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索與感悟·我的論文選評-獻給熱愛混凝土事業的人們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圖書介紹


求索與感悟·我的論文選評-獻給熱愛混凝土事業的人們


廉慧珍 著



點擊這裡下載
    


想要找書就要到 求知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发表于2024-12-23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齣版社: 中國建材工業齣版社
ISBN:9787516009918
版次:1
商品編碼:11743492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5-06-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544
字數:836000

求索與感悟·我的論文選評-獻給熱愛混凝土事業的人們 epub 下載 mobi 下載 pdf 下載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相關圖書



求索與感悟·我的論文選評-獻給熱愛混凝土事業的人們 epub 下載 mobi 下載 pdf 下載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求索與感悟·我的論文選評-獻給熱愛混凝土事業的人們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求索與感悟·我的論文選評-獻給熱愛混凝土事業的人們》一書是廉慧珍教授40餘年從事建材專業工作經驗的總結和智慧的結晶,其中闡述的道理和方法具有很高的參考、藉鑒價值,值得各行業的人士閱讀和學習。

內容簡介

  《求索與感悟·我的論文選評-獻給熱愛混凝土事業的人們》一書縱貫廉慧珍教授的學習經曆、畢業後從業的輾轉、教學與科研的過程,以及退休後在工程實踐中的研究和思考。全書包括四個部分:“走齣初級階段研究的過程”、“想創新,就要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對高性能混凝土的理解、推廣和反思”、“思維方法與觀念的轉變比技術更重要”,共選擇54篇有代錶性的學術與科技論文,介紹當時發錶的背景,用現在和認識和觀念加以評述,指齣當時認識的局限和不足及錯誤和需要進一步研究的問題。觀點鮮明,反思坦誠。從每一篇論文都能讓讀者縱觀建材行業半個世紀來的發展概況,對今後建材的研發和生産工作具有廣泛的指導意義和深遠的影響。在本書的結束語中,廉慧珍教授沒有再對全書做什麼結論,隻使用瞭20頁的文字提齣瞭若乾意義重大的研究課題,實屬罕見,具有前瞻性,對當前和未來科技研究及學科的發展都有很大的啓發。

作者簡介

  《求索與感悟·我的論文選評-獻給熱愛混凝土事業的人們》一書作者廉慧珍,清華大學教授。1933年11月齣生,1958年畢業於清華大學土木工程係工業與民用房屋建築專業。1994年從清華大學土木水利學院建材研究所退休。
  曾負責海軍後勤部委托進行“1000號混凝土”的研究;參加國傢教委項目“天然沸石岩資源化的研究”,重點負責其中“沸石岩在水泥中作用機理的研究”;參加沸石岩輕骨料和沸石岩發泡混凝土的研製;負責中科院自然科學基金(國傢自然科學基金前身)項目“結晶態鋁矽酸鹽膠凝物質活性機理的研究”和國傢建材局科技發展基金項目《水泥漿體微結構和宏觀行為的關係及其定量分析》;曾為國傢“七五”重點科技攻關專題“燃煤固硫渣製建材的研究”的技術負責人並主持和負責其子專題“燃煤固硫渣製水泥的研究”,分彆獲國傢計委、國傢科委、財政部和國傢教委、國傢環保局、中國科學院的國傢“七五”科技攻關重大成果錶彰;主持和負責國傢“八五”重點科技攻關專題“大型循環流化床電站鍋爐固硫渣資源化”的研究。從1993年開始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
  本世紀以來,曾作為主要執筆人參加《混凝土結構耐久性設計與施工指南》《公路混凝土結構防腐蝕設計規範》及國標《混凝土結構耐久性設計規範》等的製定。
  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曾發錶論文100餘篇,主要譯著有《建築材料化學》《建築材料》《土木工程材料》《建築材料物相研究基礎》《高性能混凝土》和《混凝土可見與不可見裂縫》等。

內頁插圖

目錄

前言

第一部分 走齣初級階段研究的過程
一、對沸石凝灰岩在水泥中作用機理的研究
論文之一 沸石岩在水泥中的作用機理探討
論文之二 MORPHOLOGY OF INTERFACE BETWEEN ZEOLITE-TUFF AGGREGATE AND CEMENT PASTE
論文之三 CEMENT PASTE / ZEOLITE-TUFF BOND
論文之四 EFFECT OF STRUCTURE AND COMPOSITION ON REACTIVITY OF ZEOLITE-TUFF USED AS BLENDING MATERIAL FOR PORTLAND CEMENT
論文之五 沸石岩火山灰活性的研究
二、啃一下彆人啃剩下的硬骨頭
論文之六 MECHANISM OF HYDRATION OF BLENDED CEMENT——I. Strengthening Effect of Mineral Powder on Cement Used in Mortar or Concrete
水泥漿體微結構與宏觀行為關係的研究及定量分析研究工作報告
論文之七 硬化水泥漿體微結構的定量分析及其與抗壓強度的關係“水泥漿體微結構與宏觀行為關係的研究及定量分析

第二部分 想創新,就要站在前人的肩膀上
一、選這部分論文的理由
二、循環流化床燃煤脫硫技術的優勢及其廢渣資源化的依據和攻關成果
論文之一 因勢利導,利用流化床脫硫燃煤含硫廢渣
論文之二 固硫渣中硫的形態與特性
論文之三 沸騰爐燃煤固硫渣活性評價及其影響因素的研究
論文之四 固硫渣中的SO3對水泥的調凝作用
論文之五 固硫渣對水泥中過量SO3作用的抑製
論文之六 流化床燃煤固硫渣用於補償收縮混凝土的可行性
論文之七 固硫渣雙摻復閤矽酸鹽水泥的強度復閤效應
論文之八 對固硫渣中的堿、SO3和其他微量元素的評價
論文之九 火山灰質材料活性的快速評定方法

第三部分 對高性能混凝土的理解、推廣和反思
概述
論文之一 高效能混凝土(HPC)
論文之二 高效能混凝土實現的可行性——國內外HPC材料研究現狀及問題
論文之三 高強與高性能混凝土的配製及施工質量控製和驗收 Ⅰ.原材料和配閤比對高強與高性能混凝土性能的影響
論文之四 無防凍劑的高強混凝土鼕季施工的研究和實踐
論文之五 國內外自密實高性能混凝土研究及應用現狀
論文之六 自密實高性能混凝土施工性能的評價方法
  論文之七 養護溫度對低水灰比的摻粉煤灰外加劑砂漿強度增長的影響
論文之八 高性能膠凝材料的實驗研究之一——混凝土的可持續發展與高性能膠凝材料
論文之九 高性能膠凝材料的實驗研究之二——FK係列高性能水泥的性能及其檢測
論文之十 高性能膠凝材料中石膏的優化
論文之十一 高性能混凝土在深圳地鐵一期工程中應用研究的工程試點裂縫控製
論文之十二 混凝土施工中裂縫的控製
論文之十三 對“高性能混凝土”十年來推廣應用的反思
論文之十四 對“高性能混凝土”的再反思

第四部分 思維方法與觀念的轉變比技術更重要
一、關於思維方法和觀念
論文之一 水泥基復閤材料科學研究中的辯證思維
論文之二 混凝土結構耐久性的係統分析
論文之三 思維方法和觀念的轉變比技術更重要之一 ——打破專業藩籬是時代發展的需要和必然
論文之四 思維方法和觀念的轉變比技術更重要之二——傳統思維和從眾思維對混凝土技術進步的影響
論文之五 思維方法和觀念的轉變比技術更重要之三——再談從眾思維
論文之六 思維方法和觀念的轉變比技術更重要之四——對標準、規範的認識和使用
論文之七 思維方法和觀念的轉變比技術更重要之五——性能檢驗錶現的差異緣於對變化瞭的材料使用瞭不變的方法
論文之八 思維方法和觀念的轉變比技術更重要之六——混凝土工程中的分解論和整體論
論文之九 麵對混凝土工業可持續發展的挑戰
二、關於混凝土的原材料與配閤比的思考
論文之十 水泥的品質和混凝土質量的關係
論文之十一 外加劑和混凝土工程質量的關係
論文之十二 砂石質量是影響混凝土質量的關鍵
論文之十三 礦物摻和料由誰摻好?
論文之十四 關於混凝土配閤比選擇方法的討論之一——當前混凝土配閤比“設計”存在的問題
論文之十五 關於混凝土配閤比選擇方法的討論之二——關於當代混凝土配閤比要素的選擇和配閤比計算方法的建議
論文之十六 關於混凝土配閤比選擇方法的討論之三——體積法計算混凝土配閤比中原材料密度的問題
論文之十七 評《普通混凝土配閤比設計規程》(JGJ 55—2011)—— 兼談如何認識和編製及使用技術標準和規範
三、關於迴彈法和混凝土強度的關係問題
論文之十八 質疑“迴彈法檢測混凝土抗壓強度”
附件:文恒武、魏超琪:對“質疑‘迴彈法檢測混凝土抗壓強度’”一文中幾個問題的看法
論文之十九 對文恒武、魏超琪二位同誌《對“質疑‘迴彈法檢測混凝土抗壓強度’”一文中幾個問題的看法》的討論
四、主要的不是技術問題
論文之二十 中國混凝土嚮何處去?——寫在中國混凝土與水泥製品協會預拌混凝土分會成立之際
論文之廿一 誰對工程質量負責?
論文之廿二 對建材利廢觀念和行為的思考
論文之廿三 解決混凝土結構工程質量的根本途徑——變革混凝土工程的生産關係
論文之廿四 從水泥和混凝土的關係對企業轉型升級的思考

結束語 我還有什麼問題希望研究?

附錄 廉慧珍論文選評《求索與感悟》編者按
科學求真 高層建瓴——寫在廉先生《求索與感悟》齣版之際-梁文泉
耕耘不懈的恩師益友——迴顧與廉先生在一起的日子-陳恩義
路漫漫兮其修遠——讀廉老師《求索與感悟》感言-江加標
春風化雨 潤物無聲——寫在《求索與感悟》齣版之際-宋少民
我嚮您緻敬——真正的行業領軍人物和值得敬佩與追隨的老師-李玉琳
平實求真 厚德載物——讀廉慧珍老師《求索與感悟》有感-韓小華
思想和行動上的巨人-師海霞
我認識的廉老師-郭保林
科學的誠實-楊雄利
緻廣大而盡精微-張大康

前言/序言

  序

  《求索與感悟·我的論文選評-獻給熱愛混凝土事業的人們》一書作者廉慧珍教授是一位在業內德高望重、年逾80且仍在工程技術領域服務的先生。這是一本前所未有的在混凝土材料科學與工程技術領域的專著。閱讀時我欲罷不能,掩捲時心情激動、難以平靜!
  在本書中,讀者會處處感受到,先生德高望重卻不居高臨下,而是嚮後輩們敞開心扉,坦誠分析自己作為一個研究者的成長曆程、走過的彎路,剖析自己在追求真理、攀登知識高峰時的不足、局限甚至認知錯誤;先生是一位激情燃燒、永不停步的追求科學真理的先行者,在無涯的學海中,像一座高聳的燈塔,燃燒著自己,照亮著熱愛混凝土事業的跟隨者;先生是一位跨混凝土材料、結構與工程技術領域的大師級專傢,嚮我們傳授其近50年從事教學、科研和工程技術服務所積纍的寶貴知識和經驗。
  我也已近花甲,在國內外從事研究30多年,卻從來沒讀過像這樣彆具一格的專業著作。這是一本教科書,你可以看到,為師者,答疑解惑,誨人不倦。對一些基本概念的建立,特彆是對一些業內廣為流傳的錯誤概念(例如“高性能混凝土”)的糾正,不遺餘力;這是一本嚴肅的學術著作,你可以看到,為學者,讀書而知不知,實踐而知不足。在本書的最後一章,先生提齣瞭許多目前尚未可知的重要學術和技術問題,為後人攀登知識高峰,解決工程實際問題指齣瞭方嚮;這是一本教你怎樣做科研的書,先生以其對沸石岩和沸騰爐燃煤固硫渣作為水泥混閤材的研究為例,講述瞭思維方法與觀念比技術更重要的道理,分析瞭什麼是分解論研究方法,什麼是整體論研究方法、什麼是係統論研究方法,以自己的深刻感悟為後人攀登高峰提供瞭巨人肩膀;這甚至是一本關於怎樣做人的書,做事要先做人。為人者,不僅貴有自知之明,更貴有公開解剖自己的勇氣。先生在自評部分毫不客氣地指齣自己過去研究工作的不知、不足、局限乃至錯誤認知。
  這本書內容之豐富、時間跨度之大,一時間,作為後輩的我甚至不知該怎樣寫這篇序。1974年當先生從事高強混凝土研究時我還是一個懵懂無知的插隊知青。這本書雖然隻是選擇性地介紹瞭先生在長達50年從事教學、科研和工程實踐的一些工作,但這些方麵確是反映瞭中國水泥混凝土材料科學與工程技術的發展曆程。在這裏我願意嚮讀者介紹我閱讀本書的一些收獲,與大傢分享。
  本書應用對立統一、量變到質變、內因與外因的關係等哲學思想,建立科學研究的思維方法和觀念,強調“正確的技術決策取決於正確的觀念,正確的觀念取決於正確的思維方法”。這一科研方法在其對沸石岩火山灰活性的研究中得到充分的展示。先生挑戰傳統思維,在科學理論的指導下,通過多學科係統嚴謹的研究,最終糾正瞭錯誤的觀點,建立瞭對反應機理的科學認知。
  本書深入分析總結瞭在分解論和整體論方法指導下研究工作的利弊,指齣要采用係統論方法研究混凝土這一看起來簡單實際非常復雜的係統,通過科學地劃分子係統,建立子係統行為的對立統一規律,在復雜紛繁的影響下把握主要矛盾和解決問題的方嚮與關鍵措施。先生以實驗室研究結論和工程實際觀察結果的對比,批評瞭許多過去似是實非的結論,這對於當代中國混凝土科技工作者是一劑清醒藥,不僅有助於理解過去的研究和結論的局限性,而且對於今後的研究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本書指齣,混凝土是一種用簡單技術製作的高度復雜的體係。從材料到結構,從實驗室到工程,所涉及的學科領域、工程結構、環境條件以及非技術性因素非常之多。顯然,科研工作者必須具備多學科跨學科的知識、對技術和工程問題的通識能力,纔能準確地發現問題、認識問題,製定科學閤理的研究方法。本書所介紹的研究工作,從微觀結構到宏觀性能、從普通混凝土到高性能混凝土、從膠凝材料到混凝土結構、從結構設計與材料設計到工程施工、從混凝土學科發展的曆史沿革到今天的知識體係,反映瞭先生深厚的跨界通識,對問題的分析不僅深入淺齣,而且廣徵博引,不斷拓展讀者的眼界和深度。
  為瞭幫助讀者建立創新思維,先生明確指齣要打破三種思維定勢:傳統思維(或習慣性思維)、從眾思維和機械思維,要建立辯證思維。先生例舉瞭思維定勢問題在技術標準和規範中不能與時俱進的錶現——“用老方法評價新事物”,例如礦渣的含碳量指標問題,膨脹混凝土試件的養護方式問題,實驗室混凝土收縮值的測定問題,摻混閤材後混凝土的強度發展特性與現行28天定強度的矛盾問題,等等。如果有人說在實驗室檢測耐久性能好的混凝土在混凝土結構中提前劣化可能是因為施工質量或彆的非技術因素所緻,但麵對實驗室檢測性能差的混凝土在現場卻有很好的錶現時,則不能不承認是測試評價方法的問題,例如混凝土的碳化試驗、抗凍融試驗、氯離子侵入試驗等。先生強調,試驗方法必須盡量符閤現場實際情況,如果試驗方法與材料特性有關的話,材料發展變化瞭試驗檢測和評價方法則必須相應改變。先生不僅直言不諱,針砭時下的科研學術不端,而且專門用瞭一大篇章來指導創新:“想創新,就要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先生告訴我們,科研工作沒有捷徑,不能取巧,必須老老實實學習掌握前人的工作,纔能創新。
  先生一再強調,“任何個人,乃至作為人類,認識世界的知識體係──科學,都不會永遠正確和絕對正確”,應著重於建立科學的思維方法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在閱讀中,讀者一定會受到啓發,深入思考,提高對一些問題的認識。我自己在幾個方麵就深受啓發。
  例如對於高性能混凝土的認識。先生對我國高性能混凝土的發展作瞭曆史性的迴顧,包括當初詞語的翻譯、概念的建立,以及在發展過程中産生的種種認識誤區,如誤以為高性能就一定要求高強度等。先生指齣,高性能混凝土不是隻要有配閤比就能得到的,必須從原材料控製、拌和物生産和整個施工過程的協同努力纔能實現。閱讀時我感悟到,要學會站在不同的方麵看問題。結構工程師、施工工程師、材料工程師所理解的高性能混凝土是有所不同的。上世紀80年代,高性能混凝土其實是相對於普通混凝土存在的問題而提齣和開發的。雖然迄今仍未有統一的定義,但內涵逐漸厘清,簡單說是相對於普通混凝土難以達到的更高性能。例如,更高的強度(如果需要的話),更容易澆築成型,且不離析、不開裂,具有更好的耐久性,混凝土結構在各種環境中都能完好服役所要求的時間。如果再加上綠色的要求,則具有更小的環境負荷(在混凝土生産使用中的碳足跡最輕,建築物廢棄後混凝土能高值重復利用、資源化再生)。這四個方麵“更高、更易、更好、更小”的要求基本上可以概括為綠色高性能混凝土的內涵。
  再如對混凝土耐久性的認識也受到啓發。耐久性是對結構和材料在一定的服役環境中抵禦環境侵蝕,持續滿足安全性和使用功能的要求。可以說,服役中的所有材料性能都是耐久性的函數,即都會隨時間演變。不同的服役環境中建築物所要求的耐久性不同。因此,籠統地一般性地說耐久性是沒有意義的,必須予以明確。例如,材料強度,沒有耐久性保證的強度是沒有意義的。先生多次指齣28天後強度性能的演變的重要性。對於混凝土結構來說,耐久性首先要求的是混凝土結構的整體性,即不開裂。這對材料性能設計、施工工作性設計和施工技術都提齣瞭很高要求。
  當我掩捲之時,不禁想,是什麼力量讓先生有這樣大的勇氣,為我們後人提供瞭這樣一本獨一無二的學術著作?是她對真理求索的使命感。一個受人敬重的大師,拿起實事求是這把手術刀,毫不留情地解剖自己的工作,這是什麼錶現?這是無私,是大公,是大德!我想,我們也許不會也不必同意先生的每一個學術觀點,但是,我相信每一個讀過這本書的人都會被那顆追求真理的赤誠無私之心、為先生一生為混凝土事業的奉獻所感動、所激勵。
  為瞭中國的混凝土和水泥製品事業,先生近十年來花瞭很大的精力幫助我在協會做好服務混凝土企業和引領行業發展的工作,受惠之多,無以迴報!當得知先生編寫此書且很多單位要求支持此書的齣版時,我要求讓協會組織齣版發行,除瞭此書的重要價值外,也希望以此作為對先生的一點感恩迴報,承濛先生同意,此書即將付梓。至於此書齣版的意義,古人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中國矽酸鹽學會理事長、中國混凝土與水泥製品協會會長
  徐永模
  2015.3.10

  自 序

  雖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是故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睏。知不足,然後能自反也;知睏,然後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也。——《禮記·學記》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論語·為政》
  援引上述經典,是想說明,做為一個教師,一生中所做的事就是學而不止,教而不倦;越學越覺得所知甚少,就越想學;教的過程纔知道自己有許多尚不明白之處。 任何個人,乃至作為人類,認識世界的知識體係——科學,都不會永遠正確和絕對正確,而是無限趨近於真理。正所謂學無止境,因而需要教學相長,經常反思,以不斷補充,不斷糾正。盡管這似乎人人皆知,但是重要的是實踐。在此願與大傢共勉。
  我是一個普通的大學教師。1953年從華東區考入清華大學土木工程係工程測量專業。當年土木工程係有6個專業,招收14個班:工業與民用建築結構(重點培養工程結構設計與研究人纔,2個班),工業與民用房屋建築(重點培養房屋建築施工技術的人纔,4個班),以及工程測量土木係、公路工程、給水與排水、暖房與通風各2個班。入學後第二年繼續1952年的院係調整,把工程測量、公路工程兩個專業分彆閤並到同濟大學和測繪學院。一年級學生過去,我們二年級學生就地轉到木土係其他專業和水利係水工結構專業。我被轉到工業與民用房屋建築專業,在原來4個班以外增設瞭一個“房85班”(按畢業年份編號。意即58年畢業的第5班。那時的“工業與民用房屋建築專業” 和現在的“工業與民用建築”專業不同,我們比“工業與民用建築結構”和現在的“工民建”專業多上瞭“施工技術”、“施工機械”、“施工組織計劃”等課程)。其他同學分到其他專業的增設班。我在學生時期因做過兩年的半脫産政治輔導員,而延遲於1959年正式畢業,工齡從1958年計算。這就是我的履曆上為1958年畢業,而畢業證書是1959年頒發的緣故。
  畢業後留校,在“十年動亂”以前,我一直從事校刊編輯工作;1972年要求迴係,並毅然選擇瞭一個當時“冷門”的專業——建築材料。這時,我的專業水平落後於我的同班、同級同學14年,而且對我來說,盡管大學期間所學的建築材料課程達100多學時,而對混凝土材料專業來說,也畢竟是皮毛。從專業基礎的物理化學、矽酸鹽物理化學、岩石與礦物學、膠凝材料學、x射綫衍射學、現代儀器分析等,到專業知識的膠凝物質工學、水泥工藝學原理、混凝土學、混凝土製品工藝學等等,都從頭學起,邊做——按教學和科研需要學習和研究,邊學——聽課和自學,以自學為主。教學給我寬 求索與感悟·我的論文選評-獻給熱愛混凝土事業的人們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求索與感悟·我的論文選評-獻給熱愛混凝土事業的人們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想要找書就要到 求知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用戶評價

評分

不錯

評分

7...........

評分

7...........

評分

7...........

評分

不錯

評分

不錯

評分

7...........

評分

7...........

評分

7...........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求索與感悟·我的論文選評-獻給熱愛混凝土事業的人們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鏈接

© 2024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