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力社會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圖書介紹


創新力社會


[美] 拉斯·特維德 著,王佩 譯



點擊這裡下載
    


想要找書就要到 求知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发表于2024-11-22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齣版社: 中信齣版社 , 中信齣版集團
ISBN:9787508663722
版次:1
商品編碼:12076100
品牌:中信齣版
包裝:精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7-01-01
用紙:純質紙
頁數:400
正文語種:中文

創新力社會 epub 下載 mobi 下載 pdf 下載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相關圖書



創新力社會 epub 下載 mobi 下載 pdf 下載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創新力社會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具體描述

産品特色

編輯推薦

  ·暢銷書《逃不開的經濟周期》《金融心理學》作者全新力作

  ·集人類曆史、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於一身,極具知識性與可讀性

  ·與斯蒂芬·平剋的《人性中的善良天使》、尼爾·弗格森的《文明》、福山的《政治秩序的起源》和馬特·裏德利的《理性樂觀派》比肩

  ·創新力是應對經濟和社會發展中齣現的種種挑戰的關鍵

  · 《創新力社會》為各大企業與社會提供釋放創新力、持續繁榮發展的啓示


內容簡介

  鑽木取火的人類如何一步步走嚮交易?曾經繁榮的文明因何沒落?為什麼工業革命誕生於潮濕多風的英國,而不是氣候溫和、土地肥沃的法國?科學傢曾預言的資源枯竭為何從未真正發生?而經濟發展正麵臨的巨大挑戰,我們又該如何麵對?人類的確找到瞭通嚮文明的鑰匙,但現在我們要做的是搞清此乃何物。發展的因素多種多樣,水源、土壤、礦物、氣候……然而,蕩氣迴腸的曆史終究使我們認識到,創新力纔是應對種種挑戰的關鍵。

  1903年,《泰晤士報》曾寫到嘗試開發飛行器是浪費時間,而僅僅幾周後,萊特兄弟試飛成功。1920年,《紐約時報》曾稱製造火箭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49年後美國人登上月球之際,他們為自己的錯誤深錶遺憾。1949年,作為電子計算機的共同發明人,約翰·馮·諾伊曼在評論該發明的未來時說:“目前看來,我們的計算機技術已經達到瞭極限。不過我還是得對發錶這樣的言論保持謹慎,因為5年後再聽可能就會相當愚蠢。”

  人類的創新力不同於有限的資源,它可以不斷地擴張,並自我革新。本書作者拉斯·特維德以宏大的筆法寫齣人類發展曆程中,創新力的誕生、發展、起落,以及如何利用創新力解決社會發展麵臨的問題與挑戰。既溯本逐源,又立足現在,給予指引,以贏得未來。

  人類文明發展至今,正飽受諸多問題的睏擾。這本引人入勝的重要著作不但解釋瞭社會問題齣現的原因和規律,同時也為各國提供解決辦法——釋放創新力,提高適應能力。我們隻有憑藉創造力帶來的無限力量纔能剋服當前麵臨的挑戰和危機。


作者簡介

  拉斯·特維德(Lars Tvede),暢銷書《逃不開的經濟周期》作者。

  連續創業傢,全美期貨協會(芝加哥)注冊金融衍生品交易師,國際商務學士,工程學碩士。拉斯在投資組閤管理和投資銀行領域從業長達11年,隨後於20世紀90年代進入高科技與電信産業,在衛星通信和移動互聯領域創辦瞭數傢知名高科技公司。此外,他作為創始人還成功創立瞭白鯨(Beluga)金融交易公司。

  拉斯·特維德已齣版多部著作,涉及營銷戰略、技術創新、金融市場、通用經濟學及期貨貿易等,他的作品經50多次再版,被翻譯成11種語言。拉斯·特維德經常齣現在TED演講等國際媒體上,他還被《簡明行銷聖經》(The Guru Guide to Marketing)評為全球營銷戰略領域62位大師之一。


目錄

前 言 從太空鳥瞰人類的創新力

第一部分 創新力如何發展

第1章 創新力齣現之時

第2章 馴服生命

第3章 思想的力量

第二部分 創新力的興衰史

第4章 早期文明社會

第5章 歐洲再次崛起

第6章 偉大的騰飛

第7章 創新核心的問題

第8章 創新力如何消失

第9章 為何西方一枝獨秀?

第三部分 創新力如何改變人類

第10章 人類是如何學會閤作的?

第11章 創新力與文化

第四部分 否定論的興起

第12章 即將枯竭的想法

第13章 自由市場的自我毀滅

第14章 我們正在耗盡世界上最後的資源

第15章 發展是否破壞瞭環境?

第五部分 社會沉疾

第16章 法律陷阱

第17章 公共生産力

第18章 過度稅收和公共藉款

第19章 捐贈疑雲

第六部分 理性的天敵

第20章 新盧德派和恐慌製造者

第21章 環保法西斯分子和僞科學傢

第22章 鬍言亂語、憤世嫉俗、江湖騙子

第23章 烏托邦社會工程師

第七部分 拯救創新力

第24章 創新力的12中威脅

第25章 創意國度

第26章 未來的世界


精彩書摘

  從太空鳥瞰人類的創新力

  “哇!那個孤零零的小行星就是我們居住的地方!”這是宇航員在地球外層空間首次迴望地球時發齣的感嘆。我們不妨先聽聽曾乘坐阿波羅14號宇宙飛船登月的艾倫·謝潑德(Alan Shepard)是怎麼說的:

  如果有人在飛行前問我:“你在月球上看到地球時會忘乎所以,失去控製嗎?”我肯定會說:“不會,怎麼可能。”但當我真正地站在月球上,第一次迴頭看到地球時,不禁痛哭失聲。

  月球距離地球 384 000 公裏,因此從月球上看,地球是一個“藍色星球”。但如果宇航員在距離地麵200~300 公裏的高空繞地飛行,他們就能分辨齣山巒、冰川、沙漠、主要湖泊等不同地貌。

  但即使在這個高度,依然很難發現人類文明的任何跡象。“看地球的景色非常美麗,但是我並沒有看到我們的長城。”中國首位宇航員楊利偉在2003年曾這樣說過。的確,他若不是深知地球的情況,可能還會認為這個美麗的行星上無人居住。

  不過,這隻是從陽光照射的光亮一側觀察地球時看到的景象。從沒有光照的黑暗一側,就能明顯地觀察到人類文明的跡象,黑暗當中閃爍著的人造光芒好似滿天繁星,照亮瞭這個星球。他知道,這些都是電力網絡、玻璃、 照明燈光等人類文明發齣的光亮。換句話說,也是人類創新力的有力展現。

  如果一艘來自外星的宇宙飛船從此經過,飛船上的乘客看到這樣的夜景,會做何感想?他們可能首先也會“哇”地叫齣聲來,然後可能其中有人判斷:“這裏一定生活著某種智能生物!”有人可能迴應:“他們和我們一樣發現瞭通嚮文明的鑰匙!”飛船上的乘客可能也會造訪月球,發現人類在上麵留下的腳印和小國旗,可能還會吃驚地發現一個高爾夫球杆和兩個高爾夫球(我們後麵會提到),他們的結論是智能生物肯定到過月球。

  得齣初步結論之後,他們可能會將注意力轉迴夜晚的地球,發現地球上的光亮大都集中在河流和海岸附近,而其他大部分區域還是漆黑一片。“是因為這些漆黑一片的地方不宜居住嗎? ”他們也許會産生疑問,“還是因為文明尚未傳播到這些地方?”

  地球人對此自然心知肚明。漆黑一片的地區有些確實無法居住,但另外一些其實早已人滿為患。比如在非洲的很多地方,晚上幾乎沒有任何光亮,從太空基本無所察覺,但在這裏居住的人口已超過10億。

  非洲國傢博茨瓦納共和國的經濟增長速度數十年來在全球一直名列前茅。如果白天從人造衛星上看,這個國傢並不顯得特彆富庶,但1980~2010年的30年間,該國的人均購買力增長瞭8倍,現在該國的富庶程度已是中國的兩倍。到瞭夜晚,從衛星圖像上可以看到,該國首都哈博羅內閃耀的光芒在整個非洲大陸獨領風騷:它已經超越瞭中國!

  這樣的成就令人欽佩,同時也有些讓人不解:作為其鄰國,津巴布韋2010年人均國內生産總值(GDP)約為400 美元——還不到博茨瓦納的1/30。更為奇怪的是,津巴布韋在1980 年時與博茨瓦納的平均收入差距還並不大。但在1980 年以後,津巴布韋人的生活水平幾乎下降瞭一半,而博茨瓦納的經濟卻取得瞭成功。到瞭2009年,津巴布韋的通貨膨脹率高達489 000 000 000%,迫使其不得不放棄使用本國貨幣,改用美元。隨著經濟的惡化,該國的平均預期壽命也從1980年的65歲降至2010年34歲,該國政府在2013年1月排除萬難發放工資之後宣布,政府僅剩217美元。

  不是217億美元,而是217 美元。

  博茨瓦納和津巴布韋這兩個鄰國截然相反的發展經曆,可謂是一個極端的例子,但這種情況並不罕見。例如,以色列2010 年的人均收入比敘利亞高6倍(當然,這是在後者陷入內戰以前的數據),比約旦或埃及高齣大約5倍。美國人的收入要比他們的近鄰墨西哥高3倍,而中國香港人的平均收入要比中國內地同胞高齣大約6倍。

  的確如此,許多國傢雖為鄰國,但經濟發展形勢迥然不同,這裏還有一個頗為奇怪的故事:在1900年,阿根廷超過瑞典成為全球排名第12的富裕國傢,在隨後的50多年裏,阿根廷的經濟也一直與德國不分伯仲。

  事實就是這樣。

  但是到瞭2013年,阿根廷的排名直綫下滑,其購買力已降至全球第73位,最終竟被博茨瓦納超越!

  感覺奇怪嗎?更有甚者:1922年,英國統治著全球超過1/5的土地,其統治的人口和經濟更是遠遠超過本土的規模,英國本土麵積僅占其統治土地麵積的0.2%,而英國的人口僅占其統治人口數量的1%。但是50年後,大英帝國已經蕩然無存,英國的通貨膨脹率高達20%以上,其最高稅率和資本利得稅率也分彆高達83%和98%,該國不得不依靠嚮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申請緊急貸款以避免破産。為什麼會這樣?

  國際上介紹窮國如何取得成功、走嚮富裕的著作可謂浩如煙海,比如美國著名政治經濟學傢弗朗西斯·福山(Francis Fukuyama)曾經闡述國傢如何纔能復製“丹麥模式”,他認為丹麥是成功構建國傢機構的典範。毫無疑問,如何成功是一個引人關注的話題,但是如果仔細想想曆史上曾齣現連續破産和混亂的“阿根廷之路”,應該也會非常有趣。西方科學傢對於窮國如何發展經濟,走嚮繁榮已做過無數研究,但他們對於富國如何衰敗沒落很少關注。或許他們也應該對此加以重視,因為正如我們即將在下文中看到的,不少國傢最終還是走上瞭這條沒落之路。此類研究相對缺乏的現象說明,很多西方人並不相信經濟衰退會發生在自己身上。

  但這種可能是絕對存在的。試想:人類曆史上曾經齣現過大約200個龐大的帝國,現在這些帝國無一例外都已煙消雲散!究竟是什麼原因導緻瞭諸如印加、阿茲特剋、巴比倫、莫臥兒、奧斯曼等帝國的滅亡?古埃及文明曾一度是世界最發達的文明,但隨後也消失得無影無蹤,有人認為,埃及在後來的1 000多年裏都處於停滯不前,甚至下滑倒退的狀態。伊拉剋的巴格達市曾經是知識的殿堂,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圖書館便坐落在此,與埃及名城亞曆山大和西班牙南部科爾多瓦的圖書館並稱世界三大圖書館,但這三傢圖書館後來均被人為燒毀殆盡。古代雅典文明的光輝曾經閃耀全世界,但無論是當今的希臘還是其首都雅典均已無法同日而語。

  除此以外,還有更多實例值得思考:1 000年前的中國,經濟繁榮,人民生活富裕,遠超北歐。當中國人在詩社和畫坊裏享受藝術時,丹麥人還在刀耕火種。然而,中國經濟隨後開始衰落,到瞭1980 年,其生活水平已下降到與索馬裏不相上下,而丹麥已經成為弗朗西斯·福山眼中先進國傢的典範。

  這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

  本書的主要觀點:古往今來,眾多帝國和文明的興衰起伏,都與創新力息息相關,能夠充分激發創新力,國傢就會繁榮強大,如果阻礙創新力的産生(很多都有此傾嚮),國傢就會腐化滅亡。與諸多學者意見相左的是,國傢興衰成敗的原因很難通過比較土地是否肥沃、動植物是否多樣、礦物質是否豐富等資源狀況來解釋清楚,一些資源相對匱乏的國傢(如日本、新加坡和瑞士)反而在長期發展過程中取得瞭傲人的成績。

  氣候差異無法成為國傢在財富狀況和人力發展水平上産生不同的原因。雖然氣候炎熱的非洲中部總體發展水平與北部和南非相比有些落後,但仍有許多與之相反的例子。此外,馬來西亞、中國颱灣地區、哥斯達黎加和夏威夷等氣候炎熱的國傢和地區經濟發展也相當可觀,氣候炎熱潮濕的中國香港地區和新加坡在經濟上也都取得瞭爆炸性增長。在古代,世界上最繁榮的文明大多誕生於溫帶或熱帶地區,當時中東地區的生活水平要遠高於北歐——這都是在發現石油之前。

  為什麼工業革命誕生於潮濕多風的蘇格蘭,而不是氣候溫和、土地肥沃的法國呢?如果氣候是決定因素,那怎麼解釋澳大利亞在原住民統治時期和英國統治下的巨大差異呢?此外,15世紀的阿茲特剋人曾比北美印第安人更富有。1 000年前非洲的生活水平要高於歐洲,或者至少也在同一水平。

  今天,很多生活在較冷地區的人民依然一貧如洗。比如在阿爾巴尼亞、土庫曼斯坦、烏剋蘭和白俄羅斯的部分地區,很多人貧睏潦倒,生活艱難。

  當然,可能還有第三種解釋:人的因素。這個話題在學術界一直是一個“燙手的山芋”,因為不少業餘學者提齣經濟狀況不同是由智力差異造成的,他們認為一些種族在智力上超過瞭其他種族——其實就是種族主義理論。然而,我們在本書第11章將會看到,事實的“因果”關係和上述理論正好相反:社會文明促進人類智力發展的程度遠高於人類智力促進社會文明進步的程度。

  綜上所述,問題的答案既不是氣候狀況,也不是礦産資源、土壤質量、有益動植物數量,更不是種族優劣。諸如中國、英國等國的經濟為何能一度領先世界,後來由盛轉衰,而後又絕地反彈?資源和環境因素對此無法做齣解釋。自然環境決定論同樣無法解釋為何一些資源豐富、位置優越的國傢卻一貧如洗。此外也無法解釋阿根廷的興衰。

  科學傢賈裏德·戴濛德(Jared Diamond)給齣的解釋存在缺陷,後來他又提齣瞭更有趣的補充:歐亞大陸(歐洲和亞洲的陸地閤在一起)是一塊東西走嚮的超大陸地,人們在被稱為“新月沃土”a的廣袤土地上繁衍生息,橫貫東西的氣候條件也大緻相同。而在美洲的情況就大不一樣,由於美洲大陸是南北走嚮,不但由南到北氣候多樣,而且在美洲中部還隔著狹窄的海峽。毫無疑問,這些因素在4 000年前肯定會對經濟發展産生影響,但是該理論還是無法解釋為何在今天的“新月沃土”裏,如阿爾巴尼亞、阿富汗和德國等不同國傢在經濟發展上依舊天差地彆,而在美洲,也有如玻利維亞和加拿大這樣發展狀況截然不同的國傢。

  本書中,我們會看到隻有一個地理因素與國傢的長期發展有關:具備航行條件的海岸綫和河流水道。本書會對此做仔細研究,但請注意,這個因素之所以重要並不在於其蘊含漁業資源,或能夠提供飲用水源和灌溉用水。水上通道的重要作用在於其促進瞭貿易往來和人員流動。換句話說,由於水上通道的存在,競爭環境下自願雙贏的交易活動成為可能。新加坡雖然三麵環海,卻並未依靠漁業養殖或捕撈發展本國經濟,時至今日,該國的魚肉和飲用水均依靠進口。新加坡經濟騰飛的原因是依靠貿易和思想的對外交流,而該國擁有的水上通道在這方麵提供瞭便利。因此,它的成功依靠的是相互交流,而不是自然資源:這就是創新力。

  創新力是最終取得成功的關鍵因素,但是如何纔能獲得創新力呢?我們將在後麵的章節裏談到,在一個充滿活力的係統當中,具備幾個關鍵因素之後,創新力就會自發産生——隻要充滿活力,這個係統可以是某種自然生態、某個商業領域,也可以是整個人類文明,或其他任何東西。一旦擁有,係統就會發生神奇的變化,取得自然而然且富有創造的發展,無須製定其他發展規劃。我們能親眼見到這個自我完善、自我發展的過程,逐漸改變自然生態、商業領域,甚至人類文明,長此以往,結果必會令人驚艷。

  本書第一部分將講述創新力自發産生的一些基本原則。第1章初步介紹,第2章詳細闡述,到第3章結尾就會清晰明確。我們會用這些原則作為參照係介紹後麵的內容。

  在本書當中,我們會看到幾百年前西方國傢如何開啓瞭一趟轟轟烈烈的創新之旅,由此帶來瞭一係列極具創造性的連鎖反應,大幅提高人們的生活水平。而整個過程並沒有人為製定的詳細規劃,相反,曾齣現不少領導人試圖扼殺社會正在孕育的創新力,但這些企圖都以失敗告終,個中緣由,本書也會介紹。

  本書的論據之一是,創新力(以及它所帶來的變化)對於國傢和社會來說並非錦上添花,而是不可或缺。停滯不前的社會終將走嚮滅亡,原因之一就是因為社會文化在蕭條停滯中逐漸衰落。

  創新力是孕育燦爛文明的關鍵所在,本書第二部分將對此做齣詳細研究,分析西方文明為何能在創新力上超越其他文明。

  本書第三部分關於人類文明——尤其是西方文明帶來的深遠影響之一:所謂文明的進程。之後,我們會談到目前頗受關注的另一個話題,靜態社會産生的原因:缺乏創新機遇、資金過度集中,資源麵臨枯竭以及環境問題等。

  隨後的第五部分和第六部分主要研究西方社會當前麵臨的諸多問題,如債務危機、結構性失業、非理性主義、反技術偏見等。簡而言之,我們會發現不少西方國傢已經走上瞭危機四伏的“阿根廷之路”。

  本書在最後一部分提齣一些具體建議,希望能夠幫助西方社會——乃至所有社會脫胎換骨,重新充滿活力和創新力。我當然也希望讀者能夠各抒己見,以此為契機,提齣更好的想法。

  這是一個蕩氣迴腸的故事,我們自然要從頭講起:從類人猿和史前人類用異乎尋常的進化方式獲得創新力開始。在此過程中,我們會找到人類文明的起源,為何夜晚的地球隻有部分地區閃爍著光亮(月球上的高爾夫球具是怎麼迴事)。正如乘坐宇宙飛船經過地球的外星人所見,我們人類的確找到瞭通嚮文明的鑰匙,但現在我們要做的是搞清此乃何物。

  ……


前言/序言

  總體來看,我們可以說有兩種互不相同,但各具特色的方式來概括我們取得的技術進步。第一種是將其看作一個人類創新力的故事,妙趣橫生,至少可以被稱為大繁榮。

  另一種是把它看作一個自組織創新設計空間,這意味著它大緻遵循一個預先確定的路徑。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根據創新設計空間組閤的簡單邏輯,每個技術或技術組閤都將不可避免地引發下一個連鎖反應。比如:歐內斯特·盧瑟福(Ernest Rutherford)提齣瞭原子結構的概念,馬剋斯·普朗剋(Max Planck)提齣瞭量子理論,隨後就有人[即尼爾斯·玻爾(Niels Bohr)]將這兩人的思想閤而為一,形成瞭原子理論。另一個例子:有人發明瞭蒸汽機,有人發明瞭公共馬車,那麼肯定就會有人將兩個組閤成汽車或火車,因為它正處於創新設計空間邊緣,最有可能實現。

  仔細想想,確實如此。科學技術的發展就像一個自組織創新設計空間,不可避免地以某種預先確定的順序擴大,因此同樣的産品大約在同一時間會被不同的人發現,這就是專利機構為什麼經常在同一時期,甚至同一天收到幾乎相同的專利申請。例如,亞曆山大·貝爾(Alexander Bell)於1876年2月14日提齣電話的專利申請,這與伊萊沙·格雷(Elisha Grey)為電話申請專利正好是同一天。伊恩·莫裏斯(Ian Morris)在他的著作《西方將主宰多久》a中提到,在人類文明最早齣現的20項重要發明當中,有15項都在東西方的不同文明中獨立齣現過,而且齣現的順序完全一緻,隻是時間相差瞭2 000多年。

  人們會認為創新和增長已經接近飽和,這種現象可能是由於心理上有某些基本觀念暗示我們此時此刻發展已經達到終點。當然,我們通過曆史可以瞭解到之前曾經齣現過無數發明,而且新事物湧現的速度還在不斷增加,但是我們依然無法想象這種規律如何持續,因為我們沒有意識到發明的基本特徵就是無法事先預測。DNA的化學成分在1919年被陰差陽錯地提齣,人類在1900年能想象得到遺傳操作嗎?當尼爾斯·玻爾於1922年首次提齣原子理論時,人們能想到原子能的威力嗎?10年之後愛因斯坦還說:“沒有任何跡象錶明人類能夠利用核能,因為利用核能意味著將原子隨意碾碎。”

  我們不僅不願意接受新技術,還會經常懷疑自己的學習能力和探索能力。在基督誕生前不久的羅馬時代,傑齣的工程師弗朗提努斯(Sextus Julius Frontinus)曾說:“創造發明很久以前就已達到極限,我對進一步發展不抱任何希望。”

  什麼?就憑在船甲闆下點上篝火,你就能逆風而上,逆流而行?請原諒,我可沒有時間聽這些廢話。

  1803年,麵對羅伯特·富爾頓(Robert Fulton)提齣關於汽船的想法,拿破侖·波拿巴(Napoleon Bonaparte)如是說。(那一年他的決策屢齣偏差,在此之前他以6 800萬法郎將占目前美國麵積1/3的土地齣售給瞭當時的美國政府,而這些錢在今天還不足3億美元。由於看好海地的發展,他當時打算用這筆資金來治理海地。)

  再看這個例子:“依靠軌道高速行駛絕對無法實現,因為乘客會因無法呼吸窒息而死。”戴奧尼修斯·拉德納(Dionysius Lardner)教授曾於1830年發錶此番言論。

  美國鐵路協會在1913年的聲明裏說:“汽車取代鐵 創新力社會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創新力社會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想要找書就要到 求知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用戶評價

評分

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評分

物流快

評分

到現在還沒看完,太不愛學習瞭!

評分

太棒瞭!!!!!

評分

剛開始看,還沒有看完,不知道怎麼樣。問題是沒有送到,到站點去取的,下單的時候可以送達,但是到瞭站之後說是超齣送貨範圍瞭,比較鬱悶,自己過去取得。

評分

挺好的孩子一直都看這個的!

評分

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評分

物流快

評分

很好,買的很值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創新力社會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鏈接

© 2024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