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中國革命史》主要講述中國近代以來革命發生、發展和勝利的曆史,即主要研究和闡述中國革命是怎樣從舊民主主義革命、經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地實現社會主義革命的曆史。它同時也是一部馬剋思主義在中國的發展史,是社會主義在中國的勝利史,是進行共産主義、社會主義、愛國主義思想教育的教材。
《中國革命史》適閤高等院校馬剋思主義理論尤其思想政治教育本科專業的教學使用。
目錄
緒論
一、“中國革命史”的研究對象
二、中國革命史的主題主綫和核心問題
三、學習中國革命史的意義和方法
上編 舊民主主義革命
第一章 近代中國社會和民族民主革命的準備
第一節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和中國革命的根源
一、西方列強的侵略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形成
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基本特點和主要矛盾
三、近代以來中華民族麵對的兩大曆史任務
第二節 反對外國侵略的鬥爭和對民族齣路的早期探索
一、中國人民的反侵略鬥爭
二、太平天國農民起義
三、洋務派官僚的洋務運動
四、資産階級改良派的戊戌維新運動
第二章 資産階級革命派領導的辛亥革命
第一節 辛亥革命發生的社會曆史條件
一、19世紀末20世紀初民族危機和社會危機的加深
二、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初步發展
三、以孫中山為代錶的資産階級革命派的形成
四、清末“新政”和立憲運動
第二節 資産階級革命派反對清王朝的鬥爭
一、中國同盟會的成立和三民主義的提齣
二、革命與改良的論戰
三、革命黨人發動的武裝起義
第三節 武昌起義和中華民國的成立
一、武昌起義的爆發及各地的響應
二、中華民國南京臨時政府的成立
三、辛亥革命的曆史意義
第三章 資産階級革命派維護民主共和的鬥爭
第一節 北洋軍閥的獨裁統治和革命派的抗爭
一、北洋軍閥統治的建立
二、“二次革命”
三、護國運動
第二節 軍閥割據和護法運動
一、軍閥割據和民族危機與社會危機的加劇
二、兩次護法運動的發動與失敗
三、舊民主主義革命的終結及其曆史啓示
中編 新民主主義革命
第四章 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
第一節 新民主主義革命條件的生成
一、民族資本主義的進一步發展和工人階級的壯大
二、新文化運動的興起
三、俄國十月革命的影響與馬剋思主義的初步傳播
第二節 五四運動
一、巴黎和會中國外交的失敗和五四運動的爆發
二、五四運動的兩個發展階段
三、五四運動的曆史意義
第三節 中國共産黨的創建
一、馬剋思主義的廣泛傳播及其同工人運動的結閤
二、共産黨早期組織的建立和活動
三、中國共産黨的成立及其偉大意義
四、民主革命綱領的製定和第一次工人運動高潮
第五章 國共閤作與反對北洋軍閥的國民革命
第一節 國共閤作的形成
一、軍閥混戰下的紛亂政局
二、中國共産黨關於國共閤作方針的製定
三、孫中山晚年的轉變和中國國民黨的改組
四、國共閤作的形成
第二節 國民革命的興起
一、廣東革命大本營的建立
二、北京政變和國民會議運動
三、五卅運動和省港大罷工
四、革命統一戰綫內部的分化和鬥爭
五、中國共産黨對中國革命基本問題的探索
第三節 國民革命的高潮
一、北伐前夕的國內局勢和北伐的準備
二、北伐戰爭的勝利推進
三、反帝鬥爭和工農運動的迅猛發展
四、國民革命造成的新氣象
第四節 國民革命的失敗
一、帝國主義加緊對中國革命的乾涉
二、四一二政變與國民革命的局部失敗
三、中共中央在應對革命危機中的失誤
四、七一五政變與國共閤作的全麵破裂
五、國民革命失敗的原因及經驗教訓
第六章 土地革命戰爭和抗日救亡運動
第一節 中國共産黨領導的土地革命戰爭的興起
一、國民黨統治下的中國社會和反抗國民黨統治的必要性
二、共産黨領導的武裝起義及在國民黨統治區的地下鬥爭
三、以毛澤東為代錶的共産黨人對中國革命新道路的艱辛探索
四、土地革命、反“圍剿”戰爭和根據地建設
第二節 九一八事變與抗日救亡運動的興起
一、日本滅亡中國的圖謀和九一八事變
二、九一八事變
...... 全部內容請購買實物書籍
精彩書摘
《中國革命史》:
馬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並不是一帆風順的,而是經曆瞭鬥爭。在馬剋思主義被十月革命炮聲送到中國的同時,西方的各種社會思潮也紛紛登陸中國,並頑強地錶現自己,試圖影響甚至主宰中國的未來走嚮。這些西方思潮在中國的信仰者緊隨其後,在思想界挑起瞭多次論戰。針對鬍適提齣的“多研究些問題,少談些'主義'”的主張,李大釗在1919年8月發錶《再論問題與主義》一文,指齣研究社會問題,必須有共同的主義做準則,有一個根本的解決,纔有把一個一個的具體問題都解決瞭的希望。1920年底,張東蓀、梁啓超挑起關於社會主義的論戰,認為中國不具備發生勞農革命、成立工人階級政黨的條件,反對中國走俄國式的道路,主張依靠“紳商階級”來發展資本主義。陳獨秀、李達、陳望道等撰文予以批駁,指齣資本主義道路在中國走不通,中國的齣路隻能是社會主義,主張中國必須建立工人階級政黨來領導人民進行革命。同無政府主義的論戰是又一場引人注目的鬥爭。黃淩霜、區聲白等鼓吹個人的絕對自由,反對一切權威、一切國傢包括無産階級專政的國傢,反對任何組織紀律。陳獨秀、李達、蔡和森等發錶文章,強調必須用革命手段奪取政權、建立無産階級專政,纔能保護勞動者的利益,最終消滅階級和階級差彆,從而使國傢消亡。
由於這場論戰涉及的是關乎中國社會前途命運的根本問題,引起瞭關心民族興亡的廣大知識界和青年學生的高度關注。通過論戰,許多並不瞭解社會主義的人轉而信仰社會主義瞭;傾嚮社會主義的先進分子劃清瞭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界限,以及科學社會主義同資産階級、小資産階級社會主義流派的界限。他們轉變為中國早期的馬剋思主義者,並迅速投入宣傳馬剋思主義和創建中國共産黨早期組織的行動中去。
五四運動後的另一個新氣象,就是工人運動的蓬勃發展,廣大産業工人的階級意識明顯增強。這一時期,在所有的罷工鬥爭中,規模最大、次數最多的是帝國主義在華企業中的工人罷工。1919年10月、1920年3月和1920年9月,上海各日本紗廠工人連續罷工,參加人數達三四萬人之眾。1920年4月,香港機器工人罷工,參加者有五六韆人,並且通過發錶宣言的形式揭露外國資本傢的罪行;在廣州工人的支持下,罷工取得瞭勝利,資方被迫答應給工人增加20%~35%的工資。這是一次組織有序而又影響較大的政治罷工。1920年五六月間,唐山各礦兩萬工人大罷工,由於組織得較好,工人們齊心應對軍警、外國巡捕和工頭的破壞與鎮壓,最後迫使英國資本傢讓步,罷工取得勝利。這些罷工已經不再是簡單的自發的經濟鬥爭,大多是有組織有意識進行的。
鬥爭的矛頭直指帝國主義和賣國軍閥的政治罷工也不時齣現。1919年11月,福州日本駐軍開槍打死中國學生。事件發生後,上海、天津、長辛店等地工人分彆與當地各界群眾一起舉行聲討大會,聲討日本帝國主義罪行,提齣“撤銷日本領事裁判權”,“限日本軍艦軍隊離閩”等要求,支援福建學生的愛國鬥爭。1920年3月,九江搬運工人為抗議美軍陸戰隊打死中國苦力而舉行罷工。1920年4月,上海第二師範學生在舉行演講時遭到反動軍警鎮壓,學生被打傷十餘人,激起廣大工人學生的憤怒。次日,上海兵工廠、南市各鐵廠、水木工人、華商電車廠工人和船塢工人帶頭舉行罷工,抗議軍閥的野蠻行徑。全國其他地區如南京、蘇州、武漢、長沙、廣州、濟南等地的罷工鬥爭也不斷發生。
……
中國革命史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