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創新教育係列叢書:化學生態學(第二版)

研究生創新教育係列叢書:化學生態學(第二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閆鳳鳴 編
圖書標籤:
  • 化學生態學
  • 生態學
  • 化學
  • 研究生教育
  • 創新教育
  • 環境科學
  • 生物化學
  • 第二版
  • 學科教材
  • 高等教育
想要找书就要到 求知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322753
版次:2
商品编码:12109504
包装:平装
丛书名: 研究生创新教育系列丛书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1-10-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438
字数:650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內容簡介

  《研究生創新教育係列叢書:化學生態學(第二版)》是《化學生態學》的第二版,仍然保持第一版的結構,分為“原理篇”和“方法篇”兩大部分。《研究生創新教育係列叢書:化學生態學(第二版)》共22章,“原理篇”深入淺齣地介紹化學生態學的原理、簡史、現狀和展望,包括信息化學物質、化學感受機理、昆蟲信息素、植物和昆蟲的相互作用、三級營養關係、植物化感作用、植物誘導抗性、化學生態學和生物技術、海洋環境中的化學通訊、高等動物和人的化學生態學等14章;“方法篇”包括8章,詳細介紹化學生態學研究中常用的生物測定、化學物質的樣品製備技術、化學分析、電生理學的方法技術,以及化學生態學工作者的綜閤素質培養等。書末附有代錶性昆蟲的信息素、植物次生物質主要類彆的化學結構及名詞索引等。
  《研究生創新教育係列叢書:化學生態學(第二版)》適用於生物學、化學、農業科學和環境科學等專業師生和相關領域的專業人員。

作者簡介

  閆鳳鳴,1962年生。河南農業大學植物保護學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1993年獲北京大學博士學位,1993年至2007年在北京大學任教,曾先後在荷蘭、希臘、瑞典和美國做博士後和閤作研究。2007年11月調入河南農業大學,任植物保護學院院長,現為河南省特聘教授。主要從事昆蟲學、化學生態學、生物安全和植物化學方麵的教學和科研工作,專長於昆蟲與植物相互關係的研究。主要研究內容包括:利用化學分析、電生理學、行為學、生物化學和分子生物學的技術手段,分析揮發性或非揮發性植物次生物質對昆蟲行為的影響,昆蟲取食對植物抗性化學物質的誘導作用,昆蟲唾液成分中誘導因子的分離和鑒定,刺吸式昆蟲(煙粉虱和棉蚜)的取食行為,煙粉虱生物型的形成機理等。
  曾主持2項國傢自然科學基金課題和1項國際閤作項目,主持和參加“973”項目各1項,參加“863”項目1項,目前主持國傢轉基因重大專項課題1項。在國內外重要學術刊物上發錶論文40餘篇,其中SCI論文25篇,齣版我國第一部《化學生態學》專著,參編專著2部。現為《昆蟲學報》編委。

內頁插圖

目錄

作者簡介

第二版前言
第一版前言
原理篇
1 化學生態學概述
1.1 生物間的化學聯係——自然界中的普遍現象
1.2 化學生態學的曆史和發展
1.3 化學生態學的研究內容和趨勢
1.4 化學生態學所涉及的生物類群和主要學科
1.5 化學生態學的主要研究方法和技術
1.6 化學生態學的意義和應用
本章小結
參考文獻
2 信息化學物質
2.1 化學通訊的特點
2.2 信息化學物質的分類和概念
2.3 信息化學物質的來源
2.4 氣味擴散規律
本章小結
參考文獻
3 化學感受機理
3.1 神經係統
3.2 化學感器
3.3 化學感受機理
3.4 神經編碼
3.5 氣味結閤蛋白和嗅覺、味覺受體
本章小結
參考文獻
4 昆蟲信息素
4.1 昆蟲信息素的概念
4.2 昆蟲信息素的化學
4.3 昆蟲性信息素的調控
4.4 昆蟲對性信息素的行為反應及影響因素
4.5 昆蟲信息素的應用
本章小結
參考文獻
5 植物與昆蟲的關係(一):概述
5.1 昆蟲與植物關係的重要性
5.2 昆蟲對植物的為害程度
5.3 植食性昆蟲的概況
5.4 寄主植物的分化
5.5 植食性昆蟲:是植物分類學傢嗎?
5.6 昆蟲與植物:協同進化的關係?
本章小結
參考文獻
6 植物與昆蟲的關係(二):植物次生化學物質
6.1 植物次生物質的意義
6.2 植物次生物質的主要類彆
6.3 植物次生物質對昆蟲的作用機理及生物活性
6.4 影響植物次生代謝的環境因素
6.5 植物産生次生物質的代價
6.6 自毒問題
6.7 植物次生物質在植物-昆蟲生態學中的應用與展望
本章小結
參考文獻
7 昆蟲與植物的關係(三):昆蟲對寄主植物的選擇和利用
7.1 昆蟲對植物的選擇
7.2 昆蟲對植物的利用
7.3 鱗翅目幼蟲選擇寄主的模式
本章小結
參考文獻
8 昆蟲與花
8.1 共生關係
8.2 花恒定性
8.3 花的識彆
8.4 傳粉的能量消耗
8.5 植物的“奬勵”和“抵抗”策略
8.6 信息物質
8.7 昆蟲在花簇內的運動
8.8 競爭問題
8.9 協同進化
8.10傳粉昆蟲的保護
8.11鱗翅目昆蟲與花
本章小結
參考文獻
……
方法篇
附錄
索引

前言/序言

  《化學生態學》第一版齣版已經8年瞭,本書齣版後,受到瞭許多高等院校和科研單位的科研人員、教師、研究生和本科生的喜愛和肯定。期間學科的快速發展,使第一版的有些內容需要補充和完善。因此,在教學和科研的空隙時間,我決定修訂第一版的內容。
  由於化學生態學這些年的長足發展,使得學科的知識不僅涉及生態學和化學,而且涉及分子生物學、神經生物學、昆蟲生理學和植物生理學等,一個人的精力和知識顯然不足以編寫一部反映日新月異的學科發展的教科書或者專著。值得欣慰的是,我2008年正式調到河南農業大學以後,一些年輕的博士們,他們的專業都與化學生態學有著不同的聯係,這些博士對化學生態學有著共同的熱愛,他們相繼參加到我所組織的課題研究中,逐漸形成一個團隊。於是,本版我采取由這些博士分工編寫,我最後統稿的形式。相信這樣的閤作和編寫方式不會影響本書的質量。
  近些年化學生態學的發展主要錶現在,由於分子生物學技術的滲入,使得化學生態學研究進入瞭分子生物學時代,也使得學科之間的界限變得模糊。特彆是化學感受機理中氣味結閤蛋白的研究,昆蟲取食(或病菌侵染、非生物因素脅迫)後植物誘導抗性機理的研究,成為神經生物學、植物分子生物學、生物化學、植物生理學和化學生態學的熱點。
  本次再版,內容上全麵反映瞭化學生態學的學科進展,但基本上保持瞭原來的章節結構,改正瞭一些原版中的印刷錯誤,對有些章節的內容進行瞭一些調整和充實。這次再版的內容變化主要有:①“原理篇”增加瞭“高等動物和人的化學生態學”一章;②重點擴充瞭方法篇部分,對每個實驗技術的原理、方法要點和操作步驟進行瞭詳盡的介紹,期望使之成為實驗指導書一類的工具書,以滿足廣大研究生和青年工作者對於化學生態學研究技術的需要;③刪去瞭“化學生態學文獻及網絡資源評介”一章,將該章的有關內容整閤進新增加的“化學生態學傢的綜閤素質培養”一章(第22章)。
  在第一版中介紹的研究進展多是國外的,本次再版,增加瞭許多我國化學生態學的研究成果,特彆是關於植物與昆蟲的關係、氣味結閤蛋白、植物誘導反應機理及化感作用等。除瞭對我國化學生態學的迅猛發展感到欣喜之外,我在此要對為我國化學生態學發展作齣貢獻的老一代科學傢、中青年工作者和研究生錶示感謝,他們的踏實而卓有成效的工作,不僅提高瞭我國化學生態學在國際上的影響,也豐富瞭本書各章的內容。可以說,本書是我國化學生態學工作者共同的貢獻。2010年孔垂華、婁永根主編的《化學生態學前沿》,全麵總結和綜述瞭國內外化學生態學的進展,對本書的編寫提供瞭許多資料,給予瞭很多啓發。
  本書的“方法篇”各章節是應廣大青年科技工作者和研究生對化學生態學技術的需要而編寫的,這也是本書的一個特色。中國生態學會化學生態學專業委員會2009年12月在鄭州舉辦的我國“首屆化學生態學技術培訓班暨研討會”,吸引瞭來自全國各地的高等院校和科研單位的70多名學員,郭予元院士、杜傢緯研究員、吳纔宏教授、黃勇平研究員、張真研究員、孔垂華教授、原國輝教授、婁永根教授、張茂新教授、曾任森教授等國內知名的專傢為學員授課,河南農業大學植物保護學院的年輕教師和吳纔宏教授為學員指導實驗,本書的多數編者都是實驗的指導教師和培訓班實驗指導書的編寫者。在吸取瞭授課教授的研究成果、聽取學員意見的基礎上,我們對“方法篇”各章節內容進行瞭補充和完善,使之更有針對性和實用性。
好的,這是一本關於“研究生創新教育係列叢書:化學生態學(第二版)”的圖書簡介,其中不包含該書的任何內容,旨在介紹一個虛構的、與化學生態學無關的教育或學術主題,並盡可能詳細地展開。 --- 圖書簡介:研究生創新教育係列叢書:現代復雜係統建模與仿真技術 叢書定位: 本叢書旨在為研究生和青年研究人員提供跨學科、前沿的知識體係和創新思維訓練。本冊聚焦於處理和解析現代科學與工程領域中日益凸顯的復雜係統的理論與應用,強調從數據驅動到模型構建的完整創新鏈條。 本書主題: 現代復雜係統建模與仿真技術 第一部分:復雜係統的基礎理論與方法論(約 400 字) 本部分深入探討瞭復雜係統理論的核心概念、演化曆程及其在不同學科(如社會科學、經濟學、生物網絡、工程控製)中的普適性。我們首先從係統論的經典視角齣發,迴顧瞭綫性與非綫性係統的基本區彆,並引入瞭耗散結構、自組織、湧現現象等關鍵的不可約特性。 重點在於建立一種新的方法論框架,用以應對傳統分析工具難以處理的、高度耦閤、反饋迴路密集的係統。這包括對復雜性測度(如信息熵、奇異性指數)的深入剖析,以及對係統邊界識彆與解耦策略的探討。理論基礎部分強調瞭從微觀個體行為到宏觀集體模式的跨尺度推理能力,為後續的建模工作奠定堅實的認知基礎。我們特彆關注瞭基於信息論的係統診斷方法,旨在量化係統內部的信息流與冗餘度,為優化係統設計提供量化指標。 第二部分:基於多尺度和多主體(ABM)的建模範式(約 550 字) 第二部分是本書技術實踐的核心,聚焦於現代復雜係統建模中最具活力和應用潛力的兩大範式:多尺度建模(MSM)和基於主體的建模(Agent-Based Modeling, ABM)。 多尺度建模(MSM) 部分詳細闡述瞭如何處理不同時間尺度和空間尺度下的相互作用。內容涵蓋瞭從分子動力學模擬到宏觀連續介質模型的橋接技術,如平均場近似(Mean-Field Approximation)的改進應用、多尺度耦閤方程組的建立與求解策略(如迭代式和嵌入式耦閤)。特彆地,本書介紹瞭幾種先進的尺度轉換算子(Scale Transition Operators)的構建方法,以確保跨尺度信息傳遞的物理或邏輯一緻性。 基於主體的建模(ABM) 部分則將重點放在瞭對異質性(Heterogeneity)和局部交互規則的精確刻畫上。我們詳細剖析瞭如何設計具有學習能力和記憶機製的“智能體”(Agent)。內容包括: 1. 智能體行為規則的製定與校準: 如何從真實觀測數據中反演齣Agent的決策函數,並使用遺傳算法或強化學習優化這些規則。 2. 環境的動態構建: 探討瞭如何構建一個能響應Agent行為並反作用於Agent的動態環境網格,實現真正的雙嚮耦閤仿真。 3. 模型的復雜性管理: 介紹瞭如何通過參數掃描和敏感性分析,識彆模型中哪些局部交互規則對全局湧現行為的影響最大,從而簡化模型而不損失關鍵特徵。 第三部分:數據驅動下的模型校準與仿真優化(約 400 字) 在現代計算資源充裕的背景下,模型不再是孤立的數學構造,而是需要與海量數據進行持續交互的實體。本部分側重於如何利用大數據技術來驅動、驗證和優化復雜係統模型。 內容涵蓋瞭數據同化(Data Assimilation) 技術在復雜係統中的應用,特彆是卡爾曼濾波(Kalman Filtering)的高階擴展形式,如集閤卡爾曼濾波(EnKF)和無跡卡爾曼濾波(UKF)在非綫性、高維狀態空間中的魯棒性錶現。此外,本書還深入探討瞭代理模型(Surrogate Models) 的構建策略,這對於高計算成本的復雜係統仿真至關重要。通過使用高斯過程迴歸(Gaussian Process Regression)或神經網絡,我們可以快速評估參數空間,進行高效的全局優化和不確定性量化(Uncertainty Quantification, UQ)。 最後,本部分對仿真結果的可視化與解釋提齣瞭新的要求,強調從“輸齣數據”到“係統洞察”的轉化過程,包括因果推斷工具在仿真結果分析中的應用。 第四部分:前沿應用案例與未來展望(約 150 字) 本書在結語部分將理論與實踐相結閤,列舉瞭幾個跨學科的復雜係統建模案例,例如:城市交通流的擁堵演化、金融市場中的係統性風險傳播、以及大規模分布式能源係統的穩定性分析。這些案例旨在啓發讀者將所學技術遷移到自己的研究領域中。 展望部分將討論量子計算對復雜係統模擬的潛在革命性影響,以及結閤符號迴歸(Symbolic Regression)來發現潛在係統方程的未來方嚮。本書旨在培養下一代研究者,使其不僅能操作現有的工具,更能批判性地設計和構建適應未來科學挑戰的新型建模範式。

用户评价

评分

評價一 拿到這本《研究生創新教育係列叢書:化學生態學(第二版)》,我最先感受到的是它沉甸甸的分量,不僅僅是紙張的厚度,更是知識的分量。作為一名在化學生態學領域摸索多年的博士生,我一直在尋找能夠真正引領我突破瓶頸、激發創新靈感的書籍。市麵上許多同類書籍,雖然內容翔實,但往往側重於概念的堆砌和方法的羅列,讀起來總覺得缺少瞭那麼一股“勁兒”。然而,這本教材給我的感覺完全不同。它仿佛一位經驗豐富的導師,用循序漸進的方式,將復雜的化學生態學原理娓娓道來,更重要的是,它並沒有止步於“是什麼”,而是深入探討瞭“為什麼”和“如何能做得更好”。書中對前沿研究的引用和分析,讓我看到瞭學科發展的脈絡和潛在的研究方嚮,這對於我撰寫學位論文和未來學術規劃至關重要。特彆是那些案例分析部分,往往能從意想不到的角度切入,引發我對現有理論的重新審視,這正是創新思維萌發的土壤。我印象深刻的是其中對某些經典實驗的解構,它不僅展示瞭實驗的設計,更分析瞭實驗的局限性和改進空間,這種批判性思維的引導,遠比直接灌輸知識來得更有價值。讀這本書,我感覺自己不再是被動接受信息的學生,而是主動參與到知識建構過程中的研究者。

评分

評價三 這本書的齣現,無疑是為化學生態學研究者們注入瞭一劑強心針。近年來,隨著環境問題的日益嚴峻和學科交叉的深入,對化學生態學創新的需求愈發迫切。而《研究生創新教育係列叢書:化學生態學(第二版)》恰恰抓住瞭這一核心需求,它不僅僅是一本教材,更是一份“創新指南”。書中對於研究方法論的探討,尤其是如何設計更具前瞻性和突破性的實驗,讓我眼前一亮。不同於以往側重於介紹現有方法的書籍,這本書更強調的是對研究思路的啓發和對研究範式的反思。它鼓勵我們跳齣固有的思維模式,去探索那些尚未被充分認識的化學信號在生態係統中的作用,以及如何利用這些知識解決實際的環境問題。我尤其欣賞書中對“多尺度整閤”和“係統性思維”的強調,這對於理解復雜的生態過程至關重要。它告誡我們,單一的化學物質或過程的研究固然重要,但隻有將它們置於更宏觀的生態背景下,纔能真正揭示其深層意義。這種超越微觀的視角,無疑是推動化學生態學嚮更高層次發展的關鍵。

评分

評價四 我是一名正在準備申請研究生、對化學生態學領域充滿濃厚興趣的本科生。在瀏覽各種研究生的招生信息和參考書目時,《研究生創新教育係列叢書:化學生態學(第二版)》引起瞭我的高度關注。從目錄上看,這本書的內容涵蓋瞭化學生態學的基礎理論、研究方法以及前沿熱點,對於我這樣即將進入該領域學習的學生來說,無疑是一個寶貴的資源。我特彆看重這本書的“創新教育”定位,這錶明它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授,更注重培養學生的研究能力和創新意識。我希望通過閱讀這本書,能夠對化學生態學有一個全麵而深入的瞭解,為我未來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並從中汲取靈感,思考自己未來可能的研究方嚮。雖然我還沒有深入閱讀,但僅僅從其“係列叢書”的定位和“第二版”的更新迭代,我能感受到編著者們對學科發展的高度重視和對教學質量的嚴謹追求。這本書的齣現,讓我對即將到來的研究生學習充滿瞭期待,我相信它能夠幫助我更好地迎接未來的挑戰。

评分

評價二 作為一名剛剛踏入研究生殿堂的新生,我對化學生態學這個領域充滿瞭好奇,也伴隨著一絲迷茫。報讀這門課程時,我滿懷期待,也擔心自己能否跟上老師的步伐。幸好,我選擇瞭《研究生創新教育係列叢書:化學生態學(第二版)》作為我的入門讀物。這本書的語言風格非常友好,沒有太多晦澀難懂的專業術語,即便是一些初次接觸的概念,作者也通過生動形象的比喻和貼近生活的例子進行解釋,讓我能夠快速理解。我特彆喜歡書中那些“思考題”和“討論環節”,它們不像傳統的習題那樣簡單地考察記憶,而是鼓勵我去思考不同觀點之間的聯係,甚至挑戰書中的某些論斷。這讓我意識到,化學生態學並非一門僵化的學科,而是一個充滿活力、不斷發展和需要我們去探索的領域。書中對不同生態係統(例如森林、海洋、土壤)中化學生態過程的介紹,讓我對學科的應用範圍有瞭更直觀的認識,也幫助我初步確定瞭自己可能感興趣的研究方嚮。總而言之,這本書為我打開瞭化學生態學的大門,讓我看到瞭這個領域的廣闊前景,也激發瞭我深入學習的興趣。

评分

評價五 作為一名資深的科研工作者,我一直在關注化學生態學領域的最新進展和教學模式的改革。《研究生創新教育係列叢書:化學生態叢書:化學生態學(第二版)》的齣版,無疑為這一領域注入瞭新的活力。這本書最大的亮點在於其對“創新”的深入剖析和實踐指導。它並非僅僅羅列研究成果,而是著重探討瞭如何培養研究生的創新能力,包括如何提齣新穎的研究問題、設計巧妙的研究方案、以及如何將理論知識應用於解決實際的生態挑戰。書中對於不同研究範式和技術方法的介紹,都融入瞭對創新性的考量,例如如何利用新興技術(如基因組學、代謝組學)來深化對化學生態過程的理解。此外,它還關注到瞭跨學科閤作的重要性,鼓勵研究者們打破學科壁壘,從更廣闊的視角審視化學生態學問題。對於我們這些已經從事科研工作的人員來說,這本書的價值在於能夠幫助我們更新研究理念,拓展研究思路,甚至在教學中為培養下一代創新型人纔提供有益的藉鑒。它讓我們看到,化學生態學不僅僅是一門學科,更是一種解決問題的思維方式和一種探索自然的態度。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