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漢語知識叢書:聲調》圍繞普通話聲調這個核心,介紹漢語聲調的曆史、類型、人們對漢語聲調的認識過程。主要包括如下幾個方麵:一、普通話聲調的基本知識。二、聲調的曆史,用兩節介紹漢語聲調的起源和發展、漢語聲調從中古發展到近代,再到今天的過程,和變化的條件。三、為讓讀者對漢語聲調有更加深刻的認識,還介紹一下漢語方言聲調的狀況和一些少數民族語言的聲調狀況。四、學者們對漢語聲調的基本研究情況。五、聲調在文學方麵的應用。
目錄
第一章 聲調的基礎知識
1.1 聲調的性質
1.2 聲調的幾個術語及其相關原理
第二章 普通話聲調
2.1 普通話聲調以北京音為標準
2.2 普通話的調類
2.3 調值
2.4 調長
2.5 連讀變調
2.6 輕聲
第三章 漢語方言聲調概況
3.1 概說
3.2 官話方言
3.3 非官話方言
第四章 漢語聲調的起源和發展
4.1 漢語聲調的起源
4.2 原始漢語
4.3 上古漢語聲調
4.4 中古漢語聲調
4.5 近代漢語聲調
第五章 漢語聲調的若乾規律
5.1 漢語聲調的復雜性和規律性
5.2 漢語聲調的演變及其規律
第六章 漢語聲調的應用
6.1 四聲彆義
6.2 聲調與音樂
6.3 聲調與古代詩詞
6.4 對外漢語聲調教學
參考文獻
後記
精彩書摘
楊劍橋也主張古有四聲。他把<廣韻》的去聲字一分為二,一部分跟平上一起,屬於A類;另一部分跟入聲一起,屬於B類。在比《詩經》早一些的諧聲時代,A類字隻跟A類字諧聲,不跟B類字諧聲;相反,B類字也隻跟B類字諧聲,不跟A類字諧聲。這說明,在諧聲時代,漢語按照今天的聲調來分類,大概是兩個部分。到瞭《詩經》時期,A類已經從平、上兩個聲調分齣來瞭,B類也已經分齣瞭去聲和入聲。他認為《詩經》時代去聲獨立瞭,因為《詩經》有來自A類的去聲和來自B類的去聲互相押韻的例子,例如,《詩經·大雅·文王》押“帝、易”,“帝”是從平聲來的去聲,“易”是從入聲來的去聲;《易·頤卦》押“貴、類、悖”,“貴”是從平聲來的去聲(楊劍橋如此認為),“類、悖”是從入聲來的去聲字。這說明當時去聲已經從A、B兩類先後或同時分立齣來,組成瞭一個新的聲調瞭;雖然數量不多,但是已經獨立。
主張四聲說的,其四聲都是平上去入,隻有王力的四聲是長平、短平、長入、短人。
第三,五聲說
王國維認為,上古時期,陽聲韻單獨押韻,為一類,加上陰聲韻的平上去,再加上入聲,共五個聲調。他說:“古音有五聲,陽聲一,與陰聲之平、上、去、人四是也。說以世俗之語,則平聲有二,上、去、入各一,是為五聲。”他認為,陽聲韻比較特彆,“其性質常悠揚不盡,故其為平聲,與陰聲之平聲絕不同,更不容有上、去。自漢以後,陽聲有上去者,乃因事物滋多,故稍促其音以彆於本音。”王氏此說並非無稽之談。既然人聲是由塞音韻尾和短促調為特徵而獨立為一個聲調,那麼陽聲以鼻音韻尾和悠長調為特徵而獨立為一個聲調,有何不可?而且,從上述諸傢的研究看,本來早期隻有平入二聲,入聲以塞音韻尾相伴生,那麼平聲中的陰陽韻尾或許也會有差彆,如果陰聲韻先分齣上、去聲,陽聲韻稍遲,形成五聲的局麵,也是可能的。但是,他的意見把陽聲韻尾扯進來,一時還沒有響應者。◎王國維的五聲是:陽聲韻平、陰聲韻平、陰聲韻上、陰聲韻去、入聲。
第二個主張五聲說的是陸誌韋。對於去聲和入聲多所交涉的現象,他主張把去聲分為兩部分。他說:“不嚴格地說,上古有兩個去聲,一個是長的,跟平上聲通轉;又一個是短的,跟入聲通轉。不論長短,他們的調子都是可升可降,有方言的分彆。”這個主張也是把去聲按他們的來源分開瞭,來自平上的去聲、來自人聲的去聲,各為一類。陸誌韋的古音體係中,陰聲韻具有濁塞音韻尾,它們清化而轉變成人聲並不難。所以,陸誌韋的五聲是:平、上、去1、去2、人。
最近唐作藩也主張古有五聲說。唐作藩認為,“<詩經》中去聲獨用、與平上聲相押及與人聲通押的情況看,上古去聲的獨立性還是很強的,至少在王力的古韻體係裏屬於陰聲韻部的去聲字在《詩經》時代是已經存在的。而那些經常與人聲相押的、王先生歸屬入聲韻部的去聲字則可看作長人,也就是說,上古聲調仍然是以音高為主要機製(包括平、上聲的區彆),音長隻起部分作用。所以我們主張上古音係有五個聲調,即平聲、上聲、去聲和長入、短入五個聲調。
……
漢語知識叢書:聲調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評分
☆☆☆☆☆
一本好書,認真閱讀定有收獲。
評分
☆☆☆☆☆
這是商務印書館齣的一套“漢語知識叢書”。對於想瞭解漢語、漢字基礎知識的人來說,是一套非常閤適的係列讀物。
評分
☆☆☆☆☆
基礎瞭一些。音高和語音弄的有些不清楚。
評分
☆☆☆☆☆
挺好
評分
☆☆☆☆☆
快遞速度快,物美價廉!!!
評分
☆☆☆☆☆
挺好
評分
☆☆☆☆☆
想著速度優勢纔在京東買的…結果真的隔天就到瞭…
評分
☆☆☆☆☆
給力。
評分
☆☆☆☆☆
這本書內容不錯,值得一讀,謝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