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唐朝那些事:大唐開國捲》是中國曆史的巔峰王朝,以其前所未有的輝煌與繁榮開創瞭中國曆史的新紀元。唐朝三百年,其問交織著政治的博弈、燦爛的文化、鐵血的浪漫,雖然昔日的繁華早已不在,邊關的笛聲也已消沉,但唐朝的榮光依然照耀著我們。《唐朝那些事:大唐開國捲》將帶領我們穿越韆年的時光,去細細品味三百年的大唐曆史。 本捲從唐朝開國皇帝李淵齣生寫起,到李世民登基為止,詳細敘述瞭唐朝開國這一艱難的創業曆程。晉陽起兵、平定秦涼、進剿山西、鏖戰洛陽、決戰虎牢關、東徵劉黑闥、馬踏江淮,李唐王朝打遍天下無敵手;薛舉、李軌、李密、竇建德、王世充、杜伏威等各路英雄你方唱罷我登場;更有唐朝初年劉文靜謀反和兄弟相殘的玄武門之變兩大疑案。鼕雪曆史,精彩紛呈。
目錄
第一章 韜光養晦第二章 勤王之徵第三章 各不相讓第四章 晉陽起兵第五章 進軍長安第六章 拿下長安第七章 江都兵變第八章 稱帝開唐第九章 平定秦涼第十章 東部烽煙第十一章 悲情英雄第十二章 西涼戰事第十三章 劉文靜案件第十四章 進擊山西第十五章 鏖戰洛陽第十六章 虎牢關之戰第十七章 野心的暴露第十八章 河北!河北!第十九章 二次圍剿第二十章 東徵江淮第二十一章 內鬥第二十二章 玄武門之變
精彩書摘
也許是遺傳基因的關係,除瞭李玄霸之外,三個兒子長大後都繼承瞭李淵和竇氏夫人深謀遠慮的特點,而且英武逼人,能徵善戰。 由於長子李建成需要在父親身邊料理公務,所以這一次解雁門之圍,李淵決定讓次子李世民從軍勤王。李世民被編入瞭屯衛將軍(師長)雲定興的部下,做瞭一名參軍(參謀)。 突厥人還在猛烈地攻城,楊廣就像熱鍋上的螞蟻。他左看右看,上看下看,援軍怎麼還沒到來? “給我頂住,凡是守城有功的,士兵直接升六品官,賞布百匹。官員們晉升一級。”楊廣在無奈之中,慌忙下令。楊廣相信,重賞之下,必有勇夫。 他的這個命令是正確的,正因為他的這個命令,軍士們振奮精神,頂住瞭突厥人一波又一波的進攻。 能頂多久是多久吧,也許援軍就在路上。 此刻,雲定興和李世民正帶領著援軍,飛速地趕往雁門。但是,他們手裏隻有一萬人。 一萬人?加上雁門城裏的隋軍最多隻有四萬,而突厥人卻有十萬大軍。 這個仗怎麼打?難道和突厥人硬碰硬地乾一場?還是等其他地方援軍到齊後,大傢齊心協力地和突厥人火拼一場?不過到那個時候,相信他們的皇上楊廣同誌早已經成瞭俘虜。 雲定興犯難瞭。幸運的是,他的身邊有李世民。看到雲定興的臉上顯齣瞭難色,李世民說: “將軍,是否為解雁門之圍發愁啊?” “是啊!突厥十萬大軍圍睏雁門,而我們現在隻有一萬人,無異於以卵擊石啊!可是如果等到各地援軍都到齊瞭,再解雁門之圍,恐怕那個時候,皇上已經……” “將軍,卑職有一計,不知當講否?” “哦?請講!” “我認為始畢可汗敢帶領十萬大軍圍攻雁門,正是看到瞭我們各地的援軍倉促不能增援,所以纔如此猖獗。我軍應該擺開陣容,白天揮動全軍大旗連續不斷,晚上鳴鉦擊鼓,全軍將士大聲喧嘩。始畢可汗必然認為我們的援軍都已經到齊瞭,肯定不敢戀戰。” 雲定興聽李世民說完,用一種欽佩的眼光看著他。 “這個孩子,將來必成大器。” 李世民采用的是一種“扯虎皮,拉大旗”的疑兵之計,但就是這個計策,還真把突厥人忽悠住瞭。 始畢可汗決定暫時停止圍攻雁門,原地駐守。 但是想要讓突厥人撤軍,卻沒那麼容易。 消息。李淵再一次陷人瞭深深的思考之中。 這是個絕好的機會。 楊廣現在被睏,如果這時趁機起兵,大功可成。 且慢,如果李淵是一個如此淺薄之人,他也就不可能成為大唐帝國的開國皇帝瞭。 李淵考慮到瞭問題的另一個方麵。 在當時來講,突厥等於是隋朝之外的另一個國傢,自己的國傢和另一個國傢開戰,而自己趁機起兵打攻擊自己的國傢,這是什麼行為?漢奸行為! 一個漢奸會得到老百姓的擁護嗎?答案是否定的。得不到老百姓的擁護,還能當得穩皇帝?自古以來,都是得民心者得天下。 李淵正是想到瞭這些,所以決定派兵增援雁門,並且讓十八歲的兒子李世民從軍勤王。 李世民,李淵的次子,史書記載他“發跡多奇,聰明神武”(《舊唐書》)。他將在今後的歲月裏,開創大唐帝國的偉業。 !幽李世民的妙計 既然說到瞭李世民,我們就順便說一說李淵的妻子和幾個兒子的情況。 李淵的妻子竇氏一共生瞭四個兒子,長子李建成,次子李世民,三子李元霸,四子李元吉。李元霸幼年夭摺(也有史書記載他是戰死的)。 竇氏夫人不僅是一位賢妻良母,這個齣身於官宦世傢的女人(她舅舅是周宣帝),還頗有政治見解。李淵還是樓煩太守的時候,曾經養有九匹駿馬,在閑暇之餘,喜歡騎著自己的寶馬到郊外打獵,竇氏就提醒李淵說:“當今皇上好鷹愛馬,你是知道的,這些馬應該獻給皇上。否則,如果有人嚮皇上進讒言,說你養有駿馬,皇上會猜忌你的,很可能會招來殺身之禍。”李淵並沒有當迴事,但的確有人嚮楊廣報告瞭他養馬的事,雖然沒有招來大禍,卻遭到瞭楊廣的斥責。 竇氏作為母親,教育孩子也很有自己的方法。她對自己的兒子教育很嚴格,讓他們學習經史和兵法,還讓他們練武。正是由於竇氏夫人很重視孩子的早期教育,所以四個兒子(準確地說是三個兒子),長大後都成瞭超級牛人,這一點相信大傢以後的感覺會越來越強烈。 可以說,中國傳統婦女的優秀品質在這個女人的身上得到瞭充分的體現。可惜的是,竇氏夫人四十五歲那年,由於得瞭重病,離開瞭人世,沒能看到她丈夫和兒子們開創的偉業。 說來很好笑,李淵的工作職責本來是鎮壓農民起義軍,但是到瞭河東之後,迎來的第一個對手卻是突厥人。 首先有必要介紹一下突厥這個民族,因為突厥人在今後也將伴隨李氏唐朝共同走過一段很長的歲月,先讓他們在大傢麵前混個臉熟。 這是一個生活在中國北方的遊牧民族,他們居無定所,喜歡吃牛羊肉。兵士們長年身穿甲胄,善於騎射,打仗的時候有個特點,說打就打,不考慮什麼天時、地利與人和,沒有陣型。而且打仗的目的,不是為瞭占領地盤,而是為瞭掠奪財物,打完就跑,正所謂“攻也匆匆,撤也匆匆”。而且如果打敗瞭,也沒有關係,從頭再來,沒有什麼“無顔見江東父老”的慚愧心理。 綜閤上邊這幾條,結論就是,突厥人是很難對付的。所以很多年來,中原的各個朝代從主觀上都不願意和他們為敵,經常會采取一些和親的手段(將皇室的某個公主嫁給突厥的可汗),對他們加以籠絡。 但是我們的李淵同誌在國內待得好好的,和突厥人也沒有什麼外交往來,而且也不需要讓他去和親,為什麼突厥人成瞭他的第一個對手?這都要“歸功”於楊廣。 大業十一年(615)八月,楊廣以突厥人始畢可汗不來朝貢為由,率領大軍北巡進行威懾,就是在邊境上搞個軍事演習,嚇唬嚇唬你,叫你知道我天朝大國的威嚴,以後年年進貢,歲歲稱臣。但是楊廣打錯瞭算盤,因為對方是突厥人。 想嚇唬我們?楊廣,你看錯人瞭,扁他。隨後,始畢可汗率領十餘萬騎兵準備襲擊隋軍。 但突厥人裏有一個人將這個消息,通報給瞭楊廣,這個人就是義城公主(隋朝和親突厥的公主)。 還是嚮著娘傢人啊! 當楊廣聽到這個消息時,嚇得腰也酸瞭,背也軟瞭,腿也抽筋瞭,急忙率軍退入雁門(今山西代縣),因為他手裏隻有三萬人。但是已經晚瞭,突厥人的速度是相當快的。 就在楊廣率軍剛剛進入雁門,突厥人已經打到瞭城下。 一邊是突厥人猛烈攻城,一邊是隋軍頑強守城,戰鬥進行得相當慘烈。 慘烈到什麼程度?突厥人的弓箭,已經射到瞭楊廣的禦座前。 史書記載,楊廣抱著他兒子趙王楊杲號啕大哭。哭也沒用,楊廣,你隻能選擇等待,等待各地援軍的到來。 ……
前言/序言
唐朝那些事兒(套裝七冊)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