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高校德育成果文庫:高校實踐育人的探索與創新》是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組織各高等學校和齣版單位共同建立的德育成果交流齣版平颱,旨在總結中發十六號文件頒發以來,高校德育創新發展的成績和經驗,促進理論和實踐成果的轉化、交流和應用,切實提升高校德育工作的科學化水平。圍繞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收錄集結瞭一係列體現各學校工作進展和育人實效的理論創新、工作案例、特色經驗、課堂教學、校園文化、實踐育人等方麵的成果。入選的這些著作從不同的角度反映瞭近年來各高校在推動高校德育創新發展的可喜成績和寶貴經驗,對於進一步推動高校德育創新發展有較強的參考和藉鑒意義。
目錄
第一篇 理論研究:高校實踐育人的內涵發展
第一章 高校實踐育人的理論基石
第一節 馬剋思主義視野下的實踐育人
第二節 中國傳統文化視野下的實踐育人
第二章 高校實踐育人理念的傳承與發展
第一節 曆代中國共産黨人的實踐觀
第二節 知名教育傢的實踐育人觀
第三節 豐富多彩的高校實踐育人探索
第三章 高校實踐育人的政策演進
第一節 高校實踐教學的政策演進
第二節 高校社會實踐的政策演進
第三節 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政策演進
第四節 高校誌願服務的政策演進
第四章 高校實踐育人的科學內涵
第一節 高校實踐育人的概念
第二節 高校實踐育人的主要類型
第三節 高校實踐育人的功能價值
第二篇 實踐探索:“知行閤一”的高校育人實踐
第一章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視角下的育人實踐
第一節 育人: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指引青少年追尋中國夢
第二節 實踐:用實際行動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第二章 堅定理想信念的育人實踐
第一節 提升思想認識:“中國夢”教育的育人實踐
第二節 激發使命意識:學生黨員培養的育人實踐
第三節 搭建服務平颱: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的育人實踐
第四節 發揮楷模作用:典型榜樣引領的育人實踐
第三章 練就過硬本領的育人實踐
第一節 快樂學習:練就過硬本領的基石
第二節 就業引導:練就過硬本領的目標
第三節 社會訓練:練就過硬本領的路徑
第四章 勇於創新創造的育人實踐
第一節 強化實踐教學:搭建創新展示的平颱
第二節 深化創業教育:提供創新實踐的支撐
第三節 鼓勵科研創新:激發創新思維的活力
第五章 矢誌艱苦奮鬥的育人實踐
第一節 學藝與修身:弘揚艱苦奮鬥的傳統美德
第二節 創業與守業:傳承不畏艱難的革命精神
第三節 自立與成長:培養自力更生的自強品質
第六章 錘煉高尚品德的育人實踐
第一節 識大局:在瞭解形勢中明確使命
第二節 揚大愛:在誌願服務中體現價值
第三節 明大德:在社會實踐中強化責任
第三篇 典型案例:華東理工大學實踐育人的特色做法
第一章 方法改革:增強學校實踐育人工作的實際效果
案例一:“六個教育工程”提升學生綜閤素質
案例二:實施“英纔計劃”優化學生培養工作機製
案例三:以“延考生”教育探索思政教育新路徑
案例四:探索“傢庭式、身心式、自治式、書院式”教育管理新模式
案例五:探索“基於CSSO的工科大學全程創業教育”新模式
案例六:探索“全程導師製”人纔培養模式
案例七:將“實踐教學”引進德育課程體係
案例八:改革勤工助學模式,拓寬資助育人功能
案例九:成立“勵誌班”,完善新生黨員培養模式
第二章 製度建設:保障學校實踐育人工作的穩步推進
案例一:建立“十項機製”,逐步完善學生黨建工作
案例二:構建“九項保障機製”,完善大型賽事誌願服務模式
案例三:以“班級攀升計劃”強化集體育人氛圍
案例四:整閤資源、構建完善的誌願服務體係
案例五:以“勵誌團校”為依托,豐富學生骨乾培養模式
案例六:以學生自治服務於學校管理和發展
案例七:完善“五項機製”,健全資助育人體係
案例八:三級黨校和入黨公開答辯機製,確保黨員發展質量
案例九:打造基層服務型黨員服務站,推動黨建工作
第三章 載體創新:實現學校實踐育人工作的百花齊放
案例一:以藝術團體為載體,拓寬藝術教育範圍
案例二:以“光盤、光櫃”行動為突破點,推進節約型校園建設
案例三:以實驗課程為抓手,提高大學生科創動手能力
案例四:以大學生“創業實戰賽”,提高學生實踐能力
案例五:以“體教結閤”“體育節”等帶動體育育人工作
案例六:以八個體係為內容,促進畢業生就業工作
案例七:以三級網絡為載體,增強心理健康教育效果
案例八:以支教活動為平颱,推進社會實踐工作
案例九:以科學商店為載體,創新誌願服務途徑
參考文獻
後記
精彩書摘
《高校德育成果文庫:高校實踐育人的探索與創新》:
1950年,教育部《關於高等學校政治課教學方針、組織和方法的幾項原則》將社會實踐活動作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形式納入教學計劃;1958年9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教育工作的指示》明確把“教育必須為無産階級政治服務,必須同生産勞動相結閤”,培養“有社會主義覺悟的有文化的勞動者”作為黨的教育方針和我國的教育目的,並規定高等學校必須把生産勞動列入教學計劃,組織學生參與生産勞動,“在一切學校中,必須把生産勞動列為正式課程”。
在黨和政府的政策導嚮下,當時的青年學生積極投身學工、學農、學軍的社會實踐活動,加深瞭與工農群眾的感情,培養瞭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質,提高瞭業務工作能力。但在接下來的十多年間,受“左”的思潮的影響,有些方麵片麵強調社會實踐,緻使大學生實踐過程中安排勞動過多,影響瞭正常教學秩序。體現較為極端的是在“文化大革命”期間,片麵強調勞動實踐,造成“以乾代學”,衝擊瞭理論教學,違背瞭教育規律。
二、大學生社會實踐的復蘇階段
粉碎“四人幫”以後,我國經濟社會得到全麵整頓,教育工作也開始走上正軌。1978年,鄧小平在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指齣:“各級各類學校對學生參加什麼樣的勞動,怎樣下廠下鄉、花多少時間,怎樣同教學密切結閤都要有恰當的安排。”此後,教育部重申瞭大學生參加生産勞動的規定。
1982年2月,北京大學150餘名傢在農村的大學生受原國傢農委的委托,在寒假期間就農村實行傢庭聯産承包責任製以來各方麵的情況進行調查研究,取得瞭重要成果,這就是有名的“百村調查”。大學生在社會實踐過程中親身感受瞭改革開放帶來的廣泛影響,對國情也有瞭初步認識。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就在改革開放的這個大背景下再次興起。
……
前言/序言
高校德育成果文庫:高校實踐育人的探索與創新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