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不列顛傑齣的馬剋思主義知識分子”、“國際左翼核心期刊”《新左翼評論》主編佩裏·安德森全新作品
●《紐約書評》《泰晤士報文學增刊》《新共和》《外交》《金融時報》重點推薦圖書
內容簡介
《美國外交政策及其智囊》的上篇“帝業”概述美國建國至今對外政策及中美關係演變曆史,考察的範圍與前人的多數論著有著三大差異:首先是年代跨度的問題;第二項差異在於地理上的關注點;最後是政治上的差異。下篇“謀士”評析十多位美國著名外交戰略傢及其著作與思想,考察瞭美國當代外交戰略傢(沃爾特·拉塞爾·米德、亨利·基辛格、弗朗西斯·福山、邁剋爾·曼德爾鮑姆、約翰·伊肯伯裏、查爾斯·庫普錢、羅伯特·卡根、茲比格紐·布熱津斯基、羅伯特·阿特、托馬斯·巴尼特、理查德·羅斯剋蘭斯)的思想及其作品,主題是美國的大部分精英距離進行如此清醒的反思還有多遠。
作者簡介
佩裏·安德森(Perry Anderson),1938年9月11日生於英國倫敦,曾就讀於伊頓公學、牛津大學伍斯特學院。當代著名馬剋思主義史學傢、新左派理論傢,被譽為“不列顛傑齣的馬剋思主義知識分子”。“國際左翼核心期刊”《新左翼評論》(New Left Review)雜誌主編(1962—1982年,2000—2003年)。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曆史學與社會學教授。著名政治學傢本尼迪剋特·安德森(Benedict Anderson)是他的哥哥。著有《從古代到封建主義的過渡》(Passages From Antiquity to Feudalism,1974)、《絕對主義國傢的係譜》(Lineages of the Absolutist State,1974)、《西方馬剋思主義探討》(Considerations on Western Marxism,1976)、《英國馬剋思主義的內部爭論》(Arguments within English Marxism,1980)、《當代西方馬剋思主義》(In the Tracks of Historical Materialism,1983)、《英國的問題》(English Questions,1992)、《交鋒地帶》(A Zone of Engagement,1992)、《後現代性的起源》(The Origins of Postmodernity,1998)、《思想的譜係:西方思潮左與右》(Spectrum: From Right to Left in the World of Ideas,2005)、《新的舊世界》(The New Old World,2009)、《印度意識形態》(The Indian Ideology,2012)等作品,對英國馬剋思主義者重新評價自己的政治戰略和理論遺産做齣瞭多方麵的貢獻。
精彩書評
●這個時代zui齣色的政治、曆史與文學評論傢之一。
——《泰晤士報文學增刊》(Times Literary Supplement)
●關於現代歐洲,安德森是很具洞見、與政策關係zui為密切的分析者之一。
——《外交》(Foreign Affairs)
●安德森的寫作銳利而博學。即使不同意安德森的政治觀點,也可以從他的作品中獲益。
——《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
●與安德森的所有作品一樣,本書也值得仔細閱讀。他是一位偉大的曆史學傢,掌握與提煉(常常憑藉多種語言)浩繁的曆史文獻的能力無與倫比。
——《新共和》(The New Republic)
●安德森論證中zui令人感興趣的一點是,美國外交政策的一長串災難——1953年推翻伊朗摩薩颱政權、1961年豬灣危機、越南和伊拉剋兩大泥潭——並非僅僅是由總統的錯誤判斷導緻的,這還是美國為執行傲慢的彌賽亞式外交政策而反復付齣的代價。這種外交政策使得美國從來不根據理性判斷下的國傢利益來確定自己的輕重緩急。
——《紐約書評》(New York Review of Books)
目錄
中文版序
前言
緻謝
上篇帝業
一、先兆
二、成形
三、安全
四、基石
五、邊緣
六、重校
七、自由主義好戰者
八、現任
下篇謀士
一、本土傳統
二、十字軍戰士
三、現實主義理想
四、經濟先行
五、城堡之外
後記
附錄
精彩書摘
2009年民主黨入主白宮幾乎沒有改變美利堅帝國政策。從一開始,反恐戰爭中共和黨關鍵人物的留任或晉升便錶明瞭政策的延續性:蓋茨(Robert Gates)、布倫南(John O.Brennan)、彼得雷烏斯(David Petraeus)、麥剋裏斯特爾(Stanley A. McChrystal)。在當選參議員之前,奧巴馬曾反對伊拉剋戰爭;當選參議員後,他投票支持為這場戰爭投入3600億美元。競選總統時,他以另一場戰爭為理由來批評這一場戰爭:美國軍力應該集中於阿富汗,而非伊拉剋。奧巴馬上任一年之內,為瞭重復在伊拉剋的勝利,美國駐阿軍力翻瞭一番,達到10萬人,特種部隊行動數量增加到瞭原來的六倍——至於伊拉剋,奧巴馬僅僅遵循瞭前任製定的撤軍計劃。然而,阿富汗不是伊拉剋,也沒有桂冠可供摘取。該國不但麵積比伊拉剋大一半,而且大多是適於進行遊擊戰的山地。與阿富汗毗鄰的麵積更大的鄰國,雖然不得不允許美國在自己的國土上展開行動,但同時也十分樂意為邊境處反對占領的抵抗運動提供秘密掩護和援助。zui後且同樣重要的是,支持美國的僅是該國的少數群體——塔吉剋族、哈紮拉族、烏孜彆剋族——而抵抗運動的基礎則是居於多數、深入鄰國西北邊境省的普什圖族。除瞭這些障礙,伊拉剋戰爭也構成瞭不利影響。對於布魯塞爾、莫斯科、北京和新德裏而言,伊拉剋戰爭並不重要,但對於興都庫什山脈地區而言,卻是重要的。伊拉剋抵抗運動雖然四分五裂、自相殘殺,而且遭到瞭鎮壓,但這花費瞭五年時間以及25萬兵力,並且給予瞭塔利班喘息之機,令其成瞭為某種更接近於民族解放戰爭的事業而戰的鬥士,使得阿富汗遊擊隊得以重組,並且更加有效地打擊占領軍。
共和黨已經在巴基斯坦用zui先進的導彈運載係統發起瞭秘密進攻。民主黨政府絕望地試圖鎮壓阿富汗抵抗運動,於是將巴基斯坦的戰爭升級。自科索沃戰爭以來,新軍事變革便大獲成功,如今已經製造齣瞭能夠從三萬英尺高空瞄準地麵上個人的無人駕駛飛機。在奧巴馬治下,無人機成為白宮的理想武器。在仍在進行的反恐戰爭中,執行“自由特彆任務”的“捕食者”無人機嚮西北邊境省的可疑村莊如雨點般投下“地獄火”導彈,將婦女、兒童和戰士一並消滅;民主黨政府所發動的隱蔽打擊數量是共和黨政府的七倍。奧巴馬決心錶現得像小布什一樣強硬,倘若巴基斯坦抵製美國在阿伯塔巴德擊斃本?拉登(Osama bin Laden)的突襲行動——齣於國內因素考慮,這是他處理國際事務時zui重大的成就——那麼他已經做好瞭與巴基斯坦交戰的準備。通過無人機進行刺殺是奧巴馬的前任開創的,但成為這名諾貝爾奬得主的標誌。在第一任期內,奧巴馬每四天就會下令進行一次空襲,頻率是小布什的十倍還多。
如今,在總統的指令下,反恐戰爭被重新命名為“海外緊急行動”——該詞匯可以與小布什時期的“強化審訊手段”一詞相提並論——在國內外都絲毫沒有減退。施加酷刑者可免於懲罰,官方則否認酷刑的存在,並且在很大程度上用刺殺取而代之,但必要時仍可將其外包給其他情報機構,不必受到虐待這些被移交給他人的俘虜的懷疑。奧巴馬曾許諾關閉關塔那摩灣拘留營,但該拘留營一如既往,仍在運作。在當選總統後的兩年時間裏,奧巴馬政府創建瞭多達63個新的反恐機構。
除此之外,與前任相比,總統的保密外衣被收得更緊瞭,任何膽敢違背官方緘默法則者都會遭到更加無情的騷擾與迫害。戰犯受到瞭保護,對戰爭罪行的揭露受到瞭懲罰——zui臭名昭著的是曼寜(Chelsea Manning)一案,在美國三軍統帥的親自許可下,體現齣空前的殘忍。用一名高級官員的話來說,奧巴馬政府的殺戮格言是:“精準、經濟、可否認。”但隻有zui後一項是確切的,其他特徵則是連帶的平民傷亡。自二戰以來,總統不受法律約束與其說是例外,不如說是常態;奧巴馬同樣如此。為瞭推翻另一個美國厭惡的軍事政權,他在未獲得國會授權的情況下,便下令嚮利比亞發射導彈、發動空襲,既違反瞭美國憲法,又違反瞭1973年《戰爭權力法案》。奧巴馬聲稱,美國部隊並未參與其中,此次攻擊不構成“戰爭行為”,而隻是一場“動態軍事行動”。這是對尼剋鬆名言(“如果總統這麼做瞭,就意味著這不是非法的”)的推論,為總統對帝國權力的運用定下瞭新的基準。其結果與阿伯塔巴德的突襲行動相比,在國內也許不那麼激動人心,但更具價值。利比亞行動輕而易舉地摧毀瞭一個麵對起義不知所措的弱小政權,重塑瞭因伊拉剋戰爭一度黯然失色的人道主義乾涉的信譽,並且如南聯盟和阿富汗戰爭一樣,恢復瞭在北約旗幟下與歐洲的軍事閤作(隻有德國未參與其中)。“奧德賽黎明行動”在意識形態和外交上都取得瞭勝利,並且為日後捍衛阿拉伯世界的人權——這並非各友邦的內部問題——提供瞭樣闆。
更重大的任務仍有待完成。伊朗對於美國推翻兩個以遜尼派為主體的政權感到心滿意足,並且暗中參與瞭對阿富汗和伊拉剋的占領。但伊朗沒有就攻占美國駐德黑蘭使館一事道歉,並未置身巴格達事外,而且長期以來一直將美國視為大惡魔。這些隻是意識形態上的煩惱。更為嚴重的是,伊朗的神職政權緻力於一項令自己擁有戰略武器的核計劃。《不擴散核武器條約》將少數大國對核武器的壟斷奉為圭臬,其目的就是防止類似局麵發生。事實上,隻要一國對美國足夠順從,華盛頓就並不在意並且對違規行為視而不見:懲罰印度或巴基斯坦不會帶來任何好處。伊朗則另當彆論。當然,伊朗擁有區域性武器並不足以威脅到美國本身。然而,除瞭該伊斯蘭共和國不知滿足的本性外,還有另一項重大因素,決定瞭不能允許伊朗獲得同等待遇。在中東,以色列早已積纍起瞭由多達200至300枚核彈構成的核武器庫,並配有先進的導彈運載係統。而在美國主導下,整個西方堅持一套客氣的虛假說辭,稱自己對此一無所知。伊朗核彈將打破以色列在該地區的核壟斷。對此,以色列——當然,從未承認自己擁有核武器——錶明瞭維護自身核壟斷地位的決心,必要時不惜在伊朗獲得核武器前對其進行打擊。
與以色列的密切聯係自然而然地使得這同樣成為美國的當務之急。然而,華盛頓不能隻是依靠特拉維夫來處理這一危機,部分原因在於以色列可能無法清除伊朗的全部地下裝置,但主要原因還在於猶太國發動閃電戰可能在阿拉伯世界引發喧囂。如果必須發動進攻,那麼由超級大國自己來發動終歸要更安全一些。在美國及其盟國,許多人都哀嘆共和黨政府宣稱自己有權發動先發製人的戰爭,是令人心痛地背離瞭美國的優良傳統;這常被認為是該段任期內zui嚴重的錯誤。但這種批評並不得要領:這一原則不僅早在小布什之前便産生瞭,還受到瞭民主黨政府的延續,奧巴馬公開威脅要嚮伊朗發動先發製人的戰爭。在此期間,正如華盛頓曾希望通過經濟封鎖和空中打擊推翻伊拉剋政權,避免訴諸(zui終仍然發生瞭的)地麵入侵;如今,華盛頓也希望通過經濟封鎖和網絡戰爭令伊朗政權屈服,不必嚮該國發起戰火。製裁不斷變得更加嚴厲,目標是切斷其貿易,迫使生活必需品價格上升,削弱這個伊斯蘭共和國的社會基礎,同時打擊商人和民眾,進一步強化中産階級和城市青年這些西方可以信賴的支持者對現政權根深蒂固的反對立場。
……
前言/序言
自從本書完成以來,已經過瞭兩年時間。中國讀者也許會問道,在奧巴馬總統任期即將結束之際,美利堅帝國的行動及其前景發生瞭多大變化——如果發生瞭變化的話?從全球範圍來看,美利堅帝國近年來的成敗得失如何?
在這段時期內,大中東地區依然是美國乾涉行動的核心陣綫。奧巴馬同時嚮該地區的多達七個國傢投下瞭導彈,派齣瞭特種部隊。這創下瞭美國擴張主義的曆史紀錄。無人機、炸彈、突擊隊如雨點般進入瞭利比亞、索馬裏、敘利亞、伊拉剋、也門、阿富汗和巴基斯坦。在這些地方,美國的戰爭行為尚未收獲任何決定性的勝利,不過也沒有遭遇任何失敗的危險。也許隻有一個例外:阿富汗。美國在喀布爾扶植的傀儡政權過於脆弱,人民反抗外來占領勢力的傳統過於強烈,使得美國對該國的控製麵臨著巨大的不確定性。然而,正如本書所預測的那樣,華盛頓控製住瞭潛在的失敗風險,並且實現瞭在該地區的首要戰略目標:通過一係列殘酷的經濟封鎖、網絡戰爭和暗殺等行為,迫使伊朗接受瞭以色列在中東地區的核壟斷地位。在前第三世界的其他地方,美國的地位沒有被削弱——恰恰相反,隨著南美洲那些反對其意誌的政府紛紛倒颱,加之美國在非洲采取瞭越來越多秘密的及其他形式的軍事行動。在奧巴馬任期內,美國的影響力又有瞭大幅增長。
中國讀者會清楚地意識到,在美國帝業的長期規劃中,具有決定性意義的是“戰略重心轉嚮亞洲”這一政策。當事各方對這一委婉之詞的含義都心知肚明:該政策旨在遏製中國。考慮到中美之間的經濟相互依賴程度,追求這一目標時務必小心謹慎。不過,該政策的形態仍是清晰可見的:軍事上,用一連串盟國和附庸國包圍中華人民共和國;經濟上,通過建立把中國排除在外的貿易集團來將中國孤立,與此同時繼續錶示願意與北京建立各種閤作與夥伴關係。華盛頓所設想的這道戰略弧形在兩端均取得瞭重大進展:在韓國部署瞭“薩德”反導彈係統,日本則不僅僅加大瞭軍事部門的規模,還加強瞭其與美國太平洋司令部下轄部隊的“相互可操作性”;在封鎖鏈的另一端,海軍聯閤演習加之軍事采購與情報閤作的強化,使得美國與印度結成瞭事實上的聯盟;在這兩片區域之間,美國對於緬甸和越南的外交影響力明顯增強,重新獲得瞭在菲律賓設置軍事基地的權利,並且在澳大利亞北部建立起瞭一座具有戰略意義的前哨基地。另一方麵,“戰略重心轉嚮亞洲”政策的經濟內容在美國國內遭遇瞭睏境——行政分支在國外可以隨心所欲地采取軍事行動,但其談判的任何商業條約都需要獲得立法分支的同意。令安倍晉三政府感到難堪的是,美國國會至今仍未批準《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未來也不一定會批準。不過,在東亞、東南亞和南亞,美國手中仍握有許多底牌。美國將如何齣牌,仍需拭目以待。
全神貫注於中東和中國的奧巴馬無法以同樣的精力兼顧歐洲。在俄羅斯收復剋裏米亞之後,美國迫使歐盟嚮俄羅斯施加並維持嚴厲的製裁,這使得歐洲付齣瞭巨大代價,但並不會對美國構成傷害。然而,美國未能迫使德國執行符閤自己意誌的經濟政策,而且花費瞭很長時間纔使得歐洲央行轉而與美聯儲一緻通過實行極低利率乃至負利率以及資産收購等政策,避免發生又一次嚴重衰退。其他方麵的錶現則非常慘淡。民眾對《跨大西洋貿易與投資夥伴關係協定》——這是奧巴馬用來將發達資本主義世界統一在以美國為中心的、更加嚴密的新自由主義控製之下的另一件利器——的反對聲浪暫時挫敗瞭這一動議。此外,盡管奧巴馬進行瞭前所未有的直接乾涉,但民眾對布魯塞爾的反抗之情還是令英國脫歐派在公投中取得瞭勝利,給予瞭整個西方統治階層沉重一擊。就眼下而言,在拉丁美洲被重新納入該全球性霸權勢力掌控之下的新自由主義秩序的同時,歐洲卻成為瞭這一秩序中的薄弱一環。
佩裏·安德森
2016年9月
美國外交政策及其智囊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