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該書是國內老師編寫的曼昆《經濟學原理》配套學習手冊,大量豐富本土案例。
內容簡介
本學習手冊基本遵循曼昆版《經濟學原理》的章目編排,共7篇22章。每章由四部分組成:第一部分為學習精要,總結本章的重難點內容;第二部分為新聞透視,展示與本章經濟學原理緊密關聯的3至4個新聞及其評析;第三部分是案例研究,包含本章經濟學原理緊密關聯的3至4個案例及其解剖;第四部分為課外習題,並給齣答題要點及參考答案。
作者簡介
付達院,經濟學副教授,2007年畢業於浙江財經大學,2012-2013年浙江大學訪問學者。現任浙江越秀外國語學院産業與貿易研究所所長,國際商學院國際貿易係副主任。長期從事休閑經濟與文化産業研究,主持多項省級高等教育教學改革項目及各類省部級以上科研課題,齣版學術著作2部,主(參)編教材3部,發錶學術論文30餘篇。目前為市級精品課程"經濟學原理"主持人。
精彩書評
NULL
目錄
第1篇 導 言
第1章 經濟學十大原理
第2章 像經濟學傢一樣思考
第3章 相互依存性與貿易的好處
第2篇 市場如何運行
第4章 供給與需求的市場力量
第5章 彈性及其應用
第6章 供給、需求與政府政策
第3篇 市場和福利
第7章 消費者、生産者與市場效率
第8章 應用:賦稅的代價
第9章 應用:國際貿易
第4篇 公共部門經濟學
第10章 外部性
第11章 公共物品和公共資源
第12章 稅製的設計
第5篇 企業行為與産業組織
第13章 生産成本
第14章 競爭市場上的企業
第15章 壟斷
第16章 壟斷競爭
第17章 寡頭
第6篇 勞動市場經濟學
第18章 生産要素市場
第19章 收入與歧視
第20章 收入不平等與貧睏
第7篇 深入研究的論題
第21章 消費者選擇理論
第22章 微觀經濟學前沿
精彩書摘
《《經濟學原理(第7版):微觀經濟學分冊》學習手冊》:
(五)應用題
1.畫齣並解釋一個生産牛奶與點心的經濟的生産可能性邊界。如果一場瘟疫使該經濟中的一半奶牛死亡,這條生産可能性邊界會發生怎樣的變動?
2.(1)實證錶述與規範錶述之間的差彆是什麼?各舉齣一個例子。
(2)把下列每種錶述分彆歸入實證錶述或規範錶述,並解釋。
A.社會麵臨著通貨膨脹與失業之間的短期權衡取捨。
B.降低貨幣增長率將降低通貨膨脹率。
C.美聯儲應該降低貨幣增長率。
D.社會應該要求福利領取者去找工作。
E.降低稅率鼓勵人們更多地工作,更多地儲蓄。
3.如果你是總統,你是對你的經濟顧問的實證觀點更感興趣,還是對他們的規範觀點更感興趣?為什麼?
(六)拓展思考題
1.現在上至國務院下至普通的老百姓都非常關心我國的GDP和人均GDP,因為這兩個數字前者代錶一個國傢的綜閤國力,後者反映老百姓生活的富裕程度。從實證角度看,這些數字的統計歸納過程就是實證分析的過程,如果對某些數據有懷疑還可以重新檢驗。具體數字是客觀的,在統計過程中不涉及道德問題,隻迴答是什麼。從規範分析的角度來研究,首先在我國目前的情況下確定一個閤理的經濟增長率,確定一個反映人民生活水平小康的標準。為瞭實現這一目標,國傢就應該製定相應的産業政策、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後者涉及瞭道德問題。對於後者問題,不同人站在不同角度得齣的結論是不一樣的。有人認為經濟增長率提高是好事;有人認為經濟增長率太快是壞事,應停止經濟增長,這些都是主觀的好壞判斷,無法檢驗。請結閤閱讀材料論述:實證經濟學與規範經濟學的區彆和聯係是什麼?
2.設想一個生産軍用品和消費品的社會,我們把這些物品稱為“大炮”和“黃油”。
(1)畫齣“大炮”和“黃油”的生産可能性邊界。解釋為什麼這條邊界的形狀最可能是嚮外凸齣。
(2)標齣這個經濟不可能實現的一點,再標齣可以實現但無效率的一點。
(3)設想這個社會有兩個政黨,稱為“鷹黨”和“鴿黨”。在生産可能性邊界上標齣“鷹黨”會選擇的一點和“鴿黨”會選擇的一點。
(4)假想一個侵略成性的鄰國削減瞭軍事力量,結果“鷹黨”和“鴿黨”都等量減少瞭自己原來希望生産的大炮數量。用黃油産量的增加來衡量,哪一個政黨會得到更大的“和平紅利”?請予以解釋。
……
前言/序言
好的,這是一份針對《經濟學原理(第7版):微觀經濟學分冊》學習手冊的圖書簡介,內容詳盡,旨在幫助讀者全麵瞭解該學習手冊的核心價值和適用範圍,且不包含原書《經濟學原理(第7版):微觀經濟學分冊》的具體內容。 --- 圖書簡介:掌握微觀經濟學核心概念的實踐指南 書名: 《經濟學原理(第7版):微觀經濟學分冊》學習手冊 適用對象: 正在學習或希望深入理解曼昆《經濟學原理(第7版):微觀經濟學分冊》核心內容的大學生、研究生、經濟學愛好者,以及需要係統梳理微觀經濟學基礎知識的專業人士。 書籍定位: 本學習手冊並非教材,而是作為一套精心設計的、旨在強化和深化對微觀經濟學基本原理理解的輔助性工具書。它完全圍繞微觀經濟學領域內公認的經典理論框架構建,專注於將抽象的理論概念轉化為可操作的學習路徑和實踐練習。 核心價值與結構概述: 本手冊的核心使命是提供一個結構化、互動式的學習環境,幫助讀者在掌握教材知識點的基礎上,建立起堅實的分析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技能。全書內容被組織成若乾個相互關聯的模塊,每一個模塊都對應著微觀經濟學中的一個重要領域。 第一部分:基礎概念與方法論的夯實 本部分著重於構建理解微觀經濟學分析的基礎框架。我們深知,經濟學的魅力在於其嚴謹的邏輯和假設,因此,本手冊首先引導讀者清晰界定“經濟學問題”的範疇,以及經濟學傢常用的分析工具。 稀缺性與選擇的邏輯: 手冊通過一係列情景分析題,幫助讀者消化稀缺資源的不可避免性,以及個體決策者(消費者和生産者)在麵對權衡取捨時所遵循的理性行為假設。這部分強調瞭“機會成本”這一核心概念的實際應用,確保讀者能夠迅速將其應用於任何決策場景中。 供給與需求的框架: 這是微觀經濟學的基石。本手冊提供瞭大量的圖錶練習和案例分析,要求學習者不僅能畫齣供需麯綫,更重要的是,能夠準確預測外部衝擊(如政策變化、技術進步、消費者偏好改變)如何影響市場均衡價格和交易量。練習涵蓋瞭從簡單的綫性模型到更復雜的非綫性關係的初步接觸。 彈性的深度剖析: 消費者和生産者對價格變動敏感度的量化是理解市場反應的關鍵。本手冊設計瞭大量的計算題,要求讀者不僅計算點彈性,還要理解弧彈性在不同情境下的適用性,並分析總收益與彈性之間的內在關係。 第二部分:消費者行為的深入探索 本部分將焦點集中於“需求方”——消費者。我們緻力於揭示消費者偏好如何最終轉化為市場需求麯綫。 偏好、預算與效用最大化: 手冊細緻地引導讀者理解無差異麯綫的性質,並結閤預算綫,推導齣消費者在既定約束下的最優選擇點。練習中會涉及對邊際替代率(MRS)和價格比率之間關係的考察,確保學習者理解為什麼在最優點MRS會等於價格比率。 收入與替代效應的分解: 這是微觀經濟學中一個經典且略顯復雜的概念。本手冊通過多步驟的圖解和案例拆分,幫助學習者區分當價格變化發生時,消費者行為變化中由“替代效應”和“收入效應”各自貢獻的比例,這對於理解正常商品、低檔商品乃至吉芬商品的形成至關重要。 第三部分:生産者行為與市場結構 從消費者轉嚮生産者,本部分的核心在於理解企業如何基於成本結構做齣生産決策,以及這些決策如何在不同市場結構下形成最終的價格和産齣水平。 成本理論的實踐應用: 學習手冊詳盡地梳理瞭短期和長期成本麯綫的形態,重點訓練讀者區分固定成本、可變成本、邊際成本和平均成本之間的動態關係。通過大量填空和圖錶分析,要求學習者熟練識彆利潤最大化的生産條件——邊際收益等於邊際成本(MR=MC)。 完全競爭市場的精細化研究: 在這個基準模型中,本手冊側重於展示企業如何在短期內決定是否生産,以及如何在長期達到零經濟利潤的均衡狀態。練習設計側重於企業短期停業決策與長期退齣決策的條件對比。 壟斷與寡頭的策略博弈: 針對市場力量的分析,本手冊提供瞭豐富的分析場景,要求學習者計算壟斷利潤,理解壟斷帶來的無謂損失(DWL)。對於寡頭市場,手冊引入瞭經典的博弈論思維工具,用以分析如古諾模型、伯特蘭模型中的廠商互動策略,強調納什均衡的概念及其在經濟決策中的預測力。 第四部分:市場失靈與政府乾預的評估 微觀經濟學的最終目標之一是評估市場效率。本部分旨在幫助讀者識彆市場機製可能失效的領域,並分析不同形式的政策乾預可能帶來的後果。 外部性的量化與矯正: 學習手冊通過計算外部成本或收益,展示瞭私有成本/收益與社會成本/收益之間的差異。在分析科斯定理和皮古稅(Pigouvian Tax)時,手冊強調瞭在實際應用中對交易成本和信息不對稱的考量。 公共物品的供給睏境: 針對公共物品的非競爭性與非排他性特徵,本手冊設計瞭分析“免費搭車者問題”的練習,並引導讀者思考最優的公共物品供給水平的判定標準,如“邊際收益等於邊際成本”的擴展應用。 信息不對稱的後果: 道德風險(Moral Hazard)和逆嚮選擇(Adverse Selection)是現代經濟學的重要議題。本手冊通過構造信息不對稱的場景,要求學習者分析市場信號(Signaling)和篩選(Screening)機製的有效性,理解信息不對稱如何導緻市場效率的損失。 本書的獨特學習設計: 本學習手冊的編排充分考慮瞭學習者在處理復雜數學模型和經濟直覺之間的平衡。每一個章節都包含: 1. 核心概念迴顧卡片: 簡潔明瞭的定義與關鍵公式速查。 2. 應用型案例解析: 真實的或高度模擬的經濟情景,要求讀者動手應用所學原理進行預測和解釋。 3. 分級難度習題集: 從基礎的概念辨析題,到中等的計算與繪圖題,再到高難度的綜閤分析與論證題,確保學習的階梯性。 4. “易混淆點”辨析專欄: 針對微觀經濟學中學生最常混淆的概念,提供針對性的對比和澄清。 通過係統地使用本學習手冊,讀者將能夠把《經濟學原理(第7版):微觀經濟學分冊》中的理論知識轉化為牢固的分析技能,為後續更深入的經濟學研究或在商業實踐中運用經濟學思維打下堅實的基礎。它是一份實踐操作的藍圖,而非單純的知識復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