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名傢名作精華本:金剛經 心經 壇經(精華本)》是佛教中重要典籍,三經不僅在中國佛教中體現著原典精神和獨有的思想價值,從中國文化史的視野來看,它們的影響並且關涉到僧俗各界,滲透到社會文化的方方麵麵。如欲深入佛教研究或是欲對中國文化有進一步的瞭解,此三部經是一個基礎,是必須一讀的經典。《名傢名作精華本:金剛經 心經 壇經(精華本)》采取原典加評析的方式,江味農解《金剛經》,李叔同解《心經》,淨空法師解《壇經》,三人都是佛教研究專傢,在國內外有重要影響。其解析逐字逐條,力求通俗易懂,深入淺齣,又能舉一反三,有所拓展。
作者簡介
江味農,江蘇江寜人。幼讀儒書,曾中鄉舉。1918年開始信仰佛教,聽諦閑講經。曾赴日本學東密,一生教宗般若,行在淨土,著有《金剛經講義》印行。
李叔同,即弘一大師,中國新文化運動的前驅,卓越的藝術傢、教育傢、思想傢、革新傢,是中國傳統文化與佛教文化相結閤的優秀代錶,是中國近現代佛教史上最傑齣的一位高僧,又是國際上聲譽甚高的知名人士。他在音樂、美術、詩詞、篆刻、金石、書法、教育、哲學、法學、漢字學、社會學、廣告學、齣版學、環境與動植物保護、人體斷食實驗諸方麵均有創造性發展。
淨空法師,俗名徐業鴻,先後追隨一代大哲方東美教授章嘉呼圖剋圖及佛學大傢李炳南十三年,學習經史哲學以及佛法,獲得深刻啓發,不僅熟通佛教各派經論,對於儒學、道傢和伊斯蘭教等其他宗教學說,也廣泛涉獵。於眾多典籍中,對佛教淨土宗著力最多。
目錄
金剛經
心經
壇經
悟法傳衣第一
釋功德淨土第二
定慧一體第三
教授坐禪第四
傳香懺悔第五
參請機緣第六
南頓北漸第七
唐朝徵詔第八
法門對示第九
付囑流通第十
精彩書摘
6.一切修行人,非仗般若不能無裏礙,不能得自在,不能到彼岸矣。
7.世間之人,縱令未能人人如此成就。但能人我分彆之見少少輕減,則鬥爭亦必減少。世界當下太平,安居樂業矣。所以般若是佛陀教育的真精神,無上法寶,不可須臾離者也。
8.必須離人我等分彆之相,使其心一念不生,安住不動。然後乃得恩怨平等,成就大慈悲定。然後乃得雖遇極大之逆境惡緣,不生嗔恨。嗔恨毫無,然後乃得普度眾生,滿菩提願。
9.忍辱非易,非久久修學般若,得大空三昧。正恐忽遇極大逆境惡緣,嗔心少動,盡棄前功。
10.菩薩發願平復,便得平復如故,則有三義:(1)佛加被故。(2)大慈悲故。(3)心清淨故。觀照功行深醇,一心清淨。心清淨故,法界清淨。此時悲願之力偉大無比。有願即成。謂之諸佛加被也可,謂之唯心所現也可。
11.“嗔恨”為修行人之大忌。無論在何時、遇何境、修何法,皆斷斷不可生嗔恚心。
12.世事莫非夢幻,如意不如意,何必認真。此而不知,尚何覺悟之有。故嗔心一起,菩提種子,便完全消滅。
13.佛言,忘失菩提心而修諸善,魔所攝持。普賢菩薩說,菩薩之過失,莫甚於嗔心者,以前所積功德,雖多如森林,嗔火若生,一齊燒盡。可不懼哉。
14.生嗔恨,由有四相。般若正智,藥其著相之癡,貪嗔無由,可除也。
15.世間萬事,莫非對待。因對待故,極易生起分彆計較?此所以有貪嗔也。若能於對待中,看齣消長盈虛的道理。為之消息而通變之,以治理一切世事,不能不服其為世間聖人。
16.佛法則看破其彼此相形(相對)而有。一切虛幻不實,有即非有。然而不無虛幻顯現,非有而有也。故既超乎其錶,而不為所拘。仍復隨順其中,而不廢其事。超乎其錶,是為不著。大智也。隨順其中,是為不壞。大悲也。
17.學佛人能見及此者,日開道眼。此時急當養其道心,當令心如虛空,超然塵錶。必須生空、法空,而後心空。復於此際,提起一句萬德洪名,一心而念。但念阿彌陀佛,佛外無念。上與十方如來,下與法界眾生,息息相通矣。
18.此心與佛以及眾生,無異、無相。多讀《大乘無量壽》、《金剛般若》,以熏習長養之。則道眼益開,道心堅固。是為般若淨土同修之法。
19.此法與一真法界相應,與實相相應,與空有不著、性相圓融相應,與第一義空相應,與“心淨土淨”之義更是相應。修絕待殊勝之因,證絕待殊勝之果。
20.欲齣迷途生淨土者,必須我法雙空。因無論著我相,或著法相,少有分彆計較,便是住塵生心。心有塵染,哪得清淨。淨心未能,淨土不生也。
21.《華嚴》明“一即一切,一切即一”。本經日“無有定法”。故不可執著。如布施統攝六度。忍辱亦統攝六度,忍名為戒。聽其相害與結來世緣,是布施。不生嗔恨,是禪定。多劫修此是精進。無我人等相是般若。推之諸度,度度皆然。是故圓人一修一切修也。
22.當知戒、進、定三度,離捨忍兩度,便難成就。若不能捨、不能忍,則為修行之大障礙。故施忍兩度,實一切行門之主要。此本經所以但舉此二為言也。若此兩度能離相,其餘行門,自然能不著矣。
23.學般若者,首先學“捨”。持戒,是捨一切染緣,捨嚮來惡習。修福,便應施捨,先學捨行,以遣執破我。乃能增長般若種子。所以於章句,能生信心,以此為實。此即是真實智慧也。
24.若於般若、布施、持戒、忍辱、禪定,一一不懈不退,是為精進。須知於法,隨得隨捨,絕不著相自滿。法法本來圓融互攝,故雲“一即一切,一切即一”,是缺任一皆不可,皆不圓滿也。
25.一切行門,捨忍二度,固為主要。而“捨”尤為主要中之主要。以捨能遣執破我,最能消業除障。最能彰顯般若正智。
……
前言/序言
名傢名作精華本:金剛經 心經 壇經(精華本)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