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中國近代經濟地理·第七捲:華北與濛古高原近代經濟地理》論述中國近代經濟地理變遷的原因、曆史過程與結果,各區域工農業和交通郵政金融等方麵發生的重大的變遷、全新的中國經濟地理格局以及區域差異的形成,並探討影響中國近代經濟地理形成的諸因素。
作者簡介
樊如森,山東鄆城人,齣生於陝西黃龍,曆史學博士。現為復旦大學中國曆史地理研究所副教授,復旦大學長三角港口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碩士生導師。主要從事中國曆史經濟地理和海洋經濟等方麵的研究。著有《天津與北方經濟現代化(1860-1937)》(2007)、《近代西北經濟地理格局的變遷(1850-1950)》(2012),《近代中國北方經濟地理格局的演變》等。
目錄
緒論
第一節 本書概念的基本界定
一、區域範圍界定的方法取嚮門
二、華北經濟區
三、華北經濟地理
四、濛古高原經濟地理
第二節 學術史迴顧
一、區域經濟史和經濟地理層麵的研究
二、曆史經濟地理層麵的研究
第三節 主要資料和內容框架
一、主要資料
二、研究內容與框架
第一章 近代華北與濛古高原的資源環境、居民和經濟基礎
第一節 該區域的資源環境和居民
一、華北平原地區
二、山西高原地區
三、漠北濛古地區
四、漠南濛古地區
第二節 清代中期的華北經濟概況
一、商品化程度不斷提高的冀魯豫鄉村
二、多種經濟産業並舉的山西高原地區
第三節 清代中期的濛古高原經濟概況
一、遊牧業與手工業的結閤
二、漠北高原的星散農業
三、漠南高原的嵌入農業
第四節 本章小結
第二章 區域市場結構的時間與空間演進
第一節 華北與濛古高原本地市場的近代轉型瞭
一、清中期前華北“都城治所”內嚮型市場網絡
二、濛古高原市場經濟的萌芽
三、華北與濛古高原“口岸一市鎮”外嚮型市場網絡的發育
四、市場網絡的交叉與腹地的重疊
第二節 華北與濛古高原國內周邊市場的拓展
一、西北方嚮國內市場的拓展
二、東北方嚮國內市場的拓展
三、東南方嚮國內市場的拓展
第三節 華北與濛古高原國際市場的空間位移
一、歐美市場的開拓門
二、對曰貿易增長與國際市場的多元化門
第四節 本章小結
第三章 傳統與現代相耦閤的立體化交通
第一節 海港建設與華北近代海運業的發展
一、清中期以前的華北海港與海運
二、口岸開放與海港建設
第二節 陸路交通網絡的新發展
一、傳統陸路運輸的存續
二、鐵路的修築
三、公路運輸的發展
第三節 新式郵政和電信業的發展
一、古老的傳統郵驛係統
二、新式郵政的興辦
三、電報電話的應用
第四節 內河航運的繁榮
一、華北的內河航運
二、濛古高原的水路交通
三、傳統與現代交通的耦閤
第五節 本章小結
第四章 商業、金融嬗變與對外貿易發展
第一節 華北與濛古高原商業的嬗變
一、華北商業從業人員的變化
二、商業經營內容的改變
三、商品營銷方式和網絡的變遷
四、濛古高原的近代商業門
第二節 華北與濛古高原的金融變革
一、天津及其腹地的新式融資方式
二、青島及其腹地的新式融資方式
三、漠北濛古地區的近代金融
第三節 華北口岸與腹地進齣口貿易的發展
一、近代天津及其腹地的對外貿易
二、煙颱開埠與山東進齣口貿易的發展
三、青島成為華北東部最大的對外貿易口岸
四、海州開埠與蘇北豫東的進齣口貿易
五、抗日戰爭爆發後的華北對外貿易
第四節 濛古高原的近代對外貿易
一、漠南濛占嚮東通過天津口岸的對外貿易
二、漠北濛古嚮南嚮東經由天津的對外貿易
三、漠北濛古嚮北的直接對俄貿易
第五節 本章小結
第五章 傳統農牧業的現代工業化趨嚮
第一節 華北農業的市場化和外嚮化
一、糧食作物商品化程度的提高
二、大麵積棉花種植專業區的形成
三、從經濟視角看鴉片的種植
四、花生的種植與銷售
五、山東、河南兩省的美煙種植
六、其他農業經濟作物的産銷
七、近代農業科學技術的推廣
第二節 濛古高原的近代農業
一、內濛古西部的草原放墾
二、內濛古東部的草原放墾
三、漠北濛古地區的近代農業
第三節 濛古高原和華北地區牧業經濟的發展
一、清代中期以前濛古高原的遊牧業
二、濛古高原近代牧業經濟的發展
三、草原過度開發與土地沙化的關聯
四、華北傢庭養殖和野外獵捕業的發展(以海水捕撈業為中心)
第四節 本章小結
第六章 華北與濛古高原工業的現代化
第一節 城市工業的繁榮
一、以天津為代錶的華北西部城市工業
二、青島等華北東部城市的現代工業
三、濛古高原城市工業的起步
第二節 礦産工業的發展
一、開埠前後的煤炭業概況
二、煤炭的現代化開采
三、民國時期的華北主要煤鐵企業
四、金礦的開采
第三節 鄉村工業的轉型
一、直接以農産品為原料的加工業
二、棉、絲紡織工業
三、濛古高原的鄉村工業
第四節 本章小結
第七章 城鎮發展、人口增長與民族融閤
第一節 華北與濛古高原城鎮結構的變遷
一、清中期以前“都城一治所”型的華北城鎮網絡
二、濛古高原城鎮的萌生
三、“口岸一市鎮”型城鎮的發育
四、濛古高原近代城鎮的湧現
第二節 人口增長與近代城市化
一、近代華北和漠南濛古的城市人口
二、城市人口等級與華北和漠南濛古的城市係統
三、近代漠北濛古的城市人口
第三節 經濟視角下的漢人濛古化與濛古人漢化
一、清代前期純遊牧地區的漢人濛古化
二、清末民國時期純農耕地區的濛古人漢化
三、濛漢兩族生活習俗和語言的融通
第四節 本章小結
第八章 華北與濛古高原近代經濟地理格局變遷的動力機製
第一節 近代華北與濛古高原的市場整閤度
一、區域內部市場化程度的空間差異
二、區域內部經濟發展的時間差異
第二節 影響區域市場整閤的核心要素及其動力機製
一、市場整閤的核心要素
二、經濟地理格局演變的動力機製
第三節 近代華北與濛古高原經濟的劇變與漸變
一、區域經濟的市場化水平還不高
二、以農牧業為主導産業的陸嚮型經濟模式沒有根本改變
三、城市化的整體水平還很低
第四節 本章小結
後記
錶圖總目
參考徵引文獻目錄
索引
精彩書摘
《中國近代經濟地理·第七捲:華北與濛古高原近代經濟地理》:
二是額魯特人,也稱喀爾滿人,人數僅次於喀爾喀人,分支極多,占地亦廣,即歐人所稱的卡爾馬剋人。如北自烏布薩泊、南迄科布多河左岸的杜爾伯特人,科布多附近、阿拉善、崆吉斯河上流塔城附近以及呼倫南方伊敏、锡尼剋兩河流域的額魯特人,阿爾泰山北斜麵的劄剋沁人,額濟納流域、伊犁河榖、準噶爾盆地西部、焉耆以及阿爾泰的土爾扈特人,科布多河畔的明阿特人,都屬此族,主要棲居於科布多及西套濛古。
三是烏梁海人,和突厥族相近,但言語習慣和濛人相類。在烏梁海遊牧的,叫做唐努烏梁海人,語言用突厥族的韃靼語。在阿爾泰山南麓遊牧的,叫做阿爾泰烏梁海人,用濛語。
四為部立亞人,又稱布裏雅人,除濛古的北部外,呼倫貝爾是他們主要的住地,呼倫貝爾的新巴爾虎人,海拉爾河西北部的陳巴爾虎人,以及根河、滅爾果勒河畔在19191921年來避難的西伯利亞部立亞人,都屬此族。
上述四大派的濛古人,大部分都用濛語,信仰喇嘛教。
其餘是土耳其人,住在西部,多從事牧畜和騎射,這是新疆、甘肅的迴族遷居於此的。
還有漢人,多住在南部,主要是從山西、河北、山東等省移居的,皆從事農業、商業。民國年間,這裏也有少數的俄人。
據國民政府內政部1931年的統計,外濛古全境人口為610.6萬人,平均每平方公裏3.8人。城市裏麵,漢人、俄人居多數。濛古人以遊牧為生,遷徙無定,定居僅占濛人總數的10%。濛占人一嚮驍勇,擅長騎射和行走,日行百裏而不倦。男女皆著長袍,以磚茶招待客人;商品交換一般采取以物易物的方式進行。除喇嘛之外,大部分人都從事畜牧業。
四、漠南濛古地區
漠南濛古俗稱內濛古高原,是濛古高原的重要部分。狹義的內濛占高原,包括中央大戈壁以南、陰山山脈之北、大興安嶺以西的狹窄地域;而廣義者還包括陰山以南的鄂爾多斯高原、賀蘭山以西的阿拉善高原。這裏和漠北地區一樣,自古就是中國遊牧經濟文化的發祥與繁衍基地之一。
……
前言/序言
中國近代經濟地理·第七捲:華北與濛古高原近代經濟地理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