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體中的宇宙:探索宇宙、地球與人類進化的共同曆史 [The Universe Within: The Deep History of the Human]

身體中的宇宙:探索宇宙、地球與人類進化的共同曆史 [The Universe Within: The Deep History of the Human]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美] Neil Shubin(尼爾·舒賓) 著,嚴晨風 譯
圖書標籤:
  • 宇宙學
  • 生物學
  • 進化論
  • 人類學
  • 地球科學
  • 深層曆史
  • 科學普及
  • 身心連接
  • 復雜係統
  • 生命起源
想要找书就要到 求知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1292408
版次:1
商品编码:12012418
包装:平装
外文名称:The Universe Within: The Deep History of the Human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08-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44
字数:300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編輯推薦

適讀人群 :科技愛好者、科技愛好者、生物科技愛好者、

這不是一本普通的科普書,作者Neil Shubin的作品曾獲得2009年美國國傢科學研究院*佳圖書奬。作者用睿智的語言和嚴謹的邏輯,用*通俗的語言娓娓講述看似深奧的存在哲學。答案愈簡單,愈能讓更多的人瞭解未知。閱讀這本書,跟作者一起,從廣袤的宇宙尋找如何為人的答案。


內容簡介

Kirkus 2013 年度zui佳圖書,
宇宙怎樣塑造瞭我們的身體。
我們身體的每一個器官、每一個細胞和DNA片段之中,都蘊藏著超過35億年的生命曆史。這些曆史就儲存在我們的體內。而有關人類進化曆程的綫索,則隱藏在岩石中的蠕蟲印痕化石、魚類的DNA以及小池塘裏那一團團的藻類之中。
不管是蠕蟲、魚類還是藻類,所有這些都隻是通往更深層聯係的通道――這種聯係將把時間追溯到數十億年前,那時生命甚至地球本身都還沒有形成。在我們的體內,記載著恒星的誕生、天體的運行,甚至時間本身的起源。

作者簡介

尼爾·舒賓(Neil Shubin,1960-)是一名美國古生物學傢,進化生物學傢和科學寫作者,現任職於芝加哥大學菲爾德自然史博物館,他在2004年發現瞭“提塔利剋魚”(Tiktaalik roseae),這是一種介於陸生四足爬行動物與魚類之間的過渡生物,可能代錶瞭生物界從魚類嚮兩棲類演化缺失的中間環節。


舒賓是俄羅斯裔,1987年獲得哈佛大學生物學博士學位,並在2011年當選美國國傢科學院院士。他是超級科普暢銷書《Your Inner Fish》的作者,《Your Inner Fish》榮獲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頒發的 2009 年*佳圖書奬。作品《身體中的宇宙》獲 Kirkus 2013 年度*佳圖書。


嚴晨風,男,1984年生,上海人,而立之年,教師,有一個女兒。研讀地質與天文,喜愛科學,電影與文學,喜歡收集地圖和各種化石、貝殼和螺殼。

目錄

推薦序 ix
譯者序 xi
作者序 xv
第一章 世界之巔 001
第二章 遠古大爆炸 019
第三章 幸運之星 047
第四章 關於時間 077
第五章 從小到大 113
第六章 串聯綫索 139
第七章 山頂的主人 171
第八章 冷暖交替 201
第九章 冰冷事實 227
第十章 創新之源 259
拓展閱讀與筆記 277
插圖目錄 321

前言/序言

《身體中的宇宙》是尼爾·舒賓的一部科普佳作。作為一名地質學傢,尼爾·舒賓從研究貌似冰冷無趣的岩石的經曆中,感悟到星係、宇宙和生命的産生過程具有密不可分的關係,並通過自己多年地質考察的經曆,將所見到的各種地質和自然現象,繪聲繪色地講齣來,使讀者有身臨其境的感覺。本書中對各種自然現象的觀察、解釋都非常嚴謹,不同於科幻小說。讀者在隨作者進行各種有趣的地質旅行時,會不由自主地聯想到自身的各種生活經曆,一些對自然的疑惑不解之處,也會在作者嚴晨風將本書翻譯成中文,是非常值得贊許的。他對原文準確的理解和流暢的語言,保留瞭原作者的風格,堪稱科普譯著中

的佳作。鑒於該書的知識性、趣味性、易讀性,我相信它會受到不同年齡、不同知識和專業背景的讀者的歡迎。

肖龍

2015 年5月15日 武漢

中國地質大學( 武漢)行星科學研究所 所長輕鬆愉悅的闡述中豁然開朗,得到科學的熏陶。



《身體裏的宇宙:探索宇宙、地球與人類進化的共同曆史》是一部雄心勃勃、引人入勝的著作,它將我們對自身存在的理解推嚮瞭前所未有的深度。本書並非僅僅聚焦於某個學科的單一視角,而是以一種宏大而又細膩的敘事,將浩瀚的宇宙、生機勃勃的地球以及人類漫長而復雜的進化曆程編織在一起,揭示齣它們之間那令人驚嘆的、深刻的、密不可分的聯係。 作者以一種引人入勝的筆觸,帶領讀者踏上一段跨越時間和空間的旅程。我們從宇宙的黎明開始,從一場壯麗的“大爆炸”開始,一同見證恒星的誕生與死亡,元素在核聚變中鍛造,直至散布到宇宙的各個角落。你會驚奇地發現,構成我們身體的每一個原子,都曾是遙遠星辰的一部分,我們的身體本質上就是星塵的凝結。這種宇宙尺度的視角,不僅是對我們起源的追溯,更是對生命存在意義的一次深刻拷問。 隨著宇宙的演化,我們的目光轉嚮瞭年輕的地球。作者詳細描繪瞭地球從一片混沌到生命萌芽的漫長過程。火山噴發、闆塊運動、早期大氣的形成,以及至關重要的水——生命的搖籃,所有這些地質和化學過程,都在為生命的齣現悄然鋪墊。本書將帶領我們深入探索,地球獨特的環境條件是如何孕育齣第一個最簡單的細胞,以及這些細胞又是如何一步步繁衍、分化,最終演變成如今地球上豐富多彩的生命形態。 接下來,故事的主綫將聚焦於人類自身的進化。作者並沒有將人類的進化視為一個孤立的事件,而是將其置於地球生命演化的宏大背景之下。我們會追溯人類祖先的足跡,從最早的猿類祖先,到直立行走、使用工具,再到腦容量的飛速增長,以及語言的齣現。這些關鍵性的進化節點,不僅僅是生理上的改變,更是認知能力、社會結構以及文化萌芽的起點。本書將細緻地剖析,每一次重大的進化飛躍,都與當時特定的環境壓力、食物來源的改變、以及社會互動的需求息息相關。 《身體裏的宇宙》的獨特之處在於,它並非孤立地講述宇宙、地球或人類的故事,而是巧妙地將它們融為一體,揭示齣內在的邏輯和共通的“曆史”。例如,作者會探討地球上某些關鍵元素的豐度,是如何受到宇宙中特定類型超新星爆發的影響;會分析早期地球大氣成分的變化,是如何為陸地生命的齣現創造條件的;更會闡釋,人類在進化過程中所麵臨的挑戰,例如氣候變化、食物稀缺,是如何塑造瞭我們獨特的生理和心理特徵。 在探索人類進化的過程中,本書深入淺齣地介紹瞭進化生物學、古人類學、遺傳學、神經科學等多個學科的最新研究成果。讀者將瞭解到DNA的奧秘,基因如何承載著進化的信息,又是如何通過突變和自然選擇,一步步將生命塑造成現在的樣子。我們會看到,那些在我們身體中依然保留的“過去”的痕跡,例如我們盲腸的殘留功能,或者我們容易受到的某些疾病,都是進化史留下的印記。 本書的語言風格極其生動,充滿畫麵感。作者擅長運用形象的比喻和類比,將復雜的科學概念變得易於理解,讓讀者仿佛身臨其境。無論是描述宇宙大爆炸的奇觀,還是描繪早期生命在海洋中搏鬥的場景,亦或是想象我們的祖先在非洲大草原上奔跑的畫麵,都栩栩如生,引人入勝。 《身體裏的宇宙》不僅僅是一本知識的科普讀物,更是一次關於生命意義的深刻哲思。通過將個體生命置於宇宙的宏大尺度和漫長的進化曆史中,作者引導讀者重新審視人生的價值和定位。我們是宇宙的一部分,是地球生命演化的奇跡,我們的身體承載著數十億年的生命故事。這種認識,能夠幫助我們擺脫瑣碎的煩惱,以更開闊的視野看待世界,培養對生命更深的敬畏和熱愛。 本書對人類社會和文化的起源也進行瞭深刻的探討。隨著人類智能的提升和社會的復雜化,我們開始發展齣語言、藝術、宗教、科學以及文明。作者將追溯這些人類獨特創造的根源,探討它們是如何受到我們進化曆程的影響,又是如何反過來塑造瞭我們今天的社會形態和思維方式。從最早的洞穴壁畫到復雜的現代社會,文明的火種是如何在漫長的歲月中被傳承和發展,這本書將為我們提供一個令人信服的解釋。 《身體裏的宇宙》將是一次集知識性、思想性和文學性於一體的閱讀體驗。它不僅僅是關於“我們從哪裏來”,更是關於“我們是誰”以及“我們將去嚮何方”的深刻追問。本書將點燃讀者對科學的好奇心,激發對生命的熱情,並最終幫助我們以一種全新的、更加深刻的視角去理解我們與宇宙、與地球、與所有生命之間的深刻聯係。它會讓我們認識到,我們每一個人,都是一段波瀾壯闊的曆史的載體,都是宇宙奧秘的微觀體現。 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能夠幫助我們打破學科壁壘,建立起一種整體性的、生態化的世界觀。在當今信息爆炸、知識碎片化的時代,能夠提供這樣一本整閤性的、連接性的讀物,其意義尤為重大。它提醒我們,科學的探索並非是孤立的,而是相互關聯、相互啓發的。宇宙的規律、地球的演化、生命的進化,以及人類文明的發展,都是同一部宏大敘事的不同篇章。 《身體裏的宇宙》的閱讀過程,更像是一次與古老智慧的對話,一次對生命本質的深度探索。它將讓你在閤上書本的那一刻,對自身的存在産生一種前所未有的驚嘆和感動。你會更加珍惜生命,更加理解人類在地球生命史中的獨特性,也更加認識到我們作為個體,與整個宇宙、整個生命網之間的深刻而神聖的連接。本書將為所有對生命、對世界、對自身充滿好奇的讀者,提供一份寶貴的精神食糧。 總而言之,《身體裏的宇宙:探索宇宙、地球與人類進化的共同曆史》是一部開啓全新視角的巨作。它將帶你從最微觀的原子,到最宏觀的宇宙,從最古老的生命起源,到最復雜的現代文明,為你講述一段關於我們所有存在的故事。它將讓你驚嘆於宇宙的壯麗,地球的神奇,生命的堅韌,以及人類的獨特性。這是一本值得反復閱讀、細細品味的傑作,它將永久地改變你對生命和宇宙的理解。

用户评价

评分

坦白說,這本書的閱讀門檻不算低,但絕對物超所值。它要求讀者有一定的耐心和開放的心態去接納跨度極大的概念跳躍。我個人的閱讀策略是,不強求一次性掌握所有細節,而是專注於跟上作者的宏觀思路和邏輯脈絡。有幾處關於量子效應在生命早期催化作用的論述,初讀時感覺像是在迷霧中摸索,但當後續章節的知識點逐漸纍積時,那些看似孤立的綫索便奇跡般地交匯瞭。這種“頓悟”的體驗是閱讀此書最核心的樂趣之一。它不僅僅是在傳授知識,更像是在訓練讀者的思維模式,教你如何用一種更具整體性和曆史縱深感的眼光去看待眼前的世界,而不是被眼前的現象所局限。那種豁然開朗的感覺,是任何短篇科普文章都無法比擬的。

评分

從裝幀設計到章節劃分,這本書都透露齣一種對知識的尊重和嚴肅性,但內容卻絲毫沒有學者式的傲慢。作者的敘述風格極其平易近人,像是邀請一位博學的朋友在壁爐邊分享他最新的思考。我特彆喜歡作者在關鍵轉摺點設置的對比和反思,比如將地球上的生物圈與太陽係外的潛在生命形式進行類比,這種廣闊的比較極大地拓展瞭讀者的想象空間。它成功地做到瞭讓復雜的科學概念變得“可感”和“可親”,而不是停留在冰冷的公式或數據層麵。讀完此書後,我再去仰望星空或觀察一片葉子,那種感覺是完全不同的——不再是單純的欣賞,而是一種帶著深刻曆史敬意的觀察,仿佛看到瞭億萬年的努力纔造就瞭眼前這短暫而奇跡般的瞬間。這是一本會長期駐留在你書架上,並被反復翻閱的裏程碑式的作品。

评分

這本書最讓我驚嘆的地方,在於它如何巧妙地在“大曆史”的敘述中,植入瞭對人類經驗的深刻關照。它沒有將人類簡化為基因的奴隸,也沒有將曆史視為一連串的隨機事件。相反,作者展現瞭一種令人信服的觀點:我們——人類——是宇宙演化中一個必然的、雖然是概率極小的結果,我們的意識和文化,是物質世界自我認識的一種高級體現。這種視角極大地提升瞭閱讀的層次感,它讓你在閱讀恒星死亡和大陸漂移的同時,也能聯想到人類文明的興衰和藝術的誕生。這是一種罕見的平衡,既滿足瞭硬核科學愛好者的求知欲,又撫慰瞭追尋意義的靈魂。每次讀到關於復雜性湧現的部分,我都會産生一種強烈的連接感,仿佛能觸摸到那股貫穿瞭時間和空間的、讓無序走嚮有序的根本動力。

评分

對於習慣瞭傳統綫性敘事的讀者來說,這本書的結構和行文風格無疑是一次大膽的顛覆。它不拘泥於單一學科的邊界,而是采取瞭一種高度跨學科的綜閤視角,信息密度極高,但閱讀體驗卻齣奇地流暢,幾乎沒有佶屈聱牙的晦澀感。作者似乎深諳如何用充滿畫麵感的語言來描繪那些抽象的科學原理,比如對早期生命起源的描述,簡直像是一場精心編排的分子芭蕾。我發現自己不得不頻繁地停下來,不是因為不理解,而是因為被那種信息洪流中蘊含的美感所吸引,需要時間去消化和迴味。它不像一本教科書,更像是一部由頂尖科學傢和富有激情的哲學傢共同撰寫的散文詩,每一個轉摺都充滿瞭洞察力,讓人拍案叫絕。讀完之後,我感覺自己對世界的理解不再是零散的碎片,而是一塊塊嚴絲閤縫的拼圖,雖然還有很多部分模糊不清,但核心輪廓已然清晰可見。

评分

這本書簡直是知識的饕餮盛宴,它以一種近乎史詩般的宏大敘事,將我們從宇宙的最初火花一直追溯到現代人類的復雜心智。閱讀過程就像是進行瞭一次橫跨時空的精神漫遊,作者的筆觸極其細膩,毫不費力地將物理學、化學、生物學乃至社會學的概念編織在一起,形成瞭一張關於“存在”的完整地圖。我尤其欣賞作者處理時間尺度的方式,那種將數十億年的演化濃縮在寥寥數頁,卻又絲毫不失細節和重量感的能力,讓人在閱讀時常常會陷入沉思:我們究竟是多麼微小,又何其幸運地處於這場宏偉進程的特定節點。這本書不僅僅是科普,它更像是一種哲學宣言,挑戰著我們對“我們是誰”以及“我們從何而來”的固有認知,迫使我們將目光從日常瑣碎中抽離,聚焦於那股驅動萬物、永不停歇的創造與整閤的力量。那種在浩渺星塵中尋找自身起源的震撼感,是很多同類書籍難以企及的深度體驗。

评分

我们身体的每一个器官、每一个细胞和DNA片段之中,都蕴藏着超过35亿年的生命历史。这些历史就储存在我们的体内。而有关人类进化历程的线索,则隐藏在岩石中的蠕虫印痕化石、鱼类的DNA以及小池塘里那一团团的藻类之中。

评分

质量不错,业务用书。

评分

这本书不错,值得推荐啊!

评分

不管是蠕虫、鱼类还是藻类,所有这些都只是通往更深层联系的通道――这种联系将把时间追溯到数十亿年前,那时生命甚至地球本身都还没有形成。在我们的体内,记载着恒星的诞生、天体的运行,甚至时间本身的起源。

评分

不错

评分

读书有益

评分

评分

正版。很有启发性的书籍,收藏了,谢谢!

评分

质量不错,业务用书。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