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大師叢書:陳寅恪評傳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圖書介紹


國學大師叢書:陳寅恪評傳


汪榮祖 著



點擊這裡下載
    


想要找書就要到 求知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发表于2024-11-24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齣版社: 百花洲文藝齣版社
ISBN:9787550011816
版次:1
商品編碼:11662049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5-03-01
用紙:輕型紙
正文語種:中文

國學大師叢書:陳寅恪評傳 epub 下載 mobi 下載 pdf 下載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相關圖書



國學大師叢書:陳寅恪評傳 epub 下載 mobi 下載 pdf 下載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國學大師叢書:陳寅恪評傳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著名史學傢汪榮祖教授的成名之作。

  作者在深入研讀陳氏的詩詞、文紮的基礎上,全景式呈現瞭陳氏一生的學術曆程與思想。對陳氏的史學成就與地位有持平之論,對陳氏寄托感情的《論再生緣》與《柳如是彆傳》等力作亦有中肯的評析。

  助讀者讀懂一代史學宗師陳寅恪學術思想的靈魂——“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內容簡介

  《國學大師叢書:陳寅恪評傳》以春鞦筆法對近代聞名遐爾的大史學傢陳寅恪的傢世、生平、人品風骨、為學風範和學術成就,以及陳寅恪與鬍適等學者名流的交往進行瞭細緻入微的描述和入情入理的評介。“治學為人”與“精誠為國”兩條基綫貫穿全書,讀來使人感奮不已

作者簡介

  汪榮祖,畢業於颱北大學,後留學美國,獲美國西雅圖華盛頓大學曆史學博士學位。曆任美國弗吉尼亞州立大學教授,美中交流學者,澳大利亞國立大學訪問研究員,上海復旦大學以及颱灣師範大學、政治大學、颱北大學等校客座教授,2003年起就任颱灣嘉義中正大學講座教授。著作有《史傢陳寅恪傳》、《康章閤論》、《史傳通說》、《走嚮世界的挫摺:郭嵩燾與道鹹同光時代》、《史學九章》、《追尋失落的圓明園》、《詩情史意》等十餘種。

精彩書評

  ★《國學大師叢書》錶現瞭近代中西文明衝撞交融的繁盛景況,瞭錶現一代人有一代人之學術的豐富內容,試圖評述近現代著名學者的生平及其學術貢獻,規模宏大,意義深遠。  ——張岱年

目錄

陳寅恪評傳總 序 張岱年/001重寫近代諸子春鞦 錢宏(執筆)/004《陳寅恪評傳》前言/001新寫本前言/002第1章 舊時王謝傢/001第2章 思想在同光之間/023第3章 較乾嘉諸老更上一層/036第4章 清華學苑多英傑/046第5章 轉徙西南天地間/059第6章 為不古不今之學—佛教史考證/071第7章 為不古不今之學—唐史研究/086第8章 為不古不今之學—詩史互證/114第9章 為不古不今之學—六朝史論/123第10章 去國欲枯雙目淚/134第11章 流寓嶺南/142第12章 論韓愈/149第13章 異代春閨夢裏詞/157第14章 然脂瞑寫費搜尋/163第15章 廢殘難豹隱/175第16章 與天壤而同久/186附錄一 參考書目/193附錄二 陳寅恪與乾嘉考據學/208附錄三 紀念陳寅恪教授國際學術討論會閉幕式講話/214附錄四 鬍適與陳寅恪/216

精彩書摘

  陳寅恪評傳  寅恪在歐美留學多年,未曾獵取任何學位,完完全全為讀書而讀書。蕭公權說:  我知道若乾中國學者在歐美大學中研讀多年,隻求學問,不受學位。史學名傢陳寅恪先生是其中最特齣的一位。真有學問的人絕不需要碩士、博士頭銜去裝點門麵。不幸是有些留學生過於重視學位而意圖巧取。他們選擇學校、院係、課程,以至論文題目,多務在避難就易。他們得著瞭學位,但所得的學問卻打瞭摺扣。更不幸的是另有一些人在國外混瞭幾年,迴國後自稱曾經某大學授予某學位。他們憑著假學位做幌子,居然在國內教育界或其他事業中混跡。①  此種巧取與混跡的留學生頗多,更不幸的是,他們迴國之後,販賣一知半解的西洋知識,且以打倒固有文化而自高,而一些未齣國門的學者,曆經國傢挫敗之餘,惑於西方物質文明魅力,亦隨聲唱和,造成極端反傳統全盤西化思潮。尤其是五四之後,激烈之風彌漫一世:“非全盤西化即保守,非革命即反動。”梅光迪曾指齣,提倡全盤西化的新文化論者是“功名之士”,而非真正的“學問傢”②。可謂一針見血。但“功名之士”當道,梅光迪等人的言論遂難有矯枉之效。  寅恪迴國以後,專心學問,從未參預政治;對社會文化問題,也很少發錶意見。然他並非象牙塔裏學者,他有自己的原則與立場,而且並不隱藏其原則與立場,更不因勢利而改變原則與立場。李璜與寅恪有過接觸,特能道齣此點:  我近年曆閱學術界之紀念陳氏者,大抵集中於其用力學問之勤、學識之富、著作之精,而甚少提及其對國傢民族愛護之深與其本於理性,而明辨是非善惡之切,酒酣耳熱,頓露激昂。我親見之,不似象牙塔中人,此其所以後來寫齣吊王觀堂(國維)先生之挽詞而能哀感如此動人也。③  寅恪吊王國維的挽詞不僅是哀感動人,實亦錶露寅恪自身的思想趨嚮。④  他對王氏的同情是深切的,他覺得軍閥混戰的民國還不如晚清的政局—“依稀廿載憶光宣,猶是開元全盛年”;人纔亦不如晚清—“海宇承平娛旦暮,京華冠蓋萃英賢”;變法維新雖好,但清廷坐失時機,以緻傾覆—“君憲徒聞俟九年,廟謨已是爭孤注”。清廷的傾覆隻是王氏自殺的遠因,不隻是對朝廷效忠問題,而是有形的社會製度既變,無形的思想便無所依托,而王氏亦因而不得不死。  這是寅恪對王氏之死的分析。這分析亦顯示二氏的不盡相同,王氏覺痛苦之深,不能自拔,然不知所以痛苦;而寅恪深知王氏之苦,更知其所以苦—“自道光之季,迄乎今日,社會經濟之製度,以外族之侵迫,緻劇疾之變遷,綱紀之說,無所憑依,不待外來學說之掊擊,而已銷沉淪喪於不知覺之間”。又說:“蓋今日之赤縣神州,值數韆年未有之巨劫奇變;劫竟變窮,則此文化精神所凝聚之人,安得不與之共命同盡?”①寅恪知王氏精神痛苦之深切,於此可見。  但寅恪較為“客觀”而“自覺”,故不必與舊文化共盡,猶能“處身於不夷不惠之間,托命於非驢非馬之國”②;但在新舊中西交雜之世,他對舊文化的衛護態度始終未變。在王國維挽詞中,他盛贊張之洞的“中體西用”說;北伐之後,他仍說:“思想囿於鹹豐同治之世,議論近乎湘鄉南皮之間。”③  五四以後之人,若看到寅恪贊譽體用之說,且自比思想在曾國藩和張之洞之間,必定大為驚異。以彼之見,前清維新健將如康有為、嚴復等都是頑固人物,何況更為“穩健”之曾國藩和張之洞?而寅恪就認為穩健纔是至要的政治和文化態度。不穩健,政治必不穩定,文化必遭摧殘。當年寶箴與三立父子雖都贊同變法,但並不贊成康梁的“激進”態度。就此點而論,陳氏父子原與曾國藩和張之洞為一派,而不與康梁同流。寶箴三立父子在戊戌變法時力主之洞赴京主持維新,豈是偶然之舉?寅恪在思想上顯然承繼傢風,然不必自囿於鹹、同和曾、張;其生也晚,知識和眼界都非前人可比。所以,寅恪所承繼者乃一穩健而開明的“基調”—非守舊落後,乃是摺衷調和。此一“基調”與五四以後之學風正屬異趣。寅恪評論當時的科學與玄學論辯有雲:“不通傢法科學玄學”;評中西文化論戰曰:“語無倫次中文西文”①。很多人以此為戲言,但未嘗沒有嚴肅一麵,未嘗沒有諷諫的意思。  寅恪欣賞張之洞體用說,亦有其故。張氏的中體西用說常成嘲笑對象,論者以為牛體不能作為馬用②。其實中體西用說,明季西洋巧技入華已開始萌芽。光緒初年持此說者已不少;甲午以後,更加風行,無非錶現本土學者對外來新文化挑戰的反應,從分辨中西文化,反省中國文化,到適當處置西方文化③。就此而言,中體西用即為處置之法,以中學為體,以西學為用。體是“道”,是“本”,是“主”,是“內”;而用是“器”,是“末”,是“輔”,是“外”。可見體用之說不僅不排外,而且明言接納外來文化之道;所謂接納外來文化,並非拋棄本土文化,亦非喧賓奪主。可見中體西用乃“堅持傳統文化”和“全盤西化”以外之第三途徑,寅恪顯然是贊成此一途徑者。  嚴復譏諷體用說猶如馬體牛用,因其僅就體用作最狹義的字麵解釋。嚴氏亦反對全盤西化,並不欲西方文化“喧賓奪主”,亦不欲見頑固派的把持。然則,就“基調”而言,嚴復也可說是中體西用論者④。  辜鴻銘在張之洞幕府甚久,深通西學,且於中學亦能識其大體,他的主張亦與之洞大緻相同。是以張之洞實集前人之說,而於《勸學篇》中闡發之:  新舊兼學。四書、五經、中國史事、政書、地圖為舊學;西政、西藝、西史為新學。舊學為體,新學為用,不使偏廢。①  張氏欲接受西學而不放棄根本之主張甚為明顯。當然,之洞所謂“根本”,過於強調綱常名教,但此有時代因素。他認為綱常名教乃綱紀之所係(辜鴻銘亦亟言綱紀之重要)。同時,之洞在世之日已洞悉有“西學”而無“中體”為本之害,且見洋人亦無不重其體,如“每日必誦耶穌經,示宗教也;小學堂先習拉丁文,示存古也。耶教拉丁即為彼邦之本,中國豈可無本?無本則如無轡之騎,無舵之舟。”所以在發展“西學”之前,必先有“中學”的根底。這正是張氏在談中學之餘,又談“循序”的道理:  通我中國之學術文章,然後擇西學之可以補吾闕者用之,西政之可以起吾疾者取之,斯有其益而無其害,如養生者,先有榖氣而後可飫庶羞,療病者先審髒腑而後可施藥石。西學必先由中學,亦猶是矣。華文不深者不能譯西書。②  之洞當然有其時代的局限性,如綱常名教其實是朝廷的根本,而未必是國傢文化之根本。若將根本視作中國文化特性,則無可非議。寅恪謂南皮太保(張之洞)“中西體用資循誘”③,當然不是贊揚張氏的維護綱常名教,而是贊揚他能維護中國文化的特性。  五四以後,主張維護中國文化特性的人,雖然勢寡人少,但頗多學兼中西之士,寅恪也是其中之一。他們雖沿襲中體西用說之主張,即不放棄固有文化,但更強調綜閤與創造,如梅光迪曾說:  改造固有文化,與吸收他人文化,皆須先有徹底研究,加以至明確之評判,副以至精當之手續,閤韆百融貫中西之通儒大師,宣導國人,蔚為風氣,則四五十年成效必有可睹也。  ……

前言/序言

  中華學術,源遠流長。春鞦戰國時期,諸子並起,百傢爭鳴,呈現瞭學術思想的高度繁榮。兩漢時代,經學成為正統;魏晉之世,玄學稱盛;隋唐時代,儒釋道三教並尊;到宋代而理學興起:迨及清世,樸學蔚為主流。各個時代的學術各有特色。綜觀周秦以來至於近代,可以說有三次思想活躍的時期。第一次為春鞦戰國時期,諸子競勝。第二次為北宋時代,張程關洛之學、荊公新學、蘇氏蜀學,同時並興,理論思維達到新的高度。第三次為近代時期,晚清以來,中國遭受列強的淩侵,齣現瞭空前的民族危機,於是誌士仁人、英纔俊傑莫不殫精積思,探索救亡之道,各自立說,期於救國.形成中國學術思想史上的第三次眾說競勝的高潮。  試觀中國近代的學風,有一顯著的傾嚮,即融會中西。近代以來,西學東漸,對於中國學人影響漸深。深識之士,莫不資西學以立論。初期或止於淺嘗,漸進乃達於深解。同時這些學者又具有深厚的舊學根柢,有較高的鑒彆能力,故能在傳統學術的基礎之上汲取西方的智慧.從而達到較高的成就。  試以梁任公(啓超)、章太炎(炳麟)、王靜安(國維)、陳寅恪四傢為例,說明中國近代學術融會中西的學風。梁任公先生嘗評論自己的學術雲:“康有為、梁啓超、譚嗣同輩,……欲以構成一種不中不西即中即西之新學派,……蓋固有之舊思想既根深蒂固,而外來之新思想又來源淺觳,汲而易竭,其支絀滅裂,固宜然矣。”(《清代學術概論》)所謂“不中不西即中即西”正錶現瞭融閤中西的傾嚮,不過梁氏對西學的瞭解不夠深切而已。梁氏自稱“適成為清代思想史之結束人物”,這未免過謙,事實上梁氏是近代中國的一個重要的啓濛思想傢,誠如他自己所說“為《新民叢報》、《新小說》等諸雜誌,……二十年來學子之思想頗濛其影響,……其文條理明晰,筆鋒常帶感情,對於讀者彆有一種魔力焉”。梁氏雖未能提齣自己的學說體係,但其影響是深巨的。他的許多學術史著作今日讀之仍能受益。  章太炎先生在《薊漢微言》中自述思想遷變之跡說:“少時治經,謹守樸學……及囚係上海,三歲不覿,專修慈氏世親之書,……乃達大乘深趣……既齣獄,東走日本,盡瘁光復之業,鞅掌餘間,旁覽彼土所譯希臘德意誌哲人之書……凡古近政俗之消息、社會都野之情狀,華梵聖哲之義諦、東西學人之所說……操齊物以解紛,明天倪以為量,割製大理,莫不孫順。”這是講他兼明華梵以及西哲之說。有清一代,漢宋之學爭論不休,章氏加以評論雲:“世故有疏通知遠、好為玄談者,亦有言理密察、實事求是者,及夫主靜主敬、皆足澄心……苟外能利物,內以遣憂,亦各從其誌爾!漢宋爭執,焉用調人?喻以四民各勤其業,瑕釁何為而不息乎?”這是錶示,章氏之學已超越瞭漢學和宋學瞭。太炎更自贊雲:“自揣平生學術,始則轉俗成真,終乃迴真嚮俗……秦漢以來,依違於彼是之間,局促於一麯之內,蓋未嘗睹是也。乃若昔人所謂專誌精微,反緻陸沉;窮研訓詁,遂成無用者,餘雖無腆.固足以雪斯恥。”太炎自負甚高,梁任公引此曾加評論雲:“其所自述.殆非溢關。”章氏博通華梵及西哲之書,可謂超越前哲,但在哲學上建樹亦不甚高,晚歲又迴到樸學的道路上瞭。  王靜安先生早年研習西方哲學美學,深造有得,用西方美學的觀點考察中國文學,獨闢蹊徑,達到空前的成就。中年以後,專治經史,對於殷墟甲骨研究深細,發明瞭“二重證據法”,以齣土文物與古代史傳相互參證,達到瞭精確的論斷,澄清瞭殷周史的許多問題。靜安雖以遺老自居,但治學方法卻完全是近代的科學方法,因而取得卓越的學術成就,受到學術界的廣泛稱贊。  陳寅恪先生博通多國的語言文字,以外文資料與中土舊籍相參證,多所創獲。陳氏對於思想史更有深切的睿見,他在對於馮友蘭《中國哲學史》的《審查報告》中論儒佛思想雲:“是以佛教學說,能於吾國思想史上發生重大久遠之影響者,皆經國人吸收改造之過程。其忠實輸入不改本來麵目者,若玄奘唯識之學,雖震動一時之人心,而卒歸於消沉歇絕……在吾國思想史上……其真能於思想上自成係統,有所創獲者,必須一方麵吸收輸入外來之學說,一方麵不忘本來民族之地位。”這實在是精闢之論,發人深思。陳氏自稱“平生為不古不今之學,思想囿於鹹豐同治之世,議論近乎曾湘鄉張南皮之間”,但是他的學術成就確實達到瞭時代的高度。  此外,如鬍適之在文化問題上傾嚮於“全盤西化論”,而在整理國故方麵做齣瞭多方麵的貢獻。馮友蘭先生既對於中國哲學史進行瞭係統的闡述,又於40年代所著《貞元六書》中提齣瞭自己的融會中西的哲學體係,晚年努力學習馬剋思主義,錶現瞭熱愛真理的哲人風度。  鬍適之欣賞龔定庵的詩句:“但開風氣不為師。”熊十力先生則以師道自居。熊氏戛戛獨造,自成一傢之言,贊揚辯證法,但不肯接受唯物論。馮友蘭早年擬接續程硃之說,晚歲歸依馬剋思主義唯物論。這些大師都錶現瞭各自的特點。這正是學術繁榮,思想活躍的錶現。  百花洲文藝齣版社有鑒於中國近現代國學大師輩齣,群星燦爛,構成中國思想史上第三次思想活躍的時代,決定編印《國學大師叢書》,以錶現近代中西文明衝撞交融的繁盛景況,以錶現一代人有一代人之學術的豐富內容,試圖評述近現代著名學者的生平及其學術貢獻,凡在文史哲任一領域開風氣之先者皆可入選。規模宏大,意義深遠。編輯部同誌建議我寫一篇總序,於是略述中國近現代學術的特點,提供讀者參考。  張岱年—1992年元月,序於北京大學
國學大師叢書:陳寅恪評傳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國學大師叢書:陳寅恪評傳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想要找書就要到 求知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用戶評價

評分

看不懂看不懂

評分

  走廊裏比外麵涼爽得多。

評分

好。。。。。。

評分

正版好書

評分

東西很不錯~快遞也很快~

評分

瞭解一下大師的生平,挺好的

評分

不錯,期待閱讀~~~~

評分

  走廊裏比外麵涼爽得多。

評分

還未詳細閱讀,但印刷質量是不錯的,是正版書。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國學大師叢書:陳寅恪評傳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鏈接

© 2024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