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一:明治維新的日本,經甲午海戰將垂垂老矣的大清帝國打翻在地,日俄戰爭對馬一戰,完成瞭躋身近代列強的“成人禮”。隔海相望,彼時同光中興的清國,注定不能實現近代化“蛻變”,反被彈丸小國日本逼至崩潰邊緣。
推薦二:全盤西化,誓言“求知識於世界”;齣動“半個明治政府”赴歐美考察;高杉晉作、伊藤博文、大久保利通、木戶孝允、岩倉具視、西鄉隆盛等群傑湧現,銳意改革;確立國民國傢觀,普及教育,國民識字率達85%……明治維新的日本,“脫亞入歐”,一躍成為亞洲強國。
推薦三:明治四十四年,慈禧四十八年,站在命運的轉摺點上,變革與守舊帶來瞭怎樣的可能?令人心潮澎湃的騰飛,讓人扼腕嘆息的衰落。迴望昨天的中國和日本,曆史的隱喻能否幫我們照亮未來的路?
海報:
明治維新是日本近代曆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改革。明治維新對日本及其鄰國乃至世界的發展産生瞭深遠影響。
作者搜集整理日本所藏的數據文件,通過展示上韆幅古寫真,全麵係統地介紹瞭明治維新帶來的深刻社會變革。本書不但有助於讀者深入瞭解明治維新和近代日本,而且可與中國同時期的“洋務運動”對比,使讀者深刻認識和冷靜反思中日在近代化曆程中所存在諸多差異和巨大差距。
宗澤亞,中山大學畢業,曾在中國科學院所屬研究所工作。多年專注日本古代民間風俗文化及近代中日甲午戰爭史的研究。
序 言 1
幕末之國
3 明治天皇
4 日清戰爭
5 日俄戰爭
6 日清關係
7 日俄關係
8 日朝關係
9 國傢糾結
10 民權反戰
11 國民教育
12 富國強兵
13 殖産興業
14 交通運輸
15 通信事業
16 科技振興
17 報刊媒體
18 城市建設
19 貧睏世相
20 脫亞入歐
21 職業群像
22 民俗民風
23 少數民族
24 明治女性
25 性的文化
26 明治災害
27 島國清人
28 明治名人
明治時代大事年錶
日清年號對照錶
結 束 語
參考及引用文獻
一、幕末的動亂
明治天皇即位不久,以薩摩藩為首的諸藩,形成“討幕”、“倒幕”聯盟勢力。代錶政府的“幕府派”和“討幕派”都全力拉攏並無實權的朝廷,以期天皇做他們的靠山。在這場角逐中,討幕派取得瞭優勢,幕府徵夷大將軍德川慶喜被迫於慶應三年十月十五日(1867年11月10日)上奏天皇,行“大政奉還”之禮,將政權歸還天皇。政權在形式上迴歸瞭朝廷,但是德川幕府的統治機能尚存。為瞭徹底推翻幕府,推進國傢的維新改革,討幕派於明治元年十二月九日(1868年1月3日)發布王政復古大號令,宣布成立新政府。幕府勢力對此強烈反擊,與政府軍在京都南郊發生軍事衝突(戊辰戰爭),結果政府軍在鳥羽、伏見之戰中取得勝利。明治二年(1869)政府軍平定瞭德川幕府、奧羽越列藩、會莊同盟、蝦夷共和國等勢力,結束瞭江戶時代的曆史,新興的明治國傢誕生。
二、明治的新時代
明治元年(1868)四月六日,新政府發布《五條禦誓文》,告示明治國傢維新改革的基本方針。同年六月十一日,政府參照美國憲法起草《政體書》,宣布明治初期的政治大綱,製定瞭國傢的統治機構,確定明治的改元和日本的一世一元製。
明治元年(1868)十月十三日,明治天皇初巡江戶。同日,江戶改稱“東京”,江戶城改稱“東京城”,日本國奠都東京。從明治二年(1869)移居東京,至明治四十五年(1912)崩禦(駕崩),明治天皇的宮廷一直安居於東京。
明治二年(1869)七月二十五日,政府《版籍奉還》大綱上錶敕許,諸大名的領地(版圖)和領民(戶籍)返還天皇,實現瞭明治政府的中央集權化。明治三年(1870)二月三日,政府發布“大教宣布詔”,賦予天皇以“神格”,定立日本的國教為“神道”,確定日本為祭政一緻(政教閤一)的國傢,全麵推進天皇的絕對權威。天皇被確立為近代國傢的君主,因此培育天皇的仁德成為國傢最重要的大計。政府對宮廷實行瞭廢舊立新的全麵改革,為樹立天皇親政體製和培養君德品格作齣瞭巨大努力。明治四年(1871)八月二十九日,政府宣布“廢藩置縣詔”,最終實現瞭中央集權體製。
明治的新時代,新政府內的一代改革傢,在西方文明的影響下,清晰國傢的發展政略,從法律和實踐上製定齣一整套精神的、製度的、集權化的改革方案,奠定瞭明治國傢的政治基礎。
……
這部作品的細節考據達到瞭令人發指的地步,隨便翻開一頁,都能發現作者在服飾、禮儀、甚至日常飲食上的精準描述。比如,關於藩士們在會麵時使用的茶具種類和擺放位置的描寫,細緻到令人咋舌,但正是這些看似無關緊要的細節,共同構建瞭一個立體、可信的曆史空間。它不是那種把曆史人物臉譜化的作品,相反,它讓你看到,在那些光環之下的,是活生生的、有著各種小毛病的、有血有肉的人。我特彆喜歡作者對不同地域文化差異的捕捉,比如九州與關東地區在思維方式上的微妙分野,這些都使得整個敘事擁有瞭豐富的層次感和地域特色,讀起來完全沒有曆史讀物的那種乾癟感。
评分這本書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它對“變革的代價”這一主題的探討。作者並沒有簡單地將曆史人物劃分為“進步者”和“守舊者”的二元對立。相反,它深刻地揭示瞭,即便是最堅定的改革者,也必須做齣痛苦的妥協,而那些看似被拋棄的“舊事物”,往往蘊含著無法磨滅的文化價值。這種對曆史復雜性的包容和理解,是我在其他同類題材作品中很少見到的。它沒有試圖美化或醜化任何一方,而是以一種近乎冷靜的旁觀者的姿態,記錄下瞭那個時代所有人的悲壯與荒謬。讀完後,我感到一種沉甸甸的尊重,對那些在曆史洪流中掙紮的靈魂,對那些無可奈何的選擇,以及對曆史本身那種不可逆轉的宏偉力量。
评分這本書的敘事節奏非常獨特,它更像是一部慢鏡頭下的曆史紀錄片,而不是快節奏的小說。它花瞭大量的篇幅去鋪陳背景,從地方藩國的經濟狀況到幕府末期的財政睏境,那種深入骨髓的分析,顯示齣作者深厚的學術功底。我原本以為會覺得枯燥,但奇妙的是,那些看似枯燥的圖錶和經濟分析,在作者的筆下,竟然變得富有張力和畫麵感。它讓你明白,任何一場偉大的變革,都不是空中樓閣,而是建立在一係列錯綜復雜的經濟、文化和權力博弈之上。讀這本書,就像是進行瞭一次嚴謹的田野調查,每一個論斷都有據可查,但語言又保持著文學性的優雅,讓人在學習知識的同時,也享受到瞭閱讀的樂趣,對曆史的理解上升到瞭一個全新的維度。
评分我必須承認,這本書的語言風格非常凝練,甚至帶有一種古典的韻味,這對於習慣瞭現代快餐式閱讀的讀者來說,可能需要一點耐心去適應。但一旦你沉浸進去,那種文字的質感就成瞭它最大的魅力所在。它善於使用意象化的錶達,比如用“搖曳的燭火”來象徵舊時代的衰微,或者用“初升的朝陽”來暗示新生的希望,這些比直白的描述要高明得多。更讓我震撼的是,作者在探討權力更迭時,展現齣一種近乎哲學的思辨深度,它探討的不是‘誰贏瞭’,而是‘為何會這樣’,以及‘代價是什麼’。讀完後,你會開始反思自己所處的時代,那些看似理所當然的進步,背後是否也隱藏著某種不可避免的失落。這本書的價值,就在於它提供瞭思考曆史的更深層次的視角。
评分這本書,簡直是打開瞭一扇通往另一個世界的窗戶。作者對那個時代的社會結構、人情世故的描摹,細膩得讓人仿佛能親身感受到京都街道上的喧囂與寜靜,武士階層在變革浪潮中的掙紮與迷茫。它沒有宏大的敘事口號,而是聚焦於一個個小人物的命運轉摺,比如那個試圖在傳統與新知間尋求平衡的儒生,以及那個渴望擺脫傢族束縛的年輕女子。他們的選擇,他們的痛苦,都深深地觸動瞭我。我尤其欣賞作者在刻畫人物內心掙紮時的那種剋製與精準,沒有過度的煽情,卻讓悲劇的力量在不經意間爆發齣來,那種宿命感和曆史的無情,讓人讀完後久久不能平靜,閤上書本,還能想象到那昏黃的燈光下,人們對於未來的種種期許與不安。
评分双十一抢购的书,价格便宜物流快,下次购物继续选京东!
评分如果仅仅将视野狭隘地局限在战斗胜利的次数问题上,那将是非常遗憾的,因为这掩盖了飞虎队战斗的真正意义:在1941年至1942年间的中缅战场上,他们在空战史上创造了属于自己的记录;在战争处于绝对劣势的情况下,他们取得了辉煌的战果;在我们整个历史上最需要英雄的时代,他们挺身而出,成为英雄。
评分——宋庆龄儿童发展中心推广部副主任:赵小华
评分又充满争议的日本近现代史。作者从比“开国”更早的18世纪末的宽政教育改革说起,透过近现代史上纷繁的政治事件,关注各个阶层的思想状况及社会文化的变化趋势,围绕尊王攘夷、忠义思想、教育改革、武士道精神、常民心态、国家神道等主题,以思想史家的敏锐,展开对日本近现代史的观察与思考。尤为难得的是,作者正视了18—20世纪日本发动的侵略战争;通过史实的呈现,敢于向青年一代承认并引导他们反思“大日本帝国
评分开机速度
评分这是一段扣人心弦的冒险历程,这是一个充满勇气和胆量的故事,这是一部经过全面修订和更新的关于飞虎队的史著。作者广泛参考了美、日两国的历史档案,并采用了大量当事人的回忆录和访谈材料,拨开环绕在飞虎队周围的层层历史迷雾,力求还原真实的历史场景和历史人物的本来面目。为了使这部著作与时俱进,作者又根据美国、英国和日本学者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全面修订。
评分第一章 安阳和王都 第二节 王屯 第三节 西北冈 第四节 安阳的其他遗址 第五节本书是基于所有可以利用的材料而撰写的一部简明而又整合的中国商代文明史,商文明的研究者传统上都是文献、甲骨、金文和考古等专注于某一些特殊材料的独立的学科里培养出来的,所有这些材料都是重要的。但是,每一门学科不可避免地侧重于商文明的某几个或某一些特殊的方面。 目录 · · · · · · 前言 致谢 参考文献说明 绪论:探索商代历史的五条途径 第一节 传统历史文献 第二节 青铜器 第三节 卜甲和卜骨 第四节 考古学 第五节 理论模式 第一部分 安阳所见的商代社会 第一章 安阳和王都 第二节 王屯 第三节 西北冈 第四节 安阳的其他遗址 第五节
评分品相好,速度快,配送到位,买书就上京东!
评分书籍不错,包装很好,十一月初比较便宜,双十一好多书都不参加活动的,本来在双十一,再买一些书...结果只下了一单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