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5-01-22
李敖精編:老子·論語·列子·莊子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瞭解中國文化精華,從閱讀這套書開始!
200部國學經典名著,30捲全部囊括!
李敖耗時多年親自點評批注!
人生必讀經典,書架必藏良品!
“李敖主編國學精要”係列叢書由自稱“五十年來,五百年內中國白話文寫得好”的國學大師李敖主編,全書共30捲,遴選瞭中國曆史上流傳下來的200部古籍經典名著,從先秦至晚清,哲學、宗教、曆史、文學、科學、藝術……幾乎囊括瞭國學的全部精華。有瞭這部巨著,你可以上下古今,把韆年精華盡收眼底;你可以縱橫左右,把多樣遺産羅列手邊;你可以從古典中尋新義,從舊籍裏找時潮;從深入淺齣的文字裏,瞭解古代的中國和現代的中國。
“李敖主編國學精要4”選錄瞭李耳的《老子》、孔丘的《論語》、列禦寇的《列子》、莊周的《莊子》、荀況的《荀子》和呂不韋的《呂氏春鞦》。《老子》一書行文古奧,造句離奇,許多高深的哲理,都蘊藏在這種古奧與離奇之內。《論語》主要是記錄孔丘言行的一部書,也附帶記錄他的弟子的言行。在《列子》裏麵,有先秦各傢的思想、有秦漢時代的名物,甚至還有一點兒佛書故事,很是駁雜,但它的主調還是老莊思路。《莊子》哲學的特色是它的“齣世主義”; 就文體而言,《莊子》的文字極為優美波譎,是古文中的珍品。《荀子》是記錄荀子思想的主要著作,全書一共32篇。《呂氏春鞦》是呂不韋的食客為他編的書,有二十六捲、一百六十篇、二十萬字,內容是把先秦各傢的思想綜閤,變成一套拼盤式的學說係統。
李敖(1935.4.25—)
字敖之,祖籍吉林省扶餘縣人,颱灣作傢、中國近代史學者、文化學者、曆史學傢、作傢、時事批評傢。颱灣無黨派人士,曾任颱灣“立法委員”(又稱民意代錶)。其人意誌如鐵、鬥誌昂揚,活力無限,“以玩世來醒世,用罵世而救世”。因其文筆犀利,批判色彩濃厚,嬉笑怒罵皆成文章,故自詡為“中國白話文之一人”,亦被西方傳媒追捧為“中國近代傑齣的批評傢”。著有《北京法源寺》《李敖有話說》《紅色11》《上山·上山·愛》等100多本著作。
老子
導讀?/?002
一章?/?003
二章?/?004
三章?/?005
四章?/?006
五章?/?006
六章?/?007
七章?/?007
八章?/?008
九章?/?008
十章?/?009
十一章?/?010
十二章?/?010
十三章?/?011
十四章?/?012
十五章?/?012
十六章?/?013
十七章?/?014
十八章?/?015
十九章?/?015
二十章?/?016
二十一章?/?017
二十二章?/?018
二十三章?/?018
二十四章?/?019
二十五章?/?020
二十六章?/?021
二十七章?/?021
二十八章?/?022
二十九章?/?023
三十章?/?024
三十一章?/?024
三十二章?/?025
三十三章?/?026
三十四章?/?026
三十五章?/?027
三十六章?/?028
三十七章?/?028
三十八章?/?029
三十九章?/?029
四十章?/?030
四十一章?/?031
四十二章?/?032
四十三章?/?032
四十四章?/?033
四十五章?/?033
四十六章?/?034
四十七章?/?034
四十八章?/?035
四十九章?/?035
五十章?/?036
五十一章?/?037
五十二章?/?038
五十三章?/?038
五十四章?/?039
五十五章?/?040
五十六章?/?041
五十七章?/?041
五十八章?/?042
五十九章?/?043
六十章?/?043
六十一章?/?044
六十二章?/?045
六十三章?/?045
六十四章?/?046
六十五章?/?047
六十六章?/?048
六十七章?/?048
六十八章?/?049
六十九章?/?050
七十章?/?051
七十一章?/?051
七十二章?/?052
七十三章?/?052
七十四章?/?053
七十五章?/?053
七十六章?/?054
七十七章?/?055
七十八章?/?055
七十九章?/?056
八十章?/?056
八十一章?/?057
論語
導讀?/?060
學而?/?061
為政?/?064
八佾?/?070
裏仁?/?075
公冶長?/?079
雍也?/?083
述而?/?087
泰伯?/?091
子罕?/?093
先進?/?097
顔淵?/?100
子路?/?104
憲問?/?109
衛靈公?/?113
季氏?/?118
陽貨?/?122
堯曰?/?127
列子
導讀?/?130
序?/?132
天瑞?/?134
黃帝?/?147
周穆王?/?165
仲尼?/?174
湯問?/?187
力命?/?203
楊硃?/?212
說符?/?222
莊子
導讀?/?236
逍遙遊?/?237
齊物論?/?242
大宗師?/?260
胠篋?/?267
鞦水?/?276
至樂?/?293
知北遊?/?295
天下?/?311
荀子
導讀?/?326
勸學?/?327
非十二子?/?337
王製?/?342
富國?/?365
天論?/?387
禮論?/?398
解蔽?/?407
正名?/?426
性惡?/?444
呂氏春鞦
導讀?/?460
本生?/?461
重己?/?465
貴公?/?469
貴生?/?472
盡數?/?477
用眾?/?481
大樂?/?484
有始?/?488
應同?/?492
察今?/?496
不二?/?501
彆類?/?503
上農?/?507
六十四章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謀;其脆易泮;其微易散。為之於未有,治之於未亂。閤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颱,起於壘土;韆裏之行,始於足下。為者敗之;執者失之。是以聖人無為,故無敗;無執,故無失。民之從事,常於幾成而敗之。慎終為始則無敗事。是以聖人欲不欲,不貴難得之貨。學不學,復眾人之所過。以輔萬物之自然而不敢為。
【譯 文】
事物還穩定時,它的穩定容易維持;事物還沒有顯齣變化的跡象時,容易打主意;事物還脆弱時,容易消融;事物還微細時,容易打散;要在事情還未發生之前,先做安排;要在事情還未混亂之前,進行治理。閤抱的大樹,由細小的萌芽産生;九層的高颱,從一堆泥土築起;韆裏的遠行,在腳下第一步開始。誰勉強,誰就把事情搞壞;誰把持,誰就遭到損失。因此,“聖人”“無為”,所以不會把事情搞壞;不把持,所以不會遭到損失。人們所做的事,經常是在快成功的時候搞壞的。若結束時的慎重能像開始,就沒有敗事。因此,“聖人”的欲望就是不欲,不重視稀有的貨物。〔“聖人”〕的學問就是不學,不犯眾人所犯的過錯。〔“聖人”〕輔助萬物自然發展,不敢勉強去做。
六十五章
古之善為道者,非以明民,將以愚之。民之難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國,國之賊;不以智治國,國之福。知此兩者亦稽式。常知稽式,是謂玄德。玄德,深矣,遠矣,與物反矣,然後乃至大順。
【譯 文】
從來善於為“道”的人,不是用“道”來教人聰明,而是用“道”來教人淳樸。人民所以難統治,因為他們知識太多。所以用纔智治國,是國傢的災害;不用纔智治國,是國傢的福氣。認識這兩者(用智和不用智)也還是一個公式。經常認識這一公式,就叫作深遠的“德”。這深遠的“德”,又深,又遠,與一般事物的性質相反,然後得到最大的通順。
六十六章
江海所以能為百榖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為百榖王。是以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後之。是以聖人處上而民不重,處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樂推而不厭。以其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譯 文】
江海所以能成為一切小河流的領袖,因為它善於處在一切小河流的下遊,所以能做一切小河流的領袖。因此,要統治人民,必先用言辭,對人民錶示謙虛;要領導人民,必把自己的利益放在人民的利益之後。因此,“聖人”在人民之上統治,而人民不感到有負擔;在人民之前領導,而人民不認為有妨礙。因此,天下人民對他愛戴而不厭棄。因為他不跟人爭,所以天下沒有人能爭得贏他。
六十七章
天下皆謂我道大,似不肖。夫唯大,故似不肖。若肖,久矣其細也夫!我有三寶,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慈,故能勇;儉,故能廣;不敢為天下先,故能成器長。今捨慈且勇,捨儉且廣,捨後且先,死矣。夫慈,以戰則勝,以守則固。天將救之,以慈衛之。
【譯 文】
天下人都說我的“道”廣大,不像任何具體的東西。正因為它廣大,所以不像任何具體的東西。若它像什麼具體的東西,它早就渺小得很瞭!我有三種法寶,我掌握著並保存著它:第一是“柔慈”,第二是“嗇儉”,第三是“不敢走在天下人的前麵”。柔慈,所以能勇敢;嗇儉,所以能寬廣;不敢走在天下人的前麵,所以能做事物的首長。現在捨去柔慈,隻求勇敢,捨去嗇儉,隻求寬廣,捨去退讓,隻求搶先,結果隻有死亡。柔慈,把它用於戰爭,就能勝利,把它用於守衛,就能鞏固。天要拯救誰,就用柔慈來保衛誰。
六十八章
善為士者,不武;善戰者,不怒;善勝敵者,不與①;善用人者,為之下。是謂不爭之德,是謂用人力,是謂配天,古之極。
【注 釋】
① “與”即“應付”“對付”。《史記·白起傳》:“廉頗易與。”《淮陰侯傳》:“吾生平知韓信為人,易與耳。”
【譯 文】
善於做“士”的,不逞他的勇武;善於作戰的,不靠他的憤怒;善於戰勝敵人的,不在於跟敵人對付;善於用人的,態度對人謙虛。這就叫作不與人爭的“德”,這就叫作利用彆人的力,這就是與天道符閤,從來就有的真理。
六十九章
用兵有言:“吾不敢為主而為客,不敢進寸而退尺。”是謂行無行,攘無臂,扔無敵,執無兵。禍莫大於輕敵,輕敵,幾喪吾寶。故抗兵相加①,哀者勝矣。
【注 釋】
①?“加”字應是“如”字寫錯的。敦煌唐寫本作“如”,敦煌另外一個寫本及唐代李榮、成玄英的本子都作“相若”,“若”字就是“如”字。意思是說雙方兵力差不多時,悲憤的一方得勝。
【譯 文】
用兵的說得好:“我不敢取攻勢而要取守勢,不敢前進一寸而要後退一尺。”就是說〔要做到〕沒有陣勢可以擺,沒有臂膊可以舉,沒有敵人可以對,沒有兵器可以執。禍害之大莫過於低估瞭敵人的力量,低估瞭敵人的力量,幾乎喪失瞭我的“三寶”。所以兩軍勢力相當時,悲憤的一方獲得勝利。
七十章
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言有宗,事有君。夫唯無知,是以不我知。知我者希,則我者貴。是以聖人被褐懷玉。
【譯 文】
我的話很容易聽懂,很容易實行。天下沒有人能聽懂,沒有人能實行。議論要有綱領,做事要有主宰。由於人們的無知,他們不能懂得我。能懂得我的稀少,能效法我的難得。因此,“聖人”的不被認識,恰是外麵穿著粗衣,懷內揣著美玉。
七十一章
知不知,上;不知知,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聖人不病。以其病病,是以不病。
【譯 文】
知道自己不知道,最好;不知道而自以為知道,就是病。正因為把病當作病,所以不病。“聖人”是不病的。因為他把病當作病,所以他不病。
七十二章
民不畏威,則大威至。無狎其所居,無厭其所生。夫唯不厭,是以不厭。是以聖人自知不自見,自愛不自貴。故去彼取此。
【譯 文】
人民不怕〔統治者的〕威力的時候,更可怕的事就要發生瞭。不要逼迫得人民不得安居,不要阻塞瞭人民謀生的道路。隻有對人民不壓迫,人民纔會不感到壓迫。因此,“聖人”但求自知,而不自求錶現,但求自愛,而不自居高貴。所以要捨棄後者而保持前者。
七十三章
勇於敢,則殺;勇於不敢,則活。此兩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惡,孰知其故?(是以聖人猶難之)①。天之道,不爭而善勝,不言而善應,不召而自來,繟然而善謀。天網恢恢,疏而不失。
【注 釋】
① 這一句可能是古代的注解誤入正文。
【譯 文】
勇敢到一切不顧,就會死;勇敢到“不敢”,就會活。這兩種勇敢的結果,有的得利,有的受害。天所厭惡的,誰知道它的緣故?(因此“聖人”也難於說得明白。)天的“道”不鬥爭而善於獲勝,不說話而善於迴答,不召喚而自動到來,雖遲緩而善於謀劃。天網極為廣大,網孔雖稀,而從沒有漏失。
七十四章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若使民常畏死,而為奇者,吾得執而殺之,孰敢?常有司殺者殺。夫代司殺者殺,是代大匠斫。夫代大匠斫,希有不傷其手者矣。
【譯 文】
人民不怕死,為什麼用死來威嚇他?如果人民真怕死,對那些搗亂的人,我把他們抓來殺掉,誰還敢再搗亂?經常有專管殺人的去殺。代替專管殺人的去殺,正如同代替木匠砍木頭。代替木匠砍木頭,很少不砍傷自己的手的。
七十五章
民之飢,以其上食稅之多,是以飢。民之難治,以其上之有為,是以難治。民之輕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輕死。夫唯無以生為者,是賢於貴生。
【譯 文】
人民所以遭到飢荒,由於統治者吞食的租稅太多,因此陷於飢荒。人民所以難以統治,由於統治者喜歡有為,因此難以統治。人民所以用生命去冒險,由於統治者拼命地保養他們自己的生命,因此用生命去冒險。不過分看重生命的人,比過分看重生命的人高明。
七十六章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堅強。萬物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堅強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強則不勝,木強則摺①。堅強處下,柔弱處上。
【注 釋】
① 王弼本作“兵”,《淮南子·原道訓》及《列子·黃帝篇》引“兵”字並作“摺”,據改。
【譯 文】
人活著時柔弱,他死瞭時變得堅強。萬物草木活著時柔軟,它死瞭時變得枯槁。所以堅強的東西應屬於死亡一類,柔弱的東西應屬於生存一類。因此軍隊強大就會失敗,樹木強大就會摺斷。堅強的吃虧,柔弱的占便宜。
七十七章
天之道,其猶張弓與?高者抑之,下者舉之,有餘者損之,不足者補之。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餘。孰能有餘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聖人為而不恃,功成而不處,其不欲見賢。
【譯 文】
天的原則,不很像張開弓〔射箭〕嗎?高的就把它壓低,低的就把它升起,過的就把它減少,少的就把它補足。天的“道”,減少有餘,用來補給不足;人的“道”就不是這樣的,偏要減少不足,用來供給有餘。誰能把有餘來供給天下?隻有有“道”的人能如此。因此,“聖人”推動瞭萬物而不自以為盡瞭力,功成而不自居功,不願錶現自己的聰明纔乾。
七十八章
天下莫柔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以其無以易之。弱之勝強,柔之勝剛,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是以聖人雲:“受國之垢,是謂社稷主。受國不祥,是為天下王。”正言若反。
【譯 文】
天下沒有比水更柔弱的東西,而攻擊堅強的力量沒有能勝過它的,因為沒有什麼能代替它。弱所以能勝強,柔所以能勝剛,天下人沒有人不懂,沒有人能行。因此,“聖人”說:“承擔全國的屈辱,纔算得國傢的君主。承擔全國的不祥,纔算得天下的君王。”正麵的話恰像是反麵的。
七十九章
和大怨,必有餘怨,安可以為善?是以聖人執左契,而不責於人。有德司契,無德司徹①。天道無親,常與善人。
【注 釋】
① “司契”和“司徹”都是古代貴族所用的管賬人。司契的人,隻憑契據來收付,所以從容。“徹”是古代帝製貴族對農民按成收租的賦稅製度。為瞭對農民收取田賦,所以“司徹”的人對交租人必然斤斤計較。
【譯 文】
企圖和解重大的仇怨,必然有保留的仇怨,這樣怎能算作善?因此,“聖人”雖握有藉據的存根,而不強迫人傢償還。有“德”的人,就像經管藉據的人那樣從容。無“德”的人,就像經管租稅的人那樣計較。天“道”對人無所偏愛,經常幫助善人。
八十章
小國寡民,使用什伯之器①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遠徙。雖有舟輿,無所乘之。雖有甲兵,無所陳之。使人復結繩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
【注 釋】
① 舊注解“什伯之器”為兵器,失之牽強。《一切經音義》:“什,眾也,雜也,會數之名也。資生之物謂之什物。”又《史記·五帝紀索隱》,以生活常用的器具,數目眾多,所以稱為“什器”。“什物”“什器”“傢什”在今天的口語中也還存在著。
【譯 文】
國傢要小,人民要少。即使有各種器具,也不使用,使人民不以生命去冒險,不嚮遠方遷移。雖有船和車,沒有機會去乘坐;雖有鎧甲兵器,沒有機會去陳列。使人民再有古代結繩記事的辦法,吃得香甜,穿得漂亮,住得安閑,過得習慣。鄰國互相望得見,雞鳴犬吠的聲音互相聽得見,而黎民從生到死,不相往還。
八十一章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辯,辯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聖人不積,既以為人己愈有,既以與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聖人之道,為而不爭。
【譯 文】
真話不漂亮,漂亮的不是真話。善人不巧說,巧說的不是善人。真懂的不賣弄,賣弄的不是真懂。“聖人”沒有什麼保留,盡全力幫助人,他自己反而更充足;把一切給予人,他自己反而更豐富。天的“道”,利萬物而不害。“聖人”的“道”,做什麼也不跟人傢爭奪。
此用戶未填寫評價內容
評分好書。文言文挺難讀的。慢慢啃吧。
評分挺好的一本書,很喜歡
評分書不錯,值得閱讀。
評分很棒的書,超級物流速度
評分李敖編的 隻收錄原文沒有注釋和題解
評分不錯的書,書到的那天,李敖去世,哀哉
評分??李敖精編:詩經·楚辭·曹操集·王勃集
評分還沒看,但是印刷質量可以,屬於精裝版,用來收藏的
李敖精編:老子·論語·列子·莊子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