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4-11-21
談美書簡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民國大師第三輯》是《民國大師經典叢書》的叢書係列之一,通過收錄民國時期著名作傢、學者的作品,將我國民國時期著名的作品再次展現給讀者。
《民國大師第三輯》主要以哲學讀物為主,優選瞭民國時期著名的學者的作品,包括鬍適、金剋木、李叔同、辜鴻銘、王國維、硃光潛、梁啓超和蔡元培等八位大師級學者的作品,這些作品通過多年的曆練,已經成為經典作品。
為瞭增強本係列圖書的精美度,本套叢書全部采用精裝,可供讀者收藏。
路過民國,拜會經典。中國現代美學的開拓者和奠基者之一。
《談美書簡》是“美學一代宗師”硃光潛闡釋中西美學思想精髓的暮年心血之作。
對後輩學人語重心長的美學諍言。
《談美書簡》是中國現代美學傢硃光潛闡釋中西美學思想精髓的心血之作。本書既有關於美學理論的論述,又有關於具體美學問題的探討;既談美學思想,又講學習美學的方法,對研究美學、理解美學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硃光潛(1897-1986),安徽桐城人。中國著名美學傢、文藝理論傢、教育傢、翻譯傢。中國現代美學的奠基人和開拓者之一。曾任北京大學教授。主要著作有《談美》《談美書簡》《美學拾穗集》《西方美學史》等。
談美書簡001
一代前言:怎樣學美學002
二從現實生活齣發還是從抽象概念齣發010
三談人019
四關於馬剋思主義與美學的一些誤解029
五藝術是一種生産勞動038
六衝破文藝創作和美學中的一些禁區052
七從生理學觀點談美與美感063
八形象思維與文藝的思想性075
九文學作為語言藝術的獨特地位087
十浪漫主義和現實主義097
十一典型環境中的典型人物109
十二審美範疇中的悲劇性和喜劇性120
十三結束語:“還須弦外有餘音”131
美學拾穗集141
緣起142
我是怎樣學起美學來的144
美學148
黑格爾的《美學》譯後記155
關於人性、人道主義、人情味和共同美問題194
對《關於費爾巴哈的提綱》譯文的商榷204
馬剋思的《經濟學—哲學手稿》中的美學問題222
形象思維:從認識角度和實踐角度來看283
形象思維在文藝中的作用和思想性306
文藝復興至十九世紀西方資産階級文學傢藝術傢有關人道
主義、人性論的言論概述320
我學美學的一點經驗教訓355
二從現實生活齣發還是從抽象概念齣發?
朋友們:
在我接到心嚮美學的朋友們來信中,經常齣現的問題是:究竟怎樣纔算美,“美的本質”是什麼?
提問“怎樣纔算美”的朋友們未免有些謙虛。實際上這些朋友每天都在接觸到一些美的和醜的事物,在情感上都有不同程度的感受甚至激動。例如一個年輕小夥子碰見一位他覺得中意的姑娘,他能沒有一點美的感受嗎?一個正派人在天安門事件中看見正反兩派人物的激烈鬥爭,不也是多少能感覺到美的確實是美,醜的確實是醜嗎?在這種場閤放過火熱的鬥爭而追問美的本質是什麼,醜的本質是什麼,不是有點文不對題嗎?一個人如果不是白癡,對於具體的美和醜都有些認識,這種認識不一定馬上就對,但在不斷地體驗現實生活和加強文藝修養中,它會逐漸由錯誤到正確,由淺到深,這正是審美教育的發展過程。而現在有些人放棄親身接觸過和感受過的事物不管,而去追問什麼美的本質這個極端抽象的概念,我敢說他們會永遠抓不著所謂“美的本質”。法國人往往把“美”叫作“我不知道它是什麼”(Je ne sais quoi)。可不是嗎?柏拉圖說的是一套,亞理士多德說的又是一套;康德說的是一套,黑格爾說的又是一套。從馬剋思主義立場來看,他們都可一分為二,各有對和不對的兩方麵。事情本來很復雜,你能把它簡單化成一個“美的定義”嗎?就算你找到“美的定義”瞭,你就能據此來解決一切文藝方麵的實際問題嗎?這問題也涉及文藝創作和欣賞中的一係列問題,以後還要談到,現在隻談研究美學是要從現實生活中的具體的事例齣發,還是從抽象概念齣發。
引起我先談這個問題的是一位老朋友的來信。這位朋友在五十年代美學討論中和我打過一些交道。他去年寫過一篇題為《美的定義及其解說》的近萬言長文,承他不棄,來信要我提意見。他的問題在現在一般中青年美學研究工作者中有普遍意義,所以趁這次機會來公開作復。
請先讀他的“美的定義”:
美是符閤人類社會生活嚮前發展的曆史規律及相應的理想的那些事物的,以其相關的自然性為必要條件,而以其相關的社會性(在有階級的社會時期主要被階級性所規定)為決定因素。矛盾統一起來的內在好本質之外部形象特徵,訴諸一定人們感受上的一種客觀價值。
既是客觀規律,又是主觀理想;既是內在好本質,又是外部形象特徵;既是自然性,又是社會性;既是一定人們感受,又是客觀價值。定義把這一大堆抽象概念拼湊在一起,仿佛主觀和客觀的矛盾就統一起來瞭。這種玩弄積木式的拼湊倒也煞費苦心,可是解決瞭什麼問題呢?難道根據這樣拼湊起來的樓閣,就可以進行文藝創作、欣賞和批評瞭嗎?
“定義”之後還附瞭十三條“解說”,仍舊是玩弄一些抽象概念,說來說去,並沒有把“定義”解說清楚。作者始終一本正經,絲毫不用一點具體形象,絲毫不流露一點情感。他是從藝術學院畢業的,聽說搞過雕塑和繪畫,但始終不談一點親身經驗,不舉一點藝術實踐方麵的例證。十九世紀法國帕爾納斯派詩人為著要突齣他們的現實主義,曾標榜所謂“不動情”()。“定義”的規定者確實做到瞭這一點,在文章裏怕犯“人情味”的忌諱,閹割瞭自己,也閹割瞭讀者,不管讀者愛聽不愛聽,他硬塞給你的就隻有這種光禿禿硬梆梆的枯燥貨色,連文字也還似通不通。到什麼時候纔能看到這種文風改變過來呢!
讀到這個“美的定義”,我倒有“如逢故人”的感覺。這位故人仍是五十年代美學討論中的故人。當前,黨的工作重點實行瞭轉移,實現四個現代化成瞭全國人民的中心任務,各條戰綫正在熱火朝天地大乾快上,文藝界麵貌也煥然一新。但這一切在這位搜尋“美的定義”的老朋友身上仿佛都沒有起一點作用,他還是那樣坐井觀天,紋風不動!
十三條“解說”之後又來瞭一個“附記”。作者在引瞭毛澤東同誌的研究工作不應當從定義齣發的教導後,馬上就來瞭一個一百八十度大轉變的“然而”:“然而同時並不排除經過實事求是的研究而從獲得的結論中,歸納、概括、抽繹齣定義。”是呀,你根據什麼“實事”,求齣什麼“是”呢?你這是遵循毛主席的“辯證唯物主義路綫”嗎?
接著作者還來瞭一個聲明:
以上“美”的定義,無非自己在美學研究長途中的一個小小暫時“紀程”而已。以後於其視為絆腳石時,自己或旁人,都可以而且應當無所愛惜地踢開它!
這裏有一個驚嘆號,是文中唯一的動瞭一點情感的地方,錶現齣決心和勇氣。不過作為一個老友,我應該直率地說,你的定義以及你得齣定義所用的方法正是你的絆腳石。你如何處理這塊絆腳石,且觀後效吧!
讀過這篇“美的定義”之後不久,我有機會上過一堂生動的美學課,看到新上演的意大利和法國閤攝的電影片《巴黎聖母院》。聽到那位既聾啞而又奇醜的敲鍾人在見到那位能歌善舞的吉蔔賽女郎時,結結巴巴地使勁連聲叫“美!美、美……”,我不禁聯想起“美的定義”。我想這位敲鍾人一定沒有研究過“美的定義”,但他的一生事跡,使我深信他是個真正懂得什麼是美的人,他連聲叫齣的“美”確實是齣自肺腑的。一聽到就使我受到極大的震動,悲喜交集,也驚贊雨果畢竟是個名不虛傳的偉大作傢。這位敲鍾人本是一個孤兒,受盡流離睏苦纔當上一個在聖母院裏敲鍾的奴隸。聖母院裏的一個高級僧侶偷看到吉蔔賽女郎歌舞,便動瞭淫念,迫使敲鍾人去把她劫掠過來。在劫掠中敲鍾人遭到瞭群眾的毒打,渴得要命,奄奄一息之際,給他水喝因而救瞭他命的正是他被他惡棍主子差遣去劫奪的吉蔔賽女郎。她不但不跟群眾一起去打他,而且齣於對同受壓迫的窮苦人的同情,毅然站齣來救瞭他的命。她不僅麵貌美,靈魂也美。這一口水之恩使敲鍾人認識到什麼是善和惡,美和醜,什麼是人類的愛和恨。以後到每個緊要關頭,他都是吉蔔賽女郎的救護人,甚至設法去成全她對衛隊長的單相思。把她藏在鍾樓裏使她免於死的是他,識破那惡棍對她的陰謀的是他,最後把那個惡棍從高樓上扔下摔死,因而替女郎報瞭仇、雪瞭恨的也還是他。這個女郎以施行魔術的罪名被處死,屍首拋到地下墓道裏,他在深夜裏探索到屍首所在,便和她並頭躺下,自己也就斷瞭氣。就是這樣一個五官不全而又奇醜的處在社會最下層的小人物,卻顯齣超人的大力、大智和大勇乃至大慈大悲。這是我在文藝作品中很少見到的小人物的高大形象。我不瞞你說,我受到瞭很大的感動。
我說這次我上瞭一堂生動的美學課。這不僅使我堅定瞭一個老信念:現實生活經驗和文藝修養是研究美學所必備的基本條件,而且使我進一步想到美學中的一些關鍵問題。首先是自然美與藝術美的關係和區彆問題。現實中有沒有像敲鍾人那樣小人物的高大形象呢?我不敢作齣肯定或否定的迴答,我隻能說,至少是我沒有見過。我認為雨果所寫的敲鍾人是藝術創造齣來的奇跡,是經過誇張虛構、集中化和典型化纔創造齣來的。敲鍾人的身體醜烘托齣而且提高瞭他的靈魂美。這樣,自然醜本身作為這部藝術作品中的一個重要因素,也就轉化為藝術美。藝術必根據自然,但藝術美並不等於自然美,而自然醜也可以轉化為藝術美,這就說明瞭藝術傢有描寫醜惡的權利。
這部影片也使我迴憶起不久前讀過的人民美術齣版社1978年印行的《羅丹藝術論》及其附載的一篇《讀後記》。羅丹的《藝術論》是一位藝術大師總結長期藝術實踐的經驗之談,既親切而又深刻,在讀過《羅丹藝術論》正文之後再讀《讀後記》,不免感到《讀後記》和正文太不協調瞭。不協調在哪裏呢?羅丹是從親身實踐齣發的,句句話都齣自肺腑;《讀後記》是從公式概念齣發的,不但衊視客觀事實,而且帽子棍子滿天飛。
過去這些年寫評論文章和文藝史著作的都要硬套一個韆篇一律的公式:先是拼湊一個曆史背景,給人一個運用曆史唯物主義的假象;接著就“一分為二”,先褒後貶,或先貶後褒,大發一番空議論,歪麯曆史事實來為自己的片麵論點打掩護。往往是褒既不徹底,貶也不徹底,褒與貶互相抵消。憑什麼褒,憑什麼貶呢?法官式的評論員心中早有一套法典,其中條文不外是“進步”“反動”“革命”“人民性”“階級性”“現實主義”“浪漫主義”“世界觀”“創作方法”“自然主義”“理想主義”“人性論”“人道主義”“頹廢主義”……之類離開具體內容就很空洞的抽象概念,隨處都可套上,隨處都不很閤式。任何一位評論員用不著對文藝作品有任何感性認識,就可以大筆一揮,洋洋萬言。我很懷疑這種評論有幾個人真正要看。這不僅浪費執筆者和讀者的時間,而且敗壞瞭文風和學風。現在是應該認真對待這個問題的時候瞭!
《讀後記》的作者對羅丹確實有褒有貶,不過貶抵消瞭褒。我們先看他對羅丹所控訴的罪狀,再考慮一下如果這些罪狀能成立,羅丹還有什麼可褒的?為什麼把他介紹到中國來?
作者一方麵肯定瞭羅丹的現實主義,另一方麵又指責羅丹的現實主義“不過是‘寫真實’的彆名”。我們還記得“寫真實”過去在我們中間成瞭一條罪狀,難道現實主義就不要“寫真實”嗎?作者還挑剔羅丹不該把現實主義說成“誠摯是唯一的法則”,理由是“根本不可能有什麼超階級的‘誠摯’”,試問過去公認的一些階級成分並不怎麼好的現實主義大師,例如莎士比亞、費爾丁、巴爾紮剋、易蔔生、托爾斯泰等等,都不“誠摯”,都在以說謊騙人為業嗎?作者還重點地討論瞭藝術如何運用醜的問題。他先褒瞭一筆,肯定羅丹描繪醜陋有不肯粉飾生活的“積極內容”,沒有否認自然醜可以化為藝術美,接著就指責羅丹“偏愛殘缺美”,畢竟“含有不健康的消極因素”,因為他“受到瞭頹廢思潮的很深的影響”,“羅丹思想上同頹廢派的聯係,使他不能正確辨認生活與藝術中的一切美醜現象”。試問羅丹既,他不就成瞭白癡嗎?還憑什麼創造齣那些公認為傑齣的作品呢?罪狀還不僅此,羅丹“偏愛殘缺美”,“也破壞瞭藝術的形式美”,“羅丹作品形式上的缺點正是反映瞭”。總之,一戴上“頹廢派”的帽子,一個藝術傢就必須一棍子打死。請問廣大讀者,《羅丹藝術論》和羅丹的作品究竟在哪一點上錶明他是個頹廢派呢?就曆史事實來說,羅丹在“思想上同頹廢派”究竟有什麼聯係嗎?和他聯係較多的人是雨果和巴爾紮剋,他替這兩位偉大小說傢都雕過像,此外還有大詩人波德萊爾,他和羅丹是互相傾慕的。波德萊爾的詩集命名為《罪惡之花》,一齣版就成瞭一部最暢銷的書,可見得到瞭廣大群眾的批準。但是《罪惡之花》這個不雅馴的名稱便注定瞭他在某些人心目中成瞭“頹廢派”的代錶。羅丹和他確實有聯係,那他也就成瞭頹廢派。依這種邏輯,雨果和巴爾紮剋當然也就應歸入頹廢派瞭。要深文羅織,找罪證也不難,雨果不是在《巴黎聖母院》裏塑造瞭五官不全的奇醜的敲鍾人嗎?巴爾紮剋不也寫過許多醜惡的人醜惡的事嗎?
我們在這裏並不是要為頹廢派辯護。在十九世紀末,據說頹廢主義是普遍流行的“世紀病”。這是客觀事實,而且也有它的曆史根源。處在帝國主義漸就沒落時期,一般資産階級文化人和文藝工作者大半既不滿現狀而又看不清齣路,有些頹廢傾嚮,而且還宣揚人性論、人道主義、天纔論、不可知論和一些其他奇談怪論。他們的作品難免有這樣和那樣的毒素,但畢竟有“不粉飾現實生活的積極內容”,而且在藝術上還有些達到很高的成就,我們究竟應該如何對待他們呢?為著保健防疫,是不是就應乾脆把他們一掃而空,在曆史上留一段空白為妙呢?這其實就是“割斷曆史”的虛無主義,與馬剋思主義毫無共通之處。
朋友們,我和諸位在文藝界和美學界有“同行”之雅,在這封信裏嚮諸位談心,以一個年過八十的老漢還經常帶一點火氣,難免要冒犯一些人。我實在忍不下去啦!請原諒這種苦口婆心吧!讓我們振奮精神,解放思想,肅清餘毒,輕裝上陣吧!
喜歡鬍適的寬容忍比自由更重要,工作以後,人際關係很緊張,喜歡這句話和這本書吧
評分又快又好。。。。。。。。。
評分人生與讀書,大師之作,提高自己,認知自己。
評分書已收,還沒有來得及看。京東的速度很快,因為包裹多,快遞小哥幫我搬上樓瞭,非常感謝!
評分鬍適的言語總是讓人感覺另有深意,自己總是捉摸不透,抓不住要領
評分選瞭十幾本書,正版的,印刷精美,讀萬捲書,行萬裏路
評分是正版,紙張印刷字體都很舒服,很好!
評分很值得一看的書,重溫經典
評分搞活動買的,還沒看,質量不錯
談美書簡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