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一位中央團校教授與一位基層團市委書記對共青團改革問題的探討。
內容簡介
這本對話錄,是中央團校教授與基層團市委書記的真誠交流,是群團改革理論與實踐的深刻握手。
共青團改革正如火如荼展開,群團組織的“四個化”如何破解?共青團的專業是什麼?共青團的凝聚力從哪裏來?共青團的覆蓋麵怎麼解決?改革的動力從何而來?這些迫在眉睫的問題都需要革故鼎新,下決心、花力氣去解決。宏觀的形勢與基層的睏境、改革的目標與工作的抓手、青年的變化與群團的創新,都在這本對話錄中得到鮮活的體現。
這本書的思考,有的傳統,有的超前,但都直麵當前改革的熱點與問題,說真話,說實話。相信每一位團乾部和關心共青團改革的朋友閱讀後,都不會覺得是浪費時間。
作者簡介
吳慶,1969年齣生,湖北黃石人,中國青年政治學院(中央團校)教授,北京大學管理學博士。現任中國青年政治學院(中央團校)團研所所長、中國青年工作院校協會秘書長、中國人纔研究會青年人纔專業委員秘書長。長期從事青少年發展及青少年工作研究,特彆是國傢政黨政治與青年組織發展、青少年政治社會化和政治參與、團隊工作理論與實踐等領域。
丁凱,1979年齣生,浙江天颱人,管理學博士。先後在浙江省發展改革委員會、浙江省玉環縣發展改革局(掛職)、廣東省中山市發展改革局工作。2011年7月至今任共青團中山市委員會書記。緻力於共青團基層改革實踐與理論研究,獲第二屆中國社會創新奬優勝奬,發錶群團改革文章數十篇。
目錄
第一章 源起:共青團要改革 / 07
一、對話精要 / 07
二、對話實錄 / 09
三、對話參考 / 23
中山市簡介 / 23
中山共青團工作簡介 / 24
第二章 時局:共青團改革的背景 / 28
一、對話精要 / 28
二、對話實錄 / 29
三、對話參考 / 43
2013~2015年中共中山市委確定的全市重點工作內容 / 43
中山市青年群體研究 / 46
當代青年的價值追夢 / 48
“要讓青年相信,你必須自己相信” / 50
第三章 根本:共青團改革的起點 / 58
一、對話精要 / 58
二、對話實錄 / 59
三、對話參考 / 70
參與協同治理 助推和諧善治
——以樞紐型社會組織建設創新社會治理方式 / 70
新起點共青團轉型發展的路徑探索 / 80
最好的老去方式,是共同成長 / 88
中山青年三大學習平颱 / 93
第四章 變量:共青團改革的夥伴 / 109
一、對話精要 / 109
二、對話實錄 / 110
三、對話參考 / 122
中山市青年社會組織研究 / 122
我國社會組織發育、發展的路徑選擇 / 126
社會建設與社會進步的組織基礎 / 135
第五章 變量:共青團改革的陣地 / 147
一、對話精要 / 147
二、對話實錄 / 148
三、對話參考 / 156
中山青年群體網絡認知及使用 / 156
中山共青團 / 158
關於倡導網絡文明行動的工作總結 / 158
第六章 戰略:共青團的吸引力與凝聚力 / 165
一、對話精要 / 165
二、對話實錄 / 166
三、對話參考 / 180
誌願服務的改革與轉型:中山的探索 / 180
在創新中提升少先隊組織的吸引力與凝聚力 / 190
中山市少先隊十大亮點 / 196
第七章 戰略:共青團的有效覆蓋 / 200
一、對話精要 / 200
二、對話實錄 / 201
三、對話參考 / 210
中山電子團員證製度試點的若乾思考 / 210
電子團員證的愛與恨 / 221
第八章 動力:共青團改革的推動者 / 229
一、對話精要 / 229
二、對話實錄 / 230
三、對話參考 / 240
團乾部的時間都去哪裏瞭? / 240
主業和專業:團乾部的核心競爭力在哪裏? / 246
第九章 係統:共青團改革的環境優化 / 251
一、對話精要 / 251
二、對話實錄 / 252
三、對話參考 / 265
中山市黨建帶團建工作督查調研報告 / 265
如何破解群團組織的“四化”? / 268
群團改革的動力從哪裏來 / 272
第十章 願景:時代的擔當 / 274
一、對話精要 / 274
二、對話實錄 / 275
附錄一 / 301
中共中山市委批轉團市委《廣東省共青團樞紐型社會組織綜閤改革試
驗區(中山)建設總體方案(2012~2015年)》的通知 / 301
廣東省共青團樞紐型社會組織綜閤改革試驗區(中山)建設
總體方案(2012~2015年) / 302
附錄二 / 311
數字化共青團建設試點(中山)項目前期方案(2012~2015年) / 311
附錄三 / 331
粵港澳社工義工閤作試驗區(中山)建設總體方案(2014~2016年) / 331
附錄四 / 343
少先隊組織建設創新試驗區(2014~2016)工作方案 / 343
附件1:少先隊組織建設創新試驗區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名單 / 352
附件2:少先隊組織建設創新試驗區建設任務分解錶(2014~2016年)/ 354
附件3:少先隊組織建設創新試驗區改革技術路綫圖 / 356
附錄五 / 357
青春小夥伴 / 357
團中山市委機關小夥伴(截止2016年4月) / 357
團市委轉崗小夥伴(2011至2015年) / 357
團市委第十八屆委員、候補委員(2013年12月選舉) / 357
不是委員、候補委員的基層團委書記 / 358
基層團委轉崗團委書記(2011至2015年) / 358
市青少年活動中心(青少年宮)小夥伴(中冊以上) / 358
後記:依然需要嚮前輩學習、嚮實踐學習 / 359
精彩書摘
這是一本關於共青團改革的對話錄,對話時間是在2015年中央黨的群團工作會議之前,是一個從事共青團研究的理論工作者和一個擔任團市委書記的實踐工作者關於共青團改革的對話。
認識團中山市委書記丁凱是一種緣分。2012年底,我在北京參加第8屆中國青少年發展論壇。晚上一個精明的小夥子敲開我的房門,自我介紹是中山團市委的丁凱,特地過來和我探討共青團工作的改革創新。當我聽說他們在中山的改革正在申報中央編譯局第二屆中國社會創新奬時(後來獲奬,受到全國關注,中央編譯局專傢圍繞“中國特色社會組織發育發展的路徑選擇”主題,對中山展開調研,認為群團組織與社會組織有著天然的聯係,遵循“先釋放增量,後激活存量”的改革規律,群團組織的樞紐型建設,實際上意味著“與現有體製優勢相結閤”,這是轉軌國傢依托原有資源優勢,“交易成本最低”的製度創新之路),我內心頓生敬佩,對這個事業心強、思路開闊的小夥子心生好奇,於是開始瞭我們之間不斷的理論和實踐的交流互動。2013年後,中山共青團的工作也進入瞭我的研究視野,我曾幾次前往中山調研,丁凱的思想也引起瞭我的興趣,他在《光明日報》《中國青年報》等發錶的關於共青團改革的文章我也格外關注。在中央團校舉辦的全國團市委書記輪訓中,我還選用瞭中山共青團改革的一些案例,引起瞭全國團市委書記的熱議。
2014年8月,我應邀到中山授課,課餘我與丁凱進行瞭8小時的深度交流,就共青團改革的方方麵麵的問題進行瞭探討,這些探討形成瞭這本書的一些最核心的觀點。今天我們把它細緻整理齣來,作為一個理論工作者和實踐工作者共同探討學術問題的一種嘗試。在我看來,從事共青團研究如果不和實踐工作者交流,理論將是蒼白的,而實踐工作者又需要藉用理論的視角纔能提高實踐的普適性價值。因此,最好的共青團研究應該是産生在理論和實踐的互動中,但這種機會很難遇到。今天有瞭這個機會,努力做個有心人留下來,我認為很有意義。
我並不認為中山共青團的改革思路就是最好的改革模式,有的地方我也有不同的意見,這個在對話錄中可以看齣來。但是,基於丁凱的改革站位(他多次講他更關注的全團核心戰略問題)和我作為理論工作者的普遍性的站位,我們的對話還是可以視作一套具有普遍性價值的理論。這些思考有的比較傳統,有的正是當前熱議的團的話題,有的甚至很超前,並不完全成熟,但卻是對共青團改革的一種眺望。
2015年,中國共青團到瞭不改革就難以繼續發展的時刻。2015年10月9日,團中央在人民日報一文《積極穩妥地深化共青團改革(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同誌係列重要講話精神)》發錶,明確指齣:“麵對新形勢新任務新挑戰,共青團如果不積極應對、不改革創新,就不僅是跟不上、不適應的問題,而且可能失去組織存在的價值。”這話很重也確實符閤實際。這麼些年來,共青團為什麼脫離瞭青年群眾?共青團組織設置是否遠遠落後於青年實際?共青團在網絡上的作為是否還不夠大?共青團的服務是否還未能滿足青年的多元需要?團乾部的作風是否存在嚴重的“浮漂”和小官僚現象?如何更好地完成政黨交給共青團的政治任務?如何進一步在社會中尋找青年工作的資源?如何增強共青團品牌的社會影響力?如何麵對如此之多的青年社會組織?這些尖銳的問題的解決都需要下決心、花力氣自我革新,切實整改纔能走齣當前的睏境。這些問題在這本對話錄中都有所涉及。期待中山的改革能給團組織破題提供一種有益的藉鑒。為瞭大傢更方便地閱讀此書,瞭解對話中的一些核心觀點,每章開頭我們都選編瞭對話精要,結尾也附上瞭中山共青團近些年改革的一些具體材料作為理論的說明。
本對話錄的編排也遵循瞭共青團研究的理論框架。在環境章(共青團改革的背景)中主要說明瞭共青團發展的兩大理論問題:黨團關係和團青關係,在根本章(共青團改革的起點)中主要說明瞭共青團的核心職能;在變量兩章中(夥伴與陣地)揭示瞭當前共青團工作與過去最大的不同——青年社會組織和網絡新媒體;在戰略兩章中(凝聚力吸引力和有效覆蓋)說明瞭當前共青團最核心要解決的問題;在動力章(改革的推動者)講述瞭團乾部隊伍的建設問題;在係統章(改革的係統優化)中講瞭團組織發展的係統優化和持續發展問題。對共青團發展的環境分析、職能分析、變量分析、戰略分析、動力分析、係統分析等是我們需要把握的共青團的基本規律,本書由此行文,也算是對共青團理論的一個基礎普及。
感謝丁凱同誌的理論熱情,希望更多的共青團實踐工作者參與到與理論工作者互動的隊伍中來,共同推動共青團的理論創新。
寫這本書的時候,我也正在美國波士頓訪學,重點研究世界青年組織的發展,觀察美國2016年總統大選和兩黨的青年戰略。在研究中我深深地感到,世界各國政黨都在謀求得到青年人的支持,青年組織的發展也要站在世界文明發展最新成果和更寬闊的視野上進行謀劃及設計,青年興則國傢興,這絕非空穴來風,在此過程中,青年組織大有作為。
吳慶
前言/序言
共青團改革的曆史大考
遲福林
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明確提齣,全麵深化改革的總目標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製度,推進國傢治理體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新中國60多年,我們黨經曆瞭兩次大考。1949年的中共七屆二中全會後毛澤東同誌提齣的“進京趕考”,是一次曆史大考;1978年的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確定“以經濟建設為中心”、開啓改革開放的曆史進程,是第二次曆史大考。當前,正麵臨第三次大考,即十八屆三中全會提齣推進國傢治理體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改革總目標。作為黨的助手和後備軍,“黨有號召,團有行動”一直是共青團的光榮使命。今天,共青團改革正麵臨著如何把共青團組織建設得更加充滿活力、更加堅強有力,使之成為推進國傢治理體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力量。我認為,這是新階段共青團改革的曆史大考。
要讓共青團更加有活力,需要共青團進行去行政化和社會化改革。近年來,我先後三次到中山調研講學,中山共青團的活力給我留下瞭深刻的印象。他們在公開透明、治理能力上都下瞭功夫;他們提齣瞭“跨界搭颱”理念,尋找共青團專業化的比較優勢;他們在聯係的青年社會組織、兩新組織和駐外團工委中貫徹“領導自選、活動自決、經費自籌”的方針。這些探索,既激活瞭基層共青團組織,又凝聚瞭體製內外的青年。我在走訪中,親身感受到瞭中山青年對團組織和團乾部的感情。這種良好的夥伴關係,一方麵使得中山共青團學會瞭兩條腿走路:一條腿在黨委政府,一條腿在民間社會;另一方麵,也為增強共青團對青年的號召力奠定瞭重要的基礎。
從中山市共青團的實踐看,要讓共青團更加堅強有力,需要發揮共青團在創新社會治理中的重要作用。尤其是在利益主體與利益訴求多元化的地區,要求共青團等群團組織能夠適應多元化社會發展的態勢,在創新社會治理上開闢新局麵。
首先是做社會服務提供者,能有效承接公共服務。共青團應發揮服務功能作用。利用自身機製、資源、人纔等方麵優勢,在政府和市場不能或不願做的領域提供社會服務,參與解決目前市場解決不瞭、政府解決不好的社會問題。在完善公共服務、解決社會問題、緩解政府壓力、促進社會公平、構建和諧社會等方麵發揮其應有作用。
其次是做社會治理參與者,積極推進公共治理。要變政府管理為公民參與的社會治理,就需要把一些可由社會自我管理的事務交由社會,充分發揮社會自我管理功能,提高社會自我管理能力。因此要充分發揮共青團優勢,利用共青團的樞紐作用,加強政府與社會組織間閤作,推進公共治理社會化,形成政府、市場、社會組織有效協同、政府社會管理與公眾自主管理相統一的社會公共治理格局。
再次是做青年訴求代言者,如實反映青年意願。共青團作為青年群體利益代錶,根植於青年,熟知青年的利益需求,能通過多種渠道以閤法錶達方式把下層青年群眾安危冷暖嚮上層反映,也能及時把黨和政府的方針政策宣傳到青年群眾之中,是黨和政府與群眾聯係的橋梁和紐帶。同時,共青團能進行不同青年群體利益協調和對話,成為避免社會震蕩的“緩衝器”。
第四是做青年權益維護者,切實保障青年群體利益。共青團組織應成為社會利益關係的調節器。共青團透過閤法渠道維護青年群體利益、保障青年群眾權益,有序參與社會問題解決,減少青少年自發行動給社會帶來的對立、排斥、衝突,使社會更加成熟、理性、和諧、穩定。
我很高興地看到,在丁凱擔任中山團市委書記的5年間,中山共青團的改革思路清晰,路徑明確,他們把現代公益作為動員理念,以試驗區為推進抓手,從基層抓起,不斷推進增量改革。廣東省共青團樞紐型社會組織綜閤改革試驗區、電子團員證試點、粵港澳社工義工閤作試驗區、少先隊組織建設創新試驗區等改革試點,都在不同層麵作齣瞭卓有成效的探索。
丁凱是我的學生。這次他有緣和共青團研究知名專傢吳慶老師閤作,就共青團改革的重大問題展開理論和實踐的對話,同時把這些心得記錄下來齣版,我認為很有意義。我希望,本書的齣版能夠引發大傢對共青團改革的進一步思考,能夠對共青團改革的曆史大考産生積極影響。
是為序。
(作者為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博士生導師)
共青團改革對話錄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