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利行業標準(JJG水利004-2015):明渠堰槽流量計計量檢定規程 [Verification Regulation of Open Channel Weirs and Flumes for Flow Measurement]

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利行業標準(JJG水利004-2015):明渠堰槽流量計計量檢定規程 [Verification Regulation of Open Channel Weirs and Flumes for Flow Measurement]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中國水利水電齣版社 編
圖書標籤:
  • 水利
  • 流量計
  • 計量檢定
  • 明渠
  • 堰槽
  • 標準
  • JJG004-2015
  • 規範
  • 測量
  • 行業標準
想要找书就要到 求知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ISBN:155170221
版次:1
商品编码:11860265
包装:平装
外文名称:Verification Regulation of Open Channel Weirs and Flumes for Flow Measurement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5-06-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97

具体描述

內容簡介

  《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利行業標準(JJG水利004-2015):明渠堰槽流量計計量檢定規程》適用於明渠堰槽流量計的首次檢定、後續檢定和使用中檢查。

內頁插圖

目錄

引言
1 範圍
2 引用文件
3 概述
3.1 構成
3.2 工作原理
3.3 用途
3.4 堰槽流量計的類型
4 堰槽流量計計量性能要求
4.1 量水堰
4.1.1 薄壁堰
4.1.2 寬頂堰
4.1.3 三角形剖麵堰
4.1.4 平坦V形堰
4.2 量水槽
4.2.1 長喉道量水槽
4.2.2 短喉道量水槽
4.2.3 無喉道量水槽
4.3 水位計
4.3.1 水位計類型與技術指標
4.3.2 水位計使用要求
4.4 明渠堰槽流量計準確度等級
5 通用技術要求
5.1 標牌
5.2 水位~流量換算及顯示
5.2.1 水位~流量換算公式
5.2.2 水位~流量關係麯綫
5.2.3 水位~流量對照數值錶
5.2.4 水位~流量換算儀錶
5.3 明渠堰槽流量計通用安裝要求及選材
6 計量器具控製
6.1 檢定項目
6.2 檢定方法
6.2.1 標牌檢定
6.2.2 尺寸檢定
6.2.3 水位計檢定
6.2.4 流量示值誤差檢定
6.3 檢定結果的處理
6.4 檢定周期
附錄A 有關圖錶
附錄B 檢定證書格式
附錄C 檢定結果通知書格式
附錄D 薄壁堰堰闆加工及安裝要求
附錄E 幾何檢驗法不確定度分析

前言/序言


《水利工程測量規範》(SL/T 373—2006) 圖書簡介 本書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利行業標準,詳細規定瞭水利工程建設、運行、管理等全生命周期中對測量工作的基本要求、技術標準和質量控製措施。作為指導水利行業工程測量實踐的權威性技術文件,其內容涵蓋瞭從工程規劃、勘察設計、施工放樣到竣工驗收等各個階段的測量技術規範和操作流程。本書旨在統一水利工程測量技術標準,保證測量成果的精度和可靠性,為水利工程的科學規劃、安全建設和高效運行提供堅實的技術保障。 第一章 總則與基本規定 本章首先闡述瞭本標準的適用範圍、基本原則和術語定義。標準明確瞭水利工程測量在整個工程建設中的基礎性地位,強調瞭測量工作必須滿足工程設計、施工及運行維護的精度要求。 適用範圍: 標準適用於各類水利工程,包括防洪、灌溉、供水、發電、航運等水利樞紐工程,以及江河治理、水庫除險加固等工程的勘測、設計、施工、監測和竣工驗收等階段的測量工作。 基本原則: 強調遵循統一標準、保證精度、經濟閤理、因地製宜的原則。要求測量工作必須與工程特點和技術要求相適應,采用先進、可靠的測量技術和設備。 術語與符號: 對標準中涉及的工程測量、地形測量、水工結構物測量、沉降與位移監測等關鍵術語和所使用的符號進行瞭標準化定義,確保行業內理解一緻。 第二章 測量控製係統 本章是全書的核心,詳細規定瞭構建高精度、穩定可靠的測量控製網絡的要求。控製網絡是所有後續測量的基準。 2.1 測量控製網的建立: 基本要求: 規定瞭控製網的等級劃分(一級、二級、三級等)及其相應的精度指標。強調控製網的布設應兼顧工程布局,保證觀測點的可靠性和穩定性。 平麵控製測量: 詳細闡述瞭平麵控製測量的技術方法,包括三角網、邊傳高等測量技術的應用規範。對儀器選型、觀測時間、誤差分配與評定給齣瞭明確要求。 高程控製測量: 規定瞭水準測量的技術要求,包括水準網的布設、三、四等水準測量的具體操作規程,以及數字水準儀和普通水準儀的使用規範。強調高程基準點的選擇和保護。 2.2 坐標係統與基準: 明確瞭水利工程中應采用的坐標係統(如國傢大地坐標係、地方獨立坐標係)及其轉換關係。 規定瞭高程係統的采用標準(如采用國傢高程基準麵)。 要求對所有測量成果的坐標和高程進行統一化處理,避免因參考係不一緻導緻的工程錯誤。 第三章 地形測量與錶述 本章聚焦於工程建設前期所需的地麵和水下地形數據的獲取和錶達。 3.1 地形測圖: 測圖比例尺與精度: 根據工程的不同階段(規劃、設計、施工),規定瞭相應的地形圖比例尺和平麵、高程的允許誤差範圍。 測圖方法: 涵蓋瞭傳統的圖根加密、空中攝影測量、遙感影像、以及現代化的GPS/全站儀聯閤測量等方法。對每種方法的作業流程和精度控製點要求進行瞭規範。 3.2 數字化地形數據處理: 要求地形數據應采用數字化形式存儲和錶達。規定瞭數字高程模型(DEM)的構建要求,包括采樣間隔和插值算法的選擇標準。 強調瞭地形圖件的編製規範,包括圖幅、圖例、注記、要素錶達等應符閤國傢和行業標準。 第四章 水工結構物測量 本章是水利工程特有內容的集中體現,指導對大壩、水閘、溢洪道、引水渠道等關鍵水工構築物的精確測量。 4.1 水工結構物平麵、高程控製: 規定瞭對永久性控製樁的布設要求,它們必須能承受施工期和運行期環境變化的影響。 強調在結構物主體施工過程中,必須進行實時的、高精度的軸綫和標高復核測量。 4.2 結構物變形監測: 係統地規定瞭對大壩、船閘、橋梁等結構物進行位移、沉降、應力、溫度變化的監測要求。 觀測點的設置: 明確瞭監測點位的密度、類型(如沉降點、水平位移點)及其埋設工藝。 觀測技術: 對精密三角高程測量、精確的往返水準測量、以及使用專業沉降儀器的觀測規程進行瞭細緻規定。 4.3 結構物內部及特定部位測量: 對混凝土澆築過程中的垂直度、幾何綫型的復核測量進行瞭規範。 對穿牆管、泄水孔、錶層飾麵等細部結構的尺寸和位置精度進行瞭驗收標準規定。 第五章 渠道與管綫測量 本章針對水利工程中的輸水建築物,如引水渠道、壓力管道、明渠等,提供瞭專門的測量指導。 5.1 渠道測量: 規定瞭渠道中綫、邊綫、底坡的測量和放樣精度要求。 強調瞭渠道橫斷麵的測量頻率和精度,以確保設計流量的實現。 對渠道交叉建築物(如渡槽、暗涵)的接點定位提齣瞭嚴格要求。 5.2 管綫與隧道測量: 對壓力管道、隧道的綫路中綫、坡度、高程的測量方法和精度進行瞭規範。 規定瞭盾構法、鑽爆法等不同施工工藝下的導嚮測量控製要求。 第六章 測量成果的整理、評定與資料歸檔 本章關注測量的最終産齣——成果的質量保證和信息管理。 6.1 測量成果的精度評定: 明確瞭不同等級工程測量成果的精度評定方法,包括對平麵誤差、高程誤差、角度誤差的統計分析和評定標準。 6.2 測量資料的整理與歸檔: 詳細規定瞭測量原始記錄、計算成果、圖件、技術報告等所有測量資料的整理、裝訂和移交要求。 強調測量數據應符閤信息化的要求,便於工程管理部門長期保存和後續使用。 6.3 竣工測量與驗收: 規定瞭工程竣工測量應達到的精度要求,以及竣工測量報告應包含的內容。 明確瞭竣工測量成果在工程竣工驗收中的法律和技術地位。 附錄與條文說明 本書還包含多個附錄,提供瞭常用的測量數據錶格、標準計算公式、以及不同測量設備的技術指標要求。同時,還附有詳細的條文說明,對標準中關鍵技術指標的選取依據和實際應用中的注意事項進行瞭闡釋。 總結: 《水利工程測量規範》(SL/T 373—2006)是一部集理論指導、技術規範和操作流程於一體的綜閤性標準。它通過對控製測量、地形測繪、結構物監測等環節的全麵規範,確保瞭水利工程建設的科學性、準確性和可靠性,是水利行業測量技術人員的必備工具書和行業監管的重要依據。本書嚴格圍繞水利工程建設的整體需求展開,其內容聚焦於工程測量技術的係統性、精度保證及成果管理,與特定計量檢定規程(如明渠堰槽流量計)的側重點完全不同。

用户评价

评分

從裝幀上看,這本標準似乎更傾嚮於被放置在實驗室的特定書架上,而不是被帶到野外工地去頻繁翻閱。紙張的質量中規中矩,但那種麵嚮正式文件的印刷風格,讓人覺得它更像是一個需要蓋章存檔的文本,而不是一本鼓勵讀者攜帶和做批注的實用手冊。我嘗試著在空白處做瞭一些理解性的標記,但很快就放棄瞭,因為書中的信息密度實在太大瞭,每一個字都有其特定的法律和技術指嚮性,隨便塗抹似乎是對其權威性的褻瀆。這本書的價值,毋庸置疑在於它的“標準”二字,它提供瞭一個統一的“語言”和“度量衡”,確保無論是在南方的水庫還是北方的灌渠,對“一立方米每秒”的理解都是完全一緻的。

评分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倒是挺講究的,那種深藍的背景配上燙金的字體,透著一股子官方和嚴謹的氣息,一下子就把人帶入瞭那種需要精準和規範的領域。不過,拿到手裏翻開一看,嚯,這排版和字體選擇,怎麼說呢,有一種說不齣的厚重感,讀起來需要全神貫注,生怕漏掉哪個小數點後麵的數字。對於我這種對水利工程的細節不太敏感的普通讀者來說,光是那些復雜的圖錶和公式就已經構成瞭第一道心理障礙。我倒是挺好奇,那些實際操作測量的人,是如何將這些冰冷的條文轉化為現場那川流不息的江河湖海的真實流量數據的。這規程,估計是工程師和計量員的“聖經”,但對局外人來說,更像是一本需要耐心啃讀的專業詞典,每頁都散發著“非專業人士請謹慎靠近”的氣場。

评分

我原本以為,像“明渠堰槽流量計計量檢定規程”這樣的名字,內容會聚焦於最新的傳感器技術或者數字化監測的未來趨勢,畢竟現在科技發展這麼快。結果,這本書更像是在為“過去和現在”的測量標準打下堅實的基礎。它裏頭大量的篇幅似乎都在強調如何校準和驗證那些經典的、依靠物理原理工作的量水結構,比如我們從小課本裏見過的矩形堰、三角形堰這些老朋友。這倒不失為一種踏實的態度,畢竟萬變不離其宗,基礎原理的準確性纔是最重要的。但閱讀過程中,我總忍不住想,如果能增加一些關於如何將這些傳統標準與現代的聲學流速儀或者多普勒效應測量方法相結閤的章節,那就更完美瞭,讓它不僅僅是規程,還能兼顧到未來十年的技術迭代需求。

评分

這本書的語言風格,簡直是標準製定文體的教科書式體現——客觀、精確、缺乏任何感情色彩的描述。當你讀到“應符閤下列要求……”或者“其誤差不得超過±X%”時,你能清晰地感受到一種不容置疑的權威感。它不是用來“閱讀”的,而是用來“執行”的。我發現自己時不時地要查閱書後那個厚厚的術語錶,因為很多水利特有的詞匯和縮寫,如果沒有專業背景,理解起來確實比較吃力。這本書的真正讀者群體,我認為是那些需要承擔法定計量責任的人員,對他們而言,這本書的價值在於規避瞭法律風險和技術爭議。對我這個門外漢來說,它更像是一扇窗戶,讓我窺見瞭國傢基礎設施背後那套極其復雜且精密運行的質量控製體係,宏大而又微小到每一個螺絲釘的校準都一絲不苟。

评分

這本書的邏輯結構安排得非常清晰,從總則到術語定義,再到具體的檢定步驟和數據處理方法,層層遞進,體現瞭水利部門對流程控製的極緻追求。讀到關於不確定度評定的那一部分時,我著實感受到瞭標準製定者的良苦用心——每一個微小的誤差都必須被量化、被記錄、被控製。這對於我們普通人來說,可能就是枯燥的數學運算,但對於水資源管理部門而言,這直接關係到跨區域水量分配的公平性和工程運行的安全性。不過,這種過度的嚴謹性也帶來瞭一個小小的閱讀障礙:它幾乎沒有提供任何“案例分析”或者“常見錯誤解析”。如果能穿插一些具體場景下的檢定失敗案例和糾正措施,想必能讓學習者更快地掌握精髓,而不是僅僅停留在“必須做什麼”的層麵。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