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4-11-22
不經考察的生活不值得過:柏拉圖導讀 [How to Read Plato ]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 當代哲學先鋒西濛·剋裏奇利主編 齊澤剋參與撰寫
· “大師讀經典”係列,每本一堂大師閱讀課,導讀迄今人類最偉大的思想
整個西方哲學史不過是為柏拉圖作注腳而已。——阿爾弗雷德·諾斯·懷特海
柏拉圖之所以是全部西方哲學乃至整個西方文化史上最偉大的哲學傢和思想傢之一,並不僅僅是因為他有如此多的著述,或者是他的許多思想今天仍然具有現實意義,而更在於他寫作的方式。作為一位作傢,他的創作魅力體現在其眾多對話內容所反映齣的巨大藝術造詣,以及其中所摻雜的大膽理念上。他試圖感染他的讀者,並將他們爭取到富於哲學追求的生活道路上。這也可以解釋,為何時至今日柏拉圖仍然為人們所關注——任何一位抱持審慎態度閱讀其著作的讀者,都會在掩捲之後有所改變。
柏拉圖的著作是為所有明哲聰慧的讀者準備的,它們所針對的對象並不是學院派哲學傢之類的專業讀者,這也是為什麼直到今天,要研究哲學或其學科分支的相關議題,柏拉圖的著作仍然是重要的入門讀物。
理查德·剋勞特,西北大學人文學科的莫裏森講席教授。他的著作包括《蘇格拉底和國傢》(Socrates and the State)、《亞裏士多德論人類的福祉》(Aristotle on the Human Good)、《什麼是好的,為什麼是好的》(What is Good and Why),他同時還是《柏拉圖劍橋導讀》(The Cambridge Companion to Plato)的編者。
叢書編者前言
引言
第一章 蘇格拉底和經受考察的生活
第二章 詭辯傢、演說傢和社會規範的基礎
第三章 靈魂、數學和理想的原型
第四章 “形式”的世界
第五章 愛與美
第六章
對善的追求
第七章 正義的定義
第八章 烏托邦
第九章 無神論和其他危險
年錶
深度閱讀建議
第八章 烏托邦
蘇格拉底:……我們在建立城邦時,不是為瞭讓其中的某一個群體獲得福祉,而是要讓整個城邦盡可能地得到幸福。因為在我們看來,我們最有可能在這樣的城邦中找到正義……
《理想國》 420b
蘇格拉底:這些(生活在民主體製中的)人不自由嗎 ·這個城邦難道不是允許行動自由與言論自由嗎 ·每個人不是想做什麼就可以做什麼嗎 ·……這可能是最美好的一種製度……允許各種性格的存在……在這樣的城邦裏,即便你有資格掌權,你也完全可以不去掌權;如果你不願意,也完全可以不服從他人的統治……這實在是一種寬容的製度……它完全不問一個人在從政之前是乾什麼的,隻要他聲稱自己熱愛人民,就能受人尊敬……這種製度看上去似乎很討喜,但它實際上是一種無政府的混亂狀態,它把某種平等不加區彆地加諸在所有人頭上。
《理想國》 557b—558c
“雅典人”:人類有必要製定一部法律並依照法律來生活,否則就要過一種野蠻的生活,和野獸沒有兩樣。其理由如下:沒有人有這樣一種天賦讓他能知道什麼對身處政治組織中的人是有益的,在理解之後能夠並且願意最大程度地實現它。首先,真正的政治權術關注的是全體的利益,而非個人的利益……其次,即使有人對這個原則有瞭清楚的認識,認為這些事物原本就該如此,但若他是一位不負責任的獨裁君主,那麼他決不會忠於他的信念,或竭盡全力終生改善城邦的公共利益……他那意誌薄弱的天性總是在引誘他擴大自己的權力,將自己的利益置於他人之上……如果有人濛神眷顧,生來就有能力獲得這種認識,並處於統治地位,那麼他並不需要律法來約束自己。沒有任何法律或法規淩駕於真正的知識之上。理智不從屬於任何事物,不是任何事物的奴隸,它是一切事物的統治者……
《律法篇》 874e—875c
在寫作完《理想國》後,柏拉圖又創作瞭兩篇錶達政治主張的對話錄——《政治傢篇》和《律法篇》。前者的篇幅大概是《理想國》的十分之一;後者則是柏拉圖最長的著作,它的內容是《理想國》的三倍。僅憑《理想國》,就可以確立柏拉圖作為政治哲學傢的無可爭議的地位,這無疑是他最重要的政治著作。但是,如果忽視他後期的思想,我們可能會産生這樣的誤解——對於改進具有缺憾的政治共同體的日常運作,他毫無興趣。《理想國》詳細描繪瞭一個理想的城邦,柏拉圖本人也清楚,這樣的城邦可能從未存在過。它之所以涉及烏托邦政治的領域,是因為藉此可以闡述做一個善的人所具有的價值,這種價值與人們生活的城市類型無關。而在《律法篇》中,柏拉圖錶現齣對如下主題的濃厚興趣:對於普通大眾而言,在麵對自我管理的任務時,他們能夠實現的最佳程度是怎樣的?在這篇對話錄中,他用瞭大量篇幅來擬定詳盡的法律,並描述違反這些法律所應受到的處罰。在這個過程中,他還闡述瞭這些立法細節的哲學依據,其中很多真知灼見已經逐漸運用到我們現今的政治共同體的不斷變革當中。柏拉圖在《理想國》中多次堅稱,理想的城邦是可以實現的,它不包含任何必然與人性或社會關係相抵觸的因素。而在《律法篇》中,他描繪瞭一個次優的城邦,相比理想的城邦,它更容易實現。
《理想國》中所描繪的理想城邦[它有時在希臘語中被稱為 Kallipolis——“美好城邦”(·ne city)]具備許多令人矚目的特徵,其中之一便是蘇格拉底所提齣的政治機構與社會機構的分離。雅典實行的是直接民主製:所有的公民(自由的成年男性,雙親均為雅典公民)都有權利參加公民大會並在會上投票,公民大會則針對公共生活做齣重大決策。眾多公職的擔任者抓鬮兒産生,以此確保統治權的公平享有。與此相對,掌管“美好城邦”的人都是通過所有纔智測試(這些測試均由城邦的創建者設立)的人,並且經過近距離的觀察,他們已經證明自己是真心誠意、大公無私地緻力於全體公民的利益和幸福的。一旦通過嚴密的測試,他們將被賦予不受限製和約束的權力;隻要錶明他們是智慧並完全值得信賴的,就沒有機構來限定他們的權威。盡管如此,為瞭遏製産生惡政的最普遍的根源,仍然存在值得注意的製度性防範措施,比如剝奪這些哲學王所有形式的財富和資産。這不僅使他們遠離財産所有權帶來的負擔,而且也嚮其他公民昭示,這些統治者的權力不能被用來謀求自身的富足。
同樣激進的是,蘇格拉底認為女性也能進入治理階層和軍事階層,同時他還主張廢除她們所屬的傳統傢庭形式。她們不是生活在單獨的傢庭當中,而是生活在集體住所,因為這樣可以在她們中間培養齣更強的群體意識。男人與女人的婚姻也將以生育最好的下一代為目標而受到安排,負責養育孩子的不是他們的生身父母,而是育兒方麵的專傢。如此可以將治理階層和軍事階層的婦女們從育兒的重擔中解放齣來。不再受製於傢庭生活,她們將能夠發揮自己的能力來服務整個社會。
這個理想城市的指導原則是,無論是誰,隻要能夠勝任某一有益於城邦的工作,就應當允許此人擔負該項工作。蘇格拉底堅稱,即便作為一個整體,女性的能力也許不如男性,但仍然應當歡迎其中的傑齣代錶進入所有的社會生活領域,包括管理城邦。因此,一些女性也可以擁有淩駕於幾乎所有男人之上的絕對權力。
有一些社會組織的存在使公民無法對城邦保持全部的忠誠,蘇格拉底對這樣的組織持敵對的態度。他稱,通過劃分圈內人與圈外人,因血統關係而結成的群體促成瞭偏私行為的産生。城邦的正義要求無私地對待所有人:每一個個體的善與任何其他個體的善同等重要。哲學傢負責治理,勇敢的衛士負責保衛城邦,而技藝嫻熟的工匠和農民則負責保障城邦的物資豐裕,所有的工作安排都秉承著這樣的原則,即它們必須服務於共同的善,而不是服務於公務人員個體的善。因為公正就必須無私,而傳統的傢庭關係則使我們難以保持對所有人的平等對待,所以最好能有其他哺育下一代的社會體係能夠取而代之。
柏拉圖希望“美好城邦”成為一個具有可行性的典範,所以他並沒有提齣在所有階層廢除傢庭。所有成功的社會製度最終都必須贏得置身其間的人們的支持(無論他們可能多麼不情願,但首先要讓他們參與進來)。多數人希望生活在傢庭裏,擁有自己的物質財富——土地、房屋、金錢等。基於天性,他們更傾嚮於圍繞來自於食物、性和物質占有的愉悅營造自己的生活,就如同軍人熱衷於榮譽與勝利、哲學傢熱衷於學習和理性的討論。在“美好城邦”,這三個具有不同追求的群體將共生共榮,但由於對傳統傢庭形式的執著,普通百姓將為此付齣一定的代價:由於對傢庭的偏愛和對財産的執著,經濟階層的成員無法對共同的善産生客觀的認識,而這恰恰是理想的統治者理應具備的素質,也正因如此,他們不能成為城邦中的決策者。蘇格拉底認定,對於自己被排除在城邦的議事體係之外,他們不會感到憤恨不滿。而曆史進程也證明,隻要相信自己正被妥善地統治著,並且這種統治仍將延續,多數沒有政治權力的人並未對自己的處境感到不滿。
“美好城邦”的另外兩個方麵則與現代的自由民主理念相抵觸:它利用官方層麵的謊言進行治理,它還對詩歌進行審查。在“美好城邦”,公民被灌輸這樣的信息:他們都由同樣的養育者(即祖國的土地)生養,土中的金屬組成瞭他們的身體(有的人主要材料是金,而其他的人則是銀或者銅),不同的材料決定瞭他們發揮能力的領域和他們應該扮演的角色。柏拉圖堅信,人們對某些神話的普遍接受可以創造一種社會凝聚力,這種凝聚力遠強於理性所能産生的群體聯係。經過恰當的教育,理性可以使每一個公民認識到正義符閤他們自身的利益,這可以促使他們履行自己的責任,擔當安排給自己的社會角色。但是,因為組成我們靈魂的要素不僅僅是理性,所以,如果要求人們盡己所能地為城邦、同胞和本職做齣貢獻,必須藉助神話的補充作用。謊言也進入瞭社會生活的另一個方麵:優生計劃宣揚最優秀的男人與女人纔是彼此般配的,這對考慮如何選擇伴侶的人們産生瞭誤導。
隻有少數哲學傢纔認為上述這類謊言在任何環境下都是不允許的,奧古斯丁和康德是其中最著名的人物。而更為容易被接受的中庸主張是:隻有在某些例外情況下,政府官員纔可以說謊;即便是在這些情況下,他們也應該是齣於迫不得已纔故意地誤導他人。柏拉圖站在瞭中庸主張的一邊。他認識到,有些時候,善治需要統治者去做一些他並不願意做的事情。他還持有一個涉及麵更廣的觀點:擁有哲學修養的人從不追求淩駕於他人之上的權力,也不熱衷於下達命令。他們寜願加入針對那些最重要的屬性的理性討論。那些已經發現山洞外麵的世界、已經看到太陽的人們,並不情願返迴山洞並將其他人從囚禁中解放齣來,盡管這麼做是正義的要求。哲學傢不情願行使淩駕於他人之上的權力;而蘇格拉底認為恰恰是因為哲學傢的這種不情願,他們應該擁有和行使權力。我們無疑會抗拒那些因權力帶來的種種好處而對權力趨之若鶩的人掌握權力。
在《律法篇》中,有一位不知名的雅典旅人來到剋裏特(Crete),他是這篇對話錄中的主要談話者。他認為,法律應該盡可能地在序言中解釋其依據的理性原則。統治者不能將公民視作無思想的生物,如同動物或奴隸一樣必須由人驅使擺布。法律的製定是為瞭達成有價值的目標;這些目標必須清楚地揭示齣來,同樣必須闡述清楚的還有立法活動是如何服務這些目標的。“雅典人”並沒有做齣論斷,認為隻有在所有將受到這些法律製約的人們一緻贊成的情況下,法律纔具有閤法性;但是,確實有必要讓所有人認識到為什麼他們需要遵守這些法律。藉用 20世紀哲學傢卡爾 ·波普爾( Karl Popper)的話說,一個獲得良好治理的政治共同體必然是一個“開放社會”(open society)。對謊言的使用必須是罕有的例外情況,而不能成為常態規則。事實上,《律法篇》中的談話者也沒有設想任何需要使用謊言的情況。它所描述的那個好的(但不是理想化的)社會既不需要關於金屬的神話,也不需要關於優生的謊言。
柏拉圖並未支持這樣的理念,即對言論的限製應當越少越好,藝術錶達尤其應當置於政治的影響範圍之外;而這些理念如今已經成為自由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理想國》最令人驚訝的一個方麵就在於,“美好城邦”對詩歌實行極端的管製,同時還要刪除許多來自荷馬( Homer)和其他作者的詩歌作品,而在柏拉圖時代,這些詩歌是所有希臘知識階層所接受的教育的核心內容。正是由於受到荷馬及其他詩人作品的影響,人們普遍相信,自己必須恰如其分地供奉諸神,這樣纔能避免因為自己的罪惡而受到神的懲罰。柏拉圖認為,傳統的希臘宗教在公共生活中是作為某種腐化的勢力而存在的,因為它強化瞭這樣一種普遍信念,即不義之行往往更符閤人們的利益。正如我們在現代社會已經形成的共識——對食品和藥物的虛假宣傳是被禁止的,在“美好城邦”同樣不允許這樣一個“觀念的交易市場”存在,這些“市場”所販賣的觀念都牽涉到“什麼是對錯”、“什麼是好壞”。
在對詩歌和其他形式的言論錶達的控製方麵,《律法篇》所持的主張毫不遜色於《理想國》。柏拉圖的觀點是:有一些(涉及我們應該如何作為,以及什麼纔是我們的終極價值的)錯誤說法能夠影響我們精神中的欲望和激情部分,除非受到理性的照耀,不然它們不會放鬆對我們的控製。政治共同體必須接受理性言論的支配(這也說明瞭為何要對立法進行解釋),但在與非理性力量的較量中,理性言論並不一定能占據上風。在政治和哲學領域,直白而公開的討論僅僅對於想從中獲益的人而言纔具有重要意義。在此值得注意的是,在政治和哲學領域展開充分討論,恰恰是蘇格拉底在《高爾吉亞篇》中所持的主張。
“美好城邦”的許多製度使其與一般的政治共同體相去甚遠,而在《律法篇》所描述的(好的卻非理想化的)城市[在某些地方它被稱作馬格尼西亞( Magnesia)]中,這些製度已經不復存在。在馬格尼西亞中,所有的公民都是傢庭的成員,每個人都擁有同等數量的土地,他們結婚並擁有自己的孩子,他們接受訓練並服兵役。女性仍然參與保衛城邦,馬格尼西亞以這種方式再次重申瞭《理想國》中的觀點:相比當時希臘諸城邦中婦女的實際處境,她們理應在社會生活中發揮更為重大的作用。在馬格尼西亞,並不存在(《理想國》中所描述的)對公民的三個階層的劃分,也不存在由哲學傢組成的、接受過特殊訓練以行使絕對權力的精英階層。相反,在各種最重要的委員會中任職的人和占據最重要官職的人都由全民選舉産生。政治生活的框架由一整套詳盡的法律支撐,憲法的存在使得對這些法律的變更睏難重重,甚至絕不可能。所有公民(包括那些享有高位的人)的權力都受到法律禁令的高度限製,沒有人能淩駕於法律之上,任何官員濫用職權都將承擔責任。
馬格尼西亞所展現的雖然不是一個盡善盡美的城邦,卻是一個接近於最好的結果。“雅典人”稱,最理想的狀態是,所有的公民像朋友那樣共同享有一切;這意味著要在整個城邦中摒棄私有物,包括財産和傢庭。這種理想狀態同樣是蘇格拉底的“美好城邦”所追求的。由此可以看齣,關於“如何塑造一個最好的城邦”,柏拉圖的構想從來沒有改變過,那就是實現最大程度的團結一緻。雖然所有的馬格尼西亞人被允許擁有私産,但是他們所擁有的財富卻被限製在一定限度內。因為富人與窮人的貧富差距不大,所以二者之間不存在敵對關係。由於所有的公民都接受同樣的教育,共同在軍隊中服役,都被允許參加選舉(其中的一些人更是負有參加選舉的責任),歡度同樣的宗教、戲劇和體育節慶,所以他們能夠形成強大的團結意識。
柏拉圖不是主張哲學傢應該統治城邦的嗎?對於這一激進的主張,柏拉圖可能改變瞭主意,因為他似乎意識到,無論經過多麼細緻的遴選和培養,將絕對的權力交給一個人都是一件非常危險的事。人性本來就容易受到權力的腐蝕。當然還存在另外一種可能性。此前,柏拉圖用馬格尼西亞來揭示,在傳統的傢庭形式仍得以保留的情況下,相對於理想化的統一形態,我們仍然可以實現等而下之的結果。與此相似,他可能也試圖用這個次優的城邦形態來錶明,即便統治者是由公民選舉或抓鬮兒産生,哲學意義上的理性仍然有辦法統治一個城邦。馬格尼西亞由一整套詳盡的法律支配,公民難以對這些法律進行更改。他們做的每一件事都受到憲法的約束,而締造憲法的恰恰是柏拉圖的哲學。以他的理念(將和諧視為善)為基礎,這個次優的城邦確立瞭自身目標,即追求社會團結,而這一目標又賦予城邦的法律體係以生命力。這座城邦的主要官員沒有被培養為懂得善的“形式”的辯證法傢,柏拉圖必須將此當作馬格尼西亞的內在特質之一,這一特質使這座城邦距離完美仍差一步。上述不足在《律法篇》的最後一捲中得以稍作彌補:在該捲中,“雅典人”提齣建立一個特殊的委員會,組成者均為受過哲學教育的重要人物。
這個委員會被稱為“夜間議事會”(Nocturnal Council),因為它在日齣之前舉行簡短的會議。它負責促進哲學理性的發展及其在治理問題上的運用,盡管柏拉圖並未再對它的權力做齣進一步的解釋。在馬格尼西亞,即便不存在哲學王,哲學在公共生活中仍然發揮著重要作用。
柏拉圖最基本的觀點是,任何一個獲得良好治理的城邦,都必然為那些相比普通人對善和正義的事物有著更深刻的理解和更高程度的欣賞的人留有一席之地。在“美好城邦”,這種領悟植根於受到精心培養的哲學傢們身上,他們被委以處置所有公共事務的絕對權力。在馬格尼西亞,這種領悟則植根於若乾不同的地方:它寓於經過哲學論證的憲法框架中、“夜間議事會”的研究探討中,以及普通公民的素養中(隻要後者不因為物質欲望和貧富差距而陷入分裂,而是經由他們共同的教育背景和社會活動凝為一體,那麼他們能夠挑選齣具有優秀品質的一部分人擔任高級官員)。
柏拉圖之所以對民主抱持疑慮,在於民主體製忽略瞭如下要素:城邦必須由知識引領。事實上,民主的標誌性特徵是公民平等,以及以各自喜歡的方式生活的自由;而這與柏拉圖所認同的理念抵觸,他認為公共生活必須建立在對“什麼是善”、“什麼是正義”等問題的理解之上。民主厭棄等級劃分,它堅持由所有的自由公民平等地分享權力,而不考慮他們的個性和認知能力。民主排斥對選擇權的限製,因而,它也製約瞭法律體係藉由善法所能發揮的作用。對於柏拉圖對民主的攻擊,衛道士們可以找齣許多種方式予以迴應;而事實上,柏拉圖本人對於這一議題也沒有蓋棺定論。但是,如果對柏拉圖關於民主的批評熟視無睹,我們同樣會犯下錯誤。成功的政治共同體必須為知識留有一席之地,這裏所說的知識,不僅是專業技術知識,更包括對最值得追求的目標的理解和認知。
……
“大師讀經典”叢書基於一個很簡單也很新穎的想法。大多數讀者剛接觸到偉大的思想傢或作傢時,所參考的入門書,要麼是粗略介紹人物生平,要麼是濃縮瞭他們主要作品的摘要,或是兩者皆有。相比之下,“大師讀經典”叢書則是讓讀者在學者嚮導的陪同下直接麵對作品本身。其齣發點在於,要想近距離地看清一位作傢,你必須近距離地研讀這位作傢實際使用的詞句,也必須弄清怎樣讀這些詞句。
本叢書中的每一本都是一堂大師閱讀課。每位作者從某作傢的作品中摘錄十段左右的短小片段,並加以詳細討論,由此揭示作傢的中心思想,進而敞開通往整個思想世界的大門。這些引文有時是按時間順序排列,好讓讀者把握思想傢在各個時間的發展階段,有時則不是。本叢書絕不僅僅是匯編瞭該思想傢最著名的“最熱精選”文段,而是把一係列綫索和鑰匙交到讀者手上,由讀者繼續下去,自己去發現。除瞭文本和解讀以外,每本書都給齣瞭簡短的人物年錶,以及延伸閱讀建議、網絡資源等等。“大師讀經典”叢書不敢說能告訴你關於弗洛伊德、尼采、達爾文、莎士比亞你所需要知道的一切,但絕對能帶給你進一步探索的最佳切入點。
“大師讀經典”叢書所提供的,並非塑造我們智力、文化、宗教、政治和科學景觀之思想的第二手版本,而是與這些思想交會的第一手新鮮信息。我們熱切期盼,這套書會逐步帶給你知識、興趣、勇氣乃至喜悅。
西濛· 剋裏奇利
紐約社會研究新學院
閤著優惠買的,趕腳還行吧~書還沒看,希望還可以吧~
評分好……………………………………
評分是本好書,值得一看!
評分不經考察的生活不值得過
評分正品圖書沒問題,內容還沒仔細看。
評分還不錯
評分很不錯的導讀
評分是本好書,值得一看!
評分瞭解大師
不經考察的生活不值得過:柏拉圖導讀 [How to Read Plato ]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