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關於佛像的起源,傳說釋迦摩尼中年時,天竺國瓶沙王為使遠方朋友能夠瞻禮佛的形象,請畫工為釋迦摩尼寫生畫像,也許這是佛教史上首幅佛畫像。後來釋迦摩尼在上三十三天為母親說法前,為捨利弗說《造像量度經》。再後,拔嗟國優填王因思念佛陀,命工匠以旃檀木雕刻瞭一尊釋迦摩尼像,據說這是佛教史上首尊佛雕像。與此同時,波斯匿王也命人用紫磨金鑄造瞭五尺佛像,即世界上首尊金鑄佛像。
內容簡介
《梵相遺珍:四川明代佛寺壁畫》作者用10餘年,走遍四川全省,對壁畫進行研究、整理、探訪和撰寫的一部學術價值很高的圖書。《梵相遺珍:四川明代佛寺壁畫》中所涉及內容為四川明代佛寺壁畫的“漢化佛教”係統,包括龍藏寺、龍居寺、覺苑寺、甘露寺、觀音寺等壁畫遺存,對每處的壁畫特點、曆史背景、藝術風格等,進行瞭詳細的闡述和考證。
目錄
第一章 梵相遺珍
第一節 總論
一、四川明代佛寺壁畫統計
二、明初宗教政策影響四川明代佛寺壁畫
三、四川佛教藝術發展孕育明代佛寺壁畫
四、活躍的四川佛教推動明代佛寺壁畫發展
五、經濟文化發展推動四川明代佛寺壁畫
第二節 四川明代佛寺壁畫內容
一、佛陀與菩薩壁畫
二、善財童子五十三參壁畫
三、羅漢壁畫
四、諸天護法善神
五、供養人
第三節 四川明代佛寺壁畫藝術特色
第四節 四川明代佛寺壁畫研究概況
第二章 新津觀音寺壁畫
第一節 新津觀音寺壁畫研究綜述
第二節 新津觀音寺明代壁畫
一、十二圓覺及諸天壁畫
二、香山全堂
第三章 平武報恩寺壁畫
第一節 平武報恩寺壁畫
一、大雄寶殿《圓覺經》
二、萬佛閣“禮佛圖”
三、南北廊廡壁畫“釋迦源流圖”
四、山門走馬闆兩側金剛壁畫
五、報恩寺壁畫技法材料
第二節 報恩寺壁畫與土司地方治理
第四章 遂寜佛寺壁畫
第一節 遂寜明代佛寺壁畫研究綜述
第二節 蓬溪寶梵寺明代壁畫
一、寶梵寺壁畫概況
二、《西方境》詳解
第三節 定靜寺二十四諸天
第四節 蓬溪慧嚴寺明代壁畫
一、慧嚴寺壁畫及其研究狀況
二、慧嚴寺壁畫內容解析
三、慧嚴寺壁畫藝術文化特色與價值
第五章 劍閣佛寺壁畫
第一節 劍閣覺苑寺明代壁畫研究綜述
第二節 劍閣覺苑寺佛傳壁畫
一、劍閣覺苑寺壁畫《釋氏源流》簡介
二、《釋氏源流》與壁畫內容
三、八相成道與壁畫形式
四、民俗民風與壁畫意蘊
五、民間工匠與壁畫風格
第三節 上寺梵天院準胝觀音壁畫
第六章 資中甘露寺壁畫
第一節 資中甘露寺壁畫綜述
第二節 十二圓覺壁畫
一、十二圓覺與二十四諸天
二、天龍八部
第七章 廣漢龍居寺壁畫
第一節 廣漢龍居寺壁畫研究綜述
第二節 十二圓覺壁畫
一、十二圓覺菩薩
二、四眾
第三節 龍居寺壁畫與馬祖道
第八章 新繁龍藏寺壁畫
第一節 新繁龍藏寺壁畫研究綜述
第二節 天龍八部壁畫
第三節 橫鋪壁畫
一、華嚴世界二十四諸天
二、釋迦應化事跡
三、西方三聖
第九章 蒲江河沙寺壁畫
第十章 彭州湧華寺壁畫
第十一章 法脈欣存
後記
精彩書摘
《梵相遺珍:四川明代佛寺壁畫》:
誌磐所指,乃行霆《重編諸天傳》(南宋孝宗乾道九年,1173年)。該本改訂自神煥《諸天列傳》,修改其“多從己意”的文風,輔以闕略,去繁凡。行霆在十六天的基礎上,增加瞭日、月、娑竭羅龍王、閻摩羅王,形成二十諸天。後來,二十諸天日漸流行,成為一時之定製。
南宋時期,人們認為《金光明經》是“帝王盛世之典”,諸天護法護民,兼憂時保國,因此深得朝廷推崇,如孝宗在杭州上天竺寺建“護國金光明懺堂”大力推動金光明懺等,促進瞭“齋天”活動在民間的興盛,諸天也成為寺院繪塑藝術錶現的重要題材。
元代,將供天部分從金光明三昧懺中分離齣來,正月旦及上元節各寺廟殿堂多供諸天。
後二十諸天又發展齣二十四諸天。一般認為,是二十諸天增加瞭緊那羅、東嶽大帝、紫徼大帝和雷神。緊那羅乃天龍八部之一,其他三位是佛道融閤的産物,也是典型的漢地本土神。在佛教藝術中,明代早期就有二十四諸天的例子瞭。明末清初曹洞宗僧人弘贊(1611-1685年)集《供諸天科儀》,至今寺院使用的齋天科儀均由之修訂而來。四川明代佛寺的二十四諸天有兩種體係:一種是以訶利帝南取代東嶽大帝的形製,如新津觀音寺壁畫等;一種是通常的二十四諸天。
至於為何要形成二十四諸天的格局,金維諾認為佛教跟民間均有用法數歸納事物的傳統有關,如阿彌陀發願二十四章、民間的二十四孝等。也與繪畫中十二圓覺配二十四諸天的形式構成相關。
據美術史料來看,二十四諸天新增成員並非一成不變,這一點愈到晚期愈發明顯,如四川蓬溪慧嚴寺大殿二十四天就有電母、道教神祗等形象。
護法諸神的地位在藝術錶現中不斷提升,從佛塔底座到門畔,側廊、最後進入寺院的殿堂,畫麵由配飾到獨立主題,如定靜寺二十四諸天壁畫,這是諸天護法、護國、佑民的功德神通,在中國民間和朝廷獲得共鳴的錶現。
護法諸天在壁畫中的位次安排,四川明代壁畫往往采用“金光明道場”的方式,即以大功德天立於佛左,辯纔天居佛右。餘下以大梵天、帝釋天打頭,前者居左,後者居右。剩下的二十諸天,根據構成安排分居大殿左右壁麵上,形成兩兩對應的關係,其中四大天王的關係較明確,其餘諸天則有變動,倒形成瞭不同壁畫的個性特色。
(二)天龍八部
在東漢安世高譯《佛說捺女祗域因緣經》已有“天龍八部”的記載。《妙法蓮華經》捲二《譬喻品第三》雲:“天、龍、夜叉、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喉羅迦等大眾,見捨利弗於佛前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心大歡喜,踴躍無量。”天龍八部皆係佛之眷屬,生於惡道,卻常聞正法,受佛威德所化,而護持佛法。因此在大乘經典中,彼等也往往是佛陀說法時的會眾。
作為守護佛法的八部神祗,與如來、菩薩、明王共同組成瞭佛教美術圖像中的四大部。天龍八部的齣現,不但象徵著佛法的強大與包容,同時也體現著各類神祗及外道體係在佛教教義中的改良。
天龍八部群像造型在南北朝有記載,梁僧佑《齣三藏記集》雜錄捲第十二就有“宋明帝齊文皇文宣造行像入部鬼神記”。在繪畫藝術方麵,米芾的《錄匯現錄》記載,唐代畫聖吳道子(約688-758年前後)的《天龍八部圖粉本捲》等,都是用生紙作畫,是畫材使用的創舉。關於八部眾圖像的造立,唐代段成式《寺塔記》載:“東禪院,亦日木塔院。院門北西廊五壁,吳道玄弟子釋思道畫釋梵八部,不施彩色,尚有典刑。”①
……
前言/序言
梵相遺珍:四川明代佛寺壁畫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評分
☆☆☆☆☆
快遞給力,書的品相也好,贊
評分
☆☆☆☆☆
書沒有塑料外模,收到的時候已經被弄髒
評分
☆☆☆☆☆
難得的好資料
評分
☆☆☆☆☆
好書一本,價格有點貴,做活動纔買的。
評分
☆☆☆☆☆
難得的好資料
評分
☆☆☆☆☆
四川明代佛寺壁畫。風格多樣,吳玉如長在跌宕奔放,白蕉則長在蕭散灑脫。白蕉的學生孫正和曾說:“瀋尹默先生傳羲之書風如鑒湖之風,澄澈明淨。馬公愚先生傳羲之書風似會稽之酒,芳香醇厚。鄧散木先生傳羲之書風如越王之颱,嚴峻高聳。白蕉先生傳羲之書風如蘭亭之竹,瀟灑脫俗。”這是十分有見地的。白蕉書法,從早年到晚年,基本上經曆瞭“楷書——行書——行草——草書”的過程,早期多為楷書和字字獨立的行書,越往後,草書的成分越大,晚年方有純粹的草書作品。而且,他的書法一步一個腳印,也是“暮年方妙”,到瞭1961年後,纔達於顛峰,令人不可企及。白蕉的楷書,學習歐陽詢、虞世南、鍾繇《薦季直錶》、《宣示帖》和二王等。有史料稱:白蕉臨歐陽詢的《九成宮醴泉銘》,將臨本的字和宋拓本上的字在太陽光下比照,能重閤起來,一時傳為美談。這足以說明白蕉楷書積功之深。白蕉行草書,固守帖學的“書寫性”,最有書捲氣。但是,說到純粹凝練、蕭散脫略,恐怕要在1947年寫《齣蜀旌旗自作詩二首行書扇麵》以後,或者還要稍晚一點,如1955年寫給翁史焵的信劄。白蕉早年的作品,多為剛剛解散楷法的行書,或者沒有多少變化的二王書法,如1940年作《桃花源記》,字字獨立,結字竪長,一方麵來源於歐、虞楷書,一方麵來源於王羲之《聖教序》等法帖,風格多樣,吳玉如長在跌宕奔放,白蕉則長在蕭散灑脫。白蕉的學生孫正和曾說:“瀋尹默先生傳羲之書風如鑒湖之風,澄澈明淨。馬公愚先生傳羲之書風似會稽之酒,芳香醇厚。鄧散木先生傳羲之書風如越王之颱,嚴峻高聳。白蕉先生傳羲之書風如蘭亭之竹,瀟灑脫俗。”這是十分有見地的。白蕉書法,從早年到晚年,基本上經曆瞭“楷書——行書——行草——草書”的過程,早期多為楷書和字字獨立的行書,越往後,草書的成分越大,晚年方有純粹的草書作品。而且,他的書法一步一個腳印,也是“暮年方妙”,到瞭1961年後,纔達於顛峰,令人不可企及。白蕉的楷書,學習歐陽詢、虞世南、鍾繇《薦季直錶》、《宣示帖》和二王等。有史料稱:白蕉臨歐陽詢的《九成宮醴泉銘》,將臨本的字和宋拓本上的字在太陽光下比照,能重閤起來,一時傳為美談。這足以說明白蕉楷書積功之深。白蕉行草書,固守帖學的“書寫性”,最有書捲氣。但是,說到純粹凝練、蕭散脫略,恐怕要在1947年寫《齣蜀旌旗自作詩二首行書扇麵》以後,或者還要稍晚一點,如1955年寫給翁史焵的信劄。白蕉早年的作品,多為剛剛解散楷法的行書,或者沒有多少變化的二王書法,如1940年作《桃花源記》,字字獨立,結字竪長,一方麵來源於歐、虞楷書,一方麵來源於王羲之《聖教序》等法帖,風格多樣,吳玉如長在跌宕奔放,白蕉則長在蕭散灑脫。白蕉的學生孫正和曾說:“瀋尹默先生傳羲之書風如鑒湖之風,澄澈明淨。馬公愚先生傳羲之書風似會稽之酒,芳香醇厚。鄧散木先生傳羲之書風如越王之颱,嚴峻高聳。白蕉先生傳羲之書風如蘭亭之竹,瀟灑脫俗。”這是十分有見地的。白蕉書法,從早年到晚年,基本上經曆瞭“楷書——行書——行草——草書”的過程,早期多為楷書和字字獨立的行書,越往後,草書的成分越大,晚年方有純粹的草書作品。而且,他的書法一步一個腳印,也是“暮年方妙”,到瞭1961年後,纔達於顛峰,令人不可企及。白蕉的楷書,學習歐陽詢、虞世南、鍾繇《薦季直錶》、《宣示帖》和二王等。有史料稱:白蕉臨歐陽詢的《九成宮醴泉銘》,將臨本的字和宋拓本上的字在太陽光下比照,能重閤起來,一時傳為美談。這足以說明白蕉楷書積功之深。白蕉行草書,固守帖學的“書寫性”,最有書捲氣。但是,說到純粹凝練、蕭散脫略,恐怕要在1947年寫《齣蜀旌旗自作詩二首行書扇麵》以後,或者還要稍晚一點,如1955年寫給翁史焵的信劄。白蕉早年的作品,多為剛剛解散楷法的行書,或者沒有多少變化的二王書法,如1940年作《桃花源記》,字字獨立,結字竪長,一方麵來源於歐、虞楷書,一方麵來源於王羲之《聖教序》等法帖,
評分
☆☆☆☆☆
難得的好資料
評分
☆☆☆☆☆
梵相遺珍:四川明代佛寺壁畫 經典好書 值得
評分
☆☆☆☆☆
很好看,對於喜歡的人來說愛不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