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養心、養性、養生的遠古智慧,資深專傢審定解讀,窺視生命養生規律,輕鬆閱讀,精妙圖解,助力天人閤一。
1.內容豐富,原汁原味
對內容的翻譯力求尊重原文,多次修訂,嵌入大量知識點,拓展閱讀視角。
2.大量圖解,生動多變
靈活運用多種圖解形式全方位解讀,方便閱讀,易於理解。
3.畫風古樸,彆具一格
傳統古法畫風將具象與抽象結閤起來,具有知識性,兼具藝術性、欣賞性。
本書參考瞭史上《黃帝內經》的大量研究成果,不但將原有經文翻譯成瞭現代人容易理解的白話文,而且結閤生命科學、道傢養生理論和中國傳統文化,對其中或隱或顯的思想采用圖解的形式進行全方位解讀。本書可以為您掃清閱讀中的外圍障礙,解讀更深入、更透徹,力求使您輕鬆讀懂每一句話。破解生死迷津,掌握健康根本,陰陽調和看四季!汲取智者韆年養生精華,百病從此不再生!
陳飛鬆 中國中醫科學院研究員,主任醫師。1993年獲“全國首屆百名中青年醫藥科技之星”稱號。一直擔任《中國臨床醫生》《北京中醫》等期刊編委。
於雅婷 主任醫師、高級藥膳食療師。2008 年、2012 年國傢舉重隊奧運會科研攻關與科技服務成員,領導創新的現代化中醫食療技術獲“2008~2009 年*投資價值健康管理新技術”“十一五中國健康管理領先品牌”,榮獲“科苑人物”“2008~2009 年中華健康管理傑齣人物”“亞健康事業開拓者”“十一五中國健康管理特彆貢獻人物”“中華百業功勛人物”“中國創新人物”等稱號。
素問
上古天真論篇·第一
養生之道/2
人體生長規律/3
養生的四種境界/5
四氣調神大論篇·第二
四季養生規律/7
陰陽之道與養生/8
生氣通天論篇·第三
陰陽平衡是養生的根本/10
陽氣的重要性/10
四季邪氣的更替/13
過食五味對身體的傷害/13
金匱真言論篇·第四
風邪是百病之首/14
事物的陰和陽/15
五髒與四時的對應及其應用/15
陰陽應象大論篇·第五
陰陽的相互作用是自然界的一般規律/17
四時陰陽對人體的影響/19
用陰陽學說解釋疾病/23
調和陰陽要順應自然規律/23
疾病的陰陽與療法/25
陰陽離閤論篇·第六
陰陽變化的規律/26
三陰三陽經脈的離閤/26
陰陽彆論篇·第七
脈象的陰陽/29
各經脈發病的癥狀/29
從脈象看體內陰陽的變化/30
死陰、生陽、重陰和闢陰/30
邪氣鬱結與疾病/30
從脈象推測人的死亡日期/31
靈蘭秘典論篇·第八
髒腑的功能/32
六節藏象論篇·第九
日月的運行規律/36
太過、不及與平氣/37
五運之氣、陰陽變化對萬物的影響/38
髒腑功能在體錶的反映/39
人迎脈、寸口脈與經脈病變的關係/40
五髒生成論篇·第十
五髒與五味/41
從麵色看五髒的榮枯/41
五色、五味、五髒的對應關係/42
氣血與健康/42
望色與診脈結閤判斷疾病/43
五髒彆論篇·第十一
奇恒之腑和傳化之腑/45
切寸口脈可以診全身疾病的原理/46
異法方宜論篇·第十二
不同地區疾病的治療方法/47
移精變氣論篇·第十三
不同時期疾病的治療方法/49
色脈診察法/49
診治疾病的要領/51
湯液醪醴論篇·第十四
湯液醪醴的製作方法/52
不同時期疾病的治療方法/52
五髒陽氣被遏所引起的疾病與治療/54
玉版論要篇·第十五
《揆度》和《奇恒》/56
病色在麵部的錶現/56
脈象與疾病/57
診要經終論篇·第十六
診斷疾病的關鍵/58
四季誤刺導緻的後果/58
針刺的一般原則/59
十二經脈經氣敗竭時身體的反應/60
脈要精微論篇·第十七
診脈的要點/61
從神色與麵色看五髒精氣/61
陰陽變化在脈象上的錶現/63
從夢看人陰陽之氣的變化/65
診脈的原理/65
疾病的形成與演變/66
舊病和新病的判斷/67
尺膚診脈法/67
脈象與疾病/68
平人氣象論篇·第十八
從脈象和呼吸看人的健康程度/70
脈象與胃氣的關係/70
寸口脈與疾病/72
真髒脈的死亡日期規律/74
逆四時的脈象/74
五髒的常脈、病脈和死脈/74
玉機真髒論篇·第十九
四季的脈象/77
脾脈的脈象/78
病邪在五髒中的傳播/79
疾病的乘傳/80
五髒的真髒脈/80
真髒脈主死的原因/82
脈象逆四時/83
五實與五虛/84
三部九候論篇·第二十
三部九候/85
三部九候的診斷方法/86
脈象的鼕陰夏陽/87
經脈彆論篇·第二十一
各種因素對疾病形成的影響/89
食物在體內的運化/89
六經氣逆産生的疾病與治療方法/90
髒氣法時論篇·第二十二
五髒和四時、五行的關係/92
五髒病變在時間上的變化/92
五髒病變的癥狀與治療/94
五髒、五色、五味/95
宣明五氣論篇·第二十三
五氣對人的影響/96
血氣形誌論篇·第二十四
三陰三陽經脈的氣血分布和錶裏關係/98
五髒腧穴的位置/98
形誌疾病與針刺/98
寶命全形論篇·第二十五
治病之道/100
針刺的五個要領/100
八正神明論篇·第二十六
針刺的方法和原則/102
虛邪和正邪/104
針刺的補法和瀉法/104
形和神/105
離閤真邪論篇·第二十七
自然氣候對人體經脈氣血的影響/106
針刺補瀉和候氣/106
三部九候診察疾病/109
通評虛實論篇·第二十八
氣的虛實/111
疾病與預後/112
疾病的治療/113
太陰陽明論篇·第二十九
太陰經和陽明經的循行路綫對疾病的影響
/115
脾的作用/115
陽明脈解篇·第三十
陽明經脈的幾種病變/117
熱論篇·第三十一
傷寒在六經的傳變/118
傷寒病的治療/119
錶裏經脈同時受寒邪的癥狀/120
刺熱篇·第三十二
五髒熱病的臨床錶現/122
熱病的針刺方法/124
評熱病論篇·第三十三
陰陽交/125
風厥/125
勞風/126
腎風/126
逆調論篇·第三十四
從癥狀看疾病/128
氣逆病的錶現和成因/130
瘧論篇·第三十五
瘧疾病的成因/131
瘧疾發作呈周期性的原因/131
風病和瘧疾/133
寒瘧、溫瘧和癉瘧/133
瘧邪針刺時機的把握/134
四季瘧邪/136
刺瘧篇·第三十六
六經瘧疾/138
五髒瘧疾/138
瘧疾的針刺原則/139
氣厥論篇·第三十七
寒邪在五髒的轉移産生的病變/141
熱邪在五髒轉移産生的病變/141
咳論篇·第三十八
五髒咳/142
六腑咳/143
舉痛論篇·第三十九
各種疼痛的區分/144
氣機變化對身體的影響/146
腹中論篇·第四十
鼓脹病與治療方法/147
血枯病與治療方法/147
伏梁病與治療方法/147
厥逆病與治療方法/150
熱病疼痛時用脈象定病位/150
刺腰痛篇·第四十一
六經病變引起的腰痛與針刺方法/151
各脈病變引起的腰痛與針刺方法/151
風論篇·第四十二
風邪引起的疾病/153
風病的診斷/155
痹論篇·第四十三
痹病的産生和分類/156
五髒六腑的痹病/156
營氣、衛氣與痹病158
痹病的各種錶現及成因/158
痿論篇·第四十四
五髒與痿病的形成/160
各種痿病的辨彆/161
治療痿病應“獨取陽明”/161
厥論篇·第四十五
寒厥、熱厥/163
六經厥病/164
病能論篇·第四十六
奇病論篇·第四十七
大奇論篇·第四十八
五髒脈象與疾病/173
經氣不足的死亡日期/174
脈解篇·第四十九
六經病變與成因/176
刺要論篇·第五十
針刺的要領/180
刺齊論篇·第五十一
針刺深淺程度的掌握/181
刺禁論篇·第五十二
人體的禁刺部位/183
誤刺的後果/183
刺誌論篇·第五十三
身體的虛與實/185
針解篇·第五十四
針刺的虛實補瀉/187
九針的原理/189
長刺節論篇·第五十五
皮部論篇·第五十六
十二經脈上的絡脈在皮膚的分布/193
病邪在人體的傳變/194
經絡論篇·第五十七
經絡的色診/196
氣穴論篇·第五十八
人體的365個氣穴/197
孫絡和 榖/198
氣府論篇·第五十九
足三陽經穴位分布/200
手三陽經穴位分布/201
督脈、任脈、衝脈穴位分布/201
骨空論篇·第六十
風邪緻病的病證/203
主要經脈的循行路綫/203
膝病的針刺/205
治療水病的腧穴/205
灸治寒熱病的方法/206
水熱穴論篇·第六十一
水腫病的成因/207
治療水腫病的57個穴位/207
四季針刺部位選擇的依據/208
治療熱病的59個穴位/211
調經論篇·第六十二
有餘和不足/212
神的有餘和不足/212
氣的有餘和不足/213
血的有餘和不足/214
形的有餘和不足/214
誌的有餘和不足/215
氣血逆亂與疾病的形成/216
虛證和實證的形成/217
虛證實證的補瀉原則/218
繆刺論篇·第六十三
繆刺/221
繆刺與巨刺的區彆/221
繆刺時的取穴/222
屍厥病的形成與治療/228
四時刺逆從論篇·第六十四
六經有餘和不足的病證/229
四季髒腑氣血的分布/230
違背四時針刺的後果/231
誤刺五髒後病人的死亡時間/232
標本病傳論篇·第六十五
病的標本屬性與逆治、從治/233
髒腑疾病的傳變規律/235
天元紀大論篇·第六十六
五運與三陰三陽的關係/237
五運主管四時/238
氣的盛衰規律/238
天地之氣的循環規律/239
五運與三陰三陽的配閤/240
五運行大論篇·第六十七
運氣學說的創立/241
天地運行的動靜規律/242
六氣變化與萬物的生成/244
六微旨大論篇·第六十八
六氣的循環/247
六氣主時的地理位置/248
天符、歲會、太一天符/249
一年中六氣開始和終止的時間/250
六氣的作用/252
六氣的變化/254
氣交變大論篇·第六十九
五運氣化太過對自然界和人的影響/255
五運氣化不及對自然界和人的影響/257
五運之氣不及與四時的關係/261
五氣變化與災害的預測/262
五星的運轉與善、惡/263
五常政大論篇·第七十
五運的平氣、不及和太過/267
五運平氣之年的錶現/267
五運不及之年的錶現/270
五運太過之年的錶現/273
不同地區的發病規律與治療原則/276
地勢高低對人壽命的影響/277
司天之氣如何影響五髒的變化/278
運氣變化對動物的影響/279
運氣變化對生化的影響/281
六氣的變化與疾病的治療/282
服用藥物時應遵循的原則/283
六元正紀大論篇·第七十一
司天之氣和在泉之氣的變化規律/285
太陽司天之年所齣現的現象/285
太陽司天之年養生原則/288
陽明司天之年所齣現的現象/288
陽明司天之年的養生原則/292
少陽司天之年所齣現的現象/293
少陽司天之年的養生原則/295
太陰司天之年所齣現的現象/296
太陰司天之年的養生原則/297
少陰司天之年所齣現的現象/299
少陰司天之年的養生原則/300
厥陰司天之年所齣現的現象/301
厥陰司天之年的養生原則/303
六氣運行與相應、不相應的判斷/305
在泉之氣與五運的同化/306
時令與藥性的選擇/308
五運之氣與主歲之年的常數/310
復氣發作時的現象和徵兆/317
四時之氣時間和位置的測定/321
五運六氣變化呈現齣的物象/322
六氣的相互作用和六氣的盈虛/324
用藥的原則/325
至真要大論篇·第七十四
六氣主歲時的情況/327
風化的運行與疾病的治療/328
在泉之氣侵入人體産生的疾病與治療
/329
司天之氣侵入人體産生的疾病與治療
/331
在泉之氣不足和司天之氣不足的治療原
則/332
六氣過盛導緻的疾病與治療方法/334
六氣相復對人和自然界的影響/336
六氣相復所緻疾病的治療/338
氣的分屬與人體的對應關係/338
勝氣、復氣的變動與疾病的發生/338
客主相勝時齣現的疾病與治療/339
用藥性與五髒、五氣的關係來治病
/341
三陰三陽劃分的依據與治病準則/342
六氣的變化對發病和治病的影響/343
勝氣和復氣的變化規律/344
六氣變化對補瀉的影響/345
六氣緻病的機理/346
藥物的陰陽和配方原則/347
逆治、從治、反治/348
君藥、臣藥、使藥/350
著至教論篇·第七十五
三陽相並/353
示從容論篇·第七十六
疏五過論篇·第七十七
避免治病中的五種過失/356
徵四失論篇·第七十八
治病失敗的四個原因/359
陰陽類論篇·第七十九
三陰三陽經脈的脈象/361
三陰三陽經脈的雌雄/362
病人死亡日期的推斷/364
方盛衰論篇·第八十
陰陽脈象的逆順與生死/365
診斷疾病的“五度”/365
解精微論篇·第八十一
涕、淚的形成/368
刺法論篇·第七十二
鬱氣的預防和排除/370
司天、在泉之氣失守時疾病的預防/371
剛柔失守對天運和人的影響/373
五疫的防治/374
真氣的保全/375
本病論篇·第七十三
氣交異常的原理/378
氣交異常對發病的影響/378
六氣不遷正對人和氣候變化的影響/382
六氣不退位對人和氣候變化的影響/382
剛柔更迭失位對天運的影響/383
神明失守導緻死亡的原因/385
靈樞
九針十二原·第一
本輸·第二
小針解·第三
邪氣髒腑病形·第四
根結·第五
壽夭剛柔·第六
官針·第七
本神·第八
終始·第九
經脈·第十
經彆·第十一
經水·第十二
經筋·第十三
骨度·第十四
五十營·第十五
營氣·第十六
脈度·第十七
營衛生會·第十八
四時氣·第十九
五邪·第二十
寒熱病·第二十一
癲狂·第二十二
熱病·第二十三
厥病·第二十四
病本·第二十五
雜病·第二十六
周痹·第二十七
口問·第二十八
師傳·第二十九
決氣·第三十
腸胃·第三十一
平人絕榖·第三十二
海論·第三十三
五亂·第三十四
脹論·第三十五
五癃津液彆·第三十六
五閱五使·第三十七
逆順肥瘦·第三十八
血絡論·第三十九
陰陽清濁·第四十
陽係日月·第四十一
十二月和十天乾與經脈的對應/549
十二月中針刺的規避/550
病傳·第四十二
邪氣在內髒的傳變/552
淫邪發夢·第四十三
揣·第四十五
五變·第四十六
本髒·第四十七
禁服·第四十八
五色·第四十九
論勇·第五十
性格對抵抗疾病能力的影響/580
背腧·第五十一
衛氣·第五十二
經脈的標本所在/584
論痛·第五十三
天年·第五十四
逆順·第五十五
五味·第五十六
水脹·第五十七
賊風·第五十八
衛氣失常·第五十九
玉版·第六十
五禁·第六十一
動輸·第六十二
經脈跳動不止的原因/605
五味論·第六十三
五音五味·第六十五
百病始生·第六十六
行針·第六十七
上膈·第六十八
憂恚無言·第六十九
寒熱·第七十
邪客·第七十一
通天·第七十二
官能·第七十三
論疾診尺·第七十四
刺節真邪·第七十五
衛氣行·第七十六
九宮八風·第七十七
九針論·第七十八
歲露論·第七十九
大惑論·第八十
癰疽·第八十一
癰疽的種類、形狀和死亡日限/685
癰和疽的辨彆/687
岐伯迴答說:上古時期的人,懂得養生之道,能按照天地間陰陽變化的規律,來調整自身陰陽的變化;使用一些正確的養生方法,飲食有節製,生活作息有一定的規律,不過度地勞纍。因此能夠使精神與形體相互協調,健康無病,活到人類應有的壽命,即一百歲以後纔去世。現在人就不是這樣瞭啊!他們把酒當做湯水貪飲不止,生活毫無規律,喝醉酒後行房,盡其所有的欲望,耗竭他的精氣,縱情色欲以緻精竭陰枯,用不正當的嗜好將體內的真氣耗散殆盡。不知道應當謹慎地保持精氣的盈滿;不善於調養自己的精神,貪圖一時的快樂;生活作息沒有規律,所以活到五十歲左右就顯得衰老瞭。
遠古時候的聖人教導人們說:必須避開自然界緻病因素的侵襲,思想上要保持清心寡欲,人體真氣纔能正常運行,精氣和神氣固守於內。像這樣,病邪又怎麼會侵犯人體呢?所以那時的人們都能夠誌意安閑而少有嗜欲,心情安逸而不受外界事物的乾擾,身體雖然在勞動卻不覺得疲倦,人體正氣調順。因為少欲,所以每個人的要求都能得到滿足,每個人的願望都可以實現。這樣纔能達到精氣運行通順,每個人都能根據需要滿足自己的願望。在飲食方麵,不論是粗糙的還是精緻的,人們都覺得味美可口;無論穿什麼樣的衣服,都覺得很滿意;對自己的生活習慣,總是順心的;對彆人的一切都不羨慕,思想達到瞭淳樸境界。正因為如此,不良的嗜好就不能吸引他們的視聽,淫念邪說就不能動搖他們的意誌。
無論是愚笨的、聰明的、賢能的或無能力的,都不會處心積慮地追求物質享受,所以符閤養生之道。他們之所以能活到一百歲而仍然不顯得衰老,就是因為全麵掌握瞭養生之道,使天真之氣得到保護而不受到危害的緣故。
……
《黃帝內經》傳說是黃帝所著,是我國現存最早的一部醫學理論典籍,是中國人養心、養性、養生的韆年聖典,也是一本蘊含中國生命哲學源頭的大百科全書。讓西方發達國傢的科學傢驚訝不已的是,他們剛剛興起的如醫學地理學、醫學心理學、氣象醫學等先進學科,在這部2500年前的醫學聖典中已有瞭極為完善的錶述。可見,《黃帝內經》具有永恒的現實意義和實用價值,應作為中華民族的瑰寶被傳承下去。
隨著環境汙染的加劇、生活節奏的加快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養生方麵知識的需求變得更加迫切。要想解除這些睏擾,確保人體的健康,就離不開伏羲、神農、黃帝三位聖人的醫學理論。但是,由於文字古奧,專業術語眾多,人們很容易與《黃帝內經》這樣的寶典擦肩而過。盡管近些年許多講解《黃帝內經》的養生類暢銷書不斷湧現於市場,也得到瞭人們的追捧,但毋庸諱言的是,真正能夠把這本醫學巨著的養生理念準確無誤地普及的圖書仍然太少。這本傳統中醫聖典如一座蘊藏極為富有的金礦,等待我們去挖掘。
本書參考瞭數韆年來人們對《黃帝內經》的大量研究成果,不但將原有經文翻譯成瞭現代人容易理解的白話文,而且結閤生命科學、道傢養生理論和中國傳統文化,對其中或隱或顯的思想采用圖解的形式進行全方位解讀。本書可以為您掃清閱讀中的外圍障礙,解讀更深入、更透徹,力求使您輕鬆讀懂每一句話。編者還對內文中每一章、每一個知識點進行提煉,使您一目瞭然,輕鬆把握每一章乃至每一段文字的主要內容,降低瞭您的閱讀負擔。
本書不僅對經文的翻譯力求尊重原文,而且圖解部分彆具一格的畫風,將具象與抽象結閤起來,使本書除瞭具有知識性外,還具有藝術性、欣賞性。總之,本書成功地用藝術的圖解形式、生動的畫麵,使原書中艱深的哲學和中醫原理,變得人人都能理解踐行。我們所有的努力,都是為瞭保證讓您輕鬆讀懂《黃帝內經》中的每一句對話,品味原汁原味的經典,並從中發現對自己有用的東西。
包装很好,速度很快
评分很厚的黄帝内经,活动买的,很实惠,京东物流很快
评分包装还可以,看完后再评价
评分书的质量好,送货快,比较新,值得购买,。
评分书收到了,是给媳妇儿买的,她比较喜欢这类型的英语书,让他看看吧,质量也不错,而且价格合理,正好赶上做活动,非常的便宜,留着吧,以后就当一个藏书了
评分书挺好的,还有插图
评分多看看书,长点儿常识。挺不错的。
评分满意哈哈哈哈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
评分6.1前后搞活动买的,前期满200减100,后期叠加卷,抢到3次满300减100,1次满200减100,都用完了,总计花了1千买了近3000元的书,晒单前摆在一起,看来没有三五年是看不完了,书买多绝不会错!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