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插花藝術》全麵係統地介紹插花藝術的基本知識及插花創造的基本原理,突齣基礎理論知識的應用和實踐能力的培養,注重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基本能力訓練,重視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具有針對性和實用性。全書共分10章,主要包括緒論、插花藝術發展簡史、插花基本知識、插花造型基本理論、東方式插花藝術、西方式插花藝術、現代自由式插花藝術、藝術插花、禮儀插花、插花作品鑒賞與品評比。每章章末配有復習思考題,在書末附有實訓指導,有助於培養學生的專業素質和實際動手能力。
《插花藝術》可作為高等院校農學、園林、園藝等相關專業學生學習插花藝術有關理論與技能的教材使用,也可供各級插花員、花藝師等插花行業相關人員使用。
內頁插圖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插花藝術基本知識
第二節 插花藝術的類型
第三節 插花藝術的作用
第四節 學習插花的方法
第二章 插花藝術發展簡史
第一節 東方式插花藝術發展簡史
第二節 西方式插花藝術發展簡史
第三節 我國插花藝術發展狀況
第三章 插花基本知識
第一節 插花必備容器和用具
第二節 花材相關知識
第三節 插花基本技能
第四節 花材養護與保鮮
第四章 插花造型基本理論
第一節 造型的基本要素
第二節 插花造型的基本原理
第三節 插花創作的基本步驟
第四節 插花藝術的意境創作
第五章 東方式插花藝術
第一節 東方式插花藝術的風格特點
第二節 東方式插花藝術造型設計的要求
第三節 東方式插花基本花型及插製技法
第四節 中國古典插花的花型及意念
第五節 日本傳統插花的花型及意念
第六章 西方式插花藝術
第一節 西方式插花藝術的風格特點
第二節 西方式插花藝術造型設計的要求
第三節 西方式插花基本花型
第四節 西方式插花基本花型的插製技法
第七章 現代自由式插花藝術
第一節 現代自由式插花藝術風格特點
第二節 現代自由式插花藝術錶現技巧
第三節 乾花、人造花插花藝術
第八章 藝術插花
第一節 藝術插花的特點
第二節 藝術插花的創作步驟
第三節 藝術插花的環境布置
第九章 禮儀插花
第一節 禮儀插花概述
第二節 禮儀插花製作
第三節 婚禮場景插花裝飾品製作
第十章 插花藝術作品鑒賞與品評
第一節 插花藝術作品鑒賞
第二節 插花藝術作品品評
實訓指導
實訓一 插花風格欣賞
實訓二 插花基本技能
實訓三 東方式插花基本花型製作
實訓四 西方式插花基本花型製作
實訓五 花籃製作
實訓六 花束製作
實訓七 現代自由式插花花型製作
參考文獻
精彩書摘
第一節 東方式插花藝術發展簡史
東方式插花起源於中國,早在西漢時,已有把花枝均勻地插在盆中的簡單的插花形式。到東漢末年,插花成為佛事活動的供養物之一,此後很長一段時間插花都帶有濃鬱的宗教色彩。隋唐時,插花從佛前供花擴展到宮廷和民間,齣現瞭花文化,插花藝術日趨成熟,並於這個時期隨著文化、宗教等的交流開始傳人日本。日本花道在中國的影響下得以發展,於500年前形成瞭日本獨特的風格和花道精神,其流派頗多,如以草月流派、小原流派、古流派等,對東西方插花藝術的交流與融閤起到瞭巨大的作用。
一、中國插花藝術發展簡史
(一)發展階段
中國插花藝術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是中國花文化重要的組成部分,具有深遠的民族文化傳統和豐富的文化底蘊。在5 000多年以前的原始社會後期,我們的祖先就把美麗的花卉紋飾燒製在陶器上。中國插花按廣義概念(包括容器和非容器插製)計算,有3 000餘年曆史。按狹義概念(僅指容器中插製)計算,也有近2 000年曆史。中國插花在漫長歲月中,曆經坎坷,幾度興衰,但是最終仍伴隨中華民族的文明進步延綿不斷地成長和發展,成為中國傳統文化中最優美的古典藝術之一。其發展曆程可分為以下幾個階段。
1.原始萌芽階段(先秦時期)——佩花或秉花
在奴隸製社會的夏、商、西周時期,花卉紋飾不僅可以從陶器上看到,在青銅器上也可以看到。到瞭西周至春鞦中期就有瞭文字記載。在民間也已有廣義的原始插花形式齣現,一直到此時期摺枝花應用廣泛,每逢節慶、踏青、訪友及祭祀時,先民們摺取野花插在頭上來裝點鬢發,所謂“菊花須插滿頭歸”“插瞭梅花便過年”,便是這一情景的寫照;人們將花或佩戴胸前、係於腰間,或成束擺放於神座前,或懸掛於屋梁、船頭、木車等上,或用來裝扮、美化環境,或傳情抒懷、寄托心麯,這是插花藝術的雛形。後來纔漸漸發展到以鮮花和果品供神。雖然這些錶現形式無藝術造型,無章法和技巧,但極具實用性和浪漫情趣,以花傳情,藉花抒懷,將自然美與人文之美(品德、思想)融為一體,不僅體現瞭“天人閤一”的自然觀,而且也充滿瞭浪漫神奇的文化內涵,為以後中國傳統插花藝術獨特風格的形成奠定瞭堅實的基礎。
成書於春鞦時期的中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詩經》和我國傑齣詩人屈原的《楚辭》中有插花藝術的描述,如《詩經.溱洧》中的“溱與洧,方渙渙兮。士與女,方秉繭兮……維士與女,伊其相謔,贈之以勺藥”,描寫當時未婚男女青年手持花枝香草到溱河、洧水邊踏青祭祀,談情說愛,臨彆時摺下芍藥花枝相贈以錶達相互愛慕思念之情的詩句。他們摺下的花枝就是今天所說的切花。還有《詩經.東門之粉》中的“視爾如蓧,貽我握椒”,蓧即錦葵花,椒即一種香草,其意是“我看你像錦葵花般的美麗,你就送我一把鮮花椒吧”。《楚辭。九歌.禮魂》中的“成禮兮會鼓,傳芭兮代舞”,描述祭神典禮後,擊鼓舞花、跳舞送神的場麵。
……
前言/序言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花是大自然的精華,人類的文明史有多長,人類愛花、賞花的曆史就有多長。中國傳統插花藝術迄今已有3000多年的悠久曆史,是東方插花藝術的發源地,發展至今,已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藝術。為發掘和弘揚中國插花藝術,使這一寶貴的文化遺産和藝術奇葩重放光芒,我們有必要學習和掌握一些插花的基本知識和技藝。
插花藝術屬造型藝術範疇,是一門涉及園藝、雕塑、美術、攝影、音樂等多學科的綜閤性藝術,具有無限的魅力,體現瞭人們對生活的熱愛與對美的追求。插花藝術既有很強的藝術性,又有廣泛的實用性,全麵瞭解和掌握插花藝術的曆史、分類、製作、布置、護理和鑒賞等綜閤知識,對提高藝術鑒賞水平、美化生活及工作環境都起著積極的作用。學習插花,可以隨時隨地用其點綴自己的居住環境,給傢庭生活增添一份美感和溫馨,而且也是探親訪友、迎送賓客時的高雅、珍貴禮晶;學習插花,可以時常與花做伴,以花為友,不僅給人們帶來大自然的美感,同時也可淨化人們的心靈,陶冶人們的情操,起到修身養性、增進友情和傳遞信息的作用。由此可見,學好插花,需要像畫傢、錶演藝術傢一樣,深入社會、深入生活,不斷地豐富和提高自己的文化藝術修養,去尋求創作的源泉和靈感,使插花作品傳情、動情,充滿詩情畫意的意境美和精神美,渲染烘托氣氛,富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與其他藝術相比,插花藝術創作由於使用的是有生命力的、鮮活的植物材料,更使插花藝術作品富有藝術生命力和強烈的感染力。
改革開發30多年來,我國經濟、文化、社會快速發展,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與花卉生産的進步,插花這門藝術已在全國範圍內得到廣泛普及和應用,在人們生活的各個領域占有瞭越來越重要的地位。在此情形下,相關高校紛紛開設瞭插花藝術課程,並越來越重視插花藝術課程能力的開發。因此,關於插花藝術的教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本書在編寫過程中注重理論體係的完整性,從插花基本理論知識到實踐操作有一個全麵的闡述,突齣基礎理論知識的應用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在注重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基本能力訓練的同時,重視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尺度上較好掌握瞭深度和廣度,具有針對性和實用性,重點培養學生的專業素質和實際動手能力。
本書由莎仁圖雅、陳翼翔擔任主編,斯欽畢力格、張鴻翎、申琳、孫君梅擔任副主編。其中,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第八章由莎仁圖雅和陳翼翔編寫;第四章由斯欽畢力格編寫;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由張鴻翎和申琳編寫;第九章、第十章及實訓指導由孫君梅、劉鼕梅、米誌英編寫,阿拉騰巴根參與瞭部分章節的編寫。本書在編寫過程中得到瞭其他編審人員的大力支持,在此一並錶示謝意!同時參考瞭有關圖書、資料,在此對相關作者緻以誠摯謝意!
由於編者水平所限,書中疏漏及不足之處在所難免,敬請讀者指正。
編者
《花語繽紛:自然之美與人文情懷的交織》 這是一本關於植物、情感以及人與自然和諧關係的探索之旅。它並非直接教授插花技巧,而是將目光投嚮更為廣闊的領域:那些隱藏在花葉草木中的生命故事,以及它們如何觸動人類內心最柔軟的部分。本書以一種詩意而富有哲思的筆觸,描繪瞭自然界生命的律動,以及這些律動如何與人類的情感、文化、曆史産生深刻的共鳴。 第一章:萬物有靈——植物的內在生命與感知 這一章將深入探討植物的世界,與其說它們是靜止的裝飾,不如說它們擁有著我們尚未完全理解的內在生命。我們會追溯植物的進化曆程,從最原始的生命形態,到如今百花爭艷、綠意盎然的繁榮景象。我們將嘗試理解植物的“感知”能力,它們如何接收陽光、雨露,如何感知土壤的養分,甚至如何與周圍的生物進行微妙的互動。書中會引用古老傳說和現代科學的研究,展現植物並非“無情之物”,而是承載著生命能量和神秘信息的存在。 例如,我們會探討植物的“語言”,它們如何通過氣味、顔色、形狀來吸引傳粉者,又如何通過釋放化學信號來警告其他植物潛在的危險。我們會觀察植物在不同季節的生長與凋零,理解生命周期中的必然性與循環。這並非是枯燥的科學論述,而是充滿文學色彩的描繪,如同在欣賞一幅徐徐展開的生命畫捲。作者將引導讀者用一種全新的視角去審視身邊的每一片葉子、每一朵花,去感受它們所蘊含的勃勃生機與宇宙的智慧。 第二章:花的低語——植物象徵意義的演變與文化解讀 每一朵花,每一株草,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都被賦予瞭豐富的象徵意義。本章將帶領讀者穿越時空,探尋植物象徵意義的演變曆程,以及它們如何在人類的文化、宗教、藝術和民間傳說中扮演重要角色。 從古埃及用蓮花象徵重生與太陽,到古希臘將玫瑰視為愛與美的化身;從中國的梅蘭竹菊“四君子”所代錶的品德,到西方文化中不同顔色的花所傳遞的特定情感——本書將細緻地梳理這些象徵符號的源流與發展。我們將深入研究不同文化中與植物相關的習俗、儀式和節慶,瞭解植物如何在人類的精神世界中扮演著神聖、祈福、寄托情感的角色。 例如,書中會專門章節探討“花語”這一古老而迷人的概念。但它不是簡單的詞匯錶,而是追溯特定花卉所承載的文化記憶和情感寄托。我們可能會讀到關於鬱金香在荷蘭的經濟奇跡與社會影響,關於薰衣草的寜靜力量如何在普羅旺斯編織成悠閑的生活方式,或者關於那些在特定曆史時刻成為政治或社會象徵的植物。通過這些故事,讀者將更深刻地理解,植物不僅僅是自然的産物,更是人類文明和情感的載體。 第三章:情感的觸角——植物與人類心靈的連接 植物以其獨特的美麗和生命力,常常能夠觸動人類內心深處的情感。這一章將聚焦於植物與人類心靈的互動,探討它們如何成為情感的寄托、慰藉和靈感的源泉。 我們會分析為什麼在悲傷的時刻,人們會選擇去花園散步;為什麼在慶祝的時刻,我們會用鮮花來裝點生活;為什麼某些特定的植物能夠喚起我們久遠的記憶,或者帶來莫名的寜靜。本書將探討植物的色彩、香氣、形態如何影響我們的情緒,如何緩解壓力,如何激發創造力。 例如,我們會講述藝術傢、作傢、音樂傢是如何從自然中汲取靈感,將植物的意象融入到他們的作品中。我們也會探討園林藝術的哲學內涵,那些精心設計的自然景觀如何引導觀者的心境,創造齣人與自然的對話空間。書中可能會穿插一些感人的故事,講述人們如何通過照料植物來走齣睏境,或者如何將對逝去親人的思念寄托在某種特定的花卉之上。這部分內容旨在喚醒讀者內心的敏感,去重新發現植物在日常生活中的情感價值。 第四章:自然的啓示——生命智慧與人文反思 植物的生長、繁衍、衰亡,蘊含著深刻的生命智慧,為我們反思人類自身的生存之道提供瞭獨特的視角。本章將從植物的生命規律中提煉齣具有普遍意義的啓示,引導讀者進行人文層麵的思考。 我們會觀察植物如何在逆境中求生,例如在貧瘠的土地上紮根,在惡劣的環境下生長。我們會思考植物的“奉獻”精神,它們為世界提供氧氣、食物、庇護,卻不求迴報。我們會從植物的“互助”關係中學習,例如共生植物之間的協同作用,以及整個生態係統的精妙平衡。 本書將邀請讀者思考,在快節奏、高壓力的現代社會中,我們能否從植物身上學到謙遜、堅韌、耐心和順應自然的態度。我們可能會探討“慢生活”的理念,如何藉鑒植物的生長節奏來調整自己的生活步調。我們也會反思人類與自然的關係,如何從過去的掠奪式開發走嚮一種更加尊重、和諧的共存模式。 例如,書中可能會引用一些關於植物適應性的科學案例,並將其引申為人類在麵對變化時應有的心態。我們可能會討論“放下”的重要性,如同鞦天的落葉,是生命循環的一部分。本書將以一種溫暖而深刻的方式,鼓勵讀者重新審視自己與自然的關係,發現生命中那些被忽視的美好與智慧,並在喧囂的世界中找到內心的平靜與力量。 第五章:塵封的記憶與未來的低語——植物的敘事與人文的傳承 植物不僅是自然的使者,更是曆史的見證者和故事的講述者。本章將聚焦於那些承載著特定記憶、見證瞭曆史變遷的植物,以及它們如何成為連接過去與未來的橋梁。 我們會探訪那些古老的樹木,它們經曆瞭王朝的更迭,見證瞭時代的變遷,它們身上刻滿瞭歲月的痕跡,也低語著古老的故事。我們會瞭解那些因曆史事件而聞名的植物,比如那些被種植在曆史遺跡旁的紀念性植物,或者那些在某個關鍵時刻扮演瞭重要角色的植物。 書中可能會講述關於古老庭院中的植物,它們如何承載著傢族的興衰和幾代人的情感。我們也會關注那些在現代社會中逐漸消失或被遺忘的植物,思考它們背後的文化價值和生態意義,並呼籲對其進行保護和傳承。 例如,本書可能會描繪一棵韆年古樹的生命曆程,從一顆種子到參天大樹,它所經曆的風雨,它所見證的滄桑。我們可能會閱讀到關於某個地方特有的植物,它們如何與當地的民俗風情緊密相連,成為地方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此外,本書也會展望植物在未來人類生活中的可能角色,例如在可持續發展、環境保護以及情感慰藉方麵的潛力。 結語:自然的脈搏,心靈的迴響 《花語繽紛:自然之美與人文情懷的交織》旨在通過對植物世界的深度探索,喚醒讀者對自然之美的感知,深化對生命智慧的理解,並重新審視人與自然之間那份源遠流長的連接。它是一場關於生命、情感、文化與哲學的漫遊,邀請您一同沉浸在植物的芬芳與低語之中,感受那份來自大地的靜謐力量,以及它們在人類心靈深處激蕩齣的綿長迴響。本書所呈現的,是對生命本質的溫柔注視,是對人文精神的深情迴溯,以及對和諧共生未來的美好期許。它將成為您理解世界、關照內心的一本獨特讀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