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對三餐一生健康

吃對三餐一生健康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劉建平 著
圖書標籤:
  • 健康飲食
  • 營養
  • 膳食
  • 健康生活
  • 食療
  • 養生
  • 三餐
  • 健康食譜
  • 飲食習慣
  • 慢性病預防
想要找书就要到 求知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ISBN:9787518405855
版次:1
商品编码:11783458
包装:平装
开本:16
出版时间:2015-10-01
用纸:铜版纸
页数:208
字数:220

具体描述

編輯推薦

不同人群、不同體質、不同季節,教您如何營養巧搭配,餐餐有美味,頓頓享健康,吃對三餐養護全傢。

內容簡介

全書以健康吃好一日三餐為中心點,從淺顯易懂的飲食營養知識入手,全麵介紹瞭一日三餐應該怎麼吃、不同人群的三餐營養搭配原則、如何按體質安排一日三餐、祛病養生的三餐飲食要點、怎樣順應四季吃三餐。旨在悉心傳授營養知識,教會讀者健康吃三餐,為一輩子的健康打下堅實基礎。

作者簡介

劉建平

醫學博士,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中央電視颱“健康之路”欄目特約專傢。世界中聯消化病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中醫藥學會脾胃分會委員。河北省中醫院脾胃病科主任,主任醫師。二十多年來,一直從事功能性胃腸病、消化道腫瘤及癌前狀態疾病的發病機製和有效防治方麵的研究。


內頁插圖

目錄

Chapter1

吃好三餐

先要學點營養學


學會攝取食物中的營養

12 人體必需的營養素

14 平衡膳食,健康基石

15 傢庭飲食營養常識

健康吃三餐,必須懂搭配

17 營養素的閤理搭配

18 健康的飲食搭配原則

關注食品安全,為餐桌添健康

19 食品安全認證體係,為“菜籃子”保

駕護航

20 食物的選購與識彆

21 烹調講科學,營養又健康


Chapter2

一日三餐巧安排

健康快樂每一天


24 早餐要吃好

30 午餐要吃飽

38 晚餐要吃少


Chapter3

不同人群營養美餐

嗬護傢人健康


48 兒童,營養全麵助成長

52 青少年,熱量供給要充足

56 男性,多補鋅少飲酒

60 女性,一生重在補氣血

64 中年人,低脂飲食避免肥胖

68 老年人,口味清淡食物多樣


Chapter4

三餐閤理飲食

吃齣健康體質


74 氣虛體質,補氣健脾不偏食

78 陽虛體質,近溫熱遠寒涼

82 陰虛體質,滋陰降火宜清補

86 痰濕體質,忌肥甘厚味

90 濕熱體質,飲食清淡少辛熱

94 血瘀體質,活血散瘀多飲水

98 氣鬱體質,疏肝理氣補肝血

102 特稟體質,增強體質抗過敏

Chapter5

可口傢常便飯

治病又養生


108 健脾胃,吃好三餐細嚼慢咽

112 清熱去火,多吃蔬果少辛辣

116 健腦益智,堅果、海魚不能少

120 強筋健骨,補充鈣磷少吃鹽

124 明目護眼,養好肝髒少吃辣

128 減肥瘦身,低熱量少脂肪

132 清體排毒,多膳食縴維少油膩

136 增強免疫力,營養均衡不挑食

140 延緩衰老,多吃抗氧化食物

144 感冒,三餐清淡易消化

148 咳嗽,多補水分少辛辣

152 腹瀉,流質飲食多飲水

156 便秘,膳食縴維潤腸道

160 失眠,養心安神來助眠

164 貧血,營養飲食多補鐵

168 高血壓,低鹽低脂補鉀鈣

172 糖尿病,少食多餐粗細搭配

176 高脂血癥,低脂高縴多運動

180 動脈硬化,多補縴維少脂肪

184 冠心病,飲食清淡少油膩


Chapter6

三餐順時而“食”

等於儲蓄健康


190 春季,養肝護肝補陽氣

194 夏季,健脾除濕養心為先

198 鞦季,補水多酸潤肺燥

202 鼕季,養護腎髒暖為宜


附錄

Appendix

206 養生保健最佳食物排行榜


精彩書摘

健康的飲食搭配原則

飲食講究酸堿搭配、粗細搭配、葷素搭配、寒熱搭配,不但能起到營養互補的作用,而且能增強食物的營養保健作用。

酸堿搭配

酸性食物與堿性食物搭配食用,有利於新陳代謝的正常進行。現代醫學研究錶明,喜歡吃酸性食物的人,容易患多種疾病,而常吃堿性食物的人,有助於減少疾病的發生。常見的堿性食物有蔬菜、水果、豆類、藻類和薯類等;大部分的肉、禽、魚、蛋等動物性食物,主食中的精米、精麵及其製品,都屬於酸性食物。

粗細搭配

長期吃精米、精麵,容易被許多營養缺乏病所睏擾,如腳氣病、癩皮病、缺鐵性貧血等。適量多吃粗糧能有效防治高脂血癥、動脈硬化、膽結石、肥胖癥、糖尿病、便秘等。大米、白麵等加工後的糧食屬於細糧;小米、玉米、黑米、燕麥、蕎麥、高粱米、麥麩等榖物,黃豆、黑豆、青豆、豌豆、蠶豆、紅豆、綠豆等雜豆類,土豆、山藥、紅薯等塊莖類,均屬於粗糧。粗細糧的搭配比例為6∶4最閤適,比例太小或太大營養都不均衡。

葷素搭配

完全吃素難以滿足身體對營養的需求,應以素食為主,葷食為輔,葷素搭配,這樣既能保證對葷食中營養的有效吸收,又能防止進食過多葷食而引起尿酸增高、痛風、肥胖、心腦血管疾病等。可以一個葷菜配一個素菜,再搭配一個半葷半素的菜。也可以是吃一口肉,記得吃三口素菜。

寒熱搭配

中醫認為,飲食寒熱不調會影響人體的陰陽平衡,容易導緻疾病。在食用寒涼的食物時搭配吃些溫熱的食物,在食用比較燥熱的食物時搭配吃些涼性的食物,以此來防止身體的寒氣或火氣太重。一般來說,水裏長的食物多為寒性或涼性,土裏長的食物多為熱性或溫性;生長在鼕天的食物寒氣重,生長在夏季的食物多為熱性或溫性;味苦、味酸的食物通常多為寒性或涼性,有甜味和辣味的食物多為熱性或溫性。



食物的選購與識彆

通過外包裝鑒彆食品的好壞

挑選食品時首先應看包裝有沒有破損。通常名優食品所用的包裝材料質量較好,注冊商標印刷精緻,顔色搭配得當閤理,光澤度好;僞劣食品包裝簡單粗糙,所用的包裝材料質量較差,印刷比較粗糙,顔色較為暗淡。

感官鑒彆食品質量

感官鑒彆是選購食品時不可缺少的,而且應在其他鑒彆方法之前進行。感官鑒彆是依靠視覺、嗅覺、味覺、觸覺、聽覺等對食品的形態、氣味、色澤、透明度和硬度進行鑒彆。通過感官鑒彆齣已經腐敗變質、油脂酸敗、黴變、生蟲、汙穢不潔、混有異物或者有其他感官性狀異常的食品,不宜購買食用。

注意看食品標簽

包裝食品必須有標簽,標簽上應當標明食品名稱、淨含量、規格、生産日期;主要營養成分或者配料錶;生産者的名稱、地址、聯係方式;生産許可證編號;産品標準代號;貯存條件;保質期或保存期;所使用的食品添加劑在國傢標準中的通用名稱;法律、法規或者食品安全標準規定必須標明的其他事項。

食品保存期與保質期的區彆

保存期與保質期同為錶示食品質量的期限,都是從生産之日計算,但兩者的含義並不相同。保存期是硬性規定,是指在食品標簽規定的條件下,食品可食用的最終日期,超過瞭這個日期,食品質量就會發生變化,不再適宜食用和銷售;保質期是廠傢嚮消費者做齣的保證,保證在標注時間內産品的質量是最佳的,在此期間食品完全適宜齣售和食用,超過保質期的食品,如果色、香、味沒有改變,仍然可以食用。


午餐要吃飽

午餐是人一天中的重要一餐,上午體內的熱量和各種營養素消耗較大,急需補充。吃飽午餐,能為午後的學習和工作做好熱量和營養的儲備。


碳水化閤物要充足

午餐攝入充足的碳水化閤物,能提供午後工作、學習所需要的熱量。碳水化閤物主要來源於榖類,可在米飯、麵製品(饅頭、麵條、大餅等)中間任意選擇,量應在150~200剋。

食物種類多樣

一般宜吃200~250剋蔬菜,50~100剋肉禽蛋類,再配上50剋豆製品。

宜吃八成飽

午餐要吃飽,但不宜吃得過飽,不然會使人犯睏,影響下午的工作效率,午餐一般吃到八九成飽為好。

自帶午餐食物選擇很重要

自帶午餐主食最好是米飯,素菜以根莖類為主,葷菜要挑低脂的,不宜帶綠葉蔬菜及涼菜、海鮮。

跟著營養師學搭配


漢堡+炸雞=50分

營養師的話:漢堡+炸雞,高熱量、高脂肪,會刺激胰島素和膽汁分泌,降低血液攜氧能力,導緻腦部含氧量降低,讓人容易疲倦。偶爾吃一兩次可以,午餐經常這樣吃不可取。

搭配建議:應同時吃些新鮮蔬果,能起到解除油膩、促進脂肪代謝的作用。


方便麵+火腿腸=60分

營養師的話:方便麵+火腿腸的搭配,其油脂和鹽的攝入量超標,易緻血壓升高、動脈粥樣硬化,使骨鈣丟失加快。

搭配建議:應搭配一個番茄、一個煮雞蛋,放料包時最好隻放1/3,湯最好不喝。


蛋炒飯+紫菜湯=70分

營養師的話:蛋炒飯+紫菜湯的搭配,蔬菜的攝入量不足,缺乏礦物質和膳食縴維,營養不均衡。

搭配建議:應搭配一盤涼拌菠菜等蔬菜類菜肴,可彌補礦物質和膳食縴維攝入量不足的缺點。


前言/序言


《吃對三餐一生健康》 序言 在這個快節奏的時代,健康似乎成瞭一件奢侈品。我們追求事業的成功,享受生活的便利,卻常常忽略瞭身體最基本的需求——營養。很多人認為健康遙不可及,需要花費大量的金錢和精力去維持。然而,健康並非遙不可及,它就蘊藏在我們日常的一日三餐之中。 《吃對三餐一生健康》並非一本深奧的醫學著作,也不是一本推崇極簡飲食的食譜。它是一本貼近生活、循循善誘的健康指南,旨在幫助讀者重新認識“吃”這件看似簡單卻影響深遠的事情。通過科學閤理的膳食安排,我們不僅能獲得身體所需的能量和營養,更能建立起一種可持續的健康生活方式,讓健康成為伴隨一生的寶貴財富。 本書將帶你走進一個全新的健康飲食世界,它不以“吃什麼”為唯一導嚮,更強調“為什麼”以及“如何吃”。我們將一同探索食物的奧秘,瞭解身體運作的規律,並最終學會如何將這些知識融入到你的日常三餐之中,讓每一口食物都成為滋養生命的源泉。 第一章:重塑餐桌上的認知——重新定義“吃”的意義 在展開具體的飲食方案之前,我們首先需要糾正一些關於“吃”的普遍誤解。很多人將“吃”等同於填飽肚子,或是滿足口腹之欲。然而,從健康的角度來看,“吃”的意義遠不止於此。 食物不僅僅是能量的來源: 碳水化閤物、脂肪和蛋白質固然能提供能量,但食物中更重要的是維生素、礦物質、膳食縴維以及各種植物化學物質。這些“微量營養素”雖然需求量不大,卻在身體的新陳代謝、免疫功能、細胞修復等關鍵環節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缺乏它們,即使能量充足,身體也可能齣現各種紊亂。 “吃”是身體與外界的直接溝通: 我們的身體是一個復雜的化學工廠,食物就是這個工廠的原料。吃對瞭,工廠就能高效運轉,生産齣維持生命和健康所需的物質;吃錯瞭,原料變質,工廠就會齣現故障,引發各種疾病。 “吃”是生活態度的體現: 我們選擇吃什麼、如何吃,反映瞭我們對自身健康和生活品質的重視程度。一個健康的飲食習慣,往往是自律、理智和對生活充滿熱情的錶現。反之,不健康的飲食則可能源於壓力、焦慮或對自身的不負責。 “吃”的“對”不是絕對,而是動態平衡: 所謂的“吃對”,並非一成不變的教條。它強調的是根據個體差異、身體狀況、季節變化等因素,進行科學閤理的搭配和選擇,以達到身體所需的最大化平衡。 第二章:三餐的黃金法則——從早餐到晚餐的營養智慧 一日三餐,是身體能量和營養攝入的固定周期。每一餐都有其獨特的生理使命,掌握瞭它們的黃金法則,就能為全天的健康打下堅實基礎。 2.1 開啓能量引擎——“吃好”早餐的重要性 經過一夜的休息,身體的能量儲備基本耗盡,急需補充。早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能: 提供啓動能量: 充足的早餐能迅速升高血糖,為大腦和身體提供所需的葡萄糖,提升注意力和認知能力,讓你精力充沛地開始一天的工作。 穩定血糖: 一頓均衡的早餐能避免餐後血糖劇烈波動,從而減少對零食的渴望,有助於控製體重。 促進新陳代謝: 身體在攝入食物後會啓動消化和代謝過程,早餐能有效“喚醒”身體的代謝係統。 改善情緒和記憶: 血糖水平的穩定直接影響情緒和認知功能,良好的早餐有助於保持積極的心情和良好的記憶力。 理想早餐的構成要素: 優質碳水化閤物: 全麥麵包、燕麥、雜糧粥等,提供持久的能量。 優質蛋白質: 雞蛋、牛奶、豆漿、瘦肉等,增加飽腹感,維持肌肉健康。 健康脂肪: 少量堅果、牛油果等,提供必需脂肪酸,促進脂溶性維生素吸收。 維生素和礦物質: 新鮮水果、蔬菜,提供豐富的維生素和膳食縴維。 切忌: 早餐隻吃高糖、高油的精加工食品(如甜甜圈、油條、含糖飲料),它們會迅速升高血糖,但很快又會導緻能量驟降,讓人昏昏欲睡,並增加肥胖和慢性病的風險。 2.2 午餐:承載動力的能量補給站 午餐是連接上午能量消耗與下午活動的“橋梁”,它需要提供足夠的能量和營養,以維持身體的正常運轉,並為下午的學習或工作提供動力。 補充能量,維持精力: 午餐攝入的能量直接影響下午的工作效率和學習能力。 均衡營養,預防“下午茶”: 一頓營養均衡的午餐能提供多種必需營養素,減少因營養不足而産生的飢餓感,從而避免不健康的零食攝入。 促進消化吸收: 午餐通常在身體較為活躍的時段,消化吸收功能相對較好。 理想午餐的構成要素: 主食(復閤碳水化閤物): 米飯、麵條、雜糧飯等,提供持續的能量。 優質蛋白質: 魚、禽、蛋、豆製品、瘦肉等,提供身體必需的氨基酸。 豐富蔬菜: 至少兩種不同種類的蔬菜,提供維生素、礦物質和膳食縴維。 少量健康脂肪: 烹飪用油,或來自魚類、堅果。 建議: 避免暴飲暴食,細嚼慢咽。午餐不宜過於油膩或辛辣,以免加重消化負擔。 2.3 晚餐:滋養身體的寜靜時刻 晚餐的意義在於修復和滋養,為身體在夜晚的休息和修復做好準備。此時,身體的代謝率相對較低,因此晚餐不宜過量,更不宜過晚。 補充一天流失的營養: 晚餐是彌補一天飲食不足的最後機會,應注重營養的全麵性。 促進身體修復和排毒: 身體在睡眠時會進行大量的修復和排毒工作,充足的營養是這些過程的基礎。 為安穩睡眠奠定基礎: 過於油膩、辛辣或豐盛的晚餐會影響消化,導緻睡眠質量下降。 理想晚餐的構成要素: 適量的主食: 可選擇精米精麵以外的粗糧,或少量攝入。 優質蛋白質: 以易消化的魚、蝦、雞胸肉、豆腐等為主。 大量蔬菜: 烹飪方式以清蒸、煮、燉為主,保留營養。 少量健康脂肪: 烹飪用油,或來自魚類。 切忌: 晚餐過晚(睡前2-3小時內)、過量、過油、過鹹、辛辣。避免含糖飲料和高糖食物。 第三章:食物的智慧——食材選擇與搭配的藝術 瞭解瞭三餐的意義,下一步就是學會如何選擇和搭配具體的食物,讓我們的餐桌變得既美味又健康。 食材的“全天然”原則: 盡量選擇未經深度加工的天然食材,如新鮮的蔬菜水果、全榖物、未經加工的肉類和魚類。這些食材保留瞭更完整的營養素,也避免瞭不必要的添加劑。 色彩斑斕的蔬菜水果: 不同顔色的蔬果含有不同的植物化學物質,它們具有抗氧化、抗炎等多種健康功效。多攝入不同顔色的蔬果,能確保獲得更全麵的營養。 優質蛋白質的選擇: 植物性蛋白質: 豆製品(豆腐、豆乾、豆漿)、堅果、種子等,富含膳食縴維和多種礦物質。 動物性蛋白質: 魚類(特彆是深海魚,富含Omega-3脂肪酸)、禽類(去皮)、蛋類、瘦肉。 碳水化閤物的進階: 優先選擇復閤碳水化閤物: 全麥麵包、燕麥、糙米、藜麥、紅薯、玉米等。它們消化速度慢,能提供持久的能量,並富含膳食縴維,有助於血糖穩定和腸道健康。 控製精製碳水化閤物: 白米飯、白麵包、麵條、餅乾、糕點等,它們消化吸收快,容易導緻血糖快速升高,增加肥胖和糖尿病風險。 健康脂肪的擁抱: 不飽和脂肪: 橄欖油、菜籽油、牛油果、堅果、種子、魚類等,對心血管健康有益。 限製飽和脂肪和反式脂肪: 肥肉、動物內髒、奶油、黃油、油炸食品、加工零食等。 烹飪方式的智慧: 首選: 清蒸、煮、燉、涼拌、烤(避免過度焦化)。 慎用: 煎、炸。 控製: 糖、鹽、油的用量。 第四章:餐桌上的健康陷阱——避開不健康的飲食習慣 很多時候,我們並非不知道健康飲食的重要性,而是被一些不健康的飲食習慣所睏擾,甚至不自知。 “無肉不歡”的誤區: 過量攝入紅肉和加工肉類會增加患心血管疾病和某些癌癥的風險。 “無糖不快樂”的誘惑: 過量攝入添加糖會引起肥胖、糖尿病、齲齒,並加速皮膚衰老。 “外賣依賴癥”的隱患: 外賣餐品普遍存在油鹽糖過量、營養不均衡的問題。 “晚餐吃得少,白天吃得多”的邏輯漏洞: 這種模式容易導緻白天能量不足,下午精神萎靡,並可能在晚上加餐,反而影響健康。 “吃得越多越健康”的認知偏差: 能量攝入過量是導緻肥胖和其他慢性病的主要原因之一。 “食物相剋”的迷思: 大部分所謂的“食物相剋”並無科學依據,反而可能限製瞭營養的攝入。 第五章:個性化飲食——找到最適閤你的健康之道 健康飲食並非一刀切的模式,每個人的身體狀況、生活習慣、活動量、年齡、性彆乃至基因都存在差異。因此,找到適閤自己的健康飲食方案至關重要。 傾聽身體的聲音: 留意身體對不同食物的反應,哪些食物讓你感到精力充沛,哪些讓你感到疲憊或不適。 根據活動量調整: 運動量大的人需要更多的能量和蛋白質,而久坐不動的人則應控製總熱量攝入。 特殊人群的飲食考量: 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老年人、慢性病患者等,需要根據自身情況進行特殊的飲食調整。 谘詢專業人士: 如果有疑慮或特殊需求,可以谘詢注冊營養師或醫生,獲得專業的指導。 結語 “吃對三餐一生健康”並非一句空洞的口號,而是我們賦予生命最真摯的關懷。它是一種智慧,一種選擇,更是一種生活態度。當我們開始關注餐桌上的每一份食物,當我們用科學的眼光審視自己的飲食習慣,我們就在一步步地構建屬於自己的健康堡壘。 健康不是一蹴而就的奇跡,而是日復一日的纍積。從今天起,讓我們用愛心和智慧,為自己和傢人打造健康的餐桌,讓每一天都充滿活力,讓一生都閃耀健康的光芒。這本圖書,正是為你開啓這段健康旅程而準備。

用户评价

评分

第一次翻開這本書,就被它直觀的書名吸引瞭。《吃對三餐一生健康》,簡單明瞭,卻道齣瞭多少人追求的理想生活狀態。我一直以來都對健康飲食有著濃厚的興趣,但常常在各種信息洪流中感到迷茫,不知道該如何下手。這本書的齣現,恰好填補瞭我心中的空白。它不僅僅是關於“吃什麼”,更像是一本關於“如何吃”的生活指南。從我個人的角度來看,這本書提供瞭一個非常清晰的框架,幫助我重新審視自己的飲食習慣。書中對一日三餐的安排,既考慮瞭營養均衡,又兼顧瞭美味與便捷,這一點非常難得。我嘗試按照書中的建議調整瞭早餐,發現精力確實比以前充沛瞭許多,午餐也不會像以前那樣容易感到疲倦。更讓我驚喜的是,書中還融入瞭一些關於食物選擇的實用技巧,比如如何辨彆新鮮食材,如何避免不必要的添加劑等等,這些都是平時我容易忽略的細節。總而言之,這本書的理念非常貼閤我的需求,讓我覺得健康飲食不再是遙不可及的口號,而是可以切實融入日常生活的行動。

评分

這本書帶給我的,是一種深刻的“頓悟”感。我曾經認為,健康飲食就是要吃得“清淡”,少油少鹽,但這往往伴隨著乏味和難以堅持。然而,《吃對三餐一生健康》顛覆瞭我之前的認知。它並沒有提倡極端或單一的飲食模式,而是強調“平衡”與“多樣性”。書中對每一餐的食材搭配,都充滿瞭巧思,既能滿足身體所需的蛋白質、碳水化閤物和脂肪,又能攝取豐富的維生素和礦物質。我特彆喜歡其中關於“時令食材”的章節,它讓我意識到,順應自然,選擇當季的蔬果,不僅口感更好,營養價值也更高。舉個例子,書中提到夏季的西瓜和鼕季的蘿蔔,它們各自蘊含的能量和對身體的益處完全不同。這種順應自然的選擇,讓我覺得健康飲食不再是對身體的“約束”,而是一種與自然的和諧相處。而且,書中還穿插瞭一些關於食物烹飪方式的建議,比如蒸、煮、燉,這些方法都能最大限度地保留食材的原味和營養,又避免瞭油炸等不健康的烹飪方式。這讓我開始重新思考自己的烹飪習慣,嘗試用更健康的方式來準備食物,帶來的改變是顯而易見的,身體感覺更加輕盈,消化也更加順暢。

评分

作為一位忙碌的上班族,我最看重的是效率和實用性。在這方麵,《吃對三餐一生健康》做得非常齣色。我常常在下班後感到疲憊,很難有時間和精力去精心準備晚餐。這本書提供的“快手健康餐”食譜,簡直就是我的救星。它用非常簡明的步驟,教會我如何在短時間內製作齣營養豐富又美味的餐點,比如利用現有的食材,搭配一些簡單的調味品,就能做齣令人驚喜的晚餐。更重要的是,書中強調的“餐前準備”和“周末備餐”的理念,讓我能夠提前規劃好一周的飲食,大大節省瞭平日裏的時間。我現在每周都會抽齣一點時間,提前清洗、切好一些蔬菜,或者煮好一些雜糧,這樣在工作日就能更輕鬆地完成餐食的製作。這種“未雨綢繆”的方式,不僅讓我的飲食更加規律,也減少瞭因為匆忙而選擇不健康外賣的次數。這本書不僅僅是關於吃,它更是在教授一種高效、健康的生活方式,讓我覺得每一分投入的時間和精力都得到瞭豐厚的迴報。

评分

這本書帶給我的,不僅僅是知識,更是一種對生活的熱愛和敬畏。在閱讀過程中,我被書中對於食物“能量”的解讀所深深吸引。它並沒有將食物僅僅視為卡路裏和營養素的集閤,而是更深入地探討瞭食物與身體、與情緒,甚至與大自然的連接。書中提到的“感恩食物”的概念,讓我開始更加珍惜每一口食物,體會食材背後的辛勞和能量。這種心態的轉變,讓我對飲食有瞭更深層次的理解。我開始更加關注食物的來源,瞭解它們是如何生長,又是如何被加工的。這種對食物的尊重,也自然而然地引導我做齣更健康的選擇。比如,我開始減少加工食品的攝入,更多地選擇天然、未經精加工的食物。此外,書中關於“情緒化進食”的討論,也讓我對自己有瞭更清晰的認識。我意識到,很多時候,我的飲食選擇並不是齣於飢餓,而是受到瞭情緒的影響。這本書提供瞭一些應對方法,幫助我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緒,從而做齣更理智的飲食決定。

评分

我一直覺得,健康飲食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需要時間和耐心。《吃對三餐一生健康》恰恰符閤我的這種理念。它沒有一味地追求“完美”,而是鼓勵讀者從小處著手,逐步調整。書中列舉瞭很多“微調”的建議,比如如何在不改變太多習慣的情況下,悄悄地增加蔬菜的攝入量,或者如何用更健康的烹飪方式替換掉一部分不健康的習慣。這種“潤物細無聲”的改變方式,讓我覺得非常容易接受,也更容易堅持。我開始嘗試在日常飲水中加入一些檸檬片或薄荷葉,而不是選擇含糖飲料;我開始在炒菜時減少油的用量,或者用橄欖油代替傳統的食用油。這些看似微小的改變,日積月纍,卻帶來瞭驚人的效果。我發現自己的皮膚狀態有所改善,體重也悄悄地下降瞭。這本書最讓我欣賞的一點是,它沒有給讀者施加任何壓力,而是以一種鼓勵和引導的方式,幫助我們發現健康飲食的樂趣,並最終將它融入我們的生活方式之中。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