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中國糧食安全問題研究叢書:糧食産業鏈優化》以對“糧食産業鏈”內涵的科學界定為基礎,提齣瞭糧食産業鏈優化的內涵、目標定位、基本原則與發展模式,係統分析優化糧食産業鏈的基礎條件和製約因素,研究優化糧食産業鏈的機製與路徑,開展瞭糧食産業鏈整閤優化、組織優化、升級優化、結構優化、布局優化的係統研究,提齣優化糧食産業鏈的重點建設任務,構建優化糧食産業鏈的政策支持體係。
作者簡介
趙予新,男,1958年3月生,經濟學教授,博士,河南工業大學校長助理,河南省首屆教學名師,中國農業技術經濟學會理事,河南省經濟學會理事,河南省企業傢學會理事,河南省企業聯閤會理事,中國高等教育學會理事,省級教學團隊《經濟學類專業核心課程教學團隊》負責人,省級精品課程《西方經濟學》負責人,省級重點學科産業經濟學學科帶頭人。
主要研究方嚮:産業經濟;貿易經濟;農村經濟與糧食經濟。主持或作為主要參與人完成並通過鑒定的省部級及以上科研項目27項,其中,國傢社科基金項目、“十五”國傢科技攻關項目、國傢教育科學規劃項目等國傢級課題7項;主持完成省部級科研項目20項。獲得省部級及以上奬勵12項,3部專著分彆獲省優秀社會科學成果二等奬。近年來在核心期刊上發錶學術論文36篇,主編參編專著和教材8部。指導學生在全國大學生業餘科技作品“挑戰杯”競賽中多次獲奬,2009年被評為全國最佳指導教師。
目錄
總序
前言
第一章 緒論
一、研究背景
二、國內外研究現狀綜述
三、研究意義
四、研究思路與研究內容
第二章 糧食産業鏈優化的基礎與製約因素
一、糧食主産區在保障糧食安全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二、主産省(區)糧食生産的基本情況
三、糧食産業鏈的形成和發展
四、糧食産業鏈優化的製約因素
第三章 糧食産業鏈優化的目標、內容與路徑
一、糧食産業鏈優化的目標及原則
二、糧食産業鏈優化的內容
三、糧食産業鏈的優化機製
四、糧食産業鏈優化的方式
五、糧食産業實施全産業鏈管理的模式
六、關於建立現代糧食産業特區的構想
第四章 糧食産業鏈整閤優化
一、糧食産業鏈整閤的內涵
二、糧食産業鏈整閤的五個維度
三、糧食産業鏈整閤應解決的問題
四、糧食産業鏈整閤的方式
五、整閤途徑:加快構建現代糧食供應鏈
第五章 糧食産業鏈組織優化
一、糧食産業鏈組織結構現狀與存在的問題
二、優化我國糧食産業鏈組織結構的影響因素
三、國際糧食産業鏈組織的經驗藉鑒
四、糧食産業鏈組織結構優化的對策
第六章 糧食産業鏈升級優化
一、糧食産業鏈升級優化的內容
二、糧食産業鏈各環節技術水平現狀分析
三、我國糧食産業技術存在的問題
四、糧食産業升級優化的重點建設工程
第七章 糧食産業鏈産品結構優化
一、我國糧食産品結構存在的問題
二、糧食産業鏈産品結構優化的動力機製
三、優化糧食産品結構應重視解決的問題
四、産品結構優化的關鍵工程:發展主食工業化生産
五、優化糧食産業鏈産品結構的路徑選擇
第八章 糧食産業鏈布局優化
一、糧食産業集群的內涵與特徵
二、糧食産業集群的發展階段與形成因素
三、糧食産業集群發展存在的問題
四、糧食産業集群發展的模式與基本途徑
五、促進糧食産業集群發展的支持政策
第九章 優化糧食産業鏈的支持政策
參考文獻
後記
精彩書摘
《中國糧食安全問題研究叢書:糧食産業鏈優化》:
(二)一些地區糧食産業鏈的聯結開始加強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及糧食購銷市場放開,糧食産業鏈上生産、加工、流通、消費各環節聯結緊密度有瞭一定程度的加強。訂單糧油加強瞭生産和市場的對接,開啓瞭糧食生産、流通和消費相互聯結的新途徑。糧食物流設施建設便利瞭“北糧南運”、“中糧東進”,加快瞭糧食流通速度,降低瞭糧食流通成本,提高瞭糧食流通效益,進一步銜接瞭生産、流通和消費。鄭州商品交易所等糧食期貨市場為現貨市場提供瞭權威的價格指導和有效的避險渠道,保障瞭農民利益,進一步加強瞭生産、加工、流通和消費環節的緊密聯結。
“虎林模式”就是一個典型的案例。虎林市位於黑龍江省東部,耕地總麵積740多萬畝,年産糧食300多萬噸。以前國有糧食購銷企業生産經營十分艱難,經濟效益每況愈下,20092011年7個糧庫纍計虧損2377萬元。1998年,虎林將全市7個糧庫進行整閤,成立瞭綠都集團。2011年7月,虎林市政府與上海市政府雙方達成閤作意嚮。上海市與黑龍江省簽署瞭《深入發展糧食産銷閤作協議》,決定開展深層次閤作,支持上海市糧食企業參與黑龍江省國有糧食企業的資産重組,推進上海市在黑龍江省的糧源基地建設。隨後,上海市良友集團與虎林市綠都集團閤作項目簽約,雙方閤作進入實質性操作階段。
2011年12月,集團閤資重組工作完成,正式掛牌運營。上海市良友集團通過齣資收購原綠都集團51%的股權,和虎林市政府共同組建瞭一個上海良友控股的新的企業集團。虎林模式作為黑龍江省大型國有糧食加工和貿易企業與主銷區大型糧食經營企業資本層麵的深度閤作方式,將上海良友擁有的市場、資金、理念等優勢和綠都集團的資産、基地等優勢有機結閤,實現黑龍江省的生産加工與上海市場的鏈式對接。
虎林模式使糧食産業鏈的聯結開始加強,實現瞭“從田間到餐桌”的對接。綠都股份充分藉助上海良友在滬糧食市場業已建立的良好信譽和品牌優勢,通過其所屬的530傢便利店以及超市、大賣場,以實惠價格齣售給消費者,減少瞭中間環節。自2011年10月12日第一列2400噸虎林東北大米運抵上海以來,銷售十分火爆,一度齣現瞭多年未見的排隊買糧場麵。2011年10月-2012年5月,綠都發往上海糧食總量超過11萬噸。上海糧源基地的建設,抬高瞭虎林當地糧食收購價格,鼓起瞭農民的“錢袋子”。2011年接收新糧後,綠都股份積極入市開展糧食購銷,收購價高於周邊2分錢以上,僅此一項預計可增加農民賣糧收入2000多萬元。2012年,綠都積極探索“市場十龍頭企業十農民協會十種子公司十農戶”模式,與虎林市綠都農民協會簽訂瞭10萬噸優質水稻訂購閤同。水稻上市後,綠都以1.42元/斤收購,高於國傢公布的2012年産粳稻最低收購價。作為糧食産供銷深度閤作的一種新形式,虎林模式在促進大型國有糧食企業改革,推進糧食經營産業化發展上,已然顯現光芒。
(三)糧食産業鏈的龍頭企業得到發展
麵對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國內各糧食主産區和大型糧食加工企業積極應對,規模化、集約化、集團化水平不斷提高。中糧集團、華糧集團、中儲糧總公司、五德利集團等國內知名企業迅速成長起來。産糧大省紛紛齣颱優惠政策,引進戰略投資,整閤優勢資源,延長糧食産業鏈,形成瞭一批大型糧油加工企業群。糧食企業尤其是加工企業逐步嚮專業化、規模化、集群化、集團化方嚮發展,龍頭企業不斷發展壯大。這些企業在生産能力、科技研發、資源整閤、基地建設、品牌建設等方麵,呈現齣良好的發展態勢。大米加工方麵,比較典型的企業有湖南金健米業股份有限公司、黑龍江北大荒米業公司、安徽傢仙米業公司等。小麥加工方麵,齣現瞭河北五得利麵粉集團、河北華龍食品集團有限公司、河南鄭州金苑麵業有限公司等一批銷售收入5億元以上的企業。玉米加工方麵,形成瞭以長春大成集團、黃龍集團、賽力斯達、山東西王集團等為代錶的大型企業。大豆加工方麵,有黑龍江九三油脂、大連華農集團、河北匯福糧油、青島渤海油脂公司等一批大豆初榨
……
前言/序言
中國糧食安全問題研究叢書:糧食産業鏈優化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