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4-12-27
知心書-知性係列:與哲學傢談快樂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自然會通過明確的信號告訴我們:我們的目標已經達到,這個信號就是快樂。
——柏格森
我們應當傳播快樂,盡一切可能去除悲傷。
——濛田
如果在某一瞬間,我們的靈魂因生的快樂像繩索一樣顫動、嗡鳴,那麼為瞭這一刻的到來,付齣所有的永恒亦在所不惜。
——尼采
我們感覺並體會到自己是永恒的。
——斯賓諾莎
?當綜藝節目、遊戲娛樂隻能給你帶來毫不費力的消遣時,你應該探尋足以與你相配的快樂。
?快樂是有方法的,完美的快樂是幸福,本書真真切切地教會你怎樣找到快樂、擁有幸福。
?斯賓諾莎、尼采、柏格森、濛田、莊子……哲學大師的真知灼見點燃本書,法國哲學傢弗雷德裏剋?勒努瓦用極具穿透力的語言講述先哲們的快樂哲學和方法,並輔以自己的快樂修行,通俗易懂又不失趣味和理論支持。
?這是一本可以終結所有關於快樂討論的著作,理論紮實,實例豐富,語言樸實坦誠,觸動人心,使人感同身受。
?作者開設的“快樂課”風靡法國校園,深受學生好評,其關於快樂和幸福的著作全球流行。
本書源於作者在法國社會科學高等學院的教學講義,作者在東西方哲學的基礎上,以鮮活直白而又充滿趣味的語言將快樂的秘密帶入人們的心靈深處,快樂是有方法的,且通往快樂的途徑有三種,在書中作者啓迪人們,所謂完美的快樂是生命本身的一種深刻、積極和有意識的錶達,它與生俱來,當我們輔之以智慧,那麼我們就會區彆於當下建立在消費主義和自我陶醉基礎上的虛假的現代幸福觀,進而獲得真正深厚而持久的快樂。
弗雷德裏剋·勒努瓦,哲學傢、社會學傢,法國社會科學高等學院學者,法國文化頻道《天空之根》的製作人之一,所著《世界的靈魂》《幸福,一次哲學之旅》等書被翻譯成二十多種語言。
2 前言
6 快感、幸福和快樂
20 研究快樂的哲學傢
巴魯赫?斯賓諾莎○弗裏德裏希?尼采
○亨利?柏格森
38 讓快樂綻放
專注○參與○冥想○自信與敞開心扉
○善意○無償○感恩
堅持○放手與接受○身體享受
76 做自己
個性化過程○認識你自己……迴歸真我
斯賓諾莎的解放之路○耶穌——欲望的大師
從內心自由到世界和平
102 與世界和諧相處
友情○從激情之愛到放手之愛
奉獻的快樂○熱愛自然……以及動物
124 完美的快樂
○心理作用與自我意識
拋開心理作用,從自我意識中抽離○
通往純粹快樂的漸進之路○不要試圖扼殺自我
152 生的快樂
孩子本能的快樂○簡單生活的樂趣
○釋放自身的快樂之源
順其自然的力量○
快樂讓生命和世界變得有意義
172 尾聲 快樂的智慧
快感、幸福和快樂
所謂滿足,最普通和最直接的感受就是快感。當我們的日常需求或願望得到滿足,就能體會到快感。當一個人口渴,喝水會感到愉悅;餓瞭吃飯,會覺得快樂,如是美味佳肴,幸福感會更甚;當一個人身體疲憊,休息會使其愉快;早間品味咖啡或香茗,亦不失為一段愜意時光。這些感官上的快感最為普遍。除此之外,還有一些更為內在的快感,屬於心靈和精神範疇,比如與朋友聚會,欣賞美景,沉浸在一本賞心悅目的好書之中,傾聽一麯悅耳動聽的音樂,完成一項有趣的工作,這些都會令人感到愉快,或者說得到一種滿足。總之,我們的生活離不開快感,否則生命將成為一場無休止的苦役。
然而,快感也有其固有的缺陷,即無法持久,這一點從古至今一直是哲學傢們反復討論的話題。酒足飯飽不過幾個小時,又會感到飢餓口渴;麯終人散,讀罷掩捲,快感也會隨之消散。這錶明,快感隻有在持續不斷地受到外部刺激的情況下纔能維持。此外,快感也會經常受到乾擾:我們都有過願望和需要無法得到滿足的經曆,有時,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就讓快感消失殆盡,比如一杯溫吞水、一份味同嚼蠟的食物、一個令人厭惡的朋友或是一幅遭到破壞的美景。事實上,如果我們隻注重尋求快感的過程,那麼快感將很難持久。
第二個缺陷,我們每個人也都有切身體會,就是快感在短時間內令人愉悅,然而從長遠看卻於人有害。比如過膩或過甜的食物當然美味,但如果攝入過量,必然對健康不利;美麗的少女、英俊的少年固然能讓我們體會性的快感,卻會將夫妻關係置於危險境地;節日期間在朋友傢中聚餐暢飲,結果就是第二天頭痛舌燥。從中長期結果看,或是以生活方式的眼光整體審視,貪歡一晌有時反而得不償失。
快感的兩大缺憾讓東西方的哲人們對一個問題産生瞭興趣,1即快感如此短暫且充滿矛盾,那麼是否存在一種持久的滿足,不受時間限製,也不取決於外部環境,亦不會最終成為食之無味的雞肋,也就是說是否存在一種更加廣義而持久的快感呢?為瞭描述這種狀態,人們創造齣一個概念:幸福感。於是,大約從公元前1世紀中期開始,印度、中國乃至地中海沿岸的先賢和思想傢們開始對這個哲學問題進行探究,並得齣不同的答案,試圖以此來剋服快感的缺陷和局限。
哲學傢們的討論雖然五花八門,但大多數答案在三個關鍵點上趨嚮一緻:首先,沒有快感就沒有幸福,隻有學會分辨和節製快感,纔能獲得幸福。伊壁鳩魯告訴我們:“沒有一種快感是罪惡的,但一些産生快感的緣由卻會給人帶來睏擾,其睏擾程度甚至遠遠超過快感本身。”1我們也許會認為伊壁鳩魯是一個鼓吹享樂主義的哲學傢,事實上,他卻是一位深諳節製之道的大哲學傢。他不反對追求快感,也不鼓吹禁欲苦行,但認為縱欲過度會讓快感蕩然無存。如果我們懂得控製數量、重視質量,就能更好地從事物中享受樂趣。比如在一個高朋滿座、美酒佳肴的宴會上,我們既無暇品嘗美味,也不能與賓客交流,與之相比,三四位好友共享一頓簡單而精緻的午餐顯然會更加幸福。從這個角度來講,伊壁鳩魯可謂“lessismore”潮流的先驅。這種潮流在當今物欲橫流、追求享樂的社會裏日漸風行,我們既可以將其譯為“少即多”,也可用農民哲學傢皮埃爾?拉比(PierreRabhi)的至理名言“幸福的節製”加以解釋。一直以來,拉比都是“節製的力量”的積極倡導者。
伊壁鳩魯還說過:“當我們將快樂視為生活的目標,我們所說的就不再是一味追求感官刺激或是窮奢極欲的快樂。日復一日吃喝度日,紅男綠女縱情聲色,流連盛宴盡享美味,這些都無法帶來幸福的生活,隻有理性審慎地思考,我們纔能做齣正確的取捨,摒棄那些會對靈魂造成最大睏擾的無益選擇。而做到這一切的前提和最好方式就是‘謹慎’。”“謹慎”一詞在希臘語中為phronesis,但如今它的含義已與古代有所不同。對古代的哲學傢們而言,謹慎是一種智慧的美德,能夠幫助我們準確地分辨、判斷和做齣選擇。早於伊壁鳩魯數十年的亞裏士多德也持有相同觀點,他認為這一智力上的優點對分辨事物十分重要,能夠讓我們知道什麼是好、什麼是壞。在他看來,我們之所以能夠成為一個道德高尚的人並過上幸福的生活,主要歸功於這種理性判斷的磨煉。亞裏士多德將德行視為通往幸福的必經之路,他在著作《尼各馬可倫理學》中對其做齣的定義是:兩個極端之間的平衡,能夠通過快樂和善行帶來幸福。“我認為適度就是無過度無不及……所有意識到這一點的人,都能避免過度和不及兩個極端,力爭找到閤適的平衡點並以此作為行為準則,這個平衡點並非建立在與客體比較的基礎上,而是相對於我們自身而言。”比如說,勇氣是恐懼與魯莽的最佳平衡點,如果我們好走極端,就會因此身陷窘境;同樣,無論禁欲(放棄追求快樂)還是縱欲,都與幸福背道而馳。作為介乎兩者之間的中間道路,節製也被亞裏士多德視為彌足珍貴的優點。
將亞裏士多德時代再往前推兩個世紀,印度的佛陀(佛祖釋迦牟尼)也是在經曆瞭極端情況後,纔悟齣瞭四大皆空的道理。佛陀本名悉達多,曾是一位過著紙醉金迷生活的王子,但他並未因此感到幸福。隨後他放棄王位、傢庭和財富,來到印度北部的森林裏與一群苦行者一同修習。十年過去瞭,他發覺自己並沒有比以前更加幸福。這兩段經曆促使他最終走嚮“中庸”,即節製與平衡,而這正是幸福的源泉。中國傳統文化亦把中庸稱為“和諧”,這是一種平衡狀態,能夠確保自然界能量的順暢循環。此外,中國人也試圖把“和諧”的理念應用在人的生産活動中,達到天人閤一的境界。
可以說,沒有快樂,幸福也無從談起,但這種快樂必須是適度且有所選擇的,否則快樂就會轉瞬即逝,並且始終為外力所控。由此,我們産生瞭一個新的問題:如何獲得持久的幸福?或者說,當一個人遭遇失去工作、伴侶離去、身患疾病等種種不如意時,該怎樣保持幸福的狀態?古代的哲學傢告訴我們:應該讓幸福擺脫對外部因素的依賴,找到新的動力,即從自身尋求幸福。這種幸福的更高境界,我們稱為智慧,其實質就是與生活達成和解,熱愛生活的本來麵貌,而不是齣於一己私欲或其他原因,不惜代價地改造整個世界。聖?奧古斯丁的箴言道齣瞭其中真諦:“幸福,就是繼續追尋已經擁有的東西。”這一觀點與斯多葛派的學說遙相呼應,後者一直主張人們分清什麼東西在自己的掌控之內,什麼東西不在個人的掌控範圍。能夠掌控的就要試著去改變:比如酗酒成癮或沉迷遊戲,就要戒除惡習;一些交際活動
於己有害,就要適當控製。但是麵對我們無法控製的情況,又該如何應對呢?斯多葛派認為:所謂的智慧,就是接受無力改變的事實。他們通過小車拖狗的例子來闡釋這一觀點。如果狗使勁掙紮,不願跟著車走,就會被車強行拖拽,直至筋疲力盡、傷痕纍纍地到達終點。如果狗不再掙紮,順從地跟著車走,那麼同樣走一段路,它受的罪就要少許多。因此,麵對不可抗力,與其拒絕接受、與命運對抗,不如接受現實、順應生活的安排。當然,做到這一點不會像揮舞一下魔法棒那樣立竿見影,即便對斯多葛派來說,這都是一個難以企及的目標,對蕓蕓眾生而言,更是難如登天。
古人用autarkeia一詞來定義智慧的理想狀態,意思就是自足,通過獲得內心的自由,不再將自身的幸與不幸建立在外部環境上。這種自由的狀態讓我們學會欣然接受一切生命中突如其來的狀況,無論是快樂還是悲傷,並且讓我們意識到:在多數情況下,愉快與憂愁一樣,不過是內心的真實感受。智慧能夠包容一切,它追求的幸福正是一種盡可能全麵和持久的狀態,而非短暫的歡愉。擁有瞭智慧,就找到瞭幸福真正的源泉。下麵這個摘自蘇菲派教義的故事就是例證。
一位老人坐在一座城市的城門口。遠道而來的異鄉人上前打聽:“我還不太瞭解這座城市,這裏的人們品行如何?”老人反問道:“你所來之地的居民品行如何?”異鄉人迴答:“自私又惡毒,正因如此我纔選擇離開。”“你會發現這裏也是一樣。”老人說道。過瞭一會兒,又有一個異鄉人上前詢問老人:“我來自一個遙遠的地方,可否告訴我,這裏的居民品行如何?”老人反問:“你所來之地的居民品行如何?”“善良又熱情,我結交瞭許多朋友,我都捨不得離開他們。”聽到這個迴答,老人微笑著對他說:“你會發現這裏也是一樣。”一位駱駝商販在遠處看到瞭這一幕,他走過來問道:“同樣是陌生人,為什麼你給齣截然不同的答案?”老人答道:“對每個人來說,此心即宇宙,我們看到的並非是真實的世界,而是我們感知到的世界。一處安樂則處處安樂,一處不幸則處處不幸。”
這樣的幸福觀與當今西方社會的主流價值觀可謂格格不入。人們無休止地炫耀虛假、自戀的幸福,而這種幸福不過是錶麵現象,並以成功與否作為評判標準。商傢通過長時間的廣告轟炸嚮人們兜售幸福,而事實上僅僅是為瞭短暫滿足我們最自私的需求。我們常說“幸福的瞬間”,但在哲人和智者看來,真正的幸福不會轉瞬即逝,而是一種持久的狀態,是辛勤工作、意誌堅定、奮發圖強纔能獲得的結果。實際上,我們混淆瞭快感與幸福的概念,我們總是在花樣翻新地找樂子,渾然忘記瞭追尋內心深處持久的幸福。
除瞭快感和幸福,還存在著第三種狀態,即快樂。雖然我們很少提及,但它卻能給我們的生活帶來極大的滿足。快樂是一種情緒,或一種感覺,精神病學專傢弗朗索瓦?勒洛爾(FrançoisLelord)和剋裏斯托夫?安德烈(ChristopheAndré)在《我們與生俱來的七情》一書裏將之描述為“在有限的時間裏,對一件事情産生強烈的身心感受”,其特彆之處在於強度大,而且能夠觸及人的全部感官,如身體、精神、心靈、想象力等。可以說,快樂是快感的加強版,更強烈、更全麵、更深厚。在大多數的時間裏,它就像快感一樣,是對外界刺激的一種反應。我們常說“喜從天降”,比如通過考試,我們樂不可支;在競賽中獲得優勝,我們大喜過望;找到破解復雜問題的方法,我們充滿喜悅;與好友久彆重逢,我們被快樂衝昏頭腦。相比而言,快感的錶現形式通常比較含蓄、遲緩。比如說滿意地微笑,自在地呼吸,像飽食的貓咪那樣在溫暖的壁爐旁伸個懶腰,等等。快樂則更有爆發力,劇烈且充滿激情,它讓我們為之戰栗,心蕩神馳,身不由己,或展臂嚮天,或縱情歌舞,或歡欣雀躍。以我自己為例,作為一名足球愛好者,我既是球員,也是球迷。當我支持的球隊在終場前幾分鍾攻入製勝一球,我再也無法坐住,而是興奮得跳瞭起來!雖然不過是贏瞭一場足球比賽,但我需要通過身體的動作宣泄這種洶湧的激情。我怎能忘記1998年世界杯決戰之夜法國隊加冕的一刻?當時整個國傢都陷入瞭歡樂的海洋!我至今記得人們直接把車停在馬路中間,然後紛紛走下車來,不過不像以往那樣尋釁找茬,而是興奮地擁抱、親吻。這也是快樂的一個特彆之處,即具有感染力。它不是個人的“小確幸”,一旦我們沉浸在快樂之中,我們就需要與他人分享,將這種心情傳遞給他人,即便這個人素不相識!
但是,就如同快感一樣,快樂通常是短暫的(後麵我們會講到凡事皆有例外)。即使我們心中充滿快樂,也會預感到好景不長。“願快樂常駐”是人們的普遍願望,巴赫最動聽的康塔塔之一亦從其中汲取靈感,可以說這絕非巧閤。此外,作為一種美好的情感,快樂還有助於增強生命力,讓我們活力四射。一旦快樂不再,難免産生嚴重的精神壓力,比如有人因無法承受至愛之人逝去的事實,就會變得鬱鬱寡歡,瞭無生趣。
快樂的感受如此豐富,我們能否分析、理解並解釋清楚這種情感呢?或者更進一步說,培養這種情感呢?雖然鮮有哲學傢對這一美好而純粹的感情産生興趣,但我們依然可以從為數不多的幾位研究者那裏探尋答案。無論是最普遍的錶現形式還是最高級彆的追求,快樂都是全人類共通的情感。
……
○世界上還有什麼比快樂更令人嚮往嗎?
每個人都在執著地追尋快樂,即便曾經擁有,哪怕轉瞬即逝。對情侶而言,快樂是愛人的陪伴;對球員來說,快樂是勝利的瞬間;在藝術傢看來,快樂是創作的成果;在科研人員心中,快樂是發現的一刻。這種感覺比快感更深厚,比幸福更具體,它讓人們欲罷不能,它以韆麵之姿,成為人們的至高追求。
快樂擁有一種力量,足以衝擊我們的心靈,占據我們的大腦,讓我們體會極度的充實。快樂是對人生的肯定,它所展現的勃勃生機,讓我們得以觸碰並感知生命的力量。沒有什麼比快樂更讓我們充滿活力。但我們是否具備瞭獲取、滋養和維持快樂的能力?我們又能否形成一種建立在快樂力量之上的智慧?
為瞭對上述問題展開研究,我充分汲取瞭東西方智慧的結晶。事實上,快樂在中國道傢思想中居於核心地位,同時在福音書中也有充分體現。但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哲學傢們卻對快樂興味索然。或許在他們看來,快樂具有不可預知、情緒化,甚至易走極端的特性,不利於與其保持距離、進行深入思考。盡管如此,依然有為數不少的思想傢把快樂作為研究的重點,比如斯賓諾莎、尼采和柏格森等。與巨人們同行,我們得以從分辨快感、幸福和快樂之間的區彆以及如何運用哲學思維剖析快樂兩方麵起步,踏上尋求真知的漫漫長路。但是如何擺脫已有經驗,繼續我們的探究之旅?我將以個人的經曆、感受和信念,為下一步研究提供支撐。
在本書中,我試圖以具體的方式嚮讀者展現三種通往快樂的途徑。首先是采取正確的生活態度獲取快樂,比如專注、參與、自信、豁達、隨性、善心、感恩、堅持等,同時也要懂得適時放手以及保持健康的體魄。另外兩種途徑旨在讓快樂更加持久:一種是衝破束縛,通過獲得內心的自由重新找迴自己;另一種則截然相反,即重拾愛心、重建聯係,與世界和他人達成充分、真正的和解。這是一條自我實現、與世界相融的道路,當我們走到路的盡頭就會發現,所謂完美的快樂不過是生命本身的一種深刻、積極和有意識的錶達,它與生俱來,卻在我們遭遇的各種睏難中消磨殆盡——這就是生的快樂。
這本書源於我的教學講義,由最初口頭授課的內容整理而成。我希望它通俗易懂,能夠被更多的讀者接受。為此,我重新對講義進行瞭精心編纂,但保留瞭原文鮮活直白的口語風格。在此,我要特彆感謝吉南?卡勒?塔傑爾(DjénanekarehTager)和我的齣版商索菲?德?剋洛塞(SophiedeClosets),感謝她們在這一過程中給予我的珍貴幫助。
鞭闢入裏,生動精彩,發人之未發,說人之想說,收獲多多,滿意@。確實是一本難得的佳作。
評分特彆喜歡特彆喜歡特彆喜歡特彆喜歡特彆喜歡特彆喜歡特彆喜歡特彆喜歡特彆喜歡特彆喜歡啊哈哈哈哈哈哈哈
評分精緻的小書,這個係列已經集齊瞭,非常好!
評分滿意
評分還沒看呢,知心書係列都買瞭的~
評分搞活動買的書很劃算,優惠力度大,還沒來得及看,包裝很結實。
評分不錯,很喜歡
評分東西還不錯,下次還來光顧
評分不錯,很喜歡
知心書-知性係列:與哲學傢談快樂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