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中國宇宙學史》主要講述中國古代宇宙學思想,以天地萬物的物理模型為首,並為此引入適量基礎性天文曆法內容。
《中國宇宙學史》內容按作者為中國宇宙學發展史立下的時標順序展開。*一個時標——漢武帝太初改曆,渾天說取代蓋天說,這是中國的一次科學革命;第二個時標是張衡創製多圈渾儀和水運渾象,開闢精密天文學;第三個時標是歐陽修作《新五代史》廢黜星占傢語,預示理學的興起。另外,還有兩個時標,一是上古的武王伐紂時間錶,作者為之作瞭訓詁考定;二是利瑪竇來華傳人地心說,為中國進入現代物理學準備瞭條件,這一條不作詳說。
《中國宇宙學史》內容豐富,適閤科技史及相關專業的學者參閱,也適閤對中國宇宙學史感興趣的大眾讀者閱讀。
目錄
自序
第一章 宇宙學概說
一、宇宙學是什麼?
二、宇宙學源流
第二章 遠古先秦宇宙觀——天地對等
一、遠古傳說的宇宙觀念及武王伐紂時日
二、陰陽傢與平天說
三、上古天文曆法的歲時概念
第三章 早期儒道哲學宇宙論
一、時空觀
二、《老子》開篇創名解
三、《墨經》的時空觀
四、《墨經》有無論
五、《列子》的時空觀和物質觀
六、宇宙構成的物料——元氣說及其前史
七、天人觀
第四章 漢代的宇宙學革命
一、太初改曆——科學革命
二、《周髀》——終結一個時代的裏程碑
三、渾天說的宇宙模型
四、渾天儀象的創作
五、石氏星度年代問題
六、月食預報問題
第五章 從漢到唐的宇宙學爭鳴
一、漢代學人論天道常變
二、《淮南子》的天地生成論
三、宣夜說與元氣
四、從董仲殊唯整閤論到王充唯還原論
五、並驅騰沸的宇宙學爭鳴
六、漢魏六朝的曆學爭鳴
七、一行的睏惑與高見
第六章 近古期——天地不等觀的發生
一、宋代社會文化以及星占的衰微
二、邵雍象數學與北宋理學
三、瀋括的矛盾和疑慮
四、硃熹的貢獻
五、元明二代宇宙學
結束語——中國傳統思維的揚棄
附錄夏商周斷代又一時標——夏仲康日食
精彩書摘
《中國宇宙學史》:
3.宇宙學史是一門科學
既然宇宙學是科學與哲學兼而有之,則宇宙學史自然是科學史與哲學史兼而有之。科學和哲學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文化史是總體曆史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宇宙學史是屬於文化史的一門科學。從科學觀而言,曆史學是一門科學,是為各門研究人類社會的理論科學尋求實證資料的科學。須知,以牛頓力學為楷模的追求簡單性的科學觀早已過時瞭。以任何一門科學的曆史為對象的學問,不同於該學科自身的內容,科學史全都是復雜的問題。科學的曆史不能重復,哲學的曆史也不能重復,文化發展的曆史都不能重復。但人們怎能不關心文化、哲學、科學的發展呢?這是關係人類未來的大事!這種發展難道永遠任其盲目自發地進行嗎?我們的高等教育所造就的專傢學者們可以永遠滿足於做一個盲目探索者嗎?顯然,我們需要科學的科學史、科學的哲學史、科學的文化史。宇宙學史就是其中一個重要的典型的組成部分。針對社會建設的發展觀更要科學化為科學發展觀。
宇宙學是各門科學中最早發生的一門學科,它是隨著天文學這門最早發生的自然科學不分彼此地發生的。早期狹義的天文學僅限於研究日、月、星的運動規律,由此産生曆法,預報日、月蝕等。然而人們必然要追問更多的事情:日、月、星都是什麼東西?它們有多大多遠?它們是如何形成的?我們所見的種種天象的動因是什麼?……這些問題在古代是超齣當時天文學力所能及範圍的哲學命題,有的從開始以至永遠都是科學解決不瞭的哲學問題。把這些命題加到狹義的天文學上就是宇宙學。若說科學是為解決生産問題纔産生的,那麼宇宙學的這些問題則與生産沒有直接關係。不僅如此,就連狹義的天文學也不能說都與生産相關。古代的日、月蝕預報就與生産無關,迴歸年數精密到1天的曆法對其創始當時的生産也無必要。科學與生産是密切相關的事,生産不達到一定的水平,人們沒有剩餘的時間和精力,也沒有足夠的交流和傳授條件,科學就難以形成和發展。
然而,科學既是關於客觀世界的知識,就總有用於生産的時候。但是,科學畢竟是獨立於生産的事情,不是或至少不全是為生産服務的。科學不是生産的奴婢,科學是人類因之以成其為人類的社會化求知大業。如果沒有科學而隻有生産,即便是社會化的生産,那也成不瞭人類,螞蟻、蜜蜂也是社會化生産者。若說人的生産使用工具,與其他動物不同,那麼人類的工具的發明則來自求知,而求知過程的源起卻很難說都是受生産目的製約的行為。
一個鬱鬱乎文哉的文明社會不能沒有發達的宇宙學,不能沒有獨立於生産的科學,不能沒有發達的哲學和寬麵的文化事業。同樣,一個有足夠素質修養的學者也不能對文化史、哲學史、科學史一竅不通,而一個中國學者則不能不學點中國宇宙學史。對一般讀者而言,可以把宇宙學史當作普及性知識去學。哲學和天文學總是比較深奧的學問,非其專業的人對它們多無興趣。至於宇宙學史則同時涉及兩個學科的一角,有兩者的代錶性,同時又比較淺顯易懂。舉一隅(重要的一角)以見一般,總是求知的好辦法。
……
前言/序言
本書是講述中國古代宇宙學思想的,故以天地萬物的物理模型為首,隻引入適量基礎性天文曆法內容為此服務,而不是一部講天文曆法史的技術內容的書。
“文化大革命”結束後的國學界,對中國科技史嚴重生分,宇宙學史領域尤其嚴重,幾乎可說是一團混亂。這或許與此前的批儒有關,因為宇宙學半是哲學。也許與流傳約4個世紀的西學中源說有關,西方宇宙學改造中國天地觀已經四百年,近百年的學者們已經看不懂更早的文獻。
本書內容中很多重要說法是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科技史學科師生的創新見解。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科技史學科團體正式組建於1980年,現在已經是一個係。一開頭我們就把中國宇宙學史作為重點研究對象,當時我們發現瞭這個領域的問題及其重要性。我們人手的突破點選擇在時間和空間測量的技術史方麵,因為這方麵比較實在,相對容易。刻漏和渾儀的一係列復原成果使我們的團體很快蜚聲國內外,但這離宇宙學的思想史還差一大步。
這一步是1985年邁齣的,就是通過對《漢書》“太初改曆”的解讀,發現渾天說的科學革命。此事先是受金祖孟先生啓發,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科技史係邀請他來講學。他給我們講他的渾天平地說,但他說:蓋天說比渾天說先進。我們不贊成,經過鑽研纔考證瞭蓋天說被渾天說取代的具體過程——漢武帝太初改曆。隨之有1986年李誌超、華同旭《論中國古代的大地形狀概念》(《自然辯證法通訊》,1986年第2期)等一係列文章的發錶。
此項成果為中國天地模型的演化史立下一個時標(按曆史時序是第二),許多史事的年代便好辦瞭,否則還按鄭玄的說法——舜就有渾儀,還談何中國天文學史!有瞭這個認識,我們對《周髀》的解讀迎刃而解。1987年第三屆全國數學史會上李誌超發錶瞭《周髀數術議》一文,把該書的數字之謎完全解通瞭。
第二個時標(按時序是*一)是“武王伐紂”。先是江曉原為“夏商周斷代工程”做齣“公元前1045年”的判斷,但他沒有解決《國語》的文字訓詁問題,未能說服大傢。在該項目群體決議取定為“公元前1046年”之後,處身項目組之外的李誌超解決瞭文字訓詁,證實瞭江曉原的判斷。同時考證齣周武王當時哪些天文學概念是有的,哪些是沒有的。
第三個時標是張衡發明多圈式渾儀和水運渾象。於是,劉洪首先發現月行遲疾並以算法預報月食的史實就明確斷定瞭,然後纔有日食推算。《僞古文尚書》“胤徵篇”所言羲、和失職之事顯然是杜撰。
第四個時標是歐陽修《新五代史》廢黜星占語不錄。此事標誌的是理學中科學化世界觀的建立。雖然宋儒破除漢代迷信思想是好的,但不重發展,不及漢代重變之優。宋儒的理還是初級的重常輕變觀念,這種觀念至今在科學界仍有流行。然而,這卻是科學文化發展的必經之路。
中國宇宙學史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