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在國人的印象中,日本自始至終既親近又疏遠,地理上臨近、心理上遙遠。兩國既有很多共同利益訴求,又有很多極難解決的矛盾,這種難以割捨的若即若離的關係,恐怕是世界上亙古未有的。對於日本,我們更需要一種理性的思考和觀察。《日本自衛隊》是一本全麵、詳細講述日本海、陸、空自衛隊曆史以及新情況的全景式著作。作者以冷靜而理性的視角和翔實的資料,嚮讀者講述瞭日本在戰後軍事實力的現狀。自衛隊之於日本猶如一把尚未開刃卻質地精良的軍刀,一旦開刃,其殺傷力不容小覷,作為鄰國,更應去瞭解這把“缺刃的軍刀”。
作者簡介
華丹,1982年生於江蘇無锡,現為解放軍理工大學講師,講授《軍事日本語》,業餘時間熱衷日本軍事和教育問題研究,目前兼任《世界軍事》等刊物特約撰稿人,在國內外各大權威期刊發錶論文30餘篇。
目錄
第一章 麥剋阿瑟的“六年訓政”
一、美軍的占領與“皇軍”的解體
舊貌換新顔
帝國陸軍:“永遠開除軍籍”
帝國海軍:馬不停蹄“再就業”
二、“憲法第九條”之爭
“超前瞭100年”
全民炒憲法
三、“獨裁者”吉田茂:戰後新日本的“操盤手”
根正苗紅
“吉田路綫”及其遺産
四、“內務軍閥”與警察預備隊的創設
沒有朝鮮戰爭就沒有自衛隊
“內務軍閥”壓倒“昭和軍閥”
防衛力漸進主義VS防衛力強化主義
五、“帝國海軍”的後裔
海相的“遺誌”
日本版“海岸警備隊”的誕生
“大業”的開啓
“資産重組”還是“藉殼上市”?
六、“航空業者”的幻想與真實
體製外的紙上談兵
謀事在人,成事在天
第二章 沒有名分的“軍隊”:自衛隊艱難成軍
一、“疑似”軍隊的誕生
勉為其難的“陸軍”
帝國海軍“王者歸來”
“獨立空軍”夢想成真
傳承與揚棄
二、把“製服組”的權力關進籠子
“警察”和“軍人”的恩怨糾葛
發生在自衛隊的怪事
三、防衛政策的爭論
“先天發育不良”的防衛廳
《國防基本方針》的齣爐
“赤城構想”:嚮“正常軍隊”轉型的初次試探
四、先發製人的軍事傳統
屢試不爽的“法寶”
偷襲如何成功
先發製人策略的經濟與文化根源
五、自衛隊的初次考驗
安保運動:岸信介政治生命的終結
自衛隊的抗命
第三章 坎坷的成長之路(1960-1991)
一、日美安保體製:美軍的小跟班
陸上自衛隊:死守北海道
海上自衛隊:反潛作戰
航空自衛隊:“緊急升空”的空中警察
對美一邊倒的“二次防”
二、處境尷尬:“加入自衛隊是一種恥辱!”
政治上的禁忌:“三矢研究”曝光和議長撤職事件
民眾眼中的弱勢群體
逆流:“理想不成,殺身成仁”
三、防衛政策的調整
“自主防衛”再戰“安保體製”
《防衛計劃大綱》:長期國防戰略的齣颱
《日美防衛閤作指針》:安保體製的完善
自衛隊的國防宣傳之道
四、自衛隊任務的拓展
彆連科叛逃日本:防空體係破綻百齣
防空體係建設的強化
海自的大躍進:“保衛1000海裏交通綫”
第四章 自衛隊的正規化建設
一、陸上自衛隊的整編
戰前和戰時的帝國陸軍
“民兵”也搞正規化
“虎子部隊”復活
二、防衛大學校:自衛隊乾部的“搖籃”
橫須賀的彆樣風景綫
建校的初衷:培育“民主的新國軍”
聯閤素養點滴生成
日常養成注重“生活即教育”
三、在自衛隊怎麼“混”
乾部是怎樣煉成的
學而優則仕
自衛隊之母:士官階層
自衛隊的“蟻族”:“士”的群體
女性隊員:自衛隊“纔女”登場
自衛官的業績考核
四、自衛隊的日常花銷
自衛隊員的衣食住
防衛費探秘
五、東洋之刀鋒利否
戰後裝備自研之路
日本軍工的潛力
亮點抑或缺陷
根深蒂固的“職人”情結
第五章 “老革命”遇到新問題
一、不再“蝸居”:自衛隊亮相海外
海灣戰爭的震撼:“錢的貢獻”不如“人的貢獻”
睏極求變:“1955年體製”的崩潰
外務省的算盤
PKO行動的痛苦:權限之輕如何承受職責之重?
伸縮自如的“非戰鬥區域”
“Show the Flag”:太陽旗現身巴格達
齣爾反爾的阿富汗派遣
二、朝鮮問題:自衛隊發展的助推器
1994年的“朝鮮威脅”
托朝鮮的福:開發導彈防禦係統
日美同盟:從漂流到強化
三、非傳統威脅對防衛政策的衝擊
地鐵沙林毒氣事件:自衛隊形象首次曝光於熒屏
能不能攻擊敵國導彈基地?
“有事法製”還是“找事法製”?
第六章 自衛隊的轉嚮
一、“製服組”的攻勢
“作戰色彩”取代“協商色彩”:統閤幕僚監部的誕生
防衛省機構改革:提升“製服組”話語權的新契機
“製服組”的奮鬥
各取所需:“製服組”與政客的接近
自衛隊選票爭奪戰
口無遮攔的幕僚長
二、自衛隊實力大起底
守土防衛的陸自
質重於量的海自
不斷提升作戰效能的空自
陸海空各自的文化性格
三、戰略重心的南移與作戰思想的轉變
日本加強西南地區軍事存在的動因
自衛隊打造“西南防綫”的主要舉措
四、為瞭“自衛”而受訓
聚焦任務需求,訓練各具特色
經費捉襟見肘,訓練勉為其難
訓練場地受限製,陸海空頻齣奇招
五、普天間問題:日美同盟的“阿喀琉斯之踵”
美軍全球重組
世界上最危險的基地
1996年的協議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第七章 自衛隊的“救災齣動”
一、指揮係統高效順暢
阪神大地震:戰機延誤事齣有因
東日本大地震:第一時間吹響“集結號”
機動能力令人驚訝
二、作戰能力令人颳目相看
作風頑強:精疲力竭仍士氣高昂
訓練有素:危急關頭顯成效
白璧微瑕:後勤保障露隱患
配閤默契:一體化的日美聯閤行動
三、天賜良機:救災能成為自衛隊的轉摺點嗎?
民眾評價獲高分
“製服組”的夢囈:自衛隊實力大擴張
第八章 彆讓武士刀開刃
一、日本的軍事戰略與其國民性
白村江戰役後的躍進
明治初期“內治優先派”與“徵韓派”的爭鋒
甲午、日俄之役以及戰後的策略
二、和平通商VS軍事擴張:日本近代國傢發展道路之爭
第一次爭鋒:“強兵”還是“富國”
政黨內閣:和平主義對軍事擴張的抗爭
戰後和平路綫的起航
三、日本社會的現狀及對自衛隊的影響
文化構造先天不足
“不安經濟”飲鴆止渴
難以“正常”引發焦躁
社會生態整體右轉
自衛隊“不祥事”頻發
四、邁嚮“正常”軍隊與“正常”國傢
民主與和平:當前日本社會的主流意識
“製服組”內部對自衛隊走嚮的爭議
中日之間,朋友為好
主要參考文獻
後記 296 麥剋阿瑟的“六年訓政”
精彩書摘
第一章麥剋阿瑟的“六年訓政”
1945年8月15日,日本政府宣布投降,對於這一“三韆年未有之大變局”,日本人的內心是怎麼想的呢?日本著名知識分子高見順在8月18日的日記裏這樣記錄瞭自己的心情:“之前可怕的軍部的力量是左右一切的,一個真正健康的民主社會會齣現在日本嗎?會成為現實嗎?這恐怕還隻是一種幻想吧,我們畢竟是在這樣專製的社會中生活過來的。[日]高見順.敗戰日記[M].岩波書店,2001.”在戰敗的那一刻,普通日本人的內心對未來充滿瞭惶恐、懷疑,也充滿瞭期待,他們對自己和國傢的前途茫然無知,在這種迷茫和無助中,美國占領軍已飄然而至……
一、美軍的占領與“皇軍”的解體
舊貌換新顔
在裕仁天皇以“禦音放送”(天皇的聲音稱為“禦音”)的方式在廣播裏嚮民眾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的那一刻,“大日本帝國”轟然崩塌,取而代之的是以美軍為主導的聯閤國占領軍。美國陸軍五星上將麥剋阿瑟被杜魯門總統任命為“聯閤國占領軍最高司令、遠東盟軍總司令、美國遠東陸軍總司令”,被賦予主宰日本的生殺大權。1945年8月30日下午2點,麥剋阿瑟的“巴丹”號專機在神奈川縣首府橫濱的厚木機場降落,在此後的六年間,他成為7500萬日本人的絕對統治者。他可不是一個人來的,他的身後是美國陸軍第8集團軍,這支部隊於1944年6月在美國田納西州孟菲斯組建,自組建之日起就一直在麥剋阿瑟指揮下承擔對日作戰行動,首任司令為R?L?艾剋爾伯格中將。日本投降後直到朝鮮戰爭爆發,駐紮在日本的占領軍正是這支部隊。
正準備登上日本本土的占領軍內心其實也是忐忑不安的,他們不知道軍部上層有沒有能力鎮得住下麵的部隊,區區三四十萬人要去解除700萬日軍的武裝會不會齣亂子,即使隻有1%的日軍拒絕投降,占領軍就將處於水深火熱中。畢竟,就在十幾天前“帝國陸軍”還在南洋諸島實施自殺式衝鋒,而“帝國海軍”也在用飛機進行絕望的“櫻花特攻”日軍自殺式攻擊方式的一種,駕機撞嚮敵艦或敵機與之同歸於盡,日軍認為飛機碎片散落的情景猶如櫻花凋零。,或用人工操控魚雷對軍艦進行“迴天攻擊”日軍自殺式攻擊方式的一種,以人工操縱魚雷撞嚮敵艦的方式和敵人同歸於盡,實際上是“無力迴天”。。
麥剋阿瑟也有這種憂慮,他在到達橫濱臨時司令部的第一晚甚至懷疑牛排裏下瞭毒,他對身邊的軍官說:“弟兄們,這是軍事史上最大一次冒險,我們現在坐在敵人的國土上,我們隻有這麼一點軍隊,要看管住幾百萬全副武裝的日軍,還有七韆萬瘋子。隻要走錯一步,我們所有人都會死於非命。”
事實證明占領軍的擔心是多餘的,無論是日本政府還是普通老百姓都非常配閤占領軍的各項指令。日本稱得上是戰敗國傢中最俯首帖耳的,從聯閤國占領軍占領日本到1952年4月正式恢復獨立近七年時間裏,日本沒有發生過一起暴力反抗外國占領事件,也沒有齣現過遊擊隊。美國大兵去日本鄉下,完全不必擔心人身安全問題。當美國吉普車開過村口,看到和聽到的是婦女和孩子臉上的微笑和友好的歡呼。日本文化是強勢文化,這種文化的特徵是崇拜更強勢的文化。日本完全被美國打服瞭,對於美軍,日本人內心更多的不是仇恨而是期待和羨慕。為早日擺脫占領,日本政府不惜“量東瀛之物力,結美國之歡心”,把所能找到的最好的房子、物資提供給美軍使用,天皇的弟弟甚至主動提齣要把自己在皇宮的住所讓給麥剋阿瑟住。
作為基督教徒,麥剋阿瑟是理想主義者,他發誓要把軍國日本改造成“東方的瑞士”。他的底氣和強勢不是憑空而來的,其父阿瑟?麥剋阿瑟官至陸軍中將,母親來自美國南方豪門傢庭。他本人也擁有輝煌的履曆,參加過一戰,任“彩虹師”在美國參加一戰的多支部隊中,有一支部隊——新編第42師的兵員來自全國各個州,就像是一條橫跨長空的彩虹,於是取名為“彩虹師”。首任師長為威廉準將,參謀長為麥剋阿瑟上校,一戰結束時,麥剋阿瑟準將任“彩虹師”師長。師長。作為西點軍校畢業生中的佼佼者,麥剋阿瑟在1919年成為母校的校長。他於1930年齣任陸軍參謀長的高位,享用美國陸軍唯一一輛高級臥車。1935年卸任後,受命赴菲律賓幫助該國組建軍隊,齣任菲律賓共和國政府軍事顧問,次年被菲律賓總統奎鬆授予元帥軍銜,並於1937年從美軍退役後齣任菲律賓陸軍總司令。由於緊迫的國際形勢,他在太平洋戰爭爆發前被召迴現役,在日軍攻陷菲律賓時他幾乎是隻身一人乘著魚雷艇逃亡澳大利亞的。短短兩年後,他率領美澳聯軍重奪菲律賓洗刷瞭之前的屈辱,並在密蘇裏號戰列艦上主持日本投降簽字儀式,成為太平洋戰爭的英雄。他數次拒絕讓其迴國的要求,不斷製造齣“麥剋阿瑟神話”,他也善於演講和作秀,甚至差點成為共和黨的總統候選人。
為改造日本,麥剋阿瑟夜以繼日地工作,很少過節假日,甚至連聖誕節也不例外。下飛機伊始,麥剋阿瑟就宣布給日本婦女選舉權,理由是“女人不要戰爭,——她
日落東京灣——日本投降儀式(1945年9月2日)們愛好和平”,結果在戰後日本第一次大選中就有39名女性當選議員。麥剋阿瑟初期執行的是相當嚴厲的政策。他的統治機構稱為“聯閤國軍司令部”,英文縮寫為“GHQ”(以下簡稱“GHQ”),在他的控製下,開始對日本進行全麵改造和清算,不過清算的角度和德國不同。與德國法西斯擁有一整套完整的理論體係不同,日本明顯缺乏將發動侵略戰爭上升到“思想”與“學說”的水平,所以,對日本實施製裁主要是把發動戰爭的機器搗毀、將戰爭罪犯繩之以法。所以當700萬軍隊瞬間被解散、20萬人被剝奪公職(其中16萬人是前陸海軍軍官)、各類法西斯團體被取締,特彆是東條英機、武藤章、鬆井石根等28名甲級戰犯被送上絞刑架之後,軍國主義的基礎隨著肉體與組織的消亡蕩然無存。
在戰後社會與政治體製改造方麵,GHQ開放瞭黨禁報禁,允許言論和集會自由,並對日本的議會製度、行政機構、國傢公務員製度、勞資關係進行瞭全方位深層次的重構。這其中,占領軍對日本傳統教育的成功改造十分關鍵,是奠定和鞏固戰後民主體製的決定性因素。日本戰敗後,以美國為首的盟軍進駐日本的第一件事,就是在著手製定日本憲法的同時,比憲法更早一步地對日本的教育製度進行徹底改造。1946年3月,美國政府嚮日本派遣瞭由27名教育學傢和心理學傢組成的“美國教育使節團”,該使節團的任務是考察日本教育現狀,指導日本政府確立新的教育理念與製度。同年5月,日本文部省根據使節團發錶的相關報告,製定並頒布瞭《新教育指針》(以下簡稱“指針”)。“指針”著重強調瞭兩點,一是取締軍國主義以及極端國傢主義,二是尊重人性、人格和個性。其中特彆指齣,“不可凡事不明緣由地服從上級命令,而應該基於理性進行自我判斷,生成自主性態度,展現各人優勢和潛能,成為一名齣色的人。換言之,必須認真理解到:自我個性的完善不僅是為瞭個人,也同時是為瞭國傢和為瞭人類。隻有如此地改變我國國民的態度和心境,纔能將軍國主義以及極端國傢主義從根本上且永久性地鏟除。”1947年3月,以“指針”的核心思想為基本原則,日本頒布實施戰後第一部《教育基本法》,強調今後的教育必須以個性的完成為第一目標。直到2006年日本政府齣颱《教育基本法修正案》為止,在近60年的時間內,這部教育法都一直左右著日本教育界的言行、影響著戰後齣生成長的日本人的思維模式,也對日後自衛隊教育訓練的理念、內容和方式産生瞭深刻影響。
基於上述法律和綱領性文件,戰前日本皇民教育思想從根本上被摒棄瞭,GHQ命令文部省不準在學校上課時宣揚戰爭及盡忠國傢的思想,取而代之的是有關和平及民主的主張。1947年,義務教育延伸至初中三年級,大學教育也急速發展,戰前“帝國大學”的招牌被摘除,新的大學如雨後春筍般建立。1947年,女性被準許進入公立和私立大學就讀。學校管理方式也采用美國製度,各地成立學校教育委員會,教育的控製權轉移到地方手中。
GHQ組織圖(1951年)引自[日]竹前榮治《GHQ》,1983年。
對於美軍的占領,普通國民的心情頗為矛盾,屈辱感和解放感交織在一起。有一點可以肯定,美軍對日本的占領並不是按照“勝王敗寇”的理念和方式展開的,作為戰敗者一方的日本反而因外國占領結束瞭軍部獨裁,從而使日本社會重新煥發瞭生機。知識分子的心態也許可以代錶大多數國民的想法,當時的著名知識分子高見順在1945年9月10日的日記中寫道:“蔬菜魚類可以自由銷售瞭,可以自由收聽國外的廣播瞭,這都是令人開心的好消息。”“昨天報紙的發行遭到瞭禁止,麥剋阿瑟司令部今天取消瞭這一禁令,並且發布瞭新聞言論自由的新措施。這樣一來什麼都可以自由寫瞭!什麼都可以自由齣版瞭!有生以來第一次的自由!應該由本國的政府給予人民的自由,卻由占領自己國傢的外國軍隊第一次給予瞭,想起來真令人羞愧難當。戰爭打輸瞭,因占領軍的進入而失去自由,這是容易理解的,但我們卻是相反,占領軍保障瞭我們的自由。這是多麼令人羞愧的事!(9月30日,366—367頁)”美國占領軍的到來,把日本政府的權力關進瞭籠子,同時也把民眾的權利放齣瞭籠子。
曆史學傢傢永三郎曾指齣美國占領軍的“訓政”對於日本人的意義:“長年在精神的牢獄中失去瞭思考力的人們正在一籌莫展之際,一個忍耐瞭許久之後終於可以一吐胸中鬱悶的時機到來瞭。即使這種自由是占領軍絕對統治之下的有限的自由,但對治安法的徹底廢除,將大日本帝國統治者作為戰犯關入監獄,實施允許婦女參政的大選,承認工會組織和罷工的閤法,廢除國定教科書,解放農地,解散財閥等等,這些不斷推齣的一係列改革,使人們認識到一個劃時期的新時代來到瞭。”[日]傢永三郎著,石曉軍等譯.傢永三郎自傳——日本曆史學者的思想軌跡[M].新星齣版社,2005.
部分美軍將領對軍國主義恨之入骨,主張一把火燒毀靖國神社,從精神上徹底瓦解日本,但麥剋阿瑟徵詢瞭羅馬天主教教廷駐日代錶比特神父的意見後,沒有同意燒毀靖國神社的計劃。然而比特神父僅靠一人之力就能保住靖國神社嗎?曾在GHQ主管宗教的巴斯將軍後來在接受日本NHK電視颱采訪時迴憶說,“繼續製裁日本,不是我們的願望,那時的日本,正按照我們的期望在行動。”隨著之後冷戰的激化,美國大幅度改變瞭占領政策,將日本納入西方對抗社會主義陣營的堅強“堡壘”,打算將日本建造成美國“永不沉沒的航空母艦”,“火燒計劃”自然沒有付諸行動。
有人指齣靖國神社本質上是一座反美神社,此話不無道理。雖然每次日本首相參拜的舉動必然遭到中、韓及東南亞國傢的強烈抗議,而美國的反應並不那麼激烈,但是實際上,戰後甲級戰犯的名單是由美國一手確定的,當時判定甲級戰犯有個標準——是否曾在對美宣戰詔書上簽字,是否參與策劃太平洋戰爭,至於侵華戰爭的發動者和決策者則不在甲級戰犯之列。所以日本首相參拜靖國神社,一定程度上是對美國主導的遠東軍事法庭審判戰犯的閤法性的質疑甚至否定,是對美國國傢利益的傷害。
GHQ參謀二部部長威洛比(CharlesWilloughby)少將和民政局(GS)局長惠特尼準將(CourtneyWhitney)是麥剋阿瑟在東京時的主要助手,不過這兩個人的政見完全不同,威洛比和極右翼走得很近,而惠特尼則和左翼聯係密切。威洛比是20世紀40年代到50年代活躍於情報界的美國遠東情報負責人,他組建的AIB情報組織,為他的情報生涯貢獻過一顆將星。威洛比和麥剋阿瑟有著同樣的好戰性格,但在上司麵前永遠錶現得忠心耿耿。威洛比多次若明若暗地指責惠特尼是“親共分子”。當時日本共産黨總書記野阪參三主張走議會鬥爭的和平路綫,惠特尼認為應當允許共産黨閤法存在,這是反共的威洛比所不能容忍的。他們兩人在平時鈎心鬥角,但這似乎並不影響他們同時成為麥剋阿瑟的左膀右臂。
在1948年之前,GHQ民政局局長惠特尼主導著日本的政治和社會改革,他依靠戰前和戰時飽受摧殘的左翼勢力推動非軍事化和民主改革,他開放黨禁,將坐瞭18年大牢、“把牢底坐穿”的共産黨骨乾德田球一等人釋放並允許日共閤法活動,同時還支持社會黨等左翼政黨對抗政府。藉助於“改革的春風”,日共的實力不斷增強,當時整個教育係統的話語權也為左翼的日本教師組閤(“日教組”)所主導,所以那幾年日本中小學的教科書實際上都以馬剋思主義為指導思想。到1949年,日本共産黨在國會眾議院的議席居然一舉增加到35個,甚至內閣總理大臣的職位一度由社會黨黨魁片山哲齣任。
1948年,日本的改革達到高潮,與此同時,美國與蘇聯關係開始緊張,此時GHQ的權力中心從主張革新的民政局轉移到支持保守勢力的參謀二部,美國的占領政策從此發生瞭很大的轉換——從鏟除軍國主義社會基礎轉變為扶植日本經濟自立,進而幫助日本重建軍備。當時控製工會組織的社會黨在選舉中正取得上風,街道上大規模的示威一浪高過一浪,麥剋阿瑟及其幕僚本想利用左翼之手清除軍國主義,沒想到革新力量的發展勢頭超乎瞭GHQ的預料。這些趨勢使得美國政府與GHQ不得不重新思考對日占領政策的布局架構。
當時有一批所謂的“日本通”,他們的代錶是美國前駐日大使約瑟夫?格魯和威洛比,他們不同意惠特尼的做法,主張進行較為溫和的改革。按威洛比的看法,日本是一個相當不錯的國傢,整個體製井井有條,戰爭隻是一時失誤,主要是受少數軍人的脅持,因此瓦解軍部、建立民主政治即可,如果進一步走嚮以社會為基礎的大眾民主,可能會産生危險。他們主張把政權交給戰前精英中的“穩健分子”,包括商界領袖、外務省親西方的官僚,如幣原重喜郎和吉田茂等。“日本通”們也支持利用天皇作為穩定力量,讓日本社會傾嚮保守並團結一緻。
在美國的一手主導下,日本的改造逐漸走上瞭西方式的民主道路。1948年10月,吉田茂內閣根據西方慣例修改瞭國傢公務員法,禁止公務員參加罷工和加入任何黨派;隨著日後日本武裝力量的組建
日本自衛隊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