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本書將三個簡短的觀點性論題安排在每章開頭,鼓勵學生對即將學習的材料和概念錶達自己的觀點。開篇設計這些問題是基於這樣的考慮:當學生們首次錶達自己的觀點時,他們的思想更自由,而且會對與開篇問題相關的內容産生興趣。例如,要求學生們做齣同意或不同意迴答的問題有:一定數量的衝突對組織來說是有益的。
內頁插圖
目錄
第Ⅰ篇組 織 導 論第1章組織與組織理論3
應用中的組織理論6
本書的主題7
當前的挑戰10
本章的目的13
什麼是組織14
組織的定義14
從跨國公司到非營利性機構15
組織的重要性16
組織設計的變量18
結構變量19
權變因素22
績效和效果25
組織設計的演進26
曆史視角27
視情形而定: 關鍵權變因素30
有機式設計與機械式設計的對比31
當前的組織設計: 高度分權33
本書的框架34
分析層次35
全書的內容安排36
各章內容的安排36
設計要點37
關鍵概念38
討論題39
練習40
教學案例41
注釋48第Ⅱ篇組織目標與結構設計第2章戰略、組織設計和效果53
本章的目的54
戰略指嚮在組織設計中的作用54
組織目標57
戰略意圖57
操作性目標61
目標衝突與混閤型組織64
目標的重要性65
兩個選擇戰略與設計的框架66
波特的競爭戰略68
邁爾斯和斯諾的戰略分類71
戰略如何影響組織設計73
影響組織設計的其他因素74
組織效果的評價75
定義75
誰來決定76
四種效果評價方法77
目標評價法78
資源評價法79
內部過程評價法80
戰略性利益主體評價法81
一個整閤的效果評價模型82
設計要點86
關鍵概念87
討論題88
練習88
教學案例89
注釋94
第3章組織結構的基礎97
本章的目的98
組織結構99
有關結構的信息分享觀102
集權與分權102
縱嚮信息共享104
橫嚮信息共享與協作104
關係式協調110
組織設計方案112
工作活動設計112
報告關係112
部門組閤方式112
職能型、事業部型和地區型結構設計114
職能型結構114
設有橫嚮聯係手段的職能型結構116
事業部型結構116
地區型結構120
矩陣型結構121
矩陣型結構的適用條件122
矩陣型結構的優缺點123
橫嚮型結構125
橫嚮型結構的特徵126
橫嚮型結構的優缺點128
虛擬網絡型結構和外包129
虛擬網絡型結構的運作方式130
虛擬網絡型結構的優缺點132
混閤型結構133
結構設計的應用134
結構的連續流135
結構無效的癥狀136
設計要點137
關鍵概念138
討論題139
練習139
教學案例140
注釋145第Ⅲ篇開放係統設計要素第4章外部環境151
本章的目的152
組織環境152
任務環境153
一般環境154
國際環境156
變動的環境157
復雜性158
動態性158
分析框架161
適應變動的環境163
增加職位和部門163
建立關係163
分化與整閤165
有機的管理過程與機械的管理過程167
計劃、預測與響應168
組織應對環境變動的分析框架169
財務資源依賴170
影響財務資源171
建立正式關係171
影響關鍵方麵174
組織與環境的整閤性框架178
設計要點179
關鍵概念179
討論題180
練習181
教學案例182
注釋186
第5章組織間關係191
本章的目的192
組織的生態係統193
競爭是否消失瞭193
管理者角色的轉變196
組織間關係的分析框架197
資源依賴理論198
資源依賴關係的類型198
權力策略200
協作網絡理論201
閤作的起因203
從對手到夥伴205
組織生態學207
是什麼阻礙瞭組織適應性?208
組織形態和經營領域209
生態變化的過程210
生存戰略211
製度理論212
製度視角與組織設計213
製度類同性213
設計要點216
關鍵概念217
討論題218
專題討論219
教學案例221
注釋225
第6章麵嚮國際環境的組織設計229
本章的目的230
進入全球競技場231
國際擴張的動力232
國際擴展的階段236
建立國際戰略聯盟進行全球擴張238
全球化設計麵臨的挑戰240
更高的復雜性和分化程度241
協調的需求增加242
知識和創新的轉移更加睏難243
適應全球化戰略的結構設計245
全球機會與地方機會模型245
國際事業部248
全球産品事業部結構249
全球地區事業部結構250
全球矩陣結構252
其他的全球協調機製254
全球團隊254
總部計劃256
擴展的協調角色257
協調的益處258
組織的跨國模式259
設計要點263
關鍵概念264
討論題264
練習265
教學案例266
注釋271第Ⅳ篇內部設計要素第7章製造與服務技術277
本章的目的279
製造業組織的核心技術279
製造業企業280
戰略、技術和績效282
現代技術的應用283
趨勢284
智能工廠287
精益製造288
對績效與結構的影響290
服務業組織的核心技術292
服務業企業292
服務業組織的結構設計297
非核心部門技術299
多樣性299
可分析性300
分析框架300
部門設計302
部門間工作流的相依性305
相依關係的類型305
部門組閤的優先序309
結構性協調機製309
社會技術係統311
設計要點313
關鍵概念314
討論題315
練習315
教學案例316
注釋322
第8章控製技術、社交商業與大數據326
本章的目的327
信息技術的演進327
控製係統的理念與重心329
變化中的控製理念330
反饋控製模型332
組織層次: 平衡計分卡334
部門層次: 行為與結果控製336
促進員工協調與提高效率340
知識管理340
社會網絡分析341
提升戰略價值344
社交商業344
適應社交商業的結構設計346
大數據347
大數據與組織結構351
信息技術對組織設計的影響353
設計要點355
關鍵概念356
討論題357
練習358
教學案例360
注釋364
第9章組織規模、生命周期及組織衰退368
本章的目的369
組織規模: 是否越大越好370
成長的壓力370
規模的兩難選擇372
組織生命周期376
生命周期演進的階段376
生命周期各階段的組織特徵381
組織規模、行政式機構和控製382
什麼是行政式機構382
規模和結構性控製385
時代變遷中的行政式機構387
臨時組織係統388
減少行政化的其他方法389
行政與其他的控製形式390
行政控製391
市場控製393
團體控製394
組織的衰退與裁員396
定義及原因396
衰退階段模型398
裁員的執行399
設計要點401
關鍵概念402
討論題402
專題討論403
教學案例404
注釋407第Ⅴ篇動態過程管理第10章組織文化和倫理價值觀415
本章的目的416
組織文化417
什麼是文化?417
文化的形成與作用418
解釋組織的文化420
組織設計與文化424
適應型文化425
使命型文化427
團體型文化427
行政機構型文化428
文化強度及組織中的亞文化429
建設型文化、學習和績效431
倫理價值觀和社會責任433
個人倫理價值觀的影響因素433
管理倫理觀434
企業社會責任436
這種代價值得嗎?438
領導者如何塑造文化和倫理觀439
基於價值觀的領導439
正式的結構與組織係統441
企業文化和全球環境中的倫理444
設計要點445
關鍵概念446
討論題447
專題討論448
教學案例448
注釋453
第11章創新與變革457
本章的目的458
變革的戰略角色458
創新或失敗459
創新和變革的策略類型460
成功變革的要素463
技術變革465
兩棲組織法466
自下而上法467
促進技術變革的具體方法468
新産品和新服務473
新産品的成功率473
新産品成功的原因475
橫嚮協調模式475
開放式創新與外包478
利用快速的産品創新贏得競爭優勢479
戰略和結構變革480
雙核心模式480
實施管理變革的組織結構設計481
文化變革484
文化變革的動力484
文化變革中的組織發展策略485
實施變革的策略487
變革的領導488
變革實施的技巧489
剋服變革阻力的技巧490
設計要點491
關鍵概念492
討論題493
專題討論494
教學案例495
注釋502
第12章決策過程508
本章的目的509
決策的類型510
個體決策512
有限理性觀516
組織決策522
管理科學學派522
卡內基模型524
漸進決策模型526
組織決策和變革530
卡內基模型與漸進決策模型的結閤531
垃圾桶模型531
權變決策框架536
對問題的共識程度536
解決方案相關的技術知識537
權變框架537
幾種特殊的決策情形539
高度動蕩的環境540
決策失誤與學習541
認知偏差542
剋服個人偏差543
設計要點544
關鍵概念545
討論題546
專題討論547
教學案例548
“專題討論”部分的答案552
注釋553
第13章衝突、權力和權術558
本章的目的559
組織內的群體間衝突560
衝突的根源561
理性模式與權術模式564
增進閤作的策略566
權力與組織568
個人權力與組織權力569
權力與職權570
權力的縱嚮來源570
授權給員工574
權力的橫嚮來源576
組織中的權術過程581
定義582
何時啓用權術行為583
運用軟實力和權術583
增強權力的策略585
權力運用中的權術性策略586
設計要點591
關鍵概念592
討論題592
專題討論593
教學案例595
注釋599
譯後記(第7版)603
譯後記(第12版)605
前言/序言
組織理論與設計(第12版)[2][1]我編寫《組織理論與設計》第12版的初衷,是以一種能激發學生興趣和愛好的方式,將組織設計中齣現的最新問題與重要思想及理論結閤起來。為瞭更好地適應學生的學習需要,在第12版中,平均每章增加瞭37條新發現和新案例。新版繼續保留瞭“問題引入”和“你適閤哪種組織設計”兩個欄目,同時更新瞭每一章的觀點、案例、書評和綜閤案例。書尾附有12個案例,本譯本中略去。——譯者注組織研究領域取得的成果和相關理論已非常豐富,且富有洞察力,這些能幫助學生和管理者更好地理解他們的組織和解決實際問題。我的使命就是從組織理論角度,將這些概念和模型與現實世界中變化的現象結閤起來,提煉齣最新的組織設計觀點,供指導實際工作用。第12版的新特點
總體而言,在學習組織理論課程的學生當中,許多人都沒有豐富的工作經曆,特彆是缺少從事中高層管理工作的經曆,而組織理論恰恰對中高層管理工作最為適用。還有些學生不願花時間去讀每章的開篇案例或章節末的案例,而將注意力集中在章節內容上。為瞭讓學生置身於當今的組織世界,第12版在每一章開頭編排瞭“問題引入”欄目,以引導學生思考並錶達他們關於組織設計概念的想法和觀點。“你適閤哪種組織設計”欄目,安排在每章中間,以激發學生思考他們的個人風格和行為方式如何與組織設計相適應。其他的經驗性內容,如新書評介、新應用案例、新教學案例等,用來引導學生運用每章的新概念。這些著實擴展和更新瞭本書的內容,提高瞭它的可讀性和易接受性。使用這些教學工具可以提高學生們對課本內容的參與程度。你適閤哪種組織設計
“你適閤哪種組織設計”以簡短的問捲形式安排在每章中間,問捲內容主要涉及學生自己的行為方式和偏好,通過問捲我們可以很快知道學生是如何適應特定組織或情境的。例如,問捲主題包括: “你的文化智力如何”,“你的戰略錶現力”,“你是否已經準備好承擔國際化角色”,“企業文化偏好”,“製定目標是你的強項嗎”,“你如何製定重要決策”,“個人網絡”,等等。這些調查問捲的迴饋可以將學生的個人偏好和章節內容聯係起來,從而增強本書的趣味性,並闡明概念之間的關聯。
問題引入
本書將三個簡短的觀點性論題安排在每章開頭,鼓勵學生對即將學習的材料和概念錶達自己的觀點。開篇設計這些問題是基於這樣的考慮: 當學生們首次錶達自己的觀點時,他們的思想更自由,而且會對與開篇問題相關的內容産生興趣。例如,要求學生們做齣同意或不同意迴答的問題有:一定數量的衝突對組織來說是有益的。
企業績效的最佳衡量指標是財務指標。
明智的組織應該鼓勵管理者使用推特等社交網絡。
CEO最重要的責任是確保組織設計正確。
管理者應該強調共同價值觀、相互信任、為組織使命做齣貢獻,以此來控製員工行為。與“問題引入”的三個開篇問題相對應,每章還包括瞭與此對應的“評價你的答案”欄目,讓學生們將他們最初的觀點與基於章節概念的正確或最閤適答案進行比較。通過比較,學生們可以知道他們關於組織的心智模式和想法是否同組織世界相一緻。
新書評介
“新書評介”是一些簡短的書評。該欄目的書評內容反映瞭在現實組織中工作的管理者們所關注的一些當前研究的熱點問題。書評中介紹瞭企業麵對當今多變環境的挑戰所采用的方式,這也是本書的一大特色。第12版新的書評包括《選擇成就卓越》、《藍海戰略》、《有覺悟的資本主義: 解放企業的英雄氣概》和《創新公司: 皮剋斯的啓示》。
應用案例
新版中編入瞭大量的新案例,用以說明理論概念。有許多國際企業的案例,而且所有的案例都取材於真實的組織。本書各章節中新添加的案例包括: 富士膠片控股株式會社(Fujifilm Holding Corporation)、嘉年華郵輪公司(Carnival Cruise Lines)、陽獅集團和宏盟集團(Omnicom and Publicis)、安利公司(Amway)、哈雷戴維森公司(Harley Davidson)、晨星公司(Morning Star)、維爾福軟件公司(Valve Software)、亞馬遜公司(Amazon)、怪誕星期五管理技術(Freaky Friday Management Technique)、彭博資訊公司(Bloomberg PLC)、蘋果公司(Apple)、塔可鍾和菲多利(Taco Bell and Frito Lay)、歐萊雅公司(L�餙real)、美國軍隊(the U.S. Military)、鮑剋斯公司(Box)、伯靈頓北方聖太菲鐵路運輸公司(BNSF Railway)、豐田汽車公司(Toyota Motor Corporation)、荷蘭皇傢殼牌公司(Royal Dutch Shell PLC)、聯閤健康集團(United Health Group)、忠實航空公司(Allegiant Travel)、梵蒂岡(The Vatican)、耐剋公司(Nike)、理查德·基諾裏公司(Richard Ginori)、愷撒娛樂公司(Caesar�餾 Entertainment)、國際戲劇舞颱工作者聯盟(International Alliance of Theatrical Stage Employees)、 戴爾公司(Dell)、喬治亞州桑迪斯普林斯鎮(Town of Sandy Springs,Georgia)、鬆下公司(Panasonic)、美捷步公司(Zappos)和納拉亞納·赫如達亞拉亞醫院(Narayana Hrudayalaya Hospital)等。
圖錶
經常齣現的圖錶可以幫助學生將組織關係視覺化,並能夠更清晰地傳遞理論概念。
設計要點
這部分是小結和說明,告訴學生如何能在更廣闊的組織理論與設計情境下掌握各章的知識要點。
案例分析
這些案例和每章的理論概念相配套,為學生分析和討論提供工具。新增的分析案例包括: “沒那麼簡單: 羅伊斯谘詢公司的結構變革”“維納布爾藝術博物館”“CPI公司: 發生瞭什麼?”“殺毒軟件公司: 軟件工具項目”“雅虎: 上班瞭!”“賽車手與賽車公司”以及“美第奇地中海餐廳”。
新概念
這個版本中新增和擴展瞭很多新的概念。新的內容包括: 日益復雜的組織環境(increasing complexity of the organizational environment);社交商業(social business);目標衝突與混閤型組織(goal conflict and the hybrid organization);大數據分析(big data analytics);綠色運動與可持續性(the green movement and sustainability);閤作的必要性(the need for collaboration);社交網絡分析(social network analysis);準理性(quasirationality);管理者的決策偏差(manager decision�瞞aking biases);破壞性創新的幾個階段(stages of disruptive innovation);智能工廠(the smart factory)和製造業的趨勢;創新競技和眾包(innovation contests and crowdsourcing);資源依賴型關係的類型(types of resource�瞕ependent relationships);高度分權和去領導化組織設計(radical decentralization and bossless organization design);自覺資本主義(conscious capitalism);建立全球團隊(global teams)是緩解全球一緻性(global uniformity)和本地響應性(local responsiveness)之間張力的有效方式。
章節結構
每一章都有高度的針對性並有嚴密的邏輯結構。現有的許多關於組織的教材都將資料按觀點依次排列,如“觀點A”“觀點B”“觀點C”等。《組織理論與設計》一書則是著重展現理論在組織中的應用。而且,每一章都緊扣關鍵的知識點展開敘述,不嚮學生介紹過多的學術資料,或組織研究者們所采用的不同研究方法及其易導緻學生理解上混亂的各種觀點差異。書中所介紹的絕大部分內容都圍繞著本書將要闡明的組織發展的主要趨勢這一條主綫。有幾章還建立瞭將主要的觀點納入一個總體架構中的知識框架。
本書在反復使用中經受瞭學生的廣泛檢驗。來自學生和各院校同人的反饋意見已經吸收到修訂版中。本書的設計是通過將組織理論的有關概念與新書評介、實踐探索、自我洞察力問捲、案例展示、體驗性的練習,以及其他新的教學手段等融於一本教材中,從而更好地滿足學生的學習要求。學生們對此給予瞭積極的反饋。補充內容
同步網站
同步網站包含瞭與課程相關的重要的教學資料。使用者可以在網站上下載電子版教學資源,主要包括教師手冊、試題庫和課件,我們對這些資料進行瞭加密處理。
要獲得這些材料和同步資料,請登錄網站www.cengagebrain.com。在網站的首頁上,您可以使用頁麵頂部的檢索框查找ISBN號,通過檢索您可以查找到免費的課程同步資料。
教師手冊
教師手冊包括章節迴顧、章節概要、講座提升、問題討論、練習冊活動討論、案例討論以及綜閤案例的注釋說明。試題庫包括選擇題、正誤判斷和論文寫作。
Cognero試題庫
Cognero試題庫含有易於使用的齣題軟件。教師可以增加或編輯問題、使用說明和答案,而且可以通過屏幕顯示進行隨機或者數字順序選擇材料。教師還可以在綫編寫和管理考試試題。
多媒體課件
多媒體課件和報告為教師采用多種上課方式提供瞭方便。將本教材和教師資源指南相結閤,共有150張幻燈片可供使用。這些課件包括教材中的數據和錶格,還有教材以外的補充內容。這些材料是按教材章節順序組織起來的,可以在個人使用過程中被修改或擴展。
《組織理論與設計實踐練習》第二版
由北佛羅裏達大學(University of North Florida)的H.尤金·貝剋三世(H. Eugene Baker Ⅲ)和史蒂文·K.保爾森(Steven K. Paulson)所著。
為瞭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應用組織理論與設計的基本原理,《組織理論與設計實踐練習》設計瞭一係列針對性的課堂練習。本書的主要內容安排與達夫特《組織理論與設計》(第12版)的主體目錄相對應。本書各章節廣泛涵蓋瞭組織理論與設計領域的相關概念。每一章節對應一個特定的主題,比如組織權力、生産技術、組織文化等,而且提供瞭所有必需的材料以方便學生全麵參與三種不同的練習。一些練習需要完全由個人完成,一些需要由小組完成,還有一些兩種方式均可。從儀錶器材的使用到評估性問捲調查,再到真實的創造性生産活動,都包含於本書之中。
緻謝
教材的編寫是一項由團隊共同完成的事業。第12版凝聚瞭許多我要緻以由衷感謝的人們的聰慧思想和艱辛勞動。上一版的評審者和為此特設的小組的成員,對新版本的修訂做齣瞭特彆重要的貢獻。他們在對本教材的許多特點錶示認可和贊賞的同時,也對那些不足之處提齣瞭一些批評和建議。我要感謝對本教材做齣重要貢獻的以下各位:
阿拉斯加東南大學的大衛·阿剋曼(David Ackerman)
得剋薩斯泛美大學的簡·勒馬斯特(Jane Lemaster)
紐約州立大學新帕爾茨分校的剋莉絲汀·巴剋豪斯(Kristin Backhaus)
紐約州立大學新帕爾茨分校的金姆·卡斯沙斯基(Kim Lukaszewski)
休斯敦浸禮會大學的邁剋爾·伯恩(Michael Bourke)
聖托馬斯大學的史蒂文·馬瑞威勒(Steven Maranville)
卡梅隆大學的蘇贊尼·剋林頓(Suzanne Clinton)
貝樂大學的瑞剋·馬丁內斯(Rick Martinez)
得剋薩斯女子大學的帕特·德裏斯科爾(Pat Driscoll)
芒廷州立大學的安·瑪麗·奈葉(Ann Marie Nagye)
薩姆休斯敦州立大學的喬·安尼·達菲(Jo Anne Duffy)
印第安納大學的詹尼特·涅爾(Janet Near)
墨瑟大學的切爾·杜沃(Cheryl Duvall)
得剋薩斯女子大學的硃利·紐剋默(Julie Newcomer)
東肯塔基大學的艾倫·恩格爾 (Allen D. Engle, Sr.)
利伯緹大學的弗蘭剋·諾蘭(Frank Nolan)
密蘇裏州立大學的帕特裏夏·費爾特斯(Patricia Feltes)
喬治·福剋斯大學的阿斯比喬·奧斯蘭(Asbjorn Osland)
索諾馬州立大學的羅伯·特格林( Robert Girling)
尼科爾斯州立大學的萊恩·皮紮諾特(Laynie Pizzolatto)
威斯康星大學白水分校的葉芝·高笛瓦勒(Yezdi H. Godiwalla)
紐約州立大學德裏學院的保拉·裏爾登(Paula Reardon)
馬裏蘭大學的約翰·A.古爾德(John A. Gould)
艾比倫基督大學的薩曼莎·賴薩(Samantha Rice)
斯普林愛伯大學的喬治·格裏芬(George Griffin)
密歇根大學的理查德·薩沃德(Richard Saaverda)
印第安納大學南本德分校的勒達·麥金泰爾·豪爾(Leda McIntyre Hall)
威斯康星大學的W.羅伯特·桑普森(W. Robert Sampson)
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的拉爾夫·漢剋(Ralph Hanke)
南密西西比大學的埃米·希弗(Amy Sevier)
帕波戴大學的布雷斯·J.漢森(Bruce J. Hanson)
帕波戴大學的W.斯科特·捨曼(W. Scott Sherman)
羅斯福大學的托馬斯·黑德(Thomas Head)
芒廷州立大學的馬喬裏·史密斯(Marjorie Smith)
斯蒂文斯理工學院的帕特麗夏·霍拉漢(Patricia Holahan)
弗吉尼亞聯邦大學的R.斯蒂芬·斯密斯(R. Stephen Smith)
明尼蘇達州立大學的喬恩·卡林沃思琪(Jon Kalinowaski)
陶森大學的菲利茲·塔巴剋(Filiz Tabak)
杜蘭大學的吉斯皮·拉比楠卡(Guiseppe Labianca)
科賓州立學院的托馬斯·特瑞爾(Thomas Terrell)
東南路易斯安那大學的傑剋·圖斯(Jack Tucci)
德拉瓦大學的理查德·維斯(Richard Weiss)
威爾明頓大學的蕾妮·泰爾(Renee Tyre)
聖剋拉拉大學的硃迪斯·懷特(Judith White)
北卡羅來納州農工大學的艾賽亞·阿波諾(Isaiah Ugboro)
北達剋達大學的簡·紮哈裏(Jan Zahrly)
北得剋薩斯州大學的沃倫·沃森的(Warren Watson)
我要感謝範德比爾特大學歐文學院的朋友和同事們給予我的鼓勵和支持,他們是布魯斯·巴裏(Bruce Barry)、裏奇·奧利弗(Rich Oliver)、大衛·歐文斯(David Owens)、泰·帕剋(Ty Park)、朗高·瑞曼(Ranga Ramanujam)和巴特·維剋托(Bart Victor)。我還要特彆感謝埃裏剋·約翰遜(Eric Johnson)主任和薩爾·馬奇(Sal March)副主任,他們為我提供瞭時間和資源,使我可以閱讀最新的組織設計文獻並進行新版的寫作。
我要嚮輔助我修訂本教材的助手帕特·萊恩(Pat Lane)緻以特彆的謝意。在本書再版的整個過程中,帕特提供瞭重要的幫助。她嫻熟地整理瞭各種專題和實例材料,收集瞭許多相關資料,在按版式要求編輯書稿、頁碼對照,以及輔助資料準備方麵作齣瞭重要貢獻。帕特的熱情與細心使本書第12版達到瞭更高的水平。我還要感謝蒂姬·萊斯特(DeeGee Lester),她更新瞭每一章章末的教學案例和綜閤案例。蒂姬獨創性的寫作技巧為本書帶來瞭更多活力,大大提升瞭學生參與討論和解決組織問題的激勵力與趣味性。
聖智學習齣版公司(Cengage Learning)的團隊也特彆值得一提。斯科特·皮爾森(Scott Person)在設計該項目方麵做瞭傑齣的工作,同時還對本書的修訂提齣瞭改進建議。負責內容開發管理的蘇珊娜·懷爾德(Suzanne Wilder)和喬什·威爾斯(Josh Wells)工作非常齣色,在人員和計劃按照時間安排行動的同時,還創造性地迅速處理瞭一些難題。項目經理詹妮弗·齊格勒(Jennifer Ziegler)和約瑟夫·馬爾科姆(Joseph Malcolm)擁有高超的協調能力,並利用他們創造性的管理技能保證瞭本書的按時完成。市場營銷經理艾米麗·霍洛維茨(Emily Horowitz)、市場總監剋裏斯汀·赫德(Kristen Hurd)以及市場協調員剋裏斯多夫·沃爾茲(Christopher Walz)為我們提供瞭很多支持、創造性的想法和有價值的知識。
最後,我還想感謝我的女兒們,丹妮爾(Danielle)、艾米(Amy)、蘿剋珊(Roxanne)、索蘭格(Solange)和伊麗莎白(Elizabeth)對我的支持和愛,還有我的外孫納爾遜(Nelson),是他們使我的生活有瞭特殊的意義。
理查德·L.達夫特田納西州納什維爾市2015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