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1.馬雲首度開口談他的團隊,不保留、不迴避。
學馬雲,應該學的是他的團隊經。馬雲說:“失去阿裏、失去淘寶沒關係,隻要我的團隊還在,我就有信心再造奇跡!”
2.比阿裏巴巴更貴、價值韆億美金的馬雲團隊哲學:
“什麼是團隊呢?團隊就是不要讓另外一個人失敗,不要讓團隊任何一個人失敗。”
“我們的團隊好比是一支足球隊——球隊進球瞭,守門員為球隊的勝利而歡呼;球隊丟球瞭,守門員為球隊的失敗承擔接下來的責任。這支足球隊的守門員就是我這個CEO。”
“一個員工離開,一定有很多原因,但其中有兩 條較為重要:一是給的錢不夠,讓他感覺自己的付齣收入比不對等。二是感覺跟著你混沒有前途,看不到希望。帶團隊,你得問自己,人為什麼要跟著你混?”
“我們公司是每半年一次評估,評下來,雖然你的工作很努力,也很齣色,但你就是落後的一個,非常對不起,你就得離開。”
3.本書是馬雲獻給創業者的又一寶貴禮物:跟隨馬雲的腳步,重塑自己的團隊,締造你的神話!
內容簡介
馬雲如此說“就像我一直說的,我不是公司的英雄。如果我看起來像,那是因為我們的團隊造就瞭我,不是我造就瞭團隊。阿裏巴巴寶貴的財富是我們的員工,他們是我們的一切。”而阿裏人能凝聚一起,也是因為馬雲的團隊哲學。
馬雲團隊堅不可摧、無人能奪。本書匯集馬雲團隊哲學從創建到維持到牢固的理念、方法,幫助創業者及管理者,學習他的團隊哲學精華,復製他的方法,建立屬於自己的團隊。
作者簡介
張和悅,管理學博士,留英華人,財經專欄作傢,中外企業傢研究者。
目錄
序
Part1 販賣夢想:讓大傢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
一路走來,馬雲賣齣去最多的東西是夢想 / 3
馬雲整風:把夢想根植到每個員工的心裏去 / 10
巧設目標,讓團隊目標成為每個人的夢想 / 15
讓大傢團結在一個共同目標下,要比團結在一個人底下重要得多 / 22
Part2 分享利益:任何人都不會拒絕一個能讓自己掙錢的
老闆
一手抓夢想,一手抓收入 / 27
讓所有阿裏人公平分享公司成長帶來的財富 / 31
通過各種手段保證員工的歸屬感 / 36
股權激勵:領導者的任務是讓大傢共同富裕 / 42
Part3 營造好的氛圍:讓下屬樂於待在團隊中
給團隊一個清爽、簡潔的架構 / 49
應時而變、應需而變,好架構要有適應性 / 52
閤理搭配人纔結構,發揮團隊整體效能 / 55
我們倡導的是Open的文化 / 60
在遇到事情的時候,大傢可以爭執,但爭執必須是麵對麵的 / 64
把Smile當作logo:壓力是自己的,不應傳染給下屬 / 69
阿裏巴巴也要批官僚主義 / 72
Part4 撐起保護傘:“權力給你們,黑鍋我來背”
彆把自己當作神 / 79
“領導就是服務”,這是領導工作的本質 / 85
當你懂得傾聽、懂得尊重、懂得承擔責任的時候,下屬一定會聽你的 / 90
做好團隊的“守門員” / 94
好領導讓員工擁有權力,壞領導讓員工承擔責任 / 97
Part5 贏得信任:讓下屬信任你這人,相信你的話
阿裏巴巴的成功在於信任 / 105
用你的魅力徵服下屬 / 109
讓一萬個人“believe” / 115
運用關愛經濟學 / 118
彆說功勞都是你一個人的 / 122
Part6 選對人用好人:把正確的人放到正確的位置上
彆把飛機引擎裝在拖拉機上 / 127
阿裏巴巴不用精英 / 132
分槽喂馬,閤槽喂豬 / 136
決不允許破壞團隊的“野狗”存在 / 140
讓下屬保持適度的危機感 / 146
形成團隊自身的競爭機製 / 150
Part7 搭建成長平颱:給員工進步的機會,
就是給團隊進步的機會
把錢投在員工身上是最賺的 / 157
教給員工“五行拳” / 162
輪崗,給員工更多成長的機會 / 167
讓員工知道他是團隊的基石 / 171
當下麵的人超越你的時候,你纔是真正的領導 / 173
接班人要能承擔未來 / 177
Part8 打鐵尚需自身硬:領導者什麼時候都不能忘瞭提升自己
先讓自己成為榜樣,再做領導 / 183
更新知識以實現價值的增長 / 188
隻有在逆境的時候發揮齣來的領導力纔是真正的領導力 / 192
睏難時領導者更多地要自己擔當 / 195
以團隊利益為重是領導者與團隊之間的心靈契約 / 198
附錄
組織靠什麼團結起來的 / 201
領導者在跑第一棒時就盡力把自己的工作做好 / 205
溝通就是要把問題解決掉 / 207
阿裏巴巴要批官僚主義 / 209
為理想而生存 / 212
奬勵是因為你超越瞭期待 / 214
精彩書摘
馬雲的團隊憑什麼
北京時間2014年9月19日,阿裏巴巴集團在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馬雲拿到瞭美國股票發行史上規模最大的資金,再次成為媒體關注的焦點。美國人對這位相貌有些特彆的矮個子男人其實並不陌生,他是《福布斯》雜誌創辦50多年來成為封麵人物的首位中國大陸企業傢,更是贏得瞭未來全球領袖的殊榮。
日本軟銀集團的孫正義是最早投資阿裏巴巴的人,他在馬雲還一文不名的時候就看中瞭他身上的領袖氣質,也正是這種領袖氣質讓他成為阿裏巴巴集團2.5萬名員工的集體偶像,也讓阿裏巴巴的財富夢想最終實現。
關於領導力,馬雲有三個總結:好的領導一定是一個擁有過人的智慧、胸懷和眼光的人。一個靠權力大小或股權多少來樹立權威的領導一定不是好領導。關於馬雲的智慧和眼光已經被阿裏巴巴的成就所證明,馬雲對阿裏巴巴的企業文化建設和他對人纔的選擇上也已經為他的領導力提供瞭最好的注解,而且馬雲也確實不是阿裏巴巴內部持股最多的人,但阿裏巴巴的員工並沒有因此而否定他的領導權威。
盡管如此,馬雲自己從來沒有過分宣揚自己身上的領導力,他更多強調的是團隊員工對阿裏巴巴的貢獻。在他看來,任何一個有生命力的企業都離不開員工的辛勤努力。財富是整個團隊共同創造的,因此他認為自己的任務是讓大傢共同富裕,是率領大傢共同前進:“我從來不擔心自己不富有,我擔心員工不富有。員工富有,公司纔富有。上市,就是為瞭讓員工充滿激情,榮辱與共。”這次阿裏巴巴上市,40%的員工擁有股權,他們中有許多人因此身傢超過瞭180萬美元,馬雲相信,阿裏巴巴的這種榮辱與共的文化能比其他公司更能扛住市場的大起大落。
馬雲認為,一個好的領導者並不一定是團隊中技術最好的人。他說,大企業總是抱怨創新過程中所碰到的問題,不知道如何實現目標,原因是領導者沒有傾聽員工的意見,卻把太多的精力花在瞭股東身上。股東會給你很多意見,但是在執行過程中,他們卻會離你而去。股東隨時都在改變主意,但是你的員工卻總是和你站在一起支持你。所以,一個真正有權威的團隊管理者其實是一個相信團隊,懂得尊重員工的人。
真誠地依賴自己的團隊是馬雲領導的一大特色,就像馬雲說的,他自己不懂電腦技術,他隻會收E-Mail跟上網瀏覽。但外行可以領導內行,重點是要尊重自己的員工,相信他們,像水泥一樣把這些聰明人很好地黏閤起來,讓他們發揮齣最大的作用。
馬雲也很怕員工把他神化,因此他從來不避諱自己曾經的失敗,在內部決策的時候,馬雲也從不會一個人說瞭算。他是一個最適閤在公司內部當神的團隊創始人,但他並沒有選擇這麼做。他覺得,如果員工把他的話當信條,那麼阿裏巴巴很可能會陷入睏境。因為自己再厲害,也無法永遠走在時代的前頭,無法看清市場上的一切。這些是需要全體阿裏人共同努力的。
有瞭這種想法之後,馬雲開始不斷放權,讓更多的人參與到公司的決策當中。2013年5月,馬雲宣布自己要“退休”瞭,讓彆人來領導阿裏巴巴繼續嚮前,而自己隻做一個幕後的參謀。他能放心地離開,也是因為他的一係列的團隊建設,讓員工形成瞭統一的價值觀,形成瞭統一的目標,這讓他有自信公司可以繼續朝著他在時的方嚮繼續走下去,因為阿裏巴巴的員工不是在為馬雲工作,而是為瞭一個共同目標工作,為瞭自己的夢想工作。
隨著阿裏巴巴的上市,馬雲開啓瞭中國互聯網經濟的一個新時代,但一切光環背後都有陰影,馬雲從白手起傢,到今天成為中國大陸首富背後同樣有許多艱辛,但是馬從來沒有嚮誰說過,他有一句名言:“要學會用左手溫暖右手”。他看重團隊,但是在自己能夠解決的時候他會更多地選擇擔當。壓力是自己的,不應傳染給員工。在他看來,團隊的領導者需要麵對現實,調整自己的情緒以渡過難關,工作時要時刻看起來都是鎮定的、微笑的,隻有這樣,員工纔會“心裏有底”。
這就是馬雲式的領導,作為團隊的核心骨乾,他能在沒有鼓勵、認可,甚至沒有退路隻有壓力的情況下一起和團隊獲得勝利。馬雲說,如果隻是靠彆人的鼓勵纔能發光,你最多算個燈泡,領導者必須成為發動機去影響其他人發光纔能成為核心。
……
前言/序言
馬雲:我的團隊憑什麼 一、 追尋顛覆的基因:從英語教師到商業帝國締造者 故事的開端,並非金戈鐵馬的商戰沙場,而是在杭州師範學院那間簡樸的教室裏。馬雲,一個身高不高,相貌奇特,卻眼神裏閃爍著不羈光芒的年輕人,正用他獨特的語言風格,點燃著學生們對英語世界的渴望。然而,他心中燃燒的,遠不止是傳道授業的火焰。那個年代,信息閉塞,商業的觸角尚未完全伸展,但他敏銳的嗅覺,已捕捉到互聯網浪潮即將席捲而來的信號。 第一次接觸互聯網,是在1995年,一次美國之行。那晦澀難懂的界麵,緩慢的加載速度,並沒有讓他望而卻步,反而像一把鑰匙,打開瞭他對未來商業模式的無限暢想。他看到瞭信息的自由流動,看到瞭信息不對稱的巨大利潤空間,更看到瞭一個全新的商業生態的可能性。迴到杭州,他創立瞭中國黃頁,這是中國互聯網商業的雛形,盡管當時的他,還隻是在探索中蹣跚前行,麵對著技術瓶頸、用戶認知度低、以及傳統商業模式的強大阻力。 這個階段的馬雲,是一個典型的“理想主義者”。他堅信,技術能夠改變世界,信息能夠創造價值。他的團隊,也都是一群和他一樣,充滿激情,敢於夢想的年輕人。他們擠在狹小的辦公室裏,吃著簡單的盒飯,卻懷揣著改變中國商業格局的宏偉藍圖。然而,現實的殘酷,很快就給瞭他們當頭一棒。中國黃頁的艱難運營,讓他深刻體會到,僅僅有夢想和技術是不夠的,商業的成功,需要更深層次的理解和更強大的執行力。 在他職業生涯中,有過低榖,有過質疑,甚至有過瀕臨破産的時刻。第一次創業的失利,讓他嘗到瞭失敗的滋味,但並未熄滅他心中的火焰。他並沒有因此沉淪,反而更加堅定瞭他對互聯網商業模式的信念。他開始反思,是什麼讓他的第一次嘗試未能成功?他看到瞭團隊在執行力上的不足,看到瞭對市場理解的偏差,更看到瞭商業模式設計的精妙之處。 這段經曆,如同煉獄,淬煉瞭他鋼鐵般的意誌,也磨礪瞭他對商業的敏銳洞察力。他開始思考,如何構建一個能夠持續發展,能夠應對各種挑戰的商業帝國。而這一切,都離不開一個核心問題:我的團隊憑什麼? 二、 凝聚力量的藝術:從“十八羅漢”到阿裏生態 “十八羅漢”的故事,早已被傳為佳話。1999年,在杭州湖畔花園的公寓裏,馬雲召集瞭一群誌同道閤的夥伴。他們並非商界精英,更多的是他的朋友,他的學生,他的追隨者。他們有的來自傳統行業,有的具備技術背景,有的則擁有銷售經驗。他們每個人,都帶著自己的故事,帶著對馬雲的信任,匯聚在瞭一起。 這支團隊,最初的規模並不龐大,成員背景也五花八門。但馬雲深知,成功的企業,絕非一人之功,而是團隊協作的結晶。他如何讓這群各具特色的人,朝著同一個目標前進?這其中蘊含的,是馬雲獨特的領導藝術和團隊管理哲學。 他並非依靠嚴苛的製度來約束,而是用一種近乎“教主”般的魅力,感染著每一個人。他描繪宏偉的願景,點燃團隊的激情,讓他們相信,他們正在做一件有意義的事情,一件能夠改變中國商業格局的事情。他注重“人”的價值,相信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閃光點,他的任務,就是發現並激發這些潛能。 阿裏巴巴的早期,麵臨著無數的挑戰:資金短缺,技術不成熟,市場認可度低,競爭對手的壓力,以及外部環境的種種不確定性。在這樣的背景下,馬雲的團隊,是如何剋服重重睏難,一步步走嚮成功的? 他強調“客戶第一,員工第二,股東第三”的價值觀,這並非一句空洞的口號,而是貫穿於阿裏帝國發展的始終。他讓團隊明白,隻有真正為客戶創造價值,企業纔能生存和發展。他尊重員工,給予他們成長的空間,讓他們在工作中找到成就感和歸屬感。這種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是阿裏能夠凝聚人心,抵禦風險的基石。 馬雲在團隊建設上,有著超乎尋常的直覺。他懂得如何用人,如何識人。他願意給那些有潛力,有激情,但可能缺乏經驗的人機會。他並不追求完美,而是追求“閤適”。他相信,團隊的價值,在於多樣性的結閤,在於每個人都能在自己的位置上,發揮齣最大的能量。 從最初的“十八羅漢”,到如今的龐大阿裏生態,馬雲的團隊,經曆瞭不斷的壯大和演變。但貫穿始終的,是他對團隊價值的深刻理解,以及他構建一個開放、包容、充滿活力的組織文化的堅持。他讓團隊明白,他們之所以能夠成功,不僅僅是因為某個人的能力,而是因為他們是一個有共同信念,有強大凝聚力的整體。 三、 驅動創新的引擎:在變革中尋找“為什麼” 馬雲的企業,從來不是一個原地踏步的巨人。從B2B到C2C,再到阿裏雲,以及如今的數字經濟基礎設施,阿裏巴巴始終走在創新的前沿。而驅動這一切創新的,正是馬雲對“為什麼”的不斷追問,以及他對團隊驅動創新的信任。 他為何要從B2B轉嚮C2C?他看到淘寶網如何通過C2C模式,滿足瞭普通消費者日益增長的購物需求,打破瞭傳統零售業的壁壘。他為何要投入巨資發展阿裏雲?他看到瞭雲計算的巨大潛力,能夠為無數中小企業提供技術支持,降低創業門檻。他為何要布局數字支付?他看到瞭支付寶如何改變瞭中國的支付方式,為電子商務的發展提供瞭重要的支付保障。 每一次的轉型和創新,都不是憑空而生,而是基於對市場趨勢的深刻洞察,以及對未來用戶需求的預判。而這些預判,往往來自於他與團隊的無數次探討,來自於團隊中的不同聲音和觀點。 馬雲鼓勵團隊挑戰現狀,鼓勵他們提齣不同的想法。他深知,在一個快速變化的時代,僵化的思維是緻命的。他願意承擔風險,嘗試新的商業模式,即使這些模式在當時看來,是多麼的“瘋狂”。 他讓團隊明白,創新並非隻有技術上的突破,更多的是商業模式上的顛覆。他讓團隊思考,如何用更有效的方式,滿足用戶的需求,如何用更低的成本,提供更好的服務。他相信,隻要團隊擁有持續學習和創新的能力,就能夠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在馬雲看來,團隊之所以能夠驅動創新,是因為他們具備瞭以下特質: 敏銳的市場嗅覺: 團隊成員分布在各個領域,能夠及時捕捉到市場變化和用戶需求。 敢於試錯的精神: 創新必然伴隨著風險,團隊需要有敢於嘗試,不怕失敗的勇氣。 開放的溝通機製: 鼓勵不同意見的碰撞,讓創新的火花得以産生。 強大的執行能力: 將創新的想法,轉化為可落地的産品和服務。 持續的學習能力: 在變化的世界中,不斷學習新的知識和技能。 正是這種對創新驅動的堅定信念,以及對團隊創新能力的充分信任,使得阿裏巴巴能夠一次又一次地突破自我,引領行業發展。 四、 韌性與遠見:在挑戰中構建的“免疫力” 任何偉大的企業,都無法避免遭遇挑戰。馬雲的阿裏巴巴,也經曆過無數次的危機:從早期的“非典”疫情對電商業務的衝擊,到金融危機對全球經濟的影響,再到如今日益復雜的國際貿易環境。然而,阿裏巴巴一次又一次地挺瞭過來,並且變得更加強大。 這其中,離不開馬雲構建的強大“免疫力”,而這種免疫力,正是由他的團隊,他的商業模式,以及他的戰略遠見所共同鑄就。 他為何如此重視生態建設?他看到瞭單一業務的脆弱性。通過構建一個多元化的生態係統,能夠讓各個業務闆塊相互支撐,相互協同,形成強大的抗風險能力。例如,電商業務的蓬勃發展,為支付寶提供瞭巨大的用戶基礎;阿裏雲的支持,則為整個生態提供瞭強大的技術支撐。 他對未來的判斷,往往超前於時代。他看到瞭數字經濟的巨大潛力,看到瞭技術改變社會的必然趨勢。他的每一次戰略布局,都帶著對未來的深刻洞察和長遠考量。他並不拘泥於眼前的利益,而是著眼於企業的長遠發展。 馬雲在團隊培養上,也注重培養他們的韌性。他讓團隊明白,失敗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重新站起來的勇氣。他鼓勵團隊在逆境中成長,在挑戰中學習。他相信,經曆過風雨洗禮的團隊,纔會更加成熟,更加強大。 從馬雲早期的英語教師生涯,到創立中國黃頁的探索,再到阿裏巴巴的崛起,直至如今的數字經濟巨頭,他始終堅信,一個偉大的事業,需要一個強大的團隊,需要持續的創新,更需要堅韌不拔的毅力。 《馬雲:我的團隊憑什麼》 並非僅僅講述一個人的故事,它更是一次對中國商業史的深刻解讀,一次對團隊力量的贊美,一次對創新精神的謳歌。它揭示瞭,在瞬息萬變的商業世界裏,真正的核心競爭力,不在於擁有多少資本,而在於你擁有怎樣的團隊,以及你如何激勵和驅動你的團隊,去創造一個又一個不可能。馬雲的團隊,憑著他的遠見,憑著他們的奮鬥,憑著他們對夢想的執著,共同書寫瞭屬於他們的輝煌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