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C路由器配置與管理完全手冊(第2版)+H3C交換機配置與管理完全手冊(第2版) 2本
9787517009580 9787517008057
H3C路由器配置與管理完全手冊(第2版)
- 齣版社: 中國水利水電齣版社; 第2版 (2013年7月1日)
- 平裝: 882頁
- 語種: 簡體中文
- 開本: 16
- ISBN: 9787517009580
- 條形碼: 9787517009580
- 商品尺寸: 28.5 x 21 x 4.5 cm
- 商品重量: 1.9 Kg
目錄
第1章 H3C主要係列路由器安裝、選型和應用
1.1 H3C路由器産品係列綜述
1.1.1 H3C路由器係列分類
1.1.2 H3C ER係列路由器
1.1.3 H3C MSR係列路由器
1.1.4 H3C MSR係列路由器的接口卡和接口模塊
1.1.5 H3C SR係列路由器
1.2 MSR900係列
1.2.1 MSR900係列路由器基本配置和主要功能特性
1.2.2 MSR900係列路由器的主要應用
1.3 H3C MSR20係列路由器
1.3.1 H3C MSR20係列路由器基本配置和主要功能特性
1.3.2 H3C MS20係列路由器的主要應用
1.4 H3C MSR30係列路由器
1.4.1 H3C MSR30係列路由器簡介
1.4.2 H3C MSR30係列路由器基本配置和主要特性比較
1.5 H3C MSR50係列路由器
1.5.1 H3C MSR50係列路由器基本配置和主要特性
1.5.2 H3C MSR50係列路由器的主要應用
1.6 H3C MSR係列路由器接口及指示燈
1.6.1 MSR20係列路由器接口及指示燈說明
1.6.2 MSR30係列路由器接口及指示燈說明
1.6.3 MSR50係列路由器接口及指示燈說明
第2章 Comware5基本使用與管理
2.1 Comware5基礎
2.1.1 Comware5體係架構及主要優勢
2.1.2 Comware CLI視圖
2.2 Comware5下載、安裝和備份
2.2.1 MSR Comware版本
2.2.2 通過FTP方式進行Comware軟件的下載與升級安裝
2.2.3 通過FTP方式進行Comware軟件的備份
2.2.4 通過BOOTROM設置啓動文件
2.3 Comware5命令行接口
2.3.1 Comware5命令行接口簡介
2.3.2 命令行在綫幫助的使用方法
2.3.3 命令行同步信息輸齣功能的啓用
2.3.4 命令行的undo格式
2.3.5 命令行的編輯功能
2.3.6 命令行的顯示控製
2.3.7 命令行的曆史命令記錄
2.3.8 命令行常見錯誤信息
2.4 Comware5的基本使用與配置
2.4.1 Comware5的基本使用方法
2.4.2 係統時間的配置步驟及示例
2.4.3 用戶級彆和命令級彆的配置步驟及示例
2.4.4 用戶級彆切換的配置步驟及示例
2.4.5 命令級彆的修改方法
2.5 Comware5文件係統管理
2.5.1 存儲設備的命名
2.5.2 文件名參數輸入規則
2.5.3 文件操作
操作
2.5.6 Comware5存儲設備操作
2.6 Comware5配置文件管理
2.6.1 Comware5配置文件簡介
2.6.2 多配置文件
2.6.3 保存當前配置的方法
2.6.4 配置迴滾的方法
2.6.5 設置下次啓動配置文件
2.6.6 備份下次啓動配置文件
2.6.7 刪除設備中的下次啓動配置文件
2.6.8 恢復下次啓動配置文件
2.6.9 設備配置文件的查看方法
2.7 MSR係列路由器的Web配置方法
2.7.1 登錄Web方法
2.7.2 Web網管頁麵布局介紹
2.7.3 Web網管用戶級彆
2.7.4 通過命令行管理Web網管
第3章 接口配置與管理
3.1 以太網接口/子接口基本配置
3.1.1 以太網接口類型
3.1.3 以太網接口的基本配置
3.1.4 以太網子接口的基本配置
3.1.5 配置以太網接口的流量控製功能
3.1.6 配置以太網接口物理連接狀態抑製功能
3.1.7 啓用以太網接口環迴測試功能
3.1.8 配置以太網接口工作模式
3.1.9 配置Combo接口
3.2 二層以太網接口/子接口的高級配置
3.2.1 配置以太網端口組
3.2.2 配置以太網接口自協商速率
3.2.3 配置以太網接口/子接口風暴抑製比
3.2.4 配置以太網接口環迴監測功能
3.2.5 配置以太網接口的MDI模式
3.2.6 配置檢測以太網接口的連接電纜
3.2.7 配置以太網接口流量閾值控製功能
3.3 三層以太網接口/子接口配置
3.3.1 配置以太網接口/子接口的MTU
3.3.2 配置以太網接口/子接口的MAC地址
3.3.3 配置以太網接口為混雜模式
3.4 以太網接口管理
3.5 異步串口和AUX接口配置
3.5.1 配置異步串口
3.5.2 配置AUX接口
3.6 Loopback/NULL接口配置
3.6.1 配置Loopback接口
3.6.2 配置Null接口
3.7 CE1/PRI接口配置與管理
3.7.1 CE1/PRI接口簡介
3.7.2 配置CE1/PRI接口工作在E1方式
3.7.3 配置CE1/PRI接口工作在CE1方式
3.7.4 配置CE1/PRI接口工作在PRI方式
3.7.5 配置CE1/PRI接口其他參數
3.7.6 CE1/PRI接口管理
3.8 CT1/PRI接口配置與管理
3.8.1 配置CT1/PRI接口作為CT1接口
3.8.2 配置CT1/PRI接口作為PRI接口
3.8.3 配置CT1/PRI接口其他參數
3.8.4 CT1/PRI接口管理
3.9 E1—F/T1—F接口配置
3.9.1 配置E1—F接口工作在成幀方式
3.9.2 配置E1—F接口工作在非成幀方式
3.9.3 配置E1—F接口的其他參數
3.9.4 配置T1—F接口參數
3.10 路由器接口IP地址配置
3.10.1 配置接口IP地址
3.10.2 接口IP地址的配置示例
3.10.3 配置接口藉用IP地址
3.10.4 接口藉用IP地址的配置示例
3.10.5 以太網子接口配置示例
第4章 WAN接入配置與管理
4.1 PPP協議基礎
4.1.1 PPP協議體係結構
4.1.2 PPP會話身份認證原理
4.2 PPP協議配置
4.2.1 PPP協議配置基本思路
4.2.2 配置PAP認證
4.2.3 認證方配置瞭用戶名情形下的CHAP認證配置
4.2.4 認證方沒有配置用戶名情形下的CHAP認證配置
4.2.5 PPP PAP單嚮認證配置示例
4.2.6 PPP PAP雙嚮認證配置示例
4.2.7 PPP CHAP認證配置示例
4.3 PPP協商參數配置
4.3.1 配置協商超時時間間隔
4.3.2 配置協商IP地址
4.3.3 配置協商DNS服務器地址
4.3.4 PPP協商IP地址配置示例
4.4 MP配置
4.4.1 MP的實現方式和協商過程
4.4.2 通過虛擬模闆接口配置MP
4.4.3 通過MP—group方式配置MP
4.4.4 MP配置示例
4.5 Modem撥號配置
4.6 PPPoE ADSL配置
4.6.1 配置PPPoE服務器
4.6.2 配置PPPoE客戶端的撥號接口
4.6.3 配置PPPoE會話
4.6.4 PPPoE服務器配置示例
4.6.5 PPPoE服務器和客戶端配置示例
4.6.6 利用ADSL Modem將局域網接入Internet的配置示例
第5章 DHCP/DNS服務配置與管理
5.1 DHCP服務器地址池配置與管理
5.1.1 H3C設備上DHCP服務器地址池基礎
5.1.2 創建DHCP服務器地址池
5.1.3 配置普通模式地址池的靜態綁定地址分配方式
5.1.4 配置普通模式地址池的動態分配地址方式
5.1.5 配置擴展模式地址池的動態地址分配方式
5.1.6 配置DHCP客戶端域名後綴
5.1.7 配置DHCP客戶端DNS服務器地址
5.1.8 配置DHCP客戶端WINS服務器和NetBIOS節點類型
5.1.9 配置DHCP客戶端網關地址
5.1.10 配置DHCP服務器自動配置
5.1.11 配置DHCP服務器Option82處理方式
5.1.12 DHCP服務器管理
5.2 啓動DHCP服務
5.3 在H3C設備接口上應用DHCP服務器配置
5.3.1 配置接口工作在DHCP服務器模式
5.3.2 引用擴展模式DHCP服務器地址池
5.4 H3C設備基本DHCP服務器配置示例
5.4.1 靜態綁定普通模式DHCP服務器地址池配置示例
5.4.2 動態分配方式普通模式DHCP服務器地址池配置示例
5.4.3 擴展模式DHCP服務器池配置示例
5.5 DHCP服務器的安全功能配置
5.5.1 配置僞DHCP服務器檢測功能
5.5.2 配置IP地址重復分配檢測功能
5.5.3 配置授權ARP功能
5.6 DHCP中繼配置與管理
5.6.1 DHCP中繼簡介及配置任務
5.6.2 配置接口的DHCP中繼工作模式
5.6.3 配置DHCP服務器組
5.6.4 配置DHCP中繼的地址匹配檢查
5.6.5 配置DHCP中繼動態用戶地址錶項定時刷新
5.6.6 配置DHCP中繼支持授權ARP
5.6.7 配置DHCP中繼的僞DHCP服務器檢測
5.6.8 通過DHCP中繼釋放客戶端IP地址
5.6.9 配置DHCP中繼支持Option82功能
5.6.10 DHCP中繼管理
5.6.11 僞DHCP服務器檢測示例
5.6.12 DHCP中繼配置示例
5.7 DHCP Snooping配置與管理
5.7.1 DHCP Snooping的兩個主要功能
5.7.2 配置DHCP Snooping基本功能
5.7.3 配置DHCP Snooping支持Option82功能
5.7.4 配置DHCP Snooping錶項備份功能
5.7.5 配置防止DHCP餓死攻擊
5.7.6 配置防止僞造DHCP續約報文攻擊
5.7.7 DHCP Snooping管理
5.7.8 DHCP Snooping配置示例
5.7.9 DHCP Snooping支持Option82配置示例
5.8 DHCP客戶端配置與管理
5.8.1 配置作為DHCP客戶端
5.8.2 DHCP客戶端管理
5.9 DNS服務配置與管理
5.9.1 DNS域名解析功能的配置步驟及示例
5.9.2 配置DNS代理
5.9.3 配置DNS spoofing
5.9.4 靜態域名解析配置示例
5.9.5 DNS代理配置示例
第6章 ARP配置與管理
6.1 ARP協議基礎
6.1.1 ARP緩存錶項
6.1.2 ARP協議報文格式
6.1.3 ARP地址解析原理
6.2 ARP配置與管理
6.2.1 添加靜態ARP錶項
6.2.2 配置支持的ARP錶項小大數目
6.2.3 配置接口動態學習ARP錶項的小大數目
6.2.4 配置動態ARP錶項的老化時間
6.2.5 啓用動態ARP錶項檢查功能
6.2.6 配置授權ARP
6.2.7 ARP管理
6.2.8 ARP配置示例
6.2.9 DHCP中繼上的授權ARP功能配置示例
6.3 免費ARP配置與管理
6.3.1 免費ARP報文的主要功能
6.3.2 免費ARP的主要應用
6.3.3 配置免費ARP
6.4 代理ARP配置與管理
6.4.1 兩種代理ARP應用
6.4.2 配置代理ARP功能
6.4.3 代理ARP管理
6.4.4 普通代理ARP配置示例
6.4.5 本地代理ARP配置示例
6.5 ARP Snooping配置與管理
6.6 ARP攻擊防禦配置與管理
6.6.1 ARP攻擊類型和原理
6.6.2 接入設備ARP攻擊解決方案
6.6.3 網關設備攻擊解決方案及配置任務
6.6.4 ARP防止IP報文攻擊功能的配置與管理
6.6.5 源MAC地址固定的ARP攻擊檢測功能配置與管理
6.6.6 ARP報文源MAC地址一緻性檢查功能的配置與管理
6.6.7 ARP主動確認功能的配置與管理
6.6.8 配置ARP自動掃描、固化功能
第7章 NAT配置與管理
7.1 H3C路由器主要NAT類型
7.1.1 靜態NAT地址轉換
7.1.2 動態NAT地址轉換
7.2 配置靜態NAT地址轉換
7.2.1 配置一對一靜態NAT地址轉換
7.2.2 配置網段對網段靜態NAT地址轉換
7.2.3 一對一靜態地址轉換配置示例
7.3 配置動態NAT地址轉換
7.2.1 配置NOPAT
7.2.2 配置NAPT
7.2.3 配置EASY IP
7.2.4 NOPAT配置示例
7.2.5 NAPT配置示例
7.4 內部服務器配置
7.4.1 配置普通內部服務器
7.4.2 配置內部服務器負載均衡
7.4.3 普通內部服務器配置示例
7.4.5 內部服務器負載均衡訪問配置示例
7.5 DNS Mapping配置
7.5.1 配置DNS Mapping
7.5.2 DNS Mapping配置示例
7.6 NAT訪問連接限製配置與管理
7.6.1 配置NAT訪問連接限製
7.6.2 NAT連接限製管理
7.7 NAT日誌配置與管理
7.7.1 啓用NAT日誌功能
7.7.2 配置NAT日誌的輸齣
7.7.3 NAT日誌輸齣至信息中心的配置示例
7.7.4 NAT日誌輸齣至日誌服務器配置示例
6.8 NAT管理
第8章 靜態/RIP路由配置與管理
8.1 靜態路由配置
8.1.1 默認路由及其産生方式
8.1.2 配置靜態路由
8.1.3 靜態路由管理
8.1.4 靜態路由典型配置示例
8.2 靜態路由快速重路由功能
8.2.1 配置靜態路由快速重路由功能
8.2.2 靜態路由快速重路由功能配置示例
8.3 靜態路由與BFD聯動
8.3.1 BFD簡介
8.3.2 啓用靜態路由與BFD聯動
8.3.3 配置BFD會話參數配置
8.3.4 靜態路由與BFD聯動配置示例
8.4 RIP路由基本功能配置
8.4.1 H3C路由器RIP路由協議功能特性
8.4.2 RIP報文格式
8.4.3 RIP觸發更新報文及重傳機製
8.4.4 RIP路由配置任務
8.4.5 啓用RIP路由進程並通告直連網絡
8.4.6 配置全局和接口運行的RIP協議版本376
8.4.7 配置RIP路由器接口工作狀態377
8.5 RIP路由特性配置
8.5.1 配置接口RIP路由附加度量值
8.5.2 配置RIP發布默認路由
8.5.3 配置RIP路由過濾
8.5.4 禁止RIP接收主機路由
8.5.5 配置RIP路由優先級
8.5.6 RIP接口附加度量值的配置示例
8.6 RIPv2路由聚閤配置
8.6.1 H3C RIP路由聚閤簡介
8.6.2 配置RIPv2自動路由聚閤
8.6.3 配置RIPv2手工路由聚閤
8.6.4 RIPv2手動路由聚閤配置示例
8.7 不連續子網RIP自動路由聚閤存在的問題分析
8.7.1 不連續子網與連續子網
8.7.2 RIP發送和接收路由更新規則
8.7.3 連續/不連續子網RIP路由路由發送和接收示例分析
8.8 RIP引入外部路由
8.8.1 配置RIP引入外部路由
8.8.2 RIP引入路由配置示例
8.9 RIP網絡調整和優化配置
8.9.1 配置RIP定時器
8.9.2 配置RIP報文發送速率
8.9.3 配置水平分割和毒性逆轉
8.9.4 配置小大等價路由條數
8.9.4 配置RIP路由源IP地址檢查
8.9.5 配置RIPv2報文認證方式
8.9.6 配置非直連RIP鄰居
8.9.7 配置TRIP
8.10 RIP快速重路由和BFD聯動
8.10.1 配置RIP快速重路由功能
8.10.2 配置RIP與BFD聯動功能
8.10.3 RIP快速重路由的配置示例
8.10.4 Echo報文單跳檢測配置示例
8.10.5 到指定目的地址的echo報文單跳檢測配置示例
8.10.6 Control報文雙嚮檢測配置示例
8.11 RIP路由管理
第9章 OSPF路由配置與管理
9.1 OSPFv3基礎
9.1.1 OSPFv2與OSPFv3相同點
9.1.2 OSPFv3與OSPFv2的不同點
9.136 OSPFv3與OSPFv2報頭格式的比較
9.1.4 OSPFv3與OSPFv2報文格式的比較
9.1.5 OSPFv3與OSPFv2 LSA類型比較
9.1.6 OSPFv3與OSPFv2 LSA報頭格式的比較
9.1.7 OSPFv3與OSPFv2定時器的比較
9.2 H3C路由器OSPF基礎
9.2.1 OSPF路由器類型
9.2.2 OSPF路由類型
9.2.3 OSPF網絡類型
9.3 OSPF路由基本功能配置與管理
9.3.1 啓用OSPF路由功能
9.3.2 啓用OSPF路由功能的配置示例
9.4 OSPF Stub/NSSA區域和虛連接配置
9.4.1 配置Stub或Totally Stub區域
9.4.2 配置NSSA區域
9.4.3 配置虛擬鏈接
9.4.4 OSPF Stub/Totally Stub區域配置示例
9.4.5 OSPF NSSA區域配置示例
9.4.6 OSPF虛連接配置示例
9.5 OSPF網絡類型配置
9.5.1 配置廣播類型網絡OSPF接口
9.5.2 配置NBMA類型網絡OSPF接口
9.5.3 配置P2MP類型網絡OSPF接口
9.5.4 配置P2P類型網絡OSPF接口
9.6 OSPF路由聚閤配置
9.6.1 在ABR上配置路由聚閤
9.6.2 在ASBR上聚閤外部引入路由
9.6.3 OSPF聚閤路由配置示例
9.7 OSPF外部路由引入配置
9.7.1 配置OSPF外部路由引入
9.7.2 配置OSPF引入默認路由
9.7.3 配置OSPF引入外部路由的相關參數
9.7.4 配置OSPF發布主機路由
9.8 OSPF路由信息過濾
9.8.1 配置OSPF對通過接收到的LSA計算齣來的路由信息過濾
9.8.2 配置OSPF Type—3 LSA過濾
9.8.3 OSPF路由過濾配置示例
9.9 OSPF路由其他特性配置
9.9.1 配置OSPF路由優先級
9.9.2 配置OSPF接口開銷
9.9.3 配置OSPF支持的小大路由數的步驟及示例
9.9.4 OSPF小大等價路由條數的配置步驟及示例
9.10 OSPF網絡調整/優化配置
9.10.1 配置OSPF報文定時器
9.10.2 配置接口傳送LSA的延遲時間
9.10.3 配置SPF計算時間間隔
9.10.4 配置LSA重復到達的小小時間間隔
9.10.5 配置LSA重新生成的時間間隔
9.10.6 配置禁止接口發送OSPF報文
9.10.7 配置Stub OSPF路由器
9.10.8 配置OSPF鄰居認證
9.10.9 啓用OSPF日誌功能
9.10.10 配置OSPF鄰接狀態輸齣
9.11 OSPF快速重路由功能配置
9.11.1 配置OSPF快速重路由功能
9.11.2 OSPF快速重路由配置示例
9.12 OSPF GR配置
9.12.1 OSPF GR實現機製
9.12.2 配置GR Restarter
9.12.3 配置GR Helper
9.12.4 以GR方式重啓OSPF進程
9.12.5 OSPF GR配置示例
9.13 OSPF與BFD聯動配置
9.13.1 配置OSPF與BFD聯動
9.13.2 OSPF與BFD聯動的配置示例
9.14 OSPF管理
第10章 IS—IS路由配置與管理
10.1 IS—IS基本功能配置
10.1.1 啓用IS—IS功能
10.1.2 配置路由類型
10.1.3 配置接口網絡類型
10.1.4 IS—IS基本功能配置示例
10.2 配置IS—IS鏈路開銷值
10.2.1 IS—IS鏈路開銷類型
10.2.2 配置基於接口的IS—IS鏈路開銷值
10.2.3 配置全局IS—IS鏈路開銷值
10.2.4 配置IS—IS自動計算鏈路開銷值
10.3 IS—IS路由默認路由發布和外部路由引入配置
10.3.1 配置IS—IS默認路由發布
10.3.2 配置IS—IS引入外部路由
10.3.3 IS—IS引入外部路由的配置示例
10.4 IS—IS路由其他屬性配置
10.4.1 配置IS—IS路由優先級
10.4.2 配置IS—IS小大等價路由條數
10.4.3 配置IS—IS路由過濾
10.4.4 配置IS—IS路由聚閤
10.4.5 配置IS—IS路由滲透
10.5 IS—IS網絡調整和優化配置
10.5.1 配置LSP小大生存時間
10.5.2 配置LSP生成時間間隔
10.5.3 配置LSP發送和重傳時間間隔
10.5.4 禁止接口發送和接收IS—IS報文
10.5.5 配置LSP報文長度
10.5.6 啓用LSP快速擴散功能
10.5.7 限製LSP泛洪
10.5.8 取消鄰接PPP接口必須在同一網段的限製
10.5.9 配置Hello/CSNP報文發送時間間隔
10.5.10 配置Hello報文小大失效數目
10.5.11 配置SPF參數
10.5.12 配置DIS選舉優先級
10.5.13 DIS選擇的配置示例
10.6 IS—IS路由認證配置
10.6.1 配置IS—IS鄰居關係建立認證
10.6.2 配置IS—IS區域認證
10.6.3 配置路由域認證
10.6.4 IS—IS認證配置示例
10.7 IS—IS GR配置
10.7.1 IS—IS GR的配置步驟及示例
10.7.2 IS—IS GR配置示例
10.8 IS—IS快速重路由配置
10.8.1 通過自動計算備份下一跳使IS—IS支持快速重路由功能
10.8.2 通過路由策略指定備份下一跳使IS—IS支持快速重路由功能
10.8.3 IS—IS快速重路由的配置示例
10.9 IS—IS管理
第11章 BGP路由配置與管理
11.1 H3C路由器BGP路由基礎
11.1.1 BGP協議簡介
11.1.2 BGP的幾種主要路由屬性
11.1.3 BGP協議的選路規則
11.1.4 BGP負載分擔
11.1.5 主要BGP路由技術
11.1.6 MP—BGP
11.1.7 H3C路由器BGP路由主要配置任務
11.2 BGP路由基本功能配置
11.2.1 啓用BGP功能
11.2.2 配置BGP對等體
11.2.3 配置建立TCP連接使用的源接口
11.2.4 BGP基本功能的配置示例
11.3 大型BGP網絡配置
11.3.1 配置iBGP對等體組
11.3.2 配置eBGP對等體組
11.3.3 創建BGP團體
11.3.4 配置BGP路由反射器
11.3.5 配置BGP聯盟
11.3.6 BGP團體的配置示例
11.3.7 BGP路由反射器的配置示例
11.3.8 BGP聯盟的配置示例
11.4 BGP路由引入配置
11.4.1 配置BGP引入本地路由
11.4.2 配置BGP引入其他路由
11.4.3 配置BGP引入其他協議默認路由
11.4.4 配置允許與非直連鄰居建立eBGP連接
11.4.5 配置嚮對等體/對等體組發送默認路由
11.4.6 BGP外部路由引入配置示例
11.5 BGP路由聚閤和路由信息控製策略配置
11.5.1 啓用路由自動聚閤功能
11.5.2 配置BGP路由手動聚閤
11.5.3 配置BGP路由信息的發布/接收策略
11.5.4 啓用BGP與IGP路由同步
11.5.5 配置BGP路由衰減
11.6 BGP路由各種優先級屬性配置
11.6.1 為接收路由分配優先級
11.6.2 配置BGP路由優先級
11.6.3 配置本地優先級默認值
11.7 下一跳屬性的配置
11.8 MED屬性配置
11.8.1 配置MED屬性默認值
11.8.2 啓用比較來自不同AS鄰居的路由MED屬性值
11.8.3 對來自同一AS的路由進行MED排序優選
11.9 AS_PATH屬性配置
11.9.1 配置允許本地AS號重復齣現次數
11.9.2 禁止路由器將AS_PATH當作選路算法中的一個因素
11.9.3 為對等體/對等體組定製一個虛擬的AS號
11.9.4 配置發送BGP更新報文時AS_PATH屬性中不攜帶私有AS號
11.9.5 配置不檢測eBGP路由的d一個AS號
11.9.6 BGP選路策略的配置示例
11.10 BGP網絡的調整和優化配置
11.10.1 配置BGP存活時間間隔與保持時間
11.10.2 配置發布同一路由更新的時間間隔
11.10.3 配置BGP軟復位
11.10.4 啓用eBGP連接快速復位功能
11.10.5 配置BGP TCP連接MD5認證
11.10.6 配置BGP負載分擔
11.10.7 BGP負載分擔的配置示例
11.11 BGP管理
第12章 路由策略和策略路由配置與管理
12.1 路由策略及過濾列錶配置
12.1.1 路由策略實現原理及可用過濾器
12.1.2 配置地址前綴列錶過濾
12.1.3 配置AS路徑過濾列錶
12.1.4 配置團體屬性列錶
12.1.5 配置擴展團體屬性列錶
12.2 路由策略配置
12.2.1 創建路由策略
12.2.2 配置if—match子句
12.2.3 配置apply子句
12.2.4 配置continue子句
12.2.5 路由策略管理
12.2.6 通過路由策略修改引入路由的屬性值
12.2.7 通過路由策略過濾接收的BGP路由
12.3 策略路由及配置與管理
12.3.1 策略路由構成
12.3.2 配置策略路由
12.3.3 策略路由管理
12.3.4 基於報文類型的本地策略路由配置示例
12.3.5 基於報文類型的轉發策略路由配置示例
12.4.6 基於報文長度的轉發策略路由配置示例
12.4.7 指定齣接口和下一跳的本地策略路由配置示例
第13章 L2TP VPN配置與管理
13.1 VPN基礎
13.1.1 VPN基本工作原理
13.1.2 VPN隧道分類
13.1.3 VPN的業務類型分類
13.1.4 VPDN簡介
13.1.5 L2TP VPN的兩種隧道模式
13.1.6 L2TP消息類型及封裝結構
13.1.7 L2TP隧道的建立過程
13.2 L2TP VPN配置
13.2.1 L2TP基本功能的配置
13.2.2 LAC端的配置
13.2.3 LNS端的配置
13.3 L2TP VPN連接參數配置
13.3.1 L2TP隧道驗證的配置
13.3.2 L2TP隧道Hello報文發送時間間隔的配置
13.3.3 開啓L2TP隧道流控功能
13.3.4 強製斷開指定的隧道連接
13.4 L2TP VPN管理
13.5 L2TP VPN配置示例
13.5.1 NAS—Initiated模式L2TP VPN配置示例
13.5.2 Client—Initiated模式L2TP VPN配置示例
13.5.3 LAC—Auto—Initiated模式L2TP VPN配置示例
13.5.4 L2TP多域組網應用配置示例
第14章 IPSec VPN配置與管理
14.1 IPSec基礎
14.1.1 IPSec的兩種安全機製
14.1.2 幾個重要的知識點
14.1.3 建立IPSec隧道的三種方式及虛擬隧道接口
14.2 基於ACL建立IPSec安全隧道
14.2.1 創建IPSec安全隧道ACL
14.2.2 創建IPSec安全提議
14.2.3 手工創建IPSec安全策略
14.2.4 使用IKE協商方式配置IPSec安全策略
14.2.5 引用安全策略模闆配置IKE協商方式的IPSec安全策略
14.2.6 在接口上應用IPSec安全策略組
14.2.6 在加密卡接口上綁定IPSec安全策略(組)或者IPSec安全框架
14.2.7 啓用加密引擎功能
14.2.8 配置會話空閑超時時間
14.2.9 啓用解封裝後IPSec報文的ACL檢查功能
14.2.10 配置IPSec抗重放功能
14.2.11 配置共享源接口安全策略組
14.2.12 配置報文信息預提取功能
14.2.13 配置IPsec無效SPI恢復功能
14.2.14 配置IPsec反嚮路由注入功能
14.2.15 啓用NAT業務報文透傳給IPSec業務處理
14.2.16 采用手工方式建立IPSec安全隧道的配置示例
14.2.17 采用IKE協商方式建立IPSec安全隧道的配置示例
14.2.18 使用加密卡進行加/解密和認證的配置示例
14.3 基於IPSec虛擬隧道接口建立IPSec安全隧道
14.3.1 配置IPSec安全框架
14.3.2 配置IPSec虛擬隧道接口
14.3.3 在IPSec虛擬隧道接口上配置報文信息預提取功能
14.3.4 在IPSec虛擬隧道接口上應用QoS策略
14.3.5 使用IPSec虛擬隧道接口建立IPSec安全隧道的配置示例
14.4 IPSec管理
14.5 IKE密鑰交換原理及配置與管理
14.5.1 IKE的密鑰交換過程
14.5.2 IKE配置任務
14.5.3 配置本端安全網關的名字
14.5.4 配置IKE安全提議
14.5.5 IKE對等體的配置步驟及示例
14.5.6 配置Keepalive定時器
14.5.7 配置NAT Keepalive定時器
14.5.8 配置對等體存活檢測
14.5.9 IKE管理
14.5.10 IKE主模式及預共享密鑰認證配置示例
14.5.11 IKE野蠻模式及NAT穿越應用的配置示例
14.5.12 ADSL與IPSec/IKE相結閤應用的配置示例
第15章 DVPN配置與管理
15.1 DVPN基礎
15.1.1 DVPN的基本概念
15.1.2 DVPN的基本網絡結構
15.1.3 DVPN的主要特性
15.1.4 DVPN工作原理
15.2 DVPN配置與管理
15.2.1 AAA的基本配置思路
15.2.3 配置VAM服務器
15.2.4 配置VAM客戶端
15.2.5 配置IPsec安全框架
15.2.6 配置DVPN虛擬隧道接口及屬性
15.2.7 DVPN設備上的路由配置
15.2.8 DVPN管理
15.3 DVPN配置示例
15.3.1 全互聯結構DVPN配置示例
15.3.2 Hub—Spoke結構DVPN配置示例
H3C交換機配置與管理完全手冊
- 齣版社: 中國水利水電齣版社; 第2版 (2013年6月1日)
- 平裝: 827頁
- 語種: 簡體中文
- 開本: 16
- ISBN: 9787517008057
- 條形碼: 9787517008057
- 商品尺寸: 28.2 x 21.4 x 4.4 cm
- 商品重量: 1.7 Kg
目錄
第1章 H3C主要交換機係列選型和主要應用
1.1 H3C主要以太網交換機係列
1.1.1 H3C以太網交換機的分類
1.1.2 H3C交換機命名規則
1.2 H3C S9500E係列交換機選型及應用
1.2.1 S9500E係列交換機的主控闆和業務接口闆
1.2.2 S9500E係列交換機的主要功能特性
1.2.3 S9500E係列交換機的主要應用
1.3 H3C S9500係列交換機選型及應用
1.3.1 S9500係列交換機的主控闆和業務接口闆
1.3.2 S9500係列交換機的主要功能特性
1.3.3 S9500係列交換機的主要應用
1.4 H3C S7500E係列交換機選型及應用
1.4.1 S7500E係列交換機的主控闆和業務接口闆
1.4.2 S7500E係列交換機的主要功能特性
1.4.3 S7500E係列交換機的主要應用
1.5 H3C S7500係列交換機選型及應用
1.5.1 S7500係列交換機的交換引擎和業務接口闆
1.5.2 S7500係列交換機的主要功能特性
1.5.3 S7500係列交換機的主要應用
1.6 H3C匯聚層交換機選型及應用
1.6.1 H3C S58係列萬兆匯聚交換機選型及應用
1.6.2 H3C S5600係列韆兆匯聚交換機選型及應用
1.6.3 H3C S5500—EI係列韆兆匯聚交換機選型及應用
1.6.4 H3C S5500—SI係列韆兆匯聚交換機選型及應用
1.6.5 H3C S3600係列百兆匯聚交換機的選型及應用
1.7 H3C接入層交換機選型及應用
1.7.1 H3C S5100—EI係列韆兆接入交換機的選型及應用
1.7.2 H3C S5100—SI係列交換機的選型及應用
1.7.3 H3C S5120—EI係列交換機的選型及應用
1.7.4 H3C S5120—SI係列交換機的選型及應用
1.7.5 H3C S3100—EI係列交換機的選型及應用
1.7.6 H3C S3100—SI係列交換機的選型及應用
第2章 H3C交換機Comware係統的基本使用
2.1 H3C以太網交換機CLI的登錄
2.1.1 H3C交換機的軟件版本
2.1.2 H3C交換機CLI的登錄方式及基本配置
2.2 H3C交換機Console本地登錄配置
2.2.1 認證方式為None時的Console端口登錄配置
2.2.2 認證方式為Password時的Console端口登錄配置
2.2.3 認證方式為Scheme時的Console端口登錄配置
2.3 H3C以太網交換機Telnet登錄配置
2.3.1 認證方式為None時的Telnet登錄配置
2.3.2 認證方式為Password時的Telnet登錄配置
2.3.3 認證方式為Scheme時的Telnet登錄配置
2.4 H3C交換機Web登錄
2.5 H3C以太網交換機命令行視圖和命令行約定
2.6 H3C交換機CLI命令級彆和用戶級彆
2.6.1 H3C以太網交換機CLI命令級彆和用戶級彆
2.6.2 設置CLI命令級彆
2.6.3 切換用戶級彆的方法和配置示例
2.7 H3C以太網交換機CLI的使用
2.7.1 使用H3C交換機CLI的在綫幫助
2.7.2 H3C交換機CLI顯示控製操作
2.7.3 H3C交換機CLI曆史命令查詢操作
2.7.4 H3C交換機CLI典型錯誤信息
2.7.5 H3C交換機CLI命令的縮寫
2.7.6 H3C交換機CLI命令的編輯
2.7.7 H3C交換機CLI的其他特性
2.8 H3C交換機文件係統管理
2.8.1H3C交換機軟件係統目錄操作
2.8.2 H3C交換機軟件係統文件操作
2.8.3 H3C交換機Flash:操作
2.8.4 H3C交換機文件係統管理示例
第3章 Comware係統映像和配置文件管理
3.1 H3C交換機軟件係統中的文件類型
3.1.1 H3C交換機軟件係統文件屬性
3.1.2 H3C交換機啓動文件順序選擇
3.1.3 H3C交換機文件屬性配置
3.2 H3C交換機BOOTROM引導程序和主機程序的加載
3.2.1 通過Console口利用XModem進行的本地加載
3.2.2 通過以太網口利用TFTP進行的本地加載
3.2.3 通過以太網口利用FTP進行的本地加載
3.2.4 通過FTP進行遠程加載
3.2.5 遠程升級H3C交換機的配置示例
3.3 H3C交換機配置文件管理
3.3.1 H3C交換機配置文件管理操作方法
3.3.2 H3C交換機配置文件管理示例
3.4 H3C交換機係統基本配置和管理
3.5 H3C交換機密碼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