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散文:青草地上落滿花瓣

讀者·散文:青草地上落滿花瓣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讀者雜誌社 編
圖書標籤:
  • 散文集
  • 文學
  • 治愈
  • 情感
  • 生活
  • 自然
  • 清新
  • 閱讀
  • 青年
  • 成長
想要找书就要到 求知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新星出版社
ISBN:9787513314930
版次:1
商品编码:11455000
包装:精装
丛书名: 《读者》杂志经典珍藏书系【1981—2013】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4-05-01
页数:448
附件:书签
附件数量:1

具体描述

編輯推薦

  

  有人的地方,就有《讀者》
  《讀者》雜誌創刊三十三年之精華結集【1981—2013】
  佳作一網打盡 名傢薈萃 餘香滿口
  溫情 真摯 純正 優雅
  中國人的心靈讀本
  是紀念,也是再次齣發


  

海報:

內容簡介

  《讀者》雜誌經典珍藏書係之散文集:林語堂、張愛玲、王鼎鈞、楊絳、龍應颱、鬍蘭成、汪曾祺、林海音、史鐵生、劉亮程、東山魁夷、帕慕剋、門羅、韓寒、劉瑜、李娟……誠懇、曼妙,匯聚中外散文妙品,如沐春風如飲甘露。

作者簡介

  《讀者》雜誌創刊於1981年1月,是由讀者齣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主辦、讀者雜誌社編輯齣版的一份綜閤類文摘雜誌。《讀者》自創刊以來,始終以弘揚人類優秀文化為己任,堅持“博采中外、薈萃精華、啓迪思想、開闊眼界”的辦刊宗旨,發掘人性中的真、善、美,體現人文關懷。在刊物內容及形式方麵與時俱進,追求高品位、高質量,力求精品,贏得瞭各個年齡段和不同階層讀者的喜愛與擁護,被譽為“中國人的心靈讀本”。《讀者》雜誌發行量從創刊時月發行量3萬冊到2005年4月份月發行量已達910萬冊,2006年月平均發行量898萬冊,穩居中國期刊排名第一,亞洲期刊排名第一,世界綜閤性期刊排名第四。是當之無愧的“中國期刊第一品牌”。《讀者》行銷世界九十多個國傢和地區,在美國、日本、澳大利亞、新加坡、香港等國傢和地區擁有眾多讀者,可以說,有華人的地方就有《讀者》。影響力極廣。

目錄

許地山:蟬/1

東山魁夷:聽泉/2

張潔:我的四季/5

於·列那爾:一個樹木的傢庭/9

亞曆山大·基蘭:大海/11

紀伯倫:內心的告誡/13

李樂薇:我的空中樓閣/17

席慕蓉:獨白/21

張愛玲:天纔夢/24

王芳 編譯:這片土地是寶貴的/27

梁實鞦:送行/33

簡媜:美麗的繭/37

冰心:往事/41

赫爾曼·黑塞:樹之贊/44

餘光中:假如我有九條命/48

米哈依勒·努埃曼:你是人/53

豐子愷:漸/56

尤今:魚來雁往情長在/61

張曉風:不朽的失眠/66

葦岸:大地上的事情/70

揚之水:陽關月/78

索爾仁尼琴:索爾仁尼琴散文四章/83

巴羅哈-內西:牧笛散唱/87

瀋從文:西山的月/93

歌德:自然——斷片/97

老捨:無題/101

張曼娟:人間情分/104

葉廣芩:拾取逝去生命的碎片/108

豐子愷:靜觀人生/113

孫犁:亡人逸事/117

林清玄:月光下的喇叭手/122

簡媜:一竿冷/129

Kevin Cope :追憶似水年華/133

德富蘆花:斷崖/137

周偉:看見的日子/142

普賈·貝蒂:請不要打擾她的靈魂上路/147

彆卡寜:遙遠的島/150

貝聿銘:把每個睡醒後的早晨都當成一件禮物/154

永井龍男:十年如昔/159

阿拉旦·淖爾:母羊的眼淚/164

羅蘭:寫給鞦天/168

厄納斯特·海明威:剋拉剋河榖懷舊/171

史鐵生:輕輕地走與輕輕地來/175

餘光中:四月,在古戰場/181

琦君:下雨天,真好/185

硃成玉:詩意的火光/189

於比剋·舒比格:當世界年紀還小的時候/194

村上春樹:動物聽笛/199

普裏什文:林中小溪/202

楊絳:走到人生邊上/208

劉靜峰:一塊地的懷念/211

汪曾祺:鼕天/215

王鼎鈞:臣心如水/219

史鐵生:我的輪椅/223

熊芬蘭:詩意棲居的影子/228

簡媜:相忘於江湖/234

張麗鈞:今夜你不必盛裝/237

硃成玉:祖母是一片不知愁的落葉/240

李翔:麥黃黃杏黃黃/244

安徒生:花與贊美詩/249

簡默:穿過生命的眼睛/252

劉梅花:本草·萊菔子/256

吉田兼好:徒然草/259

林清玄:季節十二帖/263

周國平:寶貝,寶貝/270

茨威格:發光的羅丹/276

張曉風:念你們的名字/278

張曼娟:我想念你/284

林海音:鼕陽·童年·駱駝隊/288

張小嫻:天涯的天涯/291

吉姆·韋利士:貓禪/293

周潔薇:一個人的梅塘/297

David Osborne:愛的信箋/301

王小波:靈魂深處/305

柯靈:巷/307

王鼎鈞:中國在我牆上/310

張曉風:你真好,你就像我少年伊辰/314

村上春樹:如果你愛我/317

普裏什文:時間之主/320

蔣勛:最初最美的書寫/322

餘光中:心有猛虎,細嗅薔薇/325

顧城:樹枝的疏忽/328

瀋從文:夢裏來趕我吧/331

東山魁夷:自然與色彩/334

清少納言:感人的事/336

隱地:身體是一艘船/338

茨威格:嚮書緻謝/343

劉亮程:一片葉子下生活/346

宗璞:柳信/349

鬍蘭成:我身在忘川/353

李曉:那些生活已然消逝/358

權蓉:北堂種萱草,花開不見還/361

林海音:母親的秘密/365

蘇童:八百米故鄉/369

李娟:深處的那些地方/375

黃裳:驚夢/380

李娟:荒野漫步/386

古清生:一個乞丐的心靈/390

Chelsea Fagan:那些人,那些愛/394

德富蘆花:初春的雨/399

奧爾罕·帕慕剋:我的父親/401

老愚:青草和少年/407

龍應颱:寒色/411

董橋:雲姑/415

楊絳:憶孩時/419

韓寒:一次告彆/425

愛麗絲·門羅:親愛的生活/431

精彩書摘

  漸
  豐子愷
  使人生圓滑進行的微妙的要素,莫如“漸”;造物主騙人的手段,也莫如“漸”。在不知不覺中,天真爛漫的孩子“漸漸”變成野心勃勃的青年;慷慨豪俠的青年“漸漸”變成冷酷的成人;血氣旺盛的成人“漸漸”變成頑固的老頭子。因為其變更是漸進的,一年一年地,一月一月地,一日一日地,一時一時地,一分一分地,一秒一秒地漸進,猶如從斜度極緩的長遠的山坡上走下來,使人不察其遞降的痕跡,不見其各階段的境界,而似乎覺得常在同樣的地位,恒久不變,又無時不有生的意趣與價值,於是人生就被確實肯定,而圓滑進行瞭。假使人生的進行不像山坡而像風琴的鍵闆,由do忽然移到re,即如昨夜的孩子今朝忽然變成青年;或者像鏇律的“接離進行”,由do忽然跳到mi,即如朝為青年而暮忽成老人,人一定要驚訝,感慨,悲傷,或痛感人生的無常,而不樂為人瞭。故可知人生是由“漸”維持的。這在女人恐怕尤為必要:歌劇中,舞颱上的如花的少女,就是將來火爐旁邊的老婆子,這句話驟聽使人不能相信,少女也不肯承認,實則現在的老婆子都是由如花的少女“漸漸”變成的。
  人之能堪受境遇的變衰,也全靠這“漸”的助力。巨富的紈袴子弟因屢次破産而“漸漸”蕩盡其傢産,變為貧者;貧者隻得做雇工,雇工往往變為奴隸,奴隸容易變為無賴,無賴與乞丐相去甚近,乞丐不妨做偷兒??這樣的例子,在小說中,在實際上,均多得很。因為其變衰是延長為十年二十年而一步一步地“漸漸”地達到的,在本人不感到甚麼強烈的刺激。故雖到瞭飢寒病苦刑笞交迫的地步,仍是熙熙然貪戀著目前的生的歡喜。假如一位韆金之子忽然變瞭乞丐或偷兒,這人一定憤不欲生瞭。
  這真是大自然的神秘的原則,造物主的微妙的功夫!陰陽潛移,春鞦代序,以及物類的衰榮生殺,無不暗閤於這法則。由萌芽的春“漸漸”變成綠蔭的夏;由凋零的鞦“漸漸”變成枯寂的鼕。我們雖已經曆數十寒暑,但在圍爐擁衾的鼕夜仍是難以想象飲冰揮扇的夏日的心情;反之亦然。然而由鼕一天一天地,一時一時地,一分一分地,一秒一秒地移嚮夏,由夏一天一天地,一時一時地,一分一分地,一秒一秒地移嚮鼕,其間實在沒有顯著的痕跡可尋。晝夜也是如此:傍晚坐在窗下看書,書頁上“漸漸”地黑起來,倘不斷地看下去,(目力能因瞭光的漸弱而漸漸加強)幾乎永遠可以認識書頁上的字跡,即不覺晝之已變為夜。黎明憑窗,不瞬目地注視東天,也不辨自夜嚮晝的推移的痕跡。兒女漸漸長大起來,在朝夕相見的父母全不覺得,難得見麵的遠親就相見不相識瞭。往年除夕,我們曾在紅蠟燭底下守候水仙花的開放,真是癡態!倘水仙花果真當麵開放給我們看,便是大自然的原則的破壞,宇宙的根本的搖動,人類的末日臨到瞭!
  “漸”的作用,就是用每步相差極微緩的方法來隱蔽時間的過去與事物的變遷的痕跡,使人誤認其為恒久不變。這真是造物主騙人的一大詭計!這有一個比喻的故事:某農夫每天朝晨抱瞭犢而跳過一溝,到田裏去工作,夕暮又抱瞭它跳過溝迴傢。每日如此,未嘗間斷。過瞭一年,犢已漸大,漸重,差不多變成大牛,但農夫全不覺得,仍是抱瞭它跳溝。有一天他因事停止工作,次日再就不能抱瞭這牛而跳溝瞭。造物的騙人,使人留連於其每日每時的生的歡喜而不覺其變遷與辛苦,就是用這個方法的,人們每日在抱瞭日重一日的牛而跳溝,不準停止。自己誤以為是不變的,其實每日在增加其苦勞!
  我覺得時辰鍾是人生的最好的象徵瞭。時辰鍾的針,平常一看總覺得是“不動”的,其實人造物中最常動的無過於時辰鍾的針瞭。日常生活中的人生也如此,刻刻覺得我是我,似乎是“我”永遠不變,實則與時辰鍾的針一樣地無常!一息尚存,總覺我仍是我,我沒有變,還是留連著我的生,可憐受盡“漸”的欺騙。
  “漸”的本質是“時間”。時間我覺得比空間更為不可思議,猶之時間藝術的音樂比空間藝術的繪畫更為神秘。因為空間姑且不追究它如何廣大或無限,我們總可以把握其一端,認定其一點。時間則全然無從把握,不可挽留,隻有過去與未來在渺茫之中不絕地相追逐而已。性質上既已渺茫不可思議,分量上在人生也似乎太多。因為一般人對於時間的悟性,似乎隻夠支配搭船、乘車的短時間;對於百年的長期間的壽命,他們不能勝任,往往迷於局部而不能顧及全體。試看乘火車的旅客中,常有明達的人,有的寜犧牲暫時的安樂而讓其座位於弱者,以求心的太平(或博暫時的美譽);有的見眾人爭先下車,而退在後麵,或高呼:“勿要軋,總有得下去的!”“大傢都要下去的!”然而在乘“社會”或“世界”的大火車的“人生”的長期的旅客中,就少有這樣的明達之人。所以我覺得百年的壽命,定得太長。像現在的世界上的人,倘定他們搭船乘車的期間的壽命,也許在人類社會上可減少許多凶險殘慘的爭鬥。而與火車中一樣地謙讓,和平,也未可知。
  然人類中也有幾個能勝任百年的或韆古的壽命的人。那是“大人格”,“大人生”。他們能不為“漸”所迷,不為造物所欺,而收縮無限的時間並空間於方寸的心中。試聽Blake的歌:
  一粒沙裏看齣世界,
  一朵野花裏見天國,
  在你掌裏盛住無限,
  一時間裏便是永劫。
  1997年第7期






  臣心如水
  王鼎鈞
  你為什麼說,人是一個月亮,每天盡心竭力想畫成一個圓,無奈天不由人,立即又缺瞭一個邊兒?
  你能說齣這一句話來,除瞭有智慧,必定還得加上瞭不起的滄桑閱曆。我敢預言這句話將要流傳下去,成為格言。
  多年以後,我完全不知道你經曆瞭一些什麼樣的境況,從你這句話裏,我有一些感觸和領悟。我從水成岩的褶皺裏想見韆百年驚濤拍岸。
  哦,褶皺,年輪;年輪,畫不圓的圈圈;帶缺的圓,月亮;月亮,磨損瞭的古幣;古幣,模糊而又沉重的往事。往事知多少,有多少是可與人言的呢?中天明月,萬古韆鞦,被流星隕石撞齣多少傷痕,人們還不是隻看見她的從容光潔?我們隻有默誦自己用血寫成的經文,天知地知,不求任何人的瞭解。
  你提起故鄉,你問我歸期。這個問題叫我怎樣答復你呢?你怎能瞭解我的經文呢?沒有故鄉,哪有歸期?幾十年來,故鄉隻在“柳條兒細柳條兒長”的歌詞裏。記得八年抗戰,我們在祖國大地上流亡,一路唱“哪裏是我們的傢鄉”,唱“我們已無處流浪,已無處逃亡”,唱得浪漫雄壯,竟唱齣源源不斷的勇氣來。那時候,我們都知道,祖國的幅員和青天何其遼闊,我們的草鞋不能踏遍;我們也知道,青山老屋、高堂白發也都在那兒等待遊子。但是如今,我這樣的人真的沒有傢鄉也沒有流浪的餘地瞭,舊麯重聽,竟隻有悲傷,不免恐懼!
  你說還鄉,是的,還鄉,為瞭努力畫成一個圓。還鄉,我夢見過一韆次。我在金色的麥浪上滑行而歸,不摺斷一根芒尖,月光下,危樓蹣跚著來迎我,一路上灑著碎磚,柳林全飄著黑亮的細絲,猶如秀發……
  但是,後來,做夢迴傢,夢中我竟找不到迴傢的巷路,一進城門就陷入迷宮,任憑流淚流汗也不能脫身。夢醒瞭,仔細想想,也果然記不清巷弄瞭。我知道我離傢太久、太久瞭。
  不要瞞我,我知道,我早已知道,故鄉已沒有一間老屋(可是為什麼?),沒有一棵老樹(為什麼?),沒有一座老墳(為什麼?)。老成凋謝,訪舊為鬼。如環如帶的城牆,容得下一群孩子在上麵追逐玩耍的,也早已夷為平地。光天化日,那是一個完全陌生的村莊,是我從未見過的地方。故鄉隻在傳說裏,隻在心上、紙上。故鄉要你離她越遠她纔越真實,你閉目不看她纔最清楚……光天化日,隻要我走近她,睜開眼,轟的一聲,我的故鄉就粉碎瞭,那稱為記憶的底片,就曝光成為白版,麻醉消退,新的痛楚占領神經,那時,我纔真的成為沒有故鄉的人瞭。
  “還鄉”對我來說有什麼意義呢?對我來說,那還不是由一個異鄉到另一個異鄉?還不是由韆百個業已被人接受的異鄉到一個不熟悉、不適應的異鄉?我離鄉已經四十四年,世上有什麼東西,在你放棄瞭它、失落瞭它四十四年之後,還能再真正屬於你?迴去,還不是一個倉皇失措、張口結舌的異鄉人?
  昨夜,我喚著故鄉的名字,像呼喚一個失蹤的孩子。你在哪裏?故鄉啊,使我刻骨銘心的故鄉,使我捶胸頓足的故鄉啊!故鄉,我要跪下去親吻的聖地,我用大半生的想象和鄉愁裝飾過、雕琢過的藝術品,你是我對大地的初戀,注定瞭終生要為你魂牽夢縈,但是不能希望再有結局。
  我已經為瞭身在異鄉、思念故鄉而飽受責難,不能為瞭迴到故鄉、懷念異鄉再受責難。
  那夜,我反復誦念多年前讀過的兩句詩:“月魄在天終不死,澗流赴海料無還。”好沉重的詩句,我費盡全身力氣纔把它字字讀完。隻要讀過一遍,就是用盡我畢生的歲月,也不能把它忘記。
  中鞦之夜,我們一群中國人聚首瞭,看美國的月亮,談自己的老傢。我說,我們隻有國沒有傢,我們隻有居所,隻有通信地址!舉座悵然,猛灌茅颱。
  月色如水,再默念幾遍“月魄在天終不死,澗流赴海料無還”。任月光伐毛洗髓,想我那喜歡在新鋪的水泥地上踩一個腳印的少年,我那決心把一棵樹修剪成某種姿容的青年,我那坐在教堂裏構思無神論講義的中年,以及坐待後院長滿野草的老年。
  想我看過的瀑布河源,想那山勢無情,流水無主,推著、擠著、踏著急忙行去。那進瞭河流的,就是河水瞭;那進瞭湖泊的,就是湖水瞭;那進瞭大江的,就是江水瞭;那蒸發成汽的,就是雨水、露水瞭。我隻是天地間的一瓢水!
  我是異鄉養大的孤兒,我懷念故鄉,但我感激我居住過的每一個地方。啊,故鄉,故鄉是什麼?所有的故鄉都是異鄉演變而來的,故鄉是流浪的最後一站!“澗流赴海料無還!”可是“月魄在天終不死”。如果我們能在異鄉創造價值,則形滅神存,功不唐捐,故鄉有一天也會分享吧。
  啊,故鄉!
  2008年第10期

  ……

前言/序言

 
《青草地上落滿花瓣》是一本散文集,但它的精彩之處,並非在於描繪一個遙不可及的理想國度,抑或抒發某種宏大敘事的悲愴。恰恰相反,它將目光收攏,聚焦於那些被日常生活輕易忽略的細微之處,用一種近乎虔誠的筆觸,發掘並呈現齣生命中蘊含的溫潤與詩意。 作者並非意圖構建一個虛幻的“青草地”,然後讓“花瓣”隨意飄落,營造一種程式化的唯美。這裏的“青草地”,是真實世界的延伸,是每一個普通日子裏,我們腳下那片觸手可及的土地。它可能是清晨微光灑落的庭院,可能是午後微風拂過的小徑,也可能是工作間隙望見的窗外一角。而“落滿花瓣”的意象,也並非是一種刻意的裝飾,而是生命中不期而遇的美好,是那些短暫卻足以溫暖心靈的瞬間。那些花瓣,或許是鄰傢孩童純真的笑容,或許是街角老人在晨練時哼唱的麯調,或許是雨後泥土散發齣的清新氣息,又或許是偶然翻閱舊書時,指尖拂過泛黃紙頁的觸感。 本書的敘事,沒有跌宕起伏的情節,也沒有刻意設計的懸念。它更像是一位老友,在燈光昏黃的午後,為你娓娓道來。她講述的,是她的所見、所聞、所感,以及那些在時光長河中沉澱下來的思考。她筆下的文字,沒有矯揉造作的辭藻,也沒有故作深沉的議論。她的語言是樸素的,卻充滿瞭力量;是簡潔的,卻蘊含著深邃。讀她的散文,如同漫步在一條蜿蜒的小溪邊,水流潺潺,映照著藍天白雲,時不時會有一兩片落葉,悠然地漂浮而過,帶走一絲淡淡的憂愁,留下一些靜謐的思索。 她觀察世界的角度,是細緻入微的。她會注意到陽光穿過樹葉縫隙時,在地麵投下的斑駁光影,那是大自然最細密的雕刻;她會留意到街邊一株不起眼的野草,如何頑強地在石縫中綻放齣生命的光彩,那是生命最堅韌的宣言;她甚至會捕捉到一隻匆忙飛過的麻雀,它振翅的聲音,它停歇時的警覺,都成為她筆下生動的畫麵。這些細微之處,往往是我們忙碌生活中最容易忽略的,但作者卻用她敏銳的感知力,將它們一一拾起,賦予它們存在的意義和動人的光澤。 然而,《青草地上落滿花瓣》並非僅僅是對外部世界的摹寫。更重要的是,它深刻地挖掘瞭內心世界的風景。作者通過對日常細節的描摹,巧妙地引申齣對人生、情感、時間、記憶等永恒命題的體悟。當她描繪一朵花的凋零,並非隻是感嘆生命的短暫,而是藉此思考無常的必然,以及在無常中如何尋找安寜。當她迴憶童年的某個場景,並非隻是緬懷過去,而是藉此反思成長的軌跡,以及那些構成我們生命底色的情感印記。 書中的情感,是剋製的,卻又格外真實。它沒有歇斯底裏的呐喊,也沒有泛濫成災的哀傷。那些情感,如同埋藏在地下的泉水,雖然不輕易顯露,卻始終滋養著文字的根基。可能是對親人的思念,可能是對朋友的感激,可能是對生活的熱愛,也可能是對過往的淡淡遺憾。這些情感,在作者的筆下,化作一種潤物細無聲的力量,觸動讀者內心深處最柔軟的地方。 《青草地上落滿花瓣》所傳達的,是一種溫和的生存哲學。它鼓勵我們放慢腳步,去感受生命中的美好,去接納生活中的不完美。它告訴我們,即使是在平凡的日子裏,也蘊藏著不平凡的價值。它並非要我們去追逐驚天動地的成就,而是引導我們去發現,去珍惜,那些點點滴滴的幸福。這種哲學,體現在作者對時間流逝的態度上。她不恐慌於時間的消逝,而是懂得在時間的河流中,捕捉那些閃光的瞬間,並將它們妥帖珍藏。她明白,每一片落下的花瓣,都是時間留下的贈予,即使短暫,也曾絢爛。 本書的結構,沒有明確的章節劃分,更像是散落在時間裏的珠子,每一顆都閃爍著獨特的光芒,但當它們串聯起來,又構成瞭一幅完整的生活畫捲。讀者可以隨意翻開任何一頁,都能品味到一段獨立而完整的風景。這種閱讀體驗,是自由而放鬆的,它允許讀者按照自己的節奏,去沉浸,去體會。 《青草地上落滿花瓣》之所以能引起共鳴,在於它觸及瞭我們共同的情感體驗。在現代社會快節奏的洪流中,我們常常感到疲憊和迷失。這本書就像一劑溫和的良藥,它讓我們停下來,重新審視自己,重新連接我們與內心深處的情感。它讓我們意識到,即使生活充滿挑戰,也總有美好值得我們去發現和堅守。 它不是一本教人如何成功的書,也不是一本充斥著勵誌口號的書。它更像是一麵鏡子,映照齣我們內心深處的渴求——對寜靜,對真誠,對溫暖的渴求。它鼓勵我們,在紛繁復雜的世界裏,保持一份純粹的心,用一顆敏感而溫柔的心靈,去擁抱生活。 閱讀《青草地上落滿花瓣》,就如同在繁華都市中尋得一處靜謐的角落,靜靜地品一杯香茗,看一窗風景。那些文字,會在不經意間,拂去你心中的塵埃,讓你重新找迴內心的平和與力量。它不是一次閱讀的結束,而是一種生活態度的開啓。它提醒我們,生命的美,往往就藏在我們觸手可及的青草地上,等待著那不期而遇的,如花瓣般溫柔的,落點。 這本書,與其說是一本散文集,不如說是一場關於生命的溫情對話。作者以她獨特的視角和真摯的情感,邀請讀者一同參與這場對話,共同體味生活的甘苦,感受生命的力量,以及那些隱藏在日常瑣碎中的,永恒的美好。它不是要改變誰的生活,而是要提醒誰,曾經有過的,和即將擁有的,那些被忽略卻異常珍貴的,生命的光輝。 也許,在讀完《青草地上落滿花瓣》之後,你會不自覺地放慢腳步,更加留意身邊的風景;也許,你會更加珍惜那些平凡的瞬間,因為你意識到,它們同樣閃耀著生命的光芒;也許,你會開始用一種更溫柔、更寬容的眼光去看待世界,以及你自己。這,便是這本書最深遠的意義所在。它不是要強加什麼,而是要喚醒什麼,讓我們在匆忙的生活中,能夠稍作停留,去感受,去領悟,去熱愛。

用户评价

评分

這本書,我拿到手裏的時候,就覺得沉甸甸的,不單是紙張的厚度,更是文字帶來的分量。我通常不太愛讀散文集,總覺得它們像零散的拼圖,缺少一個貫穿始終的主題,也難以窺見作者真正的內心世界。但這本書,卻給我帶來瞭意想不到的驚喜。讀第一篇的時候,我就被那種細膩而又剋製的筆觸深深吸引。她沒有大張旗鼓地抒情,也沒有故作高深的議論,隻是用最樸素的語言,描繪著生活中的點滴。比如,她寫到清晨公園裏露珠在陽光下閃爍的樣子,寫到街角小店裏飄齣的咖啡香氣,甚至寫到一次不期而遇的陌生人之間的微笑。這些場景,我都能在自己的記憶裏找到對應的片段,但她捕捉到的那種感覺,那種轉瞬即逝的情緒,卻是我從未認真思考過的。她的文字,就像一位老友,在你耳邊低語,不張揚,卻有著直抵人心的力量。我常常會在讀完一篇後,放下書,發一會兒呆,讓那些文字在腦海裏慢慢發酵,品味其中的滋味。有時候,甚至會覺得,她寫的不僅僅是她自己的經曆,更是我們許多人共同的情感體驗。這種共鳴,是閱讀最美好的饋贈。

评分

剛開始翻閱這本書,我還在想,這個書名是不是有點過於文藝瞭?“青草地上落滿花瓣”,聽起來就很唯美,不知道內容會不會也像是一個精心布置的場景,缺乏真實感。然而,當我真正沉浸其中時,纔發現,這是一種多麼精妙的比喻。這本書裏的文字,就像那些散落在青草地上的花瓣,它們單獨來看,或許隻是尋常的景物,但當它們以一種微妙的姿態,在陽光雨露的滋養下,以一種自然而又充滿生命力的狀態呈現時,便構成瞭一幅動人的畫麵。作者的筆觸,就像是捕捉光影的手,她能夠捕捉到生活中那些轉瞬即逝的美好,以及隱藏在平凡中的深刻。她寫關於童年迴憶的部分,那種純粹的快樂和簡單的憂傷,我仿佛能聞到兒時院子裏泥土的味道,聽到夥伴們嬉鬧的聲音。她寫關於人與人之間微妙情感的觀察,那種不易察覺的疏離和依賴,讓我反思自己與周圍人的關係。她的文字,不是那種華麗的辭藻堆砌,而是一種沉靜的力量,它像一股清泉,緩緩流過,滋潤著讀者的心靈。

评分

坦白講,我購買這本書的時候,並沒有抱太大的期望。市麵上的散文集太多瞭,良莠不齊,很多都是湊字數,或者隻是把一些零碎的思緒堆砌在一起。但這本書,讓我徹底改變瞭對“散文”的看法。作者的文字有一種奇異的魔力,她能夠將最平凡的生活碎片,打磨成閃閃發光的寶石。我尤其喜歡她寫關於“失去”的部分,那是一種非常成熟的、帶著淡淡憂傷的體悟。她沒有怨天尤人,也沒有沉溺在悲傷的情緒裏,而是用一種平靜而又堅韌的態度,去麵對和接受。她寫到,每一次失去,都像是生命中留下瞭一道疤痕,它疼痛過,但終究會成為身體的一部分,提醒著我們曾經擁有過什麼,以及我們是如何成長起來的。這種成熟的悲憫,讓我覺得非常動人。有時候,我會在深夜裏讀她的文字,然後感到一種莫名的平靜。仿佛所有的焦慮和不安,都在她的文字中找到瞭安放之處。她並不試圖給你灌輸什麼道理,隻是靜靜地分享她的感受,而這些感受,卻有著穿越時空的共情力量。

评分

我通常不太喜歡閱讀那種過於“用力”的文字,總覺得作者在刻意地追求某種效果,或者是在強行地錶達某種觀點。然而,這本書,卻讓我看到瞭另一種寫法的可能性。作者的文字,有一種與生俱來的“鬆弛感”,她就像在和一位老朋友聊天,不疾不徐,娓娓道來。她分享的那些關於生活、關於情感、關於成長的故事,都非常真實,甚至帶著一點點不完美,但正是這種不完美,讓她的文字顯得格外有力量。我尤其喜歡她寫關於“孤獨”的部分,她沒有將孤獨描繪成一種悲慘的境遇,而是將其視為一種與自己對話、與內心深處連接的機會。她用一種非常灑脫的態度,去擁抱孤獨,去從中汲取養分。這種成熟而又積極的生命態度,讓我深受啓發。讀她的書,就像在參加一場心靈的漫步,你不需要去思考什麼深奧的哲理,隻需要跟隨她的文字,去感受,去體會。每一次閱讀,都會有新的發現,都會有新的感悟。

评分

拿到這本書,最先吸引我的是它的封麵設計,簡潔卻富有詩意,讓人忍不住想一探究竟。翻開書頁,我被作者的語言風格深深吸引。她沒有使用過於復雜的詞匯,也沒有故作深沉的句子,而是用一種最純粹、最真摯的筆觸,去描繪她眼中的世界。她寫關於人與自然的和諧,那種對生命萬物的敬畏和熱愛,讓我覺得自己的內心也變得柔軟起來。她寫關於城市生活的碎片,那些擦肩而過的陌生人,那些繁忙街道上的匆匆身影,都仿佛被她定格,然後以一種獨特的視角呈現齣來。她不會去評判,也不會去說教,隻是靜靜地觀察,然後用文字將其轉化為一種詩意的錶達。我最喜歡的一篇,是她描寫一次雨後初晴的清晨,空氣中彌漫著濕潤的泥土氣息,陽光穿透雲層,灑在青翠的草地上,那一刻的寜靜和美好,被她描繪得淋灕盡緻。讀完之後,我仿佛也置身其中,感受到瞭那種久違的寜靜。這本書,就像一位溫柔的嚮導,帶領我重新發現生活中的美好。

评分

内容很精彩,适合慢慢品读

评分

特色高中评估

评分

正版书籍,包装精美,纸张好。质量没得说。

评分

书的质量非常好,我很喜欢,同学们也都觉得很好大上。最重要的是刚好赶上圣诞,所以价钱也很划算。书包装得挺好,就是送货速度稍微慢了一点,不过这没什么影响啦,最重要的是质量好嘛!!!!

评分

商品是否给力?快分享你的购买心得吧~具有竞争力的商品价格和运费政策,请您放心购买! 注:因厂家会在没有任何提前通知的情况下更改产品包装、产地或者一些附件,本司不能确保客户收到的货物与商城图片、产地、附件说明完全一致。只能确保为原厂正货!并且保证与当时市场上同样主流新品一致。若本商城没有及时更新,请大家谅解!

评分

超级好好好,超级快,最喜欢京东的物流,又快又安全?。

评分

孩子看了,我没怎么看,大概是些景物描写吧

评分

很厚的一本,就是纸张太小了,32开

评分

非常好 收录了很多名家名篇 喜欢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