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梁小民的經濟散文一直深得大眾的喜愛,這與他簡樸的敘事風格和深入簡齣的內容闡釋分不開。他的經濟學散文已經成為喜歡作者文字和思想的讀者期盼。
一直以來,梁小民都希望經濟學可以變成一種好玩的東西,經濟學知識能夠成為閑話。他把這些思想也帶進瞭寫書當中,和他的經濟學專業融在瞭一起,讓經濟學在中國得到普及和推廣。
內容簡介
梁小民教授認為,寓言講的是動物或者人,反映的是人性以及做人的道理。經濟學用的是邏輯推理或數學工具,分析的是人類的行為。無論是寓言還是經濟學,人性是共通的,做人或做事的道理也是相通的。寓言用原始質樸的方式錶現瞭當代經濟學的許多深奧的道理,經濟學用現代精緻的方式再現瞭寓言中的許多簡單道理。
《小民經濟學》通過講述那些傢喻戶曉的寓言的形式,把生活中的經濟學原理展示給大傢,使讀者在閱讀風趣生動的寓言的同時瞭解當代經濟學的許多深奧道理,從而引發讀者學習和接近經濟學的興趣。
作者簡介
梁小民,中國著名大眾經濟學傢,畢業於北京大學經濟係,獲經濟學碩士學位。1994年在美國康奈爾大學學習、研究,現主要從事當代西方經濟學教學與研究,緻力於經濟學的普及與推廣。任北京工商大學教授、國務院特邀監查員、國傢價格指導委員會委員、國傢社科基金與國傢自然科學基金專傢評委、北京市社科基金評委。著有《經濟學是什麼》《小民談市場》《黑闆上的經濟學》《微觀經濟學縱橫談》《宏觀經濟學縱橫談》等。
目錄
第一篇 經濟學中的生活之道
如何篩選真實信息
剋服人性的缺點
欲望不是貪婪
愛錢不是錯
交易為什麼是雙贏的
當利己心成為財富動力
意外之財的壞處
懂得選擇纔幸福
理財不是守財
將吃進去的書本消化
學曆不是唯一標準
用人力資本創造財富
警惕經濟學流言
第二篇 經濟學中的經商之道
經營管理有規律無模式
多元化經營的途徑
有特色不愁銷路
從商不學鬍雪岩
大有大的難處
閤夥人的分紅爭吵
妥協與讓步的生存之道
鼠盟式的價格聯盟
産業鏈上的閤作雙贏
互助纔有互利
競爭中製勝之道
投入不是越多越好
占小便宜吃大虧
菜好不光在鹽
從一個雞蛋到百萬富翁
激勵製度的災難
揠苗助長的失誤
企業文化與榜樣作用
買櫝還珠中的成本控製
朝四暮三的創新意義
負麵影響的解決之道
善用利己本性
上層人士的示範效應
計算收益不能刻舟求劍
做個高尚的富人
第三篇 經濟學中的治國藝術
殺雞其實無卵
愛國企也愛民企
酸葡萄心態
平等與效率難兩全
讓雨下在最需要的地方
政府不能包打天下
良好動機的惡果
弱勢群體的平等權利
法律不是稻草人
“狐狸蓋雞捨”現象
沒有十全十美的經濟製度
彆為眼前利益放棄根本原則
彆靠繩子留住羊
彆拔金天鵝的毛
公平與效率兼顧
公有財産的悲劇
讓背信成本大於利益
微調的治國藝術
苦乾不如巧乾
廣開言路纔能求醫治病
共同富裕不是殺富濟貧
濫竽充數錯在宣王
盲目套用如東施效顰
將實話請迴來
經濟中的狼與羊
莊周的交易雙贏論
消費的功勞
杞人憂天的先見之明
附 錄
經濟學與讀書—北京大學講座
精彩書摘
剋服人性的缺點
許多失敗者,在失敗之前都有人勸過,但仍一意孤行。正好讀到明代文學傢所作《應諧錄》中的一則寓言,寫齣來與大傢共勉。
有個盲人從一條乾河的橋上走過,失足掉瞭下去。他雙手抓住欄杆,怕掉進河裏。有過橋者告訴他,鬆手吧,河裏沒水,離地也不高。盲人不聽,直到筋疲力盡,鬆手掉到地下,安然無事。他說,早知如此,何必受這個苦。
盲人不肯聽彆人的話,無非是多纍一會兒,但做企業要拒不聽彆人的話,就會傷筋動骨,甚至灰飛煙滅。這樣的盲人過去、現在、將來都有很多。
一位朋友想生産飲料。我知道他並不是實力雄厚的大老闆,勸他彆做。因為飲料打開市場要靠廣告,要花大錢做廣告。飲料固然賺錢,但先要投入大把錢,先要“燒錢”,燒不起也就難以成功。我還講瞭旭日升、露露等飲料成功的經曆。他認為自己的飲料有特色,不用做什麼廣告,堅持做下去。我無言以對,反正不是我的錢,操那麼多心乾什麼。一年後,我又見到瞭他,他說到底沒成功。
類似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
這是為什麼呢?行為經濟學傢運用心理分析來研究人的行為,發現過分自信是人性的一個弱點,而且男人比女人還嚴重。一個例子是,當人們在股市投機成功時,都認為自己對股市分析正確,時機把握得好,是個人聰明纔智的體現。當人們在股市投機失敗時,都抱怨運氣不好,非纔也,乃命也。另一個原因是,在信息不對稱的世界上,發送假信息的信號太多,這就引起人們相互之間的不信任,往往會把一個人的欺騙作為所有人的欺騙,把偶爾的欺騙作為永久的欺騙。我的朋友大概屬於前一種情況,盲人屬於後一種情況。我的朋友赤手打齣瞭一片天地,自信一點是正常的。盲人可能是受過騙,而且也許不止一次,所以,他不相信彆人也情有可原,何況如果有水還真是性命攸關。
對一般人而言,由於人性的弱點或受過騙,不聽彆人的勸告是可以的。但對一個企業傢來說,這就是危險的。每個成功的企業傢都有過輝煌,但曆史不代錶永遠。人不可能永遠不犯錯誤。根據經濟學傢的研究,企業傢的生命周期有五個階段:創業上升、探索改革、形成風格、全麵強化和僵化阻礙。在這個過程中,使企業傢業績上升、持平、下降的原因之一是信息量的獲取。開始時可以聽得進各種意見,信息源寬,但有成就之後,過分自信,外部信息源減少,甚至有信息也聽不進去。一個普通人不聽彆人勸算不得大事,但一個領導幾韆甚至數萬人的企業傢聽不進彆人的勸告,就會釀成大錯,受損失的不隻是個人,還有員工和社會。因而企業傢一定要瞭解並剋服人性中過分自信的缺點。
當然,企業傢也不能成為什麼話都聽的老好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誰的都聽,如何做齣決策?這就需要善於進行信息篩選,即從大量的信息中篩選齣正確的信息。也許許多勸說都是善意的,但善意的不一定就是正確的。所以,我的朋友不聽我的勸告我並不生氣。我有權說,他有權選擇。信息的篩選不容易,但並不是不可能。例如,盲人應該從聲音來判斷信息的正確與錯誤。如果勸他放下手的是一個蒼老誠懇的聲音,就應該相信。如果勸他放下手的是一個年輕而有點滑腔的聲音,大概就可不聽。當然,這隻是經驗之談,但每個人從生活經曆中都會積纍一些判斷信息正確與錯誤的經驗,會有某種感覺。對一個成熟的企業傢來說,應該有判斷信息正誤的能力,在多聽的基礎上加以思考,韆萬不要彆人的話還沒說完就斷然拒絕。
我們希望企業傢多聽彆人的意見,彆學那個盲人,但我們也應該承認,企業傢也是人,有點人性的弱點很正常。問題是如何用一種製度來防止企業傢由於沒聽彆人的話而犯錯誤。這就是要建立董事會決策製度,用製度來避免個人的錯誤。當企業小時,一個人決策是可以的。這種決策也有靈活、及時的優點,可以避免失去寶貴的商機。當企業做大時,企業傢個人的作用也很重要,在許多情況下往往需要有一個敢於拍闆的人。但總由一個人獨裁,由於個人人性弱點與能力的局限也就很可能會犯下重大的決策錯誤。這時就需要一種民主決策製度。有董事會,就有董事,重大決策要由董事會做齣,即使你貴為董事長,也不得不聽彆人的意見。不能像我的朋友對待我的意見那樣一聽瞭之,不以為然。這就是用製度來改造人性,消除人性中的弱點。我們倡導企業民主決策,不是要那種一緻舉手的假民主,也不能由於民主貽誤時機,而是要多聽各方麵的意見,少犯錯誤。
人們往往同情盲人,覺得他們可憐。像這個寓言中正常人不會犯的錯誤,卻讓盲人吃盡瞭苦頭。其實從聽不進彆人意見的意義上說,我們都是盲人。誰的話也不聽,自行其是,對企業傢來說,不就是盲人騎瞎馬嗎?誰都知道盲人會吃虧,但卻想不到自己什麼人的意見都不聽,吃的虧比盲人更大——盲人行事要謹慎得多,記住這個寓言,你就不會吊在橋上吃苦瞭。
欲望不是貪婪
古今中外有許多寓言都是諷刺人貪得無厭的,隨手揀一個大傢不太熟悉的。
明代劉之卿算不上名人,隻是萬曆年間的一個禮部主事,他所著的《賢奕篇》亦不是什麼名著,但有一個“王婆釀酒”的寓言還頗有趣。王婆以釀酒為生,有個道士常到她傢藉宿,共喝瞭幾百壺酒也沒給錢。王婆亦沒計較。一天,道士說:“我喝你那麼多酒,也沒錢給你,就給你挖一口井吧。”井挖齣後,湧齣的全是好酒。王婆自然發財瞭。以後道士又來問王婆酒好不好,王婆說:“酒倒是好,就是沒有用來喂豬的酒糟。”道士聽說,笑著在牆上題一首打油詩:“天高不算高,人心第一高。井水做酒賣,還道無酒糟。”寫完走瞭,以後這個井也不齣酒瞭。
這個故事與普希金的《金魚與漁夫》的故事有相似之處,不過我相信,普希金沒有侵犯版權。不同時代不同國度的人寫齣瞭相同的寓言故事,說明這種現象的普遍性。
經濟學傢承認利己是人的本性,即人從事經濟活動的目的是實現個人利益最大化。這種利己來自人的欲望。人有七情六欲,連一本正經的孔夫子也承認“食色性也”。滿足這種欲望需要物質財富或精神財富。有瞭錢,纔能購買滿足各種欲望的物品與勞務。所以,人追求個人利益最大化,想多賺錢無可厚非。人類欲望的特點是無限性,一個欲望滿足瞭,又會産生新的欲望,永無止境。正是這種欲望的無限性推動瞭人類社會進步。從這種意義上說,欲望是社會進步的推動力。如果人沒有瞭欲望,沒有瞭滿足欲望的追求,社會就無法進步瞭。
傳統的倫理觀把欲望作為萬惡之源,主張“存天理,滅人欲”,這是對人性的扼殺。經濟學傢對欲望和利己的肯定無疑是曆史的進步。但特彆要強調的是,欲望、利己並不等同於貪婪。亞當?斯密在《國富論》中肯定瞭由欲望産生的利己的閤理性,但他嚴格區分瞭利己與貪婪。他的另一部名著是《道德情操論》,“道德情操”一詞是指人判斷剋製私利的能力。《道德情操論》一書正是要說明利己的人如何在社會中控製自己的私欲和行為,使得由利己的人構成的社會也是一個有道德的社會。斯密明確地反對貪婪。他的這兩部著作構成既承認利己,又要以道德剋製貪婪的理想市場經濟社會。
欲望與貪婪有什麼不同呢?欲望是人正當的要求,它與人滿足欲望的能力應該是匹配的。換句話說,欲望是以自己的能力可以滿足的,或通過正當途徑的努力可以實現的。貪婪則是要去滿足無法實現的欲望。在上麵的寓言中,井裏既齣酒又齣酒糟就是無法實現的,所以,王婆希望有酒還有酒糟就不是正當欲望,而成瞭一種貪婪。在現實中,一個有能力的人想買一輛車是正當的欲望,還可以促進汽車業發展和經濟繁榮。但一個身無分文的人想馬上要一輛汽車就屬於貪婪。不切實際地想做自己根本做不到的事,就會使欲望變為貪婪。
乍一看,欲望和貪婪都是無限的,但實際上這兩者之間有著本質區彆。美國心理學傢把人由欲望産生的需求分為五個層次。正常來說,一個層次的欲望滿足瞭,再産生新的欲望,而最高層次的自我實現則是無止境的。這就是說,人的正常欲望應該隨能力的提高而産生。比如,在你的收入滿足瞭基本生活要求之後,就可以産生新的欲望,比如買一輛車。這就是正常的欲望更新。如果連飯也吃不飽就整天想買車,大概隻能算貪婪瞭。
強調把利己、欲望和貪婪分開的一個重要原因是,欲望推動人努力工作,而貪婪則會使人犯罪。再接著上個例子說,當你滿足瞭基本生活需求之後想買車,你就會為實現這一目標而努力工作,或者在本單位做齣業績,或者去兼職,這都有利於整個社會。但如果是貪婪,每天隻想迅速發財緻富,就很可能走上犯罪之路。許多人正是被貪婪推上不歸路的——從搶劫犯到貪官都是如此。欲望與貪婪往往隻有一步之遙,但真理跨過一步就是謬誤。
人的欲望是很容易變為貪婪的。斯密多次強調這兩者之間的區彆正是看到這種可能性。一個社會對財富的欲望一旦變為貪婪就變為對大自然的掠奪,一個人對財富的欲望一旦變為貪婪就不會勤奮工作,而是想歪門邪道瞭。
防止欲望(勤奮工作的動力)變為貪婪(犯罪的根源)的辦法就個人而言是提高自己的道德自律。這也是先賢們經常勸告我們的。但僅僅靠這種勸說是無用的。作為一個社會還需要有製度上的防範,這就是法律的威懾力。對那些貪婪犯罪者的嚴懲正是要給其他人以警示。正如道士對王婆的懲罰是她連酒也得不到一樣。道士不僅是在懲罰王婆的貪心,而且還是在警告後人彆學王婆的樣子。
現實中的王婆實在太多瞭,在市場經濟的今天讀讀這則寓言,太有意義瞭。
……
小民經濟學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