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傢治理叢書:東方社會發展道路與社會主義的理論和實踐

國傢治理叢書:東方社會發展道路與社會主義的理論和實踐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趙傢祥 著
圖書標籤:
  • 國傢治理
  • 東方社會
  • 發展道路
  • 社會主義
  • 理論與實踐
  • 中國特色
  • 政治學
  • 社會學
  • 公共管理
  • 區域研究
想要找书就要到 求知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ISBN:9787100128711
版次:1
商品编码:12077769
品牌:商务印书馆(The Commercial Press)
包装:精装
丛书名: 国家治理丛书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04-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589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編輯推薦

適讀人群 :供政治學、哲學、經濟學閱讀

本書是北大趙傢祥教授四十年潛心研究的結晶,係統論述瞭馬剋思主義經典作傢對社會主義建設的必由階段的深刻探索,是我們堅持理論自信、道路自信的重要理論支撐。


內容簡介

  《國傢治理叢書:東方社會發展道路與社會主義的理論和實踐》以在東方經濟文化落後國傢建設和發展社會主義為題,係統、全麵地梳理瞭馬剋思、恩格斯、列寜的社會發展理論,闡明瞭馬剋思、恩格斯關於生産力是人類社會發展根本動力和未來社會發展四階段的基本論斷,澄清瞭國內外理論界對這些問題的誤讀或誤解,恢復瞭馬剋思、恩格斯思想的本來麵目。
  在此基礎上,《國傢治理叢書:東方社會發展道路與社會主義的理論和實踐》進一步揭示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係的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與馬剋思、恩格斯、列寜的東方社會發展道路思想一脈相承的理論傳承關係,為初級階段理論提供瞭深厚堅實的理論基礎。
  《國傢治理叢書:東方社會發展道路與社會主義的理論和實踐》通過深入考察從馬剋思、恩格斯、列寜到鄧小平在社會主義建設上的理論探索和實踐經驗,迴答瞭在東方經濟文化落後國傢如何建設社會主義,建設什麼樣的社會主義的問題。

作者簡介

趙傢祥,北京大學哲學係教授。曾任北京大學哲學係副係主任、係黨委書記、係學術委員會主任。北京市優秀教師,全國優秀教師。曾任中國曆史唯物主義學會副會長。馬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重點教材《馬剋思主義哲學史》課題組首席專傢。著有《馬剋思主義的社會形態理論簡論》《唯物史觀的核心與當代現實》《新技術革命與唯物史觀的發展》《馬剋思東方社會理論的曆史考察和當代意義》《曆史過程論和曆史動力論》《曆史唯物主義教程》《馬剋思主義哲學教程》等十餘部著作和教材,發錶學術論文200多篇。


目錄

第yi編 研究東方社會發展道路問題的理論基礎

第yi章 社會形態及其劃分方法...............................................................................3

一、五種社會形態劃分法................... .. .. .. ................................3

二、三種社會形態劃分法.......................... .. .. .. .. .. .......................................8

三、五種社會形態劃分法和三種社會形態劃分法的關係........................ 14

四、技術社會形態劃分法........................................................... 20

第二章 人的活動的目的性和社會發展的規律性....................................... 27

一、“社會發展閤規律性與閤目的性的統一”是一個不科學的命題........ 27

二、“社會發展閤目的性”命題是曆史目的論觀點.................................... 32

三、馬剋思恩格斯對曆史目的論的批判....................................... 35

四、人的活動有目的不等於社會發展有“閤目的性”............................... 38

五、“社會發展閤規律性”命題不符閤社會曆史規律的性質和特點........ 46

六、正確理解“按客觀規律辦事”的含義................................. 53

第三章 曆史決定論和主體選擇及其相互關係..........................................59

一、曆史哲學的分類和曆史非決定論的理論淵源.....................................59

二、曆史唯物主義的決定論性質..................................................62

三、曆史唯物主義的決定論是唯物辯證的決定論.....................................70

四、解釋世界與改變世界的關係......................................................82

第四章 曆史進步及其評價尺度.....................................................88

一、曆史進步概念的內涵..........................................................88

二、曆史進步的代價..........................................................95

三、曆史評價的兩種尺度及其相互關係.....................................101

四、馬剋思曆史評價尺度重點的轉換........................................106

第五章 馬剋思主義的整體性.................................................117

一、從馬剋思主義産生的社會曆史條件看馬剋思主義的整體性.......118

二、從馬剋思主義的理論來源看馬剋思主義的整體性..........................121

三、從馬剋思主義理論體係的內容看馬剋思主義的整體性................127

四、從馬剋思主義發展的曆史過程看馬剋思主義的整體性................129

五、從馬剋思主義經典著作的實際情況看馬剋思主義的整體性.......132

第二編 “亞細亞生産方式”概念的含義及其曆史演變

第六章 討論的曆史迴顧與研究方法.................................................137

一、討論的曆史迴顧............................................................137

二、掌握正確的研究方法...........................................................139

第七章 “亞細亞生産方式”概念的曆史演變 ....................................147

一、1853 年以前的時期...........................................................147

二、19 世紀50 年代中後期.....................................................159

三、以《資本論》為代錶的時期............................................182

四、摩爾根《古代社會》一書發錶以後的時期........................................189

第八章 東西方古代社會比較.......................................................198

一、東西方奴隸製和封建社會的不同特點..................................198

二、東西方奴隸製和封建社會發展的典型性....................................208

三、日耳曼人從原始社會嚮封建社會的直接過渡...................................233

第三編 “跨越資本主義製度的卡夫丁峽榖”問題的再探討

第九章 俄國公社的性質及其發展前途............................................249

一、俄國公社的性質和兩種可能的發展前途....................................250

二、實現“跨越”的可能性和曆史環境...........................................253

三、要挽救俄國公社必須有“俄國革命”.............................................257

第十章 馬剋思早年思想與晚年思想的比較...........................................265

一、馬剋思關於“世界曆史”發展的兩種思路........................................265

二、俄國公社實現“跨越”的先決條件........................................271

三、馬剋思早年思想與晚年思想的異同.........................................277

第十一章 恩格斯思想與馬剋思思想的差彆和一緻性.............................283

一、恩格斯對俄國民粹派錯誤觀點的批判.......................................283

二、恩格斯思想與馬剋思思想之間的差彆.....................................293

三、恩格斯思想與馬剋思思想在本質上的一緻性...................................297

第十二章 俄國十月革命和中國革命的勝利不是“跨越”思想的證實.....305

一、問題的提齣及解決分歧的關鍵...............................................305

二、俄國十月革命的勝利不是對“跨越”思想的證實..........................308

三、中國革命的勝利不是對“跨越”思想的證實...................................310

第十三章 一般曆史哲學理論的最大長處就在於它是超曆史的.................314

一、馬剋思“曆史概述”的含義及其適用範圍........................................314

二、如何防止對馬剋思概述的誤解...............................................319

三、馬剋思對待一般曆史哲學理論的科學態度........................................323

第十四章 馬剋思“古代社會史筆記”的理論貢獻...............................338

一、樹立一塊新的理論裏程碑...................................................338

二、對曆史唯物主義的貢獻.................................................340

三、古代社會史研究與《資本論》寫作的關係........................................349

四、對科學社會主義理論的豐富和發展.........................................354

第四編 對社會主義理論和實踐的反思

第十五章 馬剋思恩格斯著作中未來社會名稱的曆史演變...........................363

一、1844 年以前未來社會的名稱..............................................363

二、《德意誌意識形態》和《共産黨宣言》中未來社會的名稱.........368

三、1850 年以後未來社會的名稱....................................................370

四、關於共産主義社會“第一階段”和“高級階段”的劃分...........371

五、按馬剋思恩格斯著作的本意理解“社會主義”這個名稱的含義...................374

第十六章 全麵認識資本的作用.................................378

一、資本社會作用的二重性..............................................378

二、促進社會生産力的發展,為未來新社會創造物質技術條件.......383

三、創造更多的自由活動時間,為建設未來新社會鍛造全麵

發展的高素質人纔......................................................388

四、促進新社會因素的産生,孕育和形成未來社會主義的生産

關係因素..................................................................394

五、資本的曆史作用的二重性和曆史評價的兩種尺度..........................397

第十七章 從新的視角反思社會主義的前途和命運........................405

一、共産主義是“世界曆史性事業”....................................405

二、世界革命中心的轉移...............................................411

三、東西方革命的互動.................................................419

四、反思社會主義前途和命運的新視角.....................................424

第十八章 馬剋思恩格斯對未來社會基本特徵的設想.................440

一、馬剋思恩格斯對未來社會基本特徵的總體設想..............................440

二、從資本主義到社會主義的過渡時期的基本特徵..............................449

三、社會主義社會的基本特徵...........................451

四、共産主義社會高級階段的基本特徵................................468

第十九章 關於“一國能否建成社會主義”的論爭.......................473

一、列寜關於一國不能建成社會主義的思想........................474

二、斯大林關於一國可以建成社會主義社會的思想..............................489

三、我國理論界如何看待蘇聯關於“一國能否建成社會主義問題”的論爭......496

第二十章 鄧小平的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504

一、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與科學社會主義理論的關係.....................504

二、經濟文化落後的國傢嚮社會主義過渡的特點...................................509

三、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的形成和發展.............................520

四、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特徵...............................527

五、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的重大意義.................................535

第二十一章 鄧小平對社會主義本質理論的貢獻...............................538

一、正確認識鄧小平理論與馬剋思主義的關係........................................538

二、鄧小平1992 年對社會主義本質概括的特點和優點........................541

三、從多角度、多方麵揭示社會主義的本質................................544

四、社會主義的一般本質的具體實現形式...............................551

五、社會主義要創造高於資本主義的勞動生産率...................................555

第二十二章 鄧小平對曆史時代理論的貢獻....................................560

一、和平與發展是時代的主題.......................................................561

二、對外開放是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568

參考文獻.....................579

後 記...................................................................586


精彩書摘

  《國傢治理叢書:東方社會發展道路與社會主義的理論和實踐》:
  五、“社會發展閤規律性”命題不符閤社會曆史規律的性質和特點
  社會曆史的發展具有不依人的主觀意誌為轉移的客觀規律性,這是曆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既然如此,為什麼又不能說社會曆史發展有“閤規律性”呢?這涉及對社會曆史規律的特點、性質、形成和實現過程等一係列重要問題的理解。
  第一,社會曆史規律就是人的活動的規律,它就存在於人的曆史活動之中,而不是存在於人的曆史活動之前或人的曆史活動之外。前麵已經講過,人類社會的發展規律與自然界的發展規律有著根本的區彆。如果撇開人對自然界的反作用不談,自然界的事物的發展變化是盲目的、無意識的,自然界的發展規律就通過這些盲目的、無意識的事物之間的相互作用錶現齣來並得以實現;人類社會曆史的發展則不同,人類的活動是有意識、有目的的,正是人類有意識、有目的的實踐活動構成瞭人類社會的曆史,從而也就形成瞭人類社會曆史的發展規律。社會曆史規律就是人的社會活動的規律。從這個意義上說,社會曆史規律也是曆史主體實踐活動的産物,在作為曆史主體的人的實踐活動之先或之外,沒有社會曆史的創造主,也沒有社會曆史規律的創造主。而且人類社會曆史的發展規律不能自發地實現,需要通過人的有意識、有目的的實踐活動纔能實現。離開瞭人類有意識、有目的的實踐活動,就沒有人類社會的曆史,當然也就談不上人類社會曆史的發展規律。社會曆史發展有“閤規律性”的判斷,按其本意來說,是把社會曆史的規律與人的實踐活動和社會曆史發展過程割裂開來瞭,似乎社會曆史規律是在人的實踐活動和社會曆史發展過程之先或之外獨立地存在著的,等待著人的有意識、有目的的實踐活動和曆史發展過程去遵循它、去與它相符閤、去實現它。人們本來想用社會曆史發展有“閤規律性”這個判斷錶達曆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但在語義上錶達的卻是一種曆史唯心主義的曆史規律預成論或先驗論觀點。所以應該把社會曆史發展“閤規律性”這個判斷,修改為社會曆史發展“有規律性”。
  第二,社會曆史規律具有曆史性,不同曆史時期有不同的社會曆史規律,沒有一經形成就永遠存在、永恒不變的社會曆史規律。馬剋思在《資本論》第一捲第二版《跋》中,引用瞭伊·伊·考夫曼關於社會發展規律的性質的一些論述。考夫曼說:“有人會說,經濟生活的一般規律,不管是應用於現在或過去,都是一樣的。馬剋思否認的正是這一點。在他看來,這樣的抽象規律是不存在的……根據他的意見,恰恰相反,每個曆史時期都有它自己的規律……,一旦生活經過瞭一定的發展時期,由一定階段進入另一階段時,它就開始受另外的規律支配。”例如,“馬剋思否認人口規律在任何時候在任何地方都是一樣的。相反地,他斷言每個發展階段有它自己的人口規律……生産力的發展水平不同,生産關係和支配生産關係的規律也就不同”。馬剋思充分肯定、高度贊揚瞭考夫曼的這種看法。按照馬剋思和考夫曼對社會曆史規律的理解,一種社會形態存在著,這個社會形態的規律就存在著並且發揮作用;一種舊的社會形態被新的社會形態代替瞭,舊的社會形態的規律就退齣瞭曆史舞颱,不再存在和發生作用,而被新的社會形態的規律所取代。如果說人類社會的曆史就是社會形態更替的曆史,那麼,人類社會的曆史同時也就是社會形態發展規律更替的曆史,即新的社會形態的發展規律代替舊的社會形態的發展規律的曆史。
  ……

前言/序言


  知識在於積纍。知識的積纍來源於對同一種知識專心緻誌、長期而持續的係統研究過程。我十分贊賞黑格爾在《小邏輯》中說的一段話:“一個誌在有大成就的人,他必須,如歌德所說,知道限製自己。反之,那些什麼事都想做的人,其實什麼事都不能做,而終歸於失敗。世界上有趣味的東西異常之多:西班牙詩、化學、政治、音樂都很有趣味,如果有人對這些東西感覺興趣,我們決不能說他不對。但一個人在特定的環境內,如欲有所成就,他必須專注於一事,而不可分散他的精力於多方麵。”我也很欣賞法國社會學傢塗爾乾在《社會分工論》中所說的一段話:在萊布尼茲茨和牛頓時代,齣現瞭很多全纔的科學大傢,但在19世紀以後,科學傢非但不能兼容不同領域的科學,而且也無法占據某一科學的全部領域。他的研究領域隻限於固定的某一問題域,甚至單獨的一個問題。從前認為一個完美的人有能力去關心一切,嘗試一切,玩味一切,領導一切,能將所有最優秀的文明聚斂和體現在自己身上。我們要提防那些聰明敏捷的天纔。他們會讓自己擅長於各種職業,而不肯選擇一種專門職業從一而終。我們應該對這類人冷淡一些,他們隻有一個念頭,就是遊刃有餘地利用自己的所有天資,而不肯把它犧牲在某個專業方麵,就像我們每個人隻想著自得其樂,隻想建造自己的世外桃源一樣。對我們來說,這種與世隔絕、飄忽不定的狀態多少有些反社會的性質。這些多麵手不過是些“半吊子行傢”,他們是不能提供什麼道德價值的。相反,我們卻欣賞那些稱職的人,他們所追求的不是十全十美,而是有所造就,他們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界限明確的工作中去,他們各安其業,辛勤耕耘著自己的一份園地。a黑格爾、塗爾乾的這些論述,對我們正確地認識和處理知識的廣博與專深之間的關係很有指導意義。毫無疑問,一個人的知識越廣博越好。但如果隻有廣博而沒有專深,那就走到瞭另一個極端。塗爾乾認為,到瞭19世紀,已經不可能有牛頓時代那樣的通纔和全纔瞭。而我們已經進入21世紀的一些人,卻依然異想天開地要培養什麼所謂的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縱貫古今、橫跨中西、文理兼通的所謂“大師”,並且因為現在的學校根本無法培養齣這樣的“大師”,而對現在的教育製度興師問罪。要想在知識爆炸的時代造就全纔,是根本無法實現的幻想。這種理想中的所謂“大師”,即使有最完美的教育製度,現在也是根本不可能培養和造就齣來的。

  我從20世紀70年代末期,即我40歲左右的時候,開始研究“亞細亞生産方式”概念的含義及其在社會發展序列中的地位問題。1982年寫成《馬剋思主義的社會形態理論簡論》一書,大約15萬字左右,隻能算一本小冊子。由於當時還是用鉛字排版印刷,從交稿到齣版的周期比較長,1985年纔在北京大學齣版社齣版。這是我獨立寫作的第一部專著。這本小冊子齣版以後,我又開始集中研究俄國農村公社的性質和俄國社會發展道路問題。這個問題是我國20世紀80年代學術界研究的一個熱點問題。1997年我有幸獲得全國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辦公室國傢社會科學研究“九五”規劃委托研究重大項目“堅持、發展馬剋思主義哲學和鄧小平哲學思想研究”,我和南京大學的孫伯鍨教授共同主持這個項目。孫老師在北大哲學係任教時曾是我的老師,後來他調到南京大學哲學係工作。藉此大好時機,我和我的同事豐子義教授共同撰寫瞭《馬剋思東方社會理論的曆史考察和當代意義》一書,2002年由高等教育齣版社齣版,作為這個委托研究重大項目的最終成果之一。這部著作除去深化瞭對“亞細亞生産方式”概念的含義及其在社會發展序列中的地位這個問題以外,又用較大篇幅論述瞭俄國農村公社的性質和俄國社會發展道路問題,此外還用較大篇幅論述瞭“研究東方社會問題的理論基礎”和“對社會主義實踐的反思”等基礎理論問題。此後,我在研究其他問題的同時,繼續研究馬剋思、恩格斯的東方社會發展道路理論和馬剋思晚年寫的“古代社會史筆記”(又稱“民族學筆記”、“人類學筆記”等)。最近應我的同事和好友王海明教授熱情邀請,為他主持的“國傢治理叢書”撰寫《東方社會發展道路與社會主義的理論和實踐》這部專著。這部專著拓展和深化瞭前兩部著作中的理論觀點。我從40歲左右開始研究馬剋思、恩格斯的東方社會發展道路理論,到現在古稀之年即將結束時又獨立撰寫瞭這部專著,到這部專著齣版的時候,我已經結束古稀,進入耄耋之年瞭。我對馬剋思、恩格斯的東方社會發展道路理論的研究持續40年之久,這是我一生學術生涯中研究時間最長、用的精力最多的一項研究成果。我很珍惜自己這部研究成果,如果它能對我國學術界對這個問題的繼續深入研究發揮一些積極作用,我就十分欣慰瞭。

  這部著作是我獨立完成的。但由於有些知識點是我研究的薄弱環節,所以藉用瞭我的學生的一些研究成果。主要有兩個地方:一是“曆史進步的內涵”問題,藉用瞭我主編的《馬剋思主義曆史哲學》五捲本中由我的學生林艷梅博士撰寫的第三捲《曆史進步論和曆史代價論》中的“曆史進步的內涵”的內容。二是曆史進步的“代價意識”問題,藉用瞭我和聶錦芳、張立波閤作撰寫的《馬剋思主義哲學教程》一書中由張立波撰寫的“代價意識”的內容。我曾是張立波的博士後閤作導師。對林艷梅和張立波錶示由衷的感謝。另外,本書得到中央民族大學柏年康成基金資助,特此緻謝。

  人的生理壽命和學術壽命有的是分離的,有的是閤一的。我們的先輩和最崇敬的老師馮友蘭先生、張岱年先生和黃楠森先生等,他們的生理壽命和學術壽命就是閤為一體的。他們的學術生涯一直延續到停止呼吸為止。我的另一位老師張世英教授,今年已經95歲,仍然在齣版高水平的學術著作。他們是我們的榜樣,他們的優良傳統我們應該繼承和發揚。我雖然已年近八旬,但尚未感到學術生命和學術興趣在衰退,沒有任何停止學術生命和學術活動的意嚮。我要用我的晚年盡最大的努力再取得一些學術上的成果,為我國馬剋思主義哲學乃至整個馬剋思主義的發展盡我應盡和能盡的力量,努力做到生理生命不止,學術生命不停。這是我的願望,但願我的願望能夠實現。我常和我的朋友開玩笑說:“我不怕死,就怕不得好死。”我說的“不得好死”,不是指因為做壞事而死,也不是指遭遇意外災禍而死,而是指久病不愈、不能自理、自己痛苦而且拖纍彆人多年纔與世長辭。人們常說“好死不如賴活著”,我認為應該把這句話反過來,“賴活著不如好死”。所謂“好死”,意思是說,隻要還活著,就能生活自理,就能做對傢庭和社會有益的事情,一旦不能自理,不能對傢庭和社會做有益的事情瞭,就自然而然無痛苦地離開人世,像相聲大師侯耀文、馬季那樣,既不拖纍傢庭成員,不也不給社會增加負擔,自己也沒有痛苦。這不是幾全齊美的事嗎!

 



用户评价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