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曆史是本教科書。《抗日戰爭中的川軍》是四川人民在民族危亡時刻書寫的壯麗詩篇,是四川人民保傢衛國的輝煌曆史,是四川人民在外敵入侵時挺身而齣的偉大壯舉!
內容簡介
本書敘述瞭抗日戰爭時期我國軍民在抗日民族統一戰綫旗幟下,在正麵和敵後戰場奮起反抗日寇法西斯侵略者,譜寫齣的感天動地的戰鬥詩篇。重點講述瞭在民族危亡的緊要關頭,四川兒女為瞭保傢衛國,義無反顧奔赴抗戰前綫,在8年抗戰中,川軍在全國10餘個省的主要抗戰曆程。書中既有父親送“死”字旗給其子,鼓勵兒子為國捐軀,奮勇殺敵的感人事跡,又有川軍著名抗日將領李傢鈺、王銘章、饒國華等以身殉國的戰鬥經過等,濃墨重彩的敘述瞭30萬巴蜀子弟從“淞滬會戰”到抗戰全麵勝利奮勇抗戰的光榮與悲壯曆史。
作者簡介
何允中,川軍抗戰將領何煋榮之子。生於1944年3月,1967年畢業於成都地質學院。曾在西藏爬冰臥雪工作瞭十三年,2004年在四川地礦局退休。
何允中曾是一位高級工程師,父親何煋榮作為團長參加過颱兒莊滕縣戰役、作為師參謀長參加過武漢會戰等戰役。從父親口中、資料收集和采訪中,他知道瞭不少川軍英勇抗日的故事,在震撼之餘,對發掘這段曆史、傳承和宏揚中華民族愛國主義的民族精神,産生齣強烈的使命感,於是停薪留職,一心尋訪川軍抗戰的曆史
何允中騎著自行車到過成都周邊縣市、開著摩托去過川東及重慶,跑遍瞭四川幾乎主要的縣市檔案館、圖書館和文史資料館,查閱資料數韆冊,將川軍抗戰曆史寫成一部100多萬字的紀實文學《抗日戰爭中的川軍》,記述瞭川軍六大集團軍在全國十餘個省、從淞滬抗戰開始到全麵勝利的抗戰曆程。
內頁插圖
目錄
目 錄(上)
第一篇 血肉築長城:抗日戰爭初期的川軍
第一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抗戰前夕的川康整軍會議 003
第二章 劉湘齣席南京國防會議,川軍在成都慷慨誓師 023
第三章 川軍第一仗,楊森第二十軍激戰上海蘊藻浜 037
第四章 劉雨卿師十傷其九,第二十六師血戰上海大場 062
第五章 鄧锡侯第二十二集團軍兵敗晉西娘子關 083
第六章 第二十三集團軍在南京保衛戰中 114
第七章 武漢劉湘之死 148
第二篇 颱兒莊戰役中的悲壯之役
第八章 第二十二集團軍在洪洞整訓遇到八路軍,硃德總司令幫助川軍
整頓 167
第九章 韓復榘丟瞭山東,第二十二集團軍轉戰魯南 177
第十章 悲壯的滕縣保衛戰全麵展開 201
第十一章 氣壯山河的最後一日:滕縣決戰 234
第三篇 李傢鈺轉戰晉南
第十二章 第四十七軍守備戰略要地上黨七縣 265
第十三章 李宗昉第一七八師激戰東陽關 274
第十四章 李剋源第三一二旅喋血長治城 287
第十五章 第四十七軍晉南遊擊戰 299
第四篇 四省硝煙:武漢會戰中的川軍
第十六章 血染皖中,楊森第二十軍守備安慶 335
第十七章 劉雨卿第二十六師血染鄱陽湖,李宗鑒獨立旅撤走半壁山
360
第十八章 王陵基第三十集團軍在江西萬傢嶺大戰中 381
第十九章 第二十二集團軍在鄂北豫南戰役中 404
第二十章 長江北岸許紹宗第二十九集團軍 434
第二十一章 驚濤拍岸:長江岸邊的唐式遵第二十三集團軍 464
目 錄(下)
第五篇 局部反攻
第二十二章 具有曆史意義的第一次南嶽軍事會議,蔣介石散發毛澤東
的《論持久戰》 003
第二十三章 日軍發動南昌作戰,我軍第九戰區反攻南昌 008
第二十四章 遍地狼煙鄂西北,第五戰區第一次隨棗會戰 036
第二十五章 第二十三集團軍炮兵打遊擊,鼕季攻勢反攻貴池 060
第二十六章 第二十二集團軍隨縣攻堅,史沫特萊訪問川軍 075
第六篇 相持戰場
第二十七章 鄂西北再起戰火,第五戰區棗宜會戰 103
第二十八章 睏守大洪山根據地,王纘緒“老王推磨” 118
第二十九章 第九戰區長沙保衛戰(一) 144
第三十章 第九戰區長沙保衛戰(二) 175
第三十一章 第九戰區長沙保衛戰(三) 191
第三十二章 第二十三集團軍轉戰江南三省,陳萬仞攻剋馬壋 221
第三十三章 第二十六師參加上高會戰,八百壯士所剩無幾 261
第三十四章 第二十九集團軍在鄂南湘北,常德會戰許國璋殉國 284
第三十五章 範紹增第八十八軍參加浙贛會戰,第二十三集團軍地雷陣
炸斃日軍師團長 310
第七篇 鮮血換來的勝利,川軍各部最後一役
第三十六章 第二十二集團軍再守孤城,鄂西北老河口保衛戰 355
第三十七章 血沃中原,集團軍總司令李傢鈺豫西殉國 382
第三十八章 楊森第二十七集團軍在湖南長衡會戰中 428
第三十九章 王澤浚第四十四軍在湖南長衡會戰中 457
第四十章 王陵基第三十集團軍在湖南長衡會戰中 494
第四十一章 範紹增第八十八軍麗水、溫州之戰 529
第四十二章 第二次衢州保衛戰中的第一四五師和第二十六師 554
後 記 571
精彩書摘
一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
抗戰前夕的川康整軍會議
蔣介石要何應欽主持川康整軍會議。瓦解川軍,顧祝同手裏還有一個撒手鐧。整軍會議劍拔弩張,中央、地方兩軍對峙。範紹增發難倒劉。整軍會上傳來“七七事變”的消息。
1937年6月的南京,太陽已經有些烤人瞭。在中央軍校內校長官邸的樹蔭下,陽光透過樹葉照射下來,把那斑斑點點的光綫灑落在綠草坪上、茶幾上和人身上,顯得格外柔和。在這裏坐上一會兒,真可讓人心中綳緊瞭的弦鬆弛下來。
這天上午,從廬山下來的蔣介石在這裏召見軍政部長何應欽,指示(四)川(西)康整軍會議的要領。離預定召見的時間還有一會,難得有今天這麼好的心情。這些日子,和中共的談判進展順利,得到的籌碼超過瞭原來的想象。蔣介石坐在這兒,翻一翻侍衛官送來的早報。
蔣介石一邊輕輕鬆鬆地翻著報紙,心裏一邊想著,現在看來解決劉湘的事已經水到渠成瞭。對付劉湘須有兩手。蔣介石一嚮精於此道,颱上的一手和颱下的另一手都已經準備就緒。颱上的事由何應欽來負責,這是他軍政部長分內的事;另一手由顧墨三來完成,以他軍委會重慶行營主任的身份乾這件事再恰當不過。三個月來事情進展還算順利,已報稱劉湘手下三個軍長已經有兩個答應配閤中央,再加上那個遠近聞名的範紹增,隻等到時候一聲令下,共同發難。
蔣介石眼睛瀏覽著報紙的大標題,腦子裏又浮現齣四川的那個大個子的形象。
1933年,四川發生瞭劉湘對劉文輝的“二劉之戰”,這是四川曆史上最大的一場內戰,也是四川曆史上最後一場內戰。劉湘在這場戰爭中擊敗他的族叔劉文輝,統一瞭地方實力派割據的四川。其勢力日愈強大,現在是集四川省主席、川康綏靖公署主任、國民革命軍第六路軍總司令和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的頭銜於一身,全省軍政大權在握。在他手下,直接擁有三個軍九十六個團,還有十多架飛機和幾艘在長江中巡弋的炮艇,算是“海、陸、空”齊備。再加上保安團,隊伍總計近二十萬人。真可謂兵多將廣,雄心勃勃。
除瞭劉湘的三個軍外,四川全省(包括西康省)還有孫震的第四十一軍、鄧锡侯的第四十五軍、九十五軍、李傢鈺的第四十七軍和劉文輝的第二十四軍。這些軍隊加起來也有十幾萬。雖然這些軍隊都各據一方,各有各的地盤,但名義上都受劉湘調度。
因此,劉湘手中掌握著近三十萬大軍,為全國各省之冠。
封疆大吏擁兵自重,古來之鑒啊。
劉湘,字甫澄,四川大邑縣人,生於1890年5月15日。1906年考取陸軍弁目隊,1909年畢業於四川陸軍速成學堂,後被保送到四川陸軍講武堂。1912年升任營長。此後,其勢力不斷壯大,最後一統全川。
近來中日局勢日益惡化,駐在華北的日軍步步進逼,不斷挑起事端,中日一戰已是勢在難免。如果戰端一開,四川必然成為抗戰大後方。這場戰爭一旦打起來,隻要守住四川,守住西南,即使丟瞭關內的十五個省,也一定能打敗日本。現在中央已經放棄瞭遷都洛陽的打算,擬以重慶為戰時首都。這樣,解決四川的問題就愈感急迫。這個手握重兵的劉甫澄現在是愈來愈不聽招呼,事事與中央對著乾。他這個四川王的事情一定要解決,否則,倘若中央遷都重慶,能任他幾十萬重兵布防在陪都周圍嗎?
正在這時,何應欽到瞭。
蔣介石努努嘴,讓何應欽坐下。雖說何應欽是黃埔係中的第二號人物,此時仍是規規矩矩地坐下來,眼睛望著蔣介石那冷峻的麵孔,等著他開口,一副聆聽教誨的樣子。自從去年“西安事變”後,何應欽在蔣介石麵前就格外小心,謹言慎行。當蔣介石被扣在西安的時候,盡管張學良、楊虎城通電錶示保證蔣介石人身安全,但何應欽錯估形勢,堅持要對張、楊進行武力討伐,調動軍隊包圍西安,置蔣介石的性命於不顧,並下令空軍準備對西安進行轟炸。“西安事變”迅速和平解決,張學良親自護送蔣介石迴到南京。何應欽大感惶恐,不知蔣介石對自己堅持用兵的舉措是肯定還是否定。雖然蔣介石錶麵上看來對何應欽重用如常,但蔣介石那深邃的目光裏保不準什麼時候就會露齣凶光來。此事被蔣介石拿捏著,不得不處處小心謹慎。深諳馭人之術的蔣介石知道,把柄在手上更具威懾力,是與不是都不當麵挑破。
蔣介石開口瞭:“劉甫澄的這個事應該盡快解決,再也不能讓他在四川獨樹一幟、擁兵自重瞭。下月初召開川康整軍會議準備得如何瞭?先通過整軍會議把他的軍隊減掉三分之一。這件事我已經叫墨三來協助你。”
“墨三”是顧祝同的字,他當時是重慶行營主任兼西安行營主任。他一身二職,在陝西對付共産黨,在四川對付劉湘。
這次川康整軍會議被提到議事日程是從這年3月份開始的,是繼1935年後的第二次川康整軍。
當時,劉湘接到蔣介石的電話,要劉湘派一個全權代錶來南京,說有要事相商。
劉湘擱下電話,陷入沉思。從就近的情況來看,四川同蔣介石中央政權的關係已是越來越緊張,眼見已到瞭魚死網破的地步。此時老蔣要四川派人到南京“相商”,必無好事可言,但他老蔣葫蘆裏賣的什麼藥?又要從哪裏齣招?在他那哼哼哈哈的浙江官話裏一點聽不齣頭緒。劉湘找來鄧漢祥商量,鄧漢祥抓瞭半天腦殼,也是一樣不得要領。於是,劉湘要鄧漢祥到南京走一趟,一來探聽虛實,二來先行應付一番再看下文。劉湘囑咐鄧漢祥:“無論他老蔣要齣什麼題目,我們總抱定一個‘拖’字,以拖來應付。拖一天就會有一天的機會。總以避免衝突為上策。”
鄧漢祥,貴州盤縣人,在中國現代史上也算得上是一個人物(新中國成立後,任全國政協委員,逝世後葬於北京八寶山公墓)。在武昌讀陸軍中學時,恰逢1911年辛亥革命武昌起義發生,時年二十三歲的鄧漢祥投身革命,被推為學生軍隊長。革命事定之後,鄧在都督府充任一等參謀,深為都督黎元洪所賞識。此後又隨之進入北洋軍政府,在曆任總統之下任總統府谘議及國務院秘書長等職。
後來鄧漢祥加盟劉湘陣營。憑藉其深諳官場之道和各方麵的人事關係,常在劉湘為難之際打開僵局,化險為夷。劉湘統一四川並兼任省主席之職後,即委任鄧漢祥為省政府委員兼秘書長。省府內大小事務幾乎都由鄧漢祥自主辦理,還常為劉湘運籌大事。
鄧漢祥受劉湘之命,於3月18日乘飛機到南京麵見蔣介石。
一到南京剛下飛機,頓時感到一股寒氣逼人。一大群記者蜂擁而至,圍瞭上來。眾人熙熙攘攘,七嘴八舌,一位《中央日報》的女記者擠到前麵,櫻桃小嘴裏吐齣來的聲音像一串連珠炮,又尖又響,一句話問得鄧漢祥倒抽瞭一口涼氣:
“請問鄧秘書長,首都有傳聞說四川要造反對抗中央,果有其事嗎?秘書長可否就此事發錶自己的聲明?”
不久前的“兩廣事變”、西安事變等幾樁事如翻江倒海,迅速在鄧漢祥腦子掠過。想到這裏,已經心中有數,於是雙手嚮下按瞭按,做瞭一個大傢安靜的動作。咳嗽一聲,清瞭清嗓子,先把造反之說推得一乾二淨,嚮眾記者說道:
“大傢少安毋躁。諸位所指,我是毫無所聞。現在,我這裏代錶四川省政府劉湘主席,鄭重聲明:四川軍民一貫竭誠擁護中央,全省軍民生活工作平靜如常。自從前年劉主席來京麵見委員長後,中央與地方關係一嚮極為融洽,配閤良好。望諸位不要輕信市井傳言,以免誤導。”
說完之後,又解釋瞭一通,待這些記者散去,立即被引進早已等候在旁的總統府汽車,同蔣介石派來接他的總統府副官長一同乘車進城,直驅總統府。
到瞭總統府被引進一間小會客室,剛一坐下,蔣介石就匆匆走瞭進來。一口帶著很重的浙江口音的話語已經在鄧漢祥的耳朵裏如雷鳴般地響起來:
“四川軍隊太多,應該縮編!”
聲音冷峻堅定,毋庸商量。一雙冷冰冰的目光直視鄧漢祥,像是在下命令。
因為有備而來,鄧漢祥聽到這話,心中依然平靜,他知道蔣介石的臉色會依人、依時、依地而變化。此時見蔣介石的作態,心下琢磨;果然應瞭機場上的那番話,想來這便是今天的主題瞭。於是說:
“關於縮編軍隊事,隻要川內各軍都一視同仁,在同樣的標準下進行,自無問題。劉主席一直都是同意的,不難遵委員長之命照辦。”
四川省內除瞭劉湘的軍隊,還有四個軍,相互間常是推諉扯皮,要大傢一同坐下來商定挖自己根基的各項細節,待達成一緻,也要費去相當時日瞭。
鄧漢祥的這點小把戲自然瞞不過蔣介石,不待鄧漢祥繼續往下說,蔣介石的浙江口音又在耳邊響起來:
“四川一省,相當於歐洲一個大國,甫澄身體多病,兼管軍民兩政,深恐他體力不逮。中央擬派能同他閤作的人去任省主席,讓甫澄專負綏靖地方的責任,使他便於休養,對地方和他個人都是有利的。”
顯然,蔣介石這番講話,理由冠冕堂皇。
對於這個題目,鄧漢祥早有腹案,答道:
“關於軍民分治一事,擬請中央再加考慮。因川省在防區時代混亂多年,人民深受其苦,自前年省政府成立,川政統一後,關於地方治安及用人用錢各方麵,始稍有眉目。今若截然劃分,軍政民政分由兩人負責,恐難收輔車相依之效,轉增中央西顧之憂。”
鄧漢祥說的也是實情。但蔣介石不為所動,一點沒有妥協的餘地:
“四川情況復雜,甫澄軍政一統,各方多有微詞,於他於國都是十分不利的。今天這個問題,中央已經作瞭決定,不必多說瞭。”
鄧漢祥見對方毫無退讓,繼續談下去,恐成僵局自斷後路,於是婉轉說道:
“委員長日理萬機,不能多來麻煩,可否指定一位負責要員從長研討,使漢祥多有陳述的機會?”
蔣介石知道,劉湘未到,今天的談話是不會有結果的,這個開場白隻是一個敲山震虎、隔牆傳聲,於是錶示同意:
“你去找敬之談,你們是同鄉,又是故交,我會交代給他的。你在中央政府部門負過責,知道要以中央大局為重的。”
鄧漢祥與何應欽都是貴州人,而且還有一段深交。
光緒末年,貴陽興辦陸軍小學堂,鄧漢祥和何應欽都先後進入瞭這所學校,兩年後兩人陸軍小學畢業,又都升入武昌陸軍中學。何應欽在一年後被派往日本讀士官學校,直到辛亥革命迴國。後來在1919年,鄧漢祥在黔軍總司令部任高等顧問時,何應欽在黔軍任旅長。
1921底,何應欽在貴州的一場權力紛爭中失敗,一時彷徨無奈,棲身上海。此時,鄧漢祥在浙江省做總參議。他不僅接濟何應欽,還為他指齣瞭一條金光大道:到廣州孫中山那裏去,幫助孫中山組織革命軍。
何應欽不忘這段曆史。此後,大凡鄧有所請,何應欽在權力之下都為其大開方便之門,處處關照。因此,鄧漢祥也視何為打開各種關節的一把鑰匙,為瞭劉湘的事情,多次找他幫忙。
從蔣介石的會客室齣來,鄧漢祥徑直找到何應欽:“縮編軍隊和軍民分治兩件事,何不分兩個步驟來辦理?即先縮編軍隊,稍後再提分治,同樣可以達到中央的願望;如必欲同時進行,逼得太急,或恐另生事端,反倒不好辦瞭。”
何應欽也希望此事要留有餘地,不要把劉湘逼得無路可走。他也清楚地知道,在西安事變時,他曾暗中派他的胞弟何緝伍親自去成都遊說劉湘,要劉湘支持自己對西安的軍事行動。如果能取代蔣介石坐上黃埔係的第一把交椅,一定重報。此時如果把劉湘逼急瞭,這件事抖齣來,豈不對自己是雪上加霜?
於是,何應欽求見蔣介石,反復說明鄧漢祥提到的兩點理由。當鄧漢祥再去見蔣介石時,蔣介石退瞭一步,就再也沒有提到軍民分治的事,隻是強調川康整軍會議必須在7月初進行,不得再拖。
鄧漢祥迴到四川,嚮劉湘報告瞭在南京會見蔣的全部經過。劉湘清楚,蔣最忌恨自己在“兩廣事變”和西安事變中的錶現。此事雖經鄧漢祥和自己多次說明和解釋,以蔣的城府,哪裏就能輕易搪塞得過去?
其實,劉湘也不是完全抵製整軍。從道理上講,四川是一省,省即必須服從中央。如果各省都自行其是,國傢豈不分裂?這一點,劉湘是清楚的。問題在於,劉湘要在政令和軍令統一的過程中,讓自己和自己的集團利益最大化。而實現這一點,抓牢手中的槍杆子就是關鍵。
現在,蔣介石通過何應欽拿齣瞭川省的整軍方案。但這個方案的條件實在太苛刻,如果全案照搬,川中各軍的團長以上軍官都由中央委任,相當於要劉湘將全部軍隊拱手相讓,賴以起傢的本錢全部變成蔣介石的瞭。
劉湘當然不能接受這樣的方案,於是變著花樣通過何應欽嚮蔣介石竭力討價還價。從3月到6月,雙方的討價還價一直在進行,在主要的問題上,雙方都在堅持自己的原議,尚沒有結果。
何應欽將情況匯報完畢,蔣介石的鼻子裏哼哼瞭兩聲便沒有瞭下文。何應欽轉瞭一個彎,探探蔣介石的底,問道:“依委座的意思,是不是川省內其他幾個軍也都一視同仁?”
“這個,這個由你看著辦。”
聽到這句話,何應欽心中輕鬆瞭許多。他知道蔣介石給自己留有餘地。於是又說道:“開會的日期就定在下月初,會上的一些細節,我再和顧墨三商量一下。”
“好的,好的,這個,事情要抓緊。”
“我擔心劉甫澄會頂著不乾,他那個人我是知道的,性子來瞭也犟得很。”
“你和他那個鄧鳴階不是故交嗎?聽說劉甫澄對他是言聽計從,你可以多和他談談,這個,要他深明大義。”
於是,整軍會議的事就這樣定瞭下來。何應欽告辭,起身走瞭。蔣介石知道,何應欽在內部以心慈手軟著稱,望著這位何應欽的背影,蔣介石搖瞭搖頭。
……
前言/序言
序
偉大的抗日戰爭勝利瞭,這是中華民族團結一緻共同抵禦外侮的偉大勝利!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七十周年的日子裏,本書經過十餘年的努力終於完成瞭。
開初,我並沒有想到寫這樣一本書,而隻是打算寫一篇文章。起因是這樣的:
膾炙人口的電影《血戰颱兒莊》中有一個情節:川軍保衛滕縣,全軍覆沒,直至戰到最後一兵。第二十二集團軍第一二二師師長王銘章麵對凶殘的敵人鎮定自若,在堆滿屍體的城牆上舉槍自戕。王銘章悲壯殉國,場麵震撼人心。
影片所描繪的過程幾乎無可挑剔,惟有這一點,我卻未能苟同。因為戰場中的實際情況是,王銘章將軍是在戰火中陣亡,而非自戕。
先父作為團長參加瞭王銘章指揮下的滕縣戰役,僅因接受王銘章指定的任務,在最後時刻突齣城外而幸存,又在第一時間得到總指揮王銘章陣亡的報告。當我還在少年時,就從先父的口述中知道這一詳情。於是,我決定寫一篇文章紀念滕縣保衛戰,同時昭告王銘章陣亡的經過。盡管王銘章無論是陣亡或自戕,都是令人肅然起敬的壯烈殉國英烈。
我沒想到,當我在整理滕縣戰役的有關資料時纔發現,王銘章雖然令人崇敬,但是他僅是第二十二集團軍與日軍浴血奮戰中的數萬將士的一位代錶人物。如果僅僅錶現瞭王銘章,何以錶現集團軍全體將士在抗日戰爭中的豐功偉績?
於是,我決定寫一本書,記述第二十二集團軍在抗日戰爭中八年抗戰的曆程。
殊不知,令我更沒有想到的,在我收集第二十二集團軍的資料時纔進一步發現,在八年的抗日戰爭中,川軍(當然也包括巴蜀地區的人民)所做齣的犧牲是如此慘重,貢獻是如此巨大。
在八年的抗日戰爭中,川軍常年在前方作戰的隊伍保持有六個集團軍,計十一個軍二十餘萬人;作戰區域遍及全國十餘個省,參加瞭從淞滬會戰開始的幾乎所有的各大會戰(甚至還有個彆官兵經曆瞭1931年在瀋陽發生的“九一八事
抗日戰爭中的川軍(套裝上下冊)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