過提升品牌形象、開展有針對性的市場營銷,贏得消費者信任,實現産品價值的最大化。 七、 綠色養殖與可持續發展 本書將秉持綠色、環保、可持續的理念,探討如何在奶牛養殖過程中,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的和諧統一。 廢棄物處理與資源化利用: 介紹牛糞、尿的科學處理方法,如沼氣發酵、堆肥等,將畜禽糞汙轉化為有機肥料或能源,實現資源循環利用,減少環境汙染。 水資源的高效利用與循環: 探索節水灌溉、雨水收集、中水迴用等技術,降低牧場對水資源的消耗。 節能減排的措施: 推廣使用節能設備,優化能源利用效率,減少溫室氣體排放,踐行低碳養殖。 生物多樣性保護: 在牧場建設和運營過程中,關注周邊生態環境,采取措施保護當地的生物多樣性。 政策法規解讀與閤規經營: 引導養殖戶瞭解並遵守國傢和地方關於環境保護、動物疫病防控、食品安全等方麵的法律法規,實現閤規、可持續經營。 《匠心牧業:智慧化奶牛養殖新篇章》,不僅是一本技術手冊,更是一本思想的引領者,它將幫助您從傳統養殖模式中跳脫齣來,以更加科學、高效、綠色的方式,迎接奶牛養殖業的未來挑戰,開啓屬於您自己的匠心牧業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