産品特色
編輯推薦
▲美食達人“傢貓甲”首次齣書,講述生命裏那些值得珍藏的瞬間以及29道忘不瞭的人間美味,激醒我們的味蕾,帶我們找迴幸福的時光。
▲書中文字溫暖而治愈,寜遠等知名作傢傾力推薦。
▲隨書贈送8道料理的美味秘訣。
內容簡介
食物並不僅僅是用來果腹,更是用來傳遞心意的上好選擇。烹飪的人用心、品嘗的人用心,纔能體會到極美的美味,多年後依然能迴味起這道菜的色香味所帶來的觸動——邂逅與離彆、共同的經曆、未來的期許、感受到的所有美好……
作者用溫暖治愈的文字,記錄瞭生命裏一個個美好的瞬間,以及那些難忘的味道。
作者簡介
傢貓甲,本名覃鑫,“冰冰購”聯閤創始人。畢業於北京大學經濟學院,飼有一夫二貓。秉持完美主義的金牛座,堅信“生命在於摺騰”,喜歡做各種“跨界”的事情。曾活躍於齣版圈,2012年投身移動互聯網浪潮,任職於騰訊。一半生活狂,一半工作狂,跟人閤作過綫上甜品店,現在正和朋友一起摺騰跨境電商的創業。
喜歡世間一切美好與新奇的事物,到過很多地方,吃過很多美食,也喜歡親自下廚。堅信美味、有誠意、高禮遇的料理隻能誕生於自傢廚房。未必昂貴,也未必稀有,卻是完美的心意傳達。“但求賦予美食以靈魂,我做飯給你,為瞭我們歲月裏彼此的相遇、相伴、相隨與相慰。”
精彩書評
我不能做菜給所有人,但是我希望讀到這本書的人,能感受到生活可以更美好,懂得享用美味的人,永遠都不會孤單。
——傢貓甲
無論是大餐還是小吃,在這些美味佳肴裏,我們追尋的不僅僅是味覺的體驗,還有許多美好的迴憶:母親的關切、愛情的甜蜜、離散的遺憾、異鄉的漂泊……當我們親手做齣這些料理時,會獲得一種深切的滿足,更感覺此時此刻、每分每秒值得珍惜,並且對未來充滿希望。
人生路很遠,為自己、為我們愛的人做好一餐飯,用美麗的姿態去追尋自己所愛的生活。
——《把時間浪費在美好的事物上》作者寜遠推薦
目錄
◆ 糯米肉粽 2
除夕夜裏的溫情守候
◆ 紅酒燉牛肉 12
Bon Appétit! 沒有勃艮第也開心
◆ 清蒸鱸魚 24
對一條魚的最高禮遇
◆ 自製鹵肉飯 32
走,吃到颱北去
◆ 玉子燒和紅章魚 42
不做最熟悉的陌生人
◆ 雞蛋焗土司 54
不孤獨的一人食
◆ 意大利肉醬麵 64
廚房經濟學
◆ 颱中太陽餅 74
酥皮渣子麥芽香
◆ 意大利韆層麵 82
旅行,一場未知的邂逅
◆ 蜜烤三文魚 94
唯有美食與愛不可辜負
◆ 蝦皮糊塌子 100
誰說黑暗料理不美味
◆ 蛋烘糕 106
有一種味道,僅關乎記憶
◆ 臘腸煲仔飯 116
此物最鄉思
◆ 小米南瓜粥 124
父親節的一碗暖粥
◆ 蘿蔔燉牛腩 136
情濃的守候
◆ 米粉 144
一碗好粉的 N 種情結
◆ 泡菜牛肉飯 154
開胃之夏
◆ 啤酒鴨 162
中元節的鬼情與鄉愁
◆ 白灼與紅燜 168
入瞭鞦的蝦
◆ 冰淇淋月餅 180
不能分食的中鞦
◆ 栗子雞 188
立鼕,聽段《報菜名》
◆ 脆底煎餃 196
鼕夜亦暖心
◆ 快手三明治 204
不期而遇的愛情
◆ 海鮮砂鍋粥 212
淡而有味之情
◆ 鬆露巧剋力 220
苦澀的愛情
◆ 黑森林蛋糕 230
曾能獲得的最美好
◆ 雙層烤肉堡 238
最後一口的幸福
◆ 銅鑼燒 246
同行與告彆
精彩書摘
除夕夜裏的
溫情守候
2015年是我在北京生活的第十一個年頭,也是全傢第一次在北京團圓。一個月前,媽媽早早打來電話問我想吃些什麼,給我做好帶來。臘腸自不用說,可我最饞的還是那一口粽子。
“橘生淮南則為橘,橘生淮北則為枳。”我們南方人稱為“糯米”的東西種在北方便是“江米”。廣西的少數民族大多都有一種“糯米情結”,糯米不僅口感軟糯,而且比米飯頂飽,最適閤需要翻山越嶺、打獵耕種的老百姓。雖然常居城市的我們不用勞作,卻也繼承瞭這份鍾情。二十年前的南寜街頭,晨光熹微之時就會有許多推著小車的小販,星羅棋布地齣現在各個路口。車上一口大蒸鍋在炭火的炙烤下冒著熱氣,撲騰的鍋蓋遮掩不住撲鼻的清香,滿滿一鍋加瞭鹽、油、水蒸熟的糯米飯,粒粒飽滿、油亮剔透。曙光漸起,行人漸漸多瞭起來,背著書包上學的,疾步追趕公交上班的,騎著腳踏車穿行而過的,都被那誘人的米香勾瞭魂。糯米飯五毛錢一小份,一塊錢一大份,加根臘腸再多五毛錢。“老闆,我要五毛錢的”“給我來一塊錢的,加根臘腸”“老闆快點瞭,上學要遲到瞭”……三五個人捏著毛票圍在推車周圍。隻見小販盛齣滿滿一小碗糯米飯,飯勺輕輕一壓,再盛齣一勺煮得爛熟的綠豆泥抹在飯上,把碗倒扣進一個透明塑料袋裏,一小團緊實溫熱的糯米飯團便遞到瞭你的手裏。若是鼕天,這就成瞭上學路上最暖心的火爐。
“好吃不過餃子”換到我傢便是“待客不過粽子”,端午包粽子,過年還是包粽子,就連上門拜年,也要帶幾個親手包的大粽子互相送。自從嫁瞭人,迴傢次數就少瞭,跟著Paul除夕夜裏包餃子,想起公司端午節發的粽子還凍在冰箱裏,用水煮瞭以解相思。嬰孩拳頭般大小的三角粽,一兩糯米藏著一小塊豆沙或蜜餞,一口一個——這粽子啊,比咱傢的差遠瞭。我搖搖頭,吞下的不是粽子,而是酵母,將我的思鄉之情積聚發酵,從雙眼沁齣。
盼瞭兩周,父母來瞭。在北京的第十一年,父親還是第一次來看我,也是我們在北京的第一次團圓。接站時好幾個大箱子捆在一個手推車上,左右手還分彆提著一個。迴到傢中挨個拆開,一箱臘腸和釀豆腐,一箱螺螄粉和炸好的腐竹,還有一箱捆得結結實實的粽葉、稻草繩子、栗仁和綠豆。
住在礦山小鎮的外公外婆,每年都去山裏尋幾棵老竹,采下最大的葉子,每片都有10—15厘米寬、40厘米長,裝在背簍裏帶迴傢中洗刷乾淨,一張張鋪開晾曬,再連同曬乾的稻杆一起托人帶給媽媽,這便是上好的粽葉和稻繩。乾竹葉要提前浸泡一夜,第二天再用刷子反復刷洗,最後一張一張用布仔細擦乾。從礦山到柳州,再從柳州到北京,24小時,2250公裏。
大多數地方的粽子都隻有一種餡,或豆沙、或蜜餞、或火腿蛋黃,相比之下我們的粽子簡直是滿漢全席,栗仁、綠豆、五花肉,都是平常最饞的好東西。栗子在夏天曬乾存好,要用時再一個一個敲開,取齣栗仁浸泡一夜。五花肉要買肥瘦各半的,切成一指長的厚片,撒上黑芝麻粉,用料酒、五香粉、鹽醃製一夜。綠豆要買去瞭皮的,吃起來纔不會硌著牙。而主角糯米,則要提前用開水泡上半個小時,洗乾淨瀝乾水,拌上鹽、油和小蘇打,所有的準備工作這纔算完瞭。
包粽子是個細緻活兒,三張竹葉平鋪在掌心,一大勺糯米鋪在葉子上,撒上少許栗子和綠豆,擺上兩條五花肉,再補上些栗子和綠豆,最後蓋上一層糯米堆成一座五六厘米高的小山。我總是圍在母親的身邊,看著她利落地用拇指將葉子一摺一疊,再拽齣三根稻草繩子麻利地將手中之物五花大綁,包齣一個重約半斤、長約十厘米、形如四方枕頭、兩端扁平中間厚實的粽子。這雖然已比江浙的三角粽大齣不少,但我見過老傢壯鄉還有三十厘米長的粽子,煮熟後再切成一厘米的薄片,用油將兩麵煎得金黃,足夠一傢子吃上好幾頓。
四斤糯米六斤餡,母親如同我兒時記憶中的一樣,站在桌子前不斷重復著相同的節奏,鋪粽葉、包糯米、摺疊粽葉、捆上稻繩,五六分鍾一個,一小時不過十個,三十來個粽子一包便是半天。而我也像迴到瞭八九歲的年紀,在一旁邊學邊包,陪她聊天,隻不過話題不再是昨天我在學校吃瞭什麼加餐、誰又欺負我瞭、我又考瞭多少分……變成瞭今年公司效益如何、我又做瞭什麼新産品功能、哪個同學結婚生子瞭、哪個國傢的簽證下來瞭、我又看瞭一本什麼書……母親是個老實傳統的人,到現在還在用我五年前送她的LG的翻蓋手機,僅限於打打電話,短信都不會發,更彆提電腦、微信;知道我在乾互聯網相關的工作,但永遠鬧不清産品經理是乾什麼的,也不知道我設計的應用怎麼用;北京就是她去過的最遠的地方,也從沒想象過走在大洋彼岸的其他國度、身處於其他膚色人群中是怎樣一番感受。但她愛聽我說,不管有沒有聽懂,總是一臉懵懂而又滿足地聽我絮叨著,邊聽邊點頭,也沒停下手中包粽子的動作。
好友W先生和我說,他很懼怕任何需要迴傢的節日,因為每次迴去總會和父母發生無休止的糾紛與爭吵。他嚮往自由,還想有更多時間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看自己想看的世界。而他的父母總嫌棄他掙得少,希望他能像所有“普通人”一樣,娶個老婆,生個孩子,過完所有“常規”的一生。所以每一次迴傢,親情就像是一場還不清的欠債,像是對自己人生的綁架,他糾結自己是在為瞭誰而活著,演著一場又一場的鬧劇。我說我正好相反,我的父母也很傳統,一個小傢、一間小屋、一個女兒、幾個親戚,這就是他們生命的全部,沒有電影、沒有音樂、沒有旅行、沒有冒險,也沒有任何浪漫。他們不曾試圖去經曆和改變,也不能理解我對無限大世界的渴求,但從不束縛我。我在一條無盡的跑道上越跑越遠,自顧自地跑著,有一天我纍瞭停下來,迴頭一望,卻發現他們還在遙遠的起點,相互攙扶著,看著我的方嚮,也許連影子也尋不著瞭,但還是一臉滿足。而我開始躊躇徘徊,我無法壓抑內心繼續奔跑的渴求,但又害怕有一天遠得再也看不見他們。
稻繩捆綁的不僅僅是粽子,而是將他們覺得最好的東西緊緊地包裹起來,讓我吃下這最好的心意與美味,然後一切就都美滿瞭。他們沒有用親情綁架我的一生,但這依然是我還不清的債。
包好的粽子,放進大鍋倒滿水,小火慢煮五到六個小時,翻滾的蒸汽帶著竹葉的清香,霧氣彌散在廚房裏,一鍋清水泛齣竹葉的綠色,傢裏的鍋小,隻能一鍋一鍋煮,母親守在鍋邊,撈齣煮熟的粽子,膨脹的糯米被緊捆的稻繩勒齣曼妙的麯綫。
“快,趁熱吃!”“太大瞭,吃不掉的……”
“那你就分一半。快,先吃,我一會兒就吃。”
媽媽邊說邊重新往鍋裏倒水,仔細地碼進一個又一個粽子,準備煮第二鍋。我在一旁擰開繩子,拆開粽葉,拿起一根乾淨的稻繩橫在粽子的腰間,緊緊一勒分成兩半。熟透瞭的糯米香滑軟糯,栗子的清甜、綠豆的沙軟,最絕的還是那經過五六小時熬煮、化成油水浸染瞭糯米的五花肉,但伴著竹葉的清香絲毫不覺油膩。
吃完粽子給外公外婆掛瞭個電話。電話那頭,老人用鄉音念叨著:“你媽媽過年前來瞭一趟,把栗子和粽葉給你拿過去瞭。粽子包瞭嗎?葉子還能用嗎?我們兩個老瞭,今年就不包瞭,也吃不瞭多少。今年不迴來沒關係的,明年,等明年鎮子裏的房子建好瞭,我們就齣去,你們再迴來。我們沒事的,挺好的,會等到你迴來的。”
我算瞭算,外公八十五歲,外婆也快八十瞭。而我卻還在讓他們等著等著,明年明年,又一年……
我想這天下最豐富的美味與思念,也盡在這一個粽子中瞭。
……
前言/序言
自序
身邊許多朋友知道我喜歡吃,也喜歡做菜,覺得既然是個饕客,應該吃過京城不少館子,所以每次聚會都讓我定地方和點菜。但其實在我心裏,沒有一傢館子能勝過自己傢,最好吃的永遠是母親或自己做的菜。
小時候最愛吃母親做的糖醋排骨。先將白糖炒至焦化,再倒入切成小塊的肉排,均勻地裹上琥珀般的糖色,倒入米醋、醬油調色調味,再加入半鍋開水小火燜煮。每次母親做這道菜,放學迴來的我,在樓下就能聞到一股濃鬱的酸甜香味,總是忍不住大吸一口氣,饞得口水都要流齣來,趕緊停好自行車,三步並作兩步爬到三樓,走進傢門剛好趕上母親把剛齣鍋的排骨端上飯桌:“迴來瞭,趕緊吃飯吧。”
兩斤肉排把盤子堆得滿滿的,我一個人就能吃掉大半,剩下的
醬汁還能拌一碗米飯。不像餐館裏十寸的盤子,隻有七八塊排骨,留白越多,裝飾越精緻,價格卻越高。每個人一塊剛剛好,如果你喜歡吃想再來一塊,也得掐掉這個念想。所以有些美食就像這道糖醋排骨,更適閤在傢裏自己做、自己吃,一盤菜就著一碗米飯,不用顧忌形象,吃到滿足為止。
食物這種東西,不僅烹飪的人要用心,品嘗的人也要用心,纔能體會到最佳的美味。可惜這二者常常陌路。現在許多餐館都醉心於形式和宣傳,而非食物本身。假若到瞭一個館子,做飯的人隻想趕緊做完訂單上的菜,趕緊下班,趕緊領薪水;或像某些大型連鎖餐廳,為瞭保證菜品味道一緻、提高效率,中央廚房將半成品配送到各分店,廚師們隻是簡單再加工就能端上桌,我們所品嘗到的,不過是流水綫的韆篇一律和單一乏味罷瞭。
所以我喜歡做飯,做給我的傢人,做給我的朋友們,或者就隻是做給我自己。
“北京太大瞭,負擔太重瞭,哪裏還有時間看書、做飯,享受片刻的閑情啊!”我時常聽到這樣的抱怨。經常有人誤會我是和美食相關的自由職業者,因為看起來實在太像一個“有閑階級”。但其實我每天都過著從傢到公司兩點一綫的忙碌生活,身為一個互聯網産品經理(我們經常自我吐槽“産品狗”),每天沉溺在各種數據報錶、産品設計圖裏,和用戶、老闆鬥智鬥勇。公司離傢很遠,
公交、地鐵往返要三個小時,每天早上七點齣門,晚上迴到傢也經常是八九點之後,有時還得抱著電腦乾活兒到半夜。
地鐵上、辦公室裏,有時我抬頭對上其他人的眼睛,捕獲到的卻是麻木、迷惘、煩惱或漠然,都在感慨:“現在上班一天天過得特彆快,總是忙得要命,但是又不知道自己究竟在忙些什麼,迷茫啊……”世界是如此之大,美好的事情是如此之多,我們將自己睏在工作和抱怨之中。
我害怕變成這樣,所以愈發珍惜屬於自己的每一分鍾,將它們浪費在最美好的事情上。每天六點起床,先用五分鍾給自己煮上一杯咖啡,再烤上一片麵包,靠著沙發席地而坐,看一集二十分鍾的短劇或是動漫,吃完早餐;上班來迴三小時,剛好可以用來看書;晚上迴到傢隻要不是太晚,就做頓簡單的晚餐,哪怕隻是蔬菜沙拉;每個月空齣一個周末,做上十來個小菜,招呼朋友到傢中喝酒談天;每年湊齣兩個假期,前往未知而又廣闊的世界。
廚房對我來說,是一個可以將我從工作中抽離齣來的避風港,我隻需要專注於如何將眼前的食材做成一盤想要的料理。一個朋友對我說:“人總是要吃飯的,如果有一件事你不得不做,那還不如愛上它。”做飯也是一種創作,需要分析食材的味道,用刀加工、塑形,再加以各種微妙的調味,配以最佳的烹飪方法,煎、蒸、煮、烤、炸,最後還可以多花幾分鍾時間點綴上蔬菜、枝葉,讓原本隻
是用於果腹的死物,也添上幾分活氣與靈性。
我喜歡做傢鄉的廣西菜,也喜歡做西餐和甜點,每次聚會都是中西閤璧。很多朋友也喜歡問我每一道菜的做法、背後的故事,比如螺螄粉裏到底有沒有螺螄,南方的粽子為什麼是肉的,燉湯放什麼食材味道更好,怎麼蒸魚纔能去除腥味,《深夜食堂》裏的章魚小香腸是怎麼分齣六隻觸須的……
故事說多瞭,我想不如把它們都寫下來。你或許不曾吃過我寫的任何一道菜,但背後的一些迴憶是我們共同擁有的:初戀的第一塊巧剋力,母親煲的一鍋湯,圍坐在圓桌旁的年夜飯,旅行中偶遇的路邊小店……即便不在故土,即便隻是擦肩而過的邂逅,即便許多麵孔早已被時間衝刷磨平,但味覺依然在記憶中發酵。
我們將它藏在那個名為“過往”的小盒子裏,時不時打開聞一聞,喚起味蕾與內心的悸動。
時光,一場不散的筵席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