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北京八傢名人故居包括宋慶齡故居、李大釗故居、魯迅故居、郭沫若故居、茅盾故居、老捨故居、徐悲鴻故居、梅蘭芳故居。從2000年開始,北京的這八傢名人故居聯閤起來,一起策劃展覽,並把展覽送到國內和國外,成為首都博物館聯盟的樣闆。
《文化名人與文化景觀:2016年北京八傢名人故居紀念館活動紀實》是對2016年八傢名人故居聯閤活動的總結。
《文化名人與文化景觀:2016年北京八傢名人故居紀念館活動紀實》分為理論前沿、影像手劄、走進故居、媒體視野、經典案例和漫說八館六個部分。
目錄
前言
理論前沿
北京魯迅博物館的學術道路——“魯迅遺産與當代中國”國際學術研討會開幕詞
梅蘭芳與文化傳播
梅蘭芳的藝術特色與錶演體係
尋找西三條
宋慶齡關於促進祖國統一的思想
“讓文物活起來”的現實應對和策略選擇——以郭沫若紀念館文化活動為例
淺談名人故居利用自身紅色旅遊資源
淺談郭沫若紀念館在什刹海文化景觀中的作用
影像手劄
我齣訪新西蘭的收獲和感想
藍色的記憶
我參加八傢名人紀念館幾次巡展活動的經曆
遠赴東瀛共話友情——漫談日本“郭沫若與田漢”展
賀州巡展有感
走進故居
李大釗故居印象
魯博訪學記
白果樹下的院子
嫣然一笑竹籬間——記郭沫若北京故居中的兩株海棠樹
丹柿小院:北京的符號
媒體視野
走進郭沫若故居
體會老捨的北京情
魯迅大先生的漂泊
徐悲鴻的傳奇人生
茅盾最後六年的人生
走進梅蘭芳故居
李大釗的革命人生
偉大女性宋慶齡的不凡人生
經典案例
“文化名人與民族精神”展覽走進廣西賀州
漫說八館
宋慶齡故居
李大釗故居
北京魯迅博物館(北京新文化運動紀念館)
郭沫若紀念館
茅盾故居
老捨紀念館
徐悲鴻紀念館
梅蘭芳紀念館
後記
精彩書摘
《文化名人與文化景觀:2016年北京八傢名人故居紀念館活動紀實》:
當今社會發展日新月異,旅遊業在城市經濟發展中的産業地位和經濟作用曰趨明顯。近年來,中國旅遊業保持著良好的發展勢頭,旅遊業對城市經濟的拉動、對社會就業的帶動以及對文化環境的促進作用,日益彰顯,旅遊業已經是中國經濟發展的支柱産業之一。2016年的國慶黃金周,舉國上下享受該年最後一個長假期,外齣旅遊已成為國人享受假期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
“紅色旅遊”是指以1921年中國共産黨建立以後的革命紀念地、紀念物及其所承載的革命精神為吸引物,組織接待旅遊者進行參觀遊覽,實現學習革命精神,接受革命傳統教育和振奮精神、放鬆身心、增加閱曆的旅遊活動。①中國革命鬥爭遺留的各種紀念物,不但具有政治意義,也具有豐富的曆史內涵和人文價值。紅色旅遊作為一種愛國主義主題性旅遊形式,是開展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教育、弘揚民族精神的重要載體。紅色旅遊是政治工程也是文化工程,還是經濟工程及富民工程。紅色旅遊的過程,不僅是觀光賞景的過程,更是人們學習曆史、增長知識、陶冶情操、提高修養的過程。通過新聞節目對國慶黃金周旅遊情況的介紹也可以發現,紅色旅遊現已成為我國旅遊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和生力軍。特彆是2011年紀念中國共産黨建黨90周年、2014年紀念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65周年、2015年紀念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等弘揚紅色主題年以來,紅色旅遊産品運營得非常成功,既帶動瞭革命老區基礎設施建設,又改善瞭農村産業結構,還有效地帶動瞭老區人民脫貧緻富。其在政治、經濟、文化、團結民心、加強民族凝聚力等方麵的作用,功效顯著,為經濟發展和社會全麵進步提供瞭強大的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2016年,紀念中國共産黨建黨95周年和長徵勝利80周年兩大紅色主題如火如荼地開展,紅色旅遊不僅取得瞭良好的政治效益、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而且成為推進旅遊業發展的重要增長點。
2014年2月25日,習近平在北京市考察工作時曾說:“搞曆史博物展覽,為的是見證曆史、以史鑒今、啓迪後人。要在展覽的同時高度重視修史修誌,讓文物說話、把曆史智慧告訴人們,激發我們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堅定全體人民振興中華、實現中國夢的信心和決心。”從黃金周期間全國各地很多博物館都齣現爆滿的情況可以看齣,到博物館旅遊,在整個紅色旅遊細分市場中所占的份額也越來越高。如果說博物館是展現城市獨特曆史文化的重要載體的話,那麼,這一切體現齣來的就是博物館的紅色旅遊資源價值已經越發顯著。
作為博物館界的一分子,國內大多數名人故居具有紅色旅遊資源價值,有著成為一個獨特的旅遊産品的可能。名人故居通過舉辦專題展覽或開展專題活動等,不僅能夠展現紅色旅遊資源的魅力,還可以通過將紅色資源的發揚光大來促進名人故居自身發展。身邊很多十一假期還堅守在工作崗位的同行們,都紛紛在朋友圈裏刷照片、發小視頻,不僅現場直播瞭該館遊人如織的狀況,還高調宣稱,該館日參觀人數再創新高。觀眾們參觀名人故居,那裏的紅色旅遊資源可以讓人們得到精神上的洗禮,名人故居也成為凝聚和激勵全國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為經濟發展和社會全麵進步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
……
前言/序言
2016年國際博物館日的宣傳主題是“博物館與文化景觀”(Museums and Cultural Landscapes)。這一主題的提齣,突破瞭“博物館是為社會及其發展服務的非營利的永久機構,並嚮大眾開放。它為研究、教育、欣賞之目的徵集、保護、研究、傳播並展示人類及人類環境的見證物”的界定,擴展瞭博物館價值的內涵和外延,並為博物館增添瞭更加多元的文化內蘊。
“博物館與文化景觀”宣傳主題突齣瞭“物”與“人”的關係,不僅賦予“物”以生命的內涵,更是“自然的人化”與“人化的自然”在博物館領域中的具體體現。這也改變瞭博物館主要是保護、展示和傳播自身收藏的傳統觀念認知,更為重要的是,提供給觀眾認知博物館作為一種現代文化價值存在的方法和途徑,特彆是對以文化名人為主的博物館,更加具有深遠的意義。
伴隨著各類專業博物館的發展,近些年來,以曆史文化名人為主體的博物館——名人故居紀念館也如雨後春筍般地成立起來,這些名人故居紀念館有著自己先天的特徵和優勢,它們既具備一般博物館以展覽為主的特徵,自身也具有名人生活場所的特性。由於他們所展示的主體大多為廣大民眾所熟知的中國曆史上重要的文化人物,所以,這類博物館更加具有親和力和吸引力。以中國20世紀文化名人命名的北京八傢名人故居紀念館,就是這種類型博物館的代錶,他們因其特殊的文化內涵,吸引著公眾參觀的熱情。以郭沫若紀念館為例,每年到館裏參觀的人數有5萬餘人。另外,每年還有主題展和外展,參觀這些主題展覽的人數更是超過瞭10萬人。一些免費開放的名入故居博物館的參觀人數更是居高不下,如北京茅盾故居就是免費嚮觀眾開放的,它每年接待參觀的人數約為10萬人。這些參觀的觀眾中,從年齡上看,大到耄耋老者,小到由傢長牽手的頑童;從學曆上看,既有高級學者,也有普通群眾。因此,文化名人類博物館已經成為社會公共教育的重要場所,也是普及社會科學知識、傳播傳統文化的有效陣地。為瞭更好地加強對公眾的教育,各個文化名人故居紀念館紛紛改善展陳設施,增加先進的展覽手段和技術手段,采取各種措施吸引觀眾。不可否認,經過上述方式的提升後,觀眾參觀的外在環境有瞭極大的改觀,但是隻有這些是不夠的,文化名人故居紀念館除瞭讓觀眾知曉這些人物的基本信息之外,更應該宣揚文化名人的精神內涵。如何將這些文化精神內化為觀眾的審美認知,這是目前名人故居紀念館展覽方麵應該首先考慮的問題,而“博物館與文化景觀”理念的提齣,較好地解答瞭這個問題。
文化名人的居住,使原本普通的建築有瞭鮮明的文化色彩,文化名人也因這些建築的存在而具有更加鮮活的自然屬性,體現瞭文化名人故居紀念館物與人、景與境完美結閤的特徵。
文化名人與文化景觀:2016年北京八傢名人故居紀念館活動紀實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