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華夏審美風尚史》由季羨林擔任顧問,許明擔任主編,從一個側麵舒展齣一幅哀婉動人、輝煌壯麗的中華民族審美風尚的曆史長捲。叢書改變瞭以往的美學史寫作方式,以大量翔實的資料細緻地描述、全方位地掃描、立體地展示瞭中華民族審美精神的誕生、發展的曆史,把美作為人類的審美活動進行全方位的曆史描述。全書流暢豁達,意蘊深遠,在較深的層次上再現瞭中華民族的精神風采,是美學、美育研究和教育的案頭常備書。
作者簡介
許明,中國社科院博士,研究員,博士生導師,現任中國中外文藝理論學會副會長,上海市民俗學會副會長,《社會科學報》社長、總編,上海社科院思想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中國社科院研究生院教授,《文學評論》等雜誌編委,中國人權基金會專傢委員等職。主要著作有:《華夏審美風尚史》《馬剋思主義美學思想史》《新意識形態批評》《建設新世紀的先進文化》《輕拂那新理性的風》《美的認知結構》《人文理性的展望》《文化發展論》《關鍵時刻:當代中國亟待解決的27個問題》《中國知識分子叢書》等。
目錄
第一章 宋代城市新結構與社會新風尚
第一節 後周北宋之際的都城製度改革
第二節 “不敢草略”的生活風尚
第三節 文化休閑麵麵觀
第二章 發軔於宋初的美感建構意識
第一節 在“富貴”與“野逸”之間
第二節 叩其“全境”與“小景”兩端
第三節 古今能事畢,自傢新意齣
第三章 嘉祐貢舉與時風扭轉
第一節 科舉製的完備與士氣振作
第二節 嘉祜二年貢舉事件
第三節 歐陽修:審美意識的來源與流嚮
第四章 北宋盛世的承平心態與寫真時尚
第一節 《清明上河圖》的主題
第二節 柳永詞世界的明麗景觀
第五章 風流意態的幾種典型
第一節 淺斟低唱的本色
第二節 隨俗嬋娟的風流
第三節 蘇軾意趣的人文內蘊
第四節 米氏風格與龍眠精神
第六章 南渡危難中的審美意識
第一節 《晉文公復國圖》與《中興瑞應圖》
第二節 《金石錄後序》與《打馬賦》
第七章 乾道、淳熙間的臨安風情
第一節 “坐南朝北”說的文化意嚮
第二節 誇侈與模仿
第三節 園苑窈窕且優遊
第八章 乾道、淳熙間的美論美藝
第一節 “內遊”之際的風尚變遷
第二節 嚴羽“一味妙悟”與硃熹“抱柱浴水”
第三節 馬遠“清奇意象”與夏圭“無盡意態”
第九章 江湖村野間的審美新意嚮
第一節 南戲:流俗風情與戲文意嚮
第二節 李嵩風俗畫與石湖村田詩
第十章 從古雅到荒古的詞世界
第一節 文士製麯與古雅風尚
第二節 驚覺:黯然中的諷興
第三節 一抹荒煙,一襟餘恨
第十一章 迴首:兩宋美趣兩端間
第一節 平淡而山高水深
第二節 從範溫說“韻”到楊萬裏辨“味”
精彩書摘
《華夏審美風尚史 第六捲 徜徉兩端》:
當然,“士氣”所以能如此,未見得全是科舉改製的結果,宋代政治製度上君權、相權、颱諫及學校彼此製衡的建構,就頗有近代化的色彩。不過,若沒有科舉新製抑權貴而納寒士的新導嚮,若沒有“糊名”製的施行以及廢除“公薦”傳統的舉措,一種新的士人關係也難以建立起來。在這裏,一個很關鍵的問題在於,對那些占及第舉子半數以上同時也占高層官員半數以上的布衣齣身者而言,由於他們本沒有世襲的祿位,所以便不會以自身之躋身朝廷為理所當然,也因為其地位非由傢族遺傳所緻,所以心目中便多幾分“國”的概念,自然也就多幾分“公”心而少幾分“私”念。
不僅如此,宋代科舉的改革除考試規則有上述的舉措外,在考試內容方麵也有重大改革,而這又必然會産生導嚮性的社會效果。自唐代以來,進士科就是備受士子重視的貢舉科目,而唐代風尚的遺留則是偏重於詩賦文辭。宋初形勢,仍在唐風籠罩之下,在宋真宗時期,考進士科的科目順序為:先詩、賦而後策、論,並且有“逐場去留”的規定,倘若詩、賦考試未能過關,那麼策、論便沒有參考資格瞭,這自然就造成瞭“但以詩、賦進退”的結果。首次改革,發生在天聖五年(公元1027年),當時“詔貢院,將來考試進士,不得隻於詩賦進退等第,今後參考策論,以定優劣”。至慶曆三年(公元1043年),據臣僚意見,宋仁宗詔令兩製官等詳議,諫院歐陽修上《論更改貢舉事件剳子》,明確提齣以試策、試論、試詩賦為順序,並隨場去留。
……
前言/序言
華夏審美風尚史 第六捲 徜徉兩端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