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適讀人群 :鄭永年老師的忠實讀者群;政府官員、社會問題研究學者,對中國社會問題感興趣的20-60歲讀者群體 中國已經到瞭重建社會秩序的緊要關頭!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取得瞭巨大的經濟建設成就,創造瞭世界經濟史上的諸多奇跡,但在整個過程中我們卻為此復齣瞭沉重的社會代價。麵對社會轉型方嚮的不確定性,中國該如何平穩度過轉型期。
內容簡介
目前我國進入瞭一個重建社會的戰略機遇期。針對目前我國社會所麵臨的問題,作者通過多年的深入研究分析認為我國在今後相當長的一個曆史階段,重建社會秩序成為重中之重。當前,我們亟需抓住這個戰略機遇期,已達到盡快促成經濟和社會發展上一個新颱階的目標,同時為未來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奠定一個堅實的社會經濟基礎。
作者簡介
鄭永年(1962—),浙江省餘姚人。中國政治、社會問題與國際關係專傢,現任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所長,中國華南理工大學公共政策研究院學術委員會主席,《國際中國研究雜誌》(國際社會科學核心期刊)和《東亞政策》主編,羅特裏奇齣版社《中國政策叢書》主編和世界科技書局《當代中國研究叢書》共同主編。曆任北京大學政治與行政管理係助教、講師,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研究員、資深研究員,英國諾丁漢大學中國政策研究所教授和研究主任。先後獲得美國社會科學研究會/麥剋阿瑟基金會和美國麥剋阿瑟基金會(2003-2005)研究基金的資助。
目錄
序言 社會改革應成為國傢發展的新方嚮
第一章 我國社會可能要麵臨失序狀態
一、社會正在失去其整閤的經濟基礎
二、社會秩序在很大程度上失去社會階層基礎
三、社會道德基礎的流失和社會信任危機
四、群體性事件頻繁發生
五、暴力行為叢生且毫無規則
六、社會文化凝聚力的流失
七、 當財富和知識“退齣”之後,社會還能留下什麼
第二章 對問題的診斷
一、“左”派的解釋:市場經濟是根源
二、自由派的解釋:政治權力是關鍵
第三章 為什麼社會失去瞭秩序
一、經濟領域和社會領域缺失邊界
二、社會改革的缺位與社會空間的縮小
三、 公民權的缺位:分稅製導緻的權力和財富嚮上集中
第四章 改革和重建社會
一、 濟結構基礎的再平衡:如何處理政府與市場、國企與民企關係
二、 經濟領域和社會領域之間的再平衡:不能將GDP 主義應用到社會領域
三、 政治領域和社會領域之間的再平衡:社會的自我管理與“被”管理
四、行政體製改革:小政府和強政府
五、社會改革:大社會和強社會
六、土地問題是農村社會秩序建設的核心
七、實現“和諧社會”要培植一個龐大的中産階層
八、如何擺脫司法衰敗與社會不信任的惡性循環
九、建設安靜型社會文化,提升國人幸福指數
第五章 抓住重建社會的戰略機遇期
精彩書摘
實現“和諧社會”要培植一個龐大的中産階層
目前我國社會不穩定就是因為貧 富分化過於嚴重、中産階層過小,窮人過多。如果社 會改革的終極目標是“和諧社會”,那麼就要培植一個 龐大的中産階層。培植中産階層在西方主要通過市場方 法,是一個漸進而漫長的過程。在東亞(日本和“四小 龍”)主要通過市場和政府兩種力量的作用,因此時間 大大縮短。中國大陸的情況不同。盡管很多人相信我國 的經濟發展路徑也類似於東亞其他經濟體,即所謂的東 亞模式,但從社會結構來說,顯然區彆於東亞其他經濟 體。在忽視社會建設方麵,中國更類似於歐洲的早期。 從社會結構分化相關因素看,今天的社會類似於拉丁美洲的一些國傢。這些年來,中國社會一直在討論中國是 否會“拉美化”、是否已經進入“中等收入陷阱”等問 題,這並不是沒有一點道理。
根據世界銀行現在的“標準”,人均收入在 996 美元以下是低收入國傢,人均收入在 996 美元至 12195 美元的為中等收入國傢,人均收入在 12195 美元以上是高收入國傢。自 1987 年以來,世界上有 28 個國傢一直保持在中等收入的行列中。在亞洲,有 3 個國傢在這個行 列中保持的時間最長,即菲律賓、泰國和馬來西亞。
菲律賓在 20 世紀五六十年代是亞洲經濟發展最快 的國傢,世界銀行稱其為“未來經濟強國”。但是,自 20 世紀 80 年代以來,菲律賓的經濟發展起起伏伏,直 到最近一兩年纔有所加速。據世界銀行統計,菲律賓人 均 GDP(按購買力平價計算)在 2000 年時為 3600 美 元,2005 年達到 5000 美元,2009 年又迴到瞭 3100 美 元,2010 年則估計在 3700 美元。泰國在東南亞也曾是 令人羨慕的國傢,20 世紀 80 年代初就進入中等收入行 列。時隔 30 年後,泰國的人均 GDP 仍然隻有 4100 美元。馬來西亞也是在 20 世紀 80 年代初進入中等收入國 傢行列的。1997 年,馬來西亞遭受瞭東南亞金融危機 的嚴重衝擊。此前,馬來西亞曾在長達 25 年的時間裏 保持年均約 8% 的經濟增長率。2000 年,馬來西亞人 均 GDP 重新迴到危機前的水平,但進入新世紀後,經 濟發展速度明顯下滑,年均增長僅約 5%。
我國會不會進入類似的中等收入陷阱?從可持續經 濟發展的角度來看,情況可能比上述陷入中等收入陷阱 的國傢還要嚴峻一些。在上述國傢,很多方麵是因為政 府不作為。與日本和亞洲“四小龍”相比,在這些國傢, 政府沒有有效的産業升級政策,導緻經濟不能持續發 展。到現在為止,這些國傢的經濟發展主要是社會和企 業界本身驅動的,一些方麵呈現齣“藏富於民”的態勢。 如果政府的決策得當,這些國傢的經濟發展仍然具有很 大的潛力。這些國傢的政治挑戰在於如何走齣低度民主 陷阱,就是說現行的民主政治很難産生一個有效政府。 但在我國,發展主要是由以 GDP 主義為主導的政府驅 動的,並且是以犧牲社會為代價的。或者說,我國的發展是通過國傢動員而取得的,社會資源大量消耗。如果 政府的政策不能得到有效調整,發展模式不能得以改 變,那麼也有可能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從政治上說,我 國也可能會麵臨類似的低度民主陷阱。如果社會改革找 不到突破口,得不到深化,那麼社會有可能激進化。而 正如前麵所討論過的,激進化必然對社會穩定産生負麵 的影響,從而衝擊經濟發展。十八屆五中全會通過的第 十三個五年規劃詳細規定瞭中國實現“全麵小康社會” 的指標,也就是要在今後五年之內把中國的平均國民所 得從目前的 7800 美元提高到 12000 美元。這個目標的實現要求達到 6.5% 的年增長率。從中國經濟發展的大趨勢來看,這個目標的實現並不是很難。但要從 12000美元提升到高收入經濟體(例如人均國民所得 20000 美 金左右)則比較睏難一些。
很顯然,對我國來說,逃避“中等收入陷阱”可以 有兩方麵的意義。一是對於經濟改革的意義,就是說要 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達到可持續的發展,使得我國進入 中上發達國傢的水平。而這個轉變的關鍵是要實現前麵所討論的經濟結構之間的平衡發展。二是對於社會秩序 的意義,即經濟發展的目標不是 GDP 主義,而是要培 植一個龐大的中産階級社會。隻有這樣一個中産階級纔 能構成社會穩定的基礎,纔能為可持續的發展打下社會 基礎。也就是說,要迴歸到改革、發展和穩定的改革模式。
……
前言/序言
重建中國社會(珍藏版)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