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书目题跋丛书(第四辑):二叶书录》收录在中国历代书目题跋丛书第四辑中。包括《华鄂堂读书小识》和《拾经楼紬书录》两种,作者分别为叶启勋、叶启发昆季,整理者为李军。二叶生于清末民初,见前人所未见,发前人所未发,且家学渊源,为版本目录大家叶德辉之侄,其撰写书录,直承叶氏之旨。二叶所作,皆客观记录,多博考版本,并具实事求是、情文并茂等特点。
评分殷商时龟腹甲、牛肩胛骨上的文字只是占卜后刻上去的卜辞,并未构成书。商周时青铜器上的铭文即所谓“金文”是王公贵族们对铸器缘起的记述,尽管有时为了夸耀自己的功勋,文字很长,但其性质仍和后世纪功颂德的碑刻相近似,也不能算书。中国殷商时已开始在竹木简上写文字,《尚书》的《多士》篇里说:“惟殷先人,有册有典。”“册”的古文字就像两根带子缚了一排竹木简,“典”则像以手持册或将册放在几案上面。但这种典册在殷商时仍不是书,而只是诏令之类的文字,保存起来犹如后世之所谓档案。到西周、春秋时,档案留下来的就更多了。西周、春秋时人做了不少四言诗,草拟了贵族间各种礼仪的节目单或细则;还有周人用蓍草占卦的卦辞、爻辞;春秋时诸侯国按年月日写下来的大事记即“春秋”或“史记”。这些,都归祝、史们掌管。其中除大事记是后来史书的雏形外,其余所有的仍都没有编成书,只能算档案,或称之为文献。到春秋末战国初,学术文化从祝、史手里解放出来,孔子以及战国时的学者才把积累的档案文献编成《诗》、《书》、《礼》、《易》、《春秋》等教材,作哲理化的讲解。这些教材叫做“经”,讲解经的记录编写后叫做“传”或“说”,经、传、说以外的记载叫做“记”
评分二〇〇五年三月
评分不错…………………………
评分经典系列,装帧好,内容充实~~~~~
评分末附四角號碼書名索引。
评分上世纪五十年代末,本社的前身——古典文学出版社和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曾出版过历代书目题跋著作二十余种,其中除了广为人知的藏书著述、如《汲古阁书跋》、《绛云楼题跋》、《澹生堂藏书约》、《流通古书约》等外,还有不少较为稀见的书目,如《赵定宇书目》、《百川书志》、《古今书刻》、《旧山楼书目》、《鸣野山房书目》等等。这些书籍内容上各有特点,或记载书名、卷册,或品评、议论,或校勘、辨伪,或叙书林掌故,或谈鉴藏之道,是古籍研究者、收藏家们不可多得的重要资料。将近半个世纪过去,这些当年印数不多的书,如今已难觅踪影,故我社特重新影印出版。其中《唫香仙馆书目》、《旧山楼书目》原分二册,今合为一册;《汲古阁书跋》、《重辑渔洋书跋》原为二册,亦合为一册;《澹生堂藏书约 藏书记要》、《藏书绝句 流通古书约 古欢社约 藏书十约》、《武林藏书录》、《吴兴藏书录 皕宋楼藏书源流考》原分四册,现併作一册。原版各册前之出版说明、序等均予保留。本丛书第一辑共二十二种,分为十册,名曰《中国历代书目题跋丛书》,以飨读者。
评分書題總名《二葉書錄》。長沙葉德輝二子侄所著。
评分群通知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