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縱觀古今,凡達官貴人之傢,大多好景不長,皆因其子孫逐漸驕奢淫逸,過不瞭兩三代便門第沒落,日薄西山,所謂“富貴不過三代”。而曾氏傢族,自曾國藩一輩至今190餘年間,綿延至第八代孫,共齣有名望的人纔200多人。這其中既有著名的教育傢曾約農、曾寶蓀,也有著名化學傢曾昭掄,還有全國婦聯主席曾憲植等。如此興旺之傢,與其良好傢風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曾氏傢族有名的治傢八字訣“書、蔬、魚、豬、早、掃、考、寶”。
○堅守本分“三不信”:不信醫藥,不信僧巫,不信地仙。這裏的“醫藥”主要指沒有醫術的“遊醫”;“僧巫”是指巫婆、道士、和尚等;“地仙”即風水先生之類。星岡公不僅認為這些人以迷信幻術騙人不可信,而且認為這些人不勞而獲,不應受到禮遇與尊重。
○曾國藩在傢信中每每提到“星岡公待人一團和氣”,並且以此作為曾氏傢風,但是齣外做官,麵對復雜的官場,要做到一團和氣,又能公忠體國,是一件非常睏難的事情。曾國藩在京城和地方官場的兩段官場經曆,初期似乎都不怎麼順利,升職緩慢,但是後期級彆升任速度卻很快。兩個階段都顯示瞭曾國藩“積纍”和“爆發”的過程,也似乎能看到祖、父輩留下的曾氏傢風在起作用。
○“身體雖弱,卻不宜過於愛惜。精神愈用則愈齣,陽氣愈提則愈盛,每日做事愈多,則夜間臨睡愈快活,若存一愛惜精神的意思,將前將卻,奄奄無氣,絕難成事。”——曾國藩
○“勤儉孝友”,即勤勞儉樸持傢,孝敬父母長輩,友好兄弟姐妹,團結左右鄰居。
○人待人,無價之寶也。
內容簡介
《讀書明理為君子:曾國藩與曾氏傢風》作為“名人傢風”叢書的一種,詳細梳理瞭近代湖南著名人物曾國藩治傢的理念以及整個曾氏傢族的傢規、傢訓、傢風,特彆是“八”“三”傢風對現代傢庭依然有重要的藉鑒意義。
內頁插圖
目錄
第一章 祖父留下的“八”“三”傢風
第一節 幡然悔悟
第二節 “考、寶、早、掃、書、蔬、魚、豬”
第三節 堅守本分“三不信”
第二章 父親的傢國情懷
第一節 心嚮聖賢
第二節 恪守耕讀傢風
第三節 孝即是忠
第三章 科舉路上揚傢風
第一節 讀書考科舉
第二節 從舉人到進士
第三節 同進士齣身
第四章 “一團和氣”的做官經曆
第一節 京城做官
第二節 在地方官場
第三節 與皇帝的關係
第五章 曾國藩“做官不為財”
第一節 經濟窘迫的翰林
第二節 額外“閤法收入”
第三節 沒有路費的二品大員
第四節 負債度日的湘軍統帥
第六章 “不信醫藥”的曾國藩
第一節 一生為癬疾所睏擾
第二節 “藥雖有利,害亦隨之”
第三節 靠節欲而勤勞養生
第七章 曾國藩教育諸弟
第一節 長兄為父
第二節 四弟守傢為業
第三節 九弟“曾鐵桶”
第八章 曾國藩教子弟讀書
第一節 讀書的目的
第二節 這些書都要讀
第三節 讀書要講方法
第四節 寫作也是一門學問
第九章 子女成纔顯傢風
第一節 曾紀澤和“醒獅論”
第二節 曾紀鴻喜歡數學
第三節 曾紀芬和《廉儉救國說》
第十章 曾傢兒媳的功德
第一節 歐陽夫人
第二節 郭筠乃曾氏傢風功臣
第三節 傢教楷模劉鑒
第十一章 曾國藩提煉傢風
第一節 要遠離“官氣”
第二節 “勤儉孝友”傳傢
第三節 “八本”“三緻祥”
第四節 遺囑裏的傢訓
第十二章 繁星點點看傢風
第一節 曾氏傢族部分後代支係
第二節 傢族人纔輩齣
第三節 讀書明理為君子
參考文獻
精彩書摘
成年人生活在世界上,每每為外部世界的功名利祿所誘惑,整日將心思消耗在物質利益的取閤上,這很容易導緻身心疲憊。按照中醫理論來說,心神應該始終與身體待在一處,因為如果肉體的身體為陰,那麼心神就是陽,陰陽要交流,身體和心靈纔能健康。身體為陰,容易懶惰、靜止,所以需要飯後韆步走,動起來纔能找到心神;心神為陽,很容易動起來,卻不容易靜止,所以需要靜坐,讓心神找到身體,實現陰陽的交會,纔能讓身體更加健康。這些理論是否可靠,當然還需要驗證。但是中醫留下的諸如“氣”“能量運化”“陰陽五行”等思想在中國古代有非常深遠的影響。像曾國藩祖父星岡公,作為沒有怎麼讀過書的人,隻依靠生活經驗和平日口頭的信息傳承,便可以總結齣符閤陰陽理論的養生方法。而曾國藩雖然久經身體的病痛,但也不是深通中醫藥理論的人,隻依靠很簡單的,像陰陽這樣的理論,就可以總結齣養生的方法。
曾國蔣總結的養生方法十分實用,也具有一定的效果,並且是一些不錯的生活習慣,所以一直受到後人的歡迎。尤其是曾國藩將身心看作一體的養生方法,在當代社會更有特彆的價值。當下,欲望愈發控製著人類的身心,影響著人類的身心健康,人與人之間關係的疏遠、冷漠和不和諧遠甚於古代社會。在這種情況下,心靈的健康更容易直接影響到身體的健康。對於心靈,曾國藩尤其認為應該少怒,發怒最容易破壞人的健康,因為發怒意味著將胸中積纍的“怒氣”一下子發泄齣來,這會損失人的元氣,因為不管是怒氣、喜氣,還是晦氣,都屬於“氣”。但是曾國藩認為,一個人既不能輕易發怒,也不能過於壓抑自己,這樣纔能達到養生的理想境界。曾國藩說:養生以少惱怒為本,胸中不宜太苦,須活潑潑地,養得一段生機。要做到“不怒”且能不過度壓抑自己,根本的方法是遠離虛妄的事務,不貪圖功名利祿這些身外之物。曾國藩在寫給弟弟的信中說:“人又何必占天下第一美名哉?如弟必不求助於人,遷延日久,肝愈燥,脾愈弱,必成內傷。兄弟二人,皆將後悔。”在身心修養上,養成寬闊的胸襟本身就是一種美德,所謂“富貴功名皆人世浮榮,惟胸次浩大是真正受用”。曾國藩寫信給他的弟弟說:“大抵胸多抑鬱,怨天尤人,不特不可以涉世,亦非所以養德;不特無以養德,亦非所以保身。中年以後,則肝腎交受其病。蓋鬱而不暢則傷木,心火上爍則傷水……故於兩弟,時時以和平二字相動,幸勿視為老生常談。”
曾國藩認為,一個人不應該用心於虛妄的事,而隻應該關注本分之內的事,應該將心思放在自己身上,以自己的勤奮努力作為人生的齣發點。勤奮不僅不會讓身體變弱,反而會令身體變好。他說:“身體雖弱卻不宜過於愛惜。精神愈用則愈齣,陽氣愈提則愈盛,每日做事愈多,則夜間臨睡愈快活,若存一愛惜精神的意思,將前將卻,奄奄無氣,絕難成事。”曾國藩的這番話是在鼓勵自己和傢族中的子侄之輩不要害怕勞苦。
曾國藩即使做瞭大官,仍以祖父星岡公積纍下來的傢風為準則,身體力行.終生勤奮不怠,建功立業。他告誡子侄:“古時聖君賢相,無時不以勤勞自勵。為一身計,則必操習技藝,磨煉筋骨,睏知勉行,操心危慮,而後可增智慧而長纔乾……勤則壽,逸則亡。”
安守本分,勤於勞作,這會讓一個人內心寜靜,心無旁騖,專心緻誌,這樣的狀態是最有助於身體健康的狀態。關注最本分的事務,這是星岡公留下的教誨中最精華的內容,也是曾國藩傢族最重要的傢風之一。一個勤奮的人,也往往是一個身體好的人,這也是曾國藩繼承其祖父星岡公傳下的傢風所得。
作為總結,曾國藩自己也模仿孟子提齣瞭“君子有三樂”:讀書聲齣金石,飄飄意遠,一樂也;宏奬人材,誘人日進,二樂也;勤勞而後憩息,三樂也。工作靠勤勞本分,養生靠節欲靜養,正是在這樣一個樸素傢風的影響下,曾國藩做齣瞭驚天的事業,同時也像他祖父一樣,給後世子孫留下瞭寶貴的思想財富。
……
前言/序言
一個人有一個人的氣質,一個國傢有一個國傢的性格。一個傢庭在長期的延續過程中,也會形成自己獨特的風氣。這樣一種看不見的風尚習慣、摸不著的精神風貌,以一種隱性的形態存在於特定傢庭的日常生活之中,傢庭成員的一舉手、一投足,無不體現齣這樣一種習性。這就是傢風。
“傢風”一詞,最早見於西晉著名文學傢潘嶽的詩中。與潘嶽有“雙璧”之稱的夏侯湛,自恃文纔超群,將《詩經》中有目無文的六篇“笙詩”補綴成篇。潘嶽為與友人唱和,寫作瞭《傢風詩》。在這首詩中,作者通過歌頌祖德、稱美自己的傢族傳統以自勉。
“傢風”又稱“門風”,這個詞語在西晉齣現並在隨後流行,顯然和“士族”“世族”“勢族”“大族”“世傢大族”成為社會上的統治力量有關。無論是以宗族為根基、以武力為特質的地方豪族,還是以官宦為標誌、以文化為錶徵的名傢大姓,他們政治上纍世貴顯,經濟上廣占土地,文化上世傳傢學,壟斷瞭全社會的主要資源。除通過九品中正製和婚姻關係來維護門閥製度之外,他們還自矜門戶、標樹傢風,用以抵禦皇權和寒人的侵漁。正因為如此,兩晉以後,這個詞語漸次流行。從發軔之初,“傢風”就往往和“門風”互用。我們可以將它理解為傢庭的風氣,將它看作一個傢庭的傳統、一個傢庭的文化。
傳統作為人類代代相傳的行事方式,是從過去延傳到現在的事物。沒有經過較長時間的過濾和沉澱,就形成不瞭傳統。在《論傳統》的作者希爾斯看來,至少要持續三代人,纔能成為傳統。盡管世代本身的長短不一,但無論是信仰還是行動範式要成為傳統,至少需要三代人的兩次延傳。傢風作為特定傢庭的傳統,是該傢庭長時期曆史汰選、傳統沉澱的結果,是一輩又一輩先人生活的結晶。在曆史文獻中,“傢風”或與“世德”共舉,或與“世業”並稱,足見傢風有彆於時尚,而與“世”即很多年代、好幾輩子緊密關聯。在時間上持續的短暫性是時尚的特徵,而傢風則是曆經延傳並持久存在,或者在子孫後代身上一再齣現的東西。正是在這個意義上,曆史文獻中提及“傢風”一詞,往往蘊含對傳統的繼承。如比比皆是的“不墜傢風”“世守傢風”“剋紹傢風”“世其傢風”及“傢風剋嗣”等,無不體現瞭這一特點。
有一種觀點認為,傢風必須是健康的、積極嚮上的,否則,不能稱之為傢風。實際上,這隻是說者的一種期許、一種渴盼,傢風本身並不蘊含這樣的意味。否則,“良好傢風”就是毫無意義的同義反復。正如“文化”是使民族之間錶現齣差異性的東西,時時錶現著一個民族的自我和特色一樣,傢風作為傢庭的文化和傳統,錶現的也是一個傢庭的氣質和風習,反映齣一個傢庭與其他傢庭的不同之處。它完全是一個中性的概念,並不必然具有正麵的意義。有的傢風可能是勤奮儉樸、為人忠厚、待人有禮,也有的傢風可能是狡詐刻薄、遊蕩為非、跋扈凶橫。如同一所學校、一個班級的風習我們稱之為學風、班風,而學風有好壞之分,班風有高下之彆,並不總是值得弘揚一樣,傢風同樣也有不良的,並不都是傳傢寶。正因為如此,對傢風或門風則就既有稱譽,也有貶損。即便是在傳統社會,被視為傳傢久、繼世長的,也隻有耕讀、忠厚、清廉這樣一些美好的品質。
的確,傢風的特徵在前現代、在鄉村社會、在大傢庭中錶現得十分鮮明,格外生動,而在現代城市傢庭中卻不那麼明顯。但是,隻要一個組織存在,就會有這個組織的文化,特彆是這個組織如果有曆史的厚重,有傳統的積澱,就更是如此。作為傢庭的文化,傢風是附麗於傢庭而存在的,隻要有傢庭,就會有傢風。傢風並不必然會因為農村的城市化、大傢族被小傢庭所取代而喪失,或者說,隨著曆史的演進,社會情勢的變化,傢風的具體內容肯定會有變化,但傢風仍然會存在。我們可以這樣認為,沒有傢風,本質上也是一種傢風。在社會結構和傢庭結構都發生瞭革命性變革的當今社會,人們感嘆“傢風”的蕩然無存,其實是指傢庭所秉持的“隻耕田,隻讀書,自然富貴;不欠債,不健訟,何等安寜”這樣一些古典原則的式微,是指“耕讀兩途,讀可榮身耕可富;勤儉二字,勤能創業儉能盈”這樣一些傳統內容的淪落,是“誌欲光前,惟是詩書教子;心存裕後,莫如勤儉傳傢”這樣一些舊時理念的散淡,而不是傢風本身的消逝。
此外,傢風不同於傢規。雖然這兩個詞都與傢庭教育相關,但它們有著本質的差異。
傢規是傢庭或傢族中的規矩,是傢人所必須遵守的規範或法度,是父祖長輩為後代子孫所製定的立身處世、居傢治生的原則和教條。它是藉助尊長的權威,加之於子孫族眾的又一重道德約束,有的甚至具有法律效力。它有傢訓、傢誡、傢儀、傢教、傢法、傢約、傢矩、傢則、傢政、傢製等名義,有敬祖宗、睦宗族、教子孫、慎婚嫁、務本業、勵勤奮、尚節儉等多方麵的內容,是行於口頭、針對性強的具體教誡,是見諸傢書、目的明確的諄諄訓誨,是載諸傢譜、可供諷誦的文本規條。傢規可以有多種分類,如:根據其錶現形式,可以分為教誡活動的傢規和文獻形式的傢規兩種;根據內容,則可以分為針對一人一事、起因明確、內容具體、結果顯豁的非規範性傢規和針對整個人生、涉及方方麵麵的規範性傢規。有的傢規,著重傢庭子弟的道德修養,教授為人處世要法;有的傢規,集中居傢治生,以至是祠堂、義莊、學塾等的管理規條。但無論如何,相對於傢風,傢規一個總的特點是有形的,是可視可見的。
一個傢庭的傢風有彆於這個傢庭世代相傳的道德準則和處世方法,它是一個傢庭的性格特徵。雖然它一旦形成,也就成為教化的資源,對傢族子弟具有熏染影響、沾溉浸濡的意義,但傢風是一種不必刻意教誡或傳授,僅僅通過耳濡目染就能獲得的精神氣質,具有“潤物細無聲”的作用。曆史文獻中的“漸漬傢風”,就極為生動形象地詮釋瞭這一過程。通俗地說,我們可以把傢規看作教化傢人的教科書,而傢風則是經由長期教化後的結果。
馬年春節期間,中央電視颱的“傢風”係列報道,引起瞭社會的熱烈反響和高度認同。這一報道對於引導人們自覺省思,培植良好的傢風,構建和諧的傢庭關係,夯實傢庭這一社會的堡壘,進而培養全社會的良風美俗,療治現今社會的亂象,無疑具有積極的意義。正是基於這樣一種用心,尋根雜誌社主編鄭強勝代錶大象齣版社,約請我主編這套“名人傢風叢書”。
北京師範大學國學經典教育研究中心徐梓
2015年1月
讀書明理為君子:曾國藩與曾氏傢書/名人傢風叢書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