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適讀人群 :電影愛好者 大眾 電影學文叢”叢書
《拉滿生命之弓——李奕明電影文集》著名電影批評傢李奕明遺著,鍾大豐編,戴錦華作序推薦。
《惑學思影錄:鍾大豐中國電影史論集》北京電影學院教授、電影文化與電影史專傢鍾大豐論文集。
《陸上行舟——新世紀中國電影導演訪談錄》北京電影學院教授吳冠平文集,收錄作者與當下*有影響力的23位導演的訪談,包括賈樟柯、王全安、烏爾善、寜浩、九把刀、魏德聖等。
《坐看雲起等風來——當代中國電影評述(2003-2014)》北京電影學院教授吳冠平文集,一部當代中國“主流電影”的斷代史。
《傢之寓言——中美日傢庭情節劇研究》北京電影學院博士生導師,教授楊遠嬰論文集。以傢庭情節劇,透視中美日社會神經。
《通嚮狂歡之路——2000年後的中國喜劇電影》北京電影學院教授潘若簡論文集,首部為中國喜劇電影增添現實與可操作性的價值的電影文化研究專著。
《“重”寫與重“寫“:中國早期電影再認識》(上下冊)鍾大豐、劉小磊主編,匯集2002年以來北京電影學院師生對中國早期電影史(1949年以前)的研究成果。
內容簡介
本書是電影史學傢鍾大豐的自選集,收錄瞭他部分重要的中國電影史學術論文。其中一些文章的意義不僅在於其學術內容本身,也是中國電影學術史的一種獨特文本。用他的話說:我把這本小書起名為《惑學思影錄》,就是想把它作為自己用電影史研究的方式應對現實、思考電影的學術道路的一種梳理。其實我覺得自己所做的學術研究究竟解決瞭什麼問題並不多麼重要。其是否有意義和價值自有曆史來評價。但是一些研究既然已經進入瞭中國電影研究的曆史視野,我更希望讓人瞭解的其實不是我說瞭些什麼,而是在當時的曆史情境中為什麼會做這些研究,以及這些曆史研究在曆史情境中空間要錶達什麼。”
作者簡介
鍾大豐,北京電影學院電影學教授、博士生導師,電影曆史及理論方嚮。著有《中國電影史》,譯有《電影劇本寫作基礎》《電影劇作者疑難問題解決指南》等。曾四次獲省部級奬,作者是中國首批電影專業碩士之一,1985年起在北京電影學院文學係任教至今,其在在中國電影研究的領域內的研究在國內外都産生瞭較大的影響。
目錄
自序:為瞭思考現實而研究曆史
綜閤篇
嚴謹與開放:李少白老師帶我走進電影研究的大門
中國電影理論
在理論研究陣地上:寫於《電影藝術》創刊30周年之際
作為敘事和錶象的曆史:曆史寫作與曆史題材創作
曆史摺射齣現實的光輝:談新時期的電影曆史研究
作為民族電影産業的中國電影文化策略的曆史和現實
也談中國電影創新之路
電影曆史編纂法?武俠及其他:從“重寫電影史”說開去
影戲篇
淺談鄭正鞦的電影創作與鴛鴦蝴蝶派文學的關係
談談現代電影中的戲劇性問題
論“影戲”:中國初期電影的電影觀念及其銀幕體現
“影戲”理論曆史溯源
從劇作看影戲美學:對中國電影思維的曆史反思
中國電影的曆史及其根源:再論“影戲”
是否有重談“影戲”的必要
走進曆史看“影戲”:從一個角度看20世紀80年代電影批評的話語方式
人物篇
從生活潛流中反映時代波瀾:《春蠶》思想藝術成就三題
史詩?群像?電影觀:從《南徵北戰》想到的
藝術個性與審美主潮:水華電影創作四題
論崔嵬的戲麯片創作
個性?時代?傳統:淺談淩子風的前期電影創作
袁牧之與新中國電影事業的初創設想與實施
紀實與創造:吳印鹹的電影世界
評論傢的感性與激情:從鍾惦棐的電影評論所想到的
專題篇
辛亥前後商業大眾文化中的現代性呈現
從“文明戲”到“影戲”:二十年代上海電影工業的奠基
中國無聲電影劇作的發展演變
作為藝術運動的20世紀30年代電影
從現代主義到現實主義:20世紀30年代電影創作與市場互動的一個側麵
解放區電影的精神遺産
記錄與錶達——關於新中國紀錄電影的對談
從“盜亦有道”到“春鞦無義戰”: 香港黑道電影中的身份、價值和社會認同的演變
數碼時代的個人化影像生産:大陸DV電影製作與傳播的一些新現象
是誰在為創作指路:從曆史的角度看電影批評與實踐的關係
談中國感光材料生産的發展道路:從“樂凱”停産說起
前言/序言
自序:為瞭思考現實而研究曆史
從我第一次進製片廠當洗印工人算起,今年正好是第40年。人生到四十歲已經被稱為“不惑”瞭,可我進電影圈四十年瞭,卻無時不“惑”。所謂“惑”用個通俗的說法,就是“弄不清楚”。而這種基於現實體驗的“惑”,其實正是思考和進行學術研究的基礎和動力。我把這本小書起名為“惑學思影錄”,就是想把它作為自己用電影史研究的方式應對現實、思考電影的學術道路的一種梳理。其實我覺得自己所做的學術研究究竟解決的什麼問題並不多麼重要。其是否有意義和價值自有曆史來評價。但是一些研究既然已經進入瞭中國電影研究的曆史視野,我更希望讓人瞭解的其實不是我說瞭些什麼,而是在當時的曆史情境中為什麼會做這些研究,以及這些曆史研究在曆史情境中究竟要錶達什麼。
有一種流行的說法,叫做“一切曆史都是當代史”。是說所有的曆史研究和曆史寫作都不能脫離寫作時代的曆史情境。作為從事瞭30多年電影史研究的人,我對這一點深有體會。這種寫作時代的曆史痕跡包括兩個方麵:一是從寫作者來說對其研究的對象的選擇,作齣的曆史描述與評價都離不開其所處的現實。曆史研究寫作行為本身是曆史學傢應對現實的一種方式。另一個方麵則是任何曆史寫作都不可避免地打上寫作時代的思維方式和語言習慣等種種曆史烙印。這種曆史烙印有的是寫作者自身有意識或無意識的錶達,也有的源於應對當時傳播和交流的語境錶達技巧。
我是一個將隨遇而安和不甘寂寞矛盾地結閤在一起的人。說隨遇而安是自幼我從沒有一些人常說的那種喜歡某個東西、計劃著將來一定要做的執著的理想。生活把我推到哪裏,我首先想的是扮演好生活分配給自己的角色。說不甘寂寞是總是希望能錶現齣一些自己的獨立性和現實生存感。念研究生學的是中國電影史,但是對電影現實的關心卻一直影響著我的專業學習和研究。當時電影是關注的重點在三十年代,對三十年代左翼電影的創作從思想內容到藝術成就都給予瞭很高的評價,但對此前的電影整體語焉不詳且並評價負麵。我不相信在那樣一片“垃圾”上會驟然誕生三十年代的輝煌,便把論文準備的視野集中在瞭初期電影方麵。開始我準備從當時基本持否定態度的鴛鴦蝴蝶派文學對電影的影響入手。但是電影界對於“電影與戲劇離婚”的現實爭論很大程度影響瞭我對史料的關注和思考。特彆是參加“20年代到40年代電影迴顧展”觀摩瞭一批早期電影之後,使我基於自己對電影現實的關注和思考選擇瞭“影戲”這一曆史研究視角。四年本科曆史專業的訓練讓我知道曆史寫作必須建立在對曆史的描述和梳理上。在《論“影戲”》這篇論文的文字錶述裏我沒有與80年代的理論爭論做任何的直接勾連,但其中又顯然存在著現實理論語境影響的痕跡。這多少也是這樣一篇史學論文在當時居然能引起一定社會關注的原因之一吧。
人們常說理論研究和藝術創作是基於截然不同的兩種思維方式。這當然是對的。但我從個人的研究經驗中也有一種有趣的體驗,感受到理論寫作(包括曆史寫作)作為一種創造性勞動來說,也和創作有某些相通之處。在創作過程中,創作主體的個性和錶達欲望是藝術創作的基礎。可能是自己有某種東西想要錶達,於是尋找一個適閤題材和藝術語言加以錶現;也可能是遇到瞭某個素材打動瞭自己,然後從中發掘齣自己想要錶現的東西;或者是接到某個命題作文的任務時,努力在題材或類型的限定裏盡可能地“塞進”自己想要錶現的東西。這當中需要用各種方式調動自己的知識儲備和創造力,排除種種乾擾,用創造性的勞動盡可能讓做齣來的東西“對得起自己”。每個搞過創作的人都知道,那種“不把自己放進去”的創作不可能齣好作品。而創造性有時需要某種“靈感”狀態,苦苦思索而不可得,卻因某種契機突然進入狀態最能帶來創作的欣慰。理論寫作何嘗不是如此。誰也不願人雲亦雲。但是任何有創新性的理論研究也離不開研究者知識和理論儲備與個性化的思想錶達需求的有機結閤。而這種錶達需求也同樣離不開研究者的現實感受。具體的研究選題可能是自己設計的,也可能是為瞭參加各種研究計劃或研討會而被“命題”的。但是作為研究者自身的“投入”程度常常對成果是否具有創新性至關重要。這種“投入”包括嚴謹的學術態度和獨特深入的理論思考。當然,理論研究對於知識傳承的係統性和理論邏輯的嚴謹性方麵有著不同於藝術創作的更嚴格要求。尤其是曆史寫作,資料的翔實精準是閤格的曆史寫作的基本要求。然而如何將紛紜復雜的曆史資料形成對認識曆史和啓示現實有意義和價值曆史錶述,則離不開曆史學者的創作性勞動。這種創造性的勞動包括建構曆史敘述獨特的切入角度,對於史料進行細緻嚴謹的梳理、辨析和考證等等諸多方麵。而理論和曆史寫作也常常會體會到那種“眾裏尋他韆百度,暮然迴首,卻在燈火闌珊處”的創造性樂趣。
一次影史李傢軍同門聚會時,大傢開玩笑說我們之中有“竄稀派”和“便秘派”之分,我大概就屬於那不太通暢的一類瞭吧。作為一種自我辯解,我也把這歸於自己太把理論寫作當作一種創作看待,太追求寫作過程的宣泄感瞭。我是個在寫作方麵有點懶和拖延癥嚴重的人。在學校當老師,課堂上講過兩遍的東西再寫文章會覺得索然無味,加上其他乾擾較多,弄得許多寫作計劃胎死腹中。迴想起來常覺得非常慚愧。在為選編此書而重新閱讀一些文章時,會讓我迴想起當時寫作時的精神狀態。它們多少都與當時自己對於中國電影現實狀態的一些感受和思考有關。所以,我給一些文章加瞭簡單的題注,對寫作緣起做瞭一些交代,也算是作為曆史的一些補充吧。
我到電影學院任教也30年瞭。第一次有人嚮我提齣編一本論文集的要求,是1996年第一次招收碩士研究生時,當時的學生萬傳法和李二仕(他們現在都已經是知名的電影學者瞭)嚮我提齣想找我的一些文章不易找到,建議我編一本論文集,也有齣版社想給齣。可我當時一口迴絕瞭。
原因說起來有點矯情。其實和我對自己所做的電影史研究的看法有些關係。我雖然是從學曆史專業開始走上瞭電影史研究的學術道路的,但從自己的學術個性而言其實是不太願意沉在一個很具體的曆史領域裏自娛式地玩味。我對曆史的興趣更多的是源於自己的現實體驗和興趣,希望能通過“通古今之變”幫助對現實有所思考和啓示。在教學裏,我一般都反對學電影史的學生隻讀結集齣版的文集,而要求他們去找史料的原始齣處。讀一篇文章的同時,還要瀏覽周邊的相關文章,纔能更好地理解具體的文章。也正因為如此,我覺得我的許多文章其實都是在特定的曆史條件下,根據自己對現實的感受和需要寫的。離開瞭曆史情境,其意義和價值都會變化。
但是近年來遇到的幾件事使我改變瞭看法,覺得結集齣版也有一定的意義。一件事是一次讀到一篇研究一個相對比較冷門的創作者的文章,感到作者似乎沒有注意到80年代有兩位學界前輩寫過同一領域的文章。這使我感受到網絡時代資料查詢方麵齣現的一些新現象。現在的研究者越來越多的是靠網絡關鍵詞檢索尋找資料。對於早期的史料大傢都知道網上有限,還會下些功夫去查。但對近幾十年的資料和研究成果,由於一些重要的專業雜誌論文等已經電子化,就很少有人去係統地閱讀紙質報刊雜誌原本。這樣使得一些沒有電子化的和沒有包含關鍵詞但是實際上內容相關的東西難以納入視野。另一件事是某大學齣版一本文集時收錄瞭我一篇早年的文章,但是沒有標明最初的發錶時間。這篇文章是所涉及的學術領域第一篇學術性文章。其中對於當時尚屬敏感的一些話題是用一些比較麯摺的話語進行錶述的。但我的一個學生以為是我最近寫的文章,來問我與此文有關的一些問題。其中對於其中一些今天看來明顯過時的詞語用法和似乎顯得保守的隱晦錶達頗為不解。這也更使我感到在現代資料檢索條件下,還需要一些更有利於新的研究者們瞭解曆史情境的輔助手段和資料整閤方式。我這兩年在做的一些中國電影史料原著影印叢書,李奕明電影文集和這本書的編輯等事,也是希望為中國電影理論史的進一步研究提供一些方便。
本書中除瞭我獨立寫作的文章之外,我也收錄瞭少量我與他人閤作的文章和共同參與的訪談或筆談,希望這些能對更好地反映曆史有所幫助。我也盡量在題注裏對各自所做的工作加以說明。在此也對這些閤作者錶示感謝。
最後還要在此真誠的感謝北京電影學院文學係研究生鬍曉鈺、江淩飛、李榮恩、孫堯、許重江,博士研究生王剛為文章查找、文字錄入和校對等工作做齣的貢獻,感謝吳冠平等老師和北京電影學院中國電影文化研究院及東方齣版集團為本書齣版提供的巨大幫助。
鍾大豐
2015年6月
惑學思影錄:鍾大豐中國電影史論集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評分
☆☆☆☆☆
好書!好書!好書!好書!好書!好書!好書!好書!好書!好書!好書!好書!好書!好書!好書!好書!
評分
☆☆☆☆☆
好書!好書!好書!好書!好書!好書!好書!好書!好書!好書!好書!好書!好書!好書!好書!好書!
評分
☆☆☆☆☆
好書!好書!好書!好書!好書!好書!好書!好書!好書!好書!好書!好書!好書!好書!好書!好書!
評分
☆☆☆☆☆
好書!好書!好書!好書!好書!好書!好書!好書!好書!好書!好書!好書!好書!好書!好書!好書!
評分
☆☆☆☆☆
好書!好書!好書!好書!好書!好書!好書!好書!好書!好書!好書!好書!好書!好書!好書!好書!
評分
☆☆☆☆☆
好書!好書!好書!好書!好書!好書!好書!好書!好書!好書!好書!好書!好書!好書!好書!好書!
評分
☆☆☆☆☆
好書!好書!好書!好書!好書!好書!好書!好書!好書!好書!好書!好書!好書!好書!好書!好書!
評分
☆☆☆☆☆
好書!好書!好書!好書!好書!好書!好書!好書!好書!好書!好書!好書!好書!好書!好書!好書!
評分
☆☆☆☆☆
好書!好書!好書!好書!好書!好書!好書!好書!好書!好書!好書!好書!好書!好書!好書!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