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4-11-25
羅念生全集(第九捲):古希臘羅馬文學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 一套《羅念生全集》,一座奧林匹斯山。
☆ 全麵完整:《羅念生全集》增訂典藏紀念版,凡十捲,凡5200頁,全新整理修訂。
☆ 版本可信:多位資深學者耗時十餘載,精心編訂,搜求齊備,校勘精當,體例嚴明,反映齣一代翻譯大師的貢獻原貌。
☆ 經典耐讀: 羅念生先生譯文典雅質樸,注文詳盡,選目精當,凡古希臘文、拉丁文、英文、德文譯齣者均為世界文學經典,極具文學研究價值。
?? 《古希臘羅馬文學》收錄羅念生先生有關古希臘羅馬的文藝理論——《論古希臘戲劇》、《論古希臘羅馬文學作品》以及相關文章多篇。羅念生先生終其一生都埋首於對古希臘戲劇等文藝作品的譯介工作,沒有更多的餘暇從事文論的撰寫。我們極力收集,希望引導讀者步入一座宏偉壯麗、五光十色的藝術天堂,找尋世界文明豐茂的根係所在。??
???? 羅念生(1904.7.12—1990.4.10),我國享有世界聲譽的古希臘文學學者、翻譯傢,從事古希臘文學與文字翻譯長達六十載,翻譯齣版的譯文和專著達五十餘種,四百餘萬字,成就斐然。他譯齣荷馬史詩《伊利亞特》(與王煥生閤譯),古希臘三大悲劇傢埃斯庫羅斯、歐裏庇得斯和索福剋勒斯的悲劇作品、阿裏斯托芬的喜劇作品,以及亞裏士多德的《詩學》《修辭學》、《伊索寓言》等多部古希臘經典著作,並著有《論古希臘戲劇》《古希臘羅馬文學作品選》等多部作品,對古希臘文化在中國的傳播做齣瞭不可磨滅的貢獻。為奬掖羅念生先生對於希臘文化在中國的傳播所做齣的卓越貢獻,1987年12月希臘zui高文化機關雅典科學院授予其“zui高文學藝術奬”(國際上僅4人獲此奬)。1988年11月希臘帕恩特奧斯政治和科技大學授予其“榮譽博士”稱號??(國際上僅5人獲此殊榮)。 ??
????
論古希臘戲劇
前言
古希臘悲劇
一 古希臘悲劇概論
二 埃斯庫羅斯
三 索福剋勒斯
四 歐裏庇得斯
古希臘喜劇
一 古希臘喜劇概論
二 舊喜劇
三 阿裏斯托芬
四 中期喜劇
五 新喜劇
六 米南德
古希臘摹擬劇
亞理斯多德的《詩學》
卡塔西斯箋釋
三整一律
亞理斯多德論英雄人物
行動與動作釋義
論古希臘羅馬文學作品
前言
一 古希臘文學作品論
1. 史詩概述
2. 荷馬史詩:《伊利亞特》、《奧德修紀》
3. 赫西俄德和他的《工作與時日》
4. 抒情詩概述
5. 戲劇概述
6. 埃斯庫羅斯和他的《阿伽門農》
7. 索福剋勒斯和他的《安提戈涅》
8. 歐裏庇得斯和他的《特洛亞婦女》
9. 阿裏斯托芬和他的《蛙》
10. 米南德和他的《公斷》
11. 散文概述
12. 呂西阿斯和他的《控告忒翁涅托斯辭》
13. 伊索格拉底和他的《泛希臘集會辭》
14. 狄摩西尼和他的《第三篇反腓力辭》
15. 柏拉圖和他的《蘇格拉底的申辯》
16. 文藝理論概述
17. 亞裏斯多德和他的《詩學》
18. 朗吉努斯和他的《論崇高》
19. 小說概述
20. 琉善和他的《真實的故事》
21. 朗戈斯和他的《達夫尼斯和赫洛亞》
二 古羅馬文學作品論
1. 戲劇概述
2. 普勞圖斯和他的《一壇金子》
3. 泰倫提烏斯和他的《福爾彌昂》
4. 塞內加和他的《特洛亞婦女》
5. 散文概述
6. 西塞羅和他的《第一篇控告卡提利那辭》
7. 小普林尼和他的兩封《緻塔西陀》信
8. 史詩概述
9. 維吉爾和他的《埃涅阿斯紀》
10. 抒情詩概述
11. 文藝理論概述
12. 賀拉斯和他的《詩藝》
13. 神話概述
14. 奧維德和他的《變形記》
15. 小說概述
16. 佩特羅尼烏斯和他的《薩蒂裏孔》
17. 阿普列尤斯和他的《變形記》
後記
散 論
茅盾先生論《伊利亞特》和《奧德賽》
《伊利亞特》和《奧德賽》的討論
荷馬史詩討論的餘波
近代希臘文學
荷馬
評高歌先生譯《依裏亞特》
《文學大綱》裏的希臘文學
希臘悲劇
評周作人先生譯《希臘擬麯》
評鄭振鐸編著《希臘神話》
希臘戲劇的演進
評茅盾《世界文學名著講話》
談希臘教育
怎樣研究希臘文學?
古希臘與我國
安德洛瑪刻(節譯)
希臘遺産
達夫尼斯和剋羅伊
談談“古典”
評傅譯本《伊利亞特》
古希臘戲劇的演齣
新發現的米南德的喜劇《老頑固》
古希臘悲劇熠熠放光彩
《伊利亞特》淺說
《論崇高》譯名問題
《詩學》修訂本前言
古希臘戲劇的光華
塞內加與文藝復興時期英國悲劇
為《俄狄浦斯王》演齣題詞
關於《安提戈涅》演齣的題詞
答辭
周啓明譯古希臘戲劇
古希臘哲學術語譯名管見
《伊索寓言》的最早譯作
亞理斯多德論悲劇《俄狄浦斯王》
普魯塔剋《名人傳》引言
古希臘文學發展概略
左景權《漫談希臘古典名著的翻譯》編後記
古希臘的公有思想(資料草稿)
古希臘悲劇的特點
《特洛亞婦女》引言
古希臘雕刻
希臘戲劇
亞裏士多德
米南德
霍爾塔特西斯,G.
雅典酒神劇場
埃斯庫羅斯
索福剋勒斯
歐裏庇得斯
呂西阿斯
阿裏斯托芬
伊索剋拉底
狄摩西尼
翻譯的艱辛
??翻譯的辛苦??
亞理斯多德的《詩學》
《詩學》著者亞理斯多德於公元前384 年生在馬其頓的斯塔革拉城。公元前367 年,他赴雅典,在柏拉圖門下求學,後來兼任講學任務。這時期他寫的有關文藝理論的著述,有《詩人篇》和《修辭學篇》兩篇對話,均已失傳。公元前347 年,柏拉圖死後,亞理斯多德離開雅典。公元前343 年,他接受馬其頓王腓力的邀請,作亞曆山大的師傅。公元前335 年,他重赴雅典,在呂刻翁學院講學,《修辭學》和《詩學》大概是這時期寫成的。這時期他還寫瞭《論荷馬史詩中的疑難》一文(已失傳),並與彆人閤作,寫瞭一本《戲劇錄》,記載劇名、作者名字、演齣年代和演齣比賽的成敗,原著已失傳,但曾被許多人引用,現存的古希臘劇本中的“說明”,便是根據這些材料寫成的。馬其頓王亞曆山大死後,由於亞理斯多德有親馬其頓之嫌,環境於他不利,他因此於公元前322 年離開雅典,於同年死在優卑亞島。
《詩學》原名《論詩的》,意即《論詩的藝術》,應譯為《論詩藝》。亞理斯多德根據人類活動的區彆,把科學劃分為三類:第一類為理論性科學,包括數學、物理學、形而上學等;第二類為實踐性科學,包括政治學、倫理學等;第三類為創造性科學,包括詩學和修辭學。他認為理論性科學是為知識而知識,隻有其他兩門科學纔有外在的目的,實踐性科學指導行動,創造性科學指導創作活動。亞理斯多德因此把詩學和修辭學作為門徒於學業將完成時纔學習的功課,這兩門功課的目的在於訓練門徒成為詩人和演說傢。他的門徒中隻有忒俄得剋忒斯一人成瞭悲劇詩人。
《詩學》是亞理斯多德的美學著作,是歐洲美學史上第一篇最重要的文獻,並且是馬剋思主義美學産生以前主要美學概念的根據。阿裏斯托芬和柏拉圖的文藝理論不成係統;亞理斯多德纔是第一個用科學的觀點、方法來闡明美學概念,研究文藝問題的人。在《詩學》中,他先確定研究的對象是詩,指齣詩和其他藝術的異同,然後把詩分類,分析各種詩的成分和各成分的性質,逐步找規律,探索各種詩的創作原則。當時古希臘文藝已經曆過一段黃金時期,成就已很可觀,因此亞理斯多德有可能根據已發展的科學和哲學理論,對古希臘的文藝實踐和成就作齣精細的分析和扼要的總結,提齣一套有係統的美學理論。
《詩學》現存二十六章,主要討論悲劇和史詩。據3 世紀人狄俄革涅斯· 拉厄耳提俄斯說,《詩學》共兩捲。第二捲已失傳,該捲可能論及喜劇[1]。一說並無第二捲。至於抒情詩,古希臘人認為屬於音樂;大概因為其中沒有布局,所以亞理斯多德在《詩學》中沒有論及抒情詩。
現存《詩學》分五部分。第一部分為序論,包括第一到五章。亞理斯多德先分析各種藝術所摹仿的對象(在行動中的人)、摹仿所采用的媒介和方式;由於對象不同(好人或壞人),媒介不同(顔色、聲音、節奏、語言或音調),方式不同(敘述方式或錶演方式),各種藝術之間就有瞭差彆。亞理斯多德進而指齣詩的起源。他隨即追溯悲劇與喜劇的曆史發展。
第二部分包括第六到二十二章。這部分討論悲劇,亞理斯多德先給悲劇下定義,然後分析它的成分。特彆討論情節和“性格”,最後討論悲劇的寫作,特彆討論詞匯和風格。
第三部分包括第二十三到二十四章。這部分討論史詩。
第四部分,即第二十五章,討論批評傢對詩人的指責,並提齣反駁這些指責的原則與方法。
第五部分,即第二十六章,比較史詩與悲劇的高低,結論是:悲劇能在較短的時間內産生藝術的效果,達到摹仿的目的,因此比史詩高。
《詩學》針對柏拉圖的哲學思想和美學思想,就文藝理論上兩個根本問題,作瞭深刻的論述。第一個問題是文藝對現實的關係問題。柏拉圖認為物質世界的事物(例如木匠製造的特殊的床)隻是理念(一譯“理式”)世界的事物(例如床之所以為床的那個床)的摹本,而藝術作品(例如畫傢所畫的床)則是理念世界的事物的摹本的摹本。床之所以為床的那個床的理念,即床之所以為床的道理,不倚賴於物質世界的事物而存在,它是永恒不變的,唯有它纔是真實的。木匠根據床的理念所製造的特殊的床,隻摹仿到理念的床的某些方麵,這個床沒有普遍性(床與床不同),而且轉瞬即逝,所以不是真實的。至於畫傢臨摹木匠製造的特殊的床而畫齣來的床,則隻是那個床的外形,不是實質,所以更不真實,隻能算“摹本的摹本”,“和真理隔著三層”(用我們的話來說,是隔著兩層)。[2]柏拉圖這樣否定瞭客觀物質世界的真實性,從而否定瞭藝術作品的真實性,而文藝的認識作用則更無從談起瞭。
亞理斯多德拋棄瞭柏拉圖的唯心主義觀點,而采取唯物主義觀點,盡管他是個不徹底的唯物主義者。在他看來,脫離特殊並先於特殊而獨立存在的普遍(即所謂“理念”)是沒有的,也是不可能有的,實際存在著的是木匠製造的特殊的床;不能設想,在看得見的床之外,還存在著普遍的床。這個原則推翻瞭柏拉圖的理念論的唯心主義哲學的基礎。亞理斯多德肯定瞭現實世界是真正的存在,因此摹仿現實世界的文藝也是真實的,這就肯定瞭文藝的認識作用,肯定瞭文藝能教導人瞭解生活。《詩學》第四章中“他們(按:指人們)最初的知識就是從摹仿得來的”一語,可作為文藝的認識作用的論證。
摹仿說把現實世界看作文藝的藍本,認為藝術是摹仿現實世界的。這是古希臘的傳統說法,赫拉剋利特就曾說,藝術摹仿自然,德謨剋利特也曾說,人由於摹仿鳥類的歌唱而學會瞭唱歌。[3]柏拉圖采取瞭這個說法,但改變瞭它原來的樸素的唯物主義的涵義。他認為藝術所摹仿的隻是虛幻的現象世界的事物某些方麵的外形,而現象世界的事物又不是真實的。亞理斯多德則認為藝術也反映現實世界事物所具有的必然性(或可然性)和普遍性,即它們的內在本質和規律。他把藝術的創作過程當作摹仿,認為摹仿的對象是事件、行動、生活(《詩學》第六章)。他所說的摹仿是再現和創造的意思。亞理斯多德認為藝術傢賦予形式於材料,他的摹仿活動就是創造活動。他指齣詩人應創造閤乎必然律或可然律的情節,反映現實中的本質的、普遍的東西。在亞理斯多德看來,摹仿不是抄襲,不僅反映現實世界的個彆錶麵現象,而且揭示事物的內在本質和規律,因此藝術有認識作用。這個看法是亞理斯多德對美學思想最有價值的貢獻之一。
亞理斯多德並且認為藝術比普通的現實更高。他在第九章說:
詩人的職責不在於描述已發生的事,而在於描述可能發生的事,即按照可然律或必然律可能發生的事。曆史傢與詩人的差彆不在於一用散文,一用“韻文”;希羅多德的著作可以改寫為“韻文”,但仍是一種曆史,有沒有韻律都是一樣;兩者的差彆在於一敘述已發生的事,一描述可能發生的事。因此,寫詩這種活動比寫曆史更富於哲學意味,更被嚴肅的對待;因為詩所描述的事帶有普遍性,曆史則敘述個彆的事。所謂“有普遍性的事”,指某一種人,按照可然律或必然律會說的話,會行的事……。
曆史敘述已發生的事,其中一些齣於偶然,不閤乎可然律或必然律,彼此間沒有內在的聯係。詩描述可能發生的事,這些事閤乎可然律或必然律,也就是閤乎事物發展的規律。詩要在特殊的事跡中顯齣普遍性,因此詩比曆史更高。這個原理接觸到普遍性與特殊性的辯證關係,並且包含著典型性的萌芽思想。古希臘的曆史大都是編年史(例如修昔底德的《伯羅奔尼撒戰爭史》按鼕夏編排),其中的內在聯係和因果關係不甚顯著,因此亞理斯多德沒有看齣曆史也應揭示事物發展的規律。
此外,亞理斯多德還認為藝術可使事物比原來的更美。他在第十五章說:
既然悲劇是對於比一般人好的人的摹仿,詩人就應該嚮優秀的肖像畫傢學習;他們畫齣一個人的特殊麵貌,求其相似而又比原來的人更美;詩人摹仿易怒的或不易怒的或具有諸如此類的氣質的人,就他們的“性格”而論,也必須求其相似而又善良。
所謂人物“必須求其……善良”,就是說人物必須理想化,比一般人更善良。亞理斯多德認為詩應按照人應當有的樣子來描寫。這是藝術來源於現實而又高於普通的現實的美學原則,亞理斯多德已接觸到這個原則,雖然沒有作齣深刻的論述。
第二個問題是文藝的社會功用問題。柏拉圖在《理想國篇》第十捲把情感當作人性中“卑劣的部分”、“無理性的部分”。他攻擊詩人“逢迎人性中卑劣的部分”,“逢迎人心的無理性的部分”,“摧殘理性”,使它失去控製情感的作用。他攻擊詩人想饜足聽眾的快感—“哀憐癖”;他指齣:“如果我們拿旁人的災禍來滋養自己的哀憐癖,等到親臨災禍時,這種哀憐癖就不容易控製瞭。”根據上述理由,柏拉圖對詩人下瞭一道逐客令,但準許詩的衛護者們,就是自己不作詩而愛好詩的人,用散文替詩作一篇辯護,證明詩不但能引起快感,而且對於城邦和人生都有效用。
亞理斯多德接受瞭這個挑戰。他對情感提齣不同的看法。第一,他認為情感是人應當有的,他曾在《尼科馬科斯倫理學》頭幾捲一再說明,一個人不可無所畏懼。第二,他認為情感是受理性指導的[4],他曾在《詩學》第十三章第一段指齣,憐憫與恐懼之情是受理性指導的,它使觀眾憐憫某些人物,不憐憫某些人物。第三,他肯定情感是對人有益的。
亞理斯多德在《詩學》第六章提起悲劇的功用。他說:
悲劇是對於一個嚴肅、完整、有一定長度的行動的摹仿;它的媒介是語言,具有各種悅耳之音,分彆在劇的各部分使用;摹仿方式是藉人物的動作來錶達,而不是采用敘述法;藉引起憐憫與恐懼來使這種情感得到陶冶。
“陶冶”,原文是“卡塔西斯”(katharsis),作為宗教術語是“淨化”(“淨罪”)的意思;作為醫學術語過去一直認為隻是“宣泄”的意思。自從文藝復興以來,許多學者對卡塔西斯提齣瞭各種不同的解釋,這些解釋可分為兩大類。
第一類是淨化說,持此說的人大緻可分為三派。第一派認為悲劇的卡塔西斯作用在於淨化憐憫與恐懼中的痛苦的壞因素,好象把憐憫與恐懼洗滌乾淨,使心理恢復健康。持此說的人很多,但所謂“痛苦的壞因素”,究竟是指什麼,他們始終沒有講清楚。亞理斯多德在《修辭學》第二捲第五章把憐憫界定為“一種由於落在不應當受害的人身上的毀滅性的或引起痛苦的、想來很快就會落到自己身上或親友身上的禍害所引起的痛苦的情緒”。他並且在同一章把恐懼界定為“一種由於想象有足以導緻毀滅或痛苦的、迫於眉睫的禍害而引起的痛苦或不安的情緒”。可見亞理斯多德並不是認為憐憫與恐懼中有痛苦的壞因素,而是認為這兩種情感本身就是痛苦。如果要淨化它們,就得把它們整個化掉,這就等於把亞理斯多德的學說拋掉。
第二派認為悲劇的卡塔西斯作用,在於淨化憐憫與恐懼中的利己的因素,使它們成為純粹利他的情感,換句話說,在於使觀眾忘掉自我,對全人類的共同命運發生憐憫與恐懼之情。
第三派認為悲劇的卡塔西斯作用在於淨化劇中人物的凶殺行為的罪孽,例如凶殺行為齣於無心,因此凶手可告無罪。
第二類是宣泄說,持此說的人也大緻可分為三派。第一派認為悲劇的卡塔西斯作用在於以毒攻毒,認為憐憫與恐懼是病態的情感,需要采用“緻病醫病療法”來醫治,例如宗教狂可用狂熱的宗教音樂來醫治。這一派以亞理斯多德的《政治學》第八捲第七章中的一段話為根據。亞理斯多德在該處主要談音樂的卡塔西斯作用。他說:“有些人容易受宗教狂支配,我們可以看見他們聽瞭那種使靈魂激動的音調,在神聖的樂調的影響之下恢復正常狀態,仿佛受到瞭一種醫療,即卡塔西斯作用。至於那些容易受憐憫、恐懼及其他情感支配的人也應當受到類似的醫療。”持以毒攻毒說的人把這個理論原封不動地運用到悲劇上麵,這是一個錯誤;因為亞理斯多德隻是說受憐憫與恐懼支配的人應當受到“類似的醫療”,也就是說,受憐憫與恐懼支配的人所受的卡塔西斯作用與受宗教狂支配的人所受的卡塔西斯作用隻是類似,而不是完全相同。因此悲劇的卡塔西斯作用不可能等於以毒攻毒。
第二派認為人們有要求滿足他們的強烈的憐憫與恐懼之情的欲望,人們在看悲劇時,這些欲望便得到滿足,他們發生這兩種情感,把它們發泄,在發泄的過程中感到快感,人們心理上的要求得到滿足之後,情感便趨於平靜。
第三派認為重復激發憐憫與恐懼之情,可以減輕這兩種情感的力量,從而導緻心理的平靜。
以上六派的說法都沒有足夠的說服力,都沒有能從亞理斯多德的思想中得到圓滿的說明。[5]
卡塔西斯在《詩學》第六章無疑是藉用醫學術語;亞理斯多德曾在《政治學》第八捲第七章把這個詞作為“醫療”的同義語。但悲劇的醫療作用應從亞理斯多德的倫理思想中去求得解釋。亞理斯多德的倫理學的中心思想是“中庸之道”。他認為美德須求適中,情感須求適度。他在《尼科馬科斯倫理學》第二捲第六章說:
如果每一種技藝之所以能作好它的工作,乃是由於求適度,並以適度為標準來衡量它的作品(因此我們在談論某些好作品的時候,常說它們是不能增減的,意思是說過多和過少都有損於完美,而適度則可以保持完美);如果,象我們所說的,優秀的藝術傢在創作的時候總是求適度,如果美德比任何技藝更精確更好,正如自然比任何技藝更精確更好一樣,那麼美德也必善於求適中。我所指的是道德上的美德;因為這種美德與情感及行動有關,而情感有過強、過弱與適度之分。例如恐懼、勇敢、欲望、忿怒、憐憫以及快感、痛苦都有太強太弱之分,而太強太弱都不好;隻有在適當的時候、對適當的事物、對適當的人、在適當的動機下、在適當的方式下所發生的情感,纔是適度的最好的情感,這種情感即是美德。
這段話可幫助我們正確地理解悲劇的卡塔西斯作用。亞理斯多德在這段話裏指齣,恐懼與憐憫太強太弱都不好,須求其適度。亞理斯多德認為悲劇的卡塔西斯作用就是使它們成為適度的情感。他並且認為情感的強弱不是天生的,而是由習慣養成的。他在《尼科馬科斯倫理學》第二捲第一章說:“道德上的美德沒有一種是天生的;因為沒有一種天性能被習慣所改變。”但什麼是“道德上的美德”呢?亞理斯多德在《尼科馬 羅念生全集(第九捲):古希臘羅馬文學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羿弓魯戈不可求,淚流成血灑山丘。
評分京東速度實在太快瞭,昨天下單的今天就收到瞭。而且有捲買書,比任何電商都便宜很多啊
評分這套書真的非常棒!大盒子裏麵是泡沫,把書裹瞭一圈,書的品相完美,一點也沒瑕疵!可是京東就套瞭一個塑料袋給我送過來瞭!還好書的原裝盒子沒有什麼大的磕碰,不然真的很心疼,這是用來收藏的啊!
評分《伊索寓言》是歐洲寓言史上曆史較為久遠、影響也頗大的一部寓言集。《伊索寓言》裏的故事,篇輻短小,精彩生動,語意深遠,豐富的內容和發人深思的教諭使得它的傳播得以曆久不衰,成為世界上流傳甚廣的經典文學作品。
評分不錯,選擇喜歡的收幾本。慢慢看吧!
評分書很不錯,京東活動給力,價格實惠
評分我同尹媽二人,坐在堂簷邊上,談說田間所見。尹媽把那牧羊女郎的姓名告瞭我。
評分尹媽等我一一看完,帶著一種很沉抑的聲音嚮我說道:
評分——“既是位名門小姐,為什麼在這裏親自牧羊呢?”
羅念生全集(第九捲):古希臘羅馬文學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