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套精裝典藏版特彆附贈限量版諾奬主題海報+5款精美明信片。
阿列剋謝耶維奇獲得2015年諾貝爾文學奬,為世界文壇開創瞭嶄新紀實體裁。她的作品被譯為35種文字,屢獲世界大奬。2015年諾貝爾文學奬頒奬詞:“她的復調書寫,是對我們時代苦難和勇氣的紀念。”
海報:
《切爾諾貝利的悲鳴》《鋅皮娃娃兵》《我是女兵,也是女人》《我還是想你,媽媽》是2015年諾貝爾文學奬得主S.A.阿列剋謝耶維奇的代錶作。
1.《切爾諾貝利的悲鳴》簡介:
1986年4月26日,慘烈的反應爐事故發生在切爾諾貝利。這是浩大的悲劇。作者訪問瞭上百位受到切爾諾貝利核災影響的人民,有無辜的居民、消防員、以及那些被徵招去清理災難現場的人員。他們的故事透露齣他們至今仍生活在恐懼、憤怒和不安當中。
本書將這些訪談以獨白的方式呈現,巨細靡遺的寫實描繪,使這場悲劇讀起來像世界末日的童話。人們坦白地述說著痛苦,細膩的獨白讓人身曆其境卻又難以承受。
2.《鋅皮娃娃兵》簡介:
1979年12月,蘇軍入侵阿富汗。很快,阿富汗各派遊擊隊逐漸結成聯盟,同入侵者和阿富汗政府軍展開瞭遊擊戰爭。本書記錄瞭阿富汗戰爭中蘇聯軍官、士兵、護士、妻子、情人、父母、孩子的血淚記憶,是20世紀紀實文學經典作品。
3.《我是女兵,也是女人》簡介:
超過100萬名15—30歲的蘇聯女兵參加瞭第二次世界大戰,她們中有醫生、護士,還有傘兵、坦剋兵、重機槍手、狙擊手等。本書真實記錄瞭她們親曆的那些感人淚下的故事,還有戰火中偉大的愛情……
書裏所有的故事都是真實發生過的,大量內容曾被蘇聯官方嚴禁齣版。
這些女兵眼裏的戰爭, 與男人們的描述截然不同。這些女兵的迴憶,會讓你感受到二戰中直觀的衝擊和從未有過的強烈震撼。
4.《我還是想你,媽媽》簡介:
衛國戰爭期間(1941—1945),數百萬蘇聯兒童死亡,本書是幸存者的口述實錄。戰爭發生時,他們隻是2—12歲的孩子。這本書就是孩子們眼中戰爭的真實再現。
他們是戰爭公正,也是不幸的見證者。兒童眼裏的戰爭,要比《我是女人,也是女兵》一書裏女人的視角所記錄的戰爭更加驚人。
斯韋特蘭娜·亞曆山德羅夫娜·阿列剋謝耶維奇(Svetlana Alexandravna Alexievich)
白俄羅斯作傢,1948年生於烏剋蘭,畢業於明斯剋大學新聞學係,曾做過記者,作品以獨特風格記錄瞭第二次世界大戰、阿富汗戰爭、蘇聯解體、切爾諾貝利事故等重大事件。
曾多次獲奬,包括瑞典筆會奬(1996)、德國萊比锡圖書奬(1998)、法國“世界見證人”奬(1999)、美國國傢書評人奬(2005)、德國書業和平奬(2013)等。
2013年、2014年,連續獲得諾貝爾文學奬提名,並入圍決選名單,2015年獲得諾貝爾文學奬。目前其作品已在全世界被翻譯成35種文字,並創作有21部紀錄片腳本和3部戲劇(曾在法國、德國、保加利亞演齣)。
每一頁都是奇異而殘忍的故事,就像那些殘留在幸存者身上的輻射。
——《紐約時報》
如同古希臘悲劇錶演的閤唱團,本書收錄瞭眾人的心聲。短期之內,我們恐怕不會再有機會讀到這般真實記錄憤怒、愚昧、英勇和傷亡的文字。
──《倫敦時報》
從受訪者的獨白中,阿列剋謝耶維奇創造瞭這樣一種曆史:無論離這些事件有多遠,讀者都能感同身受,如有切膚之痛。讀完這本書,我纔知道切爾諾貝利是歐洲的一場海嘯,這場海嘯不僅是由我們人類所造成的,而且永無止境。如果你對未來抱有好奇心,我強烈推薦這本書。書中的切爾諾貝利是個充滿極端與未知的地方,一個現代科技發展造就的戲劇世界。
——《每日電訊報》
口語敘述的曆史在腦海中揮之不去,充斥著麵對命運時的無奈、艱苦卓絕的勇氣,以及濃厚的黑色幽默……如同不可磨滅的X 光透視著俄國人的靈魂。
──《齣版人周刊》
正如這本書所描述的,不管在什麼地方,戰爭的本質都一樣:殘忍,醜惡,摧殘人性。令人難忘的是那些娃娃兵的母親,尤其是當娃娃兵被裝到鋅皮棺材裏運迴傢時,母親們在墓地裏講述著兒子們的事,就好像他們還活著。
——《齣版人周刊》
阿列剋謝耶維奇的這本傑齣著作,忠實地記錄著她那些白俄羅斯同胞的生命與死亡。本書終於將在美國上架……這是無與倫比的見證。
──《國傢》雜誌
書中記錄著受汙染的世界裏駭人的生活。這些典型的故事分彆傳達齣不同的聲音:憤怒、恐懼、無知、艱苦、英勇、同情和愛。阿列剋謝耶維奇冒著損害健康的風險,深入前綫收集這些見證,把故事轉化成令人難忘的精闢著作,我們隻能期盼書中的災難不會重現。
──《書目雜誌》
阿列剋謝耶維奇用第一人稱的敘述方式,講述瞭那些士兵們所麵對的戰爭是什麼樣的,也揭露瞭強加到人民頭上、扭麯人性的暴行。
——《圖書館》雜誌
阿列剋謝耶維奇用鴻篇巨製展現瞭20世紀人類曆史裏的細節。
——《紐約每日新聞》
1.《切爾諾貝利的悲鳴》目錄
【曆史背景】 001
【序 幕】
孤單的人聲 006
【第一部/死亡之地】
我們為什麼記得 026
和活人、死人聊些什麼 029
一生寫在門上的人 036
迴來的人 039
輻射長什麼樣 054
沒有歌詞的歌 058
三段關於傢園的獨白 059
祈禱時纔真切展現自己的靈魂 069
士兵閤唱麯 072
【第二部/活人的土地】
古老的預言 092
月光下的風景 096
耶穌死亡時牙痛的人 098
關於一顆子彈的三段獨白 104
生活中為何不能沒有契訶夫和托爾斯泰 112
戰爭電影 117
大叫 126
新國度 128
書寫切爾諾貝利 137
謊言和真相 144
人民的聲音 155
【第三部/齣人意料的哀傷】
我們不知道的事:死亡能有多美 168
鏟子和原子 172
測量 180
可怕的事總是悄悄發生 183
答案 191
迴憶 194
對物理學的熱愛 197
昂貴的薩拉米香腸 203
自由與夢想平凡地死去 206
死亡的陰影 213
畸形的嬰兒 219
政策 222
蘇聯政府護衛者的獨白 228
指示 230
人竟然可以擁有無盡的權力來支配他人 234
我們為什麼愛切爾諾貝利 242
兒童的聲音 247
孤寂的聲音 253
後記 269
2.《鋅皮娃娃兵》目錄
【前 言】
我對自己說,我再也不願意寫戰爭瞭 002
我已置身於真正的戰場上 005
我們彼此太貼近瞭,任何人都休想逃避 012
【第一天】
作者的話 020
誰第一個開槍,誰就能活下來 022
阿富汗治好瞭我輕信一切的病 029
人們在那邊靠仇恨生存 032
他們永遠不會知道這一切 041
我們好像已經是死人瞭 043
我們在懺悔 048
為什麼逼我迴憶 054
這裏造就的都是扭麯的人 058
我感到羞恥 064
我的小太陽 075
如今我什麼也不信瞭 078
忘掉你曾有過兩條腿 084
人死的時候完全不像電影裏那樣 087
你們不要叫我兒子的名字 090
我把自己的一生全忘瞭 098
【第二天】
作者的話 102
殺人就是為瞭能迴傢 104
我仍然在哭泣 109
我不願意當政治錯誤的犧牲品 114
活著迴傢 117
我在等他迴來 124
我想像個正常人一樣活下去 132
我在那邊殺過人嗎 144
我們齣發時從不握手告彆 147
他們死的時候不聲不響 153
你聽見我的聲音瞭嗎? 159
我把自己的兒子交給瞭什麼人 163
隻有完全絕望的人纔能說齣一切 169
這裏的人都不願意談起未來 174
人身上能有多少人味 177
您渾身都沾著我兒子的鮮血 185
死亡就是這樣 190
我要活著 194
【第三天】
作者的話 200
請在墳頭上掛塊牌子 202
為什麼我隻能想起可怕的事 205
我夢見的是棺材 212
朝著地雷前進 215
活石頭 222
“快把我媽媽還給我” 226
“我想把兒子留在傢裏” 230
也許她還活著 233
我以為所有人都能變得善良 239
難道我能說“我懷疑” 243
什麼是真理 249
為什麼我要忍受這麼大的痛苦 252
我沒有人可以等待瞭 255
我有眼睛時比現在瞎得更厲害 262
“我親愛的媽媽” 268
【後 記】
我是通過人說話的聲音來聆聽世界的 280
阿列剋謝耶維奇和她的紀實文學/高莽 301
3.《我是女兵,也是女人》目錄
“我不想去迴憶……” 001
“再長長吧,姑娘……你們還嫩呢” 019
誓言與禱告 021
恐懼氣氛和一提箱糖果 037
戰場生活和瑣事 060
“隻有我一人迴到媽媽身邊……” 079
“我們的樓裏有兩場戰爭……” 102
“電話聽筒可射不齣子彈……” 112
“我們隻獲得瞭小小的奬章……” 130
布娃娃和步槍 136
血腥味和死亡前的驚異 142
馬匹和鳥兒 147
“那已經不是我瞭……” 152
“我現在還記得這雙眼睛……” 164
“我們沒有打過槍……” 185
凱牌特殊肥皂和警衛室 196
燒壞的軸承和罵娘的髒話 207
“當然是需要軍人……可我也還想做美女” 216
男人的靴子和女人的帽子 218
姑娘的尖叫和水手的迷信 232
沉默的恐怖和臆想的美麗 244
“小姐們!你們知道嗎?工兵排長平均隻能活
兩個月……” 248
“哪怕讓我隻看他一眼……” 265
魔鬼女人和五月玫瑰 266
麵嚮天空的特彆沉靜和一枚失去的戒指 283
孤獨的子彈和人 294
“最後一點點土豆仔……” 298
裝炸藥的籃子和毛絨玩具 301
阿媽和阿爸 316
渺小的生命和偉大的思想 325
“媽媽,爸爸是什麼樣子的?” 336
洗澡的寶寶和像爸爸一樣的媽媽 337
小紅帽和在戰場上看到一隻小貓的高興勁兒 348
那些已經可以說話的人們的沉默 358
“她把手放在自己的心口上” 363
戰爭的最後幾天,殺人已經令人厭惡 364
寫作文的幼稚錯誤和喜劇 376
祖國、斯大林和紅色印花布 382
“突然間,非常想活下去……” 390
寫戰爭,更是寫人(創作筆記摘錄) 402
譯後記 441
4.《我還是想你,媽媽》目錄
“他害怕迴頭看一眼……” 001
“我的第一支,也是最後一支香煙……” 004
“奶奶在祈禱……她祈禱我的靈魂能迴來……” 009
“他們全身粉紅地躺在木炭上麵……” 011
“可我還是想媽媽……” 016
“這麼漂亮的德國玩具……” 021
“一把鹽……這是我們傢留下來的全部……” 027
“我吻過課本上的所有人像……” 031
“我用雙手收集起它們……它們雪白雪白的……” 034
“我想活下去!我想活下去!” 037
“我透過扣眼兒往外偷看……” 039
“我隻聽到媽媽的喊叫聲……” 043
“我們在演奏,戰士們卻在哭泣……” 047
“死去的人們躺在墓地……仿佛又被打死瞭一次……” 050
“當我明白這個人是父親……我的膝蓋顫抖不停……” 052
“閉上眼睛,兒子……不要看……” 056
“弟弟哭瞭,因為爸爸在的時候,還沒有他……” 060
“第一個來的就是這個小姑娘……” 062
“我——是你的媽媽……” 065
“可以舔舔嗎?” 067
“還有半勺白糖。” 069
“房子,彆著火!房子,彆著火!” 074
“她穿著白大褂,就像媽媽……” 077
“阿姨,請您把我也抱到腿上吧……” 080
“她開始輕輕搖晃,像搖晃布娃娃……” 082
“已經給我買瞭識字課本……” 085
“既不是未婚夫,又不是士兵……” 096
“哪怕是留下一個兒子也好啊……” 098
“他在用袖子擦著眼淚……” 101
“它吊在繩子上,就像個小孩兒……” 104
“現在你們就是我的孩子……” 107
“我們親吻瞭她們的手……” 109
“我用一雙小女孩的眼睛看著他們……” 112
“我們的媽媽沒有笑過……” 114
“我不習慣自己的名字……” 116
“他的軍便服濕漉漉的……” 118
“好像是她為他救齣瞭女兒……” 121
“他們輪流把我抱到手上……從頭到腳地
拍打我……” 125
“為什麼我這麼小?” 129
“人的氣味會把它們吸引過來……” 131
“為什麼他們朝臉上開槍?我的媽媽這麼漂亮……” 133
“你求我,讓我開槍打死你……” 139
“我頭上連塊三角巾都沒有……” 144
“大街上沒有可以玩耍的夥伴……” 148
“我深夜打開窗子……把紙條交給風……” 151
“挖掘一下這裏吧……” 158
“人們把爺爺埋在瞭窗戶下麵……” 161
“他們還用鐵鍬拍打瞭一陣,好讓它看起來
漂亮一些。” 163
“我給自己買瞭條帶蝴蝶結的連衣裙……” 166
“他怎麼會死呢,今天沒開槍啊?” 170
“因為我們——是小女孩,而他——是小男孩……” 177
“如果和德國男孩子玩,你就不是我的哥們……” 181
“我們甚至都忘瞭這個詞……” 188
“你們都該去前綫,卻在這兒愛我媽媽……” 195
“最後,他們大聲叫喊著自己的名字……” 202
“我們四個人都套在這個小雪橇上……” 204
“這兩個小男孩變得很輕,像麻雀一樣……” 208
“我很害羞,因為我穿的是小女孩的皮鞋……” 211
“我喊啊,喊啊……不能停下來……” 217
“所有孩子都手拉著手……” 220
“我們甚至不知道怎麼埋葬死人,而此刻不知怎麼
就想起來瞭……” 223
“他收集到籃子裏……” 225
“他們把小貓從傢裏帶瞭齣來……” 228
“你要記住:馬利烏波裏市,帕爾科瓦亞街6號……” 231
“我聽見,他的心髒停止瞭跳動……” 233
“我跟著姐姐、上士薇拉·列契金娜上瞭前綫……” 237
“在那太陽升起的地方……” 239
“白襯衫在黑暗中遠遠地發著光……” 244
“媽媽倒在我剛剛擦洗過的乾淨地闆上……” 247
“上帝是不是看到瞭這些?他是怎麼想的……” 251
“這世間——讓人百看不厭……” 253
“他們帶迴來又細又長的糖果,像鉛筆一樣……” 259
“箱子大小正好和他差不多……” 261
“我怕做這樣的夢……” 263
“我希望媽媽就我一個孩子,隻寵愛我……” 265
“他們沒有沉下去,像皮球一樣……” 268
“我記得蔚藍蔚藍的天空……我們的飛機在天上飛過……” 273
“像熟透的南瓜……” 276
“我們吃瞭……公園……” 280
“誰要哭,就開槍打死誰……” 284
“
我不知道該說什麼,關於死亡還是愛情?也許兩者是一樣的,我該講哪一種?
我們纔剛結婚,連到商店買東西都還會牽手。我告訴他:“我愛你。”但當時我不知道自己有多愛他,我不知道……我們住在消防局的二樓宿捨,和三對年輕夫婦共享一間廚房,紅色的消防車就停在一樓。那是他的工作,我嚮來知道他發生瞭什麼事─他人在哪裏,他好不好。
那天晚上我聽到聲響,探頭望嚮窗外。他看到我就說:“把窗戶關上,迴去睡覺。反應爐失火瞭,我馬上迴來。”
我沒有親眼看到爆炸,隻看到火焰。所有東西都在發亮。火光衝天,煙霧彌漫,熱氣逼人。他一直沒迴來。
屋頂的瀝青燃燒,産生煙霧。他後來說,感覺很像走在焦油上。他們奮力滅火,用腳踢燃燒的石墨……他們沒有穿帆布製服,隻穿著襯衫齣勤,沒人告訴他們,他們隻知道要去滅火。
四點鍾瞭。五點。六點。我們本來六點要去他爸媽傢種馬鈴薯,普利彼特離他爸媽住的史畢懷塞大約四十公裏。他很喜歡播種、犁地。他媽媽常說,他們多不希望他搬到城裏。他們甚至幫他蓋瞭一棟房子。他入伍時被編入莫斯科消防隊,退伍後就一心想當消防員!(沉默)
有時我仿佛聽到他的聲音在我耳邊迴響,即使相片對我的影響力都比不上那個聲音。但他從來沒有呼喚我……連在夢裏都沒有,都是我呼喚他。
到瞭七點,有人告訴我他被送到醫院瞭。我連忙趕去,但警察已經包圍瞭醫院,除瞭救護車,任何人都進不去。
警察喊:“救護車有輻射,離遠一點!”
不隻我在那裏,所有當晚丈夫去過反應爐的女人都來瞭。
我四處尋找在那所醫院當醫生的朋友,一看到她走下救護車,我就抓住她的白袍說:“把我弄進去!”
“我不能。他的狀況很不好,他們都是。”
我抓著她不放:“我隻想見他一麵!”
“好吧,”她說,“跟我來,隻能待十五到二十分鍾。”
我看到瞭他,全身腫脹,幾乎看不到眼睛。
“他需要喝牛奶,很多牛奶,”我的朋友說,“每個人至少要喝三升……”
“可是他不喜歡牛奶……”
“他現在會喝的。”
那所醫院的很多醫生和護士,特彆是勤務工,後來都生病死瞭,但是當時我們不知道危險。
上午十點,攝影師許謝諾剋過世瞭。他是第一個。我們聽說還有一個人被留在碎片裏─瓦列裏·格旦霍剋,他們一直無法接近他,隻好把他埋在混凝土裏。我們不知道他們隻是第一批死去的人。
我問他:“瓦西裏,我該怎麼辦?”
“齣去!快走!你懷瞭我們的孩子。”
可是我怎麼能離開他?他說:“快走!離開這裏!你要保護寶寶。”
“我先幫你買牛奶,再決定怎麼做。”
這時我的朋友唐雅·剋比諾剋和她爸爸跑瞭進來,她的丈夫也在同一間病房。我們跳上她爸爸的車,開到大約三公裏外的鎮上,買瞭六瓶三升的牛奶給大傢喝。但是他們喝瞭之後就開始嘔吐,頻頻失去知覺。醫生隻好幫他們打點滴。醫生說他們是瓦斯中毒,沒人提到和輻射有關的事。
沒多久,整座城市就被軍車淹沒,所有道路封閉,電車火車停駛,軍人用白色粉末清洗街道。我很擔心第二天怎麼齣城買新鮮牛奶。沒人提到輻射的事,隻有軍人戴著口罩。城裏人依舊到店裏買麵包,提著袋口敞開的麵包在街上走,還有人吃放在盤子上的紙杯蛋糕。
那天晚上我進不瞭醫院,到處都是人。我站在他的窗下,他走到窗前高聲對我說話。我們不知道怎麼辦纔好!人群中,有人聽說他們馬上會被帶到莫斯科。所有妻子都聚集起來,決定跟他們一起去:“我們要和丈夫一起行動!你們沒有權力阻止我們!”
我們拳打腳踢,士兵─士兵已經齣現瞭─把我們推開。後來一個醫生齣來宣布:“沒錯,他們要搭機去莫斯科,所以你們得幫他們拿衣服,他們穿去救火的衣服都燒壞瞭。”公交車停駛,我們隻好跑著去。我們跑過大半個城市,但是等我們拿著他們的行李迴來,飛機已經起飛瞭。他們隻想把我們騙走,不讓我們在那裏哭鬧。
街道的一邊停滿瞭幾百輛準備疏散居民的巴士,另一邊是從各地開來的好幾百輛消防車。整條街都覆蓋著白色的泡沫。我們踏著泡沫走,邊哭邊罵。收音機裏說,整座城市可能在三到五天內進行疏散,要大傢攜帶保暖衣物,因為我們會在森林裏搭帳篷。大傢都好開心─露營!我們要用與眾不同的方式慶祝五一勞動節!很多人準備瞭烤肉器材,帶著吉他和收音機。隻有那些丈夫去過反應爐的女人在哭。
我不記得我是怎麼到我爸媽傢的,隻知道自己一醒來就看到瞭媽媽。我說:“媽媽,瓦西裏在莫斯科,搭專機去的。”
我們整理菜園(一星期後,那座村子也疏散瞭)。誰知道?當時有誰知道?那天晚上我開始嘔吐,我懷瞭六個月身孕,很不舒服。那晚我夢見他在夢裏叫我:“露德米拉!小露!”但是他去世後就沒有到我夢中呼喚我瞭,一次也沒有(開始哭)。
我早上起床後決定,我得一個人去莫斯科。媽媽哭著問:“你這個樣子要去哪裏?”我隻好帶父親一起去,他去銀行裏提齣所有存款。
我完全不記得到莫斯科的過程。抵達莫斯科後,我們問看到的第一個警察:“切爾諾貝利消防員被安置在哪裏?”
他馬上就說:“休金斯格站的六號醫院。”
我們有點驚訝,之前大傢都嚇唬我們,說那是最高機密。
那是專門治療輻射的醫院,要有通行證纔進得去。我給門口的女人一些錢,她說:“進去吧。”接著又求瞭另一個人,最後纔坐在放射科主任安格林娜·瓦西裏耶芙娜·古斯科瓦的辦公室。不過當時我不知道她的名字,我隻知道我必須見她。她劈頭蓋臉就問:“你有沒有小孩?”
我該怎麼迴答?我知道我絕不能說齣我懷孕瞭,否則他們不會讓我見他!還好我很瘦,看不齣有身孕。
“有。”我說。
“幾個?”
我心想,我要告訴她兩個,如果隻說一個,她不會讓我進去。
“一男一女。”
“所以你不必再生瞭。好吧,他的中樞神經係統完全受損,頭骨也完全受損。”
我心想,喔,所以他可能有點煩躁。
“還有,如果你哭,我就馬上把你趕齣去。不能抱他或親他,甚至不能靠近他,你有半個小時。”
但我知道我不會走,除非我和他一起離開,我對自己發誓!我走進去,看到他們坐在床上玩牌、嬉笑。
“瓦西裏!”他們叫。
他轉過身看瞭我一眼,說:“好啦,沒戲唱瞭!連在這裏她都找得到我!”
他穿四十八號的睡衣,看起來很滑稽,他應該穿五十二號。袖子太短,褲子太短,不過他的臉不腫瞭。他們都在打點滴。
我問:“你想跑去哪裏?”
他要抱我。
醫生阻止他。“坐下,坐下,”她說,“這裏不能擁抱。”
我們後來把這些當成笑話來說。其他房間的人也來瞭,所有從普利彼特搭專機到莫斯科的二十八個人都聚集過來。“現在怎麼樣瞭?”“城裏情況如何?”我說他們開始疏散所有居民,整座城市會在三到五天內清空。大傢都沒說話,這些人裏有兩個女的,其中一個哭瞭起來,發生意外時她在電廠值班。
“天啊!我的孩子在那裏,他們不知道怎麼樣瞭?”
我想和他獨處,哪怕隻有一分鍾。其他人察覺齣來瞭,於是陸續找藉口離開。我擁抱、親吻他,但是他移開。
“不要離我太近,去拿張椅子。”
“彆傻瞭。”我不理他。
我問:“你有沒有看到爆炸?發生瞭什麼事?你們是最早到現場的人。”
“可能是蓄意破壞,有人引爆,大傢都這麼認為。”
當時大傢都那樣說,以為有人蓄意引爆。
第二天他們躺在自己的病房裏,不能去走廊,也不能交談。他們用指節敲牆壁,叩叩,叩叩。醫生解釋說,每個人的身體對輻射的反應都不一樣,一個人能忍受的,另一個也許不行。他們還測量病房牆壁的輻射量,包括右邊、左邊和樓下的病房,甚至撤離所有住在樓上和樓下的病人,一個也不剩。
我在莫斯科的朋友傢住瞭三天,他們一直說:“你拿鍋子,拿盤子去啊,需要什麼就拿。”我煮瞭六人份的火雞肉湯,因為當晚執勤的消防員有六個:巴舒剋,剋比諾剋,堤特諾剋,帕維剋,堤斯古拉。我幫他們買牙膏、牙刷和肥皂,醫院都沒有提供,還幫他們買瞭小毛巾。
現在迴想起來,朋友的反應讓我很詫異。他們當然擔心,怎麼可能不擔心?但即使傳言都齣現瞭,他們還是說:“需要什麼盡管拿!他情況怎麼樣?他們還好吧?能不能活下去?”活下去……(沉默)
我當時遇到很多好人,有些我都忘瞭,不過我記得一位看門的老太太教我:“有些病是治不好的,你隻能坐在旁邊照顧他們。”
我一大早去市場買菜,然後就到朋友傢熬湯,所有食材都得磨碎。有人說:“幫我買蘋果汁。”我就帶六罐半升的果汁過去,都是六人份!我趕到醫院,在那裏待到晚上,然後又迴城市的另一端。我還能撐多久?三天後,他們說我可以住進醫院的員工宿捨。真是太棒瞭!
“但是那裏沒有廚房,我怎麼煮飯?”
“你不用煮瞭,他們沒辦法消化。”
我看遍瞭他人的痛苦,但在這裏我和他們同樣是見證人。這個事件是我人生的一部分,我就活在其中。
我們的國傢有三百五十顆核彈。人們還沒有注意到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卻已經活在後核戰的時代瞭。
現在,人們因為其他的戰爭來到這裏。上韆名俄國難民從亞美尼亞、格魯吉亞、阿布哈茲、塔吉剋斯坦、車臣等地湧入。這些人從有槍聲的地方來,來到這片被遺棄的土地。這裏還有荒廢的房屋尚未被特殊部隊掩埋。
一共有兩韆五百萬僑胞住在俄國領土外─這已經是一個國傢的人口數瞭─他們無處可歸,隻能去切爾諾貝利。關於那裏的土地、水和空氣能夠取人性命的傳言,對他們來說隻是童話故事。這些人有自己的故事,一個古老的故事,他們深信不疑─這個故事是在說人們如何用槍射殺他人。
我曾以為自己可以理解一切並錶達一切,至少在大部分事情上可以如此。我還記得,我在寫《鋅皮娃娃兵》時來到阿富汗,當地人嚮我展示瞭一些從阿富汗鬥士手裏得來的外國武器。我對這些武器的精美感到很驚訝,他們可以在這些武器上完美地錶達自己的想法。有一位軍官就站在我身旁,他說:“你說這個意大利地雷看起來很漂亮,像是聖誕節的裝飾,但如果有人踩到的話,就會被炸得血肉橫飛,要用湯匙在地上颳纔颳得乾淨。”
當我坐下來寫這一段的時候,我開始思考:“這是我該寫的嗎?”
我是在偉大的俄羅斯文學的浸染中長大的,我認為作品的尺度可以更遼闊,所以我把這一段血肉橫飛的情節寫瞭下來。但是在隔離區─那是另一個世界,那個世界與外麵的世界不同─那些強烈的感受是文學無法形容的。
三年來,我四處旅行,在人群裏訪問:包括在核電廠工作的工人,科學傢,前共黨官僚,醫生,士兵,直升機駕駛員,礦工,難民,遷居的人們。他們都有著不同的命運、職業和個性,但是切爾諾貝利卻是他們生命裏共同的重心。這些人不過是平凡人,卻必須麵臨最艱難的問題。
我時常覺得,簡單和呆闆的事實,不見得會比人們模糊的感受、傳言和想象更接近真相。為什麼要強調這些事實呢,這隻會掩蓋我們的感受而已。從事實當中衍生齣的這些感受,以及這些感受的演變過程,纔是令我著迷的。我會試著找齣這些感受,收集這些感受,並將其仔細保護起來。
書中的人已經見過他人未知的事物。我覺得自己像是在記錄著未來。
斯韋特蘭娜·阿列剋謝耶維奇
最近讀完瞭一本關於曆史轉摺點的作品,感觸頗深。作者的敘事方式極其高明,他沒有采用那種宏大敘事、堆砌史料的傳統方法,而是將視角聚焦在幾個普通人在時代洪流中的掙紮與選擇上。這種“微觀切入”的敘事,反而使得曆史的重量感更加清晰地傳遞齣來。特彆是其中對人物內心復雜矛盾的刻畫,細膩得令人心驚,仿佛能透過文字感受到他們麵臨抉擇時的那種撕裂感。我常常在夜深人靜時讀到某些段落,會陷入長久的沉思,思考人性在極端環境下的韌性與脆弱。這本書的深刻之處在於,它不直接給齣答案,而是提供瞭一個觀察和思考的棱鏡,讓讀者自己去構建對那個時代的理解。每一次重讀,都會有新的感悟,因為它探討的並非簡單的對錯,而是更深層次的道德睏境和生存哲學。
评分最近在研究某位藝術傢的生平傳記,這本書的敘述角度非常新穎,它避開瞭傳統的“生平大事記”的寫法,而是專注於描繪藝術傢創作生涯中幾個關鍵的“瓶頸期”和“突破點”。作者通過大量的信件、日記摘錄以及與同時代人的訪談資料,構建瞭一個非常立體、甚至有些矛盾的藝術傢形象。他沒有將這位大師神化,而是展現瞭其作為凡人的焦慮、自我懷疑以及對藝術近乎偏執的追求。這種還原真實性的寫法,讓我對藝術創作的艱辛有瞭更深刻的理解。這本書的價值不在於提供瞭新的傳記事實,而在於它提供瞭一種理解創造力本質的視角——那就是永無止境的自我否定與重建。閱讀過程如同跟隨藝術傢進行瞭一場漫長而艱苦的內心挖掘,收獲良多。
评分不得不提一下我最近接觸到的這本關於哲學思辨的書籍,它的語言風格著實讓我“頭疼”瞭一陣子,但一旦適應,便會發現其無窮的魅力。作者的錶達常常是跳躍性的、充滿隱喻的,句子結構也十分晦澀,初讀時感覺像在攀登一座陡峭的山峰,每一步都需要集中全部精神去理解其背後的邏輯鏈條。然而,一旦穿透瞭錶層的文字迷霧,所見的知識景觀又是如此開闊和震撼。這本書迫使我不斷地查閱背景資料,甚至需要停下來,在紙上畫圖錶來梳理作者的論證結構。這種挑戰,雖然辛苦,但帶來的智力上的滿足感是無與倫比的。它不是那種輕鬆愉快的讀物,而是一場對讀者心智的深度洗禮,讓人重新審視自己長期以來習以為常的認知框架。
评分我對自然文學和旅行隨筆一直抱有特殊的偏愛,特彆是那些能夠捕捉到人與廣袤自然之間微妙關係的文字。手邊正在讀的這本遊記,作者的筆觸極其輕盈,充滿瞭畫麵感。他描述在偏遠山區的徒步經曆時,那種清晨薄霧籠罩下的靜謐,以及午後陽光穿過樹葉灑下的斑駁光影,都栩栩如生地呈現在我的腦海中。更難得的是,作者並非僅僅在記錄風景,他巧妙地將自己的生命體驗融入其中。每到一個地方,他都會藉景抒情,思考時間、遺忘和記憶的主題。讀起來,仿佛自己也背起瞭行囊,正走在那些人跡罕至的古道上,呼吸著帶有泥土和草木氣息的空氣。這本書的節奏舒緩,讀完後內心會有一種被淨化的感覺,非常適閤在忙碌之餘,給自己心靈放個假。
评分這套書的裝幀設計真是讓人眼前一亮,那種沉甸甸的質感,加上禮盒的精心包裝,立刻提升瞭它的檔次。我一直都對手工製作和精裝本情有獨鍾,這套書的封麵材質和燙金工藝處理得非常到位,拿在手裏,那種觸感和視覺上的享受,完全對得起它的價格。我尤其欣賞它在細節上的打磨,比如內頁的紙張選擇,既保證瞭閱讀時的舒適度,又顯得非常典雅,不會有廉價感。這樣的書擺在書架上,本身就是一種裝飾,彰顯瞭主人對知識和品質的追求。作為收藏品來說,這套書無疑是上佳的選擇。每次翻開閱讀,都能感受到製作者的用心,這種對實體書的尊重,在如今這個電子閱讀盛行的時代,顯得尤為珍貴。我感覺這不僅僅是幾本書的集閤,更像是一份可以代代相傳的珍藏品,它的存在本身就在訴說著對經典文學的敬意。
评分这样的炎夏,向京东的师傅们表示感谢,特别是一线的快递小哥儿。
评分很好!首先是物流上很准时很快的。其次是京东的包装上每次包装都是很爱护书籍的。再者快递员配送态度给力和气。最后,书籍内容由于很多是朋友或者其他推荐买的,有待进一步阅读然后给书友一些参考!
评分囤书囤书囤书
评分喜欢的书大部分从京东买的,很棒,希望有更多的活动参与。
评分物流迅速,价格便宜,值得购买!
评分这套书关注很久了,刚好这次有活动立马下单,诺贝尔文学奖作者的书,值得一读。
评分活动太给力了,折上折还能用优惠券,整套书算下来给电子书价格差不多
评分看完后真的悲伤不已,让人非常震撼
评分一套非常好的书籍,值的购买,物流很给力,也很实惠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