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這是一本聊齣來的書。作者八十歲以後,不再上大課,學生知道其喜歡散步,路綫又比較固定,所以經常與作者在路上“偶遇”,與作者一起散步聊天。談天說地,論古道今,即成此書。書中既有對人性問題的探索,也有對曆史問題的求解,既有對命運問題的省思,也有傢國情懷和對社會問題的傾心關注。大到世界革命,小到同性戀。問題廣泛,五花八門,卻處處不離哲學,每每有思想火花的迸發。作者自嘲是“馬路哲學”,其實是傳道授業的一種方式。
作者簡介
陳先達,馬剋思主義哲學傢,畢生從事馬剋思主義哲學的教學與研究工作。中國人民大學一級教授,博士生導師。1953年畢業於復旦大學曆史係,1956年從中國人民大學哲學研究班畢業後留校任教至今。曾任中國人民大學哲學係主任、校學位評定委員會委員、校務委員,北京市哲學學會會長、北京市社科聯顧問,第三屆國務院學科評議組成員、全國哲學社會科學規劃哲學組組長、中國曆史唯物主義學會名譽會長。現任教育部社會科學委員會委員、中國人民大學校學術委員會主任。從1991年起,享受政府特殊津貼。
著有《陳先達文集》(六捲本),哲學隨筆係列《哲學心語》《迴歸生活》《宜園雜論》《史論拾零》等。著作和論文曾獲中宣部“五個一工程”奬(兩次)、教育部優秀著作奬、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特等奬和吳玉章著作奬等多種奬項。
目錄
目錄
目錄
第一章人性的觀察
1.談人/
2.談我/
3.談頭腦/
4.談眼睛/
5.談坐/
6.談人情/
7.談性情/
8.談庸人/
9.談心胸狹隘/
10.談焦慮/
11.談謙虛/
12.談消費/
13.談死/
第二章生活的世界
1.談生活世界/
2.談尊重生命/
3.談活和為瞭什麼活/
4.談“使人成為人”/
5.談民不聊生/
6.談信/
7.談利益/
8.談貢獻/
9.談識時務/
10.談功成身退/
11.談遊泳/
12.談風雨/
第三章命運的省思
1.談人生之路/
2.談生命的短暫/
3.談命與運/
4.談性格與命運/
5.談逢時和安時/
6.談“另一個世界”/
7.談書/
8.談神/
9.談風水/
10.談“我深信”/
第四章社會的思考
1.談中外古今/
2.談“兩個堅持”/
3.談政治與人性/
4.談頂層設計/
5.談國傢/
6.談封建主義/
7.談我們社會的性質/
8.談資本與資産者/
9.談比較/
10.談發展的代價/
11.談多難興邦/
12.談“民”的地位的演變/
13.談勞動成果/
第五章曆史的世界
1.談學點曆史/
2.談嚮曆史學習/
3.談曆史與史學/
4.談曆史的世界/
5.談曆史研究/
6.談曆史感/
7.談曆史的嘗然/
8.談曆史的邏輯/
9.談曆史眼光/
10.談曆史時間/
11.談曆史考據/
12.談考古/
13.談古今之辨/
第六章文化的視野
1.談文化的重要性/
2.談文化與文明/
3.談文化與器物/
4.談文化形態與文化傳統/
5.談民族命運與文化命運/
6.談思潮/
7.談儒教/
8.談道德評價/
9.談話語權/
10.談名門政治與傳統觀念/
11.談嚮西方學習/
第七章認識的解剖
1.談認識論/
2.談解釋世界/
3.談現象/
4.談事實/
5.談觀察/
6.談調查/
7.談眼睛嚮下/
8.談直麵世界/
9.談解剖/
10.談概念/
11.談理性/
12.談偏見/
13.談僞/
第八章學術的價值
1. 談尊重科學/
2. 談學術性/
3. 談認識對象/
4. 談數據/
5. 談問題/
6. 談學科交叉/
7. 談科學技術/
8. 談規律性認識/
9. 談理與論/
10. 談理論的重要性/
11. 談理論的運用/
12. 談學以緻用/
13. 談學者的社會責任/
第九章辯證的思維
1.談辯證思維/
2.談思維方法中的質和量/
3.談現象與本質/
4.談因果聯係/
5.談偶然性/
6.談偶然性的原因/
7.談可能性/
8.談界限/
9.談條件/
10.談情理/
11.談黑與白/
12.談新與舊/
13.談經與權/
14.談有用與無用/
15.談藉口與誘因/
第十章哲學的追問
1.談“為什麼?”/
2.談時代精神的精華/
3.談哲學難題/
4.談哲學開竅/
5.談同性戀問題的哲學視角/
6.談哲學的現實性與超現實性/
7.談改變自我/
8.談人類世界/
9.談自然界的優先地位/
10.談物質恐懼癥/
11.談地形與地圖/
12.談格言/
13.談用書難/
14.談曆史唯物主義的最大貢獻/
15.談曆史唯物主義的辯證本性/
16.談馬剋思主義思想中的死東西與活東西/
後記/
精彩書摘
序
八十歲以後,學院領導照顧我,再也沒有讓我在教室裏上大課瞭。學生知道我喜歡散步並且比較準時,路綫也固定,他們喜歡和我聊天,有時特意站在我必經之路等著我,陪我散步聊天。下麵記下的一些感想式的東西,其中有些是學生們散步時嚮我提齣的問題,我邊走邊隨口說說。如果我覺得有點意思,會迴來翻翻書,加工,擴充。散步是我的生活習慣。另外,學生也會到我傢裏,談些哲學問題。學生走後,我也會把談話內容經過加工後敲在電腦裏。這些東西是我晚年生活的一部分。
“教學相長”,的確如此。學生年輕,思想比我敏銳,從網上知道很多東西。他們過的是集體生活,彼此交談也會産生許多想法和問題。交談並不是負擔,而是一種思想交流,彼此受益。邊走邊聊,也可算是除課堂教學外的另一種教學方式。可惜現在老師多住在校外,上課來,下課走。學生可能很長時間見不到導師。房改後校內即使有教員,也多已退休。學校,仿佛是知識交易市場,而不是教師和學生融閤相處充滿文化氛圍的文化殿堂。這種情況是好還是不好,我也分不清。我仍然是老腦筋,我還是喜歡一個師生共處的校園,而不隻是學生公寓。我們談起北大的燕東園或什麼園的名教授的故居,至今仍津津樂道,因為它代錶一種校園文化。這種情況可能要成為曆史陳跡瞭。
我和學生談的沒有什麼深奧的哲學思想,我也談不齣什麼深奧的哲理。我喜歡從問題中體現智慧,喜歡能思考的頭腦,而不喜歡玩弄概念,更不喜歡看不懂、聽不明的道理。
哲學思維當然需要概念,也離不開概念。但體會哲學道理,迴答問題,不一定非得搬弄概念不可。純概念式的思維往往流於空洞。中國式的思維方式更接近生活。從生活中悟齣哲學道理,講授哲學道理更深刻易懂。《道德經》中的“九層之颱,起於壘土;韆裏之行,始於足下”,比純粹從概念上講述量變與質變的關係更易懂。莊子以“夏蟲不可語於冰,非無冰也,以其未見冰也”,說明個人生命短促帶來的認識局限性,多形象、多貼切。孔子以“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說明世界事物的運動變化;以“歲寒,然後知鬆柏之後凋也”,說明人的高尚品格應該經過實際考驗。這種例子太多,中國哲學沒有抽象說教和概念式演繹,而是結閤生活實際,從生活實際中悟齣哲學道理。我喜歡這種方式。這能真正錶現一個人的哲學智慧水平,而不會使人被雲山霧罩的概念弄得頭腦渾渾。
我不是否定哲學知識和哲學概念的重要性。沒有概念,就沒有哲學,也沒有哲學思維。我隻是說,我們既要有運用概念思維的能力,也要有麵對現實通俗講解、從問題和對問題的迴答中體會哲學的能力。如果離開概念就不能講哲學,正如沒有講稿就不能說話一樣,隻能說是智慧的欠缺。
哲學追求的是智慧,是關於智慧之學。學習哲學,當然要重視學習哲學史,而哲學史往往同時是概念和範疇發展史。中外曆史上大哲學傢的思想是他們的智慧,但對我們來說隻是哲學史知識。知識是彆人的,而智慧必須是自己的。知識可以學習,而智慧必須內化為自己的血肉和靈魂,變為自己的思維方式,變為自己應時處理和觀察對象的思維能力和決斷力。有哲學史知識的人不一定有智慧,像熟讀兵書的趙括,擁有太多的兵書知識但無用兵的智慧,一上戰場就一敗塗地。一個善於玩弄哲學概念、可以有N多哲學知識的人,不一定是有哲學智慧的人。
古代哲學傢有對話體,對話體也可以看作聊哲學。我們先聖孔子的《論語》也是對話,其中也有閑聊的東西。你看其中不少師生對話,仿佛在聊天。《論語》中記載孔子與學生子路、曾點、冉有、公西華在一起聊,要他們各言其誌,師生聊得很熱鬧,像是一幕摺子戲。當其他學生說完遠大誌嚮後,孔子聽到曾點的誌嚮是春遊:“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夫子喟然嘆曰:吾與點也!”這哪裏像上課,仿佛是朋友聊天,這多好。孔子因纔施教無愧為“萬世師錶”。
我總以為,課堂聽、課下聊,各有長處。聽,是接受;聊,是對話。聽,可得到一些知識;聊,纔能碰齣思想火花。有時,聊勝過上課。“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看來古人也有主張聊的。
前言/序言
散步·路上——我與學生聊哲學(天下文叢)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評分
☆☆☆☆☆
散步·路上——我與學生聊哲學(天下文叢) .~~~~~~
評分
☆☆☆☆☆
普通發票在哪裏?我們填寫的內容難道就是鬧著玩兒的?
評分
☆☆☆☆☆
值得購買,推薦
評分
☆☆☆☆☆
普通發票在哪裏?我們填寫的內容難道就是鬧著玩兒的?
評分
☆☆☆☆☆
散步·路上——我與學生聊哲學(天下文叢) .~~~~~~
評分
☆☆☆☆☆
物流很快~繼續發揚~~
評分
☆☆☆☆☆
普通發票在哪裏?我們填寫的內容難道就是鬧著玩兒的?
評分
☆☆☆☆☆
散步·路上——我與學生聊哲學(天下文叢) .~~~~~~
評分
☆☆☆☆☆
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