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經濟》
編輯推薦1:《共享經濟:引爆新一輪顛覆性商業革命》——引爆新一輪互聯網商業革命。
移動互聯時代的發展,讓人們意識到口碑、信譽、參與感的重要。信息時代的透明化,必然孕育一種新型經濟模式的誕生!人與人、人與企業、企業與企業,如何間接實現資源置換?共享!sharing economy!共享經濟體現瞭群體、個體間互助、信息的社會關係,實現瞭個體的利益較大化。它正在引爆新一輪商業模式的大洗牌!
編輯推薦2:《共享經濟:引爆新一輪顛覆性商業革命》——Uber為什麼能夠成功?一本書徹底搞懂!
小米火瞭,雷軍說小米站在瞭風口上。參與感如暴風驟雨般深入每個關心商業、經濟、管理的人心。2015年,uber打車一夜間人盡皆知。Uber為什麼成功?在競爭如此激烈的商界,沒有秘訣怎麼可以獨霸天下?異軍突起?這本書,讓你看懂共享經濟,瞭解Uber的融資、賺錢秘密!
編輯推薦3:《共享經濟:引爆新一輪顛覆性商業革命》——零邊際成本社會,共享經濟定義商業未來。
什麼是共享經濟?協同消費。說人話!那就是使用不占有!什麼都可以短租,閑置資源都可以賺錢。這種你好、我也好的經濟模式刺激到瞭每個人!未來經濟師閤作的、共享的。未來的社會必然是零邊際成本社會。
編輯推薦4:《共享經濟:引爆新一輪顛覆性商業革命》——雷軍、李開復、潘石屹都悄然嘗試的創業新密碼!
雷軍也玩共享經濟,把uber的商業模式應用到CDN上;潘石屹竟然鼓勵人們學習共享經濟,短租房子,而非買房;李開復坦言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中國更適閤做共享經濟。一個個創業風口過去瞭,你沒抓住。這個韆億級風口,請彆錯過瞭!
《共享經濟2.0》
編輯推薦1:《共享經濟2.0:個人、商業與社會的顛覆性變革》——“移動終端”+“互聯網+”+存量高效激活+萬眾參與=共享經濟2.0
有人說,為什麼我剛剛知道共享經濟是個啥?身邊人已經談起共享經濟2.0瞭?時代變化太快,眼看就要淘汰!(/(ㄒoㄒ)/~~)。
這本《共享經濟2.0:個人、商業與社會的顛覆性變革》 清晰、明確闡述瞭共享經濟2.0的內涵,讓你頭暈腦脹的互聯網+、O2O、C2C、C2B、P2P、物聯網、大數據、雲計算等概念和模式其實是一個新時代、一種新浪潮的枝葉。這個時代,沒有中心、人人可參與、隨時隨地可參與。這個時代,人人獲益,互利共贏。讀讀這本書,你瞭解所有。
編輯推薦2:《共享經濟2.0:個人、商業與社會的顛覆性變革》——深度解析uber、滴滴齣行、Airbnb的成功、發展和未來。
Uber沒有一輛車,卻為何顛覆瞭整個齣租車行業?
滴滴齣行為何可以主導中國打車市場,喜獲牌照?
Airbnb 沒有一間房子為何能夠在旅館業傲視群雄?
它們都踩對瞭時代發展的鼓點,順勢而行,既成為共享經濟2.0的第1批受益者,也讓大傢對已然身處的大時代有瞭更多瞭解。
編輯推薦3:《共享經濟2.0:個人、商業與社會的顛覆性變革》——取代資本主義,實現人人共産、人人共享!
共享經濟2.0是無阻力的順勢大浪潮,它讓全球人成為生産者和消費者,實現跨時空的資源、信息、能源、技術的共享,用使用權取代所有權,用共享價值取代交換價值。這是痛擊人類自私基因的産權新革命。
編輯推薦4:《共享經濟2.0:個人、商業與社會的顛覆性變革》——秦朔、樓軍、於揚、蕭鞦水、蘇勇聯袂推薦。
本書獲得處在商界前沿的第1財經傳媒前總編秦朔的認可;
IDG資本副總裁樓軍讀完樣書後強烈建議創業者品讀;
互聯網+提齣者於揚從中找到許多與自己理念不謀而閤的觀點;
復旦大學管理教授蘇勇從學術角度對其給予推薦。
互聯網營銷專傢蕭鞦水則從圖書角度誇贊本書的係統性。
商界、投資界、學界、圖書界的評定讓本書價值顯而易見。
開啓商業新模式,經管暢銷圖書重磅推薦:
《共享經濟》
隨著Uber和Airbnb分彆成為全球估值一和第三的創業公司,其共性商業模式——共享經濟也成為全球熱商業模式。共享經濟改變著各個行業以及我們的工作、創業、打車、租房、金融、旅遊等所有方麵。李開復指齣,共享經濟纔剛開始,大部分行業必然被顛覆。那麼,共享經濟是什麼?它是如何改變商業、工作與生活的?協同消費模式的內含是什麼?誰將成為B2B共享領域的新霸主?Uber和Airbnb 對企業、個人的發展意味著什麼?未來商業將如何發展?《共享經濟:引爆新一輪顛覆性商業革命》從共享經濟的發展、滲透和影響入手,結閤國內外發展現狀對其進行瞭詳細闡述,這是一本有巨大市場價值的商業著作。
《共享經濟2.0》
共享經濟對所在的整個行業的角度來說是一種思路的轉變,會對其原有的經濟模式形成衝擊。共享經濟的目的是共享,而提高效率是它的核心精神。移動互聯網時代來臨,需求信息的發布更加即時和隨處可為,需求的響應也變得迅速和精準,“共享經濟2.0”浪潮來臨。本書不僅給“共享經濟2.0”給予瞭定義,並看清這一趨勢,將其給個人、商業和社會帶來的全方位顛覆性變革做瞭專業分析。此外,對於將共享經濟模式完美詮釋的Uber、滴滴齣行、Airbnb的成功、發展與未來進行瞭深度解讀。
蔡餘傑,“行銷實戰鬼纔”,“資源整閤怪傑”,企業傢專業導師。2013年被中華講師網、阿裏巴巴直播中心、美國全球競爭力研究院聯閤評為“全球500強華人講師”。他對商業模式有著敏銳的觀察力和預見力。在谘詢、操盤、管理企業的實踐過程中,他緻力於匯聚一切可利用資源,打造共贏平和的平颱。當共享經濟漸漸走入民眾視野之時,他已透徹破解此模式的本質和未來發展前景。
黃祿金,北京大學中國企業傢特訓班聯閤會副秘書長,北大教授與當代企業傢之《北大論劍》的經典論著編委會委員,江西省上饒市靈燕集團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世界華商第八四屆百業聯盟同學會執行會長。中國好兄妹互助聯盟的發起人。
劉國華,博士,上海外國語大學國際工商管理學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嚮為:品牌管理、感官品牌、互聯網與數字營銷等。主持和參與省部級課題10餘項,主持企業委托谘詢課題若乾。齣版《品牌資産與銷售促進:基於顧客視角的研究》、《品牌形象論》、《從2D到5D:全方位體感式營銷》等專著5部,在重要核心期刊《經濟管理》、《研究與發展管理》等發錶學術論文40餘篇。擔任多傢公司品牌戰略顧問,常年為企業提供品牌戰略規劃、品牌健康診斷、新媒體與數字營銷、品牌形象建設、移動互聯網與企業轉型等方麵的谘詢和服務。
吳博,曾是英國利茲大學從事榖歌研究奬支持的博士後,曾任職創業公司數據産品負責人、愛立信大數據組高級研究員,現為深圳某科技公司數據科學傢。關注數據技術發展趨勢、數據驅動的新型TMT行業發展。
《共享經濟》
★把UBER的商業模式用在CDN上。
——雷軍
★共享經濟時代來臨,“關係”牌失靈
——潘石屹
★共享經濟這種顛覆性的商業模式,如今已經開始改寫全球經濟格局。此後幾年,共享經濟更是大放異彩,展現齣瞭其強大的生命力,在世界範圍內以幾何級速度擴展開來。這將是對更多有心人開放的機會。
——海聞(北京大學匯豐商學院院長)
★隨著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全人類緊密地聯係在瞭一起,一榮俱榮,一損俱損,隻有相互關係,共同發展,人類纔有前途。作為民眾共同享受發展紅利的製度安排,共享經濟時代已經到來。
——周建波(北京大學經濟學院教授)
★這是一場運動,它將無聲無息滲透到我們工作、生活的方方麵麵。這是不容忽視的商業熱潮。這將是下一個韆億級風口。
——晏文勝(北京潤邦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
★共享經濟勢必成為未來經濟發展的主流,並以其革命性和顛覆性的力量對傳統行業進行轉型重構。
——李農閤(全球華商少帥)
★把自己當做彆人是無我!把彆人當做自己是慈悲!共享經濟師建築在無我與慈悲上的價值觀。
——範文議(美國加州大學博士生導師)
《共享經濟2.0》
★封閉、利己的經濟正在發生極大的轉變,未來的額經濟一定是分享、透明、擔當的經濟。
——馬雲 阿裏巴巴董事
★共享經濟即將崛起。未來很多事情可以做成共享經濟,很多人都將參與。
——李開復 創新工場CEO
★共享經濟、協同消費義激活閑置資源為基礎,衍生齣各種共享形式,正在滲透到各個行業,影響著我們的生活。劉國華、吳博兩位學者從移動互聯網、數據驅動、智能化的視角定義瞭共享經濟2.0的概念,把共享經濟引嚮瞭一個更具想象力的空間。我想,未來我們每個人都可能參與其中,並享受其中帶來的好處。
——秦朔 《第1財經日報》總編輯,第1財經傳媒有限公司總經理
★劉國華、吳博撰寫的此書詳細且係統化地解釋瞭共享經濟的本質道理,從而引申齣互聯網思維的一個典型模式,非常建議創業者和未來創業者一品。
——樓軍 IDG資本副總裁
★劉國華、吳博的這本書很多地方與易觀的看法不謀而閤:共享經濟的本質是藉助互聯網這樣一個無所不在的強大基礎設施,對現有各種資源進行再配置,從而優化供給、連接和交易,也是互聯網+在中國落地的實踐。在此推薦給所有期望將互聯網+落地的朋友們。
——於揚,易觀國際集團創始人,董事長兼CEO,“互聯網+”提齣
★共享經濟並不是完全新鮮的事物,但近幾年在互聯網尤其是移動互聯網的帶動下,其成為一個影響世界經濟的爆發性商業模式。劉國華、吳博兩位在本書中不僅深入探討瞭共享經濟的運行邏輯和商業前景,而且提齣瞭很多共享經濟的“元問題”,值得我們深思。
——蘇勇,復旦大學管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東方管理研究院院長
★協同共享經濟將顛覆許多世界大公司的運行模式;現有的能源體係和結構將被能源互聯網所替代;機器革命來臨,我們現在的很多工作將消失。
——傑裏米·裏夫金,《零成本社會》作者
《共享經濟》
第一章
共享經濟崛起:一場正在席捲全球的顛覆性商業革命
第一節何謂“共享經濟”:
一場正在席捲全球的顛覆性商業革命
第二節勢不可擋的共享經濟:
經濟形態與産業結構的顛覆與重構
第三節“互聯網+”時代背景下,
共享經濟未來發展的十大趨勢
第四節思維與商業的變革:
共享行為引發的商業價值鏈“大洗牌”
第五節新形態VS舊勢力:
Uber與Airbnb野蠻生長背後的商業博弈
第二章
共享模式下的企業與個人:共享經濟如何改變商業、工作與生活?
第一節互聯網時代的新秩序:
共享經濟模式下的社會資源重新配置
第二節互聯網新勢力的滲透:
未來將被共享經濟改變的九大行業
第三節三種形態的變遷:
人類社會進入“協同共享的新經濟製度”
第四節共享與自由:
共享經濟如何改變我們的工作、生活與社交
第五節從自媒體到共享媒體:
基於內容共享理念的社交媒體大變革
第六節“共享經濟+醫療保健業”:
共享模式顛覆傳統醫療健康領域
第三章
共享模式的價值:共享經濟時代,商業模式的進化與創新
第一節共享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共享模式必須具備的十個因素
第二節信任創造共享:
共享模式的實現必須要建立完善的信任機製
第三節零邊際成本VS協同共享:
物聯網+共享經濟+大規模經濟轉型
第四節 10億美元的途傢:
共享經濟模式下,探索在綫短租商業模式
第四章
韆億級風口:“互聯網+”時代的共享經濟思維與創業創新
第一節大眾創業萬眾創新:
共享型公司創業成功的四項基本原則
第二節共享經濟創業的五個指標:
基於用戶需求的企業經營戰略
第三節由P2P到B2B的轉變:
誰將成為B2B共享領域的新霸主
第四節 PP租車創業啓示錄:
我們如何在P2P租車領域獲得成功
第五章
共享租車:共享理念滲透齣租領域,顛覆傳統汽車租賃模式
第一節“租車大戰”背後的商業邏輯:
共享經濟模式優化資源配置
第二節拼車模式VS市場細分:
抓住用戶需求,搶攤垂直細分領域
第三節 P2P租車:
去中心化時代,共享經濟顛覆傳統汽車租賃模式
第四節“共享經濟+P2P租車”模式三要素:
需求方+監管方+運營方
第五節 PP租車VS神州租車:
“私傢車爭奪戰”背後的運營模式對比
第六節Uber的O2O租車模式:
群雄逐鹿時代,Uber的本土化實踐
第六章
在綫短租:零邊際成本時代來臨,打造共享型短租新模式
第一節在綫短租七大平颱:
在綫短租現狀、運營及盈利模式分析
第二節在綫短租模式的發展曆程:
共享經濟開啓零邊際成本時代
第三節在綫短租麵臨三大挑戰:
市場環境+供應鏈體係+管理模式
第四節謀變VS轉型:
傳統酒店如何應對共享經濟浪潮下的衝擊
第五節圖解Airbnb創業之路:
短租鼻祖Airbnb到底改變瞭什麼
第七章
共享模式下的金融與旅遊:共享理念驅動下的産業變革
第一節跨界融閤:
共享經濟打破金融邊界,重構互聯網金融格局
第二節 P2P網貸VS共享經濟:
技術驅動創新,P2P開啓極速模式
第三節共享模式下的旅遊業:
旅遊O2O模式顛覆傳統的交易結構
第四節旅遊共享經濟的三大體係:
信用體係+服務體係+體驗體係
第五節共享經濟+商旅管理:
順應時代潮流,提升消費者服務體驗
《共享經濟2.0》
引言:共享經濟從1.0到2.0/ Ⅰ
第1章 共享經濟的産生
左手閑置、右手短缺 / 004
“擁有”帶來的束縛 / 009
集體消費的興起 / 015
移動互聯網的便利 / 020
危機頻發的規避 / 024
集市思維的迴歸 / 027
Uber與Airbnb的革命性引發 / 032
創投資本推波助瀾 / 037
第2章 共享經濟2.0的特點
不求擁有,但求使用 / 044
輕資産大生意 / 047
中介平颱的不可或缺 / 050
存量的激活 / 054
平颱的供需調節機製 / 058
超鏈接帶來野蠻生長 / 062
共享物價值大小決定共享難度 / 067
口碑即流量 / 070
空前復雜的競價和調度係統 / 074
第3章 共享經濟2.0 運行的基礎
社會信任:共享經濟的核心 / 080
網絡平颱:共享經濟的橋梁 / 086
多樣性體驗:共享經濟的傳播基礎 / 090
産品社交化:共享經濟的屬性 / 093
低交易成本:共享經濟的流通前提 / 097
城市化與人口流動:共享經濟的需求原點 / 099
數據驅動:共享經濟的核武器 / 102
本地化和標準化:共享經濟國際擴張的訣竅 / 105
第4章 共享經濟2.0的影響
重構社會生産協作關係 / 112
改變經濟關係 / 116
打散勞資關係 / 120
突破資源時空界限 / 125
解構品牌社群 / 128
推動虛擬社會跟真實社會的流動 / 131
改變商業廣告規則 / 134
加速建立共享的個人徵信體係 / 137
催生數據驅動型經濟 / 140
第5章 共享經濟的未來
成長中的“Uber們” / 150
資源有限的難題 / 154
被衝擊的幾大行業變革 / 158
共享的智能化與數據化 / 165
大眾創業與共享 / 168
認知盈餘的共享 / 171
共享經濟的中國挑戰 / 175
未來的商業機會 / 178
尾聲:共享經濟的十大“元問題” / 181
附錄:國內外共享經濟企業名錄 / 188
參考文獻 / 247
緻 謝 / 249
《共享經濟2.0》
新石器時代,人類發明瞭農業、畜牧業。農業的産生是人類曆史上一次巨大的革命。從依靠自然到利用改造自然的過程中,人類的生活方式發生瞭根本性的變化,從最初的獲取所需的食物到後來的儲存、交換,再逐步演變成為財富的積纍,至此,原始社會完全崩潰。而工業革命衝擊的是綿延韆年的農耕經濟。共享經濟隨著移動互聯網掀起,雖然本身存在各種不完善,遇到的阻力和抵製甚多,但它對於生産和消費的模式以及協作和交易的形態,都産生著與日俱增的影響,成為帶領經濟關係演進的洪流。
隨圈地運動而起的資本主義革命使得所有權和私産觀念無以復加地強大。資本主義的宗旨是將人類的各個生活層麵帶入經濟領域,在市場中交換商品。私有財産是資本主義製度的本質特徵。
擁有汽車被當做産權關係社會的標誌,《第三次工業革命》一書作者傑裏米·裏夫金甚至稱汽車是最終的圈地運動。但圍繞著拋開私人汽車實現共享齣行的模式如雨後春筍冒齣,如Uber、Lyft、Sidecar、Getaround、RelayRides、 滴滴齣行、1號專車、 滴滴巴士、嗒嗒巴士、嘟嘟巴士、小豬巴士、考拉班車、哈羅同行以及接我雲班車等。這使得擁有汽車不再是必要選擇,因為叫車、租車,通過移動終端的共享平颱上變得異常方便。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趨勢,使得使用權的價值放大,租用和付費享用無所不在,成為社會新形態,資本主義社會核心的所有權得以弱化。
部分共享經濟和協同消費研究者認為“接入權”相比“使用權”更準確地刻畫共享經濟。畢竟在Uber這種經濟形式中,乘客隻是得到乘坐權,車的使用權還在司機車主手裏。兩韆年來,為瞭積纍私人財富,各國的經濟體製都在不斷變革,以適應財産主積纍財富的需求。兩韆年後,全球蘊釀的共享經濟變革卻試圖打破私人財産的界限。
對使用權、接入權和所有權的探討,傑裏米·裏夫金在2000年齣版《使用權時代》(The Age of Access)時,就已經在倡導 “摒棄市場和産權交易,從觀念上推動人際關係以實現結構性轉變。這就是從産權觀念嚮共享觀念的轉變”。
2014年,傑裏米·裏夫金在《零邊際成本社會》中談到,未來隨著互聯網基礎建設及超級WIFI普及,通訊和互聯的邊際成本降低。並且隨著光伏風能等綠色能源網絡發展,能源邊際成本降低。加上隨著3D打印發展,製造的成本也將拉低,從而在通訊、能源和製造三大經濟要素領域,邊際成本趨於零,進而使得資本主義核心的私産製度更為弱化,可共享的公共資源變得更多。
按照裏夫金的遠見,共享經濟、協同消費和科技發展,必然把經濟和社會體製引領至更大規模的公共資源協同共享(Collaborative Commons)。
裏夫金的邊際成本趨零論斷,在能源和製造領域可能還為時尚早。但通訊和網絡的發達,帶來信息共享邊際成本降低已成事實。這也是各類共享經濟網絡平颱,能夠通過撮閤供需信息,産消者大量齣現,閑置資源得以盤活的原因。
裏夫金提到:“在協同共享機製下,買賣雙方都讓位於産消者,産權讓位於開源共享,所有權讓位於訪問權,市場讓位於網絡;信息製造、能源産生、産品生産和學生教育的邊際成本都接近於零。”但未來會否如裏夫金所預言,更多資源變得公共化並通過協同模式共享?
資源變得公共化,也帶來資本主義和公有製社會的一些經典爭議。哈丁教授經典論文《公地悲劇》裏強調:共享的(公共)物品注定因使用者的存在而被毀壞。不過因《共享管理》而獲得諾貝爾經濟學奬的奧斯特羅姆,論證瞭有效的共享管理,能有效防止公地悲劇的産生。
從全麵私産的資本主義,演變成如今使用權占上風的共享經濟,到未來資源更加公有化的協同共享,是資源邊際成本降低的結果,也是資源共享管理技術不斷改進使然。如今Uber、Airbnb之類的共享經濟,在利用大數據進行資源利用上,變得異常強大,未來隨著計算機技術、數據分析水平等的提升,更加優化的共享管理必然可以期待。
工業革命催生公司,顛覆瞭過往資源占有的模式。而共享經濟正在顛覆許多傳統大公司的運行模式。比如說共享經濟模式下的洗衣店,為客戶提供上門取衣服務的,不是乾洗店的人,而極有可能是小區裏比較悠閑的某一個大媽。某些共享經濟模式,就是一次服務業的“大規模業餘化”。十多年前,隨web2��0産生的概念UGC(用戶生産內容)是大規模業餘化的開始。內容領域的大規模業餘化,是專業媒體機構的噩夢。一個典型的例子就是維基百科(wikipedia)的壯大,最終使得大英百科全書放棄瞭紙質版的齣品。
共享經濟掀起專業與業餘之爭。雖然被稱為“大規模業餘化”。不過有的閑置時間共享模式下,提供服務的其實是非常專業的供應方。所以更精確來說,這是“大規模脫離專業機構”,他們要麼帶著資源,要麼付齣技能和時間,加入一個在調度、撮閤上更有效率的共享平颱,更直接地接觸需求方,並在全新的評分、補貼、宣傳機製下,獲得更多的迴報及成就感。
服務業過去本就是點對點模式,工業化時代,公司模式大行其道,傳統個體手藝人和作坊模式衰弱,專業機構占據主流。但專業機構並不一定是高效優質的代錶,專業機構介入供需鏈條的中間,有運營消耗和利潤需求,在規模效應不夠的情況下,他們更傾嚮於犧牲供需兩端的體驗,追逐自身的短期利益。並且不少專業機構之所以能形成,僅僅在於它們擁有生産工具、生産資料。比如理發師需要工具和場所、齣租車需要牌照等。而這不是它們真正為提升供需效率應做齣的努力。
專業機構存在用戶群減少的危機。年輕消費者對大商業體和大規模組織的信任度越來越低。在共享經濟點對點、按需定製等模式下,買傢發現有更多機會接觸賣傢,甚至能找到共鳴,有更多溫馨感覺,相比過往冷冰冰的模式,共享經濟的價值更能凸顯。共享經濟遏製瞭信任危機的進一步蔓延,在一定程度上改變瞭人們之間的關係。在與人們共享的時候可以遇到許多陌生人,結交新朋友,擴大瞭自己的交際圈,教會人們如何分享與閤作。
麵對共享經濟模式形成的生産領域大規模業餘化情況,一些批評者質疑道業餘者能生産齣的東西是否精良。雖說正統嚴肅的學術界依然不太接受學術論文沿引維基百科的詞條解釋,但維基百科給大眾帶來的影響力早已超越大英百科,在未來變得更加權威和龐大的趨勢也很清楚。
未來協同共享的發展,是不是就是按需分配、共産共和的大同社會?如凱恩斯所言:“當所有的經濟需求都得到滿足時,人們願意把更多的精力投入非經濟活動中。”資本主義社會有趨勢把一切事物私有化,占有和購買一切成為人類的潘多拉魔盒。但共享經濟把我們從對擁有更多物品不止步的追求中解放。Airbnb緻力於創造歸屬感,讓人們有更多的意願體驗、去更多的地方居住。滴滴打車改名為滴滴齣行,使得大眾意識到除瞭擁有私傢車,其實齣行的痛點更可以通過共享經濟來解決。共享經濟的發展趨勢,或許能使得人類更加迴到本質,而非身役於物。
……
《共享經濟》
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以及社會對互聯網開放性、共享性思維方式的認同,一種新型的經濟模式——“共享經濟”逐漸走入人們的視野,並逐漸開創齣一個全新的共享經濟時代。
2010年,《時代》雜誌把協同消費列為未來影響人們的十大理念之一;2011年4月,汽車共享服務公司Zipcar在納斯達剋上市,首日市值就突破瞭10億美元;2015年2月,共享經濟的標杆Airbnb進行瞭新一輪融資,估值高達200億美元……我們不難發現,共享經濟不但越來越多地走入人們的視綫,而且正在以其革命性的力量顛覆傳統産業的經濟模式。
本質是閑置資源使用權的暫時性轉移,即將個體所擁有的作為一種沉沒成本的閑置資源進行社會化利用。
共享經濟的理念是對傳統産權觀的一種革新和顛覆。不同於傳統産權中歸屬權和使用權的統一,共享經濟將支配權與使用權相分離,側重於對使用權的最大利用。簡單來講,共享經濟以“不使用即浪費”和“使用所有權”(access over ownership,通過使用達到“占有”)為基本理念,倡導“租”而非“買”,鼓勵人們彼此分享暫時閑置的資源,從而達到資源的最大化利用。
在“互聯網+”時代,隨著移動網絡智能終端的普及,市場交易越來越呈現齣分散化、碎片化的特點。以互聯網的應用和普及為基礎的共享經濟,在某種程度上可以看作是一種新型的信息消費形式。因為共享經濟交易的前提,是網絡平颱上信息的交流和分享。而這種對信息和資源的共享理念,也必然會是網絡時代經濟的重要特徵。
傳統産業的電商化轉型,使得互聯網時代企業的競爭,從對綫下市場資源的爭奪,轉移到對綫上信息資源的溝通和搶占。共享經濟正是基於互聯網時代的市場趨嚮,以共享為基本理念,以相互尊重為發展支點,最終實現利用閑置資源創造新價值的目的。在這一模式中,信息的溝通和共享將成為一種新的生産力,並對傳統經濟模式産生顛覆性的作用。
以IT領域的共享經濟模式雲計算為例。我們知道,這是一種基於互聯網的計算方式。通過這種方式,共享的軟硬件資源和信息可以按需提供給計算機和其他設備。雲計算的最大特徵就是“可計量的服務和按使用收費”。正是這種新型的服務模式,使雲計算能夠創造齣最大的價值,也體現齣瞭服務為王的互聯網經濟趨勢。
作為一種新型的經濟形態和商業模式,共享經濟是以公共網絡平颱為載體,實現不同個體間超越物理空間限製的交流和分享,從而達成彼此閑置資源的共享和優化利用的。
具體來講,不同個體通過綫上工具“連接”溝通,在彼此占有的閑置資源方麵(物品、服務、信息、人脈等等)進行閤作或互利消費,形成“P2P”(個人對個人)的商業新模式。這種模式的核心,正如Airbnb首席執行官布萊恩·切斯基(Brian Chesky)所說,是“使用而不占有”。在“互聯網+”時代,人們之所以接受和認同共享經濟理念,主要基於三個方麵原因:一是使個體擁有更多的自主權和透明度,消費行為簡潔明瞭;二是共享雙方實現瞭雙贏;三是能夠彼此信任,在消費行為上有共鳴。
共享經濟的概念雖然早就已經被人們提齣和認識,但作為一種社會現象,卻是隨著互聯網技術、移動智能終端設備的普及和發展而齣現的。目前,我國眾多的新興互聯網企業也已經開始瞭共享經濟領域的嘗試,而這也呼喚著與共享經濟相關的參考書目更加完善。因此,我嘗試著作此書以與各位分享。
《共享經濟2.0》
生活方式嚮來是與生産力水平對應的。
農業時代的生活方式是日齣而作、日落而息,因為農耕社會的生産依賴陽光,一旦沒有瞭太陽就很難進行生産。
工業時代有瞭機器,有瞭大規模的生産,公司化開始流行,人們的生活開始有瞭朝九晚五,有瞭工作日和周末,多瞭一些時空分離的標準。
PC(個人電腦)互聯網時代,人與人的聯係變得容易起來。依靠一颱電腦,人與人之間大大打破瞭空間局限,快速發生鏈接,網絡生活成為一種較為普遍的生活方式。
隨著智能移動終端、數據處理和智能技術的急速發展,各種信息交換和交易成本大大降低,及時性大大加強。相比於PC互聯網,這個時代幾乎完全打破瞭時空局限,“隨時在綫,及時溝通”成為常態。
著名的大文豪狄更斯先生在《雙城記》的開篇這樣寫道:“那是最美好的時代,那是最糟糕的時代”,可能是上述問題的答案。麵對移動互聯網和物聯網大潮,很多企業和個人找到各自的機會,實現瞭一飛衝天的夢想。對於他們,這是最好的時代;而對於有些企業或個體,他們在傳統的路上看不到新的局勢,在社會變革的潮流中或惶恐、或驚訝,迅速走嚮衰落。對於他們而言,這是最壞的時代。
無論時代好壞,我們要承認當前所麵臨的生産力變革正在全天候地快速改變著今天的世界,把很多不可能變成可能,把很多資源迅速連接組閤,使其煥發齣嶄新的生命力,舊模式要麼被摧枯拉朽地摧毀,要麼迎來鳳凰涅槃般重生。
“共享經濟”(Sharing Economy)就在這個時間浮齣水麵,短短幾年間得到瞭極大的發展。我們這裏用“發展”一詞,錶明它並不是完全新生的事物。
很多傢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總是會說“要學會分享噢”“把你的糖果分享給其他小朋友”之類的話。美國心理學傢邁剋·托馬塞羅(Michael Tomasello)研究瞭小孩子意識中的閤作意識。邁剋·托馬塞羅最近的書《我們為什麼閤作》(Why We Cooperate)中指齣,人類的閤作意識並不是從成年人那裏學過來的,也不是齣於對某種迴報的期望而産生的。到瞭3歲左右,小孩開始受現代文明的“社會規則”影響。在這個階段,個體開始對群體中的個體有瞭判斷,從而影響他對集體閤同行為的態度。他們的分享行為開始有瞭選擇性,對自己認可的同伴會更樂意分享。托馬塞羅同時也相信人類有自私的天性,相互的閤作和幫助,也是基於自身利益而齣發的。
不僅是人類,動物也會有共享協作的本能。瑞奇·柏慈曼(Rachel Botsman)和盧·羅格斯(Roo Rogers)在其閤著《我的就是你的》(What�餾 Mine is Yours)一書中提到海豚在共享中獲得利益的例子。就像其他的動物一樣,海豚在捕魚和尋找同伴的過程中,都有大量的集體協作行為。海豚一般成群生活,每個海豚群由6~10隻海豚組成。但在太平洋和大西洋這樣的開放水域,一些小的海豚群會暫時(幾分鍾到數小時不等)組成大的群體來集體撲食,這種臨組的群體中海豚數量有時達上韆隻。它們把魚群圍在一個巨大的包圍圈內,就像牛仔趕牲畜一樣,用它們的身體形成一堵圍牆,在這個過程中,一些體型較大的雄性海豚會在最外圍來迴漫遊,以防其他的掠奪者前來搶食。海豚慢慢聚攏縮小包圍圈,把魚群逼成一團,然後海豚開始從魚群底部或者直接衝進魚群輕易撲食。海豚還有另一種技術,在圍獵的過程中,年長的海豚會潛到魚群的下方,嚮同伴發齣信號,告知附近還沒有撲到食物的其他海豚。不管怎麼樣,它們協作的原則都是一個:集閤到一起的個體越多,就越容易撲食成功,集體中所有的個體都能獲得更大的利益。依托集體的力量,海豚可以完成僅憑一己之力無法完成的任務。如果有一天你在海麵上看到成群的海豚飛躍追逐,你會明白集體行為並沒有破壞它們的個體權力。
在人類遠古時代,我們同樣也像海豚一樣生存,大傢集體作業,然後互相分享各自的食物、土地和其他資源,這讓生存變得更加容易。集體協作貫穿瞭整個人類可記載的曆史,他們通過相互之間的分享而相互依存,他們會分享各自的工具,一起搭建牲畜棚,收獲莊稼,甚至一起保護屬於各自的領地。人類學傢堅信這種親密關係和互相迴報是一種不可改變的人類行為,是人們相互協同的基石。
100多年前,私人開始在報紙上刊登廣告將自己的空置房屋齣租,亦可看作共享經濟的一種初級錶現形式。但這種刊登廣告發布信息的方式成本高,交易的時效也得不到保證。
40多年前,當互聯網從美國國防部的阿帕網拓展誕生時,其覆蓋範圍特彆小,基本上一張紙上就可以畫完它的內部結構。那時的電腦機身有一間房那麼大,人們對傢庭是否可以擁有個人電腦,互聯網是否會很大程度上改變我們的世界,是帶有極大的疑問的。很顯然,當時電腦和互聯網的産生是為瞭“正事”,而不是娛樂。但是事實並不完全是這樣,很多人利用電腦純粹隻是體驗上網這種感覺。20世紀70年代末,雷·湯姆森發明瞭電子郵件,這種可以從一個地方發文件給另一個人的東西,郵件的主要作用就在於把硬件後麵的人連接起來,實現瞭信息溝通。之後隨著PC的普及以及各種即時通訊軟件和社交網絡的興起,PC互聯網時代正式到來,整個現實社會變成瞭即時交叉互動的平颱。
PC互聯網時代,信息發布變得相對便利,但共享的成本仍不抵産生的效用, 那時的共享更偏重公益和興趣,這時是“共享經濟1��0”版本。
移動互聯網則將移動通信和互聯網結閤,由此産生諸多新穎的技術、平颱、應用及商業模式。移動互聯網在終端、軟件和應用三個層麵,相比PC有巨大突破。在終端和軟件方麵,蘋果公司有基於iOS的iPhone,其他陣營有支持安卓等係統的智能手機終端。新的移動終端的定位、4G上網、拍攝功能、語音輸入等,使得各類分享、交流、購物等應用(Apps)層齣不窮。移動互聯網終端的使用者隨時隨地生産和消費數據,也帶來數據處理和智能技術的飛速進步。
手機等移動設備正變得看上去越來越簡單,但是它卻把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變得越來越復雜。手機使得一對一和群體之間的對話都發生瞭改變,使商業行為和需求也發生瞭變化。以前,這些行為都是單個的,現在這些行為和需求變得更加細化。在傳統互聯網時期,網絡給用戶什麼信息,他們就聽什麼信息,信息的接受完全是被動的。但在現在,無論做飲料還是做高科技産品,都會受到各種各樣的影響。如今在綫上的人不僅是消費者,也是決策者、參與者。這讓我們能夠重新考慮自己的業務,重新站在大眾的角度審視自己,思考大眾在做購買決策時會想到什麼,他們的行為如何。我們會發現,很多問題在社交媒體和手機普及之前是不能解決的,現在不但能夠解決瞭,而且能夠在極短的時間內解決,而解決問題的核心就是手機等移動設備。
移動互聯網時代來臨,需求信息的發布更加即時和隨處可為,需求的響應也變得迅速和精準,“共享經濟2��0”浪潮來臨。如果要對“共享經濟2��0”下一個簡短定義的話,本書認為可以這樣描述:構建平颱高效激活閑置存量。
被業界譽為“互聯網革命最偉大的思考者”、齣版過《未來是濕的》《人人時代》的剋萊·捨基(Clay Shirky)教授認為,智能手機等移動設備改變瞭人們使用互聯網的方式,社交化和移動化成為現代商業的顯著特徵。在這種情況下,除瞭關注不斷更新和發展的技術與設備之外,如何通過社交媒體實現人與人的連接更加值得關注,而這種分享的力量是在傳統媒體時代不可能實現的。
PC互聯網時代和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差異,讓我們可以用1��0和2��0的版本號來區分共享經濟。PC互聯網時代,人們的交流互動還受到設備的限製,很多情況下都因缺少電腦而被迫終止。而現在大傢普遍持有智能手機,我們進入移動互聯網時代。各種移動設備極大地改變瞭我們使用移動互聯網的方式,綫上綫下的界限正逐漸模糊。我們現在幾乎可以不受時間、地點的限製,隨時與人分享溝通,我們像被“釘”在網絡上的器件,無時無刻不在互聯網的流水綫上工作。我們當中一些人甚至陷入瞭“萬一我不在互聯網瞭,互聯網會不會不能運行瞭”的憂思。但事實上,我們從來未能把商業和社交、社會生活,還有個人的生活環境分離開來。
今天的共享經濟沒有中心,任何人都可以參與進來,而且是隨時可以加入進來,它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製。零散的社會資源可以通過移動互聯網的平颱被集中起來形成規模效益,提高資源的利用率。基於移動網絡平颱的共享經濟模式使供求雙方都能夠通過互聯網隨時隨地發布自己能夠供給的分享物品或需求物品,增加瞭特定供給者或需求者可選擇的交易對象。
就像共享經濟1��0到2��0的演進源於PC互聯網嚮移動互聯網進化所迸發的巨大影響力,“互聯網+”的理念也是在此背景下應運而生。這也解釋瞭“共享經濟2��0”與 “互聯網+”為何如此緊密相連。而後續我們會看到藉助“創新創業”的紐帶,“共享經濟2��0”和“互聯網+”的連接乃至融閤之處。
對“互聯網+”現象最早的總結可以追溯到2012年11月易觀國際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於揚在易觀第五屆移動互聯網博覽會的發言。他認為“在未來,‘互聯網+’公式應該是我們所在的行業的産品和服務,在與我們未來看到的多屏全網跨平颱用戶場景結閤之後産生的一種化學公式。隨後中國政府也從官方正式文件中提及瞭“互聯網+”的概念。最具影響力的就是2015年7月4日經李剋強總理簽批國務院印發的《關於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互聯網+”是創新2��0下的互聯網發展新形態、新業態,是知識社會創新2��0推動下的互聯網形態演進及其催生的經濟社會發展新形態。“互聯網+”是互聯網思維的進一步實踐成果,它代錶一種先進的生産力,推動經濟形態不斷地發生演變,從而帶動社會經濟實體的生命力,為改革、創新、發展提供廣闊的網絡平颱。簡略來說,“互聯網+”,就是“互聯網+各個傳統行業”。它代錶一種新的社會形態,即充分發揮互聯網在社會資源配置中的優化和集成作用,將互聯網的創新成果深度融閤於經濟、社會各領域之中,提升全社會的創新力和生産力,形成更廣泛的、以互聯網為基礎設施和實現工具的經濟發展新形態。
“互聯網+”已經改造並影響瞭多個行業。但要注意的一點是,這裏的“+”可不止“加法”那麼簡單,而是利用信息通信技術和互聯網平颱這兩大利器,使互聯網與傳統行業深度融閤,是基於物聯網、大數據、雲計算和移動互聯網條件下的新一輪信息化。一加一不再等於二,也不等於三,而是創造齣一種新的發展形態。互聯網平颱扮演媒介的角色,人和物的信息變得透明化,更加便於獲得。
“互聯網+”也為“大眾創業、全民創新”帶來發展思路。與傳統企業相反的是,在“全民創業”的常態下,企業與互聯網相結閤的項目越來越多,誕生之初便具有“互聯網+”的形態,因此它們不需要再像傳統企業一樣轉型與升級。“互聯網+”正是要促進更多互聯網創業項目的誕生,從而無需再耗費人力、物力及財力去研究與實施行業轉型。可以說,每一個社會及商業階段都有一個常態以及發展趨勢,“互聯網+”的發展趨勢則是大量“互聯網+”模式的爆發以及傳統企業的“破與立”。
“共享經濟2��0”和 “大眾創新、萬眾創業”也存在重要的關聯。大眾創新、萬眾創業是推動發展的強大動力,是發展共享經濟的重要推手。目前全球共享經濟呈快速發展態勢,是拉動經濟增長的新路子,創業創新通過分享、協作方式來搞,門檻更低、成本更小、速度更快,這有利於拓展我國共享經濟的新領域,讓更多的人參與進來。
如上所述,“共享經濟2��0”與“互聯網+”有創新創業作為聯係紐帶。這也解釋瞭O2O、C2C、C2B、P2P等一係列創新創業的模式,時常會與 “互聯網+”有關,有的又是“共享經濟2��0”的實現。
“互聯網+”與“共享經濟2��0”顛覆的是企業所有與個人消費的産業模式。而在新建的産業模式之下,每個人都可以同時作為消費者和生産者。麵對“互聯網+”與“共享經濟2��0”,從探索與實踐的層麵上來看,互聯網商傢會比傳統企業主動,畢竟這些商傢從誕生開始就具有天生的基因。他們長於改造傳統模式,繼而不斷地融閤更多的領域,持續擴大自己的生態。
共享經濟的模式將在“互聯網+”的基礎上進一步顛覆企業和行業模式。雖然它也麵臨著一些問題,如法律上的模糊邊界等,但這種新型模式所蘊含的能量不容小覷。在不久的將來,越來越多的人都會加入到“互聯網+”與“共享經濟2��0”的大潮中來。
“互聯網+”和“共享經濟2��0”,不單隻共同作用於創新創業,也是更美好生活的推手。“互聯網+”以互聯網為框架,正逐漸建立起一種以平等、共享的價值觀為主導的新社會秩序。而“共享經濟2��0”不僅有效拉動經濟增長,還有助提升資源利用效率,增進人際互動。
然而,人類在很長一段時間裏,是不敢去共享的。盡管政府也通過公共基礎設施的建設,讓每個人可以共享公路、公園、學校這樣的公共資源,但在其他方麵人與人之間都會劃開明顯的界綫。在日常社交中,我們對分享總采取謹慎的態度,人們害怕共享行為會危害到珍貴的個人財産、自由、隱私和權力。
人們為何參與共享經濟呢?正如亞當斯密在《國富論》裏麵的描述一樣:“我們每天所需的食物和飲料,不是齣自屠戶、釀酒商或麵包師的恩惠,而是齣於他們自利的打算。”在共享經濟時代,大部分情況下,人們參與協同消費不是齣於想扮演好人角色的目的,他們亦是堅持個人利益的市場原則。就如佛瑞德·特納(Fred Turner)在他的書《從亞文化到電腦文化》(From counterculture to Cyberculture)裏說的,人們渴望的世界會是“每個單獨的個體都可以實現個人利益,同時又可以形成一個統一的團體,所有人都是一傢人”。
今天的共享協作發生瞭一些重大影響的革命動作,並且影響到瞭我們的文化、政治、經濟甚至整個社會機製。在北、上、廣、深這樣的一綫城市,越來越多的人不坐齣租車,用Uber齣行;不住酒店,通過Airbnb住在當地人傢裏;不去餐館而是選擇私廚;而最近快速發展的拼車業務更是體現瞭共享經濟對法律、行業模式、管理方式等多方麵的巨大影響。萬眾創業的熱情和資本的青睞讓共享經濟模式突破吃住行的領域,遍地開花。我們正在重新審視分享的社會價值,通過社會資源的共享,相信能在個體利益和社會團體中找到更好的平衡點。過去,集體主義所遭受的最大的批評之一,就是它會犧牲個體利益,甚至個性。但是今天你會發現,人們可以更積極地參與到組織行為中來,而不是建立在犧牲個體利益或消除個性的基礎之上。
共享經濟這種“閤作消費”的模式,帶來的是買賣雙方的共贏。拿Airbnb舉個例子:一位舊金山的房主平均每月會把自己閑置的住房齣租5~8個晚上,獲得9300美元的額外收益。而租賃房屋的旅客的花銷明顯低於其在洛杉磯市入住一傢舒適度相同的旅館的費用。而對於社交愛好者而言,租住他人的房屋,結識新朋友,這本身也是一種樂趣。在這個平颱上,不僅房屋所有者和租客必須受到背景審核,而且交易雙方通常還會在網上評論和打分,這樣就保證瞭這種交易方式的安全性。起初人們可能會對這種方式存有一點點的懷疑,但一旦有瞭成功的交易經驗之後,他們從今以後就會放心大膽地享受共享帶給他們的福利。這也有利於在人與人之間建立一種健康良好的相互信任關係。人們的産權觀念也在潛移默化中改變,閤作意識增強。
今天參與共享經濟的隊伍正在不斷壯大。參與的群體按照供求關係的角色來分,一方是共享經濟的供給方,即他們會把自己的財産拿來齣租、分享或者齣藉;另一方是共享經濟的需求方,即他們搶鮮體驗彆人提供的共享産品和服務。有些人則會同時扮演兩種角色;還有一些人可能會看到彆人體驗之後纔會去嘗試。
共享經濟的目的是共享,而提高效率是它的核心精神。私有製社會強調的是私有製的財産消費方式,所以對於消費者來說,像房子、車等大宗消費商品,會有很高的物品占有麯綫。當人們想消費一樣東西時,必須先獲得所有權纔能獲得使用權,而車、房等獲取所有權的門檻都很高,因此這些領域更適閤共享,更能體現商業模式和商業價值。而其他相關行業,如交通、旅遊業等也都會做齣相應的調整。
華盛頓特區經濟趨勢基金會主席傑裏米·裏夫金認為,協同共享是一種新的經濟模式,在21世紀的下半葉甚至會取代資本主義,成為人類社會主導的經濟形態。那個時候,生産率極高,物聯網發達,邊際成本趨近於零。數十億人既是生産者也是消費者,在互聯網上共享能源、信息和實物,所有權被使用權代替,“交換價值”被“共享價值”代替,人類進入新紀元。
家有纸书五千册,可富比诸侯,富有四海
评分很给力,卖家还赠送了健身饮料,正版图书,讲述共享单车引发的一场共享经济风暴,以前骑着共享单车没有认真去思考这些东西,关注了一下,真是藏有很多玄机呀。
评分这书我留意很久了,看见有买两百减100就立马拿下。用上优惠券后确实非常划算。送货非常快,虽然有些要调货,有些经常断货,但是总体瑕不掩瑜。
评分推荐大家购买 京东自营值得信赖
评分一直信赖京东正品图书,书好而且又便宜,买了好多好多了,就是看起来好慢
评分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很有用的一本书
评分物流很快,物美价廉,物超所值
评分瞄了有段时间了。趁着满100减30就果断下单了。21世纪,视野得够宽才行。
评分还不错的书,挺好的,推荐买。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