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1. 史學巨擘唐德剛的活潑文筆,海外讀紅樓的的視角——論中國大陸落後問題的秦漢根源,當代中國史學的三大主流,海外讀曹雪芹的“文化衝突”,殺一個文明容易建一個文明很難……唐德剛《史學與紅學》著作,談的是重大的曆史事件,由於唐先生的文筆有文學筆底,寫得靈活,因而讓讀者不忍停下來,這就是文學筆法的功勞。後來跟史傢唐德剛打過筆仗的夏誌清先生十分看重“唐派散文”,稱其為“當代中國彆樹一幟的散文傢”。
2. 唐德剛“民國通史計劃”精裝齣版,幾乎封塵的遺稿,熱銷數十年的經典——從“晚清導論篇”開始,緊接著“北京政府篇”《袁氏當國》,晚年唐德剛潛心撰寫“民國通史計劃”,因病中斷。幸有中國近代口述史學會整理遺稿、書信等資料,終使“民國史軍閥篇”《段祺瑞政權》等劫後重生。今中文簡體精裝版“唐德剛作品集”,收入早期著作、晚期作品,囊括《李宗仁迴憶錄》、《鬍適口述自傳》、《鬍適雜憶》等經典史著,每冊均以鬍適手跡集字書名,以曆史照片還原現場。
海報:
內容簡介
論中國大陸落後問題的秦漢根源,當代中國史學的三大主流,海外讀曹雪芹的“文化衝突”,殺一個文明容易建一個文明很難……
《中國近代口述史學會叢書:史學與紅學》收錄瞭史傢唐德剛在史學理論、研究方法和紅學方麵的劄記共計十七篇,論及史學與文學的關係、小說與曆史的關係、海外中國作傢的本土性、漢字拉丁化等議題。作者認為,“文史不分”是傳統東、西方史學異麯同工之處,優秀的史學著作往往也是優秀的文學精品,主張史以文傳,避免僵硬執拗地治史,並強調社會科學的重要性。書中細述李宗仁迴憶錄成書過程的篇章,可見其在口述史學方麵用功之深,作者對《紅樓夢》裏避諱問題的集中討論和“以經讀經”分析曹雪芹的“文化衝突”的文章也頗有創見。
《中國近代口述史學會叢書·唐德剛作品集:史學與紅學》談的是重大的曆史事件,由於唐先生的文筆有文學筆底,寫得靈活,因而讓讀者不忍停下來,這就是文學筆法的功勞。後來跟史傢唐德剛打過筆仗的夏誌清先生十分看重“唐派散文”,稱其為“當代中國彆樹一幟的散文傢”。
作者簡介
唐德剛(1920—2009),安徽閤肥人。國立中央大學(重慶)曆史係學士,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紐約)碩士、博士。曾先後任職於安徽省立安徽學院、哥倫比亞大學、紐約市立大學,長期從事曆史研究與教學工作,並對口述曆史的發展貢獻良多。著有《袁氏當國》、《段祺瑞政權》、《李宗仁迴憶錄》、《鬍適口述自傳》、《鬍適雜憶》、《史學與紅學》、《書緣與人緣》、《五十年代的塵埃》、《戰爭與愛情》等,包括曆史、政論、文藝小說多種,及詩歌、雜文數百篇。
唐德剛教授瞭不起的地方,是他能超越辛酸,在七十歲退休之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做一個倔強的單乾戶,單打獨鬥地寫晚清、民國史,在八十歲中風生病之前,完成瞭《袁氏當國》、《李宗仁迴憶錄》、《鬍適口述自傳》等著作。這些書齣版後大受歡迎,居然還有盜版!唐教授當年辛辛苦苦搭瞭架子要建立的“第三勢力”雖然未能拔地而起,最後無疾而終,但他所寫的史書在普通讀者“民國史閱讀書單”上,卻恐怕是排在“第一”。
曆史學傢必須公正,必須敢言,否則曆史學傢就不能得人敬重瞭。唐德剛教授是一位讓人敬重的曆史學傢,即以公正和敢言見稱。
精彩書評
★《紅樓夢》實是我國小說走嚮現代化文學的第一部巨著。她沒有受外界——尤其是西方作品的任何影響;其格調之高亦不在同時西方乃至現代西方任何小說之下。豈非特作者曹霑,天纔突齣,花樣翻新,亦是傳統農業經濟之社會逐漸嚮現代化工商業都市轉移之自然成果。曹氏亦如百餘年後繼起之鬍適、魯迅,是時代潮流衝激下之英雄也。
——
唐德剛 ★我同德綱兄的友情是從1939年開始的,到現在整整七十年。……這樣長期而且深厚的友情,不僅使我有資格說“我的朋友唐德剛”,而且的確使我受益不淺。德綱兄真是“博學多聞”、“學貫中西”。他的文采使你看瞭文章之後一定知道那是他寫的,因為沒有人會寫齣那樣精彩的文章。他的談吐尤其內容豐富,妙語連篇。同他談一次,勝讀十本書。
——
馬大任 ★猶記得在二十多年前,我曾為唐先生的散文集《五十年代的塵埃》寫序,那時我還在《明報月刊》工作,正是精力旺盛的壯年時期,此後曆經《中報》和《中報月刊》,再經《百姓半月刊》,至今退休在溫哥華,真是歲月滄桑。如今讀唐德剛先生這些文章(《史學與紅學》與《書緣與人緣》),感到像是讀曆史一樣,然而又不像是在讀曆史,卻是像觀劇一樣,慨唐德剛先生寫曆史猶如重現人物和事件,使讀者讀來有如親眼目擊。
這是很不容易的,這種成就,來源於唐先生也喜歡文學,並且也曾從事文學創作,像他早期所寫的散文,也就是《海外論壇》上的文章,便是他的文學創作,收在《五十年代的塵埃》一書裏。現在這本《史學與紅學》則是學術著作,談的是重大的曆史事件,由於唐先生的文筆有文學筆底,寫得靈活,因而讓讀者不忍停下來,這就是文學筆法的功勞。
——鬍菊人 ★唐德剛之所以那麼受青睞,乃在於他的身上沒有學院派的方巾氣,那種工匠式的知識賣弄。他是一個智者,是一個有曆史感的史學傢。他好發議論,好為人師,好作驚人之語,雖偶有過頭,但正是吸引人的魅力所在。史學倘若離開瞭智慧女神,豈非一張蒼白的驗屍報告?
唐德剛的文字,汪洋恣肆,縱橫韆裏,放得開,又收得攏,形散而神不散。難怪中國文學史的威望夏誌清教授評價他是“當代中國彆樹一幟的散文傢”。史學是唐德剛的專業,文學是他的愛好,與他可以匹敵的,大概隻有李敖。
—
—許紀霖 目錄
序(鬍菊人)
自序
當代中國史學的三大主流——在中國留學生曆史學會成立會上的講辭原稿
中國前途在中國人
文學與口述曆史
小說和曆史——1988年6月7日在颱北耕莘文教院講稿
也是口述曆史——長篇小說《戰爭與愛情》代序
海外中國作傢的本土性
論中國大陸落後問題的秦漢根源——1987年在西安“周秦漢唐史學研討會”宣讀之論文
清季中美外交關係簡史
撰寫《李宗仁迴憶錄》的滄桑
桃園縣的“下中農”
《通鑒》與我——從柏楊的白話《資治通鑒》說起
從“人間”副刊談到颱灣文藝
殺一個文明容易建一個文明很難——對漢字拉丁化的意見
前人著史後人評——在中華民國建國史討論會上的發言
《紅樓夢》裏的避諱問題——《鬍適口述自傳》譯注後按
曹雪芹的“文化衝突”——“以經解經”讀《紅樓》之一
海外讀紅樓
前言/序言
【鬍菊人序言】
唐德剛先生把他的文章交遠流齣版,承齣版社的遊奇惠小姐叫我寫序,我答應瞭。此次齣版一共兩部,就是《史學與紅學》與《書緣與人緣》。猶記得在二十多年前,我曾為唐先生的散文集《五十年代的塵埃》寫序,那時我還在《明報月刊》工作,正是精力最旺盛的壯年時期,此後曆經《中報》和《中報月刊》,再經《百姓半月刊》,至今退休在溫哥華,真是歲月滄桑。如今讀唐德剛先生這些文章,感到像是讀曆史一樣,然而又不像是在讀曆史,卻是像觀劇一樣,慨唐德剛先生寫曆史猶如重現人物和事件,使讀者讀來有如親眼目擊。
這是很不容易的,這種成就,來源於唐先生也喜歡文學,並且也曾從事文學創作,像他早期所寫的散文,也就是《海外論壇》上的文章,便是他的文學創作,收在《五十年代的塵埃》一書裏。現在這本《史學與紅學》則是學術著作,談的是重大的曆史事件,由於唐先生的文筆有文學筆底,寫得靈活,因而讓讀者不忍停下來,這就是文學筆法的功勞。
在本書裏,特彆有《文學與口述曆史》的文章和《小說和曆史》的講稿,據唐先生的見解,曆史和小說是很難分彆的,以魯迅所創造的阿Q為例,社會上本來並無阿Q其人,可是又似乎是實有其人,每個中國人都有阿Q的特性,所以唐先生說:“曆史是根據實人實事所寫的社會現象,小說則是根據實有的社會現象而創造齣的虛人虛事,二者是一個銅元的兩麵。”
唐先生創作瞭一部六十萬字的長篇小說《戰爭與愛情》,記述的是他的友人所說的大陸見聞,都是實人實事,隻是格於這位友人的要求,不能用真名和實地,從1985年6月1日開始,在紐約《北美日報》連載。這是唐先生所言曆史與小說有時候不可分的證明,因為除瞭人名和地名之外,所說的都是事實,完全符閤唐先生所說“小說則是根據實有的社會現象而創造齣的虛人虛事”的通則。
《戰爭與愛情》這部小說,是說中國大陸上的人和事的,充滿辛酸與離奇,而本書實質上卻不是小說,而是論述,但論述當中卻可讀性甚高。其中《論中國大陸落後問題的秦漢根源——1987年在西安“周秦漢唐史學研討會”宣讀之論文》,盡管是在西安,但唐先生仍照直講話,極為難得。例如說:“‘階級鬥爭’,便是中世紀‘上帝’這一絕對真理的延續。概念既然絕對化,隻容‘信仰’,不許‘探索’,則科學就變成瞭神學。”這樣大膽地說話,是要有學術求真的勇氣的。
唐先生是曆史學傢,在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及紐約市立大學教書,而在哥大之時負責口述曆史的工作,曾獲鬍適、李宗仁、顧維鈞等親自口述其生平,這是非常有價值的。本書收輯有《撰寫〈李宗仁迴憶錄〉的滄桑——〈李宗仁迴憶錄〉中文版代序》,撰述《李宗仁迴憶錄》事成及齣版的經過。李宗仁能有機會暢談他的曆史故事,成為他晚年最重視並樂於做的事情。如果不是唐德剛先生主其事,李宗仁能夠暢所欲言、深自欣慰的機會就沒有瞭。李宗仁與中國有非常密切的關係,唐先生做瞭很有意義的工作。
《李宗仁迴憶錄》是唯一有中文稿的,其他人,包括鬍適、孔祥熙、陳立夫、顧維鈞、張發奎、蔣廷黻、陳光甫、蔣彝、吳國楨、李漢魂、何廉等人的口述自傳,均無中文稿,這是唐德剛先生個人循李宗仁之請,在正常英文撰述工作之外的“額外工作”。然而,無論英文稿還是中文稿之齣版,都經過相當的周摺,作者在文中已經詳細地說明瞭經過,在此就不復述瞭。
不過,有一點不能不敘述,那就是李宗仁的口述跟鬍適的絕不相同。鬍適是一位“無徵不信”、“九分證據不講十分話”的大學者、考據傢,所以他嚮唐先生所講的話,絕大部分是可信的,可以照錄的。但李宗仁的口述卻不然,他“信口開河,不能入書”,但他有堅強的信心,認為自己所講的無一不可以寫下。這就要唐先生先做說服的工作。唐先生用瞭極大的耐性,心平氣和,轉彎抹角,慢慢解釋,把與史實不符的地方,全給他“箍”掉瞭,再就可靠的史料,改寫而補充之。最初因為箍得太多,李宗仁有點怏怏然,但是經過唐先生的耐心解釋,他後來也接受瞭。我們可以想象,這一定費瞭唐先生的許多工夫,隻有像唐先生這樣精通近代史而又有資料可以稽查的人纔能勝任,否則,口述曆史的人又怎能心服口服呢?
除瞭對《李宗仁迴憶錄》的成書過程作瞭清楚的交代以外,有篇文章也值得一提,這便是《殺一個文明容易建一個文明很難——對漢字拉丁化的意見》一文,這是唐先生的講演,是由湯晏先生整理的。在這篇講演中,唐先生是反對漢字拉丁化的,認為“這是大膽假設,但沒有小心求證,太誇大瞭,太渲染瞭。這種說法,我以前相信,但自從哥倫比亞大學轉來紐約市立大學教書後,就不再相信瞭”。
唐先生舉齣瞭很有說服力的例證,是令人欽佩的。其中以羊字為例,英語裏羊總稱為sheep,公羊叫ram,母羊叫ewe,山羊叫goat,羔羊叫lamb,羊毛叫wool,羊肉叫mutton,中文我們一看詞便知詞義,但在拼音文字裏便各個詞不同,令人難以記認。而且主張漢字拉丁化的理由是方塊字不能搞計算機,唐先生認為這個理由似是而非。唐先生這篇演講作於1981年的年末,計算機之漢字化已經實現。唐先生以幽默的口吻說:“如果一定要廢漢字,則辦法很多,但漢字拉丁化或拼音化方案是最不足取的一種辦法,是最壞的一種途徑。因為創造一個拼音文字很難,不如來學一種現成的拼音語言來得更方便。”這最後一點意見是主張消滅中文、否棄中文瞭,當然為唐先生所不取。
本書還有多篇文章未及一一介紹,如論述《紅樓夢》的著作,如論讀《資治通鑒》,以及論《中國時報》“人間”副刊,及桃園縣的“下中農”的生活,等等,都是極可一讀的文章。前麵說過,唐先生文筆好,極枯燥的題目也寫得十分動人,容易閱讀,這種優點是極難得的,而每篇每個問題都是為人所關心的,足以為我們解惑,這是唐先生的高明之處。
2003年8月25日溫哥華
1991年10月13日於颱北南港
中國近代口述史學會叢書·唐德剛作品集:史學與紅學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評分
☆☆☆☆☆
內學界形成鮮明對照的思路與視角;對於書中涉及的方方麵麵,幾乎都曾做過專門的研究;將中國置於世界史的進程之中,以“景氣史觀”闡述盛衰興亡;幾乎從不引經據典,論述全憑記憶力與洞察力;三百餘個小標題和平均八百字的篇幅,形成獨立又貫通的易讀結構;愉
評分
☆☆☆☆☆
總之,本書自動議磋商到付梓發行曆時逾二十年的一係列過程中,它嵌在作者個人生命史上的痕跡,是苦是甜,也是終生不滅的。它能以這種形式齣版,也可說是“執筆人”的一部“發憤之作”。
評分
☆☆☆☆☆
裝幀精美,品相完好,內容對於瞭解民國曆史很有助益。
評分
☆☆☆☆☆
唐德剛係列快收齊瞭,精裝的平裝的都買瞭。平裝的讀起來更方便。不太喜歡精裝本,太沉,而且讀起來不便。書送起來很快,快遞員也不錯,比較周到。
評分
☆☆☆☆☆
德剛先生所齣著作,皆精品也。
評分
☆☆☆☆☆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評分
☆☆☆☆☆
康熙是公元1661年至1722年在位的中國皇帝。他憑恃著什麼樣的心理素質來治理中國?他自周遭的世界學到什麼教訓?他如何看待治下的子民?什麼事情能令他龍心嘉悅,又是什麼事情惹得他龍顔勃怒?身為滿族徵服者的苗裔,他如何適應於漢人的知識和政治環境,又是如何受到來京西洋傳教士所夾帶之西方科學與@思想的洗禮?在《康熙:重構一位中國皇帝的內心世界》裏,史景遷打破習以為常的綫性時間意識,而悠遊於故紙堆之間,嘗試透過康熙本人之口,述說康熙內心世界的種種歡愉、悚懼、猜疑、懊悔、無奈,乃至於追憶、夢境,俾以深入揣摩康熙的人格特質、心智意念。
評分
☆☆☆☆☆
現代中國的傳奇人物,民國政治的不二之作,當之無愧的口述史巨著——國民黨旗幟下一位佼佼不群的領袖李宗仁,不平凡的一生事業的最完備記錄,一生各階段心路曆程的最忠實寫照,60餘幅曆史圖片再現戎馬生涯。史傢楊天石贊曰:“可以說,沒有唐德剛,就沒有哥倫比亞大學的口述史項目,也就沒有《鬍適口述自傳》、《李宗仁迴憶錄》、《顧維鈞迴憶錄》等煌煌巨著。唐德剛先生是當之無愧的口述史開創者,是這一領域的大傢、巨匠。”“開捲八分鍾”梁文道推薦。
評分
☆☆☆☆☆
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